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601A -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601A
CN102957601A CN201110243147XA CN201110243147A CN102957601A CN 102957601 A CN102957601 A CN 102957601A CN 201110243147X A CN201110243147X A CN 201110243147XA CN 201110243147 A CN201110243147 A CN 201110243147A CN 102957601 A CN102957601 A CN 102957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edge module
infomational
control board
infomational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31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431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76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6854 priority patent/WO20130263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7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86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handshaking protocol, e.g. RS232C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上述方法包括:控制板通过异步串口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I2C总线完成边缘模块的通信和管理驱动软件或逻辑开发难度较高以及某些模块使用的微处理器并不包含I2C总线的问题,简单、通用地实现了控制板与边缘模块的通信。

Description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通信技术朝着大流量、高速率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位于通讯系统边缘的模块难以与系统中的主控制板进行信息交互,而这些模块常常又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例如,电源模块,智能风扇模块等。通常,这些模块都包含微处理器,但工程上这些微处理器处理能力一般不强,通信接口也略显简单。很难通过以太网等其它高速通讯方式与主控制板之间互联互通。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按照ATCA架构提出的方法,通过I2C总线完成边缘模块的通信和管理,例如,采用can总线(本质就是I2C总线)完成主控制板和边缘模块之间的通讯。但是实际上通过I2C总线完成边缘模块的通信和管理会增加了驱动软件或逻辑开发难度,而且许多通信设备都没有按照ATCA标准进行设计,有些模块上使用的微处理器并不包含I2C总线。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包括:控制板通过异步串口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
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包括: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在传输报文时,对报文进行报文检验。
上述报文包括:前导信息、控制报文、信息报文、握手协商信息、控制报文校验结果。
上述控制报文包括:信息报文长度、目的地址、控制命令码;上述信息报文包括:信息报文头部、信息报文中部、信息报文尾部,其中,信息报文头部包含该信息报文的长度,信息报文中部包含信息报文主体,信息报文尾部包含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
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并在传输报文时,对报文进行报文检验包括:控制板向边缘模块发送前导信息,通知边缘模块开始接收信息;控制板向边缘模块发送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等待边缘模块接收上述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并根据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对控制报文及进行校验后发送的第一确认回复;控制板收到第一确认回复后,向边缘模块发送信息报文,等待边缘模块接收信息报文并对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的第二确认回复;如果控制板收到了第二确认回复,则结束本次通信,如果控制板没有收到第二确认回复,则重发或者丢弃信息报文。
边缘模块在接收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并根据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对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第一确认回复包括:边缘模块确认控制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边缘模块的物理地址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开始接收该控制报文,否则丢弃该控制报文;接收控制板发送的该控制报文的校验结果,自行对该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并判断该校验结果与控制板发送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向控制板发送第一确认回复,如果不一致,则结束通信。
边缘模块在接收信息报文并对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第二确认回复包括:边缘模块确认控制报文中的信息报文长度是否与接收到的与该控制报文对应的信息报文的长度一致,如果一致,则继续接收控制板发送的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如果不一致,则丢弃该信息报文;在接收到控制板发送的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后,自行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并判断该校验结果与控制板发送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向控制板发送第二确认回复,如果不一致,则回复接收失败并丢弃该信息报文。
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并在传输报文时,对报文进行报文检验还包括:控制板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握手协商信息,在能够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报文时,向边缘模块发送包含允许发送控制命令码的控制报文及该控制报文的校验结果;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边缘模块。
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边缘模块包括:提取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的长度,判断该长度与该信息报文头部包含的信息报文长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接收失败;如果一致,则自行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判断该校验结果与该信息报文头尾部包含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接收成功,如果不一致,则接收失败;在接收成功时,向边缘模块发送确认报文,在接受失败时,向边缘模块发送接受失败报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板间通信装置,包括:连接模块,用于通过异步串口将控制板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控制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
