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649A -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649A
CN102843649A CN201110165819XA CN201110165819A CN102843649A CN 102843649 A CN102843649 A CN 102843649A CN 201110165819X A CN201110165819X A CN 201110165819XA CN 201110165819 A CN201110165819 A CN 201110165819A CN 102843649 A CN102843649 A CN 102843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professional
mode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58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649B (zh
Inventor
谢芳
胡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658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364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7014 priority patent/WO20121750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3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该技术方案包括: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根据本次业务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所述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根据该技术方案,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本次业务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与该分布信息所对应的分布方式相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业务承载方式与目标终端的实际分布情况不适应而造成的网络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业务需求的多样化,通信业务的业务类型不断丰富,在传统语音业务的基础上扩充出各种数据业务,例如,短信业务、彩信业务、流媒体业务等,为了适应各种通信业务的通信特点,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业务承载方式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业务承载方式,主要有点对点方式、单小区组播方式以及基于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MBMS)的承载方式三种,其中,各方式的主要技术原理如下:
点对点方式是指用户终端之间、或服务器与用户终端之间以一对一模式进行通信的方式,例如,用户终端之间的语音通信业务、短信业务等。点对点方式中,业务服务器为每个用户终端建立和保持一个独立分开的点对点链接,以分别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流。点对点方式适用于用户终端数量较少以及传输的数据量较小的情况,具有数据传输安全性高、占用无线网络资源较少等优点。但该方式存在容量受限的问题,即在目标终端数量大,尤其在传输的数据量大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目标终端采用点对点方式承载业务,会占用大量的无线网络资源,从而降低了业务的传输效率,影响业务服务质量。
单小区组播方式是以一个小区为单位进行组播的方式,该方式引入了组号码、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等参数,以实现每次发起业务都以组为单位进行。单小区组播方式比较适用于目标终端集中分布在一个小区的情形,具有数据传输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单小区组播方式相对于点对点方式会耗费更多的无线网络资源,因此,该方式不适用于只有少数目标终端分布在一个小区的情况,否则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基于MBMS的承载方式是利用MBMS的广播信道承载业务的方式,即将当前待传输的业务视为MBMS的一个业务。MBMS支持多媒体广播业务和组播业务两种模式,既可以将多媒体数据直接向所有目标终端广播,也可以发送给一组目标终端。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在接入网引入了单频网(SFN)传输方式,即MBSFN传输方式,该传输方式是在同一时间以相同频率在多个小区进行同步传输。基于MBMS的承载方式具有较高的业务传输效率以及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但该方式只适用于大量目标终端分布在多个小区的情况,综合无线网络资源与网络利用情况,该方式不适合目标终端分布较为集中的情况,否则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可见,上述三种业务承载方式各具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实现业务所采用的业务承载方式通常是由系统预先配置的,例如,对于通常具有较大的数据量的流媒体业务,系统可能配置该业务的承载方式为MBMS方式,但可能一次流媒体业务的目标终端数目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用MBMS方式显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再例如,对于通常具有较小的数据量的短消息业务,系统可能配置该业务的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但可能一次短消息业务的目标终端为全网目标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对大量目标终端仍然采用点对点方式显然会浪费很多无线网络资源,相对于直接采用MBMS方式,会浪费更多的网络资源,并且也会影响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由于不能灵活地确定业务的承载方式,存在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根据本次业务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所述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包括:
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承载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确定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所述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在确定业务的承载方式时,网络设备首先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该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并根据确定出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该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根据该技术方案,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本次业务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与该分布信息所对应的分布方式相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业务承载方式与目标终端的实际分布情况不适应而造成的网络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优选实施方式二提供的根据目标终端的分步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优选实施方式三提供的根据目标终端的分步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建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又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又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通过在网络设备中实施该方法,能够根据业务的目标终端的分布情况灵活确定出承载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01以及步骤102:
步骤101、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该步骤101中,网络设备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可以为MME(MachineMechanical Efficiency,移动管理实体)、或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或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等,例如,在实现短信或彩信业务时,该网络设备可以为2G网络中的BSC;在实现飞信业务时,该网络设备可以为3G网络中的RNC;在实现集群业务时,该网络设备可以为LTE网络中的MME。
步骤102、网络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至此,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结束。
