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5119B -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5119B
CN102845119B CN201080065750.7A CN201080065750A CN102845119B CN 102845119 B CN102845119 B CN 102845119B CN 201080065750 A CN201080065750 A CN 201080065750A CN 102845119 B CN102845119 B CN 102845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upstream components
random access
components carri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5119A (zh
Inventor
杨涛
林晓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45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5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5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5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一项,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确定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在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信道上向管理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Description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信息传输,尤其涉及无线网络的用户终端在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选择用于传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的信息的上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中,用户终端一般被配置一个带宽不大于20MHz的载波。由于只有一个载波,用户终端在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信息时,不涉及对载波选择问题。
改进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在LTE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的概念,具体包括连续载波聚合以及非连续载波聚合,聚合后的最大带宽可达100MHz。同时,为了使载波聚合技术向后兼容LTE,这100MHz的带宽分为5个最大带宽为20MHz的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CC),其中的每个分量载波应能够配置成与LTE后向兼容的载波。对一个用户终端而言,它可以被配置其中的1~5个分量载波。由此,不但可用带宽较之以前成倍地增长,演进的节点B(下称基站)对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在现有技术中,尚无这样的一种解决方案,使配置了多个上行分量载波的用户终端在需要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传输时,能够选择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有利于配置了多个上行分量载波的用户终端为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传输时选择上行分量载波。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在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b.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一项,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c.在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信道上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在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后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包括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在内的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来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B.通过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从由一个第一管理设备的管辖切换至由一个第二管理设备管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接收所述第二管理设备发来的切换命令,其中包含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的相关信息;m.根据所述切换命令和一个预定规则,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n.通过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来执行所述切换;如果所述步骤o中执行的切换没有成功,则重复执行所述步骤m-o直至切换成功或满足预定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管理设备中用于对为一个用户终端配置的多个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上行物理信道进行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如果所述用户终端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则将所述另一上行分量确定为所述用户终端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第一装置包括:第二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一项,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第一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二单元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信道上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在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后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二装置,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包括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在内的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第二装置包括:第三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来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第二发送器,用于通过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从由一个第一管理设备的管辖切换至由一个第二管理设备管辖的第三装置,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管理设备发来的切换命令,其中包含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的相关信息;第四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第五单元,用于通过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来执行所述切换;其中,如果所述第五单元所执行的切换没有成功,所述第四、第五单元将重复执行相应操作直至切换成功或满足预定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管理设备中用于对为一个用户终端配置的多个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上行物理信道进行控制的第四装置,包括: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第六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用户终端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则将所述另一上行分量确定为所述用户终端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通过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用户终端能够在载波聚合条件下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的信息选择适当的上行分量载波,从而优化了随机接入过程、切换过程和资源请求过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在调度请求失败后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用于从由一个第一管理设备的管辖切换至由一个第二管理设备管辖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一装置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在调度请求失败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后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二装置框图;
