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1655A - 触摸屏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1655A
CN102981655A CN2011102580173A CN201110258017A CN102981655A CN 102981655 A CN102981655 A CN 102981655A CN 2011102580173 A CN2011102580173 A CN 2011102580173A CN 201110258017 A CN201110258017 A CN 201110258017A CN 102981655 A CN102981655 A CN 102981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film
touch panel
film
conducting
dielectric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80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博盛
陈柏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 HUA TECH Inc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 HUA TECH Inc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 HUA TECH Inc,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 HUA 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2580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81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81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1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面板,该触摸屏面板包括一绝缘基底,一个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一导电膜,以及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二导电膜。所述绝缘基底具有一个第一表面以及一个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

Description

触摸屏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面板,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碳纳米管透明导电层的触摸屏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设备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的利用者通过触摸屏面板,一边对位于触摸屏面板背面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方式按压触摸屏面板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型触摸屏分为单点电容式触摸屏和多点电容式触摸屏两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包括一基体,多个透明导电层,一电容感应电路以及多个导线。上述多个透明导电层相互间隔的设置于基体的一表面或者相对表面上。上述多个导线设置于与透明导电层相同的表面,并将上述多个透明导电层分别与电容感应电路分别连接。上述电容感应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芯片,该芯片分别记录所有透明导电层的位置坐标。在该电容型触摸屏中,玻璃基板的材料为钠钙玻璃。透明导电层以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如铟锡氧化物(ITO)或锑锡氧化物(ATO)等。导线可以采用非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如铜、铝。
因此,透明导电层之间及导线之间的间隙与透明导电层和导线的折射率和透射率差异性的存在,使触摸屏整体透光性的视觉差异较大。另外,单纯应用ITO层作为透明导电层的触摸屏结构复杂,制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整体可视效果较佳的触摸屏面板。
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一绝缘基底,该绝缘基底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一导电膜,该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以及,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为碳纳米管膜,另一个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具有相近或相同光学特性的填充物,填充物与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一绝缘基底、一第一导电膜及一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相对的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均具有电阻异向性,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为纯碳纳米管膜,另一个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和多个透明间隔物,所述透明导电带和间隔物的光学性质相同或相近,间隔物与透明导电带电绝缘并透明导电带通过间隔物相互电绝缘。
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一导电膜、一第一绝缘基底、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二导电膜、一第二绝缘基底及胶层,所述第一导电膜、所述第一绝缘基底、所述胶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和所述第二绝缘基底依次层第设置,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为碳纳米管膜,另一个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具有相近或相同光学特性的填充物,填充物与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与现有技术的触摸屏面板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面板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碳纳米管膜设置在绝缘基底的一侧表面直接做触摸屏面板的导电膜,从而结构简单,制程简便,成本低。另外,在绝缘基底另一侧表面设置的多条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与多条透明导电带材料相同或接近的折射率和透射率的填充物,从而使触摸屏面板整体透光性的视觉差异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沿剖面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中的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5显示将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分别耦接至驱动电路及读取电路,用以定位出触碰点。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显示本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扫描时序图。
