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325B -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4325B CN102904325B CN201210429993.5A CN201210429993A CN102904325B CN 102904325 B CN102904325 B CN 102904325B CN 201210429993 A CN201210429993 A CN 201210429993A CN 102904325 B CN102904325 B CN 1029043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mobile terminal
- battery
- pin
- direct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以简化和方便用户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该一体化充电器包括交直流电转换模块,用于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触发开关,用于控制充电回路的通断;充电模块,用于在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移动终端的电池充电;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在触发开关闭合时控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入至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切换开关,用于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接入至USB插座;USB插座,用于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本发明的一体化充电器无须用户同时携带两种充电装置,并且自动实现两种充电过程的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手机等移动终端充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不用将移动终端的电池取出,只需要使用外置的适配器接到市电,适配器的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连接,直接为其中的电池充电。另一种方式是需要将移动终端的电池取出,放置到座式充电器,当座式充电器接到市电时便可以为电池充电。
在上述相关的两种充电方式中,由于适配器和座式充电器是分开独立设计的,适配器只能为移动终端充电,座式充电器只能为电池充电。如果用户出差,这种适配器和座式充电器分开独立设计的方式使得用户需要携带两个充电器,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以简化和方便用户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所述一体化充电器包括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触发开关、充电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切换开关和USB插座,所述充电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电池的充电回路;
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与所述触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以及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
所述触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回路的通断;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移动终端的电池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控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入至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USB插座连接,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接入至所述USB插座;
所述USB插座提供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触发开关和切换开关;
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切换开关将直流电输入至充电管脚,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切换开关将直流电接入至移动终端。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充电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电池的充电回路,触发开关控制充电回路的通断,在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直接为移动终端充电。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分开独立设计的适配器和座式充电器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充电器将移动终端直充充电器和座式充电器组合,无须同时携带两种充电装置,也不需要用户进行充电模式的调整切换,而自动实现两种充电过程的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开关断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开关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1-a示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包括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触发开关102、充电模块103、充电控制模块104、切换开关105和USB插座106,充电模块103位于移动终端电池的充电回路,其中:
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与触发开关102的第一端1021连接以及与切换开关105的输入端1050连接,用于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
触发开关102的第二端1022与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连接,用于控制充电模块103所在充电回路的通断;
充电模块103通过充电管脚1031与触发开关102的第二端1022连接以及通过充电管脚1031与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出端1042连接,用于在触发开关103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1041和输出端1042分别与切换开关105的第一输出端1051和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连接,用于在触发开关102闭合时控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输出的直流电输入至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
切换开关105的第二输出端1052与USB插座106连接,用于在触发开关102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输出的直流电接入至USB插座106;
USB插座106提供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用于在触发开关102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
在附图1-a示例的一体化充电器中,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连接至市用交流电源,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与触发开关102的第一端1021以及与切换开关105的输入端1050连接,由市用交流电转换所得的5V(伏特)直流电从触发开关102的第一端1021输入至触发开关102,从切换开关105的输入端1050输入至切换开关1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发开关102是常开型开关,其设置在可放置移动终端电池的电池仓底部,如附图1-b和附图1-c所示,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开关102断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示意图,其中,电池仓位于移动终端电池的充电回路中。在附图1-b中,即,电池仓未放置移动终端电池时,触发开关102在其弹簧作用力下处于断开状态;在附图1-c中,即,当电池仓放置移动终端电池时,在压力作用下,触发开关102的弹簧被压缩,其接触片将两个触点接通,触发开关102闭合。
对附图1-a示例的一体化充电器为移动终端充电(即电池没有从移动终端取出)和为移动终端的电池(即电池从移动终端取出放置在电池仓)充电的原理描述如下:
当电池仓未放置移动终端电池时,触发开关102处于断开状态,充电模块103所在的充电回路断开,此时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处于高阻状态。充电管脚1031的高阻导致通过充电管脚1031与充电模块103连接的充电控制模块104的内部元器件处于断开状态,同时也导致通过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1041与其连接的切换开关105的内部元器件处于导通状态。由于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与切换开关105的输入端1050连接,切换开关105的第二输出端1052与USB插座106连接,并且切换开关105处于导通状态,因此,当此时移动终端通过USB插座106提供的接口接入USB插座106,则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转换所得的5V直流电可输入至移动终端,从而为移动终端充电(即电池没有从移动终端取出)。
