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7381A -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7381A
CN102917381A CN2012104049253A CN201210404925A CN102917381A CN 102917381 A CN102917381 A CN 102917381A CN 2012104049253 A CN2012104049253 A CN 2012104049253A CN 201210404925 A CN201210404925 A CN 201210404925A CN 102917381 A CN102917381 A CN 102917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ase station
residential quarter
signal strength
signal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49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7381B (zh
Inventor
王利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049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7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8624 priority patent/WO201406350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7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基站天线问题检测效率低下这一问题。具体方案为: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所述基站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在所述基站执行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显示检测结果。本发明用于对基站天线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在新建、搬迁、优化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动时由于天线的不正确安装导致天线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移动通信,因此需要快速发现并解决天线问题。天线问题包括:天线接反问题,天线全收全发问题,鸳鸯线问题,上下链路不平衡问题。目前,天线问题的测试和调整由以下6个步骤来实现。首先,网络管理平台的管理员收到用户的业务质量投诉并在维护中心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测试,收集天线问题报告。然后,管理员根据天线问题的种类和发生的位置,下派任务给一线工程人员。其次,一线工程人员在基站侧进行天线问题测试、故障排查以及天线调整。再次管理员在维护中心通过网管平台进行天线调整结果的验收。最后如果验收不通过,一线工程人员还需要二次进站重新进行天线调整。
在实现上述天线故障问题测试和调整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由于天线问题的判断和调整、验证分别由网络管理员和一线工程人员分别完成,导致天线问题判断不统一,交流成本高。二,目前基站维护都是通过运行在个人电脑上的本地维护终端软件通过网线接入基站,且受到固定的地理位置的限制。以上问题都导致对基站天线问题检测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检测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所述基站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包括: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和信号发射控制命令;
在所述基站执行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
显示检测结果;所述显示检测结果包括所述基站信号强度,或所述基站信号强度和所述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发射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从网管系统获取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
当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所述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所述基站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包括: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和信号发射控制命令;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执行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后,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检测结果;所述显示结果包括所述基站信号强度,或所述基站信号强度和所述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
信号发射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发射信号;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所述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基站和网管系统。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基站和网管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命令,并由网管系统将该基站控制命令转发给基站,基站执行该控制命令,同时,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或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可以由一名用户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的信令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基站天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基站覆盖区域范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的信令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的信令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移动终端所包括的第一检测单元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移动终端所包括的第二检测单元的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移动终端所包括的另一种第二检测单元的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移动终端所包括的第一检测子单元的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移动终端所包括的第二检测子单元的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
基站控制指令通过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该基站控制指令包括: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和信号发射控制命令。
102、基站执行基站控制指令后,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103、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
通过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便于根据所述基站信号强度和该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104、显示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包括基站信号强度,或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下面举例对步骤101至104进行说明:
举例来说,在一个基站所覆盖的三个小区的范围内,假如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的基站控制指令为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发射信号,那么该基站控制指令通过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后,基站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同时,移动终端在该基站覆盖的第一小区中做信号强度测试,将信号强度测试的结果返回给用户,以便用户判断基站天线是否存在接入问题;如果此时无法判断天线问题,移动终端还需要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基站发射信号,并且登录到网管系统当中去查看基站各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以便判断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命令,并由网管系统将该基站控制命令转发给基站,基站执行该控制命令,同时,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或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可以由一名用户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的检测效率。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201、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信号关闭控制命令。
上述信号关闭控制命令指定基站关闭第一小区的发射信号。
202、信号关闭控制命令通过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
203、基站执行该信号关闭控制命令。
基站将第一小区的发射信号进行关闭,第一小区不能进行发射信号。
204、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当中所携带的小区识别码去辨认该信号来自于哪个小区。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可以在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检测基站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检测的效果。
205、移动终端显示检测结果。
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观察到检测结果后,可以对基站天线问题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接收不到第一小区的信号,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会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会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会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当基站天线存在连接问题时,比如,如果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此时用户可以判断出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互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由用户预先确定。如图3所示,第一小区的天线为301,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302,正常连接时,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为303,接收天线为304;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为305,接收天线为306。第一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与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互换后,第一小区的天线301上接的为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305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306;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302上接的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303和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304。
