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1989A -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1989A
CN102901989A CN2011102148067A CN201110214806A CN102901989A CN 102901989 A CN102901989 A CN 102901989A CN 2011102148067 A CN2011102148067 A CN 2011102148067A CN 201110214806 A CN201110214806 A CN 201110214806A CN 102901989 A CN102901989 A CN 102901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model
field
magnetic field
anomalous body
trans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48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盛青
薛典军
王林飞
闫浩飞
骆遥
何辉
田嵩
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
Priority to CN2011102148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1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1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1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利用三维正演拟合方法和交互可视化技术,完成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分析;提出了多种异常体模型、重力场或磁场数据曲面、场轴截面的可视化处理方案,采用三维交互的方式对模型整体及局部进行平移、缩放、旋转和细分等操作,实现了对航空物探数据进行整体和局部对比分析、自定义多方式显示等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重力场、磁场数据是其中两种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释,能够圈定矿体的位置,判断矿体的赋存形态与贮量。地球物理数据分析结果一般都以图像的形式来反映。
随着近期三维可视化技术硬件与软件的快速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渗透到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的各个环节当中,为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与成果表达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重力场、磁场数据建模的方式一般为构建规则三维地质体(球体、长方体等)或二度半体(三维模型在一个方向上同属性延伸)。因为规则三维地质体和二度半体模型的重力场、磁场计算方法和建模方法比较简易,并且代表了自然界中一些矿体的赋存形态,能够对勘探数据做一定的解释工作。
传统的三维建模存在如下缺点:
第一,自然界中大多数矿体的赋存形式是真正的三维地质体,规则三维地质体模型和二度半体模型不能够解释复杂构造的矿体。
第二,传统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三维操作功能,但不够精细和深入。离地质体模型立体分析解释、三维模型完全受控的仿真模拟有相当差距。
现在主流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主要基于面模型(facial model)、体模型(volumetricmodel)和混合模型(mixed model)这三种建模体系。由于单个矿体的物理属性(密度、磁化率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所以基于面模型的三角面建模是最适合于矿体解释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方式。并且,基于面模型的三角面建模可以将地质体模型的重力场、磁场正演计算从体积分计算方式转化为面积分计算方式,这样大大优化了计算效率,使大而积计算、大数据量计算、人机交互建模即时计算成为可能。
国外,Geosoft公司的Oasis montaj软件,Encom公司的Model Vision软件,开发了针对重力场、磁场数据进行三维地质体可视化建模的功能。但其具有局限性,不能通过模型的实时正演计算对模型进行拟合工作。而且,模型的空间编辑交互操作方式比较繁琐,大大降低了其实用性。
国内,廊坊物化探研究所吴文鹂做过基于三角面的重力场、磁场三维可视化建模研究,但是其方法基于OpenGL底层开发,模型交互操作困难,并且不适合于大数据量计算解释,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为提高重、磁等航空物探数据的三维推断解释结果的可靠性,促进重力场或磁场数据解释工作由二维向三维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重力场强度、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绘制出重力场三维位场,即实测场,并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重力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重力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重力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重力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重力场正演结果;
(4)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重力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重力场正演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测区内当前异常体模型、地面高程、基底、实测场、计算场的透明度、纹理、灯光进行设置,以增添逼近真实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为球面体、或多棱体、或圆柱体。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原始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当前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重力场计算结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
选择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并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进行截面内的平移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场正演模块采用基于三角形面元的重力场快速正演计算,即采用当前异常体模型正演结果单独保存的方式,当前异常体模型编辑后只需更新变化三角面产生的重力,从而完成重力场快速正演计算。
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当前异常体模型通过鼠标操作、对话框设置、控制器拖拽操作方式,实现放大或缩小,或平移,或旋转。
所述放大或缩小是以对话框内滑动条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大小;所述平移是利用鼠标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位置;所述旋转是利用鼠标或控制器拖拽控制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旋转角度。
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磁场强度、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绘制出磁场三维位场,即实测场,并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磁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磁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磁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磁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磁场正演结果;
