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8911A -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8911A
CN102938911A CN2011102333335A CN201110233333A CN102938911A CN 102938911 A CN102938911 A CN 102938911A CN 2011102333335 A CN2011102333335 A CN 2011102333335A CN 201110233333 A CN201110233333 A CN 201110233333A CN 102938911 A CN102938911 A CN 102938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ential quarter
terminal
deployment
cell
designated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3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8911B (zh
Inventor
黄亚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333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891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1695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5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8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8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89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成功率。所述方法包括: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所述终端包括指定小区选择模块、评估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指定小区;所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本发明方法及装置通过增强的移动状态以及网络节点部署密度的评估,为自适应的对灵活多变的异构网络中终端的移动性参数进行调整,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长期演进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异构网下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技术允许运营商使用新的和更广泛的频谱,相比于3G网络,有着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和平坦的基于IP的架构。由于单无线链路性能通过宽带技术和多天线技术已接近理论极限,下一代无线网络的性能飞跃来自于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增强。通过在宏小区(macro cell)覆盖范围内,通过灵活和低成本的部署低功率的网络小区,如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和中继(relay)节点覆盖的小区,来对宏小区的热点位置或者网络覆盖缺失的地方进行补充。
原来只有部署宏小区的网络被称为同构网络,即部署相同或类似的特性和性质的小区组成的网络,目前的同构网络部署是以宏小区为中心的,所有的宏基站有类似的发射功率、天线模式、接收器的噪声和类似的回程连接网络。此外,所有基站可以向所有的终端提供相类似的服务质量(QoS),并且每个宏小区可以服务大约相同数量的用户终端。宏基站的位置是经过网络规划精心挑选的,并且基站需要进行正确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面和控制基站之间的干扰。然而,这种部署过程是复杂和反复。此外,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部署宏基站变得日益困难。
无线蜂窝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单基站部署的情况下,系统吞吐量接近信道的理论最佳的性能。所以无线网络进一步演进将通过更多样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拉近基站和终端的距离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以提高单位面积的频谱效率。如图1所示,在macro小区中,在用户集中的热点区域部署低功率的pico小区。虽然pico小区功率比较低,但它和用户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相对于通过macro小区,用户通过pico小区反而可以获得较好的服务质量。相对于同构网需要精心的网络规划,异构网中的低功率小区通常不需要严格的规划,并且由于pico小区众多,也不能进行网络规划。此外低功率节点体型轻便,站点的部署也很灵活:街道边,楼道里,咖啡店等人口密集区域,都可以很方便的部署低功率节点,来弥补宏小区的覆盖空洞区域或者对分流宏小区在热点区域的部分负载。
当终端处于不同的移动速度时,对切换的速度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高速移动的终端在相同的环境下,相比于低速移动的终端,需要更快速的完成切换。而一般终端没有配置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较难对自己的速度做出评估,并且终端的速度也是会变化的,为了满足终端在不同速度下的切换性能,蜂窝同构网系统中普遍使用一种终端移动状态评估的方法,描述如下,以LTE系统终端空闲(IDLE)态为例:
在TCRmax时间内,终端的小区重选次数大于NCR_M,小于NCR_H,则该终端满足中速条件,认为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中速;
在TCRmax时间内,终端的小区重选次数大于NCR_H,则该终端满足高速条件,认为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高速;
在TCRmaxHyst时间内,终端既不满足中速条件,也不满足高速条件,则该终端满足低速条件,认为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低速。
其中,TCRmax为小区重选次数的统计时间,NCR_M为中速条件的小区重选次数,NCR_H为高速条件的小区重选次数,TCRmaxHyst为低速条件的统计时间。
当目标小区测量量在重选定时器(Treselection)时间内优于服务小区测量量一个门限——小区重选迟滞参数(Qhyst)门限,终端进行小区重选。显然Treselection和Qhyst越大,终端重选的越慢,反之则越快。
网络给中速和高速状态分别配置了重选时间比例因子(Speed dependentScalingFactor for Treselection)和重选迟滞门限比例因子(Speed dependentScalingFactor for Qhyst)。
当终端处于中速和高速时,Treselection和Qhyst将分别被乘以对应的比例因子(由于Qhyst是用dB单位,所以实际操作时是加上),用于加快终端的重选速度。
这种通过对服务小区变化的计数,评估终端的运动速度,从而动态的修改移动性参数以适应其运动速度的方法,在各种同构蜂窝网络的移动功能中广泛使用。
而在异构网中,由于低功率小区的非均匀部署,使得即使在相同速度下,当终端在低功率节点集中部署区内,重选的次数会变多,会被判成高速终端,而在低功率节点分散部署区内,则被判断为低速终端,从而出现移动状态判断错误的问题。现有的切换配置无法适应异构网络灵活多变的网络部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包括:根据终端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本终端的移动状态。
进一步地,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非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
进一步地,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大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
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
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
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在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