下面举例对上述步骤201至205进行说明: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为一个基站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将其划分为3个小区,分别为第一小区32、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4。假如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32的中心位置处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再由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且基站控制指令为指定基站将第一小区32的信号进行关闭,那么基站则将第一小区32的信号进行关闭,同时,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分别在第一小区32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中心位置处做信号测量,通过移动终端去检测第一小区32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信号强度。假如设置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为-80dbm,那么信号强度超过-80dbm,则认为该信号为强信号,否则为弱信号。正常情况下,用户在第一小区32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第一小区32的信号强度为0dbm,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信号强度低于-80dbm,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超过-80dbm,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信号强度低于-80dbm,接收到第一小区32的信号强度为0dbm。如果这时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32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信号强度超过-80dbm,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信号强度为0dbm,用户根据移动终端所显示的检测结果判断该基站的第一小区32的发射接收天线与第一小区的邻小区33的发射接收天线互换。
上述举例中也可以是检测第一小区32和第一小区邻小区34的信号强度,同理可得,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并由网管系统将该信号关闭控制命令转发给基站,基站执行该控制命令,同时,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可以由一名用户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的检测效率。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301、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信号发射控制指令。
上述信号发射控制指令为指定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邻小区发射信号。
302、信号发射控制指令通过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
303、基站执行该信号发射控制指令。
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
304、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当中所携带的小区识别码去辨认该信号来自于哪个小区。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可以在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检测基站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检测的效果。
305、移动终端显示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的基站信号强度。
正常情况下,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的第一小区信号强度会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也会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由用户预先确定。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超过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低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时,用户可以认为基站天线出现了连接问题。接下来执行步骤306和步骤307。
306、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第一信号。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处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基站发射第一信号,基站接收的第一信号包括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二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307、移动终端从网管系统中获取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
网管系统当中会连续记录有基站在不同时间段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去查看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包括三种方式:
方式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上网方式进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方式二: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只有因特网。这时,移动终端就会去连接无线路由,无线路由另一端连接因特网,无线路由通过将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实现因特网与移动终端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上述无线信号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无线宽带)信号,蓝牙信号。
方式三: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和因特网,只有公共电话交换网。这时,移动终端会借助无线路由和调制解调器去接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调制解调器一端连接公共电话交换网,另一端连接无线路由,调制解调器会首先把公共电话交换网上传输的有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无线路由,然后无线路由再将该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与因特网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308、移动终端显示检测结果。
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观察到检测结果后,可以对基站天线问题进行判断。比如,如果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用户判断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如图3所示,正常情况下,第一小区的天线为301,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302,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为303,接收天线为304;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为305,接收天线为306。天线连接出现问题后,第一小区的天线301上接的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303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305,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302上接的为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304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3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信号发射控制命令,并由网管系统将该信号发射控制命令转发给基站,基站执行该控制命令,同时,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去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可以由一名用户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的检测效率。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401、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信号发射控制指令。
上述信号发射控制指令为指定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邻小区发射信号。
402、信号发射控制指令通过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
403、基站执行该信号发射控制指令。
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
404、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当中所携带的小区识别码去辨认该信号来自于哪个小区。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可以在基站覆盖的各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检测基站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检测的效果。
405、移动终端显示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的基站信号强度。
正常情况下,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的第一小区信号强度会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中心位置处接收到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也会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由用户预先确定。
当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处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时,用户可以认为基站天线出现了连接问题,接下来执行步骤406和步骤407。
406、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第一信号。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处向基站发射第一信号,基站接收的第一信号包括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二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407、移动终端从网管系统中获取第一信号的信号强度。
网管系统当中会连续记录有基站在不同时间段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去查看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包括三种方式:
方式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上网方式进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方式二: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只有因特网。这时,移动终端就会去连接无线路由,无线路由另一端连接因特网,无线路由通过将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实现因特网与移动终端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上述无线信号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无线宽带)信号,蓝牙信号。
方式三: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和因特网,只有公共电话交换网。这时,移动终端会借助无线路由和调制解调器去接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调制解调器一端连接公共电话交换网,另一端连接无线路由,调制解调器会首先把公共电话交换网上传输的有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无线路由,然后无线路由再将该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与因特网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408、移动终端显示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观察到检测结果后,可以对基站天线问题进行判断。比如,如果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移动终端在网管系统中检测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且第二接收信号和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相比没有变化,则继续执行步骤408和步骤409。
409、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发射第二信号。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处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基站发射第二信号,基站接收的第二信号包括第三接收信号和第四接收信号,第三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接收,第四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提升发射功率,具体可以是以最大发射功率进行发射。