图7为在用户终端中用于从由一个第一管理设备的管辖切换至由一个第二管理设备管辖的第三装置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管理设备中用于对为一个用户终端配置的多个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上行物理信道进行控制的第四装置框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示例性描述。其中,虽然主要以LTE-A系统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任何各种多个载波的场景,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加以限制。
参看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其中,示出了用户终端20,21(例如手机,下称手机20和手机21)及其所属的管理设备10,11(例如基站,下称基站10和基站11),基站10,11的另一侧是移动性管理实体/服务网关(MME/S-GW)。
以下针对用户终端的讨论主要以手机20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同样的描述也可以适用于手机21以及其它图中未示出的用户终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手机20被配置了5个上行分量载波,用于手机20与基站10之间的空中接口,分别记为上行分量载波a-e。假设上行分量载波a-e均带有PRACH也即,上行分量载波a-e上分别预先定义了用于PRACH的时频资源(例如资源块RB)。于是,上述的对上行分量载波的选择具体为对带有PRACH的上行分量载波的选择。应当理解,上述的手机20被配置5个上行分量载波且全部带有PRACH的例子是非限定性的,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上行分量载波的数量为其它数值和/或其中带有PRACH的上行分量载波的数量为其它数值的情形。这样的其它例子如,手机20被配置3个上行分量载波,且其中2个上行分量载波带有PRACH。
一般地,每个上行分量载波又对应于一个下行分量载波,于是,一个用户终端在被配置了5多个上行分量载波的同时,往往也被配置了若干个下行分量载波,下行分量载波的数量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上行分量载波的数量。不失一般性地,移动终端20被配置了5个下行分量载波,为表示其与上行分量载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这些下行分量载波也记为a-e,其中,上行分量载波a对应于下行分量载波a,以此类推。当然,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具体实施例,一个上行分量载波所对应的下行分量载波可能是处于非激活状态(deactive)或激活状态,而一个对应于非活动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同样有被选择的机会。例如,当下行分量载波a处于激活状态时,将其称为上行分量载波a的一个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
典型地,手机20需要为使用PRACH进行信息传输而选择上行分量载波的场景包括: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切换以及上行或下行数据到来但失去上行同步,这里的切换指在基站的管辖之间的切换,也可以理解为小区间切换。以下分别对这些场景下的上行分量载波选择加以诠释,以上述的有5个可选的上行分量载波a-e的情况为例。
参看图2,其中概括地示出了在上行或下行数据到来但失去上行同步以及调度请求发送失败时选择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例子的具体流程。
首先,在步骤S200中,手机20需要确定判决随机接入失败即ULRLF的条件,也即,本例中的上行分量载波选择是与上述判决条件紧密联系的。例如,系统中使用的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可以有多种,且由管辖小区的基站10来确定并通知小区内的各个用户终端,步骤S200由此可以实现为接收基站10广播的表示判决条件具体类型的指示信息,而根据与各个用户终端之前的约定,使得包括手机20在内的各个用户终端仅凭这一指示信息就可以无碍地明确确定具体适用的判决条件。或者,根据一个更为固定的例子,各个用户终端预先保存一种判决条件,并在需要应用时,调用该条件并依次做出后续的上行分量载波选择。
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不失一般性地可以包括:
条件(1):如果在主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PRA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条件(2):如果在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任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条件(3):如果在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条件(4):如果在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其中,所谓主上行分量载波,即一个预定义的默认上行分量载波,通常,在需要进行PRACH的传输时,默认先使用该主上行分量载波。主上行分量载波的预定义可以通过基站通知的方式实现,例如,基站10使用RRC信令或MAC层信令将主上行分量载波通知手机20,如果主上行分量载波发生变化,例如从a变到d,也同样可以使用RRC或MAC层信令进行通知。一般地,配置有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上行分量载波视为主上行分量载波。
本文中,将一个随机接入请求发出后未能得到基站的响应或者即使得到基站的响应但解决竞争过程失败,该接入随机接入请求(或简称请求)未能导致请求成功,或者说请求未达目的,请求未达目的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信道的无线条件过差,随机接入请求根本没有无法被基站正确接收,二是竞争,虽然基站正确接收了随机接入请求,但由于还有其它的用户终端的存在,基站不考虑本用户终端的此次请求,从而导致请求不成功。至少在LTE-AR10中,假定不同的上行分量载波处于近似相同的无线信道条件,因此,源于信道的无线条件过差的请求不成功,意味着即使更换上行分量载波,也不会导致请求成功。
由此可见,一方面,上述的条件(1),(2)有利于在信道条件恶劣时尽快地开始重新连接,代价是一旦请求不成功的原因是竞争,那么不必要的重连接会因其时延等原因而降低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条件(3)使用户终端能够尽量维持现有的连接和上行同步,这对于请求因竞争而不成功是有利的,避免了因不必要的重连接所带来的对业务的中断,当然,如果信道条件恶劣导致请求不成功,那么尝试其它的上行分量载波以争取维持现有的连接和上行同步的意义就不大。
根据LTE-A的规定,随机接入的失败(ULRLF)将导致重新连接,因此,不同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将决定是更快地重新连接,还是尽量维持现有的连接。以下对上述条件(1)-(3)及相应的PRACH传输用上行分量载波选择方案加以介绍。
条件(1)
根据这一条件,在步骤S202中手机20确定主上行分量载波例如上行分量载波c,并在步骤S204中在上行分量载波c上发送PRACH上的随机接入请求,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当在上行分量载波c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能导致随机接入成功,则由于条件(1)已经满足,于是直接进行重新连接,而不再尝试其它上行分量载波。
条件(2)
根据这一条件,与条件(1)类似地,手机20仍只有一次通过PRACH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机会,一旦失败,将导致条件(2)满足而无法尝试其它上行分量载波。不过,手机20并不一定选择主上行分量载波。
作为几种相互替代的方式中的一种,手机20在步骤S202中根据条件(2)来从上行分量载波a-e中随机地确定其中之一,并在随后的步骤S204中在随机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例如上行分量载波a所带的PRACH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如随机接入前导,若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宣告随机接入失败,进行重连接。
作为几种相互替代的方式中的另一种,有利地,手机20选择导致请求成功可能性较大优选最大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由于手机20不知道各个上行分量载波的信道质量,手机20可以以保证较好的Message2/4表现为标准,为此,在步骤S202中从上行分量载波a-e中确定对应于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并在随后的步骤S204中在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例如上行分量载波b所带的PRACH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如随机接入前导,若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宣告随机接入失败,进行重连接。
条件(3)
根据这一条件,同样可以采用随机确定的方式来执行步骤S202,并在随机选择的上行分量载波上执行步骤S204未能导致请求成功时,再在之前未选择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再行随机选择,如此反复,直至已经遍历所有的上行分量载波a-e仍不能导致请求成功,从而开始重连接,或者,终于通过某个上行分量载波导致请求成功。