通过本发明,采用通过异步串口连接控制板及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并以该异步串口作为二者通信承载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I2C总线完成边缘模块的通信和管理驱动软件或逻辑开发难度较高以及某些模块使用的微处理器并不包含I2C总线的问题,简单、通用地实现了控制板与边缘模块的通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间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主站与从站的硬件署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控制板向边缘模块发起通信时控制板侧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控制板向边缘模块发起通信时边缘模块侧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边缘模块向控制板发起通信时边缘模块侧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边缘模块向控制板发起通信时控制板侧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间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间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间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102,控制板通过异步串口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
步骤S104,控制板与上述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方法不再应用I2C总线作为控制板与边缘模块之间的通信承载了,而是采用了异步串口作为控制板与边缘模块之间的通信承载,并提出了一对多或者说一主多从的通信模型,异步串口在绝大多数的低成本微控制器上都有集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本实施例的通用性,使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控制板和边缘模块的通信问题(这里控制板和边缘模块都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控制板主要是指设备或系统中其控制作用的部分,多以单板的形式出现,例如:主控制板;边缘模块主要是指处于整个功能系统边缘的部分,多用于提供基础功能,例如:电源模块)。而且,由于异步串口通信实现较为容易,也使得控制板与边缘模块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种多从的通信模式,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复杂程度,减小驱动软件或逻辑开发难度。
在选用了异步串口通信模式后,具体通信方式的选择余地很大,本优选实施里给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优选地,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可以包括: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在传输报文时,对报文进行报文检验。
报文通信方式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通信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各种数据和信息都可以以报文的形式发送,且在传输报文时还可以添加相应的报文检验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至于具体的报文的组织形式,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不同的控制板及边缘模块,以及不同的具体需要可以构建不同功能的报文并组织相应的形式,本优选实施例给出一种优选地报文组织形式。优选地,上述报文包括:前导信息、控制报文、信息报文、握手协商信息、控制报文校验结果。通过上述报文即可建立起基本的报文通信及报文检验机制,解决绝大多数的多数控制板和边缘模块的通信问题。
在具体构建上述报文时,也是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灵活选择的,下面给出一种优选地的实施方式。优选地,上述控制报文可以包括:信息报文长度、目的地址、控制命令码,上述信息报文可以包括:信息报文头部、信息报文中部、信息报文尾部,其中,所信息报文头部包含该信息报文的长度,信息报文中部包含信息报文主体,信息报文尾部包含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通过上述控制报文和信息报文的构建方式,其中具备的信息即可构建出多种的通信流程,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在上述控制报文和信息报文的构建方式的基础上,本优选实施例给出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优选通信流程。优选地,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并在传输报文时,对报文进行报文检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板向边缘模块发送前导信息,通知边缘模块开始接收信息;
(2)控制板向边缘模块发送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等待边缘模块接收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并根据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对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的第一确认回复;
(3)控制板收到第一确认回复后,向边缘模块发送信息报文,等待边缘模块接收信息报文并对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的第二确认回复;
(4)如果控制板收到了第二确认回复,则结束本次通信,如果控制板没有收到第二确认回复,则重发或者丢弃上述信息报文。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流程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通信需求。主控板向边缘模块发送信息的时候,所有的边缘模块都能收到。主控板发送给边缘模块的报文主要是:前导消息、控制报文、信息报文。主控板向边缘模块发送报文前一般先发送一个前导信息,该前导信息提示边缘模块开始接收信息;下一步,主控板发送控制报文给边缘模块,控制报文包含有信息报文的长度、目的地址、控制命令码等信息,接着发送控制报文校验结果,收到边缘模块的(第一)确认回复后,主控板才开始向边缘模块发送信息报文。发送完信息报文之后,接着发送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给边缘模块,并等待边缘模块的(第二)确认回复。如果控制板收到了第二确认回复,则说明通信成功即可结束本次通信,如果控制板没有收到所第二确认回复,则说明通信失败,则可以考虑重发或者丢弃该信息报文。
对应于上述通信流程,本优选实施例给出一种优选地边缘模块侧的响应流程。优选地,边缘模块在接收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并根据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对控制报文及进行校验后发送第一确认回复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边缘模块确认控制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本边缘模块的物理地址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开始接收该控制报文,否则丢弃该控制报文;
