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2200B -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2200B
CN102932200B CN201210361112.0A CN201210361112A CN102932200B CN 102932200 B CN102932200 B CN 102932200B CN 201210361112 A CN201210361112 A CN 201210361112A CN 102932200 B CN102932200 B CN 1029322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low
flow node
field object
tim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11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2200A (zh
Inventor
任志森
刘作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Neusoft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3611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2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2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2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2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22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当该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监控装置。本申请实施例适应了信息流模式多样性环境下对信息流节点的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流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流产品对信息处理任务进行步骤化实施,通过每个节点的处理来实现整个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这种方式简化了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过程,以分散的处理能力减低了处理复杂度。信息流产品上的每个节点称为信息流节点。由于信息流节点与其他节点(如该信息流节点的父节点或子节点)通常存在依赖关系,为了一个信息流节点的处理不妨碍整个信息处理任务的成功执行,当信息处理任务流转到某个节点时,必须确保该任务在当前信息流节点上得到及时处理。
为了提高信息处理任务或信息流节点的处理效率,需要给信息流节点设定任务处理时限,以便及时监控信息流节点的执行情况。现有技术的一种实现信息流节点监控的方式是:根据业务逻辑需要,为处于当前处理环节的多个信息流节点逐个设置监控时限,然后周期性地轮询这些并行信息流节点,检查每个节点是否超过设定的监控时限,如果超过,则发送监控通知消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然而,对于包含串行信息流节点或串并混合型信息流节点的信息处理任务,由于信息流节点之间存在前后相序的依赖关系,监控当前节点时,当前节点的前一节点已经处理完毕,其后一节点还未开始处理,从而不能对包含依赖关系的多个信息流节点进行同时监控,上述方式仅适用于处于正在办理环节的多个并发信息流节点的情形,无法满足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流模式多样化的需求,总体上降低了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效率。此外,上述方式在进行信息流节点的轮询时,将轮询所有正在办理的节点,而在这些节点中有些节点(比如路由节点、传输线节点等)并不需要时限监控,导致了资源耗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其装置,以适应多种信息处理任务的不同流程模式,从而总体上提高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包括:
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
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当该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获得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后,使用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更新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读取的信息流节点为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当前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
进一步优选地,当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移出域对象。
优选地,所述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具体包括:
创建包含至少两个信息流节点的信息流;
当信息流中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时,检测包含该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则将所述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加入到域对象;如果否,则创建域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创建单元、读取单元、第一计算单元、更新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和监控单元,其中:
所述创建单元,用于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
所述读取单元,用于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单元;
所述监控单元,用于触发监控事件。
优选地,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在获得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后,使用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更新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读取的信息流节点为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当前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触发监控单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移出单元,用于在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移出域对象。
优选地,所述创建单元包括:第一创建子单元、检测子单元、加入子单元和第二创建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创建子单元,用于创建包含至少两个信息流节点的信息流;
所述检测子单元,用于在信息流中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时,检测包含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则触发加入子单元;如果否,则触发第二创建子单元;
所述加入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加入到域对象;
所述第二创建子单元,用于创建包含所述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将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设定于一个域对象之中,并设置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和时限两个属性,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通过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的方式来监控域对象内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以域对象为基本监控单位,不再限于信息流上的某个单独的信息流节点,而域对象内的待监控对象可以包含各种信息流模式下的信息流节点,从而适应了信息流模式多样化环境的信息流节点的监控,整体上提高了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效率。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域对象不限于正在办理的并行信息流节点,可以根据监控需要选择任何需要监控的信息流节点,避免了对路由节点、传输线等类型的节点进行监控,从而节约了监控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2(a)~(d)为四种信息流模式下待监控信息流节点的选择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又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图3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实例的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流程。该实施例包括:
