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618A -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4618A
CN102904618A CN2011102108676A CN201110210867A CN102904618A CN 102904618 A CN102904618 A CN 102904618A CN 2011102108676 A CN2011102108676 A CN 2011102108676A CN 201110210867 A CN201110210867 A CN 201110210867A CN 102904618 A CN102904618 A CN 102904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ck
data
communication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08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4618B (zh
Inventor
周晓煜
过晓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108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9054 priority patent/WO2013013608A1/zh
Priority to US14/235,165 priority patent/US984363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904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4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实现设备间通信的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一个用户同时拥有手机、PDA、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多个电子设备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
随着而来的是,由于用户具有多个电子设备,因此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就越来越普遍。
目前电子设备间进行数据交互基本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连接,然后由用户选择待传输对象,然后利用建立的连接将待传输对象传输到对端。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至少具有如下缺点:
现有技术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中,由于需要用户手动配置网络,还需要用户选择传输对象,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设备间通信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
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
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
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具体包括:
执行第一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具体包括:
执行第二子指令,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执行第三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中,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所述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轨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对象中确定一待传输对象。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
获取一电子设备匹配参数;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匹配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匹配,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仅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时才执行。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包括:
传感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
第一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
第二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执行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指令执行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执行第一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指令执行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第二子指令,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第三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
对象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轨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对象中确定所述待传输对象。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中,还包括:
匹配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电子设备匹配参数;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匹配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匹配,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执行模块仅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时才执行所述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只需要操作电子设备,使得两个电子设备的传感器根据用户操作产生的传感数据能够得到相匹配的轨迹即可,后续的传输通道的建立和/或数据传输就可以自动完成,降低了用户操作的复杂度,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实现设备间通信的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中同时确定待传输对象的简要说明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中,通过电子设备设置的传感器来采集传感数据,进而根据传感数据来确定轨迹,在两个电子设备的轨迹匹配时,即可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实现设备间通信的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1,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
步骤12,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
步骤13,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
步骤14,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15,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得到的电子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来确定两个轨迹,进而根据轨迹之间是否匹配来自动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需要检测两个轨迹是否匹配来确定后续指令的执行,应当理解的是,在此的匹配可以利用检测轨迹相似度的任何算法来处理,而是否匹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相似度门限,超过相似度门限则可以认为匹配,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没有对轨迹匹配算法进行改进,因此在此不对如何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匹配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只需要操作电子设备,使得两个电子设备的传感器根据用户操作产生的传感数据能够得到相匹配的轨迹即可,后续的传输通道的建立和/或数据传输就可以自动完成,降低了用户操作的复杂度,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的实现设备间通信的方式。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需要对两个电子设备的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两个轨迹,进而判断两个轨迹是否匹配来决定后续的操作,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传感器可以是触摸屏上的触摸传感器,也可以是运动传感器,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触摸传感器。
假定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带有触摸屏的手机,此时,用户使用同一个手的中指和食指,中指接触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屏,而食指接触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然后用户手腕运动,带动中指和食指分别在两个触摸屏上以相同的轨迹运动,此时两个电子设备的传感器分别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两个轨迹基本相同,则可以判断出两个轨迹匹配。
第一传感器为运动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
假定第一电子设备为带有运动传感器的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带有触摸屏的手机,此时,用户手持第一电子设备,然后用户的中指接触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然后用户手部运动,带动中指在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以画圆的方式运动,而同时,第一电子设备被手带动在空中以画圆的方式运动,则运动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和触摸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都是圆,且两个轨迹基本相同,则可以判断出两个轨迹匹配。
第一传感器为运动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
假定第一电子设备为带有运动传感器的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带有触摸屏的手机,此时,用户手持第一电子设备,然后用户将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角接触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然后用户手部运动,带动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角在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以画圆的方式运动,此时,运动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和触摸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都是圆,且两个轨迹基本相同,则可以判断出两个轨迹匹配。
第一传感器为运动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运动传感器。
假定第一电子设备为带有运动传感器的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带有运动传感器的手机,此时,用户用一个手拿住两个电子设备,然后用户手部运动,带动两个电子设备同时运动,此时,两个运动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完全相同,则可以判断出两个轨迹匹配。
当然,以上仅仅是举例说明,实现轨迹的采集完全可能采用其他方式来实现,在此不一一列举。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电子设备是以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并不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仅限于手机应用,其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具有上述传感器的电子设备中。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且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已经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一指令,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具体包括:
执行第一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没有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一指令,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后续用户即可直接根据该建立的传输通道来进行数据传输。
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但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没有建立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一指令,首先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然后自动利用该建立的传输通道来进行数据传输。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具体包括:
执行第二子指令,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执行第三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有传输通道后,如果需要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则需要确定一待传输对象,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待传输对象可以是预先确定的对象,如某一特定文件夹中的文件、当前打开的文件夹中的文件等,但也可以是用户手动选择的对象,但这些方式都具有不灵活的缺点,如某一特定文件夹中的文件,则需要用户将文件预先拷贝到该文件夹才能够实现自动传输,如选择当前打开的文件夹中的文件时,如果存在多个文件,则无法实现自动选择,而用户手动选择的方式则更加麻烦。
为了提高传输的灵活性,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所述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轨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对象中确定一待传输对象。
利用上述的方式,通过第一轨迹即可直接确定待传输对象,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且更加灵活,举例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假定第一电子设备为带有运动传感器的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带有触摸屏的手机,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当前的触摸显示屏上显示有对象A1-A8共8个对象,此时,用户手持第一电子设备,然后用户将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角接触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然后用户手部运动,带动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角在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运动,形成X1-X2-X3-X4的封闭轨迹,此时,运动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和触摸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都是一个方形,且两个轨迹基本相同,则可以判断出两个轨迹匹配,而同时,根据X1-X2-X3-X4的封闭轨迹可以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A1-A8的8个对象中确定待传输对象为对象A6和A8。
通过上述的方式,用户同时完成实现了轨迹的形成以及待传输对象的选择,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而且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调整轨迹,实现待传输对象的灵活选择,提高了灵活性。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中,根据得到的传感数据来检测双方的轨迹,并根据轨迹是否匹配来确定后续指令的处理。
但上述的方式存在误触发的可能,以第一传感器为运动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为例说明如下。
假定第一电子设备为带有运动传感器的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带有触摸屏的手机,此时,用户手持第一电子设备,然后用户将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角接触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然后用户手部运动,带动第一电子设备的一个角在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上以画圆的方式运动,此时,运动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和触摸传感器采集到的传感数据确定的轨迹都是圆,且两个轨迹基本相同,则可以判断出两个轨迹匹配。
但是,如果如某一个办公室内,一个用户拿着手机在桌上转动,而另一个办公室中,有一个用户的手指在另一个手机的触摸屏上转动,一个手机的运动轨迹与另一个用户手指的运动轨迹恰好匹配,则依据上述的方式会建立两个手机之间的连接和/或在两个手机之间传输数据,而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想建立连接和/或传输数据。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中,还包括:
获取一电子设备匹配参数;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匹配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匹配,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仅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时才执行。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匹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具体说明如下。
<方式一>
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对应的无线接收器和无线发射器,这种情况下,该匹配参数是设置无线接收器是否接收到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信号。
如上的举例中,由于两个手机相距较远,则无线接收器无法接收到无线发射器发射的无线信号,则匹配不成功。
<方式二>
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上设置一软件或硬件按钮,当该按钮被触发时,才表示二者之间愿意建立连接和/或传输数据,这种情况下,该匹配参数是按钮是否触发的判决结果。
<方式三>
考虑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支持无线接入点的搜索,因此可以根据二者搜索到的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的排序来进行匹配。这种情况下,该匹配参数是搜索到的接入点。
如果两个手机接近,则二者能够搜索到的接入点应该基本一致,或者同一个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的差值在一个门限内,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则表示二者不匹配。
通过上述的各种方式可以防止电子设备间的连接的建立/数据传输不合适的发生,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方法可以是由一个服务器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其中一个电子设备来实现,分别说明如下。
<服务器实现>
当由服务器实现时,服务器会分别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一传感数据和第二传感数据,并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之后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服务器会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从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获取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
<存在服务器,但由第一电子设备实现>
当由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时,第一电子设备会通过服务器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二传感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自身传感器的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之后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第一电子设备会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
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直接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或
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直接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并将待传输对象传输到第二电子设备;或
将待传输对象发送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将待传输对象发送到第二电子设备。
<不存在服务器,由第一电子设备实现>
不存在服务器适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已经建立连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会直接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二传感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基于自身传感器的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之后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第一电子设备会直接将待传输对象通过已经建立的连接传输到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传感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
第一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
第二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执行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指令执行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执行第一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指令执行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第二子指令,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第三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还包括:
对象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轨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对象中确定所述待传输对象。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还包括:
匹配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电子设备匹配参数;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匹配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匹配,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执行模块仅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时才执行所述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
上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
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
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
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具体包括:
执行第一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具体包括:
执行第二子指令,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执行第三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所述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轨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对象中确定一待传输对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一电子设备匹配参数;
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匹配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匹配,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仅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且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时才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
7.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和设置于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器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
第一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传感数据确定第一轨迹;
第二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传感数据确定第二轨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是否匹配,获取第一判断结果;
执行模块,用于在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时,执行一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通道和/或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已经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指令执行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执行第一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没有建立传输通道时,所述指令执行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第二子指令,以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通道;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执行第三子指令,以将一待传输对象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象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轨迹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保存的对象中确定所述待传输对象。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匹配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电子设备匹配参数;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匹配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匹配,获取第二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执行模块仅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指示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匹配,且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指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匹配时才执行所述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间通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触摸传感器或运动传感器。