通过图1对应的流程,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本次业务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与该分布信息所对应的分布方式相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业务承载方式与目标终端的实际分布情况不适应而造成的网络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图1对应流程包括的步骤101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本次业务的发起终端发送的附着请求后,确定目标终端信息,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出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可以是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各目标终端的总数量信息,其中,各目标终端的总数量信息可以根据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确定,即将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相加,得到各目标终端的总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实现上述步骤101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上述步骤101中,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实现:
确定目标终端分布信息的优选实施方式一
网络设备根据保存的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分别所在的最近服务小区信息,确定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该优选实施方式一中,网络设备中会保存各终端最近的服务小区信息,例如,小区标识(小区ID),网络设备首先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分别所在的最近服务小区,将目标终端对应的最近服务器小区确定为该目标终端当前所在的小区,根据各目标终端信息分别所在的最近服务器小区,确定本次业务的各目标终端分别对应的小区的小区数量,并确定出每个小区中包括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例如,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一共有5个,分别为目标终端1、2、3、4、5,保存的该5个目标终端的最近服务小区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069605610000061
根据保存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分布在3个小区,且小区1分布2个目标终端,小区2分别1个目标终端,小区3分布2各目标终端。
确定目标终端分布信息的优选实施方式二
该优选实施方式二针对群组业务的业务特点,预先保存通信组、时间段以及分布信息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出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的分布。例如,针对校园网业务,通常加入该校园网的用户在工作时间都分布在该校园网所覆盖的小区内,因此,可以保存该校园网通信组(群组ID或号段)、工作时间段以及校园网所覆盖的小区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该优选实施方式二提供的确定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的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所在的通信组。
该步骤201中,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通常包含在业务的发起方发送的业务请求中,该目标终端信息可以为具体的目标终端号码,也可以为目标终端所在通信组的标识,例如,小区ID或号段信息。若目标终端信息为具体的目标终端号码,则需要对通信号码解析,确定出对应的通信组。
步骤202、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发起时间确定该发起时间所在的时间段。
实际的业务流程中,上述步骤201以及步骤202的执行顺序可以灵活确定,例如,可以同时执行,或者先执行步骤202再执行步骤201。
步骤203、网络设备根据保存的通信组、时间段以及分布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确定出的通信组以及发起时间所在的时间段对应的分布信息为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至此,该优选实施方式二提供的确定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的流程结束。
图2对应的流程中,若步骤201确定出的通信组为N个,则可以确定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数量为N个,每个小区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为所对应的通信组内的目标终端的数量。
确定目标终端分布信息的优选实施方式三
该优选实施方式三中,可以通过网络设备发送广播寻呼消息的方式,确定出本次业务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具体地,该优选实施方式三提供的确定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的过程,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网络设备广播寻呼消息。
该步骤301中的实现需要在现有协议的基础上,定义新的寻呼消息(pagingmessage),并在该寻呼消息中携带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归属的通信组的标识ID。
步骤302、收到寻呼消息的终端确定是否需要响应该寻呼消息,若是,执行后续步骤,若否,结束流程。
该步骤302中,终端确定是否需要响应该寻呼消息,主要根据该寻呼消息中包括的通信组的ID确定,若该终端属于该寻呼消息中包括的通信组的ID对应的通信组,则响应该寻呼消息,否则不响应。
步骤303、确定需要响应该寻呼消息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反馈响应消息。
该步骤303中,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反馈响应消息,会发起一次特殊的连接建立过程,该特殊的连接建立过程与普通的连接建立过程不同的是,该过程只需要进行到终端向基站发送现有连接建立流程中的message3,即终端向基站发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RRC Connection Request)。
步骤304、网络设备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步骤305、网络设备根据各基站上报的数量信息,确定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至此,该优选实施方式三提供的确定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的流程结束。
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三,基站收到终端反馈的响应消息(即RRC连接建立请求)后,若网络设备确定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单小区点到点方式或者单小区组播方式,则基站会在收到网络设备的命令之后向目标终端发送message4,即发送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继续完成终端的连接建立过程,具体地,以网络设备为MME为例,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建立过程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
步骤401、UE(终端)向eNB发送Msg1:RA Preable(消息1:随机接入码);
步骤402、eNB向UE发送Msg2:RA Response(消息2:随机接入响应);
步骤403、UE向eNB发送Msg3: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3:RRC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404、eNB向UE发送Msg4: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4:RRC连接建立);
步骤405、UE向eNB发送Msg5: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4:RRC连接建立完成);
步骤406、eNB向MME发送Connection Request(连接请求);
步骤407、MME向eNB发送Connection Setup(连接建立);
步骤408、eNB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RRC连接重配);
步骤409、UE向eNB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RRC连接重配完成);
至此,从初始状态(Idle State)进入激活状态(Active State)。
步骤410、UE与MME进行Data transmission(数据传输);
步骤411、eNB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lease(RRC连接释放)。
若网络设备确定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MBMS方式,则不必进行后续连接建立过程,即基站不执行向目标终端发送message4的步骤以及该步骤的后续流程。
图3对应流程包括的步骤305中,网络设备根据各基站上报的数量信息,确定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包括:
将上报的数量信息中大于零的基站的数量确定为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若基站上报的数量信息为零,则说明该基站对应的小区中不存在目标终端,若基站上报的数量信息大于零,则说明该基站对应的小区中存在目标终端,因此,此处将上报的数量信息中大于零的基站的数量确定为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以及
