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325A -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5325A
CN102905325A CN2011102099215A CN201110209921A CN102905325A CN 102905325 A CN102905325 A CN 102905325A CN 2011102099215 A CN2011102099215 A CN 2011102099215A CN 201110209921 A CN201110209921 A CN 201110209921A CN 102905325 A CN102905325 A CN 102905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femto base
stand
broadcast
fem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99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099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25A/zh
Priority to US13/555,597 priority patent/US2013002966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2905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5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毫微微基站的切换方法,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测此毫微微基站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b)基于此待用基站的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此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依据步骤(b),决定一第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依据步骤(b),决定一第二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对于第一及第二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优先从此毫微微基站切换到第一待用基站。

Description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毫微微基站的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在行动通讯系统例如3G网络中,毫微微基站(femtocell)以空中接口连接家庭或小范围内用户的行动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简称终端,并通过宽频网络,使终端与营运商的网络连接,以达成行动数据分流的作用。如此,户内通讯质量能得以改善,并能提供较低成本的语音及数据服务。
毫微微基站可分为家庭基站(Home Node-B,HNB)与家庭演进基站(Homeevolved Node-B,HeNB)等。毫微微基站布置于家庭内或企业单位内,提供无线覆盖功能,为终端提供接入服务。
目前3G规范中,并无定义毫微微基站识别其它毫微微基站或其它基站的方式;如此,在需要进行切换时,将无法实现对宏网负载减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以识别其它基站的类型。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毫微微基站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判断待用基站的广播消息的一特定标识序列是否含有一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判断此特定标识序列是否更含有与此毫微微基站对应的一分组码。若此特定标识序列含有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此毫微微基站判断此待用基站为毫微微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毫微微基站的切换方法,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测此毫微微基站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是为一待用基站。(b)基于待用基站的一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此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依据步骤(b),决定一第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依据步骤(b),决定一第二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对于第一待用基站和第二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优先从此毫微微基站切换到第一待用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出一种毫微微基站系统。一种毫微微基站系统,包括:一行动通讯单元以及一处理单元。行动通讯单元,检测毫微微基站系统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处理单元,耦接行动通讯单元以控制行动通讯单元,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处理单元,基于此待用基站的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此待用基站的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处理单元基于一第一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决定该第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以及基于一第二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决定第二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其中当业务需要切换时,处理单元控制毫微微基站系统优先切换到第一待用基站。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依据实施例的一毫微微基站识别其它基站的各种情型;
图2为一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一毫微微基站的切换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一毫微微基站系统的一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
10:终端
100:毫微微基站
110、120、130:基站
BM1、BM2、BM3:广播消息
400:毫微微基站系统
410:行动通讯单元
411:天线413:功率放大单元
415:收发单元420:处理单元
430:网络单元UE:终端
LK:通讯连结
S10、S20、S210-S262、S310-S34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以下提供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的实施例。识别方法的一实施例,让毫微微基站基于来自其它基站的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来识别其它基站的类型。另一实施例更进一步,让一毫微微基站识别其它基站的类型之后,当业务需要切换时,按照类型的不同而实现不同优先级的切换方式。又一实施例提供能识别其它基站类型及切换的毫微微基站系统。
请参考图1,一毫微微基站100,例加是家庭基站(Home Node-B,HNB)与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等。毫微微基站100布置于家庭内、学校、业务单位或企业内,提供无线覆盖功能,为终端10提供接入服务。而随着终端10离开毫微微基站100或信号强度变弱,毫微微基站100提供给10的业务需要切换到其它的基站,例如基站110、120或130。
依据实际应用的情况,在家庭、室内或企业内,毫微微基站100周围或以外的基站可能是毫微微基站,也可能是非毫微微基站例如是室内分布系统(如picocell的类较宏站总发射功率低的基站)或是宏站。
而其它可能的情况,是企业或单位内可能按不同需求,装设多个毫微微基站,并划分成不同组别;另外,亦有可能使用不同厂商提供的毫微微基站。此外,亦有可能是同一厂商提供的毫微微基站为邻近的两个不同的单位或企业所使用,属于同一单位的毫微微基站亦必须与另一单位的毫微微基站有所区分。
