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3941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3941B
CN102983941B CN201210477717.6A CN201210477717A CN102983941B CN 102983941 B CN102983941 B CN 102983941B CN 201210477717 A CN201210477717 A CN 201210477717A CN 102983941 B CN102983941 B CN 1029839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node
packet set
sent
reliability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7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3941A (zh
Inventor
张忠平
王明会
彭久生
邢建兵
姚海鹏
石谊娜
陈起
刘铭
高德云
朱婉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777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39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3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3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在判断出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数据包时,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将更新的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在判断出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数据包时,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增加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直至第一节点接收到数据包或者更新的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无线网络资源的浪费,并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了较少的能量和资源的消耗。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技术的发展,WSN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对传感器节点感知事件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监测区域内发生紧急事件,如火灾、毒气泄漏等,传感器网络需要通过一定的传输机制将信息及时可靠地传输至汇聚中心以便决策者迅速采取行动。但是由于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面临拥塞、丢包等风险。因此,设计合理可靠的传输机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现在技术中普遍采用端到端确认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源节点在发送数据包后设置重传定时器,目的节点在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向源节点返回确认信息;如果源节点的定时器已超时而仍未接收到确认信息,则对数据包进行重传,从而保证较好的传输可靠性。
但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无线网络的网络状态不稳定,存在丢包频繁的情况,而采用端到端确认的方法时,一旦数据包丢失,就需要从源节点重传数据包,尤其是在无线多跳网络中,会造成对无线网络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减少对无线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以供所述第一节点在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
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
将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
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直至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以供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节点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以供所述第一节点在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
更新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以供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在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若第一节点未能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则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若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包集合在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第一节点仍未接收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增加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直至第一节点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或者第一数据包集合已经不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利用本发明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不需要利用端到端确认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无线网络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在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未能成功发送给第一节点的情况下,减少向第一节点重传时的数据包的数量,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了较少的能量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能量和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节点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节点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其中所述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及目的节点可以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等节点设备。传感器节点分布在监测区域内,各节点构成网络,通过多跳中继方式将监测数据传送到汇聚节点,进而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网络通讯方式将监测信息传送到管理节点。相应地,用户可以通过管理节点进行命令的发布,告知传感器节点收集监测信息。传感器节点是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微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
以下各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是节点设备,可以是源节点,也可以是中间节点,该节点设备可以为上述传感器节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是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目的节点是相对于源节点而言的,该目的节点可以为上述汇聚节点,也可以为位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与最终的汇聚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
一种较优的情况为,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节点设备具有相同的通信能力,相同的最大通信半径,并且各节点设备已被全网范围分配了统一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或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AccessControl,MAC)地址等身份标识。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包。
步骤102、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
执行步骤102是为了供所述第一节点在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
步骤103、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
步骤104、将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
步骤105、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步骤106、直至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执行步骤106是为了供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
节点设备无论作为源节点还是中间节点,均可以接收到数据包,该数据包可以为监测数据,在紧急情况下,该数据包可以为紧急事件报警包。
节点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将该数据包发送给计算出的最优下一跳节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称的第一节点可以为该最优下一跳节点。但是,当该节点设备判断出其与第一节点之间传输路由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情况下,在接收到该数据包之后,将对该数据包进行拷贝,获得多个相同的数据包。其中,节点设备判断数据传输可靠性时,可以根据当前路由的可靠因子进行判断,如果可靠因子满足预设的阈值条件,则判定当前路由的可靠性较低。
