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0963A -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0963A
CN102840963A CN2012103462380A CN201210346238A CN102840963A CN 102840963 A CN102840963 A CN 102840963A CN 2012103462380 A CN2012103462380 A CN 2012103462380A CN 201210346238 A CN201210346238 A CN 201210346238A CN 102840963 A CN102840963 A CN 102840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enerating device
stream generating
main body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62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0963B (zh
Inventor
魏计林
李旭峰
邱选兵
李晋红
李坤
李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3462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0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0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0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0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09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气流发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包括气流发生装置主体、湍流循环系统、进气口、多光程系统、光学观察窗口、气体参数传感器和DSP控制器;本发明产生的湍流方式更多,不仅可以模拟不同气压、不通组分的气体,而且还可以模拟平流、对流,采用了外部的冷风与热风循环系统,系统的温度稳定性和可控性更强,并且在循环控制器中通过不同的旋流引导装置产生不同的风场,以模拟更复杂的大气湍流环境;采用基于改进的Harriet多光程系统,只需要一个复合气流装置,当反射次数在500以上时,则光程就达到了500米以上,克服了由于级联而带来的成本,使用复杂等问题。

Description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气流发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与激光通信、光学雷达、卫星遥感、远距测量、激光武器等方面的应用密切相关,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高强度、高相干性、高单色性和高方向性等特性,从而有容量大、波束窄、速度快、保密性好和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因此激光成为无线光通信中最理想的载体。然而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随机过程,由于大气折射率的随机起伏,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一定距离后,光束将发生扩展,光强将出现起伏,光束所带的信息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丢失,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激光通信的性能。如何准确的建立激光与大气的动力学行为成为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首要问题,然而实际的大气环境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各种实验不具备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很难找到一个普适的研究结论,因此在实验室内,设计一种能产生不同气体组分,不同压强,不同光程,不同旋流方式,不同风速,不同湍流方式的可以标定、加压、真空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就成了一个最主要一种研究手段。
大气环境是一种随机场,包含了多种参数情况,如压强、气体组分、风速、通信的距离、旋流方式等,目前国内外的模拟装置基本都是单一的参数可控发生装置,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20699835.8的大气湍流模拟装置,采用空气为介质,通过装置的底部加热板和装置的顶部的制冷版形成大气的对流湍流方式的一种模拟装置;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1010605579.6的热风式湍流模拟装置,在装置的顶部有两个孔,一个是吹进经过加热丝的热风,另一个安装了抽风机,用于将经过装置内部后的热风输出,其中的风速是可控的;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0810041656.2的空气湍流运动模拟微型模拟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热风湍流的形成,该装置可以级联。
中国专利号00221591.8,介绍了一种对流湍流发生池,该池也是通过在底部加热,顶部制冷的方式产生对流湍流,不过它采用是利用油介质来加热的,并在加热后的的油上放置一个平板,从而使得加热均匀。
以上的专利几乎都是采用单一或是两个大气湍流参数而设计的简单大气湍流发生装置,在某些场合的实验已经足够,然而不具备一种普适研究条件。
中国专利号201110042703.7,提出了一种大气环境模拟装置,可以模拟不同气压,不同气体、不同温度、湿度等大气环境,整个模拟装置被密闭在一个圆柱体内部,而且模拟装置可以进行级联构成多级气流发生装置来增加光程。然而对于研究激光与大气的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那么必须考虑的因素有:(1)不同的湍流,如平流、对流、湍流;(2)多光程的实现,因为实际的激光通信,当距离较近时,大气湍流对激光的印象是微小的,当进行远距离实验时,此专利需要尽可能多的单节模拟装置级联,每节是1m,如果要达到100m,需要100节,实现起来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在级联的时候,由于多次经过光学窗口,这也会造成实验误差;(3)加热、制冷、风扇灯安装在装置的内部,这易造成光学系统的热和冷的变形和震动,同样会造成实验误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多功能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包括气流发生装置主体、湍流循环系统、进气口、多光程系统、光学观察窗口、气体参数传感器和DSP控制器。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为一个密闭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的湍流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系统和冷风循环系统,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热风循环系统,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冷风循环系统,所述热风循环系统与所述冷风循环系统在气流发生装置内部的前面汇合,在气流发生装置内部的后面分流。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上端,用于向气流发生装置主体内部加入不同组分的气体,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通过控制阀门对气流发生装置主体内加压或抽真空以实现多种方式的大气环境模拟。
所述多光程系统设置在所述复合气流装置主体中部的湍流区域内,多光程系统采用改进的Herriot型长光程模拟装置,包括平面反射镜和凹面反射镜。
所述光学观察窗口,位于所述的复合气流主体的上端中间,位于湍流形成的顶部,用于观测激光与各种状态下的气体相互作用的光学参数测量。