(4)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磁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磁场正演分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这样实现:
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磁场强度、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绘制出磁场三维位场,即实测场,并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磁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磁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磁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磁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磁场正演结果;
(4)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磁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磁场正演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测区内当前异常体模型、地面高程、基底、实测场、计算场的透明度、纹理、灯光进行设置,以增添逼近真实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为球面体、或多棱体、或圆柱体。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原始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当前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磁场计算结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
选择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并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进行截面内的平移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磁场正演模块采用基于三角形面元的磁场快速正演计算,即采用当前异常体模型正演结果单独保存的方式,当前异常体模型编辑后只需更新变化三角面产生的磁力,从而完成磁场快速正演计算。
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当前异常体模型通过鼠标操作、对话框设置、控制器拖拽操作方式,实现放大或缩小,或平移,或旋转。
所述放大或缩小是以对话框内滑动条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大小;所述平移是利用鼠标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位置;所述旋转是利用鼠标或控制器拖拽控制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旋转角度。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利用三维正演拟合方法和交互可视化技术,以提高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等航空物探数据三维推断解释结果的可靠性为目的,探索和研究三维解释技术,为航空物探领域技术人员提供形象、直观、动态的物探数据分析手段,促进物探数据解释工作由二维向三维发展,从而广泛应用和发展。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基于微软NET平台的VC++高级语言,并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三维可视化开发软件Open Inventor7.2,完成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在开发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调用硬软件平台相关功能,实现了程序的最优化设计。
3、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提出了多种异常体模型、重力场或磁场数据曲面、场轴截面的可视化处理方案,可以采用三维交互的方式对模型整体及局部进行平移、缩放、旋转和细分等操作,对航空物探数据进行整体和局部对比分析、自定义多方式显示、实现了空间数据的插值等功能。另外,还实现了模型和曲面的透明、光照、多种显示模式等可视化功能。
4、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将航空物探测量、地球物理勘查等传统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多学科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地质原理、航空物探测量、地球物理勘查、3S技术,建立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到三维模型构建的信息化处理链路。
5、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利用成熟可靠的三维交互技术,通过简便操作即可实现重力场或磁场计算数据和测量数据的三维交互快速解释,得到较为合理的测区异常体的属性变化规律和空间定位及分布。软件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系统的总体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的软件整体操作界面图;
图3为实际测量数据三维曲面显示图;
图4为实时计算数据、实际测量数据三维曲面显示图;
图5为实时计算数据、实际测量数据、差值数据三维曲面显示图;
图6为三维地质体模型整体移动、旋转示意图;
图7为三维地质体模型的点、线、面的移动、旋转示意图;
图8为调节轴截面控制三维地质体示意图;
图9为重力场或磁场快速实时交互计算示意图;
图10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某工区自动计算磁化强度功能;
图11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某工区构建地质模型编辑示意图;
图12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某工区构建地质模型拟合示意图;
图13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某工区截面效果示意图;
图14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某工区整体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读入野外实际测量的重力场或磁场数据,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异常体模型建立和重磁场解释。
实施例一
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1)读入重力场实际测量数据
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以及设定的原始异常体模型,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及重力场强度,并绘制出重力场三维位场,如图3的曲面,即实测场,并依据读入的实测数据,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三维地质体交互式建模
利用软件提供的交互模型输入和编辑方式,首先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例如球面体、多棱体或多层体等,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重力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重力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重力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重力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重力场正演结果。所述重力场正演模块优选采用基于三角形面元的重力场快速正演计算,即采用当前异常体模型正演结果单独保存的方式,当前异常体模型编辑后只需更新变化三角面产生的重力,从而完成重力场快速正演计算。
(4)导入的实测数据和正演计算结果的三维交互解释及结果评价
将实测场的实测数据和当前的计算场的计算数据,以及两者差异在在同一窗口内进行三维曲面对比显示,如图5所示,最下层为计算数据,中间层为实测数据,最上层为实测数据减计算数据。步骤(3)中的相似度ρ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计算量的大小,取为80~95区间的任意值。
