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6792B -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6792B
CN102916792B CN201210387890.7A CN201210387890A CN102916792B CN 102916792 B CN102916792 B CN 102916792B CN 201210387890 A CN201210387890 A CN 201210387890A CN 102916792 B CN102916792 B CN 102916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bframe
user equipment
processing tim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78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6792A (zh
Inventor
佟国旭
吴群英
汝聪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878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16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16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6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6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其方法,包括: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本方案使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UE可以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结合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关键技术。
在LTE系统中,无论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进行业务接入,还是UE在上下行业务中,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多径衰落信号传输带来的影响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干扰,会导致信号传输失败,为了实现LTE数据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机制是其保证链路自适应传输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HARQ机制确保上下行业务的连续性、正确性。这种可纠错的链路自适应机制受限于UE的数据处理时间、eNB的数据处理时间和无线信号在无线空中环境往返传输的时间(Round Trip Time;RTT)。
现有HARQ方案下UE的处理时间采用固定的默认时间,通常为3ms,现有技术中的HARQ通常为8。相应的,UE在固定时刻的子帧(N+8/2)上向eNB发送数据,该数据为UE发送的上行数据或者UE反馈的HARQ响应消息,eNB根据来自UE的数据按照HARQ进行后续处理。其中N为eNodeB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
上述现有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现有方案中UE只能在固定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导致数据发送时刻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UE只能在固定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导致数据发送时刻不灵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使用所选取的所述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子帧选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使用所选取的所述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以及用户设备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技术手段等,使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UE可以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上行方向上HARQ传输时序示意图;
图2为下行方向上HARQ传输时序示意图;
图3为小区半径小于100公里的上行HARQ过程示意图;
图4为小区半径小于100公里的下行HARQ过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小区半径为大覆盖时上行数据传输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小区半径为大覆盖时的上行HARQ处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UE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UE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LTE系统中,无论是UE进行业务接入,还是UE在上下行业务中,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多径衰落信号传输带来的影响,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干扰,会导致信号传输失败,当前是通过HARQ机制确保上下行业务的连续性、正确性。这种可纠错的链路自适应机制受限于UE的处理时间、eNB的处理时间和无线信号在无线空中环境往返传输的时间RTT。其中RTT受限于网络覆盖,也就是小区半径的大小。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HARQ的传输时序进行介绍。参见图1,显示了FDD LTE R8/R9系统上行方向上HARQ的传输时序示意图。HARQ包括8个最大进程数,HARQ的最大进程数由RTT决定,以FDD为例,HARQ的最大进程数可以表示如下:
对于下行,其中,Tdata和Tack为数据发送和ACK/NACK反馈的时间,各为1个子帧Tsf;Tp为eNB到UE的传播时延;TRX为UE的处理时间,包括解码等;TTX为eNB的处理时延。
参见图2,显示了FDD LTE R8/R9系统下行方向上HARQ的传输时序示意图。上行和下行通常采用相同的HARQ进程数。
对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具体数据传输过程介绍如下:
上行方向
参见图3,显示了小区半径(即覆盖半径)小于100公里的上行(UpLink;UL)HARQ过程示意图。LTE中UL HARQ采用同步非自适应的HARQ方式。
1:eNB在子帧n1发送(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0;
2:上述控制信息经一定的下行传输延迟到达UE,UE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处理完DCI0,并按照DCI0的调度信息,进行上行数据的组包,在规定的时刻子帧n1+k发送冗余版本0(RV0)的新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PUSCH)数据。图3所示的场景中k值为4,即预定发送时刻的子帧为从eNB发送DCI0起的第4个子帧。
3:上述PUSCH数据经一定的上行传输延迟到达eNB,eNB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处理完UE的上行数据PUSCH,在规定的时刻n2通过物理H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向UE反馈上次传输的ACK/NACK信息。
4:PHICH信息经一定的下行传输延迟到达UE,UE在规定的时间内对PHICH中的ACK/NACK信息进行解调和处理,并根据ACK/NACK信息,完成重传数据的准备,在规定的上行发送时刻n2+4发送重传数据(PUSCH数据);
5:eNB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处理完UE的上行数据PUSCH,在规定的时刻n3+k通过PHICH向UE反馈上次传输的ACK/NACK信息。依次类推当基站反馈的是ACK时,如图4中虚线右侧所示,一个HARQ进程结束。
下行方向
LTE中的下行(DownLink;DL)HARQ采用异步自适应的HARQ方式,参见图4,覆盖半径小于100公里时的处理包括:
1:eNB在子帧n1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数据;
2:PDSCH数据经一定的下行传输延迟到达UE,UE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处理完PDSCH数据,在规定的时刻子帧n1+k(k=4)发送反馈的ACK/NACK信息(图4中以反馈NACK信息为例说明)。
3:上述ACK/NACK信息经一定的上行传输延迟到达eNB,eNB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处理完UE的上行的ACK/NACK信息,当为NACK信息时,eNB在规定的时刻子帧n2发送重传PDSCH数据。
4:UE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处理完PDSCH,在子帧n2+4发送反馈的ACK/NACK信息。依次类推,当UE反馈的是ACK时,一个HARQ进程结束。
由上,现有HARQ机制下的数据传输方案中不同的UE都在固定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即上述的HARQ最大进程数为8,k值固定为4,导致数据发送时刻不灵活。