在第四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在第五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五门限,小于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在第六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小于第五门限,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五指定时间,但不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大于第五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包括:
采用下式计算部署密度因子A:A=Ceiling(T1/Ts),其中Ceiling表示为向上取整,T1为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Ts为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基准值。
进一步地,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进一步地,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
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小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二小区为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进一步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包括:
根据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对应的移动速度状态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根据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二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对应的部署密度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当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和第二移动性参数相同时,将移动速度状态因子和部署密度因子加权叠加后得到的因子作为调整该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终端,包括指定小区选择模块、评估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指定小区;
所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异构网络的网络部署特点,通过增强的移动状态以及网络节点部署密度的评估,为自适应的对灵活多变的异构网络中终端的移动性参数进行调整,提高异构网中移动执行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异构网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部署均匀的异构网络的速度评估算法的使用和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部署不均匀的异构网络的速度评估算法的使用和效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服务小区变化间隔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服务小区变化间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移动过程包括目标小区的搜索和测量,移动性条件判断,移动执行。其中,目标小区的搜索和测量包括终端按搜索周期或测量周期的条件约束,对目标小区进行搜索或测量;移动性条件的判断指终端通过将测量所得的小区测量量与预设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则认为需要发生移动性过程。以LTE为例,终端在IDLE状态时,当终端测量目标小区的测量量优于当前服务小区,并且在Treselection时间内该条件一直满足,则终端认为可以发起IDLE态下的移动性过程,即小区重选。终端在CONNECT(连接)态时,通常使用测量事件来进行移动性条件判断,如当配置A3事件时,当目标小区的测量量优于服务小区测量量一个偏移量(例如3dB)时,并且该条件在触发时间(TimeToTrigger,简称TTT)内都一直满足,则终端会上报测量报告给网络侧,网络侧收到测量报告判断发起切换过程,在目标侧完成切换准备后,发送切换命令给终端,由终端在目标小区接入,完成切换,即CONNECT下的移动性过程。
在异构网中,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实际的异构网拓扑都会影响移动执行成功/失败率(如切换成功/失败率)。具体地,终端移动速度越快,则需要更快的完成移动执行过程,或者需要更早的开始移动执行过程。网络小区间距离越短,则小区边缘信号下降的越“陡”,会导致小区边缘信号变化的越快,所以终端也需要更快的完成移动执行过程或更早的开始移动执行过程。而异构网中快速移动的终端相对慢速移动的终端,其移动执行失败主要是由移动执行过晚导致。类似的,对于同一个终端,在间距近的小区间移动相对于在间距远的小区间移动,其移动执行的成功率也更低。一般情况下移动执行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与终端和网络的处理时延有关,通常是对目标小区的搜索和测量或者移动性条件判断进行一些自适应的调整。为此,本发明考虑通过调整移动性参数,以达到让移动执行过程更快的开始或更早发生,从而提高异构网移动执行成功率。例如缩短搜索或者测量周期(如Treselection或TimeToTrigger)使得移动性条件在较短时间内的满足条件,和/或通过降低移动性条件门限(如重选门限Qhyst或偏移量),这可使得移动性条件较容易的满足触发条件。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如何选择参与移动状态评估的指定小区,以及如何根据该些小区评估终端的移动状态。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101,终端选择参与移动状态评估的指定小区;
具体地,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例如可以是以下小区中的一种或几种: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均匀部署是指相邻小区间距(或称为站间距)是基本相同的。可采用以下方法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
方法1,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选择相应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例如:网络侧通过广播或者专用信令的方式通知终端指定小区集合,该指定小区集合包括均匀部署小区,通过特征标识或特征范围来表征小区。终端可根据当前服务小区的特征标识是否在该集合中来判断当前服务小区是否为指定小区。特征标识例如可以是物理小区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或者小区扰码等在局部或全局可以区别小区的标识信息。该集合也可以是非指定小区集合,即包括非均匀部署小区,则终端判断当前服务小区包含于该集合时,确定其是非均匀部署的小区,终端不选择该小区作为指定小区,选择除非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即均匀部署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再例如,网络侧通过广播或者专用信令(只适用于连接态)通知终端当前服务小区是否为均匀部署小区,网络侧可为均匀部署小区设置均匀部署的标志位和/或为非均匀部署小区设置非均匀部署的标志位。终端可根据当前服务小区的标志位信息判断当前服务小区是否为指定小区。在网络部署时,运营商可以根据某小区是否均匀部署来判断是否在该小区发送均匀部署标志位,例如运营商在同构网络中部署低功率小区组成了异构网,这些低功率小区广播一个非均匀部署标志位,当终端进入这些小区时读取到这个标志位,则可以认为该小区是非均匀部署小区,则不选择该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终端根据标志位选择小区时,可以确定当前服务小区是否为指定小区,在一段时间通过终端在不同小区间的移动,终端可以获得一个指定小区列表,该列表中包含其确定的指定小区。
方法2,终端通过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是否为均匀部署的小区。