图8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未经触碰的一般读取信号波形。
图9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经触碰的读取信号波形。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经过一扫描周期后所得到的数值曲线。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摸屏面板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面板 10、30
第一导电膜 11、31
第二导电膜 12、32
绝缘基底 13
粘结剂 14
保护层 15
读取电路 20
驱动电路 22
透明导电带 112、312
间隙 114、314
填充物 116、316
第一金属电极 118、318
第二金属电极 120、320
第一表面 131、331、341
第二表面 132、332、342
第一绝缘基底 33
第二绝缘基底 34
胶层 3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面板,该触摸屏面板的结构包括一绝缘基底,一个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一导电膜,以及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二导电膜。所述绝缘基底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间隔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中至少一个导电膜为碳纳米管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可以均为碳纳米管膜构成,此时触摸屏面板可以做得更薄而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也可以其中一个导电膜为碳纳米管膜,另一个为传统导电膜,比如面向操作者的表面的导电膜为ITO导电膜,会提高触摸屏面板的灵敏度。
所述绝缘基底的材料可以是玻璃、石英、金刚石等硬性材料,也可以是塑料、树脂等柔性材料。具体地,当该绝缘基底由一柔性材料形成时,该材料可以选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以及聚醚砜(PES)、纤维素酯、苯并环丁烯(BCB)、聚氯乙烯(PVC)及丙烯酸树脂等材料。
所谓导电膜具有电阻异向性是指,导电膜在一个方向上的电阻小于在其他任意方向上的电阻,优选地,导电膜均存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在其中的一个方向上该导电膜的电阻远远小于另外一个方向上的电阻。
当导电膜为碳纳米管膜时,该碳纳米管膜为从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的多个碳纳米管基本定向延伸形成,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在延伸方向上通过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首尾相连,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也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具有整体结构的碳纳米管膜。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并且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好的导电异向性,其在轴向上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而在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即碳纳米管的直径方向)几乎是绝缘体,从而所述碳纳米管膜在碳纳米管延伸的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在垂直于碳纳米管延伸的方向上的导电性很差。因此,该碳纳米管膜具有优异的电阻异向性。
当导电膜为金属膜,或者ITO膜时,以ITO膜为例,可以将一个完整的ITO膜进行图案化,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并间隔设置的条带状的ITO导电带,从而对于由ITO膜构成的导电膜来讲,沿着ITO导电带延伸的方向为导电方向,由于ITO导电带之间是间隔设置的,即ITO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所以ITO导电带之间相互绝缘,从而在垂直于ITO导电带延伸方向上,该导电膜为绝缘体。
为了使得ITO导电带之间具有足够的绝缘性,ITO导电带之间的间隙不能无限小,但是,当ITO导电带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时,ITO导电带与ITO导电带之间的间隙上会出现较大的光学差,进而能看出ITO导电带的刻蚀边痕,为了减小此光学差,在ITO导电带之间进一步设置填充物。
所述填充物应当与ITO导电带电绝缘设置,并且所述填充物由光学特性与ITO导电带相近或相同的材料构成,例如导电带的材料为ITO时,填充物的材料也可以为ITO,也可为光学特性与ITO相近的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填充物可以是相互间隔预定距离设置的多个透明电极块,该多个透明电极块在ITO导电带之间的间隙内规则或不规则分布,在每一间隙内相邻的透明电极块可以相互交错或偏移。所述多个透明电极块几乎可以由任何形状构成,例如所述多个透明电极块的形状为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规则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等。
另外,每个条带状ITO导电带可形成有网格状的图案,用以减少ITO导电带与另一导电膜之间的电容。
当,所述触摸屏面板的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均由碳纳米管膜构成或其中一个导电膜由碳纳米管膜构成,另一个由传统导电膜构成时,从显示屏射出来的光线经由该触摸屏面板的导电碳纳米管膜时,由于碳纳米管膜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不同的透过率,也就是说,碳纳米管膜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的透光率低于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的透光率,因此,会使所述触摸屏面板产生一定的色偏,使该触摸屏面板的颜色失真,进而影响观赏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触摸屏面板可进一步包括色偏改善层,其设置于导电碳纳米管膜的面向操作者的一侧。所述色偏改善层用以降低所述触摸屏面板的色偏。所述色偏改善层由TiO2、ZrO2、Nb2O5、Ta2O5、Al2O3、SiO2、CeO2、HfO2、ZnS及MgF2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介电材料构成。所述色偏改善层通过真空蒸镀、溅镀、夹缝式涂布(Slot Die)、旋涂(Spin-coating)或浸渍(Dipping)。