步骤S101: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
本实施例以“域”为基本监控单位,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之前,需要创建域对象。域对象是待监控信息流节点的集合,包含至少一个待监控信息流节点。监控信息流节点可以在创建域对象时由系统向用户提供对话框,根据用户发出的指令从信息流的全部节点中予以指定,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别和处理优先级等信息预置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待监控信息流节点可以是串行信息流中的信息流节点,也可以是并行信息流中的信息流节点,可以是连续的信息流节点,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信息流节点。
本实施例创建的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最新时间属性用于记录该域对象中最新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的完成时间,时限属性用于表明该域对象的监控时间长短,即该域对象距离超期的剩余时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上述两种属性外,域对象还可以设定其他属性。比如,当处理的信息处理任务涉及一个信息流且需要在该信息流中创建多个域对象时,每个域对象可以具有区分不同域对象的域对象名称(或域对象标识);当处理的信息处理任务涉及多个信息流且需要在不同的信息流中创建各自的域对象时,每个域对象还可以具有区分不同信息流的流程实例标识(流程实施例ID)。
本实施例对域对象的创建时间、创建方式、组织结构等无需进行特殊限定,比如,对于创建时间,可以在创建信息处理任务时一并完成域对象的创建,也可以在信息处理任务创建完成后等待一段时间创建域对象;对于创建方式,可以在信息流节点实例化中逐个向域对象中添加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也可以一次性完成域对象内的全部信息流节点的创建;对于组织结构,可以将一个信息流的多个域对象或域对象的多个信息流节点设置成链表指针结构,通过链表指针的移动定位域对象或域对象内的信息流节点,也可以直接通过设置域对象列表、信息流节点列表的方式组织多个域对象或域对象内的多个信息流节点。尽管如此,本申请可以在创建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流时通过逐个追加的方式创建域对象,即在创建包含至少两个信息流节点的信息流过程中,当信息流中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时,先检测是否已经存在包含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如果已经存在,说明域对象在其他信息流节点实例化过程中创建,这时将当前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添加到该域对象中即可;如果不存在,说明当前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是第一个待监控的节点,这时则包含该待监控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
步骤S102: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
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启动后,需要读取前述步骤创建的域对象中的信息流节点,以便根据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情况设置域对象的最新时间、时限等属性的属性值,进而可以利用该属性值完成域对象的监控。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可以在多种触发方式下启动:比如,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定时触发装置,根据该触发装置的预设时间周期启动监控流程,还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启动监控流程,在本信息流与其他处理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流存在依赖关系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接收到其他信息流(或信息流中的某个信息流节点)处理完毕发送的通知消息后启动本信息流的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
步骤S103:判断信息流节点是否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05:
实现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流如果处于运行过程,该信息流上的信息流节点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尽管将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置入了域对象,但在域对象的监控周期内某些信息流节点可能已经处理完毕,这种情况下,该节点可能不再需要监控,进而应当调整域对象内的其他信息流节点的总监控时限。因此,在判断域对象的时限进展情况之前,需要判断域对象内的信息流节点是否处理完毕。如果处理完毕,则需要根据该新情况调整域对象的有关属性值;如果没有处理完毕,则可直接进行域对象属性值判定的步骤。
步骤S104:将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如前所述,某个信息流节点如果已经处理完毕,还继续对该信息流节点进行监控将变得没有意义,因此,需要从域对象的监控时限中剔除出该完成处理的信息流节点的影响。本实施例采取的一种方式是计算完成处理的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该相对占用时间为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然后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中扣除该时间,用扣除完成处理的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后的值作为域对象的新的时限属性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连续监控,在获得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后,还可以使用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更新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以便在下次进行信息流节点监控时站在“新的时间”起点上考虑域对象的时限问题。
步骤S105: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
经过前述步骤后,将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预设的条件进行比较,如果达到预设条件,则认为“超时”,触发监控事件,监控事件可以表现为发送通知邮件、短信或者流程自动流转等。这里的预设条件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阀值,比如“零”,即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为零,则说明域对象内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出现超期。在实际应用中,阀值还可以设定为比零大的一个正值或者比零小的一个负值,当阀值为比零大的一个正值时,可适用于需要提前通知的情况,即在信息流节点的最终绝限到来之前预先提醒处理,以便给出一个信息流节点的处理缓冲期,避免绝限真正到来后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当阀值为比零小的一个负值时,可适用于需要给出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宽限期的情况,即在信息流节点的最终绝限到来之后,还给予信息流节点的出现期限,以便完成信息处理任务。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的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域对象内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均没有处理完毕的情形下,该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为创建域对象时设定的时限属性初值,没有发生变化;二是在域对象内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中至少存在一个处理完毕的情形下,该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将发生变化,即根据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对域对象时限属性初值更新后的新的时限属性值。