实际应用中,不同UE的性能参数不同,例如不同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不同,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较长时,在发送时刻到来时,UE还未完成数据处理,导致数据发送失败;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较短时,UE完成数据处理后,需要对处理完毕的数据进行缓存并等待,直至发送时刻到来时才能进行数据发送,这种情况由于处理完毕的数据已经满足了数据发送条件却仍需要等待,导致不能及时进行数据发送,且由于等待发送的数据占用内存资源,内存资源无法及时存储新的数据,导致UE的内存利用率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的UE在固定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的方式,数据发送时刻不灵活,且还导致UE发送数据的效率较低。
另外,实际应用中不同的UE的存储容量不同,当UE的存储容量较小时,在发送时刻到来时必须向基站发送待发送的数据,并删除已发送的数据,否则新处理的数据将没有空间保存。当UE的存储容量较大时,理论上,在发送时刻到来时可以根据UE的存储容量适当的延迟发送时刻,从而可以降低发送次数,而实际应用中,UE的发送时刻一直固定不变,导致数据发送时刻不灵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1:根据UE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52: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
上述步骤51至52可以由UE来执行。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UE的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以及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技术手段等,使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UE可以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
可选地,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当选取的UE的性能参数为UE的数据处理时间,步骤51具体包括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处理时间阈值为UE在初始子帧之后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2对应的子帧到来时,正好将待发送的数据处理完毕,并在初始子帧之后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2对应的子帧上成功向基站发送数据时所对应的UE的数据处理时间;例如在现有的HARQ机制下,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8时,可以选取预设处理时间阈值为3ms。
其中初始子帧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此时对应的步骤52具体可以为: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或者向基站反馈HARQ响应。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以及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技术手段等,使具有不同数据处理时间的UE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数据发送的灵活性,保证了UE能够在发送时刻到来之前完成数据处理以及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及时执行数据发送,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成功传输,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效率。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大小关系;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执行步骤(2);否则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小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执行步骤(3);
(2)在子帧(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n1+HARQ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3)在子帧[n1,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其中,(·]表示前开后闭区间,[·)表示前闭后开区间。n1表示初始子帧,初始子帧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本实施例中,不考虑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相等的情况,即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相等,仍然按照现有技术将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对应的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上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可以为UE在初始子帧之后的二分之一HARQ的最大进程数对应的子帧发送数据时,UE正好能够将数据处理完毕以待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当UE在初始子帧之后的二分之一HARQ的最大进程数对应的子帧发送数据时,UE正好能够将数据处理完毕以待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为3ms时,可以设置预设处理时间阈值为3ms。上述UE的数据处理时间对应于LTE系统中UE处理时延Trx(包括下行数据解码和上行数据的编码/复用)。例如,对于UE来说,上行方向上,UE的数据处理时间也就是UE从接收到eNB的调度控制命令进行组包到组包完毕发送数据的最小时间间隔;下行方向上,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为UE从接收到eNB发送的数据到进行ACK/NACK反馈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
由上所述,为了适应不同UE的数据处理时间的不同,在一个HARQ进程时间内,具有不同数据处理时间的UE采用不同的数据发送时间点,即调整UE向基站(如eNB)发送数据的子帧,如最大进程数为8时,调整后的发送数据的子帧为n1+k,其中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k的值可以为5、6、7和8中的一个;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小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k的值可以为0、1、2和3中的一个。这种方式使UE具有多种数据发送时间的选项,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且保证UE能够在发送时刻到来之前完成数据处理。
可选的,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当选取的UE的性能参数为UE的存储容量时,步骤51包括根据UE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其中“根据UE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具体包括:确定UE的存储容量和预设存储容量阈值的大小关系;当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在子帧(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n1+HARQ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其中,n1表示初始子帧,初始子帧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即当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UE有充足的存储空间缓存当前HARQ进程下的需要发送的HARQ数据,UE可以在当前HARQ进程下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存储一段时间再执行数据发送,从而能够减少发送次数,改变现有HARQ机制下的发送数据的时刻。
上述UE的存储容量可以为UE自身能够提供的最大存储容量值,或者上述UE的存储容量可以为UE为HARQ机制下的数据传输提供的最大存储容量值。
上述预设存储容量阈值为UE在初始子帧之后的二分之一HARQ最大进程数发送数据时,存储当前HARQ进程下需要发送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需要的最小存储容量,这里的其他相关数据包括其他HARQ进程下需要发送的数据以及UE在执行数据传输时需要的控制数据等。
