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407A - 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Google Patents
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43407A CN102843407A CN 201110346736 CN201110346736A CN102843407A CN 102843407 A CN102843407 A CN 102843407A CN 201110346736 CN201110346736 CN 201110346736 CN 201110346736 A CN201110346736 A CN 201110346736A CN 102843407 A CN102843407 A CN 1028434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dh
- internet
- network
- holographic
- information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26676 system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97 data interchan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4 caus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047 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70 gener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46 outsourc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系统的EDH/ICT操作设计基础,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全称为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配置系统操作设计基础,简记作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 提供操作系统设计基础。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均为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
本项发明属于互联网外部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的操作技术领域,是面向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 的资源配置、组织和管理的操作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
本项发明以技术集群DCN / IIL ( VCSE ) 的第101 项和第102 项发明为基础,涉及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配置系统与物联网的结合,是进一步推动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这三大网络融合的操作技术基础。
本发明人面向价值链而提出的称作“天地”计算的技术体系,是信息网络内部分布式处理 (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处理 ( Parallel Computing ) 以及网格计算 ( Grid Computing ) 和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 ) 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进而是信息网络外部各种业务活动领域计量分析、会计分析、核算技术的发展,或者说是计量科学、统计理论和会计的网络一体化。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 ( MCN )、计算机网 ( WWW ) 和广播电视网 ( BTN )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 ( MN )、能流网 ( EN )、信息网 ( IN )、金融网 ( FN ) 和知识网 ( KN )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要真正拥有自由的智能化生活、数字家庭和网络经济,就需要通过本项发明,依赖基于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融合而形成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第三代互联网是超越宽带和无线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综合体系,以及为了迎接这个可以预见的综合体系我们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遵循或打破的网络规则。本项发明正是新一代互联网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因此,可以把网格看作是一台高性能的网络计算机,它比普通网络机带宽更宽、计算速度更快、更加智能化、更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OGSA (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 是最有影响力的网格体系结构,它将网格技术的应用从科学领域转入商业领域。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是通向可按需创建的逻辑和虚拟网络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它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可用的计算和存储容量来支持关键任务应用程序。人们在互联网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blog、Vlog、Podcast、Wiki、Socail NetWork Software、RSS、P2P、IM、VOIP等等,并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新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式服务,都希望自己能够为互联网发现并创造新的价值。NuWeb(Net User's Web)正在逐步成为Web3.0的一个理想的计划项目,这是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分散式网络信息分享平台。对于在云计算中运行的应用程序,IT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应用程序的每个例程,使用逻辑网络控制每个用户对数据和应用程序的访问。
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的概念报告。
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 简称OS / HSO,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 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
发明内容
(1)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操作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总体设计基础。
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 的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都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根据互联网EDH 系统的用户需求按一定的策略来进行分配和调度的。互联网EDH 系统的存储管理就负责把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单元分配给需要存储的程序以便让它执行,在程序执行结束后将它占用的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单元收回以便再使用。对于既提供虚拟存储、又提供实体存储的互联网EDH 系统,全息协同操作系统还要与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配合做好资源调度工作,根据互联网EDH 系统执行程序的要求分配资源,在执行中将资源调入和调出互联网EDH 系统以及回收资源等。
互联网EDH 系统处理器管理或称互联网EDH 系统处理器调度,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允许互联网EDH 系统多道程序同时执行的系统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会根据互联网EDH 系统一定的策略将处理器交替地分配给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等待运行的程序。互联网EDH 系统一道等待运行的程序只有在获得了处理器后才能运行。互联网EDH 系统一道程序在运行中若遇到某个事件,例如启动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而暂时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或互联网EDH 系统一个事件的发生等等,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就要来处理相应的事件,然后将互联网EDH 系统处理器重新分配。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主要是分配和回收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以及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等。对于互联网EDH 系统非存储型设备,如传印装置、显示设备等,它们可以直接作为互联网EDH 系统一个设备分配给一个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程序,在使用完毕后回收以便给另一个需求的用户使用。对于存储型的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如主要存储设置、附属存储设置等,则是提供存储空间给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用来存放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和数据。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型设备的管理与互联网EDH 系统信息管理是密切结合的。