服务小区由一个小区变化到另一个小区,可以通过一次或连续几次服务小区变化过程完成。每次服务小区变化过程终端可以测量到相邻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可以由一次或若干次相邻小区变化组成,将每个服务小区变化过程的间隔时间求和即可获得一个小区变化到另一个小区所需的时间。在指定时间内,认为速度基本不变或者变化很小,所以两个小区之间的间距和一个小区变化到另一个小区所需的时间成正比。根据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预定时间门限,可以确定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是否为均匀部署的小区,如果大于预定门限,则该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
如图3所示,为终端在一段时间内的历史移动轨迹,箭头表示进入的小区,方框内的时间表示终端在该小区内停留的时间,从进入该小区到离开该小区为止。图3时间轴从左向右的方向,表示终端先进入cell1,并在T1时间后,服务小区变更为cell2,在T1后,服务小区变更为cell3,依次至服务小区变更为cell9。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cell1停留的时间与终端在cell2停留的时间基本相同,因此终端可判断cell1、cell2和cell3这3个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终端在cell3停留的时间为T2,小于T1,可以估计出cell4和cell3之间的站间距较短,是非均匀部署的小区,所以cell4不被选择为指定小区。但终端在cell3停留时间与终端在cell4停留时间的和为T2+T3≈T1,可以估计出cell3到cell5之间的距离和cell1到cell2,cell2到cell3之间是基本相同的,所以cell5可认为也是均匀部署的小区。通过这种判断可以得出终端在cell1和cell2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终端在cell2和cell3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cell3和cell5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cell5和cell6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以及cell6和cell9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相同,其中cell1和cell2等小区可称为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相同的一对小区,当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相同的小区有N(如N=3)对以上时,UE可以以该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T1)作为均匀部署的小区的衡量时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以该衡量时间来判断服务小区是否为均匀部署小区。当有多个可以作为衡量时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时,如图3所示,cell6和cell7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cell7和cell8,以及cell8和cell9之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相同,均为T4。该T1和T4都满足作为衡量时间的第一条件(小区对数大于N),此时,终端可以根据预设的另一第二条件来进行选择:如选择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最大的那个作为衡量时间,例如T1>T4,那么则选择使用T1作为衡量时间;或者选择在指定时间内满足相同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区对数最多的那个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作为衡量时间,例如满足相隔T1的小区对数为5(cell1和cell2,cell2和cell3,cell3和cell5,cell5和cell6,以及cell6和cell9),而满足T4的小区对数为3(cell6和cell7,cell7和cell8,cell8和cell9),所以选择T1作为衡量时间。本文所述相同在工程实现上是指在满足指定误差范围内的相等,例如两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之差小于某指定值(该值可以是网络配置的),则认为该两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是相同的,或者两服务小区变化间隔取整后相同也认为是相同。
步骤102,根据步骤101中选择的指定小区,对终端的移动速度进行评估;
根据终端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本终端的移动状态。具体可采用以下条件对终端的移动速度进行评估:
在第一指定时间(T_SH)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大于第一门限(N_SH),则判断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高速;
在第二指定时间(T_SM)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大于第二门限(N_SM),小于第一门限,则判断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中速;
在第三指定时间(T_SL)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小于第二门限(N_SM),即终端既不满足高速条件也不满足中速条件,则判断该终端的移动状态为低速。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指定时间可以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
具体计算小区间变化的次数中为了避免乒乓切换或重选的影响,连续两次或多次在相同服务小区间的切换或重选,则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只记为为一次。小区间变化的次数一种处理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进入过的服务小区列表中,删去指定小区外的小区,相邻指定小区不是同一小区时,计为一次指定小区间变化。举例示意:当终端最近进入过的服务小区列表为a1,b1,a2,b2,a3时。设an为指定小区,那么删去非指定小区后的列表为a1,a2,a3,记录该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为2次;当最近进入过的服务小区列表为a1,b1,a1,b2,a2,b2,a3时,记录该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为2次;当最近进入过的服务小区列表为a1,b1,a1,a2,a1,b2,a3时,记录该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为2次,因为a1,a2,a1为乒乓切换;当最近进入过的服务小区列表为a1,b1,a2,b2,a1,b3,a3时,记录该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为3次,因为a1,b1,a2,b2,a1不为乒乓切换。
步骤103,根据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调整移动性参数;
通常,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根据步骤102判断的移动状态,基于网络给各个移动状态分别设置的移动参数调整配置,自动调整以下配置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移动条件判断时间,移动性条件门限,测量值L3滤波因子,测量采样间隔(或称测量上报间隔)等。其中,移动条件判断时间包括空闲态小区重选时间Treselection或连接态切换事件触发定时器TimeToTrigger。移动性条件门限包括影响空闲态小区重选的重选门限Qhyst,影响连接态切换事件触发小区偏移Ocn或事件偏移offset。
通过下面的例子,描述一下本实施例的速度评估算法的使用和效果,图4中所示横向部署了一组小区,高度为2的长柱代表macro小区,高度为1的短柱代表pico小区。macro小区等密度部署,即站间距相等。在每个macro小区下又等密度的部署pico小区。T=T_SH=T_SM,虚线表示慢速终端在指定时间T内的服务小区切换数,实线表示快速终端在T内的服务小区切换数。本例中,指定小区可以是macro小区,终端可以在速度评估中只使用macro小区,当速度相差一倍时,终端在指定时间内的计数也相差一倍。由于在本例中pico小区在macro内也是均匀部署的,所以将pico小区和macro小区同时在速度评估中进行计数也不会改变速度评估的结果。如图所示,当速度v的终端在T时间内从一个macro到达另一个macro小区时,那么该终端的服务小区改变数为1macro+4pico=5。而速度2v的终端在相同的时间T内,可以从一个macro经过一个macro到达之后的第二个macro。所以该终端的服务小区改变数为2macro+8pico=10。显然速度评估的结果的比值是符合终端的实际速度的倍数的。对于图5所表示的pico非均匀部署的情况中,在速度评估中显然只能使用macro而不能使用pico。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如何根据该指定小区评估小区部署密度。
