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28877A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8877A
CN102928877A CN201210456791XA CN201210456791A CN102928877A CN 102928877 A CN102928877 A CN 102928877A CN 201210456791X A CN201210456791X A CN 201210456791XA CN 201210456791 A CN201210456791 A CN 201210456791A CN 102928877 A CN102928877 A CN 102928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attribute
attribute data
sigma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67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8877B (zh
Inventor
周晶晶
邹文
张洞君
洪余刚
彭真明
黄振星
刘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567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28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28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8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8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8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通过对源属性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构造证据以获得基本概率值,将基本概率值在D-S证据理论指导下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概率值并将其作为加权系数,进而将属性数据各部分小块与加权数相结合从而实现多种地震属性的融合。因此,解决了利用单一地震属性信息解释复杂地质问题时单一地震属性信息所带来的多解性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通常涉及地球物理测井、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D-S证据理论来实现地震多属性融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震属性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地层分析、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动态检测等各个领域,成为了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部分。地下任何地质体及其性质的变化都将引起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乃至流体识别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地震属性也从早期的振幅属性发展到目前常用的数百种。由于单一的地震属性往往受观测条件、测量精度、地质的复杂性、主观因素、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引起的多解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靠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法,来克服诸如多解性等因素导致的问题,以为降低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
地震属性融合就是通过利用地震资料中的多种单一属性,用相应的、适合探区地震地质条件的数学关系将它们组合起来,来形成能反映储集层特性、反映油气显示为主的综合信息的地震属性。这样的多属性融合可以说是一种多属性信息融合。信息融合是多传感器系统的信息获取、加工和综合的主要手段,是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它的基本任务是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流进行综合,以形成一个监视和控制环境的较高特征的智能模型,它的研究水平直接决定了信息综合系统的性能。较早而且也是比较简单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是加权融合法。该方法特点在于实现简单,适合实时处理,并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项目中。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给要融合的n个地震属性分别赋予一个权值ai(其中,i=1、2、……、n),这些权值还满足0<ai<1,且
Figure BDA00002403439300011
然后,把与对应权值相乘之后的所有属性加和,得到一个融合的属性。加权融合虽然能得到融合的属性,但是由于融合的权重因子很难通过算法算出,往往需要先验经验和人为干预,即需要预先确定优势属性,而这样会使融合结果比较粗糙,精度不高,因而影响储层预测工作的开展。当原始图像之间的灰度差异很大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拼接痕迹,不利于人眼识别。
地震多属性融合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加权融合外,还有主成分分析(PCA)法、小波多分辨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RGBA彩色融合法等属性融合的方法。尽管上述的有些融合方法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某些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上面针对加权融合所描述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作为目前国内外许多石油公司及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之一,尚需要不断拓展新融合方法,以建立有效的融合方法模型和研究相应的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的和/或其他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通过将多种地震属性融合,以达到在快速实现属性融合的同时,有效提高地质岩性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对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分布范围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参数的描述与预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导入待融合的地震属性;步骤B、对导入的地震属性的各幅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步骤C、确定用于识别数据的识别框架;步骤D、利用确定的识别框架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步骤E、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分块,以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构造证据体;步骤F、分别计算单证据体作用下识别框架中各命题的信度区间;步骤G、利用D-S合成规则计算所有证据体联合作用下的基本概率赋值和信度区间;步骤H、将D-S融合后的概率值作为加权系数,与属性相结合,从而实现地震属性的融合。