为此,一实施例中,利用一般基站所发出的广播消息携带一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来视作识别此基站是否为毫微微基站的一种方式。例如在3G的UMTS规范之下,基站所发出的广播消息中定义特定标识序列(即某一或多个字段或位或位置)中定义一区分码来记录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例如,利用UMTS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中,系统广播信息中所携带的类型3或4的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简写为SIB 3/4)的Cell Identity这个IE(information element,信息元素),来定义上述的区分码所在位置。例如,对Cell identity,前12位是属于RNCID,后16位属于Cell ID。故此,属同一类的毫微微基站在小区广播时,毫微微基站可以在Cell ID中加入特定标识序列,在特定标识序列定义某些位代表一区分码。故此,当毫微微基站100在搜索时,可以在Cell identity中按这个区分码来辨别是否为毫微微基站。当然,不同的毫微微基站厂商可以各自定义各自的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并将此标识携带在此特定标识序列之中,如此可以用来区别不同厂商的毫微微基站产品。此外,亦可视需要,用作其它识别用途,故不以上述例子为限。
此外,在又一实施例,除了在特定标识序列定义部分位代表一区分码以外,更可定义一分组码。以上述的Cell ID为例,可以定义特定标识序列中一部分的位(如4位)为一区分码而另一部分的位(如10位)为一分组码。此外,亦可视需要,在特定标识序列中定义其它的码来作为进一步的识别,故不以上述的方式为限。
此外,一实施例中,基于判断一般基站发出的广播消息所得到的一导频输出功率值,来视作识别此基站是否为毫微微基站的一种方式。对于毫微微基站来说,总发射功率较其它基站如宏站或室分系统(即室内分布系统)为小;再者,毫微微基站的导频通道的发射功率实质上是个定值。故此,判断导频通道的发射功率值是否不大于一门槛值即可判断其是否为毫微微基站。例如,利用UMTS的RRC协议中,基于系统广播信息中所携带的类型5或6的系统信息块(简写为SIB 5/6)的公共导频通道上的功率偏移(PICH power offset)作为判断的参数。SIB 5/6PICH power offset这个值,对于WCDMA来说,能转换出主公共导频通道(PCPICH,primary common pilot channel)的功率值;对于TD-SCDMA来说,则能转换出主公共控制物理通道(PCCPCH,Primary CommonControl Physical Channel)的功率值。而按一般毫微微基站的定义,其总发射功率Pmax,通常为20dBm。所以,只需要判断此导频通道的发射功率(如PCPICH或PCPICH的功率值)不大于门槛值Pmax-Poffset即可判断对应的基站为毫微微基站,其中对于Poffset,WCDMA的经验值可以取为10dB,TD-SCDMA的经验值可以取为5dB。在实现毫微微基站时,上述门槛值的数值是可以调整的,而这个数值的初始值可以自行定义,例如参照营运商的数据。
基于上述特定标识序列及导频输出功率值作为判断的基础,毫微微基站能识别不同的基站。请参看图2,其为一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此方法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或系统以识别其它基站(如基站110、120或130)的类型。
如步骤S10所示,检测此毫微微基站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例如,图1的毫微微基站100检测其周围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在步骤S10中,是否为待用基站的判断方式例如为:判断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一条件,其中满足此条件的广播消息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上述条件例如包括信号强度是否少于一门限或其它的条件,如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参数作为判别依据。而信号强度大小的判断例如基于RSCP(ReceivedSignalCode Power,接收信号码功率)值,例如判断RSCP值是否大于门限如-85dBm。以下对待用基站作进一步的识别。
步骤S20,基于待用基站的广播消息(如图1中的广播消息BM1、BM2或BM3)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及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如图2所示,步骤S20的一实施例可以包括步骤S210,判断此待用基站的此广播消息的一特定标识序列是否含有一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若此特定标识序列含有此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此毫微微基站100判断此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待用基站为毫微微基站。
步骤S20的一实施例可以包括步骤S220,判断从该广播消息中得到的一导频输出功率值是否不大于一第一门槛值,例如是前述对应到毫微微基站的Pmax-Poffset。若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第一门槛值,则对应该导频输出功率值的待用基站为一毫微微基站,如步骤S253所示,此待用基站为一第三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一门槛值,则对应此导频输出功率值的待用基站并非毫微微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毫微微基站100为了对所识别的待用基站进行分类,以便进一步作出优先级的处理,例如是在基站之间进行业务的切换(handover),所以更进一步引入优先级的判别。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可以包括步骤S215,判断上述广播消息(例如BM1)的特定标识序列是否更含有与此毫微微基站100对应的一分组码。例如对于同一类型或同一厂商的毫微微基站,可以设定一特定的分组码(如字符或其它任何识别码)以作判别之用。若上述特定标识序列更含有与毫微微基站100对应的分组码,则如步骤S251所示,对应此广播消息(如BM1)的基站(如110)是为具有一第一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若一广播消息(例如BM2)的特定标识序列不含有此分组码,则毫微微基站100判断此广播消息(如BM2)所对应的基站(如120)为具有一第二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如步骤S252所示,此待用基站为一第二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一第一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以及一第二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毫微微基站100优先切换到具有第一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当然,识别方式并不以此实施例为限,可基于上述精神,设计更高的优先级,以及作出其它的切换的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若步骤S210判定特定标识序列并不含有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则执行步骤S220。在步骤S220中,若判定从一广播消息中得到的一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上述的第一门槛值,则对应此导频输出功率值的待用基站为一第三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在一实施例中,对于含有上述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的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待用基站(如第一或第二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以及一第三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毫微微基站100优先切换到含有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的广播消息所对应的毫微微基站。
从上述的实施例可知,步骤S20能识别出毫微微基站100以外的基站是否为毫微微基站。此外,例如步骤S210、S220、S215可以用其它不同的执行顺序,例如先执行S220再来执行S210的方式来实现判别不同毫微微基站的类别或给予优先级。故此步骤20可以多种方式实现,故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
在其它实施例中,当步骤S220判定一待用基站并非毫微微基站之后,可进一步采用与步骤S220相似的方式,以对非毫微微基站分类,例如可能为室内分布系统或是宏站。例如步骤S230,判断此导频输出功率值是否不大于一第二门槛值,其中第二门槛值大于第一门槛值。例如第二门槛值可以设为等于Pmax-Poffset,Pmax对应到一室内分布系统或称微微基站(picocell)一般的总发射功率,如27、28或30dBm。若此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该第二门槛值,则毫微微基站100判断对应此导频输出功率值的待用基站(如130)为一室内分布系统,如步骤S261所示,此待用基站为一第四优先级的室分基站。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一第三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如110或120)以及一室内分布系统(如130),当业务需要切换时,毫微微基站100优先切换到第三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若此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二门槛值,则毫微微基站100判断对应此导频输出功率值的基站为一宏站或其它基站,如步骤S262所示,此待用基站为其他基站。在一实施例中,对于一室内分布系统及一其它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毫微微基站100优先切换到室内分布系统。