本实施例将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设定于一个域对象之中,并设置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和时限两个属性,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通过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的方式来监控域对象内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可以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由于本实施例的以“域对象”为基本监控单位,不再限于信息流上的某个单独的信息流节点,而域对象内的待监控对象可以包含各种信息流模式下的信息流节点(比如:串行模式、并行模式、串并混合模式等),从而适应了信息流模式多样化环境的信息流节点的监控,整体上提高了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效率。为清楚理解该技术效果,还可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四种信息流模式下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的选择情况,图2(a)为串行连续的多节点监控情形,该图中的域对象包含连续的信息流节点1、信息流节点2、信息流节点3(即图中带有“*”号标识的信息流节点,下同);图2(b)为串行非连续多节点的监控情形,该图中的域对象包含连续的信息流节点1、信息流节点2以及信息流节点4;图2(c)为串并行多节点监控情形,该图中的域对象包含并行的信息流节点3、信息流节点4以及信息流节点5;图2(d)为节点跨域监控情形,该图包含两个域对象,域对象1包含连续的信息流节点1、信息流节点2以及信息流节点4,域对象2包含不连续的信息流节点2、信息流节点5,该图中的信息流节点2同时属于域对象1和域对象2。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域对象不限于正在办理的并行信息流节点,可以根据监控需要选择任何需要监控的信息流节点,避免了对路由节点、传输线节点等类型的节点进行监控,从而节约了监控资源。
上述实施例以“域对象”为基本监控单位实现了对信息流节点的“打包式”监控,该监控过程不关心域内的某个具体信息流节点的时限,而是通过“总时限”的方式约束信息流节点的处理期限。尽管该方式能够满足处理信息处理任务的流程模式多样化的需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既需要在“域对象”这个层级上进行监控,还需要在“信息流节点”这个层次上实现监控,比如,某个优先级特别高的信息流节点,其时限的要求就不能以总时限的方式进行约束,这样减弱了时限监控的针对性。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对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式,即将域对象监控和信息流节点监控两个层级结合起来完成监控任务。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监控的流程,该监控流程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 103判断出读取的信息流节点为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后,进行如下处理:
将当前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计算相对占用时间的对象是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而不是已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其原因在于:对已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进行监控已失去意义,而只有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才需要在信息流节点这个层次上进行监控;计算相对占用时间采用的参数是对信息流节点进行判断操作的当前时间而不是其他时间,其原因在于:其他时间(比如,判断信息流节点是否处理完毕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时间)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该信息流节点的时限情况;这里在域对象的某个信息流节点出现“超时”时,也触发监控事件,从而实现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监控,即:当通过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方式触发监控事件时,说明域对象内的全部待监控信息流节点作为整体出现“超时”,从而需要针对该域对象内的全部信息流节点采取对应的措施;当通过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的方式触发监控事件时,说明域对象内的某个的信息流节点“个别”出现“超时”,从而可以仅针对该超时的信息流节点采取对应的措施。在由于某个信息流节点出现“超时”的情况下,该信息流节点的监控已没有意义,可以将该信息流节点从域对象中移出。
为了进一步阐释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以一个更加具体的实例予以说明。参见图4,该图示出了本实例的流程。在本实例中,处理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流包含多个域对象,每个域对象内包含多个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多个域对象和域对象内的多个信息流节点以链表形式组织数据。该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初始化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的属性值,初始化域对象指针i=1、信息流节点指针j=1;
为了实现域对象时限属性的初始化,可以在设计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流时建立一个流程变量LimitTime,用于定义域对象的时限属性,而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时,针对多个域对象,通过该流程变量对这些域对象分别赋值,所赋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取决于实际监控需要;所赋值的单位可以设定为分钟,也可以为小时,还可以为工作日,在为工作日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剔除非工作范围内的时间,如工作时间(8点至12点、14点至18点)之前(8点以前)、之后(18点以后)、之中(12点至14点)的非工作时间。同理,可以对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进行初始化。为叙述方便,本实施例将域对象指针、信息流节点指针视为域对象的序号和信息流节点的序号(而非存储地址)。
步骤S402:判断i是否超过域对象的个数M,如果是,则结束流程;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03;
步骤S403:读取域对象指针为i的域对象;
步骤S404:判断j是否超过域对象的个数N,如果是,则结束流程;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05;
步骤S405:读取第i个域对象的第j个信息流节点;
步骤S406:判断第j个信息流节点是否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07;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09;
步骤S407:将第j个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第i个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步骤S408:判断第i个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11;如果否,则执行i=i+1,返回步骤S402;
步骤S409:将当前时间与第i个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
步骤S410:判断第j个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第i个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11;如果否,则执行j=j+1,返回步骤S404;
步骤S411:触发监控事件,结束流程。
前述内容均是对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装置实施例。参见图5,该图示出了本装置实施例的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装置结构框架。该装置实施例500包括:创建单元501、读取单元502、第一计算单元503、更新单元504、第一判断单元505和监控单元506,其中:
创建单元501,用于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
读取单元502,用于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
第一计算单元503,用于在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
更新单元504,用于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第一判断单元505,用于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单元;