当电池仓放置移动终端电池时,触发开关102闭合,充电模块103所在的充电回路导通,充电模块103开始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与此同时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输出低电平。充电管脚1031输出的低电平导致通过充电管脚1031与充电模块103连接的充电控制模块104的内部元器件处于导通状态,同时也导致通过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1041与其连接的切换开关105的内部元器件处于截止状态,切换开关105的第二输出端1052不再有电压输出,如此,与切换开关105的第二输出端1052连接的USB插座106也不再有电压输出,即通过USB插座106提供的接口接入USB插座106的移动终端将不会得到5V直流电为其充电,从而也保证有充足的电流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缩短其充电时间。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可知,由于充电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电池的充电回路,触发开关控制充电回路的通断,在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直接为移动终端充电。因此,与现有技术中分开独立设计的适配器和座式充电器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充电器将移动终端直充充电器和座式充电器组合,无须同时携带两种充电装置,也不需要用户进行充电模式的调整切换,而自动实现两种充电过程的切换。
附图1-a示例的充电模块103可以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201,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电池充电管理芯片201包括电源输出管脚(BAT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TEMP管脚)、接地管脚(GND管脚)和充电管脚(CHARG管脚),其中,电源输出管脚连接至电池仓中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测试信号输出管脚连接至电池仓中电池弹片的检测脚,接地管脚连接至电池仓中电池弹片的直流电源接地端。移动终端的电池放置到电池仓时,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三个导电触点分别与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电池弹片的检测脚和电池弹片接触。当电池充电管理芯片201检测到与电池弹片检测脚连接的测试信号输出管脚(TEMP管脚)低于设定值时,表明此时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电量不足,因此开始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和/或其充电管脚跳转到高阻时,导通切换开关105,将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切换至为移动终端充电。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池充电管理芯片201能够对电池仓内移动终端的电池实现恒流、恒压和恒温等多种方式充电。
附图1-a示例的充电控制模块104可以包括一个NPN型三极管301和一个PNP型三极管302,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附图3示例的一体化充电器中,NPN型三极管301的集电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1041,NPN型三极管301的基极与PNP型三极管302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下拉电阻R3接地,PNP型三极管302的基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出端1042并通过电阻R5连接至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
附图1-a示例的切换开关105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401,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附图4示例的一体化充电器中,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401的源极构成切换开关105的输入端1051,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401的栅极构成切换开关105的第一输出端1051,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401的漏极构成切换开关105的第二输出端1052。
附图1-a示例的充电模块103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充电控制模块104包括一个NPN型三极管502和一个PNP型三极管503,切换开关105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其中:
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包括电源输出管脚(BAT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TEMP管脚)、接地管脚(GND管脚)和充电管脚(CHARG管脚),其中,电源输出管脚连接至电池仓中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图中使用“+”表示),测试信号输出管脚连接至电池仓中电池弹片的检测脚,接地管脚连接至电池仓中电池弹片的直流电源接地端。移动终端的电池放置到电池仓时,移动终端的电池的三个导电触点分别与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电池弹片的检测脚和电池弹片接触;
NPN型三极管502的集电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入端1041,NPN型三极管502的基极与PNP型三极管503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下拉电阻R3接地,PNP型三极管503的基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104的输出端1042并通过电阻R4连接至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
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源极构成切换开关105的输入端1050,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栅极构成切换开关105的第一输出端1051,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漏极构成切换开关105的第二输出端1052。
以下针对附图5示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详细说明其充电原理如下:
如附图1-b或附图1-c所示,当电池仓未放置移动终端电池时,触发开关102在其弹簧作用力下处于断开状态。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所在的充电回路断开,此时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的充电管脚(CHARG管脚)处于高阻状态。由于CHARG管脚处于高阻状态,此时的PNP型三极管503断开,NPN型三极管502也断开,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源极为高电平,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导通。因此,当此时移动终端通过USB插座106提供的接口接入USB插座106,则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转换所得的5V直流电可输入至移动终端,从而为移动终端充电(即电池没有从移动终端取出)。
当电池仓放置移动终端电池时,由于触发开关102设置在电池仓底部,在压力作用下,触发开关102的弹簧被压缩,其接触片将两个触点接通,触发开关102闭合,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所在的充电回路导通。若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检测到与电池弹片检测脚连接的电源输出管脚(BAT管脚)低于设定值时,表明此时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电量不足,需要充电,将会启动正常的充电流程,开始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包括恒流、恒压、恒温等多种方式充电,与此同时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的充电管脚(CHARG管脚)输出低电平。
由于CHARG管脚输出低电平,导致PNP型三极管503的基极也是低电平,PNP型三极管503导通,使得PNP型三极管503的集电极产生高电平,NPN型三极管502的基极随之为高电平,NPN型三极管502也导通,如此,使得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源极被拉成低电平,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截止。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漏极不再有电压输出,如此,与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漏极连接的USB插座106也不再有电压输出,即通过USB插座106提供的接口接入USB插座106的移动终端将不会得到5V直流电为其充电,从而也保证有充足的电流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缩短其充电时间。
当电池仓内移动终端的电池充满电后,电池充电管理芯片501的充电管脚(CHARG管脚)处于高阻状态,PNP型三极管503截止,NPN型三极管502随之也截止,此时,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的源极会转变为高电平,切换开关105被导通,即,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04导通。交直流电转换模块101转换所得的5V直流电可通过USB插座106提供的接口输入至移动终端,从而切换为移动终端充电。
