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7372A -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7372A
CN102917372A CN2012103962201A CN201210396220A CN102917372A CN 102917372 A CN102917372 A CN 102917372A CN 2012103962201 A CN2012103962201 A CN 2012103962201A CN 201210396220 A CN201210396220 A CN 201210396220A CN 102917372 A CN102917372 A CN 102917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subnetwork
layer
subnetwork
data
adop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62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秀梅
王超
李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2103962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属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以数据传输目的为依据将应用分为安全性应用和非安全性应用,以网络传输特性为依据将网络分为主干子网和移动子网,以节点密度为依据将路由协议分为稀疏模式下和密集模式下的路由协议。根据上层应用传输数据的优先级别、车辆节点同路边节点的分布密度及数据通信所在网络的等级,将车联网系统层次化为多个有区分的数据交换场景,根据不同的场景及应用选择相应的传输协议进行数据进行有区分的转发。该系统实现了安全相关数据高效的、优先的、低延迟的转发,非安全相关数据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属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联网是由互联网和物联网衍生而来的一种网络形式,是装载在车辆的电子传感装置使用无线识别等信息技术,通过车辆之间(Vehicle-Vehicle,V-V)、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Vehicle-Infrastructure,V-I)之间的相互通信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共享,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带来的损失,提升通行效率,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和行车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车联网将成为未来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重要标志,可明显提高道路利用率、降低汽车能耗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车联网环境下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点到点路由和多路径路由、单跳和多跳广播等方式来实现,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将改善车联网的数据交换能力,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因车联网独特的技术要求和制约因素,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面临不小的挑战。
目前已有的车联网模型如图1所示,车联网需要提供针对安全信息(如刹车、碰撞、道路拥塞等)和非安全信息(如Internet接入、多媒体娱乐、商业广告等)不同需求的数据交换和交互服务。非安全应用采用传统互联网通信模式,安全信息采用车辆环境中的无线接入通信体系(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Environments,WAVE),这种通信机制能够根据节点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使用高效协议优先传输紧急消息,但这种通信模型的缺点是:①没有考虑到车载移动节点在道路上的分布密度问题,缺乏根据车载移动节点密度自适应的选择路由协议的机制;②车联网现有机制存在高密度网络拓扑下的广播风暴、低密度网络和网络分割下的间歇连接、及短暂的连接存活时间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安全相关紧急信息和有意义的大数据的交换与传输,偏离了车联网存在的主要目的;③对于用户需要的其他服务(娱乐,多媒体等),也不能提供有效的链路来尽最大的努力交付用户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车联网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其包括:应用层、骨干子网、移动子网、传输层(TCP/UDP层)、网络层(IP层)、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其中,应用层的应用包括安全相关应用和非安全相关应用。
媒体接入控制层分为采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标准的MAC层、采用IEEE 802.11p标准的MAC层和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
骨干子网、移动子网、采用LTE、WiMAX、3G的MAC层和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以及对应物理层组成车载网络体系。
传输层、网络层、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以及对应物理层组成传统互联网体系。
安全相关应用通过骨干子网和/或移动子网进行传输,骨干子网同采用LTE、WiMAX、3G标准的MAC层连接。移动子网均同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连接,MAC层的底层为物理层。
非安全相关应用通过移动子网和/或传统互联网的传输层进行传输,传输层衔接网络层,网络层衔接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MAC层的底层为物理层。
骨干子网由基站节点组成,并可以通过基站节点接入到互联网以及移动子网。骨干子网中的基站节点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MAX、3G、LTE。
移动子网由车载移动节点组成,移动子网内部的节点随车辆运动进行频繁重组,移动子网同骨干子网之间随车辆运动不定时连接或间断。移动子网同骨干子网之间、移动子网内部节点之间通信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IEEE802.11p标准、IEEE802.11b/g/n标准。
对于安全相关应用,骨干子网采用有向广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移动子网则首先根据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判断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还是稀疏模式,如果是处于密集模式,则采用有向广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是处于稀疏模式,则采用多跳转发的路由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根据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判断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还是稀疏模式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以发送数据的车载移动节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区域设定为当前移动子网,30m≤R≤50m(米);然后,计算当前移动子网密度(用当前移动子网内的车辆数除以当前移动子网的面积所得到的数值即为移动子网密度),如果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大于某一人为设定阈值,则认为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否则,认为其处于稀疏模式。