可以理解,由于所述导电碳纳米管膜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的透光率低于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的透光率,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的透光率高于波长较长的可见光的透光率的色偏改善层,使该触摸屏面板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具有大致相等的透光率。即,该色偏改善层也具有一定的色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面板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面板10,其主要包含一第一导电膜11、一第二导电膜12及一绝缘基底13。所述绝缘基底13包括间隔并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31和一第二表面132,所述第一导电膜11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3的第一表面131,所述第二导电膜12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3的第二表面132。
所述绝缘基底13为平面结构,主要起支撑作用,并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基底13的材料为玻璃,厚度为1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绝缘基底13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能使绝缘基底13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具较好的透明度,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导电膜11与第二导电膜12均具有电阻抗异向性(anisotropic impedance)。并且,所述第一导电膜11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12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所谓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具有电阻异向性是指,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在一个方向上的电阻小于在其他任意方向上的电阻,优选地,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均存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在其中的一个方向上该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的电阻远远小于另外一个方向上的电阻。所述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中一个导电膜为碳纳米管膜,另一个导电膜为传统导电膜,比如ITO导电膜,尤其ITO导电膜位于面向操作者的表面时,会提高触摸屏面板的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膜11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112,该多条透明导电带112相互平行且互相分隔一预设距离设置以每相邻透明导电带112之间形成间隙114。在此将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112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Y。在本实施例中,多条透明导电带112为氧化铟锡(ITO)膜,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112的宽度均相等,相邻透明导电带112之间间隙114的宽度均相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112的宽度可以不相等,相互之间可以允许有偏差,相邻透明导电带112之间间隙114的宽度也可以不相等,相互之间可以允许有偏差。为了增加第一导电膜11在第二方向Y的电阻,相邻透明导电带112之间所述间隙114要一定的宽度,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112的宽度与所述间隙114的宽度的比例为5%-50%,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如果相邻透明导电带112之间所述间隙114的宽度为5mm,则所述透明导电带112的宽度大约为0.25-2.5mm。该第一导电膜11在第一方向X上的电阻最小。当透明导电带112之间所述间隙114宽度较大时,透明导电带112与其间隙114上会出现较大的光学差,进而能看出透明导电带112的刻蚀边痕,为了减小此光学差,在透明导电带112之间的间隙114内进一步设置填充物116。所述填充物116用于匹配透明导电带112与其间隙的光学指数以调整触摸屏面板10的视觉效果。本实施例中,填充物116由与所述透明导电带112相同的ITO材料构成。可以理解的是,填充物116的材料不限于此,还可以为折射率与所述透明导电带112的折射率匹配的其他透明材料等。
所述填充物116为多个块状物,该多个块状物相互间隔设置于透明导电带112之间的间隙114内,且与透明导电带112间隔设置,故,所述填充物116与透明导电带112之间电绝缘设置。该多个块状物之间以及该多个块状物与透明导电带112之间虽然还存在一定的缝隙,但这些缝隙远小于透明导电带112之间间隙114(要小许多量级,例如2~3量级(order))。本实施例中,多个块状物均为方形块,且该多个块状物在透明导电带112之间的间隙114内在行和列上矩阵式分布,多个块状物之间具有缝隙设置。
可以理解的,该多个块状物的分布、尺寸、数量、维度和形状也可以改变。
当所述透明导电带112和所述填充物116的材料相同时,所述透明导电带112和所述填充物116是在所述绝缘基底13上铺膜、刻蚀形成,可以用丝网印刷方式一次成型。当所述透明导电带112和所述填充物116的材料不相同,而是由折射率等光学特性相近的材料构成时,所述透明导电带112和所述填充物116分别模压而成或分别丝网印刷。
所述第二导电膜12于第二方向Y上具最小的电阻抗,而在第一方向X上具最大的电阻抗。一般来说,第二导电膜12的导电方向为垂直于第一导电膜11之最小电阻抗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膜12为碳纳米管(CNT)膜,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具电阻抗异向性之材质。该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请参阅图4,碳纳米管膜的制造方法是首先长出碳纳米管阵列,接着,以拉伸技术将多个的碳纳米管并排并首尾相连拉出,这些碳纳米管由范德华力相互连接而得以前后端相连,形成定向、平行排列的导电结构。所形成的碳纳米管膜会在拉伸的方向具最小的电阻,而在垂直于拉伸方向具最大的电阻,因而形成电阻异向性。
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导电膜12由一粘结剂14直接粘附在所述绝缘基底13的第二表面132。该粘结剂14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并且由于碳纳米管膜直接通过粘结剂粘附于所述绝缘基底13的第二表面132,无需其他元件,不仅简化了触摸屏面板的结构,降低成本,还进一步提升了透光度。所述粘结剂14可以为压敏胶、热敏胶或光敏胶等。该粘结剂14的厚度不宜太厚,在4微米至8微米的范围内比较合适。本实施例中,该粘结剂14的材料为UV胶,厚度为5微米。
所述触摸屏面板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色偏改善层(图未示),其可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膜12与所述粘结剂14之间、所述绝缘基底13与所述粘结剂14之间、或所述第一导电膜11与所述绝缘基底13之间。所述色偏改善层为一双层SiO2层,该双层SiO2层是通过浸渍法制备而成。
另外,请参阅图3,所述触摸屏面板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保护层15覆盖于第一表面131的第一导电膜11。保护层15可以选用传统透明绝缘材质,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薄化之玻璃。