(2)接收控制板发送的该控制报文的校验结果,自行对该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并判断该校验结果与控制板发送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向所控制板发送第一确认回复,如果不一致,则结束通信。
优选地,边缘模块在接收信息报文并对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第二确认回复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边缘模块确认控制报文中的信息报文长度是否与接收到的与该控制报文对应的信息报文的长度一致,如果一致,则继续接收控制板发送的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如果不一致,则丢弃该信息报文;
(2)在接收到控制板发送的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后,自行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并判断该校验结果与控制板发送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向控制板发送第二确认回复,如果不一致,则回复接收失败并丢弃该信息报文。
本优选实施例对应于上述优选实施例给出的由主控板向边缘模块发起通信流程,是一种通用的边缘模块响应流程。每个边缘模块都会被分配一个物理地址,当边缘模块收到控制报文目的地址与自身物理地址匹配时,则开始接收该报文,否则丢弃。当边缘模块接收到的控制板发送的信息报文长度和控制报文中包含的信息报文长度一致时,再接收一个校验结果,然后停止接收并开始校验信息报文,当校验结果与接收到的校验结果一致时,回复主站接收成功标志(第二确认回复),否则,回复接收失败,并直接丢弃该报文。控制报文的校验过程与之类似。
上述几个优选实施例给出了主控板向边缘模块发起通信时的几种优选处理方式,但对于一个通信系统来说,仅能由一方向另一方发起通信显然是不完善的,本优选实施里给出了一种由边缘模块向主控板发起通信时的优选流程。优选地,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并在传输报文时,对报文进行报文检验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控制板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握手协商信息,在能够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报文时,向边缘模块发送包含允许发送控制命令码的控制报文及该控制报文的校验结果;
(2)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边缘模块。
边缘模块向控制板发送信息的时候,同时可能有其它边缘模块也在发送,因此可以两步完成:握手协商、报文发送。首先进行握手协商,即通过握手协商信息向主控板发出通信请求,等待主站的响应,进入接收等待状态。主控板在接收到握手协商信息时,首先要判断是否处于空闲状态,例如,判断当前的发送或接收是否传输已结,若否,则向该发出请求的边缘模块发送含有边缘模块的地址和控制命令码为不允许发送的控制报文,若是,则主控板可以接受该边缘模块的报文,即发送控制报文给边缘模块,控制报文中包含有该边缘模块的地址和控制命令码为允许发送。当边缘模块接收到主控板发送控制报文时,一般也还要进行地址匹配,地址匹配成功后,判断命令控制码是否为允许发送,若否,继续等待,若是,则开始发送信息报文。主控板在接收到边缘模块发送信息报文后,也要对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该边缘模块,为其后处理提供依据。
优选地,接收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边缘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提取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的长度,判断该长度与该信息报文头部包含的信息报文长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接收失败;
(2)如果一致,则自行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判断该校验结果与该信息报文头尾部包含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接收成功,如果不一致,则接收失败;
(3)在接收成功时,向边缘模块发送确认报文,在接受失败时,向边缘模块发送接受失败报文。
本优选实施例给出的主控板对信息报文的校验方式,与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边缘模块对信息报文的校验方式是对应的。
下面结合实例对上述优选实施里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例中,为了描述方便将控制板称为主站,将边缘模块称为从站。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主站与从站的硬件署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本实例中主站和从站之间通信方式为异步串口,主站可以向所有的从站发送数据,所有从站也可以向主站发送数据,每个从站还要有一个握手信号连接到主站,主站会对从站的每一个握手信号进行编址,通过中断或者定时查询来检查握手信号的状态。
主站的硬件资源包含一个主处理器和一个控制单元,主处理器上至少包含一组异步串口控制器,控制单元在本场景可以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担任,或者一些组合逻辑芯片亦可。
从站包含一个微处理器,可以是单片机或其他处理器,该微处理器至少包含一组异步串口控制器和一个可编程的通用输出口。
图3和图4为本实例中主站发送,从站接收时两侧的通信流程图,以其中的某一个从站为例,其他从站相同。
主站发送方面,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02,本次流程处理开始,先发送前导信息,前导可以为特殊字符或特殊字符组合;
步骤S304,开始发送控制报文,控制报文包含以下内容,信息报文的长度,从站地址和命令控制码为从站接收准备;
步骤S306,发送控制报文校验计算结果给从站。进入等待从站接收状态;
步骤S308,判断从站确认结果是否正确,如是进入步骤S310,否则退出;
步骤S310,发送信息报文给从站,并计算信息报文校验结果,信息报文的发送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可以在开始执行信息报文发送操作同时或者之后再计算信息报文校验结果;
步骤S312,发送步骤S310的校验结果(包含在信息报文的尾部)给从站,等待从站回复;
步骤S314,如从站回复结果正确(发送成功),退出。否则,可以选择重传或者丢弃信息报文,退出。
从站接收方面,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02,接收前导报文,进入接收流程;
步骤S404,接收控制报文;
步骤S406,进行地址匹配,匹配成功后进入步骤S408;
步骤S408,计算控制报文校验结果;
步骤S410,比较校验结果是否与接收的校验结果一致,是则进入步骤S412,否则进入步骤S422;
步骤S412,发送成功应答给主站;
步骤S414,接收信息报文,并计算信息报文校验结果;
步骤S416,比较步骤S414校验结果与接收校验结果是否一致,是则进入步骤S418,否则进入步骤S22;
步骤S418,发送成功应答给主站;
步骤S420,处理信息报文,退出接收处理;
步骤S422,发送失败应答给主站。
图5和图6为根据本实例的主站接收,从站发送时两侧的通信流程图,以其中的某一个从站为例,其他从站相同。
从站发送方面,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502,本次流程处理开始,计算信息报文校验结果,添加报文长度到信息报文头部;
步骤S504,向主站发送握手请求;
步骤S506,等待主站控制报文应答;
步骤S508,判断应答是否成功,是则进入步骤S510,否则退出或进入步骤S504;
步骤S510,发送信息报文;
步骤S512,发送步骤S502中的校验结果给主站;
步骤S514,等待主站的应答,应答成功则退出,否则,退出或进入步骤S504。
主站接收方面,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02,定时查询握手请求,本次流程开始;
步骤S604,向从站发送控制报文,提示从站准备发送;