互联网EDH 系统信息管理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向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一个文件系统。一般说,一个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创建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撤销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读写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打开和关闭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等功能。有了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后,用户可按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名存取数据而无需知道这些数据存放在哪里。这种做法不仅便于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使用而且还有利于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共享公共数据。此外,由于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建立时允许创建者规定使用权限,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一个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程序的执行自始至终是在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控制下进行的。一个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将他要解决的问题用互联网EDH 系统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了一个程序后就将该程序连同对它执行的要求输入到互联网EDH 系统,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就根据要求控制这个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程序的执行直到结束。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的执行,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调入相应的互联网EDH 系统编译程序,将用某种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编译成互联网EDH 系统可执行的目标程序,分配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等资源将程序调入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并启动,按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指定的要求处理执行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以及与操作员联系请示有关意外事件的处理等。
全息协同操作的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功能,是决定互联网EDH 系统“友善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互联网EDH 系统显示装置、互联网EDH 系统快捷操作工具、互联网EDH 系统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提供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有关设备的运行和理解并执行通过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设备传来的有关的各种命令和要求。互联网EDH 系统操作员通过键盘打入命令,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接到命令后立即执行并将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随着互联网EDH 系统技术的发展,操作命令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随着模式识别,如语音识别、汉字识别等输入设备的发展,互联网EDH 系统操作员和各种设备及工具在类似于自然语言或受限制的自然语言这一级上进行交互成为可能。此外,通过图形进行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也吸引着人们去进行研究。这些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可称为智能集成一体化的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交互。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位于互联网EDH 系统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则对互联网EDH 系统命令进行解释,驱动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一个标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的OS / ICC 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记忆空间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File system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通讯(Networking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安全机制(Security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 EDH)
不管是互联网EDH 系统常驻程序或者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它们都以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为标准执行单位。互联网EDH 系统每个中央处理器不限于同时执行一个进程。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即使只拥有一个CPU / EDH,也可以利用互联网EDH 系统多进程(multitask / EDH)功能同时执行复杂进程。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管理指的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调整互联网EDH 系统复杂进程的功能。
以此为基础,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我们可建立面向系统外部分散协调关系 ( EDHR ) 和外部全息协同关系 ( EHSR ) 的全息统一性 ( HU )。本书将这种统一性界定为在系统的外部分散协调关系 ( EDHR ) 和外部全息协同关系 ( EHSR ) 之间体现的协调和统一。在此,一方面考虑系统与其子系统和基本要素之间的外部分散协调关系,另一方面考虑系统与其周围环境和外部间接因素之间的外部全息协同性关系,如图1所示。
在面向互联网智能集成的系统分析中,要素是数据和作用在数据上操作的封装。在面向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开发中,分析模型即为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一要素模型。这应能反映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两个方面,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的功能通过要素的操作来实现。从互联网智能集成主体需要分析中要素的标识可看出,要素操作的标识与要素的标识是同时进行的,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的每个功能都由相应要素的操作实现。互联网智能集成要素一般包括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中长期较稳定的信息及对这些信息处理的操作。
在互联网智能集成逻辑中,引起状态中的某些分量发生改变,从而使问题由一个具体状态变化到另一个具体状态的作用,可称作操作 ( operation ),它可以是一个机械性的步骤、过程、规则或算子。操作描述了状态之间的关系。
问题的状态空间 ( State Space ) 是一个表示该问题的全部可能的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一般是一个赋值有向图,其中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详细说明:
S :问题中可能有的初始状态的集合;
F :操作的集合;G :目标状态的集合;
状态空间常记为三重序元 ( S , F , G
)。
在状态空间表示法中,问题求解过程转化为在图中寻找从初始状态Q s 出发到达目标状态Q g 的路径问题,也就是寻找操作序列α的问题。所以,状态空间中的解也常记为三重序元 ( Q s ,
α, Q g ),它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详细说明:
Q s :某个初始状态;Q g :某个目标状态;α:把Q s 变换成Q g 的有限的操作序列。
如果α= f l , f 2 , …, f n ,则有
Q g = f n ( ∙∙∙
( f 2 ( f l ( Q s ))) … )。
(2)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基本构成设想。
