CN103002454A -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2454A
CN103002454A CN2011102732759A CN201110273275A CN103002454A CN 103002454 A CN103002454 A CN 103002454A CN 2011102732759 A CN2011102732759 A CN 2011102732759A CN 201110273275 A CN201110273275 A CN 201110273275A CN 103002454 A CN103002454 A CN 103002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bw
bandwidth
portions
ratio
polyme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32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2454B (zh
Inventor
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 Jianshuang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732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245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6489 priority patent/WO2013037218A1/zh
Priority to EP12831677.5A priority patent/EP274153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002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2454A/zh
Priority to US14/204,749 priority patent/US2014019274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2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24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频谱聚合的方法和设备。频谱聚合方法包括:将第一信道带宽CBW和第二CBW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在所述聚合CBW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灵活的频谱聚合,并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Description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大带宽无线传输的直接优势是数据速率高,可以支持多媒体业务,间接优势是通过缩短数据的传输时间来降低接收机的功耗。由于大带宽传输具有诸多优势,大带宽无线传输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不断增加,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系统的5MHz(初始设计带宽)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的20MHz,再到LTE后续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 Advaced,简称LTE-A)的100MHz。
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大带宽传输的一条途径是多载波聚合,或者称为频谱聚合。多载波聚合利用多个最大调制带宽小于20MHz的载波聚合成20MHz~100MHz的传输带宽,其优点是可以基于现有射频功放技术,易于实现与以前系统的完全兼容,其缺点是控制信道结构相对复杂。
实现大带宽传输的另一条途径也是通过多载波聚合来获得大的传输带宽,只是参与组合的载波由不同的系统发射,比如,一个20MHz带宽的LTE单载波系统与一个10MHz带宽的UMTS双载波系统构成一个传输带宽为30MHz带宽的协同通信系统。相对于全部由一个全新的宽带LTE-A系统来提供所需的传输带宽,这种多系统协同来获得大带宽的方案的优点是:减少运营上对新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运营商现有系统资源,兼容运营商现有用户终端,保证系统的平滑演进。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是一种将高速数据流,分割成数个低速数据流,并将这数个低速数据流同时调制在数个彼此相互正交载波上传送。由于每个子载波带宽较小,更接近于相干带宽,故可以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弱,因此现今已大量采用于无线通信。正交频分复用属于多载波(multi-carrier)传输技术,所谓多载波传输技术指的是将可用的频谱分割成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可以载送一低速数据流。以802.11ac为例,目前只支持80M+80M一种频谱聚合方式,聚合方式不灵活,不利于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宽组合灵活的频谱聚合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频谱聚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信道带宽CBW和第二CBW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
在所述聚合CBW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频谱聚合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将第一信道带宽CBW和第二CBW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CBW上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灵活的频谱聚合,并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频谱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的频谱聚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频谱聚合的设备的示意结构图;和
图4是根据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的用于频谱聚合的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GSM,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等。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频谱聚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频谱聚合方法100包括:
110:将第一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简称CBW)和第二CBW的带宽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
120:在所述聚合CBW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以下结合聚合例子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在通常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中,数据经过编码、调制、串并转换之后,分别在聚合频谱的各频率部分进行OFDM调制,然后经过射频单元发射出去。
对于步骤110,第一CBW和第二CBW都可以选择20MHz、40MHz和80MHz。因此由第一CBW和第二CBW组合而成的聚合CBW可以为CBW20+20、CBW20+40、CBW40+40、CBW20+80、CBW40+80等。聚合CBW中由第一CBW构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第二CBW构成的第二带宽部分,分别与单独的第一CBW和第二CBW以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聚合CBW20+40,其中20MHz部分,其处理方式与CBW20相同,而其中40MHz部分,其处理方式与CBW40相同。具体OFDM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091506430000031
Figure BDA0000091506430000041
对于由相等的第一CBW与第二CBW形成的聚合CBW,例如,CBW40+40,在步骤120中在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发射流程在CBW80+80的基础上,只有逆傅里叶变换(IDFT)的点数发生改变。
对于由不相等的第一CBW与第二CBW形成的聚合CBW,例如CBW20+40,除了IDFT点数发生改变外,在步骤120中,在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还需要改变第一带宽部分和第二带宽部分的数据分配比例,例如对于CBW 40+40来说,数据会以1∶1比例进行串并转换,将串行数据流分配到两个带宽部分,而例如对于CBW 20+40来说,串行数据流会以1∶2比例进行串并转换。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步骤110’中,由第一CBW形成第一带宽部分和由第二CBW形成第二带宽部分可以包括:以第一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一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或以第二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二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二带宽部分。
以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如,第一CBW和第二CBW均为80MHz,则聚合CBW为CBW80+80。例如,第一变换比例为1/4,第二变换比例为1/2,针对第一带宽部分改变时钟频率为80*1/4=20,而针对第二带宽部分改变时钟频率为80*1/2=40,则可以实现聚合CBW20+40的方案。对应的OFDM相关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091506430000042
Figure BDA0000091506430000051