步骤S606,计算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发送该结果给从站;
步骤S608,接收从站的信息报文;
步骤S610,计算信息报文结果,判断校验结果是否一致;
步骤S612,发送判断结果给从站;
步骤S614,如判断成功,处理该信息报文。然后退出,完成该流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间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间通信装置包括:
连接模块72,用于通过异步串口将控制板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
通信模块74,连接至连接模块72,用于控制控制板与边缘模块通过异步串口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间通信装置不再应用I2C总线作为控制板与边缘模块之间的通信承载了,而是采用了异步串口作为控制板与边缘模块之间的通信承载,并提出了一对多或者说一主多从的通信模型,异步串口在绝大多数的低成本微控制器上都有集成,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本实施例的通用性,使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控制板和边缘模块的通信问题(这里控制板和边缘模块都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控制板主要是指设备或系统中其控制作用的部分,多以单板的形式出现,例如:主控制板;边缘模块主要是指处于整个功能系统边缘的部分,多用于提供基础功能,例如:电源模块)。而且,由于异步串口通信实现较为容易,也使得控制板与边缘模块之间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种多从的通信模式,从大大降低体统复杂程度,减小驱动软件或逻辑开发难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以异步串口为基础,提出了一主多从的控制板-边缘模块通信模型,并通过增加校验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能。异步串口在绝大多数的低成本微控制器上都有集成,握手信号可以通过简单的通用输入输出口模拟,使本发明提出的方案简单实用,实施起来非常方便和可靠。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间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板通过异步串口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
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边缘模块通过所述异步串口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边缘模块通过所述异步串口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边缘模块通过所述异步串口互发报文;
在传输所述报文时,对所述报文进行报文检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包括:前导信息、控制报文、信息报文、握手协商信息、控制报文校验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报文包括:信息报文长度、目的地址、控制命令码;
所述信息报文包括:信息报文头部、信息报文中部、信息报文尾部,其中,所述信息报文头部包含该信息报文的长度,所述信息报文中部包含信息报文主体,所述信息报文尾部包含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边缘模块通过所述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并在传输所述报文时,对所述报文进行报文检验包括:
所述控制板向所述边缘模块发送前导信息,通知所述边缘模块开始接收信息;
所述控制板向所述边缘模块发送控制报文及控制报文校验结果,等待所述边缘模块接收所述控制报文及所述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并根据所述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对所述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的第一确认回复;
所述控制板收到所述第一确认回复后,向所述边缘模块发送信息报文,等待所述边缘模块接收所述信息报文并对所述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的第二确认回复;
如果所述控制板收到了所述第二确认回复,则结束本次通信,如果所述控制板没有收到所述第二确认回复,则重发或者丢弃所述信息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模块在接收所述控制报文及所述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并根据所述控制报文校验结果对所述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第一确认回复包括:
所述边缘模块确认所述控制报文中的目的地址与所述边缘模块的物理地址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开始接收该控制报文,否则丢弃该控制报文;
接收所述控制板发送的该控制报文的校验结果,自行对该控制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并判断该校验结果与所述控制板发送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第一确认回复,如果不一致,则结束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模块在接收所述信息报文并对所述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后发送第二确认回复包括:
所述边缘模块确认所述控制报文中的信息报文长度是否与接收到的与该控制报文对应的信息报文的长度一致,如果一致,则继续接收所述控制板发送的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如果不一致,则丢弃该信息报文;
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板发送的该信息报文的校验结果后,自行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并判断该校验结果与所述控制板发送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向所述控制板发送第二确认回复,如果不一致,则回复接收失败并丢弃该信息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边缘模块通过所述异步串口互发报文,并在传输所述报文时,对所述报文进行报文检验还包括:
所述控制板接收所述边缘模块发送的握手协商信息,在能够接收所述边缘模块发送的报文时,向所述边缘模块发送包含允许发送控制命令码的控制报文及该控制报文的校验结果;
接收所述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所述边缘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并将结果发送给所述边缘模块包括:
提取所述边缘模块发送的信息报文的长度,判断该长度与该信息报文头部包含的信息报文长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接收失败;
如果一致,则自行对该信息报文进行校验得出校验结果,判断该校验结果与该信息报文头尾部包含的校验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接收成功,如果不一致,则接收失败;
在接收成功时,向所述边缘模块发送确认报文,在接受失败时,向所述边缘模块发送接受失败报文。
10.一种板间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异步串口将控制板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边缘模块;
通信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边缘模块通过所述异步串口进行通信。