(A1)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总体设计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EDH),是一个庞大的互联网EDH 系统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作业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管理。不难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改造成为全息协同操作系统DOS / EDH、OS / 2 / EDH、UNIX / EDH、XENIX / EDH、LINUX / EDH、Windows / EDH、Netware / EDH 等。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是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运行、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资源并为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担负诸如互联网EDH 系统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互联网EDH 系统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是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运行;改善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界面;为互联网EDH 系统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所有的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具有互联网EDH 系统并发性、互联网EDH 系统共享性、互联网EDH 系统协同性和互联网EDH 系统不确定性四个基本特征。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不同机器安装的OS / EDH 可从简单到复杂,可从互联网EDH 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到互联网EDH 系统的大型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除了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管理之外,OS / EDH 尚有担负起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间通讯(IPC / EDH)、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异常终止处理以及死结(Dead lock)侦测及处理等较为艰深的问题。
在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之下尚有线程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OS / EDH 并不会处理互联网EDH 系统线程所遭遇的问题,通常OS / EDH 仅止于提供一组API / EDH 让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自行操作或通过虚拟-实体设备及工具的管理机制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线程之间的交互。
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管理的另一个重点活动就是借由CPU / EDH 的帮助来管理虚拟-实体位置。如果互联网EDH 系统同时有许多进程储存于记忆设备上,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必须防止它们互相干扰对方的存储内容(除非通过某些协议在可控制的范围下操作,并限制可存取的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范围)。分割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空间可以达成目标:互联网EDH 系统每个进程只会看到整个存储空间(从0到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空间的最大上限)被配置给它自己(当然,有些位置被OS / EDH 保留而禁止存取)。
有待于探索并建立的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理论,是超越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全新分支,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则是互联网EDH 系统软件产业的基础与内核。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如下:
I.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引论
I.1 信息网络EDH 系统硬件结构
I.1.1 信息网络EDH 系统处理器
I.1.2 信息网络EDH 系统存储器
I.1.3 信息网络EDH 系统I / O设备
I.1.4 总线
I.2 什么是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
I.2.1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概念
I.2.2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I.2.3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地位
I.3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发展前景
I.3.1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形成
I.3.2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发展
I.3.3 推动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I.4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类型
I.4.1 信息网络EDH 系统批处理系统
I.4.2 信息网络EDH 系统分时系统
I.4.3 信息网络EDH 系统实时系统
I.4.4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
I.4.5 全息协同分布式操作系统
I.4.6 其他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I.5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特征
I.6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I.6.1 整体结构
I.6.2 层次结构
I.6.3 虚拟机结构
I.6.4 客户,服务器结构
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和线程
II.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概念
II.1.1 信息网络EDH 系统多道程序设计
II.1.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概念
II.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状态和组成
II.2.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
II.2.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描述
II.2.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队列
II.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管理
II.3.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图
II.3.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创建
II. 3.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终止
II. 3.4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阻塞
II. 3.5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唤醒
II. 4 信息网络EDH 系统线程
II. 4.1 信息网络EDH 系统线程概念
II. 4.2 信息网络EDH 系统线程的实现
II. 5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同步和通信
II. 5.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II. 5.2 信息网络EDH 系统临界资源和临界区
II. 5.3 信息网络EDH 系统互斥实现方式
II. 5.4 信息网络EDH 系统信号量
II. 5.5 信息网络EDH 系统信号量的一般应用
II. 6 信息网络EDH 系统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II. 7 信息网络EDH 系统管程
II. 8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通信
II. 8.1 信息网络EDH 系统传递系统
II. 8.2 客户-服务器系统中的通信
I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死锁
III. 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资源
III. 1.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资源使用模式
III. 1.2 信息网络EDH 系统可剥夺资源与不可剥夺资源
III. 2 信息网络EDH 系统死锁
III. 2.2 信息网络EDH 系统死锁的条件
III. 2.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资源分配图
…………
IV. 信息网络EDH 系统调度
V. 信息网络EDH 系统存储管理
VI. 信息网络EDH 系统文件系统
V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输入 / 输出管理
VI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用户接口服务
IX.. 嵌入式EDH 操作系统
X. 分布式EDH 操作系统
XI. 信息网络EDH 系统安全性与保护机制
XII. 案例研究1:UNIX / EDH
XIII. 实例研究2:Linux / EDH
XIV. 实例研究3:Windows 2000 / EDH
实用操作
(A2)几种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架构
不难将现有的一些操作系统加以改进并加以拓展,形成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
(a)Linux / EDH 架构
我们知道,Linux除了拥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较于Linux,MS-DOS只能运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个分时多进程内核,以及良好的内存空间管理(普通的进程不能存取内核区域的内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内存空间的进程只能通过系统调用来达成。一般进程是处于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会被切换成内核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内核模式执行,此措施让内核可以完美管理系统内部与外部设备,并且拒绝无权限的进程提出的请求。因此理论上任何应用程序执行时的错误,都不可能让系统崩溃(Crash)。
几乎完整的Linux / EDH 架构如下:
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模式
