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732A -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732A
CN102843732A CN2011101655670A CN201110165567A CN102843732A CN 102843732 A CN102843732 A CN 102843732A CN 2011101655670 A CN2011101655670 A CN 2011101655670A CN 201110165567 A CN201110165567 A CN 201110165567A CN 102843732 A CN102843732 A CN 102843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base station
frame
proportion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55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732B (zh
Inventor
陈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655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3732B/zh
Priority to EP12803014.5A priority patent/EP2723122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221 priority patent/WO20121750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3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732A/zh
Priority to US14/134,190 priority patent/US921502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94Allocation of channels in TDM/TDMA networks, e.g. distributed multi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包括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本发明的方法由于为该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因此使得当该第一子帧集合中子帧数量较多时,为该第一子帧集合所预留的应大信道资源开销也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中,数据接收方需要向数据发送方反馈应答信息,以帮助确认数据是否正确接收。应答信息的取值可以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应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认应答)和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传输),其中ACK表示数据接收正确,NACK表示数据接收错误,DTX表示没有接收到数据。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演进全球地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系统中,在上行链路(Uplink)方向,用户设备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向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反馈与下行数据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在下行链路(Downlink)方向,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向用户设备反馈与上行数据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在本发明中,将用于反馈应答信息的PUCCH和PHICH统称为应答信道。
3GPP E-UTRA系统也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其支持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两种制式。通常,也将TDD制式的LTE系统称为LTE TDD系统。
LTE TDD系统中,一个典型的无线帧长度为10ms,其包含10个子帧。每个子帧长度均为1ms,且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配置为用于传输下行数据或者上行数据。LTE TDD系统支持多种不同的子帧配比,如表1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特殊子帧可以传输下行数据信息,但不能传输上行数据信息,因而通常也被当做下行子帧处理。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021
表1
根据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多个下行子帧可以关联到相同的上行子帧来反馈应答信息,多个上行子帧也可以关联到相同的下行子帧来反馈应答信息。换句话说,根据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可以进行如下设置:对于在多个下行子帧传输的下行数据,在相同的一个上行子帧来反馈它们的应答信息;对于在多个上行子帧传输的上行数据,在相同的一个下行子帧来反馈它们的应答信息。其中,HARQ定时关系包括: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上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下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
在LTE TDD系统中,当多个下行子帧关联到相同的上行子帧来反馈应答信息时,在上行子帧中为每个关联的下行子帧都预留了互不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当多个上行子帧关联到相同的下行子帧来反馈应答信息时,在下行子帧中也为每个关联的上行子帧都预留了互不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上述设计使得:当系统中上行子帧的数目相对于下行子帧的数目较少时,关联到同一上行子帧的下行子帧的数目较多,或者当系统中下行子帧的数目相对于上行子帧的数目较少时,关联到同一下行子帧的上行子帧数目也较大,这就意味着系统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开销较大。例如,对于表1中的子帧配比2,在每个上行子帧要为4个关联的下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应答信道资源开销很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包括: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包括: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用户设备与基站在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控制模块,用于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通信模块,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通信模块,用于与基站在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为该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因此使得当该第一子帧集合中子帧数量较多时,为该第一子帧集合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开销也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在表2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2b为在表2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上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下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2c为在表4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2d为在表3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三子模块在本实现方式中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按照第一子帧配比与第一用户设备通信。该第一子帧配比对于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而言都是已知的,可以是该基站通过消息通知给该第一用户设备该第一子帧配比,也可以是该第一子帧配比预设或配置给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请参照表2,表2为本实现方式所例举的第一子帧配比。在一个无线帧中,10个子帧依次为D-S-U-F-F-D-S-U-F-F,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F表示灵活子帧。特殊子帧S可以传输下行数据信息,但不能传输上行数据信息,因而通常也被当作下行子帧处理。灵活子帧F可以由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根据用户业务流量需求实时灵活地用作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041
表2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052
表3
根据该第一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获得一个第一子帧集合和一个第二子帧。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该第一子帧集合内传输数据,在该第二子帧传输该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所对应的应答信息。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一个以上的子帧。该第一子帧集合可以包括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或者下行子帧D和特殊子帧S、或者上行子帧U和灵活子帧F、或者下行子帧D和灵活子帧F、或者下行子帧D和特殊子帧S以及灵活子帧F。当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上行子帧U、或者上行子帧U和灵活子帧F时,该第二子帧为下行子帧D、或者特殊子帧S或者灵活子帧F,该第一子帧集合内传输的为上行数据,在该第二子帧预留的为下行应答信道资源;当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下行子帧D、或者下行子帧D和特殊子帧S、或者下行子帧D和灵活子帧F、或者下行子帧D和特殊子帧S以及灵活子帧F时,该第二子帧为上行子帧U或者灵活子帧F,该第一子帧集合内传输的为下行数据,在该第二子帧预留的为上行应答信道资源。