在步骤B,可以通过下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X ~ i = X i - min ( X i ) max ( X i ) - min ( X i ) - - - ( 1 )
在式(1)中,Xi为第i种属性的幅值,为第i种属性归一化处理后的幅值。
待融合的地震属性可以为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和相干体切片地震属性。在步骤C,可以确定识别框架,以利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识别属性数据。
在步骤D,可以通过下述算法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
基于熵值的评价算法
H=-∑pi lnpi
                (2)
在式(2)中,pi为灰度值等于i的像素数与图像总像素数之比,ln为自然对数。
基于平均梯度的评价算法:
GMG = 1 ( M - 1 ) ( N - 1 ) &Sigma; i = 1 M - 1 &Sigma; j = 1 N - 1 &Delta; I x 2 + &Delta; I y 2 2
= 1 ( M - 1 ) ( N - 1 ) &Sigma; i = 1 M - 1 &Sigma; j = 1 N - 1 [ g ( i , j + 1 ) - g ( i , j ) ] 2 + [ g ( i + 1 , j ) - g ( i , j ) ] 2 2 - - - ( 3 )
在式(3)中,M和N为图像的长度和宽度,g(i,j)为图像在(i,j)点的像素值。
基于点锐度的评价算法:
P = &Sigma; i = 1 m &times; n &Sigma; a = 1 8 | df / dx | m &times; n - - - ( 4 )
在式(4)中,m、n为图像的长和宽,df为灰度变化幅值,dx为像元间的距离增量。
在步骤E,可以将每个属性数据等分成n×m块,可以将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评价所得到三个评价因子作为一个证据体。
在步骤F,可以将每个属性相同位置的块的证据体的值分别排序,可以以最小的值作为标准,根据证据体评价因子的值分别赋予概率值。
在步骤F,可以将属性数据评判为好,较好,一般这三档,并可以对应地赋予概率值0.6、0.4、0.2。
在步骤F,可以对每种评价算法所得的基本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P ni = p ni p n 1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p ni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p nl - - - ( 5 )
在式(5)中,i表示第i种属性,n指示属性数据分块所得的第n块,pni为第n块的第i个属性所得概率值,l为总的属性个数。
在步骤G,可以通过三个评价算法联合作用,将每个算法评价的概率融合成一个概率:
m 1 &CirclePlus; m 2 &CirclePlus; m 3 ( Z ) = &Sigma; X &cap; Y &cap; W = Z m 1 ( X ) &times; m 2 ( Y ) &times; m 3 ( W ) 1 - K - - - ( 6 )
其中, K = &Sigma; X &cap; Y &cap; W = &phi; m 1 ( X ) &times; m 2 ( Y ) &times; m 3 ( W )
在式(6)中,K表示了证据冲突的额度,m1、m2、m3为三种评价算法得到的基本概率值,X,Y,W为三种评价算法,Z为属性数据相同的部分。
在步骤H,可以通过下式得到融合后的系数:
Z n = &Sigma; i = 1 l P nl Z ~ nl - - - ( 7 )
在式(7)中,Zn为第n块融合后的系数,Pni为融合后的系数,
Figure BDA00002403439300044
为第i个属性的第n块数据。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通过对源属性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构造证据以获得基本概率值,将基本概率值在D-S证据理论指导下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概率值并将其作为加权系数,进而将属性数据各部分小块与加权数相结合从而实现多种地震属性的融合。因此,可以解决利用单一地震属性信息解释复杂地质问题时单一地震属性信息所带来的多解性问题。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利用D-S证据理论将多种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合成处理,具有简捷、快速可靠,效率准确度高,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对数据量较大的地震属性的融合效果尤为明显,有效提高地质岩性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对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分布范围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参数的描述与预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与直接加权融合有同样的执行效率。与传统的直接加权融合方法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算法本身就可以确定加权因子,不需要先验信息和人为干预,即使属性差异很大,融合的效果也比单一的加权融合好,能够把地质岩性信息更准确地表现出来,进而有效提高对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分布范围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参数的描述与预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效率准确度高,处理能力强,对数据量较大的地震属性的融合效果尤为明显,即使属性差异很大,融合的效果也比单一的加权融合好,能综合多种地震属性信息,将有效的地质信息、储层信息及含流体特征信息更准确地表现出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适用范围广,可以通过调整评价算法来适应不同的情况,适用于各种地震属性数据的融合。由于该方法不需要先验信息和人为干预,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且综合了更多有效的地震属性有效信息,因此将在地质岩性分析、储层空间的描述与预测、含油气检测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拓展了常规的属性数据融合方法,使其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储层预测、岩性与流体识别取得更一步的良好效果。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融合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储层预测、岩性与流体识别等研究,弥补使用单一地震属性信息参数解决地质现象存在的多解性缺陷。