所述气体参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复合气流装置主体内,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气体的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
所述DSP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复合气流主体的外部,所述DSP控制器用于处理所述气体参数传感器数据、分析、存储和显示,同时还检测和控制所述湍流循环系统的温度与风速。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为长方体钢质结构,钢板的厚度在3mm以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包括一个可以打开的上盖,上盖的四周采用密封橡胶密封,四周采用多个螺栓连接,螺栓之间的间距在6mm以内,接触面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不超过6.3μm。
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风扇、呈蜂窝状的铝片、加湿器和旋流发生管道,所述DSP控制器控制所述热风循环系统,所述风扇用于给热风循环系统内送入气体,所述铝片内设有加热丝,送进的气体通过加热丝加热后进入旋流发生管道,最后进入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内部。
所述冷风循环系统包括风扇、呈蜂窝状的铝片、加湿器和旋流发生管道,所述DSP控制器控制所述冷风循环系统,所述风扇用于给冷风循环系统内送入气体,所述铝片内设有制冷管,送进的气体通过制冷管制冷后进入旋流发生管道,最后进入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内部。
所述多光程系统用于增加激光在湍流中的光程,实现多次反射,其反射次数至少为500次,传输距离达到500米以上。
所述光学观察窗口采用内高温耐高压材质制成,耐温在280°以上,耐压在8MPa以上。
所述DSP控制器采用高速浮点运算的DSP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与现有的单一湍流产生方式,如利用常压下的热风与冷风对流或平流,温度可调与否,风速可调与否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湍流方式更多,不仅可以模拟不同气压,不通组分的气体,而且还可以模拟平流,对流,湍流在不同压强下的大气湍流;
2、与现有的多功能(大气的温、湿、度、压、风、湍流)湍流发生装置相比,本发明采用了外部的冷风与热风循环系统,系统的热稳定性和可控性更强,并且在循环控制器中通过不同的旋流引导装置产生不同的风场,以模拟更复杂的大气湍流环境;采用基于改进的Harriet多光程系统,只需要一个复合气流装置,当反射次数在500以上时,则光程就达到了500米以上,克服了由于级联而带来的成本,使用复杂等问题;
3、由于系统采用了高速浮点运算的DSP控制器,其运算速度快,处理数据时间短,系统的响应快,并且易于热风与冷风循环的电机控制,各种参数实时检测与直观化显示,同时还可以通过RS232与计算机通信,用于长时间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复合气流发生装置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热风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冷风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复合气流发生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包括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湍流循环系统、进气口、多光程系统3、光学观察窗口4、气体参数传感器5和DSP控制器6。
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为长方体钢质结构,钢板的厚度在3mm以上,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包括一个可以打开的上盖11,上盖11的四周采用密封橡胶密封,四周采用多个螺栓连接,螺栓之间的间距在6mm以内,接触面的粗糙度在1.6μm以上,保证密闭腔内足够的密封性,以承受相应的气体压强,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用于产生不同气体组分、不同压强、不同光程、不同旋流方式、不同风速、不同湍流方式的可以标定、加压、真空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这样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湍流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系统21和冷风循环系统22,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的一侧通过管道连通热风循环系统21,在接口处设置有密闭阀12,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通过管道连通冷风循环系统22,在接口处设置有密闭阀12,热风循环系统21与冷风循环系统22在气流发生装置的前面汇合,在气流发生装置的后面分流。
热风循环系统21包括风扇201、呈蜂窝状的铝片202、加湿器203和旋流发生管道204,DSP控制器6控制热风循环系统21中温度、湿度、风速和风扇201的电机开关等,风扇201用于给热风循环系统21内送入气体,铝片202内设有加热丝,送进的气体通过加热丝加热后进入旋流发生管道204,最后进入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的内部。
冷风循环系统22包括风扇201、呈蜂窝状的铝片202、加湿器203和旋流发生管道204,DSP控制器6控制冷风循环系统22中温度、湿度、风速和风扇201的电机开关等,风扇201用于给冷风循环系统22内送入气体,铝片202内设有制冷管,送进的气体通过制冷管制冷后进入旋流发生管道204,最后进入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的内部。
并且热风和冷风的温度,风速是可调的;通过选择不同的旋流导板以改变气体的前进方式,形成不同的风场。
进气口设置在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上端,用于向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内部加入不同组分的气体,进气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2,通过控制阀门2对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内加压或抽真空以实现多种方式的大气环境模拟。
多光程系统3设置在复合气流装置主体1中部的湍流区域内,多光程系统3采用改进的Herriot型长光程模拟装置,包括平面反射镜和凹面反射镜,具有等效光程长和便于光路调控的优点方式,激光可以从前面射入,从后面射出,也可以从前面射出,由多光程的镀膜镜片确定,用于增加激光在湍流中的光程,实现多次反射,其反射次数至少为500次,传输距离达到500米以上。
光学观察窗口4采用内高温耐高压材质制成,耐温在280°以上,耐压在8MPa以上,位于的复合气流主体的上端中间,位于湍流形成的顶部,用于观测激光与各种状态下的气体相互作用的光学参数测量。
气体参数传感器5设置在复合气流装置主体1内,包括温度传感器51,湿度传感器52,压力传感器53和风速传感器54,分别用于检测气体的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
DSP控制器6采用高速浮点运算的DSP控制器6,设置在复合气流主体1的外部, DSP控制器6用于处理气体参数传感器5的数据、分析、存储和显示,同时还检测和控制湍流循环系统的温度与风速。
本实施例湍流循环系统可以模拟对流,平流以及湍流等各种大气湍流,湍流的形成位于复合气流发生池中部,各种模拟标准气体通过进气口和控制阀门2进入复合气流发生装置主体1内,同时通过该控制阀门2控制装置内的气压,激光由位于前侧的多光程系统3进入复合气流中部,在达到设计的反射系数后,从后面的窗口出射,也可以通过前侧的光学镀膜镜头出射,该发生装置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强、风速等通过气体参数传感器5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DSP控制器6并通过液晶显示器7来显示,可以进行单组分的标准气体如氮气、氧气等空气主要成分气体分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同时控制气体的各种压强来模式大气层的不同高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控性,非常适合与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各种动力学行为研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发生装置主体、湍流循环系统、进气口、多光程系统、光学观察窗口、气体参数传感器和DSP控制器;