下面介绍对下行数据反馈上行应答信息的情况,即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下行子帧D和/或特殊子帧S的情况。在本实现方式中,优选的,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索引号为4、5、6和8的子帧F、D、S、F,即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该第二子帧为子帧索引号为2的子帧U,即子帧2。
请参照图2a,图2a为在表2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举例而言,该基站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在前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传输下行数据,即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在后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2传输该前一个无线帧的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即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应答信息。该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对于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而言都是已知的。对于该基站而言,该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是该基站根据该第一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产生的。对于该第一用户设备而言,该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是由该基站通知的,还可以是根据该第一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产生的。
在本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按照预定的规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该应答信道资源是指一片应答信道区域,该区域内包含多个应答信道。该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例如,为子帧8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4、子帧5和子帧6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部分重叠,或者为子帧4和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5和子帧8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
作为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一个优选实现方式,该第一子帧集合由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构成。为该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该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该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该基站为该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优选地,所述子集部分是根据第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在所述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的子帧组成的集合。所述补集部分是由属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但不属于所述子集部分的子帧组成的集合。
在LTE TDD版本8和版本9中,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接入一个成员载波与基站进行通信。LTE TDD版本10支持载波聚合技术,其中,一个用户设备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与基站进行通信。一个成员载波也被称为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当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其中有一个成员载波被设置为主成员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也称主小区(Primary Cell)。可以为不同用户设备设置不同的主成员载波。
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只接入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都是为接入的那个成员载波通知的。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可以是为相同成员载波通知的;也可以是为不同成员载波通知的,例如为主成员载波通知第二子帧配比,为至少一个非主成员载波通知第一子帧配比。
LTE TDD系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系统,对于只支持旧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LTE TDD版本8至版本10的用户设备,不支持为不同子帧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对于演进的LTE TDD基站,在为支持新版本用户设备、例如LTE TDD版本11或以后版本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为支持只旧版本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当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是为相同成员载波通知的时,所述第二子帧配比是旧版本用户设备所能支持的子帧配比、例如表1所示的7种子帧配比中的一种;所述根据第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是指根据旧版本用户设备所能支持的子帧配比、以及为其定义的HARQ定时关系。请参照表3,表3为本实现方式所例举的第二子帧配比。该第二子帧配比对于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而言也是已知的,可以是该基站通过消息通知给该第一用户设备该第二子帧配比,也可以是该第二子帧配比被预设或配置给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请参照图2d,图2d给出了为表3所示的第二子帧配比定义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根据图2d所示的第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在子帧2上反馈与在子帧5和子帧6的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
仍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2所示的子帧配比为例,该子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5和子帧6,该补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4和子帧8。为子帧5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4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为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8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然,也可以是为子帧5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8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为子帧4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其中,为子帧5和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下面介绍上述优选实现方式的优点:一般而言,基站以一种子帧配比与附着到它的用户设备通信。当该基站以前述表2所举例的第一子帧配比通信时,如果用户设备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即支持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的用户设备,那么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正常通信。但是,如果该用户设备是不支持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的旧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LTE TDD版本8至版本10的用户设备,那么该基站则不能与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正常通信。上述优选实现方式由于该子集部分内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因此该基站至少可以在该子集部分内的各子帧上与旧版本的用户设备正常通信。例如,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以第二子帧配比与基站通信,该第二子帧配比例如是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而基站仍然以表2所示的第一子帧配比与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通信时,该基站至少可以在子帧5和子帧6与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正常通信,因此增强了系统的兼容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子帧集合还可以是子帧9、子帧0、子帧1和子帧3,此时第二子帧为子帧7。类似的,子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0和子帧1,补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9和子帧3。为子帧9分配的应答信道资源可以与子帧1相同,为子帧3分配的应答信道资源可以与子帧0相同。或者,为子帧9分配的应答信道资源可以与子帧0相同,为子帧3分配的应答信道资源可以与子帧1相同。