监控单元506,用于触发监控事件。
本装置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先由创建单元501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的域对象;在信息流节点流程监控启动后,由读取单元502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第一计算单元503在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然后由更新单元504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最后由第一判断单元505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监控单元506触发监控事件。
本装置实施例将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设定于一个域对象之中,并设置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和时限两个属性,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通过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的方式来监控域对象内的待监控信息流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装置实施例的以域对象为基本监控单位,不再限于信息流上的某个单独的信息流节点,而域对象内的待监控对象可以包含各种信息流模式下的信息流节点,从而适应了信息流模式多样化环境的信息流节点的监控,整体上提高了信息处理任务的处理效率。此外,由于本装置实施例的域对象不限于正在办理的并行信息流节点,可以根据监控需要选择任何需要监控的信息流节点,避免了对路由节点、传输线等类型的节点进行监控,从而节约了监控资源。
上述装置实施例中的创建单元根据域对象的不同创建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比如,上述创建单元501可以包括:第一创建子单元5011、检测子单元5012、加入子单元5013和第二创建子单元5014,其中:第一创建子单元5011,用于创建包含至少两个信息流节点的信息流;检测子单元5012,用于在信息流中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时,检测包含该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则触发加入子单元5013;如果否,则触发第二创建子单元5014;加入子单元5013,用于将所述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加入到域对象;第二创建子单元5014,用于创建域对象。
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信息流节点的连续监控,更新单元504还用于在获得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后,使用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更新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
上述装置实施例能够以域对象为基本监控单位监控信息流中信息流节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进行“域对象”层次的监控外,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在信息流节点这个层次上进行具体监控,这时,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计算单元507和第二判断单元508,其中:第二计算单元507,用于在读取的信息流节点为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当前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第二判断单元508,用于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触发监控单元。在进行信息流节点层次的监控情况下,如果发现某个信息流节点出现“超时”,则可以通过移出单元将该信息流节点移出域对象。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说明书中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
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当该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读取的信息流节点为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当前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触发监控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得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后,使用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更新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移出域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具体包括:
创建包含至少两个信息流节点的信息流;
当信息流中的一个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时,检测包含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则将该待监控信息流节点加入到域对象;如果否,则创建包含该待监控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
5.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创建单元、读取单元、第一计算单元、更新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和监控单元,其中:
所述创建单元,用于创建包含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所述域对象具有最新时间属性和时限属性;
所述读取单元,用于在启动信息流节点监控流程后读取域对象的信息流节点;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在信息流节点为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使用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与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差更新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监控单元;
所述监控单元,用于触发监控事件;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计算单元和第二判断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在读取的信息流节点为未处理完毕的信息流节点时,将当前时间与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之差作为该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是否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如果是,则触发监控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单元,还用于在获得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之后,使用信息流节点的处理完毕时间更新域对象的最新时间属性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移出单元,用于在信息流节点的相对占用时间大于域对象的时限属性值时,将该信息流节点移出域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单元包括:第一创建子单元、检测子单元、加入子单元和第二创建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创建子单元,用于创建包含至少两个信息流节点的信息流;
所述检测子单元,用于在信息流中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实例化时,检测包含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是否已存在,如果是,则触发加入子单元;如果否,则触发第二创建子单元;
所述加入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加入到域对象;
所述第二创建子单元,用于创建包含所述待监控的信息流节点的域对象。
CN201210361112.0A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2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1112.0A CN102932200B (zh)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1112.0A CN102932200B (zh)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2200A CN102932200A (zh) 2013-02-13