对于非安全相关应用,优先采用传统互联网络进行点到点转发;当传统互联网络不可达时,通过移动子网采用多跳路由机制进行数据转发。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与已有车联网模型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①本模型考虑到车载移动节点在道路上的分布密度问题,能够根据车载移动节点密度自适应的选择路由协议进行数据转发。
②本模型根据上层应用所传输数据的优先级别将应用分成安全性应用与非安全性应用,安全性应用传输数据的优先级高,数据传输延迟小,数据吞吐率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传输安全信息到目的节点;非安全信息传输的优先级比较低,延迟相对较大,最大限度的满足基本的通信需求。
③对于用户需要的其他服务(娱乐,多媒体等),能够优先利用传统互联网的满足用户需求,在不影响安全协议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提供有效的链路来交付用户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的车联网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
图3为车联网实际道路通信示意图;
其中:1-互联网;2-路由器;3、4、5、6、7-基站节点;8-车载移动节点;9、10、11-移动子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通过1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如图2所示,其包括:应用层、骨干子网、移动子网、传输层(TCP/UDP层)、网络层(IP层)、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层)和物理层。其中,应用层的应用包括安全相关应用和非安全相关应用。
媒体接入控制层分为采用LTE、WiMAX、3G标准的MAC层、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和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
骨干子网、移动子网、采用LTE、WiMAX、3G的MAC层和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以及对应物理层组成车载网络体系。
传输层、网络层、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以及对应物理层组成传统互联网体系。
安全相关应用通过骨干子网和/或移动子网进行传输,骨干子网同采用LTE、WiMAX、3G标准的MAC层连接。移动子网均同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连接,MAC层的底层为物理层。安全相关应用传输数据的优先级高,传输延迟小,吞吐率高,例如:事故信息、紧急刹车信息和道路交通状况等,这些信息必须快速传输到目的节点。
非安全相关应用通过移动子网和/或传统互联网的传输层进行传输,传输层衔接网络层,网络层衔接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MAC层的底层为物理层。非安全信息传输优先级比较低,延迟相对较大,例如:多媒体信息、位置信息服务和商业广告等,节点基本的通信需求尽最大努力的被满足。
骨干子网由基站节点组成,并可以通过基站节点接入到互联网以及移动子网。骨干子网中的基站节点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MAX、3G、LTE。
移动子网由车载移动节点组成,移动子网内部的节点随车辆运动进行频繁重组,移动子网同骨干子网之间随车辆运动不定时连接或间断。移动子网同骨干子网之间、移动子网内部节点之间通信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IEEE802.11p标准、IEEE802.11b/g/n标准。
对于安全相关应用,骨干子网采用有向广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移动子网则首先根据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判断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还是稀疏模式,如果是处于密集模式,则采用有向广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是处于稀疏模式,则采用多跳转发的路由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根据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判断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还是稀疏模式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以发送数据的车载移动节点为圆心,以30米为半径的区域设定为当前移动子网;然后,计算当前移动子网密度(用当前移动子网内的车辆数除以当前移动子网的面积所得到的数值即为移动子网密度),如果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大于0.01,则认为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否则,认为其处于稀疏模式。
对于非安全相关应用,优先采用传统互联网络进行点到点转发;当传统互联网络不可达时,通过移动子网采用多跳路由机制进行数据转发。
在图3中,区域1为互联网;2是互联网中的路由器;区域9、10、11内的车载移动节点分别组成了移动子网,8为区域9中的一车载移动节点;基站节点3-7组成了骨干子网;骨干子网内的基站节点通过可靠链路进行连接,数据交换量大,并且时延低;移动子网9、10和11的拓扑频繁变化,连接速度快、代价低,数据转发有方向性,能够平衡不同节点的资源利用率。

Claims (1)

1.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应用层、骨干子网、移动子网、传输层、网络层、媒体接入控制层和物理层;其中,应用层的应用包括安全相关应用和非安全相关应用;
媒体接入控制层分为采用LTE、WiMAX、3G标准的MAC层、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和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
骨干子网、移动子网、采用LTE、WiMAX、3G的MAC层和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以及对应物理层组成车载网络体系;
传输层、网络层、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以及对应物理层组成传统互联网体系;
安全相关应用通过骨干子网和/或移动子网进行传输,骨干子网同采用LTE、WiMAX、3G标准的MAC层连接;移动子网均同采用IEEE802.11p标准的MAC层连接,MAC层的底层为物理层;
非安全相关应用通过移动子网和/或传统互联网的传输层进行传输,传输层衔接网络层,网络层衔接采用IEEE802.11b/g/n标准的MAC层,MAC层的底层为物理层;
骨干子网由基站节点组成,并可以通过基站节点接入到互联网以及移动子网;骨干子网中的基站节点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MAX、3G、LTE;
移动子网由车载移动节点组成,移动子网内部的节点随车辆运动进行频繁重组,移动子网同骨干子网之间随车辆运动不定时连接或间断;移动子网同骨干子网之间、移动子网内部节点之间通信采用的通信技术包括:IEEE802.11p标准、IEEE802.11b/g/n标准;