下面介绍对上行数据反馈下行应答信息的情况,即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上行子帧U和/或灵活子帧F的情况。在本实现方式中,仍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2所示的子帧配比举例说明。优选的,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索引号为3和4的子帧F,即子帧3和子帧4。该第二子帧为子帧索引号为0的子帧D,即子帧0。请参照图2b,图2b为在表2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上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下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举例而言,该基站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在前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3和4传输上行数据,即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在后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0传输该前一个无线帧的子帧3和4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即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信息。该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该应答信道资源是指一片应答信道区域,该区域内包含多个应答信道。例如,为第4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第3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请参照表4,表4为本实施例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所例举的第一子帧配比。该第一子帧配比即为表1中的子帧配比2。在一个无线帧中,10个子帧依次为D-S-U-D-D-D-S-U-D-D。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081
表4
根据该第一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获得一个第一子帧集合和一个第二子帧。下面首先介绍对下行数据反馈上行应答信息的情况,即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下行子帧D和/或特殊子帧S的情况。优选的,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索引号为4、5、6、8的子帧D、D、S、D,即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该第二子帧为子帧索引号为2的子帧U,即子帧2。或者,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索引号为9、0、1、3的子帧D、D、S、D,此时该第二子帧为子帧索引号为7的子帧U。这里我们只以该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索引号为4、5、6、8的子帧为例说明,其他情况与此类似。
请参照图2c,图2c为在表4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举例而言,该基站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在前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传输下行数据,即基站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在后一个无线帧内的子帧2传输该前一个无线帧的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所对应的应答信息,即第一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应答信息。
优选的,该第一子帧集合由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构成。为该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该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该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该基站为该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优选地,所述子集部分是根据第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在所述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的子帧组成的集合。所述补集部分是由属于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但不属于所述子集部分的子帧组成的集合。
在LTE TDD版本8和版本9中,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接入一个成员载波与基站进行通信。LTE TDD版本10支持载波聚合技术,其中,一个用户设备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与基站进行通信。一个成员载波也被称为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当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其中有一个成员载波被设置为主成员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也称主小区(Primary Cell)。可以为不同用户设备设置不同的主成员载波。
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只接入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都是为接入的那个成员载波通知的。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可以是为相同成员载波通知的;也可以是为不同成员载波通知的,例如为主成员载波通知第二子帧配比,为至少一个非主成员载波通知第一子帧配比。
LTE TDD系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系统,对于只支持旧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LTE TDD版本8至版本10的用户设备,不支持为不同子帧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对于演进的LTE TDD基站,在为支持新版本用户设备、例如LTE TDD版本11或以后版本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为支持只旧版本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当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是为相同成员载波通知的时,所述第二子帧配比是旧版本用户设备所能支持的子帧配比、例如表1所示的7种子帧配比中的一种;所述根据第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是指根据旧版本用户设备所能支持的子帧配比、以及为其定义的HARQ定时关系。请参照表3,表3为本实现方式所例举的第二子帧配比。该第二子帧配比对于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而言也是已知的,可以是该基站通过消息通知给该第一用户设备该第二子帧配比,也可以是该第二子帧配比被预设或配置给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请参照图2d,图2d给出了为表3所示的第二子帧配比定义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根据图2d所示的第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在子帧2上反馈与在子帧5和子帧6的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
仍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4所示的子帧配比为例,该子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5和子帧6,该补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4和子帧8。为子帧5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4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为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8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然,也可以是为子帧5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8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为子帧4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其中,为子帧5和子帧6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该基站为该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的优点在于:当旧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LTE TDD版本8到版本10的用户设备不支持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时,可以使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以例如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与该基站通信,而该基站仍然以例如表4所示的第一子帧配比与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通信,此时该基站至少可以在子帧5和子帧6与该旧版本的用户设备正常通信,增强了系统的兼容性。