请参考图3的一毫微微基站的切换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其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或系统(以下称为毫微微基站)。此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如步骤S310,检测毫微微基站(如100)以外的基站(或周围)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而待用基站的判断方式,可参考前述的例子。步骤S320,基于从步骤S310所决定的一待用基站的一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此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例如上述图2以及相关的不同实施例。如方块S330所示意为依据步骤S320,决定一第一广播消息(如BM1)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如110)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以及依据步骤S320,决定一第二广播消息(如BM2)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如120)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如步骤S340所示,对于第一待用基站和第二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优先从此毫微微基站100切换到第一待用基站。
有关于切换,需要按照毫微微基站所支持通信规范中如3G规范中所要求,需视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值,而按照各种实施例中优先级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的基站为毫微微基站,第一广播消息含有前述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以及与毫微微基站100对应的一分组码。第二类型的基站为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含有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但并不含有与毫微微基站100对应的该分组码。又另一种情况是,第二待用基站的第二广播消息并不含有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而另一种可能情况是第二类型为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一第一门槛值,例如前述对应到毫微微基站的Pmax-Poffset。又一种可能情况是,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一门槛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为毫微微基站,第一广播消息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但并不含有与毫微微基站100对应的一分组码。而且第二待用基站的第二广播消息并不含有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如此可能情况是,第二类型为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第一门槛值。又另一种情况是,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待用基站为毫微微基站,第一广播消息并不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以及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第一门槛值。如此,一种情况是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一门槛值。
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第一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一门槛值但小于第二门槛值。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第二广播消息中的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第一门槛值且大于第二门槛值。
图4为一毫微微基站系统的一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毫微微基站系统400包括一行动通讯单元410以及一处理单元420。毫微微基站系统400提供无线覆盖功能,为终端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行动装置等电子装置提供接入服务,分别建立不同业务的无线链接LK。
行动通讯单元410,可视为仿真前端(analog front end),用以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例如包括一天线411、一功率放大单元413、一收发单元(transceiver unit)415,其中天线411与功率放大单元413耦接,而收发单元415与天线功率放大单元413耦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行动通讯单元410当可以所采用至少一种或多种行动通讯模式(如2G、3G或4G)而增减元件或结构方式,故行动通讯单元410并不以此为限。例如,3G毫微微蜂窝基站H(e)NB如家庭基站(Home Node-B,HNB)与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需要能监控UMTS通道以检测附近的基站,以及检测2G的通道,这样当终端离开毫微微基站系统400的毫微微蜂窝区域时,可以进行恰当的网络切换到其它基站如基站110或120。故此,在此例子中,行动通讯单元410具有对应到UMTS及2G的仿真前端电路。
行动通讯单元410,检测毫微微基站系统400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如BM1及BM2)。
处理单元420,耦接行动通讯单元410以控制行动通讯单元410在至少一行动通讯模式(如2G、3G或4G模式)下运作。
处理单元420,判断行动通讯单元410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一待用条件,其中满足该条件的该广播消息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基于一待用基站的一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此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
处理单元420基于一第一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决定第一广播消息(如BM1)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如120)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以及基于一第二广播消息(如BM2)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决定第二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如120)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处理单元420控制毫微微基站系统400优先切换到第一待用基站。
而有关的切换的优先级,可以参照前述不同实施例的方式加以实现。如此,毫微微基站系统400可用以实现依据前述的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或切换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其中可以用软件、硬件或固件方式达成。
处理单元420例如由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MCU)、数字信号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特定功能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嵌入式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所实现。