对于安全相关应用,骨干子网采用有向广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移动子网则首先根据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判断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还是稀疏模式,如果是处于密集模式,则采用有向广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是处于稀疏模式,则采用多跳转发的路由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根据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判断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还是稀疏模式的具体方法是:首先,将以发送数据的车载移动节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区域设定为当前移动子网,30m≤R≤50m;然后,计算当前移动子网密度,用当前移动子网内的车辆数除以当前移动子网的面积所得到的数值即为移动子网密度即可得到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如果当前移动子网密度大于某一人为设定阈值,则认为当前移动子网处于密集模式;否则,认为其处于稀疏模式;
对于非安全相关应用,优先采用传统互联网络进行点到点转发;当传统互联网络不可达时,通过移动子网采用多跳路由机制进行数据转发。
CN2012103962201A 2012-10-18 2012-10-18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2917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62201A CN102917372A (zh) 2012-10-18 2012-10-18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962201A CN102917372A (zh) 2012-10-18 2012-10-18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372A true CN102917372A (zh) 2013-02-06

Family

ID=4761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62201A Pending CN102917372A (zh) 2012-10-18 2012-10-18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7372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8517A (zh) * 2013-09-09 2013-1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单接口多信道切换方法
CN103457875A (zh) * 2013-08-29 2013-12-18 上海永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联网中基于多优先级的消息队列控制方法
WO2015176510A1 (zh) * 2014-05-20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的处理方法、车载终端及基站
CN105119680A (zh) * 2015-06-25 2015-12-02 厦门大学 服务密集型车载网络中的多信道mac协议实现方法
CN105246025A (zh) * 2015-09-08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50511A (zh) * 2015-12-23 2016-03-30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下的消息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743783A (zh) * 2016-04-12 2016-07-06 同济大学 基于bs-ts和自编码网络的车联网网络节点筛选方法及其通达性路由机制
CN106535275A (zh) * 2016-12-25 2017-03-22 刘震 一种农村快递车分层管理装置
WO2017066912A1 (en) * 2015-10-19 2017-04-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erver, roadside unit and node
WO2017076190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索尼公司 用于车辆间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62536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同济大学 大规模车联网多社区间通达性方法
WO2019128328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822732A (zh) * 2020-12-31 2021-05-18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实现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9758A (zh) * 2006-11-24 2007-05-09 清华大学 基于移动网状网络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WO2009015202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beam optic-wireless vehicle communications
CN101470941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城市环境中的传感器数据收集系统
CN101521955A (zh) * 2009-04-08 2009-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会网络下的数据收集方法
US20100098048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hybrid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2063796A (zh) * 2010-09-26 2011-05-18 广西工学院 基于无线Mesh自组网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9758A (zh) * 2006-11-24 2007-05-09 清华大学 基于移动网状网络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WO2009015202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beam optic-wireless vehicle communications
CN101470941A (zh) * 2007-12-28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城市环境中的传感器数据收集系统
US20100098048A1 (en) * 2008-10-20 2010-04-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hybrid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1521955A (zh) * 2009-04-08 2009-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会网络下的数据收集方法
CN102063796A (zh) * 2010-09-26 2011-05-18 广西工学院 基于无线Mesh自组网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须超等: "车联网网络架构与媒质接入机制研究", 《中兴通讯技术》, 30 June 2011 (2011-06-30)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7875A (zh) * 2013-08-29 2013-12-18 上海永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联网中基于多优先级的消息队列控制方法