或者,根据条件(3),步骤S2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执行:从多个上行分量载波a-e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其中,选择满足这两个要素的上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包括,首先确定能够较早地进行PRACH上的发送的上行分量载波,如果有多个具备该要素的载波,则从中进一步确定对应于信道条件最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作为步骤S202的结果。如果此后步骤S204中通过步骤S202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PRACH发出的随机接入请求未能导致请求成功,则重复执行步骤S202-S204直至请求成功或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被满足也即遍历上行分量载波a-e仍未能请求成功。
其中,条件(4)下的选择过程类似于条件(3),不赘述,其区别在于条件(4)下的载波选择只限于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载波的上行载波中选择。
应当理解,图2所示的流程只是一个非限定性的例子,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步骤S200可以省略,而步骤S202相应地简化为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一项,在上行分量载波a-e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上行分量载波a-e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确定上行分量载波a-e中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上行分量载波a-e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手机20可以根据预先的静态配置信息例如指示随机选择上行分量载波的配置信息来选择上行分量载波,或者随机选择一个确定方式,或者,接收来自基站10的指示并基于该指示来选择一个确定方式后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上面已经结合图2对上行或下行数据到来但失去上行同步时和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后的随机接入请求在PRACH上的发送的一些实施例做了介绍。作为一种替代方式,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后的随机接入请求在PRACH上的发送也可以不依赖对上述判决条件的确定还有其它的实现方式,以下是详细介绍。其中,本文中探讨的调度请求发送失败例如LTE-A中定义的:经过允许的调度请求(SR)传输次数后,都没有成功,则称调度请求发送失败,本文中也称做调度请求(消息)未导致(调度)成功。在SR发送失败后,需要执行PRACH传输,一种方式已经参照图2作了详述,下面参照图3介绍另一种可行方式。
一般而言,未导致请求成功的调度请求往往是受累于所使用的上行分量载波糟糕的信道条件,在允许的调度请求发送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有理由相信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上的调度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时,再在这个主上行分量载波上发出随机接入同样不会导致请求成功。因此,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上的调度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之后怎样处理与以下两个问题有关:1-是否接受PUCCH消失一段时间;2-是否允许不进行重连接而进行主上行分量载波的重新配置。
如果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调度请求的尝试可以止于在最初的主上行分量载波上未能导致请求成功,并尽快开始重连接。
相反,如果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参看图3,手机20将会进一步选择其它的上行分量载波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具体地,在步骤S300中,手机20从上行分量载波a-e中除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在S302中,手机20通过步骤S300中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PRACH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更具体地,步骤S300可以通过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来实现:从上行分量载波a-e中除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上行分量载波a-中e除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步骤S300-S302重复执行直至请求成功,或直至遍历所有剩余4个上行分量载波仍不能导致请求成功,于是开始重连接。
作为一种替代方式,如果遍历剩余的4个上行分量载波仍无法导致请求成功,可以再尝试通过上述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如果还无法导致请求成功,则开始重连接。
其中,如果请求成功,手机20优选地向基站10报告SR发送失败或ULPCC信道条件恶化,以便于基站10重新配置住上行分量载波,如将发送导致请求成功的随机接入请求所使用的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为新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如前所述,另一种要讨论的场景就是切换,具体说来就是手机20从由一个第一管理设备例如基站10管辖切换至由一个第二管理设备如一个例如图1中的基站11未示出的另一基站管辖。在LTE-A的讨论进程中,各方已经达成共识,有利地,即作为切换的目标地的管理设备需要在切换命令中向执行切换的用户终端表明可用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另一个共识在于该切换命令中还可能可包括PUCCH的配置信息,例如PUCCH在哪个上行分量载波上,等等。
其中,切换命令中除了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之外,还可以将其中一个标识为主上行分量载波,例如,表明PUCCH在哪个上行分量载波上,而主上行分量载波就是带有PUCCH的那一个,例如上行分量载波b。更进一步地,切换命令中还可以再标识与专用接入资源(例如,专用接入码)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例如上行分量载波e。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主上行分量载波具有先天的最高的被选优先级,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具有先天的次高的被选优先级。
参看图4,在步骤S400中,手机20首先接收来自基站11的切换命令,其中包含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的信息,不失一般性地,本例中基站11为手机20配置的上行分量载波数量少于基站10,仅为4个,例如上行分量载波b-e。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制各个基站所能支配的分量载波数目、总带宽以及各个分量载波的带宽,本发明应被理解为覆盖包括这些例子在内的各种可能的情况。
在步骤S402中,手机20将根据切换命令,从上行分量载波b-e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有利地,如果其中包括一个带有PUCCH的上行分量载波即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手机20首先在带有PUCCH的这个主上行分量载波上执行切换,也即在步骤S402中确定该上行分量载波,并在步骤S404中通过该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PRACH执行切换。其中,这个主上行分量载波例如上行分量载波b及其相应的下行分量载波b在手机20最初成功地接入时就以自动激活。其它的上行分量载波可以由基站20通过MAC层的CE信令来加以激活。
如果在主上行分量载波b上执行的切换未能成功,将重复执行步骤S402-S404,在重复执行的步骤S402中,考虑到主上行分量载波b上切换未成功,手机20判断切换命令中是否还标识了一个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而由于上行分量载波b-e中确有一个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e,因此,重复执行的步骤S402中,上行分量载波e被确定出来,而后则是在步骤S404中通过上行分量载波e上尝试切换。
如果重复执行的步骤S404中的切换又失败,则可以转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此时,通过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e的切换未能成功以后,手机20优选地换一个上行分量载波进行所述基于竞争的切换尝试,因为此前的失败基本上是由于糟糕的信道条件所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果切换命令没有标识任何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或者,虽然标识了主上行分量载波但通过该主上行分量载波进行的切换没有成功且该切换命令没有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或者,虽然标识了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但通过该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进行的切换也没有成功,则,重复执行的步骤S402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
从未尝试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未尝试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以切换命令标识了主上行分量载波的情形为例,终止重复循环的预定条件可以是:已经遍历了主上行分量载波之外的所有其他上行分量载波,仍未能成功切换;已经遍历了主上行分量载波之外的所有其他上行分量载波,并再一次尝试了主上行分量载波,仍未能成功切换;已经尝试的上行分量载波的数量达到一个预定阈值,仍未能成功切换。以切换命令未标识主上行分量载波的情形为例,终止重复循环的预定条件可以是:已经遍历了所有的上行分量载波,仍未能成功切换;已经尝试的上行分量载波达到预定阈值,仍未能成功切换。
