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6880B -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6880B
CN102916880B CN201110217792.4A CN201110217792A CN102916880B CN 102916880 B CN102916880 B CN 102916880B CN 201110217792 A CN201110217792 A CN 201110217792A CN 102916880 B CN102916880 B CN 102916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bag
s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77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6880A (zh
Inventor
魏幸子
谢洪波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77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688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5730 priority patent/WO20130169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接收的方法,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本发明还公开了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装置,通过上述方法和装置,能够在不增加系统资源开销的基础上,利用包长调整技术对积累的包长较短的数据包进行重新整合和封装,形成包长较长的数据包,以提高交换网的交换效率,避免出现网络抖动。

Description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交换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网广泛地应用于数据传输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组交换网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在分组交换网中基于数据包请求允许的握手机制是现有的实现分组交换的技术方向之一。随着交换网容量的不断增大,网络中数据的拥塞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剧,采用基于数据包的握手机制实现交换的方法,在发送数据包之前,先建立好通路,可以避免数据包在交换网中出现拥塞的情况,从而减少缓存资源的消耗。
由于数据包握手机制建立通路需要额外的带宽,交换网的交换效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包长较长的包,即长数据包,建立通路所消耗带宽的比重很小,图2为包长较长的情况下的交换网中输入和输出的带宽占用率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交换网的交换效率所受到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基于包长较长的情况下数据包握手机制能够在不增加系统资源开销的基础上,大量地减少了交换网中缓存资源的消耗。
但是对于包长较短的包,即短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的握手都需要建立一次通路,图3为包长较短的情况下的交换网中输入和输出的带宽占用率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建立该通路所消耗带宽的比重较大,从而占用了较多的交换网带宽资源,减低了交换网的交换效率。如果出现了包长较短的包突发的情况,大量数据包会被积压在交换网的入口处,产生大量的积累,进一步的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通路占用了较多的交换网带宽资源,减低了交换网的交换效率;(2)需要在交换网入口处设置较大的缓存空间,将突发的数据包缓存住,以防止数据包丢弃,这样增加了系统硬件资源的浪费;(3)产生大量的数据包积累会增大系统的抖动,使得系统的服务质量下降;(4)数据包包长较短的情况下,时延也会增大。
由此可见,基于数据包的握手机制的系统性能在包长较长的包下表现出了充分的优越性,但是在包长较短的包的情况下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现在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提高芯片频率,加大交换网的交换能力等方法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当出现包长较短的包突发时,仍然能满足交换网的交换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系统硬件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大部分情况下,交换网的带宽是闲置的,并没有真正解决交换网对包长较短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时的效率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交换网对包长较短的数据包传输时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
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其中,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前,还包括:
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如果不是,则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如果是则判断输出队列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否则缓存短数据包,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后,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进行整合。
其中,所述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具体为:根据预设的包长阈值进行判断,如果数据包长度小于包长阈值即为短数据包,否则为长数据包;
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具体为:当缓存的多个数据包的总包长超过包长阈值后,进行整合。
其中,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包括:
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采用包长调整技术进行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其中,切片封装过程中添加封装信息包括: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接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
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
其中,所述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具体为:根据封装信息中的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将属于同一封装包的多个切片重组为整合后的数据包;
所述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具体为:根据封装信息中的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将整合后的数据包解析为原始的各个短数据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装置,所述装置具体为:数据调整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其中,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中具体包括:数据包分类子模块、调整队列、切片封装子模块、输出队列和调整判断子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包分类子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分别发送到对应的调整队列中;
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调整队列中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如果不是,则指示调整队列将数据包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如果是则判断输出队列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指示调整队列将数据包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否则指示调整队列缓存短数据包,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后,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进行整合,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判断调整队列中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具体为:根据预设的包长阈值进行判断,如果数据包长度小于包长阈值即为短数据包,否则为长数据包;
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具体为:当缓存的多个数据包的总包长超过包长阈值后,进行整合。
其中,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包括:
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采用包长调整技术进行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其中,切片封装过程中添加封装信息包括: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接收的装置,所述装置具体为:数据接收重组模块,用于接收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的数据包,对其进行重组,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
