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574B -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574B
CN102957574B CN201110249295.2A CN201110249295A CN102957574B CN 102957574 B CN102957574 B CN 102957574B CN 201110249295 A CN201110249295 A CN 201110249295A CN 102957574 B CN102957574 B CN 102957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node
nodal information
symmetry detection
approach
respon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92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574A (zh
Inventor
夏靓
赵洪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RI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492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上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其中,途经的各个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携带有节点信息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其中,途经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从而避免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效果。

Description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包括3G和4G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基于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fer Network,简称为PTN)技术的移动回传网的时间同步提出了明确的、高精度的要求。目前,时间同步主要是通过1588v2协议来实现的,又称为精确时钟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简称为PTP)。PTP协议的选源和保护机制是通过最佳主时钟(Best Master Clock,简称为BMC)算法实现的。对于PTP协议而言,影响时间同步准确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时间同步路径的双向对称性,即要求:PTP master和PTP slave之间,所有事件报文(event message,包括Sync、Delay_Req、Pdelay_Req、Pdelay_Resp这4种报文)的来回经过的路径所经历的报文传输延迟应该尽量相等。
对事件报文传输延迟非对称性做进一步分析,其主要构成包括2个部分:
1、事件报文在设备内部的延迟非对称性:这部分延时可以通过部署PTP协议透明时钟(PTP TC)设备解决;
2、事件报文在设备间连接链路(如光纤、同轴电缆等)上的传输延迟非对称性:对于这部分延迟非对称性,目前一般是通过建网时手动测量和在设备上配置补偿值的方法来解决的;
将整个PTP同步路径上每一段所包含的以上2部分延迟非对称性全部加起来,就构成了整个PTP同步路径上的非对称性。而在全网都部署边界时钟BC和上述TC设备的前提下,非对称性的主要来源就是传输链路的不对称性。目前,对整个PTP同步路径上的非对称性,主要还是通过建网初期手动测量和配置补偿值的方法来解决的。
但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其路径选择是动态且双向无关的。所以,无论对于单播还是组播的PTP事件报文来说,由PTP master到PTP slave的双向所经过的路径完全可能发生动态变化,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都相同的。这就会导致无法对所有同步路径的来回非对称性都进行预先补偿。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方式是利用PTP的P2P延迟测量机制,动态计算每一段链路的来回时延进行自动补偿。另一种方式是尽量保持PTP同步路径来回经过同样的物理路径,从而保证来回路径的延迟非对称性最小,如果发现来回路径发生了变化,则进行及时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其路径的选择是动态的且双向无关,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其中,途经的各个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携带有节点信息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其中,途经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
上述节点信息包括:时钟标识、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
上述途径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包括:途径的中间节点依次在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携带的节点信息中查找与该中间节点对应的节点信息;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上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包括:途径的中间节点判断该中间节点的时钟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时钟标识是否一致,该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出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以及中间节点的出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入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上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如果全部一致,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删除;如果不全部一致,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
上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之后,还包括:途径的中间节点的下一节点根据保留的对应的节点信息停止检测。
上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如果全部一致,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一预定值;如果不全部一致,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
上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之后,还包括:途径的中间节点的下一节点根据设置为第二预定值的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停止检测。
上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和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为扩展后的PTP信令报文。
上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和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均与PTP事件报文的传输承载方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组中间节点和第二组中间节点;第一节点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第二节点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节点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第一组中间节点,位于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上,各个第一组中间节点均包括:记录模块,用于在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第二组中间节点,位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上,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根据节点信息进行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
上述节点信息包括:时钟标识、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
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中的检测模块均还包括:查找单元,用于在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携带的节点信息中查找与该中间节点对应的节点信息;比较单元,用于将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上述比较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该中间节点的时钟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时钟标识是否一致;第二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该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出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以及第三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中间节点的出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入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删除模块,用于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均输出一致的情况下,删除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模块,用于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中至少一个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下,保留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
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第一停止模块,用于在保留模块保留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情况下,停止检测。