在附图2至附图5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中,还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601,如附图6-a至附图6-d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发光二极管601正极与触发开关102的第二端1022连接,发光二极管601的负极与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连接。在在触发开关103闭合而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过程中,充电模块103的充电管脚1031(CHARG管脚)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601点亮发光,提醒用户此时正在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请参阅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步骤S701至步骤S703,详细描述如下:
S701,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触发开关和切换开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701至S703可以使用图1至图6所示的一体化充电器实现,一体化充电器的具体连接关系如前所述。
S702,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切换开关将直流电输入至充电管脚,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体化充电器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检测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的电量,当电量高于预定阀值时,切换开关直流电从电池仓切换至移动终端。
S703,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切换开关将直流电接入至移动终端。
请参阅附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步骤S801至步骤S806,详细描述如下:
S801,交直流电转换模块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触发开关和切换开关。
其中,交直流电转换模块与触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以及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S802,触发开关控制充电模块所在的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其中,触发开关的第二端与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
S803,充电模块在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其中,充电模块通过充电管脚与触发开关的第二端连接以及通过充电管脚与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S804,充电控制模块在触发开关闭合时控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入至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其中,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和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
S805,切换开关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接入至USB插座。
其中,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USB插座连接。
S806,USB插座提供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
可选地,在附图8示例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中,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包括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接地管脚和充电管脚,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和接地管脚分别连接至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检测脚和直流电源接地端。
可选地,在附图8示例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中,充电控制模块包括一个NPN型三极管和一个PNP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下拉电阻接地,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构成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并通过电阻连接至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可选地,在附图8示例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中,切换开关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构成切换开关的输入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构成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构成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
可选地,在附图8示例的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流程中,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充电控制模块包括一个NPN型三极管和一个PNP型三极管,切换开关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包括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接地管脚和充电管脚,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和接地管脚分别连接至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检测脚和直流电源接地端;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下拉电阻接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构成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并通过电阻连接至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构成切换开关的输入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构成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构成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还包括在触发开关的第二端和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之间连接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正极与触发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充电器包括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触发开关、充电模块、充电控制模块、切换开关和USB插座,所述充电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电池的充电回路;
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与所述触发开关的第一端连接以及与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
所述触发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回路的通断;
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控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入至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USB插座连接,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接入至所述USB插座;
所述USB插座提供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用于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包括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接地管脚和所述充电管脚,所述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和接地管脚分别连接至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检测脚和直流电源接地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测试信号输出管脚低于设定值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和/或用于所述充电管脚跳转到高阻时导通所述切换开关,将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切换至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一个NPN型三极管和一个PNP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构成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下拉电阻接地,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构成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并通过电阻连接至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构成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入端,所述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构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所述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构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一个NPN型三极管和一个PNP型三极管,所述切换开关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包括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接地管脚和所述充电管脚,所述电源输出管脚、测试信号输出管脚和接地管脚分别连接至电池弹片的电源正极、检测脚和直流电源接地端;