例如,在第一变换比例为1/4的情况下,时钟频率变换后,子载波间隔缩小为原来的1/4,OFDM符号时间延长为原来的4倍,这样设置的优势是可以保持傅里叶变换(FFT)长度不变,整个信号发射接收流程都可以沿用CBW 80+80的情况,总体变动较小。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一CBW和第二CBW可以不使用80MHz,而选择其他带宽,例如第一CBW为40MHz,第二CBW为40MHz,此时可以选择第一变换比例为1/2,第二变换比例为1,则同样可以实现聚合CBW20+40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果经过时钟频率变换后的第一带宽部分与第二带宽部分不相同,则在步骤120中在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需要改变经过时钟频率变换后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第二带宽部分的数据分配比例,例如对于时钟频率变换后形成的CBW 40+40来说,数据会以1∶1比例进行串并转换,将串行数据流分配到两个带宽部分,而例如对于CBW 20+40来说,串行数据流会以1∶2比例进行串并转换。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例如,第一CBW为20MHz,第二CBW为20MHz,此时可以选择第一变换比例为2,第二变换比例为4,则可以实现聚合CBW40+80的技术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120中发送数据时,串行数据流会以1∶2比例进行串并转换,然后分配到第一带宽部分和第二带宽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灵活的频谱聚合,并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用来实现频谱聚合的设备。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频谱聚合的设备300的示意结构图。如图3所示,设备300包括:
配置单元310,用于将第一CBW和第二CBW的带宽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
发送单元320,用于在所述聚合CBW上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特征,在适当的情况下,适用于本发明设备实施例,反之亦然。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300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例如,配置单元310将20MHz和40MHz的第一CBW和第二CBW组合成聚合CBW20+40,则聚合CBW20+40的具体OFDM相关参数如上述表1所示。
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带宽部分与所述第二带宽部分的比值为数据分配比率,所述发送单元320用于将所述数据以所述数据分配比率分别分配到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带宽部分上进行发送。例如上述例子中,发送单元320将串行数据流以1∶2的比率进行串并转换,再分配到20MHz的第一带宽部分和40MHz的第二带宽部分上发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CBW和第二CBW都可以选择20MHz、40MHz和80MHz。第一CBW和第二CBW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由第一CBW和第二CBW组合而成的聚合CBW可以为CBW20+20、CBW20+40、CBW40+40、CBW20+80、CBW40+80等。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变换单元330,用于以第一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一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或以第二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二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二带宽部分。
例如,第一CBW和第二CBW均为80MHz,则聚合CBW为CBW80+80。例如,第一变换比例为1/4,第二变换比例为1/2,变换单元330针对第一CBW改变时钟频率为80*1/4=20,而针对第二CBW改变时钟频率为80*1/2=40,则可以实现聚合CBW20+40的方案。对应的OFDM相关参数如表2所示。当第一变换比例与第二变换比例均为1/4时,则可以实现聚合CBW20+20的方案,而当第一变换比例与第二变换比例均为1/2时,则可以实现聚合CBW40+40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果经过时钟频率变换后的第一带宽部分与第二带宽部分不相同,则发送单元320在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需要改变第一带宽部分和第二带宽部分的数据分配比例,例如对于CBW 40+40来说,数据会以1∶1比例进行串并转换,将串行数据流分配到两个带宽部分,而例如对于CBW 20+40来说,串行数据流会以1∶2比例进行串并转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频谱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信道带宽CBW和第二CBW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
在所述聚合CBW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聚合CBW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其中所述第一带宽部分与所述第二带宽部分的比值为数据分配比率,所述数据以所述数据分配比率分别分配到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带宽部分上进行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CBW与所述第二CBW相同或者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第一CBW形成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所述第二带宽部分包括:
以第一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一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或
以第二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二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二带宽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聚合CBW上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时钟频率改变后形成的所述第一带宽部分与时钟频率改变后形成的所述第二带宽部分的比值为数据分配比率,所述数据以所述数据分配比率分别分配到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带宽部分上进行发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CBW与所述第二CBW相同。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换比例为1/2或1/4,和/或
所述第二变换比例为1/2或1/4。
8.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换比例与所述第二变换比例相同或不同。
9.一种用于频谱聚合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将第一信道带宽CBW和第二CBW进行组合,形成聚合CBW,其中所述聚合CBW包括由所述第一CBW形成的第一带宽部分和由所述第二CBW形成的第二带宽部分;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聚合CBW上发送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带宽部分与所述第二带宽部分的比值为数据分配比率,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以所述数据分配比率分别分配到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带宽部分上进行发送。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CBW与所述第二CBW相同或者不同。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变换单元,用于以第一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一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或以第二变换比例改变所述第二CBW的时钟频率而形成所述第二带宽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送单元在所述聚合CBW上发送数据时,时钟频率改变后形成的所述第一带宽部分与时钟频率改变后形成的所述第二带宽部分的比值为数据分配比率,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以所述数据分配比率分别分配到所述第一带宽部分和所述第二带宽部分上进行发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CBW与所述第二CBW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换比例为1/2或1/4,和/或
所述第二变换比例为1/2或1/4。
16.如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换比例与所述第二变换比例相同或不同。
CN201110273275.9A 2011-09-15 2011-09-15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2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3275.9A CN103002454B (zh) 2011-09-15 2011-09-15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PCT/CN2012/076489 WO2013037218A1 (zh) 2011-09-15 2012-06-05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EP12831677.5A EP2741532B1 (en) 2011-09-15 2012-06-05 Spectrum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4/204,749 US20140192745A1 (en) 2011-09-15 2014-03-11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ectrum aggreg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3275.9A CN103002454B (zh) 2011-09-15 2011-09-15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2454A true CN103002454A (zh) 2013-03-27