410、移动终端从网管系统中获取第二信号的信号强度。
网管系统当中会连续记录有基站在不同时间段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去查看第三接收信号强度和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包括三种方式:
方式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上网方式进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方式二: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只有因特网。这时,移动终端就会去连接无线路由,无线路由另一端连接因特网,无线路由通过将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实现因特网与移动终端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上述无线信号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无线宽带)信号,蓝牙信号。
方式三: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和因特网,只有公共电话交换网。这时,移动终端会借助无线路由和调制解调器去接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调制解调器一端连接公共电话交换网,另一端连接无线路由,调制解调器会首先把公共电话交换网上传输的有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无线路由,然后无线路由再将该数字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从而实现移动终端与因特网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411、移动终端显示检测结果。
用户在移动终端上观察到检测结果后,可以对基站天线问题进行判断。比如,如果用户发现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且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此时用户可以判断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互换。如图3所示,正常情况下,第一小区的天线为301,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302,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为303,接收天线为304;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为305,接收天线为306。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与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互换后,第一小区的天线301上接的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303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306;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302上接的为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305和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304。
举例来说,假如网管系统在t1时刻所记录的第一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为-80dbm,在t2时刻所记录的第一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为-80dbm,则认为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假如在t1时刻所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为-80dbm,在t2时刻所记录的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则认为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互换。
上述举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时间段指在移动终端以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发射第二信号的时间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信号发射控制命令,并由网管系统将该信号发射控制命令转发给基站,基站执行该控制命令,同时,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去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可以由一名用户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的检测效率。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501、移动终端接收基站发射信号。
502、移动终端从网管系统获取信号强度。
具体的,移动终端接入网管系统包括三种方式:
方式一: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上网方式进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方式二: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只有因特网。这时,移动终端就会去连接无线路由,无线路由另一端连接因特网,无线路由通过将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实现因特网与移动终端的连接,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上述无线信号包括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无线宽带)信号,蓝牙信号。
方式三:假如用户所在的地方没有无线网络和因特网,只有公共电话交换网。这时,移动终端会借助无线路由和调制解调器去接入因特网,进而去访问网管系统。
503、判断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
504、当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时,判断移动终端和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上述提及的上行链路指移动终端发射信号,基站进行接收信号的链路,基站接收的信号则为上行信号;下行链路指基站发射信号,移动终端进行接收信号的链路,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则为下行信号。
505、当移动终端和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时,移动终端在远离基站的运动过程中,检测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
举例来说,假如网络制式为GSM制式,则根据网络制式设置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低值门限都为-110dbm,移动终端此时向远离基站的方向运动,并检测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在网管系统中获取的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这两个信号强度哪个首先到达低值门限,如果在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在t1时刻为-90dbm,t2时刻为-80dbm,在网管系统中获取的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在t1时刻为-60dbm,t2时刻为-50dbm,则认为上下行链路是平衡的,否则认为上下行链路是不平衡的。
上述移动终端在远离基站的过程中,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还可以是其他的运动方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506、当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低值门限时,则判断上行信号受限;当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低值门限时,则判断下行信号受限。
下面举例对步骤501至步骤506进行说明:
基站向移动终端发射信号,移动终端进行接收基站发射信号,同时,移动终端向基站发射信号,并且进入到网管系统当中去查看基站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判断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基站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假如网络制式为GSM制式,那么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则为-30dbm,当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30dbm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进而,移动终端在远离所述基站的运动过程中,检测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从网管系统获取的基站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这里低值门限在GSM制式下为-110dbm,当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则判断上行信号受限,上行信号受限会造成呼叫发起困难;当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则判断下行信号受限,下行信号受限会造成覆盖范围偏小。
上述提及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和低值门限的值由运营商和网络制式来提供,不同的运营商和网络制式会有不同的上下行平衡阈值和低值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在网管系统中获取的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做比较,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阀值,则认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进而,在移动终端根据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制式的设置上行和下行信号强度的低值门限,同时向远离基站的方向运动,并检测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以相同的速度在降低信号强度。如果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则认为是上行信号受限;如果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则认为是下行信号受限。从而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由用户一人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问题的检测效率。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9所示,包括:
发送单元61,第一检测单元62,第二检测单元63,显示单元64。
发送单元61,用于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
所述基站控制指令通过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基站控制指令包括: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和信号发射控制命令。
第一检测单元62,用于在基站执行基站控制指令后,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第二检测单元63,用于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
显示单元64,用于显示检测结果。
所述显示结果包括基站信号强度,或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第一检测单元62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子单元621,用于当所述基站控制指令为信号关闭控制命令,且信号关闭控制命令指定基站关闭第一小区的发射信号时,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信号强度。
以便用户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当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判断所述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互换。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第二检测单元63具体包括:
第二检测子单元631,用于当基站控制指令为信号发射控制命令,且信号发射控制命令指定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在第一小区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信号强度。
第一信号发射子单元632,用于在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时,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中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基站发射第一信号。