图2a到图2d只是本发明各实施例优选的第一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很显然的是,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方法对于其它上下行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设置也是适用的。
步骤S12、所述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进行数据传输,并在所述第二子帧进行与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该基站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该第一子帧集合进行数据传输,并在该第二子帧进行与该第一子帧集合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优选实现方式中,当该基站为该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的情况下,该基站还可以与旧版本的用户设备在该子集部分传输数据,并在该第二子帧传输该子集部分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当不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时,例如按照表4所示的子帧配比,需要在子帧2为4个下行子帧预留互不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可以看到,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将在子帧2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减少一半。以20MHz的LTE TDD为例,为每个下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由88个应答信道组成。当在一个上行子帧要为4个下行子帧预留互不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时,总共要预留352个应答信道,在短循环前缀子帧结构下通常相当于19.56%的系统带宽资源。当在一个上行子帧为2个下行子帧预留互不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时,只需要预留176个应答信道,在短循环前缀子帧结构下通常相当于9.78%的系统带宽资源。可以看到,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之后,能够将应答信道资源开销显著降低,且节省出来的9.78%系统带宽资源可以被用于上行数据传输,有效改善用户上行通信体验。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31、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所采用的预定的规则对于该用户设备而言也是知道的,例如可以将该规则预设至该用户设备。因此,该用户设备如果获得了该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预留应答信道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者终止位置,根据该规则,便可以计算出该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该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接收基站发送的一个偏移值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21
该偏移值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22
表示该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预留应答信道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者终止位置。该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该偏移值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23
获取该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
步骤S32、所述用户设备与基站在第一子帧集合进行数据传输,并在所述第二子帧进行与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的传输。
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由于为该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因此使得当该第一子帧集合中子帧数量较多时,为该第一子帧集合所预留的应大信道资源开销也较小。
请参照图4,图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41、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步骤S41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步骤S11,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42、第一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
步骤S42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步骤S31,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43、所述基站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进行数据传输,并在所述第二子帧进行与数据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的传输。
请参照图5,图5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步骤S41之前进一步包括:
步骤S40a、所述基站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
该第一子帧配比和该第二子帧配比可以是预先存储在该基站内,由该基站读取而获得,也可以是由其他网络设备配置给该基站的。其中,例如该第一子帧配比可以是表2所示的子帧配比,同时该第二子帧配比可以是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再例如,该第一子帧配比可以是表4所示的子帧配比,同时该第二子帧配比可以是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
步骤S40b、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向第二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二子帧配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设备为支持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的设备,而第二用户设备为不支持预留重叠或者部分重叠的应答信道资源的设备。
在LTE TDD版本8和版本9中,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接入一个成员载波与基站进行通信。LTE TDD版本10支持载波聚合技术,其中,一个用户设备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与基站进行通信。一个成员载波也被称为一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当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其中有一个成员载波被设置为主成员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也称主小区(Primary Cell)。可以为不同用户设备设置不同的主成员载波。
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只接入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都是为接入的那个成员载波通知的。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可以是为相同成员载波通知的;也可以是为不同成员载波通知的,例如为主成员载波通知第二子帧配比,为至少一个非主成员载波通知第一子帧配比。
当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是为相同成员载波通知的时,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都只接入了相同的一个成员载波时,该基站统一按照第一子帧配比与第一和第二用户设备通信。第一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而第二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帧配比和该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该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该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例如,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4所示的子帧配比,第二子帧配比为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该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该补集部分包括该灵活子帧,该子集部分包括该上行子帧、或者该下行子帧、或者该下行子帧和该特殊子帧。例如,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2所示的子帧配比,第二子帧配比为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
步骤S40c、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
前已详述,该基站可以根据该第一子帧配比和HARQ定时关系,获得第一子帧集合和第二子帧。另外,该基站还可以通过该第一子帧配比和该第二子帧配比得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
以该第一子帧配比是表2所示的子帧配比,同时该第二子帧配比是表3所示的子帧配比为例来说明。请参照图2a,根据图2a所示的定时关系,可以确定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时,第二子帧为子帧2。在该第一子帧配比下,对于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所传输的数据,将在子帧2反馈对应的应答信息。请参照图2d,图2d为在表3所示子帧配比下的下行数据到反馈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之间的定时关系示意图。在该第二子帧配比下,对于子帧5、6所传输的数据,将在子帧2反馈对应的应答信息。那么根据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该子集部分包括该子帧2在第一子帧配比中反馈的子帧与在第二子帧配比中反馈的子帧之间交集的部分,即该子集部分包括包括子帧5和子帧6,该补集部分包括子帧4和子帧8。