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sh / EDH、vi / EDH、Open Office.org / EDH 等)
互联网EDH 系统复杂函数库(KDE / EDH、glib / EDH 等)
互联网EDH 系统简单函数库(opendbm / EDH、sin / EDH 等)
互联网EDH 系统C函数库
(open / EDH、fopen / EDH、socket / EDH、exec / EDH、calloc / EDH 等)
全息协同组织核心模式
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中断、调用、错误等软硬件消息
互联网EDH 系统核心(互联网EDH 系统驱动程序、进程、网络、内存管理等)
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互联网EDH 系统处理器、内存、各种设备)
(b)Windows NT / EDH 系统的架构:
在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阶层之上,有一个由微内核直接接触的硬件抽象层(HAL / EDH),而不同的互联网EDH 系统驱动程序以模块的形式挂载在内核上执行。因此微内核可以使用诸如互联网EDH 系统输入输出、文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与虚拟内存等功能。而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服务层提供所有统一规格的函数调用库,可以统一所有互联网EDH 系统副系统的操作方法。例如尽管POSIX与OS / 2 / EDH 对于同一件服务的名称与调用方法差异甚大,它们一样可以无碍地操作于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服务层上。在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服务层之上的副系统,全都是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程序执行非法行动。
简化版本的Windows NT / EDH 抽象架构
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
全息协同组织模式 OS / 2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 Win 32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 DOS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 Win 16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 POSIX / EDH
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
互联网EDH 系统其他DLL函数库 DOS / EDH 系统 Windows 模拟系统
OS / 2 / EDH 副系统 Win32 副系统 POSIX .1 / EDH副系统
互联网EDH 系统核心
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及系统服务层
互联网EDH 系统输入输出管理
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对象管理系统 / 互联网EDH 系统安全管理系统 / 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管理 / 互联网EDH 系统对象间通讯管理 / 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间通讯管理 / 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管理
互联网EDH 系统微观核心及窗口管理程序
互联网EDH 系统驱动程序、硬件抽象层(HAL / EDH)及图形驱动
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互联网EDH 系统处理器、内存、外部设备等)
互联网EDH 系统副系统架构
(3)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操作系统的规划体系设计基础。
从内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互联网EDH型操作系统如下类型:
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 的操作系统
从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互联网EDH型操作系统可分为如下9 种子类型: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合作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CC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竞争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CK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CH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DC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竞争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DK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DH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合作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MC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竞争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MK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MH ] ) 的操作系统
在问题求解过程之中,规划可以使我们在深入细节之前,有一个求解问题的大致步骤,从而缓减了盲目搜索时的组合爆炸。但是在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详细的规划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提出来的,开始时只能提出一个总的粗略的设想,然后对它逐步进行精细化,每次精细化就加入更多的细节考虑,直到得到详尽的规划为止。
这种多次规划的方法为多层规划,它产生一个规划的层次体系。
最粗略的规划处于最上层,最详尽的规划处于最下层。从而得到一个树,它的每一级对应于规划的一次精细化,如图2 所示。
规划的每一次精细化可以用进程网络 ( Proedural Nets ) 表示。
互联网智能集成结果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不论有多少,可分为五方面:互联网智能集成主体;互联网智能集成中介;互联网智能集成对象;互联网智能集成基础;互联网智能集成环境。由此可建立互联网智能集成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
假设一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有n个作用因素(可归结为五方面)。通过对互联网智能集成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我们可列出n×n阶矩阵,这个矩阵为如下形式的判断矩阵:
每个子目标有一判断矩阵。
对每一层次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层次单排序可归结为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
其中,
λ max 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W为对应λ max 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
W的分量Wi 为相应因素的单排序的权值。
为了保持一致性,还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假定前面得到第一层因素权数由大到小为a i ( i = l, 2, …, n ),第二层为b j ( j = l, 2, …, m ),……。依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程序将各影响因素依次画在图上,并标明各因素的相对单排序权数,即可得到互联网智能集成因果分析图。
让我们以一个互联网基本组织的一项操作过程为简例。该操作因素层次结构如图3 所示。
在互联网智能集成逻辑中,一项基本的分析就是对n项活动A l , A 2 , …, A n 进行排序。通常,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考虑这n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考虑方法是:
* 根据决策者事先确定的价值准则对这n项活动进行初步排序;
* 根据这n项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确定每项活动的相对重要性系数;
* 用每项活动的相对重要性系数修正初步排序结果。
由于这n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可用关联矩阵R来描述:
其中,γ ij 表示第i项活动对第j项活动的支配关系,相应地,γ ji 则表示第j项活动对第i项活动的支配关系,并且,有如下关系:
γ ij ≠γ ji ,0≤γ ij ≤1
当第i项活动时第j项活动没有影响时,γ ij = 0。
为确定关联矩阵R的内容,我们可以在这n项活动中任选一项活动A k 作为参考点,并采用1 ~ 9的比例标度,对诸活动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哪一项活动对参考点A k 的支配程度更大、大多少。对于n项活动,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 (k ) :
其中,a ij > 0,a ij = l / a ji ,a ji =l 。
判断矩阵A (k ) 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有如下关系:
其中向量0是用来表示那些对活动A k 没有影响关系的活动对A k 的支配程度。式 ( 2. 264 )
可写成如下形式:
在关联矩阵R被确定后,我们可讨论每项活动的相对贡献率和相对位置的确定问题。
可定义活动A k 的相对贡献率RD k 为该活动A k 的输出信息与输入信息量之比。
活动A k 的输出信息量能够反映出该项活动对所有其它活动支配情况。如果活动A k 对q项活动A j 1,A j 2 ,…,A jq 有影响,并且它对这q项活动的支配程度依次为γ k , j1 ,γ k , j2 ,…,γ k , jq 那么,就是活动A k 的输出信息量。