又处理单元420,可以实现毫微微基站第一层单元(FL1,Femtocell Layer1)和无线资源管理单元(FRRM,femtocel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而成为毫微微基站的实体,其可视为一毫微微基站系统。在另一实施例中,FRRM可以独立作为一个装置,例如是利用一毫微微基站网关器中的处理单元实现,而FL1可以是利用毫微微基站中的处理单元实现,故此两者亦可视为一毫微微基站系统。毫微微基站第一层单元FL1是代表执行毫微微基站与终端之间利用例如3G行动通讯第一层(layer 1)Uu空中接口互连的操作的逻辑单元或硬件单元。毫微微基站无线资源管理单元FRRM(Femtocell RRM)是代表执行FL1单元与核心网OAM(例如是营运商的网络)之间有关RRM(radio resource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的操作的逻辑单元或硬件单元。在一实施例中,FL1与FRRM可组合成一个毫微微基站实体的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FRRM可以独立作为一个装置。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毫微微基站系统400需要通过宽频网络,使终端与营运商的网络连接,故此更包括一网络单元430,提供毫微微基站系统400与宽带网站的接口。或是在一实施例中,网络单元430提供毫微微基站系统400与毫微微基站网关器的界面。故此,毫微微基站系统400可以按设计需要而增减元件或其它结构方式实现,并不以上述为限。
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3G的协议如WCDMA或TD-SCDMA,甚至于4G的行动通讯标准当可按照需要依据上述各实施例实现。
上述已提供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的多个实施例。如此,多个实施例提供了毫微微基站识别其它毫微微基站或其它基站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对同类型及不同组别进行更进一步的识别,以及实现了切换的优先级,提供毫微微基站在布设及应用上的弹性,也是自主网络(SON,self-optimizing network)的体现。如此在需要进行切换时,将能适切实现对宏网负载减压。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9)

1.一种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以识别其它基站的类型,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检测该毫微微基站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
判断该待用基站的该广播消息的一特定标识序列是否含有一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以及
判断该特定标识序列是否更含有与该毫微微基站对应的一分组码;
其中若该特定标识序列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该毫微微基站判断该待用基站为毫微微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特定标识序列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以及该分组码,该待用基站为具有一第一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特定标识序列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但并不含有该分组码,该待用基站为具有一第二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具有该第一优先级的一待用基站以及具有该第二优先级的一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该毫微微基站优先切换到具有该第一优先级的该待用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识别方法,更包括:
判断从该待用基站的该广播消息中得到的一导频输出功率值是否不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其中若该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该第一门槛值,则对应该导频输出功率值的该待用基站为一第三优先级的毫微微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特定标识序列并不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则执行该判断从该广播消息中得到的导频输出功率值是否不大于该第一门槛值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的该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待用基站以及该第三优先级的一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该毫微微基站优先切换到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的该广播消息所对应的该待用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项所述的识别方法,更包括:
若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该第一门槛值,判断该导频输出功率值是否不大于一第二门槛值;
其中若该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该第二门槛值,对应该导频输出功率值的该待用基站为一室内分布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该第三优先级的一待用基站以及该室内分布系统,当业务需要切换时,该毫微微基站优先切换到该第三优先级的该待用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该第二门槛值,则对应该导频输出功率值的该待用基站为一宏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一待用基站及为宏站的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该毫微微基站优先切换到为室内分分布系统的该待用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号强度满足一条件的该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该条件包括该信号强度是否大于一门限。
13.一种毫微微基站的切换方法,适用于一毫微微基站,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检测该毫微微基站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并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
b.基于该待用基站的该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该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
c.依据步骤(b),决定一第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
d.依据步骤(b),决定一第二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
e.对于该第一待用基站和该第二待用基站,当业务需要切换时,优先从该毫微微基站切换到该第一待用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为毫微微基站,该第一广播消息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以及与该毫微微基站对应的一分组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但并不含有与该毫微微基站对应的该分组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待用基站的该第二广播消息并不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为毫微微基站,该第一广播消息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但并不含有与该毫微微基站对应的一分组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待用基站的该第二广播消息并不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待用基站为毫微微基站,该第一广播消息并不含有该预设的毫微微基站标识以及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不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一第一门槛值。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该第一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一第一门槛值但小于一第二门槛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类型为非毫微微基站,该第二广播消息中的该导频输出功率值大于该第一门槛值且大于该第二门槛值。
27.根据权利要求13至26的任一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号强度满足一条件的该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该条件包括该信号强度是否大于一门限。
28.一种毫微微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行动通讯单元,检测该毫微微基站系统以外的基站的空中消息;