当同时接入大于一个成员载波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主成员载波来反馈与所有接入的成员载波的下行数据传输对应的上行应答信息。当为主成员载波通知了第一子帧配比、为至少一个非主成员载波通知了第二子帧配比时,为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也可以减少主成员载波上需要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
步骤S40d、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
步骤S40d的实现方式与步骤S40c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S41具体包括步骤S411和S412,步骤S42具体包括步骤S421和S422。
步骤S411、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
所述基站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或者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一个子帧通知分配的映射标号,或者所述基站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部分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并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补集部分通知分配的映射标号。
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2所示的子帧配比为例,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该子集部分包括子帧5和子帧6,该补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4和子帧8。该基站可以将该补集部分中的子帧4和子帧8都作为第三子帧,该第三子帧即为映射标号与其他子帧重复的子帧。举例而言,该基站可以为该子帧4和子帧5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0,为子帧6和子帧8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1。该基站也可以为该子帧4和子帧6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1,为该子帧5和子帧8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0。
再以第一子帧配比为表4所示的子帧配比为例,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该子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5和子帧6,该补集部分可以包括子帧4和子帧8。该基站可以将该补集部分中的子帧4和子帧8都作为第三子帧。即,该基站可以为子帧5和子帧4分配的映射标号m=0,为子帧6和子帧8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1。该基站也可以为该子帧4和子帧6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1,为该子帧5和子帧8分配相同的映射标号m=0。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的子帧配比而言,其第一子帧集合中各子帧所对应的映射标号可以是预先保存在该基站中的。
步骤S412、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标号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步骤S421、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
举例而言,所述用户设备可以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一个子帧分配的映射标号,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可以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部分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并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补集部分分配的映射标号。
步骤S422、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标号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
根据前面介绍的,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消息接收基站发送的一个偏移值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61
该偏移值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62
表示该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预留应答信道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者终止位置。然后,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映射标号和该偏移值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63
获取该基站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获取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请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步骤S43之前还包括步骤S430,在步骤S43之后还包括步骤S44和S4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41~S42不再赘述。
步骤S430、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ACK Resource Indicator,ARI)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nARI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该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是为该基站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该第二子帧传输应答信息而具体分配的应答信道的索引。为每个子帧具体分配的应答信道可以从为该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中分配。该基站和该第一用户设备需要按照相同的方式各自计算得到该应答信道索引。
对于该第一子帧集合中除第三子帧外的子帧,均具有不同的映射标号m。当第一子帧集合内各子帧中PDCCH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Element,CCE)资源索引为nCCE时,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为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64
那么分配应答信道的过程为:首先从{0,1,2,3}中选出一个p值,使得Np≤nCCE<Np+1;然后通过式(一): n PUCCH ( 1 ) = ( M - m - 1 ) × N p + m × N p + 1 + n CCE + N PUCCH ( 1 ) 即可计算获得应答信道资源索引,其中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72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73
为下行系统带宽,
Figure BDA0000069397650000174
为该基站为该第一子帧集合预留应答信道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者终止位置。
由于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该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因此,对于映射标号重复的子帧,如果仍然按照上述式(一)计算计算获得分配的应答信道资源索引,在这两个子帧中PDCCH分别占用了相同的CCE资源时,则可能会得到相同的应答信道资源索引结果,进而发生子帧间应答信道资源冲突。因此,为了避免应答信道资源冲突,需要为该第三子帧加入一个偏移量nARI,进而使用式(二) n PUCCH ( 1 ) = ( M - m - 1 ) × N p + m × N p + 1 + n CCE + n ARI + N PUCCH ( 1 ) 计算获得该第三子帧的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由于该第一用户设备也需要计算该应答信道索引,所以该基站需要将该偏移量通知该第一用户设备。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该基站在该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向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内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ownlink AssignmentIndex,DAI)字段。该DAI字段用于在第一子帧集合中、按照子帧的先后顺序对发送的PDCCH个数进行累加计数。DAI字段由两比特组成,其取值可以为1、2、3或者4。其中,对于映射标号相同的多个子帧内发送的控制信息,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应答资源指示。
举例而言,请参照图2a,假如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8的映射标号m均为0,那么从子帧5开始的子帧6,子帧7,子帧8的DAI字段的取值均大于1,TPC字段设置为应答资源指示信息,该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偏移量nARI
步骤S43不再赘述。
步骤S44、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该基站在执行步骤S430之前需要确定PDCCH所占用的CCE索引,然后在确定的CCE索引上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因此,在该基站确定了该PDCCH所占用的CCE索引后,便可以执行该步骤S44,因此,步骤S44与步骤S430和/或步骤S43可以并行执行。