请参阅图3,当手指触碰到触控面板,亦即,碰触于第一导电膜11的上方时,会干扰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间的电场,因而改变电容结构之电容值Cm。由于第二导电膜12的多个长形导电结构之间具有间隔空隙,使得电场干扰的程度增大,与传统CNT触控面板相较之下,得以提升触碰灵敏度(sensitivity)。一般来说,长形导电结构之间隔大小的设计准则,是以最大电场干扰为依据,并兼考虑到制程的良率、产能等因素。
当第一导电膜11和第二导电膜12分别耦接至读取电路20及驱动电路22时,如图5所示,由侦测电容值的改变,而得以定位出触碰点。图5中的第一电容C1代表第一导电膜11至地的电容值,而第二电容C2则代表第二导电膜12至地的电容值。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膜11耦接至读取电路20,而第二导电膜12则耦接至驱动电路22;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导电膜11耦接至驱动电路22,第二导电膜12耦接至读取电路20。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膜11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上的任意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金属电极118,耦接至读取电路20用以作为读取端;第二导电膜12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上的任意一侧也设有多个第二金属电极120,耦接至驱动电路22用以作为扫描端。
请参阅图7,扫描端包含有扫描线1至扫描线m,而读取端包含有读取线1至读取线n。图7显示本实施例之扫描时序图。首先,于期间T1,驱动电路32经由扫描线1输入方波信号,而读取电路30则由读取线1至读取线n分别读取对应至纵轴或Y轴位置的n个电压数值。依相同原理,于期间T2,驱动电路32经由扫描线2输入方波信号,而读取电路30则藉由读取线1至读取线n分别读取对应至纵轴或Y轴位置的n个电压数值。重复相同步骤直到扫描线m,即完成一个扫描周期。经过一个扫描周期后,将可得到m*n个数值。图8显示触控屏面板10未经触碰的一般读取信号波形,而图9则显示触控屏面板10经触碰的读取信号波形,亦即,其电压幅度会不同于或小于一般读取信号的电压幅度。若将得到的m*n个数值作数值的统计比较,可得到如图10所示的曲线,其中,具最小电压幅度之位置即代表触碰点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之触控面板结构及扫描定位方法可用以侦测得到同时发生的多个触碰点(multi-touch)。
与现有技术的触摸屏面板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面板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碳纳米管膜通过粘结剂直接粘附在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从而降低了成本,并且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另外,在绝缘基底另一侧表面设置的多条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与多条透明导电带材料相同或接近的折射率和透射率的填充物,从而使触摸屏面板整体透光性的视觉差异最小。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面板30,其主要包含一第一导电膜31、一第一绝缘基底33、一第二导电膜32、一第二绝缘基底34及胶层35。所述第一导电膜31、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所述胶层35、所述第二导电膜32和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依次层第设置。所述第一导电膜31为ITO导电膜,所述第二导电膜32为碳纳米管膜。其中,ITO导电膜位于面向操作者,如此会提高触摸屏面板的灵敏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表面331和一第二表面332,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包括相对的一第一表面341和一第二表面342,且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的第一表面341与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的第二表面332相对。所述第一导电膜3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的第一表面331,所述第二导电膜3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的第一表面341。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面板30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分别所述第一导电膜31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的第一表面331,所述第二导电膜32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的第一表面341之后,通过所述胶层35将形成有所述第一导电膜31的第一绝缘基底33与形成有所述第二导电膜32的第二绝缘基底34结合在一起。而且,使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上的所述第一导电膜31面向操作者,使得所述第二导电膜3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与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之间,其中,通过所述胶层35将所述第一导电膜31粘接至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的第二表面332,所述胶层35也可以渗透过所述第二导电膜32粘接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的部分第一表面341。
所述第一绝缘基底33与所述第二绝缘基底34均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基底13相同。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
一绝缘基底,该绝缘基底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一导电膜,该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以及