通过测区轴截面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重力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重力场正演分析。利用剖面分析方法可对正演结果和当前异常体模型截面进行精确分析,如图8所示,完成对测区重力场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建模与正演拟合,完成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分析。
实施例二
基于磁场数据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1)读入磁场实际测量数据
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以及设定的原始异常体模型,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及磁场强度,并绘制出磁场三维位场,如图3的曲面,即实测场,并依据读入的实测数据,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三维地质体交互式建模
利用软件提供的交互模型输入和编辑方式,首先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例如球面体、多棱体或多层体等,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磁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磁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磁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磁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磁场正演结果。所述磁场正演模块优选采用基于三角形面元的磁场快速正演计算,即采用当前异常体模型正演结果单独保存的方式,当前异常体模型编辑后只需更新变化三角面产生的磁力,从而完成磁场快速正演计算。
(4)导入的实测数据和正演计算结果的三维交互解释及结果评价
将实测场的实测数据和当前的计算场的计算数据,以及两者差异在在同一窗口内进行三维曲面对比显示,如图5所示,最下层为计算数据,中间层为实测数据,最上层为实测数据减计算数据。步骤(3)中的相似度ρ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计算量的大小,取为80~95区间的任意值。
通过测区轴截面数据分析模块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磁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磁场正演分析。利用剖面分析方法可对正演结果和当前异常体模型截面进行精确分析,如图8所示,完成对测区磁场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建模与正演拟合,完成地质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分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磁场数据建模解释实例。在本实施例的磁场数据来自某地区航空磁法测量。数据采集是使用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自主研发的HC07型氦光泵磁力仪、DSC-1型航磁自动数字收录仪、HD01导航系统等仪器。飞机使用运-12四型机。野外测量时使用HC07型氦光泵磁力仪测量当地磁场强度,并由DSC-1型航磁自动数字收录仪对数据进行收录存储。然后将仪器内的数据回收至电脑进行处理。
把实测数据读入后,系统自动设置测区范围,并绘制出实测的磁场数据三维曲面图。使用模型属性模块的磁化强度合成功能,如图10,输入当地经度、纬度、高程、时间和预设的磁化率,自动计算出地质体模型的磁化强度。构造地质体模型并对其进行编辑,如图11,地质体模型生成后,自动计算出地质模型的磁场,如图12下层三维曲面,使模型计算的磁场与实际测磁场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不断对模型进行整体或局部修正,直至满意为止,如图12、图13。图14为系统全局示意图。
经实际实地勘查与钻孔,矿体范围与矿体磁化率与系统地质模型基本一致。

Claims (18)

1.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重力场强度、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绘制出重力场三维位场,即实测场,并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重力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重力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重力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重力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重力场正演结果;
(4)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重力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重力场正演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测区内当前异常体模型、地面高程、基底、实测场、计算场的透明度、纹理、灯光进行设置,以增添逼近真实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为球面体、或多棱体、或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原始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当前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重力场计算结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
选择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并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进行截面内的平移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场正演模块采用基于三角形面元的重力场快速正演计算,即采用当前异常体模型正演结果单独保存的方式,当前异常体模型编辑后只需更新变化三角面产生的重力,从而完成重力场快速正演计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当前异常体模型通过鼠标操作、对话框设置、控制器拖拽操作方式,实现放大或缩小,或平移,或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或缩小是以对话框内滑动条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大小;所述平移是利用鼠标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位置;所述旋转是利用鼠标或控制器拖拽控制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旋转角度。
10.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输入野外实际测量的各采样点的坐标、磁场强度、地面高程、航测轨迹、测区基底控制点,绘制出磁场三维位场,即实测场,并自动设定测区的范围;
(2)输入标准形状的原始异常体模型,对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得到当前异常体模型;
(3)计算当前异常体模型对测区内所有采样点产生的磁场强度,并绘制出其三维位场,即计算场,计算计算场和实测场的相似度ρ,计算公式如下:
ρ = 100 Σ ( f i , j - f ‾ ) ( g i , j - g ‾ ) Σ ( f i , j - f ‾ ) 2 Σ ( g i , j - g ‾ ) 2
式中
f ‾ = Σ f i , j / N f 为计算场磁场强度fi,j均值,Nf为计算场采样点数;
g ‾ = Σ g i , j / N g 为实测场磁场强度gi,j均值,Ng为实测场采样点数;
当ρ<80时,对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形状或面数或节点位置进行交互式编辑,所述交互式编辑每进行一次,磁场正演模块就重新计算一次相似度ρ,以不断提高相似度ρ;当ρ≥80时,停止上述交互式编辑,此时得到与实测场逼近的计算场,此时完成所述交互式编辑,当前异常体模型即为最终的异常体模型,此时计算磁场正演结果;