一处理单元,耦接该行动通讯单元以控制该行动通讯单元,基于信号强度决定检测到的空中消息中的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基于该待用基站的该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判断该待用基站的类型是否为毫微微基站;
其中该处理单元基于一第一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决定该第一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一待用基站为一第一类型的基站;以及基于一第二广播消息中的一特定标识序列以及一导频输出功率值,决定该第二广播消息所对应的一第二待用基站为一第二类型的基站;其中当业务需要切换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毫微微基站系统优先切换到该第一待用基站。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毫微微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强度满足一条件的该广播消息所对应的基站为一待用基站,该条件包括该信号强度是否大于一门限。
CN2011102099215A 2011-07-26 2011-07-26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Pending CN102905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99215A CN102905325A (zh) 2011-07-26 2011-07-26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US13/555,597 US20130029667A1 (en) 2011-07-26 2012-07-23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witching method of femtocell and femtocell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99215A CN102905325A (zh) 2011-07-26 2011-07-26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5325A true CN102905325A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7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99215A Pending CN102905325A (zh) 2011-07-26 2011-07-26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29667A1 (zh)
CN (1) CN10290532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1099B2 (en) * 2004-09-10 2014-11-0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ynamic generation of wrapper classes to implement call-by-value semantics
GB2516105B (en) * 2013-07-12 2020-01-15 Cisco Tech Inc Classification of a basest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4623A (zh) * 2004-05-17 2007-04-2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用于切换到小尺寸无线电基站的方法
US20110116476A1 (en) * 2008-07-07 2011-05-19 Sama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over procedu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er power of femto base st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4921A1 (en) * 2008-08-11 2010-0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base st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rom a standby mode to a fully activated mode
US8532694B2 (en) * 2008-12-30 2013-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ace authorization sche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4623A (zh) * 2004-05-17 2007-04-2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用于切换到小尺寸无线电基站的方法
US20110116476A1 (en) * 2008-07-07 2011-05-19 Sama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ndover procedur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ter power of femto base st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29667A1 (en)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7237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US9179403B2 (en) Macrocell base statio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switching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between a dormant mode and an active mode
Ashraf et al.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femtocell base stations via user activity detection
US91612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filtering to provide air-time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553020B (zh) 连接模式下基于演进基站的封闭用户组小区接入方法
CN102625388B (zh) 切换方法、基站和系统
US8797975B2 (en) Scrambling code selection
CN102014422A (zh) 测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937975A (zh) 用于蜂窝非蜂窝互通的信息交换
CN103596244A (zh) 一种方法及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
CN102065461B (zh) 一种家庭基站信息配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1784087A (zh) 一种测量报告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754265B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4301974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及终端
EP2453706A1 (en) A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for wirless telecommuncations, and a method of switching between states
CN103052122B (zh) 小区重选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869586A (zh) 一种动态信道检测的处理方法、站点及接入点设备
CN103796283B (zh) 选择服务小区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048182A1 (zh) 一种实现小小区为ue服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52954B (zh) 一种连接状态下用户终端接入封闭用户组小区的控制方法
CN102905325A (zh) 毫微微基站的识别方法和切换方法以及毫微微基站系统
WO2014139576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cell of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3634858B (zh) 一种用户设备的切换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切换系统
CN102131223B (zh) 异构网络中的干扰管理方法和系统以及家庭基站
CN103906127A (zh) 长期演进网络同频邻小区测量的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