CN102932200B true CN102932200B (zh) 2015-02-18

Family

ID=4764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11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32200B (zh) 2012-09-21 2012-09-21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22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0534C1 (ru) * 2020-09-07 2021-01-1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вязи имени Маршал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С.М. Буденн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трафика
RU2768543C1 (ru) * 2021-04-07 2022-03-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трафик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4252A (zh) * 2016-12-02 2018-06-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预估流程完成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09234A (zh) * 2017-08-31 2018-04-1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工作流数据的时限提醒方法、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设备
CN108921490A (zh) * 2018-05-24 2018-11-3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通知信息的发送方法、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CN110458396A (zh) * 2019-07-05 2019-11-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风险数据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531A (zh) * 2006-03-21 2006-08-1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移动代理的部落式大规模网络故障管理办法
CN101521604A (zh) * 2009-04-03 2009-09-0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
CN102346460A (zh) * 2011-05-27 2012-02-08 运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事务的服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80784A (zh) * 2012-05-24 2012-09-19 国家电网华中电力调控分中心 多调度中心广域测量系统联合低频振荡在线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4330B1 (en) * 1998-10-16 2004-01-27 Tecsec, Inc. Crypt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flow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531A (zh) * 2006-03-21 2006-08-16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移动代理的部落式大规模网络故障管理办法
CN101521604A (zh) * 2009-04-03 2009-09-02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
CN102346460A (zh) * 2011-05-27 2012-02-08 运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事务的服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80784A (zh) * 2012-05-24 2012-09-19 国家电网华中电力调控分中心 多调度中心广域测量系统联合低频振荡在线监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40534C1 (ru) * 2020-09-07 2021-01-1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вязи имени Маршал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С.М. Буденн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трафика
RU2768543C1 (ru) * 2021-04-07 2022-03-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трафик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2200A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2200B (zh) 一种信息流节点处理时限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US20220121455A1 (en) Intent-based cluster administration
Sakkout et al. Probe backtrack search for minimal perturbation in dynamic scheduling
EP344764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for large data size on big data cluster
EP3126975B1 (en) Dynamically identifying target capacity when scaling cloud resources
US9918146B2 (en)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optimizations based on tension levels between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nodes
CN110493080B (zh) 一种区块链节点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Bruneo et al. Workload-based software rejuvenation in cloud systems
JP2011028752A5 (zh)
CN111125444A (zh) 大数据任务调度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14260A (zh) 终端应用app的加载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Real-time load balancing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periodic simulation models
CN102270156A (zh) 一种实时嵌入式系统定时器管理方法
CN109614227A (zh) 任务资源调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155806A (zh) 一种多任务调度方法及服务器
EP2739097A2 (e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cellular-digital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reof
CN106886450A (zh) 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9196466A (zh) 用于评估升级活动的方法和系统
CN110134504A (zh) 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操作系统需求层形式化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2231187B (zh) 微服务异常分析方法及装置
Nadoveza et al. Concept for context-aware manufacturing dashboard applications
WO2015116191A1 (en) Business process managment
Baier et al. Probabilistic causes in Markov chains
CN107317722A (zh) 一种数据源可扩展系统及方法
CN103677991A (zh) 基于单片机系统架构的任务执行方法及单片机系统架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