(4)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数据,分析其磁场结果,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在所述截面内进行平移操作,以辅助磁场正演分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测区内当前异常体模型、地面高程、基底、实测场、计算场的透明度、纹理、灯光进行设置,以增添逼近真实的效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异常体模型为球面体、或多棱体、或圆柱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重力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原始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原始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原始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交互式编辑包括:
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其局部特征进行几何位置的编辑,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的位置平移、尺寸缩放、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顶点的三维位置平移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线段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以及当前异常体模型三角面的平移、角度旋转操作;
对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或局部特征进行细分操作,包括当前异常体模型整体一次或多次细分,或当前异常体模型指定三角面的面内、体外、体内细分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分析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磁场计算结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测区内任意方向的截面上的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
选择最终的异常体模型的截面图形,并对最终的异常体模型进行截面内的平移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正演模块采用基于三角形面元的磁场快速正演计算,即采用当前异常体模型正演结果单独保存的方式,当前异常体模型编辑后只需更新变化三角面产生的磁力,从而完成磁场快速正演计算。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对显示在屏幕上的当前异常体模型通过鼠标操作、对话框设置、控制器拖拽操作方式,实现放大或缩小,或平移,或旋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基于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或缩小是以对话框内滑动条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大小;所述平移是利用鼠标和编辑框输入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位置;所述旋转是利用鼠标或控制器拖拽控制的方式改变当前异常体模型的旋转角度。
CN2011102148067A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Pending CN102901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48067A CN102901989A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48067A CN102901989A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1989A true CN102901989A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7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48067A Pending CN102901989A (zh) 2011-07-29 2011-07-29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198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4015A (zh) * 2014-05-28 2014-08-1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基于正演系数滤波的位场分离方法和位场分离系统
CN104866653A (zh) * 2015-04-29 2015-08-26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获取地下三维密度结构的方法
CN105184865A (zh) * 2015-01-05 2015-12-2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地质三维建模流程的地质图件编绘方法
CN105184737A (zh) * 2015-09-02 2015-12-23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综合监控系统的图符自定义缩放方法
CN105589108A (zh) * 2015-12-14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不同约束条件的瞬变电磁快速三维反演方法
CN106708839A (zh) * 2015-11-12 2017-05-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关系网络架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561592A (zh) * 2017-09-11 2018-01-09 中南大学 一种密度为多项式的任意多面体的重力场正演方法
CN108279442A (zh) * 2018-01-30 2018-07-1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种应用于大数据计算的航空重力数据物性层析计算方法
CN108489784A (zh) * 2018-03-17 2018-09-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体积力梯度加载方法
CN108761565A (zh) * 2018-03-30 2018-11-06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航空重力测量的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5022A (zh) * 2019-08-30 2020-01-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稀疏球面径向基函数局部重力场建模方法
CN113487735A (zh) * 2021-07-09 2021-10-08 吉林大学 一种面向多源多参量重磁数据的协同可视化与建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395A (zh) * 2007-04-11 2007-10-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方法
CN101051394A (zh) * 2007-04-11 2007-10-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系统
WO2009018525A2 (en) * 2007-08-01 2009-02-05 Austin Geomode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ing
US20110106507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Igeoss Method for building a depositional space corresponding to a geological domai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395A (zh) * 2007-04-11 2007-10-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方法
CN101051394A (zh) * 2007-04-11 2007-10-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地球物理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系统