一具有电阻异向性的第二导电膜,该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所述第二导电膜为碳纳米管膜,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具有相近或相同光学特性的填充物,相邻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定向延伸,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在延伸方向上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该多个碳纳米管延伸的方向为最小电阻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通过粘结剂直接粘附在所述绝缘基底的表面,所述粘结剂为压敏胶、热敏胶或光敏胶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为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延伸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用于匹配透明导电带与其间隙的光学指数以调整触摸屏面板的视觉效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多个块状物,该多个块状物相互间隔设置于透明导电带之间的间隙内,且与透明导电带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分别为长条带状ITO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由ITO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的宽度相等,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间隙的宽度相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的宽度与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间隙的宽度的比例为5%-5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色偏改善层,设置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的面向操作者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屏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上的任意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膜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上的任意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电连接。
14.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一绝缘基底、一第一导电膜及一第二导电膜,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的相对的两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均具有电阻异向性,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和多个透明间隔物,所述第二导电膜为纯碳纳米管膜,所述透明导电带和间隔物的光学性质相同或相近,相邻的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面向操作者,所述触摸屏面板进一步包括色偏改善层设置于第二导电膜与绝缘基底之间。
16.一种触摸屏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导电膜、一第一绝缘基底、一胶层、一第二导电膜以及一第二绝缘基底,所述第一导电膜与所述第二导电膜具有电阻异向性,所述第一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最小电阻的方向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与第二导电膜中的一个为碳纳米管膜,另一个包括多条透明导电带,相邻透明导电带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透明导电带具有相近或相同光学特性的填充物,相邻透明导电带电绝缘。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基底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导电膜设置在第一绝缘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导电膜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基底与所述第二绝缘基底通过所述胶层贴合设置,所述第二导电膜靠近所述第一绝缘基底的第二表面设置。
CN2011102580173A 2011-09-02 2011-09-02 触摸屏面板 Pending CN102981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580173A CN102981655A (zh) 2011-09-02 2011-09-02 触摸屏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580173A CN102981655A (zh) 2011-09-02 2011-09-02 触摸屏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1655A true CN102981655A (zh) 2013-03-20

Family

ID=47855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80173A Pending CN102981655A (zh) 2011-09-02 2011-09-02 触摸屏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81655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304A (zh) * 2005-05-26 2008-02-06 郡是株式会社 透明平面体和透明接触开关
CN101995990A (zh) * 2009-08-26 2011-03-3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304A (zh) * 2005-05-26 2008-02-06 郡是株式会社 透明平面体和透明接触开关
CN101995990A (zh) * 2009-08-26 2011-03-3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1877B2 (en) Electrode pattern of touch panel
CN101625617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8982082B2 (en) Touch panel
CN101963864B (zh) 触摸屏
CN101625465B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1876766B (zh) 触摸式液晶屏
US8982461B2 (en) Polarizer
CN101950212B (zh) 用于触摸屏的多点辨识方法
CN101852935A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1625466B (zh)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
CN101825796A (zh) 触摸式液晶屏
CN102053409A (zh) 显示装置
US20140340590A1 (en) Touch panel
CN104298406A (zh) 复合结构的二维触控传感器
CN105242801A (zh) 一种触摸传感器及显示装置
US20150062066A1 (en) Touch sensitive device
CN102819334A (zh) 触摸屏
CN103268165A (zh) 一种触摸定位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US20140022204A1 (en) Polarizer
CN203232398U (zh) 一种触摸定位结构、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TW201405200A (zh) 液晶面板
CN102479015A (zh) 电容式触摸屏
TWI465796B (zh) 觸摸屏面板
TW201405210A (zh) 液晶面板
TWM425341U (en)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