所述基站接收的第一信号包括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二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第一获取子单元633,用于从网管系统获取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以便用户根据检测结果发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判断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第二检测单元63具体还包括:
第二信号发射子单元634,用于当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且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时,在第一小区中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基站发射第二信号。
所述基站接收的第二信号包括第三接收信号和第四接收信号,第三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接收,第四接收信号由基站在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第二获取子单元635,用于从网管系统获取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
以便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且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判断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互换。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第一检测子单元621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6211,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检测信号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第二检测子单元631具体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6311,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检测信号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并由网管系统将该基站控制指令转发给基站,基站执行该控制指令,同时,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去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基站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可以由一名用户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天线问题的检测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15所示,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71,信号发射单元72,第一判断单元73,第二判断单元74。
信号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
信号发射单元72,用于向基站发射信号。
第一判断单元73,用于判断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74,用于当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时,判断移动终端和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75,用于当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时,移动终端在远离所述基站的运动过程中,检测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
第三判断单元76,用于当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低值门限时,判断上行信号受限;当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判断下行信号受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在网管系统中获取的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做比较,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阀值,则认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进而,在移动终端根据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制式的设置上行和下行信号强度的低值门限,同时向远离基站的方向运动,并检测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以相同的速度在降低信号强度。如果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则认为是上行信号受限;如果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则认为是下行信号受限。从而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由用户一人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问题的检测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系统,如图17所示,包括:移动终端71,基站72,网管系统73。其中移动终端71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9至图15中任意一副图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基站72执行移动终端71发送的基站控制指令以及接收移动终端71发送的信号。网管系统73当中记录有基站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移动终端71可以通过访问网管系统73去查看基站72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以此来判断基站72的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系统,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基站执行该指令后,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小区范围内检测基站信号强度或在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网管系统中去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移动终端显示检测结果;移动终端将接收到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在网管系统中获取的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做比较,如果二者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阀值,则认为上下行链路不平衡。进而,在移动终端根据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制式的设置上行和下行信号强度的低值门限,同时向远离基站的方向运动,并检测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以相同的速度在降低信号强度。如果基站接收的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则认为是上行信号受限;如果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则认为是下行信号受限。从而使得基站问题的判断由用户一人完成,减少了交流成本,并且用户可以手持移动终端在基站覆盖的范围内的任意地区进行测试,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从总体上提高了基站问题的检测效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所述基站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包括: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和信号发射控制命令;
在所述基站执行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
显示检测结果;所述显示检测结果包括所述基站信号强度,或所述基站信号强度和所述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控制指令为所述信号关闭控制命令,且所述信号关闭控制命令指定所述基站关闭第一小区的发射信号时,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基站信号强度;以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当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判断所述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互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控制指令为信号发射控制命令,且所述信号发射控制命令指定所述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网管系统中检测所述移动终端信号强度,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当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超过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低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中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基站发射第一信号;所述基站接收的第一信号包括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网管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超过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网管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时,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中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基站发射第二信号;所述基站接收的第二信号包括第三接收信号和第四接收信号,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网管系统获取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且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互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检测信号强度。
6.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基站发射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从网管系统获取信号强度;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
当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所述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时,所述移动终端在远离所述基站的运动过程中,检测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
当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则判断上行信号受限;当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则判断下行信号受限。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管系统发送基站控制指令;所述基站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网管系统转发至基站;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包括:信号关闭控制命令和信号发射控制命令;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执行所述基站控制指令后,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基站覆盖的小区中检测基站信号强度并在所述网管系统中检测移动终端信号强度;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检测结果;所述显示结果包括所述基站信号强度,或所述基站信号强度和所述移动终端信号强度,以便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基站天线是否存在连接问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检测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基站控制指令为所述信号关闭控制命令,且所述信号关闭控制命令指定所述基站关闭第一小区的发射信号时,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信号强度;以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当所述第一小区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判断所述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接收天线互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