CN201110210867.6A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904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0867.6A CN102904618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79054 WO2013013608A1 (zh) 2011-07-26 2012-07-23 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4/235,165 US9843639B2 (en) 2011-07-26 2012-07-23 Method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0867.6A CN102904618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618A true CN102904618A (zh) 2013-01-30
CN102904618B CN102904618B (zh) 2016-04-27

Family

ID=4757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0867.6A Active CN102904618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43639B2 (zh)
CN (1) CN102904618B (zh)
WO (1) WO2013013608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556A (zh) * 2011-12-15 2012-06-2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配对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4219384A (zh) * 2014-08-21 2014-12-1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4345972A (zh) * 2013-07-24 2015-02-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353343A (zh) * 2014-08-20 2016-0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终端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703807A (zh) * 2014-11-28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92105A (zh) * 2016-02-29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98220A (zh) * 2016-11-17 2017-04-26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1601302A (zh) * 2020-04-07 2020-08-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14556A (zh) * 2021-03-17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115287A (zh) * 2021-03-30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40539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Relay attack defense support system
CN108292935B (zh) * 2016-08-2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蓝牙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057A (zh) * 2006-03-10 2009-04-01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利用移动而实现的数据传递功能的电子设备及方法
CN101415095A (zh) * 2007-10-18 2009-04-22 索尼株式会社 文件传送方法、文件传送装置和文件传送程序
CN101641672A (zh) * 2007-04-17 2010-02-0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触摸在设备之间传送信息
EP2189889A1 (en) * 2008-11-13 2010-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with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2493B2 (en) * 2002-03-08 2005-07-26 Anzus, Inc.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enhance gridlocking
US6803997B2 (en) * 2002-03-08 2004-10-12 Anzus, Inc. Gridlocking and correl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US7050652B2 (en) * 2002-03-08 2006-05-23 Anzus, Inc.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enhance correlation
US7593950B2 (en) * 2005-03-30 2009-09-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bum art on devices with rules management
US20070213045A1 (en) 2006-03-10 2007-09-13 Jonas Gunnar Hermansson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data transfer function using motion and method
CN201813440U (zh) 2010-09-14 2011-04-27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运动感应的配对手机
ES2461940B1 (es) * 2013-10-08 2015-02-24 Julio AUMENTE AUMENTE Equipo de control y verificación de equipajes para viajero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057A (zh) * 2006-03-10 2009-04-01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利用移动而实现的数据传递功能的电子设备及方法
CN101641672A (zh) * 2007-04-17 2010-02-0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触摸在设备之间传送信息
CN101415095A (zh) * 2007-10-18 2009-04-22 索尼株式会社 文件传送方法、文件传送装置和文件传送程序
EP2189889A1 (en) * 2008-11-13 2010-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with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ata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3556B (zh) * 2011-12-15 2015-02-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配对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2523556A (zh) * 2011-12-15 2012-06-2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配对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4345972B (zh) * 2013-07-24 2018-07-2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345972A (zh) * 2013-07-24 2015-02-1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操作电子装置的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622074B2 (en) 2013-07-24 2017-04-1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inuing operation o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wearab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9240421A (zh) * 2013-07-24 2019-01-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移动装置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353343A (zh) * 2014-08-20 2016-0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终端装置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4219384A (zh) * 2014-08-21 2014-12-1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5703807A (zh) * 2014-11-28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92105A (zh) * 2016-02-29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98220A (zh) * 2016-11-17 2017-04-26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1601302A (zh) * 2020-04-07 2020-08-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14556A (zh) * 2021-03-17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115287A (zh) * 2021-03-30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43639B2 (en) 2017-12-12
CN102904618B (zh) 2016-04-27
US20140156797A1 (en) 2014-06-05
WO2013013608A1 (zh)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4618A (zh)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504777B (zh) 一种录音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478986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共享方法
CN106537319A (zh) 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242870A (zh) 具有触摸屏的终端的防误触方法及装置
CN104765524A (zh) 切换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14523A (zh) 页面回退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932712A (zh) 文本输入方法和装置
CN104793846A (zh) 应用程序的界面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0456953A (zh) 文件夹界面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120262388A1 (en)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CN103530043A (zh) 一种触摸屏应用程序运行方法及设备
CN108763541A (zh) 一种页面显示方法及终端
WO2014194713A1 (en) Method,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displaying video preview picture
CN103955275A (zh) 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35918A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2681935A (zh) 移动应用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4793879B (zh) 终端设备上的对象选择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6060397A (zh) 一种拍摄模式切换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033355B (zh) 一种语言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76715A (zh) 一种电子设备传输文件的方法
CN104750233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设备
CN109634481A (zh) 文本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533566A (zh) 对图片的内容进行检索的方法、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9284060A (zh)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