将各基站上报的大于零的数量信息,确定为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对根据目标终端的信息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上述三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优选实施方式一不需要对协议标准进行改进,实现较为简单,但由于确定终端分布的依据为终端的最近服务小区,因此,主要适用于终端移动速度较慢或终端处于静态的情况;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二,主要适用于群组业务;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三,虽然需要对现有协议标准做改进,但该方式的适用范围较广,并且能够准确地确定出目标终端实际所在的小区,因此,确定出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较为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图1对应流程包括的步骤102的优选实现方式,即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包括:
步骤501、网络设备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以及各目标终端的数量。
步骤502、网络设备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设定阈值,以及各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第三设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503,若否,执行步骤504。
该步骤502中,当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设定阈值,以及各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第三设定阈值时,说明目标终端数目大、分布广,则可以采用MBMS方式承载本次业务,以达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第二设定阈值与第三设定阈值可以根据网络的承载能力以及网络当前的资源利用率分别设定。
步骤503、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MBMS方式。
步骤504、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
至此,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结束。
根据上述流程,图5对应流程包括的步骤504中,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目标终端的数量小于第四设定阈值、且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小区。
该步骤601中,小区的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信息由网络设备从基站中获取,第四设定阈值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该阈值小于上述的第三阈值。该第四阈值和第五阈值具体可以根据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确定,即保证在小区内的目标终端数量小于第四阈值、且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五设定阈值时,通过点对点方式相对于单小区组播方式能够达到节省网络资源的目的。
其中,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DL Total PRB Usage)可以从eNB中获取。
步骤602、确定对分布在步骤601确定出的小区的目标终端,采用点对点方式承载本次业务。
步骤603、确定对分布在步骤601确定出的小区以外的小区,采用单小区组播方式承载本次业务。
至此,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的流程结束。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确定业务承载方式又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通过在网络设备中实施该方法,能够在保证对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通信的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步骤701以及步骤705:
步骤701、网络设备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
步骤702、网络设备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是否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若否,执行步骤703,若是,执行步骤704至步骤705。
该步骤702中,第一阈值根据系统对通信业务安全性的要求确定,例如,在安全级别越大,对应的安全性要求越高的情况下,若对系统中业务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则可以设置该第一阈值较大,对系统中业务的安全性要求较低,则可以设置该第一阈值较小。
步骤703、确定本次业务的承载方式为点对点,至此,流程结束。
步骤704、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步骤705、网络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上述步骤704以及步骤705的对应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1以及步骤102,该两个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已在上述实施例一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结束。
图7对应流程包括的步骤701中,网络设备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一或方式二:
方式一、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包括的安全级别标识,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例如,可以根据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包括的安全级别标识,确定目标终端所在的通信组对应的安全级别,若存在安全级别较高的通信组,则直接确定本次业务的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
方式二、根据设定的业务类型与安全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
该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安全级别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如安全级别不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采用点对点方式承载业务,以保证业务的安全性,针对安全级别要求比较低的业务(如安全级别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则可以根据目标终端的分布情况确定相应的承载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通过上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提供的技术方案,网络设备能够确定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在确定采用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承载业务时,可以通知目标终端所在的基站本次的通信方式,由目标基站进行后续的通信流程(即业务下发流程),在确定采用MBMS方式承载业务时,可以通知目标终端所在的BM-SC本次的通信方式,由BM-SC进行后续的通信流程。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上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所适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业务网关801、业务服务器802以及网络设备803,其中,业务网关801和业务服务器802可以合设,并且网络设备803为目标终端对应的网络设备。
该系统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业务网关和业务服务器可以分别为如下网络实体:
对于短消息业务而言,业务网关801可以为短消息业务网关(SMS-IWMSC),业务服务器802可以为短消息中心;
对于彩信业务而言,业务网关801可以为彩信业务网关(WAP-GW),业务服务器802可以为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
对于飞信业务而言,业务服务器802可以为飞信业务服务器。如果终端采用的是PC客户端/WWW方式接入网络,则业务网关801可以为网络短消息网关(Inter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ISMG);如果终端采用的是终端客户端方式接入网络,则无需业务网关801,可以直接登陆飞信平台;如果终端采用的是基于WAP的接入方式,则业务网关801可以为WAP网关。
图8所示的系统在不同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下的应用也有所不同,以下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分别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LTE网络架构下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主叫通信终端发起连接建立请求,完成与eNB之间的连接建立过程;
步骤902、主叫终端向源MME发送附着请求(NAS服务请求);
步骤903、源MME通过业务网关向业务服务器发送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