对于该基站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的过程在对步骤S430的说明中已经举例详述,这里一并引用参考,不再举例说明。
步骤S45、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该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收到该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时,检测出该PDCCH所占用的CCE索引,再根据该PDCCH所占用的CCE索引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因此,步骤S45可以在步骤S430之后执行,当然,步骤S45也可以与步骤S43并行执行。
对于该第一用户设备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的过程在对步骤S430的说明中已经举例详述,这里一并引用参考,不再举例说明。
步骤S46、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请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所做的说明和该方法所涉及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该基站。该基站800包括控制模块810和通信模块820。控制模块810用于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通信模块820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810具体用于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基站800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830和第二获取模块840。第一获取模块830用于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第二获取模块8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所述子集部分和所述补集部分。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820还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在所述子集部分传输数据,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子帧上传输所述子集部分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向第二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获取模块830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或者,所述第一获取模块830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补集部分包括所述灵活子帧,所述子集部分包括所述上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和所述特殊子帧。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810包括第一子模块811和第二子模块812。第一子模块81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第二子模块812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8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分配模块850,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通信模块820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8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包括:通信模块8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AI字段,其中,在每一组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中的第二个及以后的子帧内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应答资源指示信息。
请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户设备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对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所做的说明和该方法所涉及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该用户设备。该基站900包括控制模块910和通信模块920。控制模块910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通信模块920用于与基站在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910具体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920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控制模块910还用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所述子集部分和所述补集部分。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920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具体包括:通信模块920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补集部分包括所述灵活子帧,所述子集部分包括所述上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和所述特殊子帧;或者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控制模块910包括第三子模块911和第四子模块912。第三子模块91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第四子模块912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10,图10是图9所示第三子模块在本实现方式中的模块示意图。所述第三子模块911包括:第一获取模块913,用于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或者第二获取模块914,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一个子帧分配的映射标号;或者第三获取模块915,用于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部分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补集部分分配的映射标号。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920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应答资源指示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900还包括分配模块930,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通信模块920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基站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个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920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包括:通信模块92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AI字段,其中,在每一组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中的第二个及以后的子帧内接收的控制信息中,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解析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解析为应答资源指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上述的各装置或系统,可以执行相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8)

1.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所述基站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所述子集部分和所述补集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与第二用户设备在所述子集部分传输数据;
所述基站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子帧上传输所述子集部分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
所述基站向第二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或者
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补集部分包括所述灵活子帧,所述子集部分包括所述上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和所述特殊子帧。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标号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AI字段,其中,在每一组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中的第二个及以后的子帧内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应答资源指示信息。
11.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所述用户设备与基站在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所述子集部分和所述补集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补集部分包括所述灵活子帧,所述子集部分包括所述上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和所述特殊子帧;或者