将拷贝之后得到的多个相同的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集合。具体拷贝的数据包的数量可以为预设数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节点设备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可以通过判断该数据包的重传情况,获知该节点设备与该第一节点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可能性;或者节点设备在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前,先向该第一节点发送探测数据包,并通过判断该探测数据包的重传情况,获知该节点设备与该第一节点之后是否存在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可能性。
当节点设备与目的节点之间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时,节点设备需要通过多跳中继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传送至目的节点。
节点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根据预先设置的路由协议,选择第一节点;当节点设备与第一节点之间路由的可靠因子不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不对数据包进行拷贝,直接发送给第一节点;当节点设备与第一节点之间路由的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对数据包进行拷贝,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当第一节点未能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时,节点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路由协议,选择第二节点,以供将后续生成的第二数据包集合通过第二节点发送给目的节点。
其中,接收数据包的节点如果能够接收到数据包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数据包,即表示该节点对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接收成功。
一种可选的判断方式可以为,接收数据包的节点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包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之后,向发送数据包的节点设备返回响应信息,以使发送数据包的节点设备获知接收数据包的节点设备已成功接收到数据包。
节点设备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是为了通过第一节点,将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
若第一节点未能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则节点设备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利用减少的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其中,第二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的数量可以等于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所减少的数据包的数量,也可以不等于该数量。
在更新了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生成了第二数据包集合之后,继续将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
在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之后,节点设备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具有相同的目的节点,区别在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第二节点与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第一节点与该目的节点的距离,故第一节点是最优下一跳节点,第二节点为次优下一跳节点。
若第一节点未能接收到当前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则节点设备继续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增加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当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则不再需要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其中具体的不满足发送条件可以为,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的数量等于零,或者第一数据包集合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也就是说,当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已经没有数据包时,可以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或者,当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尚有数据包存在,但是第一数据包集合的重传次数已经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时,可以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最优下一跳节点和次优下一跳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包之后,相当于成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的执行主体,相应地,当新的执行主体判断出其与其下一跳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时,同样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次优下一跳节点没有成功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节点设备与该次优下一跳节点之间的传输方法仍可以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实现方式,继续寻找与该次优下一跳节点具有相同目的节点的进一步的次优下一跳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在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若第一节点未能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则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若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包集合在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第一节点仍未接收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增加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直至第一节点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或者第一数据包集合已经不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利用本发明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不需要利用端到端确认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无线网络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在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未能成功发送给第一节点的情况下,减少向第一节点重传时的数据包的数量,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了较少的能量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能量和资源的利用率。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0、选择合适的可靠因子k;节点i转发数据包P,数据包P的初始拷贝数为θ=2k
节点i可以预先向最优下一跳节点发送探测数据包的方式,通过判断探测数据包是否能够成功发送到最优下一跳节点,或者探测数据包的重传情况,获知节点i与最优下一跳节点之间的路由是否可靠。根据判断结果相应地设定可靠因子k。k与网络传输环境以及系统对传输可靠性的需求有关,k为自然数,k=1,2,3,...。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利用MAC层的重传信息评估数据包传输面临的风险。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AccessControl,MAC)协议,如IEEE802.15.4,点对点的单播通信大都采用逐跳确认回复的传输机制,发送节点在定时器已超时,而没有得到下一跳节点的回复时,立即进行重传。此时,发送节点有发送失败的可能,可将可靠因子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的数值,以便于启动k拷贝(k-copy)可靠传输机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在节点i与最优下一跳节点之间的路由可靠时,将k设定为0,相应地,数据包P的初始拷贝数为θ=1,也就是说,节点i不需要对数据包P进行拷贝,将单个的数据包P发送给最优下一跳节点即可。在节点i通过上述方式判断出与最优下一跳节点之间的路由不可靠时,可以根据重传次数的多少或其它指标,相应地设定k的数值,路由不可靠的程度越高,设定的k的数值越大,相应地,数据包P的初始拷贝数越多。
节点i从其它节点接收到数据包P,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至下一跳节点;节点i根据所设定的可靠因子k,获得数据包P的初始拷贝数。
步骤201、判断k是否大于或等于1,若是,则执行步骤202;若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2、启动k拷贝(k-copy)可靠传输机制,节点i拷贝数据包,获得数据包集合P和数据包集合P',数据包集合P'的初始拷贝数为θ′=0。
当k小于1时,直接执行步骤204,将数据包集合P发送给最优下一跳节点。
当k大于或等于1时,启动k-copy可靠传输机制,获得数据包集合P′,数据包集合P'的初始拷贝数为0,也就是说,数据包集合P'在初始状态下为空。
步骤203、更新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θ和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θ′。
将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减少不超过更新前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一半的最大整数,即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增加不超过更新前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一半的最大整数,即其中为向下取整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向下取整函数时,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的最小值即为1。通过保证数据包集合P中有数据包存在,以便于判断数据包集合P的重传次数。