本实施例当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UE可以使用(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n1+HARQ的最大进程数]之间的一个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从而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当UE的存储容量正好等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此时UE的存储容量正好能够存储本次处理完的待发送数据,且没有多余的数据存储其他数据,此时还需要按照现有技术,在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对应的子帧上向基站发送数据,否则再处理的数据没有空间存储。而当UE的存储容量小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UE的存储容量不够存储发送子帧到来时所存储的待发送的数据,此种情况不符合实际,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考虑。
由上所述,为了适应不同UE对存储容量的要求,在一个HARQ进程时间内,在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前提下,具有不同存储容量的UE采用不同的数据发送时间点,即调整UE向基站(如eNB)发送数据的子帧,如最大进程数为8时,调整后的发送数据的子帧为n1+k,其中k的值可以为5、6、7和8中的一个。这种方式使UE具有多种数据发送时间的选项,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且保证UE能够在发送时刻到来之前完成数据处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适用于UE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的场景,该场景也可以称之为大覆盖场景。而现有技术的包含8个进程的HARQ机制的数据传输方案已经无法满足大覆盖场景下的数据传输,因此本实施例中UE通过获取该大覆盖场景下的执行数据传输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并基于该HARQ的最大进程数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在步骤51“根据UE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之前还包括:当UE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UE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该HARQ的最大进程数是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得到的。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上述距离阈值为支持现有8个进程HARQ的UE和eNB之间的最大距离,如100km。当UE与eNB之间的距离没有超出该距离阈值时,可以按照现有的HARQ机制进行处理,如采用最大进程数为8的HARQ机制进行处理;当UE与eNB之间的距离超出该距离阈值时,总的传输数据的时延会超过系统支持的最大时延,这时,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UE获取执行数据传输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其中HARQ的最大进程数是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得到的;而UE的数据处理时间、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可以预先获知的。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可以由UE获取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对UE获取UE与基站之间距离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例如对于大覆盖场景,当HARQ的最大进程数可以为10时,预设处理时间阈值为3ms时,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3ms,此时在(n1+10/2)ms到来时,UE无法完成数据处理。n1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数据或者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因此若在(n1+10/2)子帧上向基站发送数据或者反馈HARQ响应,肯定发送的是错误的信息。此时需要在(n1+10/2)子帧到(n1+10)子帧之间选取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以保证发送数据之前,UE已经完成数据处理,从而有效地保证数据传输成功率。
具体地,在(n1+10/2)子帧到(n1+10)子帧之间选取哪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可以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差值大小来确定,例如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为4ms,预设处理时间阈值还为3ms时,由于一个子帧对应1ms,此时在(n1+10/2+1)子帧到(n1+10)子帧之间选取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但为了保证数据发送效率,优选地取(n1+10/2+2)子帧来发送数据。
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小于3ms,此时在(n1+10/2)ms未到来时,UE已经完成数据处理且已经处于等待发送数据状态,因此若在(n1+10/2)子帧上向基站发送数据或者反馈HARQ响应,UE等待时间较长未能将数据及时反馈给基站。此时需要在n1子帧到(n1+10/2)子帧之间选取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以保证一旦完成数据处理,便及时向基站发送数据或者反馈HARQ响应,从而有效地保证数据发送效率。
具体地,在n1子帧到(n1+10/2)子帧之间选取哪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可以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差值大小来确定,例如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为1ms,预设处理时间阈值还为3ms时,由于一个子帧对应1ms,此时在(n1+1)子帧到(n1+10/2)子帧之间选取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但为了保证处理完的数据能够及时发送,优选地取(n1+2)子帧来发送数据。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普通场景,例如最大进程数为8的场景。具体选取哪一个子帧来发送数据与上述大覆盖场景下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的UE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包括如下步骤:
1)UE根据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获取传输时延;本实施例中的传输时延可以认为是传输时延1和传输时延2的统称。传输时延1为UE将数据传输至基站所需的时间,传输时延2为基站将数据传输至UE所需的时间。实际应用中,可以认为传输时延1和传输时延2的数值是相同的,即都为数据在UE和基站之间的传输时间,因此可将上述传输时延1和传输时延2统一称之为传输时延。
2)UE根据传输时延和UE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UE对应的第一延时估计量;该步骤可以具体为UE取大于传输时延和UE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第一延时估计量。
3)UE根据传输时延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基站对应的第二延时估计量;例如该步骤可以具体为UE取大于传输时延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第二延时估计量;
4)UE根据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该步骤可以具体为UE取大于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偶数作为HARQ的最大进程数。由于HARQ的最大进程数过大,会影响时延敏感业务的应用,导致很多实时性业务流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在HARQ的最大进程数选取为奇数的情况下,业务在不连续接收场景下将无法匹配;在半双工场景下,由于存在一个子帧发,另一个子帧收的情况,也导致业务无法匹配;在FDD场景下,还要求上下行进程数相等,采用奇数的进程数则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地取大于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最小偶数作为HARQ的最大进程数。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时,UE按照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UE侧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中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同理,在基站也需要按照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基站侧的RRC层中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以保证UE和基站侧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一致,以保证数据的成功传输。