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面的和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的应用原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图3c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融合属性,其中,图3a为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图3b为相干体切片地震属性,图3c为融合的属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被局限于这里阐述的示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并完整的,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的应用原理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可以导入待融合的地震属性,并可以在对导入的待融合的地震属性的幅值分别规范到[0,1]区间(归一化处理)后,将其作为常量输入。接下来,可以对输入的属性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构造证据,以获得基本概率值。在一个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输入的一个属性数据等分成n×m块小数据块,可以对每个小数据块进行基于熵、梯度和平均梯度的评价,并可以将得到的评价因子与其他属性对应的评价因子作比较。然后,可以以比较后的结果作为依据来求取基本概率值。可以将基本概率值通过D-S证据理论来融合得到融合后的概率值,可以将得到的融合后的概率值作为加权系数。最后,可以将属性数据的各个分得的小数据块块与加权数相结合,从而实现多种地震属性的融合。
具体地讲,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A:导入待融合的地震属性;
步骤B:属性幅值的归一化处理,即,对导入的地震属性的各幅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C:在深入分析决策问题的基础上,构造系统识别框架;
步骤D:针对属性数据,构建基于识别框架的证据体(例如,熵值、点锐度、平均梯度值);
步骤E: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分块,搜集每个属性中各个块的证据体资料;
步骤F:综合每个属性的对应块的证据体,分别计算单证据体作用下识别框架中各命题的信度区间;
步骤G:利用D-S合成规则计算所有证据体联合作用下的基本概率赋值和信度区间;
步骤H:将D-S融合后的概率值作为加权系数,与属性相结合实现多地震属性融合。
下面,将参照图3a-图3c,以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和相干体切片地震属性的融合为例,具体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图3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融合属性,其中,图3a为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图3b为相干体切片地震属性,图3c为融合的属性。
步骤A
在步骤A,可以导入均方根振幅属性和相干体切片属性。
步骤B
在步骤B,可以进行属性幅值的归一化处理。例如,可以对在步骤A导入的地震属性的幅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通过下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X ~ i = X i - min ( X i ) max ( X i ) - min ( X i ) - - - ( 1 )
在式(1)中,Xi为第i种属性的幅值,
Figure BDA00002403439300072
为第i种属性归一化处理后的幅值。
步骤C
在步骤C,可以确定识别框架,利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识别属性数据。
步骤D
在步骤D,可以构造证据体,通过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示例性的算法如下:
基于熵值的评价算法:
H=-∑pi lnpi
                  (2)
在式(2)中,pi为灰度值等于i的像素数与图像总像素数之比。
基于平均梯度的评价算法:
GMG = 1 ( M - 1 ) ( N - 1 ) &Sigma; i = 1 M - 1 &Sigma; j = 1 N - 1 &Delta; I x 2 + &Delta; I y 2 2
= 1 ( M - 1 ) ( N - 1 ) &Sigma; i = 1 M - 1 &Sigma; j = 1 N - 1 [ g ( i , j + 1 ) - g ( i , j ) ] 2 + [ g ( i + 1 , j ) - g ( i , j ) ] 2 2 - - - ( 3 )
在式(3)中,M和N为图像的长度和宽度,g(i,j)为图像在(i,j)点的像素值。
基于点锐度的评价算法:
P = &Sigma; i = 1 m &times; n &Sigma; a = 1 8 | df / dx | m &times; n - - - ( 4 )
在式(4)中,m、n为图像的长和宽,df为灰度变化幅值,dx为像元间的距离增量。式(4)可描述为:逐个对图像中的每点取8邻域点与之相减。先求8个差值的加权和加权的大小取决于距离,距离远,则权小,如45°和135°方向的差值需乘以
Figure BDA00002403439300081
,再将所有点所得值相加除以像素总个数。其中df/dx较边缘锐度算法之所以由平方变为绝对值的原因主要是,整幅图像的8邻域灰度差值和已足够反映图像的灰度分布情况。若加上平方的放大作用,反而会因噪声等众多因素而造成该参数的波动。式(4)可以理解为对图像每点周围的灰度扩散程度的统计,即扩散程度越剧烈,其值越大,图像越清晰。从另一个角度看,该算法可以近似地等同于对图像点扩展函数能量分布情况的统计。这里,属性数据与图像数据一样,是一个二维数据,将属性数据归一化后,可以将属性数据看做图像数据。
步骤E
在步骤E,可以取得证据体。例如,可以将每个属性数据等分成n×m块,可以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构造证据体,即,可以将对每个块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评价所得到三个评价因子作为一个证据体;
步骤F
在步骤F,可以进行基本概率值的赋值。例如,可以将每个属性相同位置的块的证据体的值分别排序,以最小的值作为标准,根据证据体评价因子的值赋予三种概率值,将属性数据评判为好、较好、一般这三档,对应的概率值为0.6,0.4,0.2。为了便于融合,最后对每种评价算法所得的基本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如下:
P ni = p ni p n 1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p ni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p nl - - - ( 5 )
在式(5)中,i指示第i种属性,n指示属性数据分块所得的第n块,pni为第n块的第i个属性所得概率值,l为总的属性个数。
步骤G
在步骤G,可以实现属性融合。例如,可以通过三个评价算法联合作用,将每个算法评价的概率最终融合成一个概率,如下式所示:
m 1 &CirclePlus; m 2 &CirclePlus; m 3 ( Z ) = &Sigma; X &cap; Y &cap; W = Z m 1 ( X ) &times; m 2 ( Y ) &times; m 3 ( W ) 1 - K - - - ( 6 )
其中, K = &Sigma; X &cap; Y &cap; W = &phi; m 1 ( X ) &times; m 2 ( Y ) &times; m 3 ( W )
在式(6)中,K表示了证据冲突(Evidential Conflict)的额度,m1、m2、m3为三种评价算法得到的基本概率值,X,Y,W为三种评价算法,Z为属性数据相同的部分。
步骤H
在步骤H,可以实现属性对步骤G所得每个属性的各个块的融合系数,则属性融合的对应幅值输出为各属性的各个幅值与其对应的D-S证据理论的融合系数的乘积之和。例如,假设Zn为融合后的属性数据,则有:
Z n = &Sigma; i = 1 l P nl Z ~ nl - - - ( 7 )
在式(7)中,Zn为第n块融合后的属性数据,Pni为融合后的系数,为第i个属性的第n块数据。