以执行步骤203之前的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为基准,减少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对执行步骤203之前的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进行增加。具体更新的方法可以为,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减少掉执行步骤203之前数据包集合P拷贝数的一半,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在执行步骤203之前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的基础上,增加执行步骤203之前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的一半。为了保证拷贝数为整数,在计算时采用向下取整的运算方法。
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减少的数量可以为执行步骤203之前数据包集合P拷贝数的一半,也可以少于该数值,相应地,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增加的数量可以为执行步骤203之前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的一半,也可以少于该数量。
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在节点i第一次执行步骤203时,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为第一数量,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为第二数量,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相等,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之和为2k
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数据包集合P减少的拷贝数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增加到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中。
步骤204、节点i转发数据包集合P至最优下一跳节点j=nexthop(i)。
节点i在完成对数据包集合P和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的更新之后,将更新了拷贝数的数据包集合P发送至最优下一跳节点。其中,最优下一跳节点为节点i根据路由协议计算出的下一跳节点。
步骤205、节点i判断是否成功将数据包集合P发送至最优下一跳节点,若是,则执行步骤208;若否,则执行步骤206。
节点i在将更新了拷贝数的数据包集合P发送至最优下一跳节点之后,判断发送是否成功,如果发送成功,则直接执行步骤208,将更新了拷贝数的数据包集合P'发送至次优下一跳节点j’=nexthop’(i)。如果发送失败,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6、节点i判断数据包集合P是否满足丢弃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207;若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7、丢弃数据包集合P,并继续执行步骤208。
节点i在没有成功将数据包集合P发送至最优下一跳节点的情况下,判断数据包集合P是否满足丢弃条件,其中丢弃条件可以设定为数据包集合的最大重传次数。若节点i判断出数据包集合P满足丢弃条件,则丢弃当前的数据包集合P,并继续执行步骤208,将当前拷贝数的数据包集合P′发送至次优下一跳节点。若节点i判断出数据包集合P不满足丢弃条件,则执行步骤203,对数据包集合P和数据包集合P'的拷贝数进行更新,并相应地执行后续操作步骤。
步骤208、节点i转发数据包集合P'至次优下一跳节点j’=nexthop’(i)。
节点i将当前拷贝数的数据包集合P'至次优下一跳节点j’=nexthop’(i)。以便次优下一跳节点将数据包集合P′中的数据包发送至目的节点,该目的节点与节点i的最优下一跳节点的目的节点相同。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最优下一跳节点和次优下一跳节点为节点i根据路由协议计算出的转发节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k-copy可靠传输机制可用于任意路由协议之上,只需根据路由协议的选路度量稍加修改即可。
对于节点i而言,最优下一跳节点和次优下一跳节点的目的节点相同,区别在于,最优下一跳节点与该目的节点的距离小于该次优下一跳节点与该目的节点之间的距离。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3所示为在某一时刻,网络中数据源节点A,经由节点B、C逐跳将数据传送给汇聚节点D。其中,节点C是节点B的最优下一跳节点,节点E是节点B的次优下一跳节点。当B到C的传输链路不可靠时,为保证数据的可达性,节点B将拷贝此数据包并转发给次优下一跳节点E。“×”标记代表传输链路不可靠;实线箭头“→”代表信道可靠情况下,数据传输方向;虚线箭头代表k-copy机制启动后,数据的传输方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源节点是指产生数据的源节点;最优下一跳节点是指位于节点通信半径之内,根据具体路由协议选出的最佳的下一跳节点;次优下一跳节点是指位于节点通信半径之内,根据具体路由协议选出的仅次于最优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假设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是贪婪转发路由协议,各节点将数据包转发给距离目的节点最近的下一跳,因此,次优节点也就是距离目的节点第二近的节点。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节点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节点设备包括处理单元11、发送单元12和更新单元13。
其中,处理单元11,用于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包;发送单元12,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11生成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以供所述第一节点在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更新单元13,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
所述发送单元12还用于,将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所述更新单元13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所述发送单元1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以供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送单元12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等于零;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更新单元13还可以用于:
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当前的数据包的数量的一半,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所减少的数据包的数量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处理单元11还可以用于:
在可靠因子大于或等于1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生成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2k个所述数据包,k为所述可靠因子。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节点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探测单元14。
探测单元14,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11当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前,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探测数据包的重传情况,设定与所述第一节点进行传输时的所述可靠因子。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节点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在将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若第一节点未能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则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若更新后的第一数据包集合在发送给第一节点之后,第一节点仍未接收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增加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直至第一节点成功接收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或者第一数据包集合已经不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利用本发明中的数据传输方法不需要利用端到端确认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无线网络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在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未能成功发送给第一节点的情况下,减少向第一节点重传时的数据包的数量,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保持了较少的能量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了能量和资源的利用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包;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以供所述第一节点在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
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
将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
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直至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以供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和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相同;