WO2009018525A2 (en) * 2007-08-01 2009-02-05 Austin Geomode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ing
US20110106507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Igeoss Method for building a depositional space corresponding to a geological domai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敦辉 等: "三维重磁人机交互解释的剖面成体建模方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4015A (zh) * 2014-05-28 2014-08-1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基于正演系数滤波的位场分离方法和位场分离系统
CN103984015B (zh) * 2014-05-28 2017-02-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基于正演系数滤波的位场分离方法和位场分离系统
CN105184865A (zh) * 2015-01-05 2015-12-2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地质三维建模流程的地质图件编绘方法
CN104866653A (zh) * 2015-04-29 2015-08-26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获取地下三维密度结构的方法
CN104866653B (zh) * 2015-04-29 2017-10-2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获取地下三维密度结构的方法
CN105184737B (zh) * 2015-09-02 2019-02-01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综合监控系统的图符自定义缩放方法
CN105184737A (zh) * 2015-09-02 2015-12-23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综合监控系统的图符自定义缩放方法
CN106708839A (zh) * 2015-11-12 2017-05-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关系网络架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589108A (zh) * 2015-12-14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基于不同约束条件的瞬变电磁快速三维反演方法
CN107561592A (zh) * 2017-09-11 2018-01-09 中南大学 一种密度为多项式的任意多面体的重力场正演方法
CN108279442A (zh) * 2018-01-30 2018-07-13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种应用于大数据计算的航空重力数据物性层析计算方法
CN108489784A (zh) * 2018-03-17 2018-09-0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体积力梯度加载方法
CN108761565A (zh) * 2018-03-30 2018-11-06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航空重力测量的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5022A (zh) * 2019-08-30 2020-01-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稀疏球面径向基函数局部重力场建模方法
CN113487735A (zh) * 2021-07-09 2021-10-08 吉林大学 一种面向多源多参量重磁数据的协同可视化与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3487735B (zh) * 2021-07-09 2022-05-24 吉林大学 一种面向多源多参量重磁数据的协同可视化与建模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1989A (zh)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方法
CN106934858B (zh) 一种矿集区尺度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系统
Pan et al. 3D scene and geological modeling using integrated multi-source spatial data: Methodology,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US20110054857A1 (en) Gridless geological modeling
Zhong et al. Enhanced NURBS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for large 3D geo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 example from the Jinping first-level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China
CN106934860A (zh) 一种基于t样条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Wu et al.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gital mine
GB2474740A (en) Gridless geological modeling of a structural framework
CN104459768A (zh) 一种基于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目标地质体追踪方法
CN105654550A (zh) 水电工程边坡的三维地质展示方法
Wu et al. Multi-level voxel representations for digital twin models of tunne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N103824329A (zh) 一种地质勘探三维可视化储量估算方法
Wu et al. A 3D modeling approach to complex faults with multi-source data
CN112150582B (zh) 一种面向多模态数据的地质剖面图近似表达方法
CN106875484A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
CN202257688U (zh) 一种基于重力场或磁场数据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与解释系统
Zhang et al.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3D rapid modeling of geology based on CAD borehole logs
CN116226640A (zh) 一种针对隧道物探反演数据的不良地质特征提取方法
Seng et al. 3D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complex geologically related data
Seng et al. 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complicated objects for 3D GIS
Lattuada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and data structures in GIS and AEC
Guo et al.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generating curvilinear geological section with stratal pinch-out
Zhong et al. NURBS-based 3D graph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Liu et al. Efficient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servoir Model Based on WPF
Jiang et al. Ultra-complex geological anomalies modeling on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