则进入步骤S402,其中,手机20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来从各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选择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与专用接入资源所对应的上行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不失一般性地,如果第二管理设备通知的切换命令中包含了专有接入资源,则在相应的上行分量载波上发送接入请求。
如果重新进行的切换仍未成功,则重复执行步骤S402-S404,直至切换成功或已遍历除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所有其它上行分量载波。在遍历了所有其它上行分量载波仍不能成功切换之后,可以直接触发重连接,也可以再次尝试主上行分量载波,再次切换失败后再行重连接。
如果重新进行的切换成功,则基站10自动地将导致切换成功的上行分量载波(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为新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在对用户终端中的方法的各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再来看在管理设备中用于对为一个用户终端配置的多个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上行物理信道进行控制的方法。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总结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基站10和手机20为例:
1)判断手机20是否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其中的请求消息包括SR发送失败时的随机接入请求以及在执行切换时发向第二管理设备的相应的消息。
2)如果所述用户终端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则将所述另一上行分量确定为所述用户终端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换言之,基站11收到手机10发来的表示SR发送失败的报告,重新配置ULPCC,或者,基站11根据基站11自身的测量知道ULPCC的信道质量恶化,于是自动重新配置ULPCC,例如为手机10选择另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作为新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具体的例子如,在SR发送失败的情形下,手机20通过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上行分量载波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并成功后,向基站10报告SR发送失败,于是,基站10将导致手机20请求成功的那个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为新的主上行分量载波。具体的例子又如,在切换时,如果通过主上行分量载波所进行的切换尝试成功,则作为切换目的地的第二管理设备自动地将导致切换成功的那一上行分量载波确定为新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在对方法部分做了详述之后,以下参照上文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第四装置的各实施例进行介绍,可参考上文中的相关表述以便理解。
参看图5,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一装置的框图,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第一装置50典型地位于图1所示的手机20中,包括:
第一单元502,用于确定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对应于图2所示步骤S200;
第二单元504,用于根据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对应于图2所示步骤S202;
第一发送器506,用于在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信道上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对应于图2所示步骤S204。
进一步地,第一单元502确定的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I.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包括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如果在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II.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任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III.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当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第I项时,第二单元502还用于:在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或者,
当多个上行分量载波分别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且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项时,第二单元502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任一项: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对应于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或者,
当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分别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激活的配对的下行分量载波,且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I项时,第二单元502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任一项: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进一步地,第二单元502和第一发送器504还用于,如果第一发送器504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能导致请求成功,则分别重复执行相应操作,直至请求成功或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被满足;
其中,在重复执行相应操作时,第二单元502用于从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剩余的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单元502不是必要的。在一个变化例中,第二单元504不依赖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而如上所述地随机或根据信道条件来选择适当的上行分量载波。
参看图6,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调度请求发送失败后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二装置框图,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包括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在内的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第二装置60典型地位于图1中的用户终端20中,包括:
第三单元602,用于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来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对应于图3所示步骤S300;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除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第二发送器604,用于通过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来发送该随机接入请求,对应于图3所示步骤S302。
参看图7,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用户终端中用于从由一个第一管理设备的管辖切换至由一个第二管理设备管辖的第三装置框图,该第三装置70典型地位于图1中的用户终端20中,包括:
接收器702,用于接收第二管理设备例如基站11发来的切换命令,其中包含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的相关信息,对应于图4中的步骤S400。
第四单元704,用于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对应于图4中的步骤S402。
第五单元706,用于通过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来执行所述切换,对应于图4所示的步骤S404。
其中,如果第五单元706所执行的切换没有成功,第四单元704和第五单元706将重复执行相应操作直至切换成功或满足预定条件。
进一步地,第四单元706用于:判断所述切换命令是否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标识了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如果所述切换命令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标识了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则将主上行分量载波作为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