所述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当前的数据包的数量的一半;
相应地,所述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所减少的数据包的数量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包括:
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等于零;
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包括:
所述可靠因子大于或等于1;
相应地,所述预设数量为2k,k为所述可靠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探测数据包;
根据所述探测数据包的重传情况,设定与所述第一节点进行传输时的所述可靠因子。
5.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一节点,以供所述第一节点在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之后,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目的节点;
更新单元,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生成第二数据包集合;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继续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获得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并增加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不满足发送条件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第二节点,以供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目的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和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的数据包相同;
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在判断出所述第一节点未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减少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当前的数据包的数量的一半,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所减少的数据包的数量增加到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数据包的数量等于零;或者,所述更新的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的重传次数大于或等于次数阈值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集合发送给所述第二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可靠因子大于或等于1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生成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中包括2k个所述数据包,k为所述可靠因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
探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当可靠因子满足预设阈值条件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生成所述第一数据包集合之前,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探测数据包,并根据所述探测数据包的重传情况,设定与所述第一节点进行传输时的所述可靠因子。
CN201210477717.6A 2012-11-21 2012-1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9839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7717.6A CN102983941B (zh) 2012-11-21 2012-1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7717.6A CN102983941B (zh) 2012-11-21 2012-1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3941A CN102983941A (zh) 2013-03-20
CN102983941B true CN102983941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857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7717.6A Active CN102983941B (zh) 2012-11-21 2012-1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39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2665B (zh) * 2017-10-27 2021-02-26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信息重传方法及网络传输系统
CN109842821A (zh) * 2018-12-25 2019-06-04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599A (zh) * 2008-08-12 2010-02-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路径无线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2223305A (zh) * 2011-06-17 2011-10-19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599A (zh) * 2008-08-12 2010-02-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路径无线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2223305A (zh) * 2011-06-17 2011-10-19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3941A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fi et al. A survey on reliability protocol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800505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EP2820807B1 (en) Diverse paths using a single source route in computer networks
US9172636B2 (en) Efficient link repair mechanism triggered by data traffic
US9276845B2 (en) Dynamic multi-path forwarding for shared-medi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5206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in a very large computer network
US1172239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route invalidation using modified No-Path DAO signaling
RU2629428C2 (ru) Эффекти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таблицами посредников в сетях связи
TWI499327B (zh) 於包含無電池群蜂裝置之網路中通信的方法及其網路與裝置
CN110073695B (zh) 节点和由可在网状通信网络中操作的节点执行的用于向目的地路由接收的分组的方法
JP640858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内のノード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ノード装置
Alipio et al. Cache-based transport protocol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and future directions
CN103825822A (zh) 一种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98394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06287538A (ja) 無線装置
Braun et al. Energy-efficient TCP oper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RU273523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новл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повторных передач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ячеистой сети
Ingelrest et al. Maximizing the delivery of MPR broadcasting under realistic physical layer assumptions
JP2006287476A (ja) 無線装置
Alipio et 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Naidu et al. A New Method of Detecting and Preventing Coding Rate dynamically for Controlling Packets i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Kyasanur et al. Smart gossip: Infusing adaptivity into gossiping protocols for sensor networks
KR20130128698A (ko) 다중-홉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를 위한 신뢰성 있는 데이터 전달 방법
Ramu et al. A Novel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Packet Coding Rate Dynamically in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CN103763199A (zh) 一种链路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