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标号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分配的映射标号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一个子帧分配的映射标号,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部分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并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补集部分分配的映射标号。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应答资源指示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基站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AI字段,其中,在每一组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中的第二个及以后的子帧内接收的控制信息中,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解析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解析为应答资源指示。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通信模块,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为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所述子集部分和所述补集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在所述子集部分传输数据,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子帧上传输所述子集部分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向第二用户设备通知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使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与所述基站通信。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或者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补集部分包括所述灵活子帧,所述子集部分包括所述上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和所述特殊子帧。
26.如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
第二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AI字段,其中,在每一组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中的第二个及以后的子帧内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设置为应答资源指示信息。
3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两个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通信模块,用于与基站在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数据。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基站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为所述补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与为所述子集部分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当所述子集部分包含的子帧多于一个时,所述基站为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互不重叠。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得到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和所述第二子帧,根据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得到所述子集部分和所述补集部分。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具体包括: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第一子帧配比和第二子帧配比,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特殊子帧和灵活子帧,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补集部分包括所述灵活子帧,所述子集部分包括所述上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或者所述下行子帧和所述特殊子帧;或者所述第一子帧配比和所述第二子帧配比分别包括上行子帧、下行子帧和特殊子帧,所述第一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少于所述第二子帧配比中的上行子帧数目。
34.如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包括子集部分和补集部分,所述补集部分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三子帧,所述第三子帧的映射标号与所述子集部分中的一个子帧的映射标号相同,所述子集部分的各子帧的映射标号互不相同;
第四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获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在第二子帧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其中,为所述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所预留的应答信道资源重叠或者部分重叠。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各子帧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或者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中至少一个子帧分配的映射标号;或者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读取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子集部分预先配置的映射标号,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所述基站通知的为所述第一子帧集合的补集部分分配的映射标号。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应答资源指示信息,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子帧在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时需要加入的偏移量。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映射标号、所述PDCCH所占用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和所述应答资源指示信息产生应答信道资源索引;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帧内、在所述应答信道资源索引所对应的应答信道上与所述基站传输所述第一子帧集合传输所对应的应答信息。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应答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集合内,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和下行分配指示DAI字段,其中,在每一组映射标号相同的子帧中的第二个及以后的子帧内接收的控制信息中,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等于1时,TPC字段解析为发射功率控制;当所述DAI字段的取值大于1时,TPC字段解析为应答资源指示。
CN201110165567.0A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2843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5567.0A CN102843732B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12803014.5A EP2723122B1 (en) 2011-06-20 2012-06-20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for enb and ue
PCT/CN2012/077221 WO2012175019A1 (zh) 2011-06-20 2012-06-20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4/134,190 US9215025B2 (en) 2011-06-20 2013-12-19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5567.0A CN102843732B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732A true CN102843732A (zh) 2012-12-26
CN102843732B CN10284373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37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5567.0A Active CN102843732B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5025B2 (zh)
EP (1) EP2723122B1 (zh)
CN (1) CN102843732B (zh)
WO (1) WO20121750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1042A1 (en) * 2013-01-18 2014-07-24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s of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s