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二组中间节点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均输出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一预定值;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中至少一个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
上述第二组中间节点还包括:第二停止模块,用于在设置模块将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检测。
通过本发明,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其中,途经的各个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携带有节点信息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其中,途经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其路径的选择是动态的且双向无关,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时地、动态地检测PTP时间同步的双向路径信息和变化情况,可以检测出双向路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出现不同是哪个节点。这些信息可以用于PTP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选择,也可以在双向路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触发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而避免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IPv4,PTP单播场景下,PTP时间同步路径双向对称的组网实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IPv4,PTP单播场景下,PTP时间双向同步路径经过的时钟标识不一致的组网实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IPv4,PTP单播场景下,PTP时间双向同步路径经过的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不一致的组网实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102: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其中,途经的各个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
步骤S104: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携带有节点信息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其中,途经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
在图1所示的方法中,一种PTP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的实现方法是定义一套检测机制,通过在第一节点(例如,PTP slave)和第二节点(例如,PTP master)之间周期性地交互与PTP事件报文传输承载方式(IP网单播或组播、以太网单播或组播)完全相同的对称性检测报文,在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所有从PTP slave到PTP master的时间同步路径上所经过的TC设备信息,在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利用请求报文中收集的反向路径所经过的TC设备信息,对PTP master到PTP slave的时间同步正向路径进行对称性检测,发现非对称性。最终PTP slave能通过应答报文获知同步双向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结果。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其路径的选择是动态的且双向无关,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时地、动态地检测PTP时间同步的双向路径信息和变化情况,可以检测出双向路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出现不同是哪个节点。这些信息可以用于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选择,也可以在双向路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触发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而避免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效果。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上述节点信息包括:时钟标识、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
优选地,在执行步骤S104中途径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途径的中间节点依次在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携带的节点信息中查找与该中间节点对应的节点信息;
(2)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优选地,上述处理(2)中,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2.1)比较途径的中间节点判断该中间节点的时钟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时钟标识是否一致;
(2.2)比较该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出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2.3)比较中间节点的出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入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优选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之后,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方式一:
(1)当上述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删除;
(2)当上述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
优选地,在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之后,该途径的中间节点的下一节点根据保留的对应的节点信息停止检测。
方式二:
(1)当上述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一预定值;
(2)当上述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
优选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之后,该途径的中间节点的下一节点根据设置为第二预定值的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停止检测。
优选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和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可以是扩展后的PTP信令报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扩展PTP的其他报文或者定义新的报文来实现。
优选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可以与PTP事件报文的传输承载方式(例如,IP网单播或组播、以太网单播或组播)完全相同;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可以与PTP事件报文的传输承载方式(例如,IP网单播或组播、以太网单播或组播)完全相同。
下面以扩展的PTP信令(signaling)报文为例,进一步描述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下面就以扩展PTP signaling报文的方式来描述本检测机制,其他报文实现方式的基本原理是类似的。
PTP signaling报文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首先为PTP signaling报文定义2个新的功能TLV,分别是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和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请求报文TLV的格式如表2所示:
表2
应答报文TLV的格式如表3所示:
表3
其中,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tlvType=SYMMETRY_CHECK_REQ和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tlvType=SYMMETRY_CHECK_RESP对应的取值是不同的,可以是1588v2协议里已定义的tlvType之外的其他值,如:Reserved值范围2004-FFFF的任意2个不同值;
BidirectionalMatch代表PTP的双向路径经过的TC设备及每个TC设备的进出端口是否都完全相同。如果是,则该值为1,否则为0;
接着需要定义一类新的TLV---TC设备信息TLV(以IPv4和以太网为例),其格式如表4所示:
表4
其中:
tlvType=TC_INFO,可以是1588v2协议里已定义的tlvType之外的其他值,如:Reserved值范围2004-FFFF的任意一个值;
BidirectionalMatch:代表PTP的双向路径是否都经过本TC设备,且从同样的端口进出。如果是,则该值为1,否则为0;
ClockIdentity:1588v2标准中定义的时钟ID;
TCIngressPortID:代表TC设备的接收PTP事件报文的入口端口号;
TCEgressPortID:代表TC设备的发送PTP事件报文的出口端口号。
PTP时间同步路径对称性检测机制由PTP slave周期性地(周期可以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具体部署情况灵活指定)发起与PTP事件报文传输承载方式(IP网单播或组播、以太网单播或组播)完全相同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报文为扩展后的PTP signaling报文,格式如表5所示:
表5
该请求报文经过中间的每一个TC设备时,记录下通过该TC设备的入端口和出端口,以及该设备的时钟ID,都保存在一个新增的TC设备信息TLV中,同时设置该TLV的BidirectionalMatch位初始值为0,并将该TLV插入请求报文的TC设备信息TLV链表头部。