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如下技术方案:UE按照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UE侧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中HARQ回环时间定时器参数。同理,在基站也需要按照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基站侧的MAC层中HARQ回环时间定时器参数,以保证UE和基站侧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一致,以保证数据的成功传输。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2:“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具体可以包括:上行方向上,UE在第一子帧(上行方向上的初始子帧)之后的所选取的子帧上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该第一子帧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子帧,如UE在子帧(n1+k)对应的子帧上通过PUSCH向eNB发送上行数据,n1为eNB通过PDCCH向UE发送DCI0的子帧。下行方向上,UE在第二子帧(下行方向上的初始子帧)之后的所选取的子帧上向基站发送的HARQ反馈信息,该第二子帧为基站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发送下行数据的子帧。例如,UE在子帧(n1+k)对应的子帧上向eNB反馈ACK/NACK,此时的n1为eNB通过PDSCH向UE发送下行数据的子帧。其中上述实施例中的k为[0,HARQ的最大进程数]中除了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之外的数,具体可以根据UE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大小关系确定k是在[0,HARQ的最大进程数/2)之间的区域范围内,还是在(HARQ的最大进程数/2,HARQ的最大进程数]之间的区域范围内,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可以使得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UE可以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
且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00公里(如200公里)的大覆盖场景,可以根据UE的性能参数、预设的性能参数,以及大幅盖场景下对应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选取发送数据的子帧,并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大覆盖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变现有HARQ机制下UE只能在固定子帧上发送数据的缺陷,在保证数据发送的成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数据发送的灵活性。
下面以终端(如UE)与eNB之间的距离大于100km、小于200km的场景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场景下选取的UE的性能参数为UE的数据处理时间。
其中,eNB和UE之间的传输时延以6.7μs/km计算,UE最小处理时间为3ms,eNB最小处理时间为3ms,即终端的数据处理时间为3ms,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为3ms。
本实施例的方法在上行HARQ和下行HARQ中,因UE规定的HARQ处理时间内来不及处理完eNB下发的信息,需要考虑修改HARQ最大进程数量,以适应大覆盖的情况。根据背景技术部分中的计算,为了满足大覆盖,200公里小区半径的情况下,需要总共时延为8.68ms,若采用现有技术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8,可能都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无法保证数据组包完毕。因此大于8.68ms情况才可以满足大200公里小区半径,也就是采用8个进程以上的时候,才可以适应200公里小区半径。例如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大于8的最小偶数即10,即可以保证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都能组包完毕,有效地保证了数据传输效率。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计算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
UE根据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获取传输时延;UE根据传输时延和UE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UE对应的第一延时估计量;UE根据传输时延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基站对应的第二延时估计量;UE根据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
其中,UE采用向上取整的方式得到上述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即UE取大于传输时延和UE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第一延时估计量,以及,取大于根据传输时延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第二延时估计量。
作为优选的方式,对于200km的场景,本方案根据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确定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 表示向上取整,其中,HARQ进程中的每个子帧为1ms。在此,采用向上取整的方式去除计算出的小数部分主要考虑目前数据的收发是以子帧为单位的。
此时系统能够容忍时延为10ms。即:HARQ的最大进程数可以修改为L=1,2,3,...9,10。如此类推,如果采用更多的进程,也可以增加大覆盖小区半径的适应性。
然而,HARQ的最大进程数过大,会影响时延敏感业务的应用,导致很多实时性业务流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在HARQ的最大进程数选取为奇数的情况下,如11个,13个等情况,业务在不连续接收(DRX)场景下将无法匹配;在半双工场景下,由于存在一个子帧发,另一个子帧收的情况,也导致业务无法匹配;在FDD场景下,还要求上下行进程数相等,采用奇数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则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取大于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偶数个进程数作为HARQ的最大进程数,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取大于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最小偶数作为HARQ的最大进程数。
因此,对于200km的大范围场景,本实施例中设定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L=10。在协议栈中,每个UE侧存在一个HARQ实体,每个实体维护一定数量并行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大于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最小偶数作为HARQ最大进程数,一方面,在大覆盖场景下,能够保证上行方向上UE在用于发送数据的子帧之前处理完eNB下发的控制信息并组包完毕,以及下行方向上UE在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信息之前能够对eNB发送的下行数据接收完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大覆盖场景下数据的成功传输;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HARQ机制下执行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保证了数据传输效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600、UE和eNB分别获取UE与eNB之间的距离,并确定该距离大于UE与eNB之间的距离阈值;
本实施例中以UE与eNB之间的距离为200km,距离阈值为100km,即本实施例为大覆盖场景。
601、UE和eNB分别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eNB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获取的UE和eNB之间的距离计算HARQ的最大进程数;
其中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eNB的数据处理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在UE和eNB中,例如可以均设置为3ms。其中UE和eNB分别计算HARQ的最大进程数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例如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当UE与eNB之间的距离为200km,距离阈值为100km时,可以计算得出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10。