步骤201,选择参与小区部署密度状态评估的指定小区;
本步骤中的指定小区为非均匀部署的小区。具体判别小区是否为非均匀部署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1中的方法,例如: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或者,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非均匀部署小区作为指定小区;或者,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本步骤可执行多次,以选择出多个指定小区。
由于,在均匀小区中部署非均匀小区时,整体上仍然认为是一个非均匀部署,因此本步骤中选择的指定小区可能包含实施例1中步骤101中选择的指定小区。
如图5所示,横轴均匀的部署了macro小区,但是pico小区部署不均匀,有的macro小区周围署了多个pico小区,有的macro小区周围部署的pico小区较少,甚至没有。虚线表示对指定终端在指定时间T1内对macro小区的计数,实线标识对指定终端在指定时间T2内对pico小区的计数。有图可见实线的上下起伏和pico小区的部署密度是成正比的。
步骤202,根据步骤201中选择的指定小区,对小区部署密度状态进行评估;
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条件对小区的部署密度状态进行评估:
在第四指定时间(T_DH)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四门限(N_DH),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即站间间距短;
在第五指定时间(T_DM)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五门限(N_DM),小于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即站间间距中等;
在第六指定时间(T_DL)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小于第五门限(N_DM),即不满足高密度条件也不满足中密度条件,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即站间间距长。
上述第四、第五、第六指定时间可以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
将小区部署密度状态划分为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划分为两种状态,如高密度和低密度,或者划分为四种状态,均可以实现。
步骤303,根据评估小区部署密度状态,调整相应的移动性参数以适应其移动速度;和步骤103类似,网络可以为不同部署密度设置对应的移动参数调整配置。终端根据评估的部署密度,使用对应的调整配置调整移动参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使用新的条件对网络小区的部署密度进行评估,如下:
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四指定时间(T_DH),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五指定时间(T_DM),但不小于第四指定时间(T_DH),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大于第五指定时间(T_DM),即不满足上述高密度条件和中密度条件,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将小区部署密度状态划分为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划分为两种状态,如高密度和低密度,或者划分为四种状态,均可以实现。
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是预定义的一种计时方式,如图6所示,至少有如下几种定义方式:可以是T1,即前一个指定小区移动执行结束至后一个指定小区移动执行结束的间隔时间,也可以T2,即前一个指定小区移动性条件判断触发至后一个指定小区移动性条件判断触发的间隔时间,也可以T3,即进入某指定小区至该指定小区移动性条件判断触发的间隔时间,或者还可以是T4,即前一个指定小区移动执行开始至后一个指定小区的移动性条件判断触发的间隔时间。图6中的cell1和cell2都为指定小区,也可以是图7所示的在cell1和cell2之间还有一个或多个非指定小区,其计时的定义没有变化。
最终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可以是连续数个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的平均值或者滤波值。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使用新的条件对网络小区的部署密度进行评估,如下:
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包括:
采用下式计算部署密度因子A:A=Ceiling(T1/Ts),其中Ceiling表示为向上取整,T1为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Ts为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基准值。
本实施例中,网络可以不用根据不同的部署密度设置不同的对应的移动参数调整配置,终端可直接使用上述计算获得的因子对移动性参数进行调整,如对于TTT的调整结果可以直接使用上述计算的A*TTT。上述基准时间可以是基站显式配置,或者使用的特定小区(如宏小区)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的平均值。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描述如何根据终端速度状态和部署密度状态对移动性参数进行调整。
当结合速度评估和部署密度评估共同对移动性参数进行调整时,部署密度评估中选择的指定小区为速度评估中选择的指定小区的补集,即速度评估中未选择的小区为部署密度评估中选择的小区。如通知终端pico的小区特征标识或者在pico小区广播一个标识指示本小区为pico,那么在速度评估中终端会忽略该小区,在部署密度评估中会考虑该小区。
基于速度状态评估和部署密度评估对移动配置的调整时,网络侧对于不同的移动状态或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会预配置对应的调整因子如时间调整因子S_T和门限调整因子S_O,终端根据当前的速度状态或者部署密度状态,对相关的移动性参数通过比例方式(相乘)或者偏移方式(相加)进行调整。
具体地,根据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对应的移动速度状态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根据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二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对应的部署密度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当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和第二移动性参数相同时,将移动速度状态因子和部署密度因子加权叠加后得到的因子作为调整该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例如,如中速的终端的时间调整因子为S_ST,门限调整因子是S_SO,同时该终端又处于pico的高密度部署区,对应的时间调整因子和门限调整分别为S_DT和S_DO,最终叠加后的时间调整因子和门限调整因子分别为(S_ST)a1*(S_DT)b1和a2*S_SO+b2*S_DO,其中,a1、a2、b1和b2为叠加权值,可以通过预配置或者默认值的方式通知终端,如默认都为1。
本文所述各种时间、次数等门限值可根据系统需要确定,或者通过仿真过程确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包括:
终端选择指定小区;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包括:根据终端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本终端的移动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非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
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大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选择指定小区,包括: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