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到达PTP master后,PTP master需要发送一个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该报文格式如表6所示:
表6
其中:
SYMMETRY_CHECK_RESP TLV中的BidirectionalMatch初始值为1。
应答报文还要全部拷贝原先请求报文中的TC设备信息TLV链表。
以上应答报文经过PTP master和PTP slave之间的每个TC设备时,需要检查经过本TC设备的时钟ID,以及入端口和出端口是否和当前TC设备信息TLV链表头或第一个BidirectionalMatch为0的TC设备信息(即反向路径经过的TC设备信息)一样。如果一样,则有2种处理方式:
1、直接将该TC信息TLV从应答报文的对应链表中删除:这种处理方式下,每个TC设备的判断方法就是检查自己的时钟ID、以及进出端口是否和当前TC设备信息TLV链表头的TC设备信息一样;
2、不从应答报文的对应链表中删除该TC信息TLV,而是将链表中该TC设备信息TLV的BidirectionalMatch位设置为1:这种处理方式下,每个TC设备的判断方法就是检查自己的时钟ID、以及进出端口是否和当前TC设备信息TLV链表中的第一个BidirectionalMatch为0的TC设备信息一样,进出端口相反;
如果本TC设备的地址和进出端口信息,在以上任意种处理方式下,都和应答报文中的TC信息TLV链表所对应的反向路径经过的TC设备不同,则可以确定双向路径是不对称的,是经过不同的TC设备或相同的TC设备上的不同进出端口的。此时可以终止对称性检查,直接将SYMMETRY_CHECK_RESP TLV中的BidirectionalMatch位设置为0,后续的TC设备再收到应答报文后,如果发现该位已经置为0了,就不用再进行对称性检查了。
最终,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到达PTP slave后,PTP slave通过查看SYMMETRY_CHECK_RESP TLV中的BidirectionalMatch位的值就可以获知PTP时间同步路径是否是双向对称的。
如果BidirectionalMatch位为0,代表不对称,PTP slave还可以查看TC信息TLV链表,根据前述的对该链表的2种处理方式,分别查看链表头或链表第一个BidirectionalMatch值为0的TC信息TLV,可以了解到出现了路径不对称性的位置是在哪个TC设备附近,有助于进一步确认问题。
利用以上的一套PTP时间同步路径对称性检测机制,能够实时地、动态地检测PTP时间同步的双向路径信息和变化情况,可以检测出双向路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是哪里不同?这些信息可以用于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选择,也可以在双向路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触发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而避免了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问题。对于PTP时间同步的路径选择,以及提高时间同步的准确性都有较大帮助。
下面在结合三个实例对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IPv4,PTP单播场景下,PTP时间同步路径双向对称的组网实例图。如图2所示,PTP master到PTP slave之间经过了3个TC(TC1、TC2、TC3),且PTP时间同步双向路径是完全对称的,都是经过这3个TC设备的相同的进出端口,所以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最终记录的PTP slave到PTP master的反向同步路径经过的TC设备信息TLV链表可简单表示如下(省略TLV中其他固定信息,如:tlvType、lengthField等,只表示TC设备的时钟ID和进出端口):
(1,2,1)--->(2,2,1)--->(3,2,1)
PTP master收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后,发送应答报文中携带以上TC信息TLV链表,对PTP master到PTP slave的正向同步路径进行对称性检测,发现与正向同步路径经过的TC设备和进出端口完全一致,最终PTP slave能通过应答报文获知同步双向路径是对称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IPv4,PTP单播场景下,PTP时间双向同步路径经过的时钟标识不一致的组网实例图。如图3所示,PTP master到PTP slave之间经过了3个TC(TC1、TC2、TC3),但PTP时间同步双向路径是不对称的。其中,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最终记录的PTP slave到PTP master的反向同步路径经过的TC设备信息TLV链表简单表示如下:
(1,2,1)--->(2,2,1)--->(3,2,1)
PTP master收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后,发送应答报文中携带以上TC信息TLV链表,对PTP master到PTP slave的正向同步路径进行对称性检测,发现经过的第1个TC设备是TC4,与反向记录的路径不同,此时就发现了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最终PTP slave能通过应答报文获知同步双向路径是不对称的。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在IPv4,PTP单播场景下,PTP时间双向同步路径经过的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不一致的组网实例图。如图4所示,PTP master到PTPslave之间经过了3个TC(TC1、TC2、TC3),但PTP时间同步双向路径是不对称的。其中,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最终记录的PTP slave到PTP master的反向同步路径经过的TC设备信息TLV链表简单表示如下:
(1,2,1)--->(2,2,1)--->(3,2,1)
PTP master收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后,发送应答报文中携带以上TC信息TLV链表,对PTP master到PTP slave的正向同步路径进行对称性检测,发现经过的第1个TC设备TC1的进出端口分别是1和3,与反向路径记录的经过该TC的进出端口2和1是不同的,此时就发现了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最终PTP slave能通过应答报文获知同步双向路径是不对称的。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能够实时地、动态地检测PTP时间同步的双向路径信息和变化情况,可以检测出双向路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出现不同是哪个节点。这些信息可以用于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选择,也可以在双向路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触发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而避免了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问题。对于PTP时间同步的路径选择,以及提高时间同步的准确性都有较大帮助。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包括:第一节点10、第二节点20、第一组中间节点30和第二组中间节点40;
其中,第一节点1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00,用于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第一接收模块102,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
其中,第二节点2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200,用于发送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第二接收模块202,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节点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
其中,第一组中间节点30,位于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上,各个第一组中间节点均可以进一步包括:记录模块300,用于在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
其中,第二组中间节点40,位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上,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模块400,用于根据节点信息进行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
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其路径的选择是动态的且双向无关,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在图5所示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其中,途经的各个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的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携带有节点信息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其中,途经的中间节点根据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确定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其路径的选择是动态的且双向无关,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时地、动态地检测PTP时间同步的双向路径信息和变化情况,可以检测出双向路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出现不同是哪个节点。这些信息可以用于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选择,也可以在双向路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触发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而避免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一致时,则第二组中间节点与第一组中间节点完全相同;当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与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不一致时,则第二组中间节点与第一组中间节点可以部分不同,也可以完全不同。
优选地,如图6所示,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中的检测模块400均还包括:
查找单元4002,用于在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携带的节点信息中查找与该中间节点对应的节点信息;