602、UE和eNB分别修改MAC层中的每个HARQ进程的HARQRTTTimer参数,以及RRC层中的半静态调度配置参数;
例如将MAC层中的每个HARQ进程的HARQ RTT Timer参数由原来的8个子帧修改为10个子帧,RRC层的半静态调度配置参数由numberofconfsps-processes INTEGER(1..8)修改为numberofconfsps-processesINTEGER(1..10),经上述参数的修改可以保证UE和eNB之间数据的成功传输。
603、eNB在子帧n1上通过PDCCH向UE发送DCI0;
604、经过一定的传输时延,UE接收到eNB在子帧n1上发送的DCI0,并在UE的数据处理时间内对DCI0进行解调,从中获取调度信息,并根据调度信息对上行数据进行组包;
605、UE根据HARQ的最大进程数、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例如当上述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10,UE的数据处理时间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相同,UE根据DCI0中的调度信息在子帧(n1+5)上通过PUSCH向eNB发送上行数据。对于UE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情况,UE在子帧(n1+5)与子帧(n1+10)之间选取的一子帧上,如子帧(n1+6)、子帧(n1+7)、子帧(n1+8)、子帧(n1+9)或子帧(n1+10),通过PUSCH向eNB发送上行数据。对于UE的数据处理时间小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情况,UE从子帧(n1+1)至子帧(n1+5)中选取的一子帧上,如子帧(n1+1)、子帧(n1+2)、子帧(n1+3)或子帧(n1+4),通过PUSCH向eNB发送上行数据。
606、UE根据DCI0中的调度信息在选取的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上通过PUSCH向eNB发送上行数据;
607、再经过一定的传输时延,eNB接收到UE发送的上行数据,并在eNB的数据处理时间内对上行数据进行接收后的处理;
608、eNB根据处理结果在子帧n2上通过PHICH向UE反馈ACK/NACK信息;
其中子帧n2等于n1+HARQ的最大进程数,如上述方案中,n2等于n1+10。
609、再经过一定的传输时延,UE接收到eNB在子帧n2上反馈的ACK/NACK信息,并在UE的数据处理时间内对ACK/NACK信息进行解调;
610、UE根据HARQ的最大进程数、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该步骤的实现方式与上述步骤605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5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611、UE在所选取的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上通过PUSCH向eNB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当eNB反馈的是ACK信息时,此时一个HARQ进程结束,如上方案中,UE根据ACK信息在所选取的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上通过PUSCH向eNB发送新的上行数据。否则当eNB反馈的是NACK信息时,UE根据NACK信息在所选取的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上通过PUSCH向eNB重发送上次传输的上行数据。然后参考上述步骤607-609,直到确定eNB反馈的是ACK信息,此时一个HARQ进程结束。
进一步的,为使本实施例的方案更加清楚,结合图7进一步对图6中的信令交互场景进行说明,当小区半径为大覆盖时的UL HARQ对主要交互流程描述如下:
1:上行HARQ情况下,小区半径为大覆盖的时候,对于所有新的PDCCH传输(一次新的数据传输)eNB在子帧n1向UE发送新数据传输的控制信令DCI0,该步骤对应于图6中的步骤603。
2:UE接收上述控制信令DCI0,按照所获取执行数据传输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以及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关系,选取发送上行数据的子帧,并在选取的子帧上向eNB发送上行数据,该步骤对应于图6中的步骤605。
UE可以采用下述两种方式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
方式一、UE根据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自己计算出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即UE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计算出HARQ的最大进程数。这种方式下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的操作可以在图6中的步骤601中执行。
方式二、UE接收eNB发送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HARQ的最大进程数是eNB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得到的。
具体的,UE接收基站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的DCI,DCI中携带HARQ的最大进程数。即eNB计算出HARQ的最大进程数后,通过DCI告知UE。
本实施例中以UE所获取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为10为例,则UE在规定发射时刻的子帧n1+k(k=5),即第一延时估计量(第一延时估计量的数值为5)对应的子帧n1+5上将根据控制信令组包完毕的PUSCH数据发送给eNB。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原因是当UE距离eNB很远的时候,即超过100公里的时候,UE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的发送数据进行组包,因此,这样就会导致数据丢失。本实施例通过修改进程数,保证了在UE需要发送PUSCH数据的子帧之前组包完毕。另外,进一步还可以在最大进程数确定的情况下,根据UE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对UE判断是否组包完毕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例如,UE可以通过对缓存(buffer)中的数据进行检测获知PUSCH数据是否组包完毕。
3:eNB在子帧n2发送ACK/NACK消息,该步骤对应于上述步骤607;
eNB在子帧n2(n1+10),即在上次收/发数据的子帧n1+5之后第二延时估计量(该数值为5)对应的子帧上发送HARQ反馈信息。注:各实施例中第一延时估计量对应的子帧或者第二延时估计量对应的子帧主要指从上一收/发数据的子帧之后经过第一延时估计量或者第二延时估计量的子帧,若将HARQ中的子帧顺序编号时,该子帧的编号为上一收/发数据的子帧的编号加上第一延时估计量或者第二延时估计量。
eNB收到PUSCH数据后,解码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向UE发送ACK反馈,结束本次数据传输。
如果错误,向UE发NACK反馈,UE接收到反馈,在发射时刻n2+k(k=5)发送数据,以后过程如果仍然是NACK将与本次方法类似。如果解码判断正确,向UE发ACK。HARQ过程结束。本实施例中考虑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相同。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eNB根据所确定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通过PDCCH下发的DCI中指示HARQ进程数的比特位数。例如,在以上HARQ过程中,根据大覆盖的要求,在HARQ进程数增加到10后,需要将PDCCH
DCI格式的指示HARQ的比特数由原来的3比特变为4比特,才能保证HARQ进程数修改的实现。其中需要修改的DCI包括DCI1、DCI1A、DCI1B、DCI1D、DCI2、DCI2A、DCI2B和DCI2C。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等停式(Stop-and-wait;SAW)HARQ、N通道等停式HARQ、选择重发式(Selective-Repeat;SR)HARQ协议。图5中虚线箭头显示了N通道等停式HARQ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线箭头显示了上述步骤1-3的数据传输方式。
由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UE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即大覆盖场景下,根据UE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获取所采用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并根据获取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一种大覆盖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系统的可允许时延不能支持大覆盖区域下数据传输的问题,实现在大覆盖场景下按照HARO机制实现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00公里(如200公里)的大覆盖场景。并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按照获取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大覆盖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UE具体可以包括:
子帧选取单元81,用于根据UE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数据传输单元82,用于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的UE,通过采用上述单元实现数据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机制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记载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UE的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以及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技术手段等,使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UE可以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UE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子帧选取单元81,用于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具体的,子帧选取单元81,具体用于确定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大小关系;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在子帧(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n1+HARQ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当UE的数据处理时间小于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在子帧[n1,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其中,n1表示初始子帧,初始子帧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
采用上述方案,子帧选取单元81通过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以及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技术手段等,使具有不同数据处理时间的UE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数据发送的灵活性,保证了UE能够在发送时刻到来之前完成数据处理以及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及时执行数据发送,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成功传输,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效率。
或者,子帧选取单元81,用于根据UE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具体的,子帧选取单元81,具体用于确定UE的存储容量和预设存储容量阈值的大小关系;当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在子帧(n1+HARQ的最大进程数/2,n1+HARQ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UE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其中,n1表示初始子帧,初始子帧为基站向UE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
采用上述方案,子帧选取单元81根据UE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当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UE有充足的存储空间缓存当前HARQ进程下的需要发送的HARQ数据,UE可以在当前HARQ进程下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存储一段时间再执行数据发送,从而能够减少发送次数,改变现有HARQ机制下的发送数据的时刻。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UE还包括最大进程数获取单元84,用于当UE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该HARQ的最大进程数是根据UE的数据处理时间、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得到的。
进一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最大进程数获取单元84还可以包括传输时延获取模块、第一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和进程数获取模块;
传输时延获取模块,用于根据UE和基站之间的距离获取传输时延;
第一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传输时延和UE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UE对应的第一延时估计量;
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传输时延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基站对应的第二延时估计量;
进程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HARQ的最大进程数。
具体的,第一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取大于传输时延和UE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第一延时估计量;
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取大于传输时延和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第二延时估计量;进程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取大于第一延时估计量和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偶数作为HARQ的最大进程数。
进一步的,UE还包括参数修改单元83。该参数修改单元83,用于当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时,按照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UE的无线资源控制层中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和/或,参数修改单元83,用于按照HARQ的最大进程数修改UE的媒体接入控制层中HARQ回环时间定时器参数。
本实施例的UE中的各单元和及其包括的模块实现数据传输的具体工作方式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相同,详细可以参见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UE的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以及UE使用所选取的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技术手段等,使具有不同性能参数的UE可以在不同时刻的子帧发送数据,提高了UE发送数据的灵活性。当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分别为UE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不仅能够提高UE数据发送的灵活性,保证UE能够在发送时刻到来之前完成数据处理以及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及时执行数据发送,从而保证数据的成功传输,有效地提高UE发送数据的效率。当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分别为UE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当UE的存储容量大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UE有充足的存储空间缓存当前HARQ进程下的需要发送的HARQ数据,UE可以在当前HARQ进程下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存储一段时间再执行数据发送,从而能够减少发送次数,改变现有HARQ机制下的发送数据的时刻。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不普通场景,还可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00公里(如200公里)的大覆盖场景。并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按照获取的HARQ的最大进程数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大覆盖情况下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还能根据UE的性能参数和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增强数据时刻的灵活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使用所选取的所述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