该步骤903中,源MME发送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是在对主叫终端鉴权通过后发送。源MME可以通过SGW(信令网关)以及PDN-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发送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至业务网关。并且,若业务不经过业务网关,则可以由源MME直接发送至业务服务器。其中,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业务类型以及目标终端的信息。
步骤904、业务服务器解析目标终端的信息,并通过业务网关将目标终端信息发送给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家乡用户服务器),以及通过业务网关将本次通信(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通知目标MME;
步骤905、HSS将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发送给目标MME;
步骤906、目标MME根据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案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该步骤906中,目标MME作为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业务服务器提供的本次通信的相关信息以及HSS提供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确定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其中,若目标MME根据上述实施例一通过的技术方案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则无需HSS发送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
至此,LTE网络架构下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结束。
LTE架构下的集群业务,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与上述图9的流程对应,区别在于业务网关以及业务服务器的类型不同,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图10示出了2G网络架构下的确定短信或彩信业务的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主叫通信终端发起连接建立请求,完成与BTS(基站收发器)之间的连接建立过程;
步骤1002、主叫终端向源BSC发送附着请求(NAS服务请求);
步骤1003、源BSC通过业务网关向业务服务器发送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
该步骤1003中,源BSC可以通过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以及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发送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至业务网关。并且,若业务不经过业务网关,则可以由源BSC直接发送至业务服务器。其中,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业务类型以及目标终端的信息。
步骤1004、业务服务器解析目标终端的信息,并通过业务网关将目标终端信息发送给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以及通过业务网关将本次通信(本次业务)的相关信息通知目标BSC;
步骤1005、HLR将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发送给目标BSC;
步骤1006、目标BSC根据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方案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该步骤1006中,目标BSC作为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业务服务器提供的本次通信的相关信息以及HLR提供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确定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其中,若目标BSC根据上述实施例一通过的技术方案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则无需HLR发送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
至此,2G网络架构下的确定短信或彩信业务的承载方式的流程结束。
3G网络架构下采用WAP方式接入网络的飞信业务,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流程与上述图10的流程对应,区别在于业务网关以及业务服务器的类型不同,并且图10中的BTS为基站、以及网络设备为RNC,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以主叫终端不可见,如手机报等由业务平台发起的群发业务流程,具体实现过程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集群业务服务器确定出目标终端信息,并将该目标终端信息通过集群业务网关发送给HSS,并通过集群业务网关将目标终端信息发送给目标MME。
步骤1102、HSS将该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发送给目标MME。
步骤1103、目标MME根据HSS提供的签约信息确定出业务承载方式。
该步骤1103中,目标MME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过程已在上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流程结束。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MME、或RNC、或BSC。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主要包括:分布信息确定单元1201以及承载方式确定单元1202;
其中:
分布信息确定单元1201,用于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承载方式确定单元1202,用于根据分布信息确定单元1201确定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2所示的装置包括的分布信息确定单元1201,还用于在接收到本次业务的发起终端发送的附着请求后,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2所示的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安全级别识别单元1203,该单元用于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是否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相应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1201,具体用于在安全级别识别单元1203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3所示的装置包括的承载方式确定单元1202,还用于在安全级别识别单元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不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3所示的装置包括的安全级别识别单元1203,具体用于:
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包括的安全级别标识,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或
根据设定的业务类型与安全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2所示的装置包括的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第二分布信息确定模块或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该分布信息确定单元进一步包括的模块未在图中示出)。其中:
第一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设备保存的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分别所在的最近服务小区信息,确定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第二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所在的通信组,并根据保存的通信组、时间段以及分布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确定出的通信组以及本次业务的发起时间所在的时间段对应的分布信息为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广播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根据各基站上报的数量信息,确定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为了增加该装置的通用性,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第二分布信息确定模块以及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2所示的装置包括的分布信息确定单元所包括的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广播携带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归属的通信组的标识ID的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其中,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归属于所述ID对应的通信组。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装置包括的分布信息确定单元1201,具体用于:
确定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其中,分布信息包括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以及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上报的数量信息大于零的基站的数量,确定为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以及
将各基站上报的大于零的数量信息,确定为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2或图13所示的装置包括的承载方式确定单元1202,具体包括:
判断模块1202A、第一承载方式确定模块1202B以及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1202C;
其中:
判断模块1202A,用于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设定阈值、且各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第三设定阈值;
第一承载方式确定模块1202B,用于在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方式;
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1202C,用于在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4所示装置包括的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1202C,具体用于:根据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小于第四设定阈值、且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小区,确定本次业务在小区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以及确定本次业务在小区以外的小区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单小区组播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14所示装置包括的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1202C,还用于:
从基站中获取小区的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信息。
应当理解,以上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包括的单元仅为根据该装置实现的功能进行的逻辑划分,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上述单元的叠加或拆分。并且该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所实现的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提供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流程一一对应,对于该装置所实现的更为详细的处理流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中已做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并且,本实施例四中的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还具有能够实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方案的相应功能模块,此处不再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所述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的确定方式,包括:
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本次业务的发起终端发送的附着请求后,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设备在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不低于所述第一阈值时,还包括:
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的确定方式,包括:
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包括的安全级别标识,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或
根据设定的业务类型与安全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保存的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分别所在的最近服务小区信息,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或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所在的通信组,并根据保存的通信组、时间段以及分布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确定出的所述通信组以及本次业务的发起时间所在的时间段对应的分布信息为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或
所述网络设备广播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根据各基站上报的所述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广播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广播携带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归属的通信组的标识ID的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其中,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归属于所述ID对应的通信组。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信息,包括:
所述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以及
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基站分别上报的所述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包括:
将上报的所述数量信息大于零的基站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以及
将各基站上报的大于零的所述数量信息,确定为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所述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包括:
在根据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设定阈值、且所述各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第三设定阈值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方式;
否则,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小于第四设定阈值、且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小区,确定本次业务在所述小区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以及确定本次业务在所述小区以外的小区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单小区组播方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区的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信息由所述网络设备从基站中获取。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管理实体MME、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
14.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承载方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确定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与所述分布信息对应的业务承载方式为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本次业务的发起终端发送的附着请求后,确定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全级别识别单元,用于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是否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所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安全级别识别单元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方式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安全级别识别单元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不低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级别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的签约信息包括的安全级别标识,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或