其中,所述数据接收重组模块中具体包括:数据切片接收子模块、数据包重组子模块和数据包恢复子模块,其中,
数据切片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的数据包;
数据包重组子模块,用于根据封装信息中的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将属于同一封装包的多个切片重组为整合后的数据包;
数据包恢复子模块,用于根据封装信息中的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将整合后的数据包解析恢复为原始的各个短数据包。
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在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在接收端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所述方法能够在不增加系统资源开销的基础上,利用包长调整技术对积累的包长较短的数据包进行重新整合和封装,形成包长较长的数据包,以提高交换网的交换效率,避免出现网络抖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组交换网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长较长的情况下的交换网中输入和输出的带宽占用率示意图;
图3为包长较短的情况下的交换网中输入和输出的带宽占用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据切片中封装信息的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接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包长调整的数据包在整个交换过程中的数据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传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数据调整发送模块8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数据接收重组模块8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经过包长调整之后包长较短的数据包的带宽利用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4为本发明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
具体的,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具体为:将目的地址相同的数据包归为同类的数据包。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所述各个目的地址分别对应各个出口线卡。
步骤402,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具体的,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包括: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采用包长调整技术进行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所述切片封装过程中添加封装信息包括: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图5为本发明数据切片中封装信息的格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Dest_ID: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即对应出口线卡;N_P_ID: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N_C_NUM: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N_C_ID: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即该切片属于封装包的第几个切片;P_ID: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C_NUM: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C_ID: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即该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第几个切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0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如果不是,则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如果是则进一步判断输出队列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否则缓存所述短数据包,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后,执行步骤402。
具体的,所述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具体为:根据预设的包长阈值进行判断,如果数据包长度小于包长阈值即为短数据包,否则为长数据包。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具体为:当缓存的多个数据包的总包长超过包长阈值后,进行整合。其中,所述包长阈值具体为:根据分组交换网的传输状况进行预设。
在具体实现中,优选的方案为将分类后的数据包被分别缓存到各自的调整队列中,所述调整队列的长度为包长阈值,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即比较数据包长度和调整队列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调整队列的长度即为长数据包,将所述长数据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数据包长度小于调整队列的,进一步判断输出队列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否则将所述短数据包缓存到调整队列中,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当缓存的数据包总长度大于或等于调整队列的长度后,将多个短数据包整合,然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
图6为本发明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接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后,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
具体的,所述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具体为:根据封装信息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得到整合后的数据包。其中,所述重组过程中,根据封装信息中的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将属于同一封装包的多个切片重组为整合后的数据包。
步骤602,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
具体的,所述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具体为:根据封装信息对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其中,所述解析过程中,根据封装信息中的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将整合后的数据包解析为原始的各个短数据包。
图7为包长调整的数据包在整个交换过程中的数据结构变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假设某一时间段内,入口线卡接收到5个目的地址都为20的包长较短的包,分别为数据包61至65,在调整队列中缓存后,将调整队列中的5个数据包进行切片,假设每个数据包可以切成两个数据切片,则总共可以产生10个数据切片,并且进行封装,存入输出队列等待发送,其中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切片1和数据切片10的如图中所示。出口线卡接收到数据切片1至数据切片10后对接收到数据切片进行重组和解析,恢复出相应的数据包61至65。
图8为本发明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传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系统中包括:数据包发送的装置,具体为:数据调整发送模块81,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具体的,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所述各个目的地址分别对应各个出口线卡。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81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包括: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81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采用包长调整技术进行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所述切片封装过程中添加封装信息包括: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
所述系统中还包括:数据包接收的装置,具体为:数据接收重组模块82,用于接收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的数据包,对其进行重组,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