所述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所述子帧;或者,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所述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所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大小关系;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所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在子帧(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2,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当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处理时间小于所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在子帧[n1,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2)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和所述预设存储容量阈值的大小关系;当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大于所述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在子帧(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2,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其中,n1表示初始子帧,所述初始子帧为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获取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获取传输时延;
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延时估计量;
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所述基站对应的第二延时估计量;
根据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和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延时估计量,包括:
取大于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
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所述基站对应的第二延时估计量,包括:
取大于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和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包括:
取大于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和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偶数作为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步骤:
当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时,按照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修改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中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和
按照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修改所述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环时间定时器参数。
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子帧选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性能参数与预设性能参数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使用所选取的所述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
所述子帧选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预设处理时间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所述子帧,包括: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和所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的大小关系;当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大于所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在子帧(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2,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当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处理时间小于所述预设处理时间阈值时,在子帧[n1,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2)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或者,
所述子帧选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与预设存储容量阈值,选取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包括: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和所述预设存储容量阈值的大小关系;当所述用户设备的存储容量大于所述预设存储容量阈值时,在子帧(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2,n1+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之间选取一子帧作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子帧;
其中,n1表示初始子帧,所述初始子帧为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或者下行数据的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最大进程数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获取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以及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进程数获取单元包括传输时延获取模块、第一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和进程数获取模块;
所述传输时延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距离获取传输时延;
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延时估计量;
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获取所述基站对应的第二延时估计量;
所述进程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和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取大于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
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取大于所述传输时延和所述基站的数据处理时间之和的最小整数作为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
所述进程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取大于所述第一延时估计量和所述第二延时估计量之和的偶数作为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参数修改单元;
所述参数修改单元,用于当需要进行半静态调度时,按照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修改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层中的半静态调度进程数量参数;和/或用于按照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修改所述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层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回环时间定时器参数。