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
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
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在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
在第四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在第五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五门限,小于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在第六指定时间内,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小于第五门限,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包括: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五指定时间,但不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大于第五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包括:
采用下式计算部署密度因子A:A=Ceiling(T1/Ts),其中Ceiling表示为向上取整,T1为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Ts为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基准值。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包括:
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小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二小区为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12.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小区的部署密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包括:
根据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对应的移动速度状态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根据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二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对应的部署密度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当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和第二移动性参数相同时,将移动速度状态因子和部署密度因子加权叠加后得到的因子作为调整该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13.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终端,包括指定小区选择模块、评估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用于选择指定小区;
所述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和/或小区的部署密度;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移动性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选择指定小区: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所述评估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本终端的移动速度:根据终端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本终端的移动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采用以下任一方法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非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
判断本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大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均匀部署的小区。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选择指定小区: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选择的指定小区,评估小区的部署密度:
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
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判断小区的部署密度;或者
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终端在第二预定时间内、在指定小区间的变化次数判断小区的部署密度:
在第四指定时间内,本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在第五指定时间内,本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超过第五门限,小于第四门限,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在第六指定时间内,本终端在指定小区间变化的次数小于第五门限,则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判断小区的部署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高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小于第五指定时间,但不小于第四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中密度;
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大于第五指定时间,则判断小区部署密度状态为低密度。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终端在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与基准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到小区的部署密度因子:
采用下式计算部署密度因子A:A=Ceiling(T1/Ts),其中Ceiling表示为向上取整,T1为指定小区间的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Ts为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基准值。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除均匀部署外的其他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网络侧下发的非均匀部署小区列表信息或者非均匀部署小区标志位信息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选择非均匀部署的小区作为指定小区;
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定小区选择模块是采用以下方式根据服务小区变化间隔时间来确定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终端从第一小区到第二小区的时间间隔小于预定时间门限,则确定该第二小区为非均匀部署的小区。
24.如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估模块还用于:
根据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终端的移动速度状态对应的移动速度状态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根据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确定需要调整的第二移动性参数,将评估的小区的部署密度对应的部署密度因子作为调整该需要调整的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当需要调整的第一移动性参数和第二移动性参数相同时,将移动速度状态因子和部署密度因子加权叠加后得到的因子作为调整该移动性参数的调整因子。