根据设定的业务类型与安全级别的对应关系,确定本次业务对应的安全级别。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网络设备保存的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分别所在的最近服务小区信息,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或
第二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终端信息对应的各目标终端所在的通信组,并根据保存的通信组、时间段以及分布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确定出的所述通信组以及本次业务的发起时间所在的时间段对应的分布信息为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或
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广播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根据各基站上报的所述数量信息,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广播携带本次业务的目标终端归属的通信组的标识ID的寻呼消息,并指示各基站分别上报对应的小区内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其中,响应所述寻呼消息的目标终端归属于所述ID对应的通信组。
21.如权利要求14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信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其中,所述分布信息包括所述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以及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布信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上报的所述数量信息大于零的基站的数量,确定为所述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信息;以及
将各基站上报的大于零的所述数量信息,确定为各小区分别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方式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是否满足条件:所述各目标终端所分布在的小区的数量大于第二设定阈值、且所述各目标终端的数量大于第三设定阈值;
第一承载方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方式;
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本次业务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或单小区组播方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各目标终端的分布信息确定出分布的目标终端的数量小于第四设定阈值、且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五设定阈值的小区,确定本次业务在所述小区的业务承载方式为点对点方式,以及确定本次业务在所述小区以外的小区的业务承载方式为单小区组播方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从基站中获取小区的下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信息。
26.如权利要求14、15、16、17、19、20,22、23、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移动管理实体MME、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
CN201110165819.XA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02843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5819.XA CN102843649B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PCT/CN2012/077014 WO2012175004A1 (zh) 2011-06-20 2012-06-15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5819.XA CN102843649B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649A true CN102843649A (zh) 2012-12-26
CN102843649B CN102843649B (zh) 2015-02-04

Family

ID=4737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5819.XA Active CN102843649B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3649B (zh)
WO (1) WO20121750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29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多播决策方法、集群终端及集群服务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443A (zh) * 2004-04-16 2005-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承载及mbms业务实现方法
CN101166306A (zh) * 2006-10-13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控制、承载删除及数据分发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CN101610204A (zh) * 2008-06-20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4443A (zh) * 2004-04-16 2005-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承载及mbms业务实现方法
CN101166306A (zh) * 2006-10-13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控制、承载删除及数据分发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CN101610204A (zh) * 2008-06-20 2009-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29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多播决策方法、集群终端及集群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649B (zh) 2015-02-04
WO2012175004A1 (zh) 201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81483C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access information
CN101529932B (zh) 用于对向多个小区提供多媒体广播/组播的节点共享传输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647667B (zh) 群组的管理方法及push服务器
CN101262630B (zh)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2740407A (zh) 上行调度方法及系统、终端及基站
US201502571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group call in cluster system
CN102457825A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225695A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业务接收及指示方法、设备、介质
CN101287181B (zh)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主动迟后接入方法
CN104284298A (zh) 一种群组通信中的资源控制方法及组通信服务器
CN102647665A (zh) 群组消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284299A (zh) 集群多播决策方法、集群终端及集群服务器
CN103546874B (zh) 一种通话管理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EP3188518B1 (en) Lte trunk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06631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1931890B (zh) 一种配置群组用户设备的非连续接收周期的方法及设备
CN104244443A (zh) 终端到终端连接建立方法及移动管理实体
CN102740487B (zh) 上报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1442711A (zh) 用户设备反馈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信息的方法
CN103634933A (zh) 一种通信连接释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2722B (zh) 一种基于集群用户的消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945339A (zh) 宽带集群通信系统资源释放、建立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1123759B (zh) 一种在集群通信系统中针对用户分配资源的接入方法
CN102843649B (zh) 一种确定业务承载方式的方法以及装置
US10924892B2 (en) Group communication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