比较单元4004,用于将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优选地,在上述比较单元4004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比较子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比较该中间节点的时钟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时钟标识是否一致;
第二比较子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比较该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出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第三比较子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比较中间节点的出口端口标识与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入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优选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之后,在上述的处理方式一中,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
删除模块402,用于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均输出一致的情况下,删除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
保留模块404,用于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中至少一个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下,保留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
第一停止模块406,用于在保留模块保留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情况下,停止检测。
在上述的处理方式二中,各个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
设置模块408,用于在第二组中间节点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均输出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一预定值;在第一比较子单元、第二比较子单元及第三比较子单元中至少一个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下,将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
第二停止模块410,用于在设置模块将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检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其路径的选择是动态的且双向无关,很难保证此双向路径是随时相同,进而导致的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困难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实时地、动态地检测PTP时间同步的双向路径信息和变化情况,可以检测出双向路径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出现不同是哪个节点。这些信息可以用于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选择,也可以在双向路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触发PTP slave进行时间同步路径的重新选择。从而避免在IP/以太网这种动态的、无连接的网络中,因为时间同步双向路径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时间同步不准确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其中,途经的各个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的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携带有所述节点信息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其中,途经的中间节点根据所述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确定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时钟标识、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途径的中间节点根据所述节点信息进行依次检测包括:
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依次在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节点信息中查找与该中间节点对应的节点信息;
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包括:
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判断该中间节点的时钟标识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时钟标识是否一致,该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标识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出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以及中间节点的出口端口标识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入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如果全部一致,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删除;
如果不全部一致,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保留之后,还包括:
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的下一节点根据保留的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停止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对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之后,还包括:
如果全部一致,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一预定值;
如果不全部一致,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将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之后,还包括:
所述途径的中间节点的下一节点根据设置为第二预定值的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停止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和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为扩展后的PTP信令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和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均与PTP事件报文的传输承载方式相同。
11.一种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组中间节点和第二组中间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
所述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
所述第一组中间节点,位于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上,各个所述第一组中间节点均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在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中记录该中间节点所对应的节点信息;
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位于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上,各个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点信息进行检测,确定所述对称性检测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与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的传输路径是否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息包括:时钟标识、入口端口标识以及出口端口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中的检测模块均还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在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携带的所述节点信息中查找与该中间节点对应的节点信息;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该中间节点的节点信息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第一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该中间节点的时钟标识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时钟标识是否一致;
第二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该中间节点的入口端口标识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出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以及
第三比较子单元,用于比较所述中间节点的出口端口标识与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入口端口标识是否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
删除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及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均输出一致的情况下,删除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