当通过主上行分量载波执行的切换没有成功时,第四单元704重复执行的操作包括:判断所述切换命令是否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标识了一个与专用接入资源所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以及如果所述切换命令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标识了一个与专用接入资源所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则将所述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作为第四单元704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
其中,如果切换命令没有标识任何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或者,虽然标识了主上行分量载波但通过该主上行分量载波进行的切换没有成功且该切换命令没有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或者,虽然标识了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但通过该与专用接入资源相对应的上行分量载波进行的切换也没有成功,则,第四单元704重复执行的操作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
从未尝试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未尝试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参看图8,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在管理设备中用于对为一个用户终端配置的多个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上行物理信道进行控制的第四装置,该第四装置80典型地位于图1所示基站10中,包括:
判断装置802,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
第六单元804,用于如果所述用户终端在主上行分量载波以外的另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请求消息并导致请求成功,则将所述另一上行分量确定为所述用户终端的主上行分量载波。
对判断装置802和第六单元804的功能详述,可参照上文中对方法流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示范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这包括使用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调度方法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此外,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装置或步骤;装置前的“一个”不排除多个这样的装置的存在;在包含多个装置的设备中,该多个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可由同一个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仅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6)

1.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
b.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执行与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相匹配的操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所述操作为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一项: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c.在所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信道上向管理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
I.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包括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如果在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II.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任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III.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IV.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其中,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项时,所述步骤b包括: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或者,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项时,所述步骤b包括,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任一项: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或者,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I项时,所述步骤b包括,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任一项: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或者,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V项时,所述步骤b包括: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判决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I或第IV项时,如果所述步骤c中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未能导致请求成功,则重复执行所述步骤b-c直至请求成功或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被满足;
其中,当所述判决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I项时,重复执行的步骤b包括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
从其余的各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剩余的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其中,当所述判决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V项时,重复执行的步骤b包括:
从其余的各个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4.一种在用户终端中用于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被配置了多个带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该第一装置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确定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
第二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执行与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相匹配的操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所述操作为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一项: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第一发送器,用于在所述第二单元确定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信道上向管理设备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
I.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包括一个主上行分量载波,如果在所述主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II.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任一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III.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IV.如果在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所带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均未导致请求成功,则判定所述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失败;
其中,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项时,所述第二单元还用于:确定作为主上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或者,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项时,所述第二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任一项: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或者,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II项时,所述第二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各项操作中的任一项: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地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或者,