活动A k 的输入信息量能够反映出该项活动接受所有其它活动支配的情况。如果活动A k 接受p项活动A i 1,A i 2 ,…,A ip 的支配,并且,每项活动对它的支配程度依次为γ i 1, k ,γ i 2, k ,…,γ iq , k ,那么,就是活动A k 的输入信息量。
因此,活动A k 的相对贡献率RK k 可用下式给出:
活动A k 与参考点 ( A b )
的相对位置 ( RPk ),可以被定义为从参考点A b 通过强度最大的路对活动A k 的支配程度(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定义)。当确定活动的相对位置,可将关联矩阵R还原成有向图D ;每项活动A i 作为图D中的节点,矩阵R中的弧作为图D中弧 ( A i ,A j ) 的权重。
由相对贡献率RD k 和相对位置RP k ,不难确定活动A k 的相对重要性系数w k 即:
w k = f ( RD k ,RP k )
( 2. 268 )
并满足:
条件2: w k
= f ( β∙ RD k ,β∙ RP k ) = w
k =β∙ f ( RD k ,RP k )
( 2. 270 )
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将全球智能一体化的全息协同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 看作是由大量分布于世界各地、各领域、各种机构的计算构件(包括计算机构件和网络协调构件)W 14、计算工具(包括计算机工具和网络协调工具)W 13、计算手段(包括计算机手段和网络协调手段)W 12、计算仪器(包括计算机仪器和网络协调仪器)W 11、计算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协调设备)W 10、计算设施(包括计算机设施和网络协调设施)W 9、计算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和网络协调程序)W 8、计算规则(包括计算机规则和网络组织规则)W 7、计算技巧(包括计算机技巧和网络协调技巧)W 6、计算规划(包括计算机设计方案和网络设计方案)W 5、计算策略(包括计算机策略和网络协调策略)W 4、计算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协调技术)W 3、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机方法和网络协调方法)W 2、计算战略(包括计算机战略和网络协调战略)W 1 等不同层次各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性全息协同组织大系统,即
W S = < W, ψ; [ HSO ]
> ( W= { W 1 ,
W 2 , ···, W 14 })。
4、附图说明
图1 是全息协同系统基本关系图。
对于全球互联网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的智能集成系统 ( IIS [ EDH ] / ICT ),我们可建立面向系统外部分散协调关系 ( EDHR ) 和外部全息协同关系 ( EHSR ) 的全息统一性 ( HU )。本书将这种统一性界定为在系统的外部分散协调关系 ( EDHR ) 和外部全息协同关系 ( EHSR ) 之间体现的协调和统一。在此,一方面考虑系统与其子系统和基本要素之间的外部分散协调关系,另一方面考虑系统与其周围环境和外部间接因素之间的外部全息协同性关系,如图1所示。
图2 是互联网智能集成问题构成因素层次图。
在问题求解过程之中,规划可以使我们在深入细节之前,有一个求解问题的大致步骤,从而缓减了盲目搜索时的组合爆炸。但是在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详细的规划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提出来的,开始时只能提出一个总的粗略的设想,然后对它逐步进行精细化,每次精细化就加入更多的细节考虑,直到得到详尽的规划为止。
这种多次规划的方法为多层规划,它产生一个规划的层次体系:
最粗略的规划处于最上层,最详尽的规划处于最下层。从而得到一个树,它的每一级对应于规划的一次精细化,如图2 所示。
图3 是简例分析图
假定前面得到第一层因素权数由大到小为a i ( i= l, 2, …, n ),第二层为b j ( j = l, 2, …, m ),……。依自左向右、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程序将各影响因素依次画在图上,并标明各因素的相对单排序权数,即可得到互联网智能集成因果分析图。让我们以一个互联网基本组织的一项操作过程为简例。该操作因素层次结构如图3 所示。在互联网智能集成逻辑中,一项基本的分析就是对n项活动A l , A 2 , …, A n 进行排序。通常,在排序过程中,需要考虑这n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图4 是基于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CS / HSN ( GII ) 操作系统的EDH组织模式结构图。
如图4所示:我们可以将全球智能一体化的全息协同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 看作是由大量分布于世界各地、各领域、各种机构的计算构件(包括计算机构件和网络协调构件)W 14、计算工具(包括计算机工具和网络协调工具)W 13、计算手段(包括计算机手段和网络协调手段)W 12、计算仪器(包括计算机仪器和网络协调仪器)W 11、计算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协调设备)W 10、计算设施(包括计算机设施和网络协调设施)W 9、计算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和网络协调程序)W 8、计算规则(包括计算机规则和网络组织规则)W 7、计算技巧(包括计算机技巧和网络协调技巧)W 6、计算规划(包括计算机设计方案和网络设计方案)W 5、计算策略(包括计算机策略和网络协调策略)W 4、计算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协调技术)W 3、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机方法和网络协调方法)W 2、计算战略(包括计算机战略和网络协调战略)W 1 等不同层次各种要素所构成的复杂性全息协同组织大系统,即
W S = < W, ψ; [ HSO ]
> ( W= { W 1 ,
W 2 , ···, W 14 })。
5、具体实施方式(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可称之为“天地”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
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之后,基于600项最新技术发明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给人类带来智能一体化技术(IIT)和全息协同组织技术(HST)。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发明人提出一项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的战略——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
作为60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发明人李宗诚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体系。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可归结为如下内容:
层级I 、在技术开发的基础方面(ICT产业链的前端),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转向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
层级II 、在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ICT产业链的末端),从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转向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DCN),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
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作为600项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通过信息网络(互联网)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科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狭义天地计算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资源。“天地”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时付费。这种特性就如同我们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
广义天地计算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网络内外部的技术和软件、汇通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天地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天地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必定是全息协同式的(HSO)。它既不是集中式的,也不是分布式的。它不仅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而且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而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的结果。
进而言之,天地计算是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计算技术的全面改进和发展,或者说是统计技术体系、会计技术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在实体活动领域的全面实现。天地计算一方面是虚拟化 ( Virtualization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效用计算 ( Utility Computing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 Substantiation ) 、计量科学技术、会计原理及技术、核算体系、资源配置动力分析、资源配置效应分析、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I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平台即服务)、S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 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天地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天地”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天地”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在应用天地计算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另外一种天地存储来作为其辅助,比如,将中国的Win Stor云端存储改造成为天地存储,其以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为基础,以信息网络内外部存储工具为导向,提供强大的数据安全功能,使天地计算进入市场。所谓天地存储,就是以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为基础,跨域 / 路由来实现数据无所不在,无需下载、无需安装即可直接运行,实现天地计算架构。