保留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及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中至少一个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下,保留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
第一停止模块,用于在上一节点的保留模块保留所述对称性检测应答报文中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情况下,停止检测。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均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在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及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均输出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一预定值;在所述第一比较子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子单元及所述第三比较子单元中至少一个输出不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中间节点还包括:
第二停止模块,用于在上一节点的设置模块将所述对应的节点信息的比较标识位设置为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检测。
CN201110249295.2A 2011-08-26 2011-08-26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957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9295.2A CN102957574B (zh) 2011-08-26 2011-08-26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9295.2A CN102957574B (zh) 2011-08-26 2011-08-26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574A CN102957574A (zh) 2013-03-06
CN102957574B true CN102957574B (zh) 2017-03-15

Family

ID=4776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9295.2A Active CN102957574B (zh) 2011-08-26 2011-08-26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7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296B (zh) * 2014-12-08 2018-02-27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ptp报文路径对称的实现方法
CN112039772B (zh) * 2017-06-29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CN114301829B (zh) * 2020-09-23 2023-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报文发送路径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44443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Fujitsu Limited Detection of network misconfigurations
US7047315B1 (en) * 2002-03-19 2006-05-1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providing server affinity and client stickiness in a server load balancing device without TCP termination and without keeping flow states
CN1937576A (zh) * 2005-09-22 2007-03-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快速路由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205292A1 (en) * 2007-02-26 2008-08-28 Lorraine Denby Detection of Asymmetric Network Routes
CN101867973A (zh) * 2010-06-25 2010-10-20 陶洋 多维网络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US20110069714A1 (en) * 2009-09-21 2011-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mmetric rout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7315B1 (en) * 2002-03-19 2006-05-16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providing server affinity and client stickiness in a server load balancing device without TCP termination and without keeping flow states
US20050044443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Fujitsu Limited Detection of network misconfigurations
CN1937576A (zh) * 2005-09-22 2007-03-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快速路由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205292A1 (en) * 2007-02-26 2008-08-28 Lorraine Denby Detection of Asymmetric Network Routes
US20110069714A1 (en) * 2009-09-21 2011-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mmetric routing
CN101867973A (zh) * 2010-06-25 2010-10-20 陶洋 多维网络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574A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19718A1 (en) Symmetric path/link over lag interface using lldp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nodes using ptp
US96926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in in-vehicle Ethernet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031329B2 (e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US2015036532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switching gateway of distributed resilient network interconnect
US832561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ation and exchange of network timing information
CN101820435B (zh) 分布式网络处理系统的mac地址表项信息同步方法及装置
US20090100189A1 (en) Data network with a 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JP5593530B2 (ja) フォールトトレラントなタイムトリガ方式のリアルタイム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50312089A1 (en) Method of managing zigbee network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P278768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1588 timing error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US9288002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data networks
CN101015157A (zh) 以太网oam网络中的告警指示与抑制(ais)机制
CN102957574B (zh) 传输路径的对称性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899507B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4054828A1 (ko) 컨텐츠 중심 네트워크에서 컨텐츠의 전송 방법
CN107852682A (zh) 用于确定同步参考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15112B (zh) 应用于FCoE组网的优化FSPF协议的方法及交换机
WO2019066276A1 (ko) 시분할 이중화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의 tdd 서브-시스템
CN101425978B (zh) 防止自治系统内路由环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1144111A2 (zh) 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检测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1478775B (zh) 一种多邻居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4422420B (zh) 路由信息处理方法及网络数据管理系统
WO2022127924A1 (zh) 选择时钟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84933B (zh) 时间故障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2263632A (zh) 交换机堆叠系统中的时间同步方法和堆叠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8

Address after: 225400 Hongqiao Industrial Park, Ta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HENGRI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