具体的,所述数据接收重组模块82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具体为:根据封装信息对接收的数据包进行重组,得到整合后的数据包。其中,所述重组过程中,根据封装信息中的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将属于同一封装包的多个切片重组为整合后的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重组模块82对重组得到的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具体为:根据封装信息对整合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同类的各个短数据包。其中,所述解析过程中,根据封装信息中的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将整合后的数据包解析为原始的各个短数据包。
进一步的,图9为本发明数据调整发送模块8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81中具体包括:数据包分类子模块711、调整队列712、切片封装子模块713、输出队列714和调整判断子模块715,其中,
所述数据包分类子模块711,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分别发送到对应的调整队列712中;
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715,用于判断调整队列712中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如果不是,则指示调整队列712将数据包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713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714进行发送,如果是则判断输出队列714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指示调整队列712将数据包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713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714进行发送,否则指示调整队列712缓存所述短数据包,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后,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进行整合,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713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714进行发送。
具体的,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715判断调整队列712中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具体为:根据预设的包长阈值进行判断,如果数据包长度小于包长阈值即为短数据包,否则为长数据包。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715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具体为:当缓存的多个数据包的总包长超过包长阈值后,进行整合。其中,所述包长阈值具体为:根据分组交换网的传输状况进行预设。
进一步的,图10为本发明数据接收重组模块8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数据接收重组模块82中具体包括:数据切片接收子模块821、数据包重组子模块822和数据包恢复子模块823,其中,
数据切片接收子模块821,用于接收经过分组交换网传输的数据包,即数据切片;
数据包重组子模块822,用于根据封装信息中的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将属于同一封装包的多个切片重组为整合后的数据包;
数据包恢复子模块823,用于根据封装信息中的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以及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将整合后的数据包解析恢复为原始的各个短数据包。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根据基于数据包握手机制的交换网,对包长较长的包交换的优越性能,采用包长调整技术,对产生的包长较短的包进行整合和封装,形成包长较长的包,再进行发送。这样在不增加系统开销的基础上,提高交换网对包长较短的包的交换效率,提高整网的性能。本发明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采用包长调整技术对包长较短的包进行整合和封装,形成包长较长的包,再进行发送,从而对多个包长较短的包只需要建立一次通路,大大减少了通路建立所占用的时间和带宽,进而提高了交换网的交换效率。其中是根据调整队列长度和输出队列的状态来决定是否对数据包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包长较长的包。数据包是否被整合取决于输出队列的状态是否为空闲。当交换网繁忙时,数据包出队的速度很慢,输出队列的状态不容易为空,此时整合的效率很高。反之交换网空闲时,输出队列经常为空,则整合的效率很低,即可以直接发送数据包。通过这种自动调节,保持整合率与交换网状态一致,即防止整合率低引起交换效率低下数据阻塞,又防止一味提高整合率引起数据不必要的滞留。这样保持交换速度与数据流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提高了交换网的整体交换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图11为经过包长调整之后包长较短的数据包的带宽利用率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上述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
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其中,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如果不是,则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如果是则判断输出队列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否则缓存短数据包,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后,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进行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分类后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具体为:根据预设的包长阈值进行判断,如果数据包长度小于包长阈值即为短数据包,否则为长数据包;
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具体为:当缓存的多个数据包的总包长超过包长阈值后,进行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包括:
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采用包长调整技术进行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其中,切片封装过程中添加封装信息包括: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
4.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体为:数据调整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
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中具体包括:数据包分类子模块、调整队列、切片封装子模块、输出队列和调整判断子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包分类子模块,用于将待发送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进行分类,分别发送到对应的调整队列中;
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调整队列中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如果不是,则指示调整队列将数据包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如果是则判断输出队列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指示调整队列将数据包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否则指示调整队列缓存短数据包,等待其他新的同类短数据包缓存后,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进行整合,经过切片封装子模块的切片封装发送给输出队列进行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判断调整队列中的数据包长度是否为短数据包,具体为:根据预设的包长阈值进行判断,如果数据包长度小于包长阈值即为短数据包,否则为长数据包;
所述调整判断子模块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具体为:当缓存的多个数据包的总包长超过包长阈值后,进行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并发送,包括:
所述数据调整发送模块将同类的多个短数据包,采用包长调整技术进行整合后,进行切片封装发送到输出队列进行发送,其中,切片封装过程中添加封装信息包括:数据切片的目的地址、封装后新的数据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封装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封装包的切片编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包号、数据切片所属原数据包的切片总数、数据切片属于原数据包的切片编号。
CN201110217792.4A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916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7792.4A CN102916880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75730 WO2013016971A1 (zh) 2011-08-01 2012-05-18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7792.4A CN102916880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880A CN102916880A (zh) 2013-02-06