CN201110243147XA 2011-08-23 2011-08-23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29576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3147XA CN102957601A (zh) 2011-08-23 2011-08-23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76854 WO2013026309A1 (zh) 2011-08-23 2012-06-13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3147XA CN102957601A (zh) 2011-08-23 2011-08-23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601A true CN102957601A (zh) 2013-03-06

Family

ID=4774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3147XA Pending CN102957601A (zh) 2011-08-23 2011-08-23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7601A (zh)
WO (1) WO20130263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079A (zh) * 2014-10-21 2015-02-18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研磨机的通信系统
CN109977068A (zh) * 2019-02-01 2019-07-0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循环机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1688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synchronous serial data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one transmitter and a plurality of shift registers, avoiding skew during transmission
CN101090365A (zh) * 2007-06-29 2007-12-19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异步串行数据通信通道仿真方法及设备
CN101299678A (zh) * 2008-07-03 2008-11-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开放应用架构中实现接口板上下电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8140A (zh) * 2009-09-25 2010-03-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多媒体电视的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1688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synchronous serial data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one transmitter and a plurality of shift registers, avoiding skew during transmission
CN101090365A (zh) * 2007-06-29 2007-12-19 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异步串行数据通信通道仿真方法及设备
CN101299678A (zh) * 2008-07-03 2008-11-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开放应用架构中实现接口板上下电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8140A (zh) * 2009-09-25 2010-03-1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多媒体电视的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079A (zh) * 2014-10-21 2015-02-18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研磨机的通信系统
CN109977068A (zh) * 2019-02-01 2019-07-0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板间通信方法、装置及循环机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6309A1 (zh)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6778B (zh) 基于代理跨平台的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器板间通信方法
CN101197785A (zh) 一种mac认证方法和设备
CN101136828A (zh) 一种基于rs485多主机有线串行通讯的方法
CN101984573A (zh) 分布式实现lacp标准状态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5681087B (zh) 基于轻量级虚拟机的虚拟控制平面资源管理方法
CN104468854A (zh) 一种纵向融合架构vcf的构建方法及设备
CN104780158A (zh) 一种终端即插即用的远程授权与控制系统
CN104794089A (zh) 适用于单片机的改进型uart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504772A1 (en) Binding resources in a shar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10493775A (zh) 通过att和异常处理来适配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130832B (zh) 同轴网络中的终端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03838551A (zh) 并行计算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57601A (zh) 板间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4036902A1 (zh) 网关管理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99990A (zh) 一种路由协议认证迁移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45680B (zh) 一种通讯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2082674B (zh) 数据通道的仿真方法和系统
CN102291303B (zh) 一种单板及其确定主备状态的方法
CN102006223A (zh) 卡间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板卡和分布式系统
WO2012157939A2 (ko) 망 부하 감소를 위한 푸시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924655A (zh) 一种支持多串口终端登录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58908B (zh)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784365A (zh) 变电站的站控层、实体装置的备用装置及其自动上线方法
CN105718400A (zh) 基于spi的通信方法
CN101668140B (zh) 多媒体电视的各个模块之间的通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