CN104602346A (zh) * 2013-10-31 2015-05-0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5556872A (zh) * 2013-09-10 2016-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90940A (zh) * 2013-05-31 2019-08-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032B (zh) * 2011-08-09 2014-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上行反馈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179672B (zh) 2011-12-23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879733A1 (en) * 2014-01-31 2021-09-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219263B2 (en) 2014-07-28 2019-0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45493B2 (en) 2014-07-31 2022-09-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10363B2 (en) * 2015-01-29 2018-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US10455514B2 (en) * 2015-07-17 2019-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306A (zh) * 2007-08-31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分配及ack/nack信道分配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00260A (zh) * 2008-04-29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为用户分配应答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10081932A1 (en) * 2009-10-05 2011-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139062A (ko) 2008-03-24 2010-12-31 지티이 (유에스에이) 인크. Lte/τdd 시스템에서의 다운링크/업링크 할당 비율의 동적 조정 및 시그널링
KR101449766B1 (ko) 2008-04-23 2014-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방식에 따른 통신 방법
US8531962B2 (en) 2008-04-29 2013-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gnment of ACK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8021B2 (en) 2008-05-02 2016-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ACK/NACK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1729221B (zh) * 2008-10-20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复用系统的多子帧上行调度方法
WO2011028078A2 (ko) * 2009-09-07 2011-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9553697B2 (en) * 2010-04-05 2017-0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ACK/NACK transmissio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CN103109484B (zh) * 2010-09-17 2016-10-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多个接收应答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8306A (zh) * 2007-08-31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分配及ack/nack信道分配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00260A (zh) * 2008-04-29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为用户分配应答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10081932A1 (en) * 2009-10-05 2011-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HMAN, M.I. ET AL.: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9. VTC Spring 2009. IEEE 69th》", 29 April 2009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1042A1 (en) * 2013-01-18 2014-07-24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s of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s
US9794803B2 (en) 2013-01-18 2017-10-17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s of dynamic TDD configurations
CN110190940A (zh) * 2013-05-31 2019-08-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190940B (zh) * 2013-05-31 2021-07-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556872A (zh) * 2013-09-10 2016-05-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0477546B2 (en) 2013-09-10 2019-1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for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02346A (zh) * 2013-10-31 2015-05-06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CN104602346B (zh) * 2013-10-31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23122B1 (en) 2017-03-08
US9215025B2 (en) 2015-12-15
EP2723122A1 (en) 2014-04-23
CN102843732B (zh) 2015-11-25
US20140105077A1 (en) 2014-04-17
EP2723122A4 (en) 2014-07-02
WO2012175019A1 (zh)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3732A (zh) 一种时分双工tdd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4049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306705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ACK channels to users
EP3100563B1 (en) Time domain multiplexing ul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serving cells for a mobile station with single transmitter
JP5774217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563469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650373B (zh) 时分双工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20742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1841401B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传输方法和基站
EP2663008B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JP6194422B2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CN103188061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EP3806367B1 (en) Harq-ack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804116B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4796926A (zh) 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320196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1841400A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ack/nack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3368707B (zh) 一种harq反馈的实现方法、上行子帧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853424A (zh) 控制上行链路功率
CN105264807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024904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02468950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7005882B (zh) 信息发送或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4426637A (zh)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9327905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