最简单的天地计算技术在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中已经初露头角,例如搜索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实现简单的物流配送。未来如手机、GPS等移动装置都可以透过全新的天地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
进一步的天地计算不仅只做资料搜寻、分析的功能,未来如分析DNA结构、基因图谱定序、解析癌症细胞等,都可以透过这项技术轻易达成。
在信息服务业里面,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信息网络服务,包括电信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网络电视的服务。第二块是信息技术的服务,包括软件的服务、外包的服务。还有一个是信息内容的服务。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整个信息服务的大的门类和产业的状态。但我们不宜看到,门类之间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变迁,出现了融合的特征,出现了新的产业特征和特点,这是信息服务业大环境里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很典型的是IMS服务。还有一个新的特征是Sashup技术,可以把两个网的能力和用户的数据很好地聚合起来。
伴随新技术的组织转型是必然的,而这种转型是组织内部网络和社会反应多因索的合力结果。对企业来说,采用新技术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原因,改变组织结构需要时间,所有员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的训练。实际上比引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使用技术,许多案例表明,现存组织内部的激励设计与新技术对组织的再造活动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处于组织不同层面的人激励是不一样的,其次,组织各部分间的激励也有差异。计算机和网络化系统设计应被看作是技术和组织运作的相关集合,使用新技术是一种社会技术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安装和使用。
本发明人相信,在天地计算时代,人们可以抛弃U盘等移动设备,只需要进入Docs / HSO 页面、新建文档、编辑内容,然后直接将文档的URL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上司,他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URL。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PC硬盘的损坏而发生资料丢失事件。
总的来说,天地计算可以看作是计算机计算及信息网络计算与实体运行系统的计量、会计及核算相结合的完备业务流程技术。通过天地计算,我们有可能将分散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用高速网络连接起来,进而用信息网络内外部专门设计的各种中间件软件,将分散在各地的实体活动领域的计量、会计和核算体系有机地粘合在一起,以包括Web界面在内的各种人机界面接受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用户提出的计算请求,并将之分配到合适的结点上运行。天地计算技术体系能大大提高信息网络内外部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信息网络内外部跨结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能够在目前条件下达到信息网络内外部实用化要求。
智能集成协同总体设计的目标,在于根据智能集成组织一自组织大协同总体的性能要求,以及智能集成主体实施协同总体的具体社会经济一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总体中人员位置并初步确定主体任务要求,保证从总体上构建一个综合效益优化的智能集成大协同系统框架,并为主体一作用对象关系的详细设计打下基础。
“智能集成主体一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功能分配,是整个智能集成协同总体设计的基础。智能集成主体-广义技术-作用对象的功能分配通过功能这一纽带使智能集成主体、广义技术和作用对象三方面结合起来,并形成了智能集成协同总体中的要素(分系统)功能分配关系,确定了智能集成主体一广义技术界面、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界面的具体位置。一个具体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主体一广义技术一作用对象功能界面形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功能特征;二是该总体所处的自然生态一社会生态环境。在众多可能的智能集成功能界面形式中,总有一种或几种更适合于某一具体智能集成协同总体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系统满足性能要求、满足实施环境的要求。
仿真运行是复杂智能集成总体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验证环节。仿真的目的在于检验系统配置方案是否满足设计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依据仿真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不过,作为智能集成系统的主导因素,主体的结构和行为都很复杂,且有诸多不确定性,仿真及其建模对此尚感难办。在实际建立智能集成主体行为的仿真模型时,可根据系统仿真运行的要求对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做很多简化,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对系统仿真有意义的行为特征上,如主体完成一定任务的可靠性、运作效率、最长作用时间等,对影响因素也主要选择对提高模型适用性有帮助以及对行为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建模的方法上我们应遵循多学科知识综合原则,一方面以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另一方面落实到某种具体的数学工具上。
在全球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战略指引下,我们不再单独强调软件、硬件甚至系统平台,而是以客户为中心,进而以价值链为中心,开放封闭技术构架,调整经营理念,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甚至是昔日的竞争对手,以期向客户提供强大的IT基础设施、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加快客户的电子商务系统部署、提高客户进入市场时间、有效支持客户目前和潜在的业务需求、满足客户应用的个性化和端到端需求。通过投资、外包、咨询、VAR来寻求客户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带动互联网服务产业的发展。
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封闭混乱的技术体系是第一个要面临的解决的问题,这恰恰是建立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汇通网络的最大技术障碍。基于云计算变革的天地计算革命,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系统为核心,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基础,将物流网络、能源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和知识网络紧密结合起来。
Claims (7)
1.独立权利要求——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建立操作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和总体设计基础,进而建立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和基本构成设想;
D、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建立操作系统的规划体系设计基础。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首先建立操作系统的一般技术标准,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互联网EDH 系统信息管理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向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一个文件系统;一般说,一个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创建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撤销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读写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打开和关闭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等功能;有了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后,用户可按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名存取数据而无需知道这些数据存放在哪里;这种做法不仅便于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使用而且还有利于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共享公共数据;此外,由于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建立时允许创建者规定使用权限,这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位于互联网EDH 系统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则对互联网EDH 系统命令进行解释,驱动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一个标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的OS / HSO 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 HSO)