当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包括所述第IV项时,所述第二单元还包括: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的所有具有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具有信道条件较佳的激活的配对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和所述第一发送器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发送器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未能导致请求成功,则分别重复执行相应操作,直至请求成功或所述判决随机接入失败的条件被满足;
其中,在重复执行相应操作时,所述第二单元用于执行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剩余的上行分量载波中确定能够较早进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的发送和/或对应于一个信道条件较优的下行分量载波的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从所述多个上行分量载波中剩余的上行分量载波中随机确定一个上行分量载波。
CN201080065750.7A 2010-04-06 2010-04-06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845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0/071580 WO2011124018A1 (zh) 2010-04-06 2010-04-06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5119A CN102845119A (zh) 2012-12-26
CN102845119B true CN10284511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76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750.7A Active CN102845119B (zh) 2010-04-06 2010-04-06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5119B (zh)
TW (1) TWI479928B (zh)
WO (1) WO20111240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0919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971329B2 (ja) * 2017-05-17 2021-11-24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Zte Corporation アップリンクキャリアアクセス
CN107820729B (zh) * 2017-07-14 2021-05-28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连接重建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09803436B (zh) * 2017-11-17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336A (zh) * 2002-12-03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
CN101516140A (zh) * 2009-03-18 2009-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基站和接收终端
CN100571444C (zh) * 2006-09-29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切换接入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7545B2 (en) * 2008-08-11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chor carrier in a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6374B2 (en) * 2008-09-12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US9136998B2 (en) * 2008-09-23 2015-09-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Optimized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for extended bandwidt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336A (zh) * 2002-12-03 2004-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控制方法
CN100571444C (zh) * 2006-09-29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切换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1516140A (zh) * 2009-03-18 2009-08-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基站和接收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24018A1 (zh) 2011-10-13
CN102845119A (zh) 2012-12-26
TW201218834A (en) 2012-05-01
TWI479928B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8122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93605B1 (en) Method of handling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RU2561859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отчетов о результатах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измерений
EP2496038B1 (en) Component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in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device thereof
US8411647B2 (en) Random access system for using multi-carrier stru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91605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T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33703A (zh) 用于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的能力扩展
CN102860080B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3581918A (zh) 分量载波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20110127080A (ko) 단말간 직접 연결 통신 및 단말 릴레이를 위한 단말간 직접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CN102013917B (zh) 一种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30225211A1 (en) Paging Reading Conflict Management in Dual Standby Handsets
CN108540998B (zh) 处理用户端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02056297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3037441A (zh) 一种确定上行载波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46573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演进基站及终端设备
EP4044707A1 (en) Dynamic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2215592A (zh) 用于改变主要分量载波的方法及其相关通信装置
CN102291688A (zh) 一种基于mbms业务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8271213B (zh) 通信控制方法、非授权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113900B (zh) D2d通信的连接支持方法和无线设备
CN102845119B (zh) 基于载波聚合的处理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4884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307467B (zh) 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US1066014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