CN201110233333.5A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8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3333.5A CN102938911B (zh)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PCT/CN2012/071695 WO2012155596A1 (zh) 2011-08-15 2012-02-28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3333.5A CN102938911B (zh)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911A true CN102938911A (zh) 2013-02-20
CN102938911B CN102938911B (zh) 2018-01-19

Family

ID=47176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333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8911B (zh)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8911B (zh)
WO (1) WO20121555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5029A (zh) * 2013-08-28 2013-11-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管理方法
WO2017076251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726A (zh) * 2005-07-18 2006-11-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在分层小区中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1453770A (zh) * 2007-12-07 2009-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568132A (zh) * 2008-02-29 2009-10-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切换的方法
CN101998555A (zh) * 2009-08-12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932B (zh) * 2008-07-21 2012-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检测和上报方法及系统、终端、管理中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9726A (zh) * 2005-07-18 2006-11-0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在分层小区中切换的实现方法
CN101453770A (zh) * 2007-12-07 2009-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568132A (zh) * 2008-02-29 2009-10-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处理切换的方法
CN101998555A (zh) * 2009-08-12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A Proposed Way Forward on Mobility State Dependent Cell Reselection", 《3GPP TSG-RAN WG4 (RADIO) MEETING #49 R4-082996》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5029A (zh) * 2013-08-28 2013-11-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异构网内移动性管理方法
WO2017076251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582429B2 (en) 2015-11-05 2020-03-03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49033B2 (en) 2015-11-05 2020-11-24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8911B (zh) 2018-01-19
WO2012155596A1 (zh)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27824A1 (en) Method of Heterogeneous Network Mobility
CN103621139B (zh) 用于控制用户设备的切换决定的无线电网络节点中的方法
López-Pérez et al.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andover failure and ping-pong rates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4080118B (zh) 关于小区覆盖扩展的偏置调整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Barbera et al. Improved mobility performance in LTE co-channel hetnets through speed differentiated enhancements
CN103907376A (zh) 用于在同信道网络中控制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94628A (zh) 控制蜂窝网络系统内的用户设备的无线电测量
CN103270791A (zh) 邻居列表优化装置、邻居列表生成装置、基站装置、邻居列表优化方法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320817A (zh) 一种基于多制式网络的切换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Nie et al. An enhanced mobility state estimation based handov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n LTE-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US20190289516A1 (en) Terminal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2238581A (zh) 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58072A (zh) 移动状态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2761887B (zh) 获得ue移动状态的方法
CN103139856A (zh) 一种小区切换判决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50035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n et al. A multi-attribute handover algorithm for QoS enhancement in ultra dense network
CN103313320B (zh) 一种不同类型的小区之间切换的方法
Alraih et al. Effectiveness of handover control parameters on handover performance in 5G and beyond mobile networks
CN101951648B (zh)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36327B (zh) 一种td-scdma中ue从室外基站向室内基站切换的方法
CN103546929A (zh) 一种提高异构网切换性能的方法
CN101841871A (zh) 基于家庭基站小区的小区重选方法与装置
EP2485516A1 (en) Radio coverage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Hoang et al. Cell selection schemes for femtocell-to-femtocell handover deploying mobility prediction and downlink capacity monitoring in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