互联网EDH 系统记忆空间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HSO)
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系统(File
system / HSO)
互联网EDH 系统通讯(Networking
/ HSO)
互联网EDH 系统安全机制(Security
/ HSO)
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 / HSO)
互联网EDH 系统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 HSO)
不管是互联网EDH 系统常驻程序或者互联网EDH 系统应用程序,它们都以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为标准执行单位;互联网EDH 系统每个中央处理器不限于同时执行一个进程;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即使只拥有一个CPU / HSO,也可以利用互联网EDH 系统多进程(multitask / HSO)功能同时执行复杂进程;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管理指的是全息协同操作系统调整互联网EDH 系统复杂进程的功能。
3.
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首先建立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在互联网智能集成逻辑中,引起状态中的某些分量发生改变,从而使问题由一个具体状态变化到另一个具体状态的作用,可称作操作 ( operation ),它可以是一个机械性的步骤、过程、规则或算子;操作描述了状态之间的关系;
问题的状态空间 ( State Space ) 是一个表示该问题的全部可能的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一般是一个赋值有向图,其中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详细说明:
S :问题中可能有的初始状态的集合;
F :操作的集合;G :目标状态的集合;
状态空间常记为三重序元 ( S , F , G );
在状态空间表示法中,问题求解过程转化为在图中寻找从初始状态Q s 出发到达目标状态Q g 的路径问题,也就是寻找操作序列α的问题;所以,状态空间中的解也常记为三重序元 ( Q s , α, Q
g ),它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详细说明:
Q s :某个初始状态;Q
g :某个目标状态;α:把Q s 变换成Q g 的有限的操作序列;
如果α= f
l , f 2 , …, f n ,则有
Q g = f n ( ∙∙∙ ( f 2 ( f l
( Q s ))) … )。
4. 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操作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ICC),是一个庞大的互联网EDH 系统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互联网EDH 系统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作业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存储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设备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文件管理;不难将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改造成为全息协同操作系统DOS / ICC、OS / 2 / ICC、UNIX / ICC、XENIX / ICC、LINUX / ICC、Windows / ICC、Netware / ICC 等;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是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运行、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资源并为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担负诸如互联网EDH 系统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互联网EDH 系统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是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运行;改善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界面;为互联网EDH 系统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5.
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设想,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全息协同操作系统是管理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互联网EDH 系统程序运行;改善互联网EDH 系统人机界面;为互联网EDH 系统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互联网EDH 系统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
在互联网EDH 系统硬件阶层之上,有一个由微内核直接接触的硬件抽象层(HAL / ICC),而不同的互联网EDH 系统驱动程序以模块的形式挂载在内核上执行;因此微内核可以使用诸如互联网EDH 系统输入输出、文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与虚拟内存等功能;而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服务层提供所有统一规格的函数调用库,可以统一所有互联网EDH 系统副系统的操作方法;例如尽管POSIX与OS / 2 / ICC 对于同一件服务的名称与调用方法差异甚大,它们一样可以无碍地操作于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服务层上;在互联网EDH 系统系统服务层之上的副系统,全都是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互联网EDH 系统使用者程序执行非法行动。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操作系统的多层级规划体系结构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从内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互联网EDH型操作系统如下类型:
外部分散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 的操作系统
从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互联网EDH型操作系统可分为如下9 种子类型: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合作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CC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竞争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CK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CH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DC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竞争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DK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DH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合作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MC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竞争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MK ] ) 的操作系统
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组织网络RN ( on, oc, os , [ EDH / IMH ] ) 的操作系统
在问题求解过程之中,规划可以使我们在深入细节之前,有一个求解问题的大致步骤,从而缓减了盲目搜索时的组合爆炸;但是在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详细的规划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提出来的,开始时只能提出一个总的粗略的设想,然后对它逐步进行精细化,每次精细化就加入更多的细节考虑,直到得到详尽的规划为止;这种多次规划的方法为多层规划,它产生一个规划的层次体系;活动A k 的相对贡献率RK k 可用下式给出:
活动A k 与参考点 ( A
b ) 的相对位置 ( RPk ),可以被定义为从参考点A
b 通过强度最大的路对活动A k 的支配程度(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定义);当确定活动的相对位置,可将关联矩阵R还原成有向图D ;每项活动A i 作为图D中的节点,矩阵R中的弧作为图D中弧 ( A i ,A j ) 的权重;
由相对贡献率RD k 和相对位置RP k ,不难确定活动A k 的相对重要性系数w k 即:
w k = f ( RD k ,RP k
)
( 2. 268 )
并满足:
条件2: w
k = f ( β∙ RD
k ,β∙ RP k ) = w k
=β∙ f ( RD k ,RP k