图3a为均方根属性数据的显示图,图3b为相干体属性数据的显示图。可以看到图3a和图3b中由于属性单一,存在很多冗余信息。然而,如通过上述方法融合得到的图3c所示,通过重叠部分可以看出,大大降低了多解性,突出了感兴趣区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利用D-S证据理论将多种地震属性数据进行合成处理,具有简捷、快速可靠,效率准确度高,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对数据量较大的地震属性的融合效果尤为明显,有效提高地质岩性信息的准确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对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分布范围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参数的描述与预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与直接加权融合有同样的执行效率。与传统的直接加权融合方法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算法本身就可以确定加权因子,不需要先验信息和人为干预,即使属性差异很大,融合的效果也比单一的加权融合好,能够把地质岩性信息更准确地表现出来,进而有效提高对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分布范围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参数的描述与预测。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效率准确度高,处理能力强,对数据量较大的地震属性的融合效果尤为明显,即使属性差异很大,融合的效果也比单一的加权融合好,能综合多种地震属性信息,将有效的地质信息、储层信息及含流体特征信息更准确地表现出来。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适用范围广,可以通过调整评价算法来适应不同的情况,适用于各种地震属性数据的融合。由于该方法不需要先验信息和人为干预,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且综合了更多有效的地震属性有效信息,因此将在地质岩性分析、储层空间的描述与预测、含油气检测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拓展了常规的属性数据融合方法,使其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储层预测、岩性与流体识别取得更一步的良好效果。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融合多种地震属性,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储层预测、岩性与流体识别等研究,弥补使用单一地震属性信息参数解决地质现象存在的多解性缺陷。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根据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A、导入待融合的地震属性;
步骤B、对导入的地震属性的各幅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C、确定用于识别数据的识别框架;
步骤D、利用确定的识别框架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
步骤E、将每个属性数据进行分块,以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构造证据体;
步骤F、分别计算单证据体作用下的识别框架中各命题的信度区间;
步骤G、利用D-S合成规则计算所有证据体联合作用下的基本概率赋值和信度区间;
步骤H、将D-S融合后的概率值作为加权系数,与地震属性数据相结合,从而实现地震属性的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通过下式进行归一化处理:
X ~ i = X i - min ( X i ) max ( X i ) - min ( X i ) - - - ( 1 )
在式(1)中,Xi为第i种地震属性的幅值,
Figure FDA00002403439200012
为第i种地震属性归一化处理后的幅值。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待融合的地震属性为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和相干体切片地震属性,
在步骤C,确定识别框架,以利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识别属性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通过下述算法来描述每个属性数据:
基于熵值的评价算法:
H=-∑pi lnpi
             (2)
在式(2)中,pi为灰度值等于i的像素数与图像总像素数之比;
基于平均梯度的评价算法:
GMG = 1 ( M - 1 ) ( N - 1 ) &Sigma; i = 1 M - 1 &Sigma; j = 1 N - 1 &Delta; I x 2 + &Delta; I y 2 2
= 1 ( M - 1 ) ( N - 1 ) &Sigma; i = 1 M - 1 &Sigma; j = 1 N - 1 [ g ( i , j + 1 ) - g ( i , j ) ] 2 + [ g ( i + 1 , j ) - g ( i , j ) ] 2 2 - - - ( 3 )
在式(3)中,M和N为图像的长度和宽度,g(i,j)为图像在(i,j)点的像素值;
基于点锐度的评价算法:
P = &Sigma; i = 1 m &times; n &Sigma; a = 1 8 | df / dx | m &times; n - - - ( 4 )
在式(4)中,m、n为图像的长和宽,df为灰度变化幅值,dx为像元间的距离增量,
其中,以经归一化处理的地震属性数据作为图像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将每个属性数据等分成n×m块,将对每个属性数据的各个块用熵、平均梯度、点锐度来评价所得到三个评价因子作为一个证据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将每个属性数据相同位置的块的证据体的值分别排序,以最小的值作为标准,根据证据体评价因子的值分别赋予概率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将属性数据评判为好,较好,一般这三档,并对应地赋予概率值0.6、0.4、0.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对每种评价算法所得的基本概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P ni = p ni p n 1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p ni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p nl - - - ( 5 )
在式(5)中,i表示第i种地震属性,n指示属性数据分块所得的第n块,pni为第n块的第i种地震属性所得概率值,l为总的属性个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通过三个评价算法联合作用,将每个算法评价的概率融合成一个概率:
m 1 &CirclePlus; m 2 &CirclePlus; m 3 ( Z ) = &Sigma; X &cap; Y &cap; W = Z m 1 ( X ) &times; m 2 ( Y ) &times; m 3 ( W ) 1 - K - - - ( 6 )
其中, K = &Sigma; X &cap; Y &cap; W = &phi; m 1 ( X ) &times; m 2 ( Y ) &times; m 3 ( W )
在式(6)中,K表示了证据冲突的额度,m1、m2、m3为三种评价算法得到的基本概率值,X,Y,W为三种评价算法,Z为属性数据相同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H,通过下式得到融合后的系数:
Z n = &Sigma; i = 1 l P nl Z ~ nl - - - ( 7 )
在式(7)中,Zn为第n块融合后的系数,Pni为融合后的系数,为第i种地震属性的第n块的地震数据。
CN201210456791.XA 2012-11-14 2012-11-1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Active CN102928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6791.XA CN102928877B (zh) 2012-11-14 2012-11-1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6791.XA CN102928877B (zh) 2012-11-14 2012-11-1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8877A true CN102928877A (zh) 2013-02-13
CN102928877B CN102928877B (zh) 2016-02-17

Family

ID=4764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6791.XA Active CN102928877B (zh) 2012-11-14 2012-11-14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887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9096A (zh) * 2014-10-21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
CN105700021A (zh) * 2016-02-19 2016-06-2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重构预测岩性体的方法
CN107167852A (zh) * 2017-05-08 2017-09-15 广西大学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方法
CN107300715A (zh) * 2017-06-22 2017-10-27 禁核试北京国家数据中心 一种识别核爆炸地震事件的方法
CN110057581A (zh) * 2019-04-29 2019-07-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区间型信度规则推理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CN110261906A (zh) * 2019-06-27 2019-09-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CN110703317A (zh) * 2019-09-21 2020-01-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油气检测属性可靠性评价及圈闭流体界面判定方法
CN111626541A (zh) * 2020-03-30 2020-09-04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博物馆参观效果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950456A (zh) * 2020-08-12 2020-11-17 成都成设航空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智能化fod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2216085A (zh) * 2020-09-15 2021-01-1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和更新样本智能识别的装备关键承力结构件健康监测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1701A (ja) * 2007-03-17 2008-10-02 Nippon Kasei Kk 既存木造家屋の耐震・外張り断熱構造及び施工法
CN101539629A (zh) * 2009-04-17 2009-09-23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多特征证据融合与结构相似度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1701A (ja) * 2007-03-17 2008-10-02 Nippon Kasei Kk 既存木造家屋の耐震・外張り断熱構造及び施工法
CN101539629A (zh) * 2009-04-17 2009-09-23 南京师范大学 基于多特征证据融合与结构相似度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晓丹等: "战场目标识别中的D-S证据理论应用", 《传感器与微系统》 *
唐海峰等: "声/地震动目标融合识别", 《弹道学报》 *
康停军等: "四种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方法的比较分析",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 *
方士杰等: "基于D-S理论的震动信号目标识别研究", 《微计算机信息》 *
段春节等: "基于井位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
聂伟荣等: "D-S证据理论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弹道学报》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9096A (zh) * 2014-10-21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
CN105700021A (zh) * 2016-02-19 2016-06-2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重构预测岩性体的方法
CN107167852A (zh) * 2017-05-08 2017-09-15 广西大学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方法
CN107300715A (zh) * 2017-06-22 2017-10-27 禁核试北京国家数据中心 一种识别核爆炸地震事件的方法
CN107300715B (zh) * 2017-06-22 2018-12-11 禁核试北京国家数据中心 一种识别核爆炸地震事件的方法
CN110057581B (zh) * 2019-04-29 2020-10-0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区间型信度规则推理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CN110057581A (zh) * 2019-04-29 2019-07-2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区间型信度规则推理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CN110261906A (zh) * 2019-06-27 2019-09-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CN110261906B (zh) * 2019-06-27 202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多参数岩性信息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CN110703317A (zh) * 2019-09-21 2020-01-1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油气检测属性可靠性评价及圈闭流体界面判定方法