CN103458517A (zh) * 2013-09-09 2013-1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单接口多信道切换方法
CN103458517B (zh) * 2013-09-09 2015-12-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车载自组织网络单接口多信道切换方法
WO2015176510A1 (zh) * 2014-05-20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的处理方法、车载终端及基站
US9812012B2 (en) 2014-05-20 2017-11-07 Huawai Technologies Co., Ltd.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in-vehic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5119680A (zh) * 2015-06-25 2015-12-02 厦门大学 服务密集型车载网络中的多信道mac协议实现方法
CN105119680B (zh) * 2015-06-25 2017-11-07 厦门大学 服务密集型车载网络中的多信道mac协议实现方法
CN105246025A (zh) * 2015-09-08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46025B (zh) * 2015-09-08 2018-09-1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41355A1 (zh) * 2015-09-08 2017-03-1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066912A1 (en) * 2015-10-19 2017-04-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server, roadside unit and node
WO2017076190A1 (zh) * 2015-11-05 2017-05-11 索尼公司 用于车辆间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0667225B2 (en) 2015-11-05 2020-05-2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US11356970B2 (en) 2015-11-05 2022-06-07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5450511A (zh) * 2015-12-23 2016-03-30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下的消息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743783A (zh) * 2016-04-12 2016-07-06 同济大学 基于bs-ts和自编码网络的车联网网络节点筛选方法及其通达性路由机制
CN105743783B (zh) * 2016-04-12 2019-05-14 同济大学 基于bs-ts和自编码网络的车联网网络节点筛选方法
CN106535275A (zh) * 2016-12-25 2017-03-22 刘震 一种农村快递车分层管理装置
WO2019128328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510199B2 (en) 2017-12-28 2022-11-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862536A (zh) * 2019-03-07 2019-06-07 同济大学 大规模车联网多社区间通达性方法
CN109862536B (zh) * 2019-03-07 2020-06-16 同济大学 大规模车联网多社区间通达性方法
CN112822732A (zh) * 2020-12-31 2021-05-18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实现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7372A (zh) 一种面向多场景数据交换的车联网层次化模型设计方法
CN103781198B (zh) 一种基于802.11p与LTE/LTE‑A的车联网消息传播方法
Zheng et al.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networking: A survey on architectur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Shahen Shah et al. CB‐MAC: a novel cluster‐based MAC protocol for VANETs
Suthaputchakun et al. Routing protocol in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 survey
Franck et al. Using delay tolerant networks for car2car communications
Trivedi et al. Routing mechanisms and cross-layer design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A survey
CN103347290A (zh) 一种基于博弈论的车辆自组织网络中继选择方法
Lee et al. An energy efficient vehicle to pedestria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afety applications
Rashid et al. An overview on quality of service and data dissemination in VANETs
CN107277855A (zh) 一种保障安全类业务的车联网媒体接入方法
CN103237087A (zh) 车载智能终端和车联网链路保护系统
CN106851770A (zh) 基于链路质量的车联网通信方法
Palma et al. On the optimal design of a broadcast data dissemination system over VANET providing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s “the vision of rome as a smart city”
CN103442080A (zh) 一种基于wave的车载通信系统
Balen et al. Survey on using 5G technology in VANETs
Bi et al. Safety message broadcast in vehicular networks
Marinov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ODV, DSDV and DSR routing protocols in VANET
CN104010340A (zh) 一种基于节点运动趋势的城市车辆网络消息多播路由方法
Nakamura et al. A method for improving data delivery efficiency in delay tolerant vanet with scheduled routes of cars
CN107360609A (zh) 车联网v2v通信中实现低时延通信的消息转发方法
Chen et al. Data cooperativ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internet of vehicles using D2D technology
Marzouk et al. Enhanced reachability and low latency DENM dissemination protocol for platoon based VANETs
CN113329368B (zh) 一种基于亲和传播算法的路由分簇方法及装置
Bayan et al. A survey of data dissemination schemes in secure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