)。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互联网EDH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建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权衡分析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如下:
I.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引论
I.1 信息网络EDH 系统硬件结构
I.1.1 信息网络EDH 系统处理器
I.1.2 信息网络EDH 系统存储器
I.1.3 信息网络EDH 系统I / O设备
I.1.4 总线
I.2 什么是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
I.2.1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概念
I.2.2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I.2.3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地位
I.3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发展前景
I.3.1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形成
I.3.2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发展
I.3.3 推动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I.4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类型
I.4.1 信息网络EDH 系统批处理系统
I.4.2 信息网络EDH 系统分时系统
I.4.3 信息网络EDH 系统实时系统
I.4.4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
I.4.5 全息协同分布式操作系统
I.4.6 其他全息协同操作系统
I.5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的特征
I.6 面向整个资源汇通网络全息协同性的EDH 型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I.6.1 整体结构
I.6.2 层次结构
I.6.3 虚拟机结构
I.6.4 客户,服务器结构
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和线程
II.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概念
II.1.1 信息网络EDH 系统多道程序设计
II.1.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概念
II.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状态和组成
II.2.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
II.2.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描述
II.2.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队列
II.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管理
II.3.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图
II.3.2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创建
II. 3.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终止
II. 3.4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阻塞
II. 3.5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唤醒
II. 4 信息网络EDH 系统线程
II. 4.1 信息网络EDH 系统线程概念
II. 4.2 信息网络EDH 系统线程的实现
II. 5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同步和通信
II. 5.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II. 5.2 信息网络EDH 系统临界资源和临界区
II. 5.3 信息网络EDH 系统互斥实现方式
II. 5.4 信息网络EDH 系统信号量
II. 5.5 信息网络EDH 系统信号量的一般应用
II. 6 信息网络EDH 系统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II. 7 信息网络EDH 系统管程
II. 8 信息网络EDH 系统进程通信
II. 8.1 信息网络EDH 系统传递系统
II. 8.2 客户-服务器系统中的通信
I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死锁
III. 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资源
III. 1.1 信息网络EDH 系统资源使用模式
III. 1.2 信息网络EDH 系统可剥夺资源与不可剥夺资源
III. 2 信息网络EDH 系统死锁
III. 2.2 信息网络EDH 系统死锁的条件
III. 2.3 信息网络EDH 系统资源分配图
…………
IV. 信息网络EDH 系统调度
V. 信息网络EDH 系统存储管理
VI. 信息网络EDH 系统文件系统
V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输入 / 输出管理
VIII. 信息网络EDH 系统用户接口服务
IX.. 嵌入式EDH 操作系统
X. 分布式EDH 操作系统
XI. 信息网络EDH 系统安全性与保护机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46736 CN102843407A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346736 CN102843407A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43407A true CN102843407A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7370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346736 Pending CN102843407A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43407A (zh) |
-
2011
- 2011-11-07 CN CN 201110346736 patent/CN10284340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38555A (zh) | 互联网idc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843407A (zh) | 互联网ed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801764A (zh) | 互联网em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724251A (zh) | 互联网edk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780741A (zh) | 互联网ick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638556A (zh) | 互联网idk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647443A (zh) | 互联网emk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710706A (zh) | 互联网icc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638540A (zh) | 互联网im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651767A (zh) | 互联网ech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710681A (zh) | 互联网用户终端市场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Al-Ou'n | VM Allocation in Cloud Datacenters Based on the Multi-Agent System.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sign and Response Time Analysis of a Multi-Agent-based Virtual Machine (VM) Allocation/Placement Policy in Cloud Datacenters | |
CN103124271A (zh) | 互联网imc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833302A (zh) | 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724255A (zh) | 全球价值链规划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638488A (zh) | 国民价值链规划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761586A (zh) | 区域价值链市场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769657A (zh) | 企业价值链市场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724256A (zh) |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Yang et al. | Research 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Multiple Expert Systems for Oil-Gas Reservoir Protection Based on Agent | |
CN102833304A (zh) | 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685190A (zh) | 产业价值链规划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2638500A (zh) | 区域价值链规划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 |
CN103095773A (zh) | 互联网eck / ict 操作设计基础 | |
CN102710730A (zh) | 互联网ick / ict 软件设计基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