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构成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通过下拉电阻接地,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构成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并通过电阻连接至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所述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构成所述切换开关的输入端,所述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构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出端,所述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构成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管理芯片还用于检测到所述测试信号输出管脚低于设定值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和/或用于所述充电管脚跳转到高阻时导通所述切换开关,将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切换至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充电器还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正极与所述触发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连接。
9.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交直流电转换模块将市用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输出至触发开关和切换开关;
触发开关控制充电模块所在的电池充电回路的通断;
充电模块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
充电控制模块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控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入至所述充电模块的充电管脚;
在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时切换开关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接入至USB插座;
USB插座提供与移动终端连接的接口,在触发开关断开时将所述交直流电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输出至移动终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为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充电包括:
在所述触发开关闭合时所述充电模块检测电池仓内放置的移动终端电池的电量,当电量高于预定阀值时,切换开关直流电从电池仓切换至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29993.5A CN102904325B (zh) | 2012-10-31 | 2012-10-31 |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29993.5A CN102904325B (zh) | 2012-10-31 | 2012-10-31 |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4325A CN102904325A (zh) | 2013-01-30 |
CN102904325B true CN102904325B (zh) | 2014-12-24 |
Family
ID=4757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29993.5A Active CN102904325B (zh) | 2012-10-31 | 2012-10-31 |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043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54382B (zh) * | 2013-07-08 | 2015-03-04 | 深圳市裕盛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充电装置 |
CN104242379A (zh) * | 2014-06-24 | 2014-12-24 |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 常开式高电压电池包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
CN107658915A (zh) * | 2016-07-26 | 2018-02-02 | 大唐终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方法及充电管理系统 |
CN108417919B (zh) * | 2018-03-07 | 2020-05-22 |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电压调整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79188A (ja) * | 1993-06-30 | 1995-03-20 | Uniden Corp | 電源切換回路 |
JP3674349B2 (ja) * | 1998-12-11 | 2005-07-20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充電機能付き直流電源装置 |
CN201341029Y (zh) * | 2008-12-25 | 2009-1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讯工具用充电装置和电路 |
-
2012
- 2012-10-31 CN CN201210429993.5A patent/CN10290432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4325A (zh) | 2013-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8043B (zh) | 用于对动力电池充电的太阳能充电器 | |
CN103166289B (zh) | 一种在充电时检测电池电压的移动终端和检测方法 | |
CN104901354A (zh) | 一种电池系统和包括该电池系统的电源设备 | |
CN203859558U (zh) | 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电路 | |
CN205793566U (zh) | 一种单火线开关 | |
CN102005795A (zh) | 可充电电池电量检测装置 | |
CN108233455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2904325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一体化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 | |
CN103236832A (zh) | 逻辑时序控制电路及并联充电串联放电的控制电路 | |
CN204361767U (zh) | 充电器及其充电控制电路 | |
CN104065124A (zh) | 具有假电池功能的移动终端及其使能、禁能假电池的方法 | |
CN101986502A (zh) | 手机电池充电电路 | |
CN111404212A (zh) | 电池组件及充放电模块 | |
CN103427821B (zh) | 实现零待机电流的电源管理装置 | |
CN207518336U (zh) |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1778156B (zh) | 一种可以给其他手机充电的手机 | |
CN203014666U (zh) | 快速启动栅极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模块 | |
CN202550600U (zh) | 一种移动终端电池的激活充电装置 | |
CN202153645U (zh) | 一种基于otg接口充电的电子设备 | |
CN204905906U (zh) |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 |
CN103855688B (zh) | 电池的漏电流保护电路 | |
TW201701563A (zh) | 行動充放電裝置 | |
CN201134691Y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11655759U (zh) | 充电电路及可移动平台 | |
CN103248099A (zh) | 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100085, 68, Qinghe street, Qinghe,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2F Applicant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eijing Wangjing West Road, a volume of stone world building, A, block, floor 12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