CN102916880B true CN102916880B (zh) 2017-08-11

Family

ID=4761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7792.4A Active CN102916880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6880B (zh)
WO (1) WO20130169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5496B (zh) * 2013-05-02 2017-08-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同构环境下的rpc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468841A (zh) * 2014-12-30 2015-03-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批量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68629B (zh) * 2014-12-30 2018-10-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批量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18087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及系统
WO2017147824A1 (zh) * 2016-03-02 2017-09-08 臧利 基站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881062A (zh) * 2017-05-12 2018-11-2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181743B (zh) * 2017-05-16 2020-08-0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直播数据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9428838B (zh) * 2017-08-22 2022-08-3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ccu中央控制单元负荷分担的方法及系统
CN108965345B (zh) * 2018-09-30 2021-09-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信令网络数据包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1163058B (zh) * 2019-12-09 2021-11-02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Dpdk数据加密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2637079B (zh) * 2020-12-16 2022-08-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多线路流量冲击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513335B (zh) * 2022-01-18 2022-11-29 郑州大学 一种基于单向光闸的数据流融合高效传输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104A (zh) * 2003-04-28 2004-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分组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202920A (zh) * 2007-12-19 2008-06-1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系统中的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发射系统和终端
CN101312428A (zh) * 2007-05-25 2008-11-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语音包发送、接收方法、媒体网关及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4342B2 (en) * 2000-08-16 2004-12-21 Eecad,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over unstable public conn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104A (zh) * 2003-04-28 2004-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分组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312428A (zh) * 2007-05-25 2008-11-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语音包发送、接收方法、媒体网关及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CN101202920A (zh) * 2007-12-19 2008-06-18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系统中的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发射系统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880A (zh) 2013-02-06
WO2013016971A1 (zh) 2013-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6880B (zh) 一种分组交换网中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78232A1 (zh) 一种基于多路径调度的中继设备
EP258616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accel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297097C (zh) 提高网络拥塞时数据传输性能的方法
CN106027416B (zh) 一种基于时空结合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调度方法及系统
KR101504144B1 (ko) 다채널 패킷 송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656856B (zh) 一种抵抗mptcp接收缓冲区阻塞的数据包调度方法
US9203770B2 (en) Enhanced link aggreg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Dreibholz et al.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optimizations for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CN105025524B (zh) 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调度方法及传输控制协议
CN102316516B (zh) 一种lte上行数据传输结构构建方法
CN104836681B (zh) 一种多链路绑定的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03748845B (zh) 报文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27589B (zh) 一种绑定数个无线网络传输大业务量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66275B (zh) 数据中心网络中基于延时差异性的多路径传输方法
CN107948103A (zh) 一种基于预测的交换机pfc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4158770B (zh) 一种交换机数据包切分与重组的方法与装置
CN103607343B (zh) 一种适用于星载处理转发器的混合交换结构
CN105049368A (zh) 一种混合网络下基于优先权的负载均衡算法
CN103178930A (zh) 物理层链路汇聚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659543B (zh) 下行链路流管理
CN107154897A (zh) Dcn中基于包散射的异构流隔离方法
CN102263618B (zh) 无线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Yuan et al. Extension of SCTP for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with parallel subflows
CN101656682A (zh) 一种移动多媒体数据广播业务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2

Address after: Dameisha Yanti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85 Building No. 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or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Assignee: Xi'an Chris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HENZHEN ZTE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944002003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data packet in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619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