第二检测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基站控制指令为信号发射控制命令,且所述信号发射控制命令指定所述基站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检测信号强度;
第一信号发射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超过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并且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的第一小区发射信号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都低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时,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中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基站发射第一信号;所述基站接收的第一信号包括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网管系统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分别超过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基站的第一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发射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发射天线,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天线为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还包括:
第二信号发射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时,在所述第一小区中通过提升发射功率向所述基站发射第二信号;所述基站接收的第二信号包括第三接收信号和第四接收信号,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网管系统获取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便所述用户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发现所述第三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同,且所述第四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所述网管系统在第一时间段之前记录的第一小区的邻小区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接收天线互换。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小区的邻小区的中心位置检测信号强度。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射的信号;
信号发射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发射信号;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与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的差值超过所述上下行信号平衡阈值时,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间的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时,所述移动终端在远离所述基站的运动过程中,检测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是否低于预设的低值门限;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的信号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判断上行信号受限;当从网管系统获取的信号强度首先低于所述低值门限时,判断下行信号受限。
15.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基站和网管系统。
16.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基站和网管系统。
CN201210404925.3A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Active CN102917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4925.3A CN102917381B (zh)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PCT/CN2013/078624 WO2014063500A1 (zh) 2012-10-22 2013-07-02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4925.3A CN102917381B (zh)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381A true CN102917381A (zh) 2013-02-06
CN102917381B CN102917381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61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4925.3A Active CN102917381B (zh) 2012-10-22 2012-10-22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7381B (zh)
WO (1) WO201406350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3500A1 (zh) * 2012-10-22 2014-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CN105025508A (zh) * 2014-04-30 2015-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小区的发现方法、装置及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CN105101260A (zh) * 2015-06-15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6304163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wifi天线性能异常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8075784A (zh) * 2016-11-07 2018-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发送其无线信号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3687A (ko) * 2002-06-05 2003-12-1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이동전화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무선망 전파품질 조사 방법
CN101193404A (zh) * 2006-12-01 2008-06-0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cdma系统中基站校准正确性检测的方法
CN102457884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381B (zh) * 2012-10-22 2016-03-30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93687A (ko) * 2002-06-05 2003-12-11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이동전화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무선망 전파품질 조사 방법
CN101193404A (zh) * 2006-12-01 2008-06-0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cdma系统中基站校准正确性检测的方法
CN102457884A (zh) * 2010-10-22 2012-05-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3500A1 (zh) * 2012-10-22 2014-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CN105025508A (zh) * 2014-04-30 2015-11-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小区的发现方法、装置及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CN105025508B (zh) * 2014-04-30 2018-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小区的发现方法、装置及节能控制方法、装置
CN105101260A (zh) * 2015-06-15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6304163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wifi天线性能异常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6304163B (zh) * 2016-08-19 2018-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wifi天线性能异常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CN108075784A (zh) * 2016-11-07 2018-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发送其无线信号的方法
CN108075784B (zh) * 2016-11-07 2020-12-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发送其无线信号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381B (zh) 2016-03-30
WO2014063500A1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7381B (zh) 一种端管结合发现基站问题的方法和终端
EP2717613B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drive test data
CN104125594B (zh) 基于用户感知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3731850A (zh) 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测试方法
CN101965004A (zh) 一种用户终端归属节点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2232310A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监测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2111315A (zh) 物联网与电信网络融合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767981A (zh) 配网无线音视频抢修指挥系统
CN102375095A (zh) 一种电磁辐射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RU2012140009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малого или среднего масштаба
CN102647736B (zh) 一种设备状态信息获取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2323797A (zh) 翻板闸门实时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74087A (zh) Wlan网络无线信号覆盖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2045808B (zh) 引导终端驻留的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EP2852204A1 (en)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performance of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CN103634858B (zh)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1848146A (zh) 基于多种通信手段和链路聚合设备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4602292B (zh) 实现4g lte小区间切换测量的系统及装置
CN103379532B (zh) 基站的射频单元信号质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945373A (zh) 一种用于获取网络信号质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20104A (zh) 一种1xEV-DO数据吞吐量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2546825B (zh) 一种自动路测系统的远程监控方法及装置
KR101226616B1 (ko) 이동통신망에서 중계기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5187575B (zh) 一种可视化智能手机信号放大装置
CN201839441U (zh) 一种通信网络自动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