CN110703317B (zh) * 2019-09-21 2021-02-0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地震油气检测属性可靠性评价及圈闭流体界面判定方法
CN111626541A (zh) * 2020-03-30 2020-09-04 上海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博物馆参观效果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1950456A (zh) * 2020-08-12 2020-11-17 成都成设航空科技股份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智能化fod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2216085A (zh) * 2020-09-15 2021-01-1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和更新样本智能识别的装备关键承力结构件健康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8877B (zh) 2016-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8877B (zh)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Zhu et al. Intelligent logging lit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wit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CN109101638B (zh) 一种大坝变形监测连续性缺失数据补全方法
Wellmann et al. Uncertainties have a meaning: Information entropy as a quality measure for 3-D geological models
AU2001289049B2 (en) Method for seismic facies interpretation using textural analysis and neural networks
EP1160586A3 (en) Method of joint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bsurface from multiple seismic derived layer property data sets
CN111932591B (zh) 典型地质灾害遥感智能提取的方法与系统
CN114154627B (zh) 一种基于gis与双层神经网络的土壤剖面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01266299A (zh) 利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预测油气的方法
CN105607122A (zh) 一种基于全变分地震数据分解模型的地震纹理提取与增强方法
Shakiba et al. A combined approach based on MAF analysis and AHP method to fault detection mapping: A case study from a gas field, southwest of Iran
Wong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CN106446514A (zh)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测井相识别方法
Santiago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low conductivity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ties in samples of fractured rocks
Leung et al. Sample truncation strategies for outlier removal in geochemical data: the MCD robust distance approach versus t-SNE ensemble clustering
Theologou et al. An MICP-based pore typing workflow–core scale to log scale
Phelps et al. Exploring viable geologic interpretations of gravity models using distance-based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kernel methods
Yeh et al. A practical workflow for probabilistic history matching and forecast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Application to a Deepwater West Africa reservoir
CN109581498B (zh) 储层厚度分布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可读介质
CN105589096B (zh)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沉积相带划分方法
CN116188266A (zh)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与集成学习对地质勘查的空间插值方法
Zhang et al. 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using isometric mapping and multiple-point geostatistics with data incorporation
US20120101786A1 (en) Method for parameterizing and morphing stochastic reservoir models
Zhao et al. Automated input attribute weighting for unsupervised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Falayi et al. Evaluating solar quiet variation of the horizontal geomagnetic field using nonlinear time series analysis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30

Address after: 072751 Zhuozhou, Baoding, Fan Yang Road West, No. 189

Patentee after: BGP INC.,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ddress before: 610213 No. 1, No. 1, No. 1, Huayang Avenue, Huayang Town, Shuangliu County,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6

Address after: 100007 Beijing,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No. 9, No.

Co-patentee after: BGP Inc.,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ddress before: 072751 Zhuozhou, Baoding, Fan Yang Road West, No. 189

Patentee before: BGP Inc.,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