CN201210387890.7A 2012-10-12 2012-10-12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2916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7890.7A CN102916792B (zh) 2012-10-12 2012-10-12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87890.7A CN102916792B (zh) 2012-10-12 2012-10-12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792A CN102916792A (zh) 2013-02-06
CN102916792B true CN102916792B (zh) 2015-08-26

Family

ID=47615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7890.7A Active CN102916792B (zh) 2012-10-12 2012-10-12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16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76895C1 (ru) * 2015-01-21 2019-01-11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етевой узел,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ы, выполняемые ими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х запросов повторения передачи (arq)
WO2018010143A1 (zh) * 2016-07-14 2018-0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2020109880A (ja) * 2017-04-25 2020-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3473619B (zh) 2017-09-14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593A (zh) * 2008-04-28 2009-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610138A (zh) * 2008-06-19 2009-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841846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模式下基于中继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2593A (zh) * 2008-04-28 2009-1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610138A (zh) * 2008-06-19 2009-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1841846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Tdd模式下基于中继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HSDPA用户HARQ进程数的优化方法;徐卫中等;《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031;正文正文第1360页-1365页 *
许宁,石浩.TD-LTE与LTEFDD的技术比较与融合发展.《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正文第28页-第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6792A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51013B2 (ja) 再送方法および再送装置
EP3413489B1 (en) Fountain harq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CN104135343B (zh) 基站设备和方法
US201803377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771072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48464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281646B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AU2012202420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soft buff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73413B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931514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设备
CA3019901A1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KR2014014223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의 동적 자원 변경을 위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20016174A (ko) 조정 다중점 송신을 이용하여 수신된 패킷에 대한 부정 승인의 송신에서의 지연 도입
KR20120018334A (ko)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기기
EP3440790B1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WO20141531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se more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topology with limited harq processes
WO2014173333A1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91679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3113155A1 (en) Configuration for detection of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US20120182918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Latency Impact on CoMP HARQ and Feedback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50052828A (ko) 업링크 mimo 송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710398B (zh) 一种长期演进网络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73937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KR10283871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순차적 제어 및 데이터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75770A1 (zh)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CHUANGYI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19

Address after: 100084, A, building 18, building 1,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NOFIDEI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84, A, building 18, building 1,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1

Address after: 353, block a, No.79, Jinyi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ongxiang digital intelligent rail clou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A, building 18, building 1,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IES Inc.

Patentee befor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8

Address after: 311200 353, block a, 79 Jiny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ewpo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00 353, block a, 79 Jiny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ongxiang digital intelligent rail clou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