CN103002454B CN103002454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882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32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2454B (zh) 2011-09-15 2011-09-15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92745A1 (zh)
EP (1) EP2741532B1 (zh)
CN (1) CN103002454B (zh)
WO (1) WO20130372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958B (zh) * 2017-11-24 2019-09-21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故障恢復的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7816B2 (en) * 2014-07-16 2017-05-09 Newracom,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with varying subcarrier spacings
US10433283B2 (en) 2016-01-26 2019-10-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division and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US10785656B2 (en) * 2018-01-22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part switch managem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539A (zh) * 2008-11-18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US20100113050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Fang-Chen Cheng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optimizing spectrum utilization
CN101741803A (zh) * 2009-12-24 2010-06-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多频段频谱聚合无线收发装置
CN101754230A (zh) * 2008-12-17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分双工fdd系统中载波聚合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7075B2 (en) * 2007-02-23 2015-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carrier spacing identification
US8023597B2 (en) * 2007-04-17 2011-09-20 Augusta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selecting a coarse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ated signal
CN101616484B (zh) * 2008-06-24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KR101199400B1 (ko) * 2008-07-08 2012-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캐리어 집합 생성 방법 및 캐리어 집합 정보 전송방법
JP2010263488A (ja) * 2009-05-08 2010-11-18 Sony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CN102118756B (zh) * 2009-12-31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方法与频谱动态分配的方法
US8861414B2 (en) * 2011-04-08 2014-10-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13050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Fang-Chen Cheng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optimizing spectrum utilization
CN101404539A (zh) * 2008-11-18 2009-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时分双工大带宽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N101754230A (zh) * 2008-12-17 201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分双工fdd系统中载波聚合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41803A (zh) * 2009-12-24 2010-06-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多频段频谱聚合无线收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958B (zh) * 2017-11-24 2019-09-21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波束故障恢復的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37218A1 (zh) 2013-03-21
CN103002454B (zh) 2016-04-13
EP2741532A4 (en) 2014-10-29
US20140192745A1 (en) 2014-07-10
EP2741532A1 (en) 2014-06-11
EP2741532B1 (en)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8174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509269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on mu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82160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配置方法
US20110222519A1 (en) Phase Rotating Method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evice
US1055530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non-orthogonal multiplexing
US20190132177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002454B (zh) 频谱聚合方法和设备
WO2022007699A1 (zh) 数据调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970709A (zh) 一种配置分片载波后rbg大小和编号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819721A (zh) 一种多维度子载波索引激活的高频谱效率多载波调制方法
WO2023284752A1 (zh) 数据传输、数据调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233310A1 (zh) Ppdu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44558B (zh)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11444818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564421B1 (ko) 다중 컴포넌트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저대역 송신 신호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61875A1 (zh) 一种边缘子带的数据调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571667A (zh) 在发射系统中进行功率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30484B (zh)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混合资源分配及其信令表示方法
CN115102823B (zh) Ofdm峰均比抑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428141A (zh) 一种载波聚合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2

Address after: 225327 Mingzhu Avenue, Yongan Town,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108

Patentee after: Wei Liqiang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Jianshuang

Inventor before: Gao L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4

Address after: No. 185, Fangzhuang village, Wang Temple Town, plain county, Dezhou,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Xu Jianshuang

Address before: 225327 Mingzhu Avenue, Yongan Town,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108

Patentee before: Wei Liqia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