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为一个密闭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的湍流循环系统包括热风循环系统和冷风循环系统,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热风循环系统,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冷风循环系统,所述热风循环系统与所述冷风循环系统在气流发生装置内部的前面汇合,在气流发生装置内部的后面分流;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上端,用于向气流发生装置主体内部加入不同组分的气体,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通过控制阀门对气流发生装置主体内加压或抽真空以实现多种方式的大气环境模拟;
所述多光程系统设置在所述复合气流装置主体中部的湍流区域内,多光程系统采用改进的Herriot型长光程模拟装置,包括平面反射镜和凹面反射镜;
所述光学观察窗口,位于所述的复合气流主体的上端中间,位于湍流形成的顶部,用于观测激光与各种状态下的气体相互作用的光学参数测量;
所述气体参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复合气流装置主体内,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气体的温度、湿度、压力和风速;
所述DSP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复合气流主体的外部,所述DSP控制器用于处理所述气体参数传感器数据、分析、存储和显示,同时还检测和控制所述湍流循环系统的温度与风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为长方体钢质结构,钢板的厚度在3mm以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主体包括一个可以打开的上盖,上盖的四周采用密封橡胶密封,四周采用多个螺栓连接,螺栓之间的间距在6mm以内,接触面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不超过6.3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系统包括风扇、呈蜂窝状的铝片、加湿器和旋流发生管道,所述DSP控制器控制所述热风循环系统,所述风扇用于给热风循环系统内送入气体,所述铝片内设有加热丝,送进的气体通过加热丝加热后进入旋流发生管道,最后进入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循环系统包括风扇、呈蜂窝状的铝片、加湿器和旋流发生管道,所述DSP控制器控制所述冷风循环系统,所述风扇用于给冷风循环系统内送入气体,所述铝片内设有制冷管,送进的气体通过制冷管制冷后进入旋流发生管道,最后进入气流发生装置主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光程系统用于增加激光在湍流中的光程,实现多次反射,其反射次数至少为500次,传输距离达到500米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观察窗口采用内高温耐高压材质制成,耐温在280°以上,耐压在8MPa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SP控制器采用高速浮点运算的DSP控制器。
CN201210346238.0A 2012-09-18 2012-09-18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0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6238.0A CN102840963B (zh) 2012-09-18 2012-09-18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6238.0A CN102840963B (zh) 2012-09-18 2012-09-18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0963A true CN102840963A (zh) 2012-12-26
CN102840963B CN102840963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36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623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40963B (zh) 2012-09-18 2012-09-18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096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7861A (zh) * 2013-07-03 2014-0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一种双环变迹镜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测量等晕角的方法
CN104486000A (zh) * 2014-11-25 2015-04-01 长春理工大学 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脉冲信号模拟生成方法
CN105530044A (zh) * 2015-12-25 2016-04-27 武汉大学 一种星地链路激光湍流传输模拟与通信性能检测装置
CN107592168A (zh) * 2017-09-30 2018-01-16 长春理工大学 高速相干激光通信大气信道传输性能测试系统
CN108534979A (zh) * 2016-10-08 2018-09-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立式湍流效应模拟装置
CN108534983A (zh) * 2016-10-08 2018-09-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阵列吹气式湍流效应模拟装置
CN113551787A (zh) * 2021-07-21 2021-10-2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评估大气对主动遥感探测方式影响的模拟转置
CN116865847A (zh) * 2023-09-01 2023-10-10 中北大学 光学通信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0663Y (zh) * 2000-08-29 2001-09-26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对流湍流发生池
US20100192709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Wilcox Christopher C System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for Testing Adaptive Optical Systems
CN101950069A (zh) * 2010-08-25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光路延时装置
CN102129806A (zh) * 2011-02-22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气环境模拟装置
CN102135467A (zh) * 2010-12-27 2011-07-2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热风式湍流模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0663Y (zh) * 2000-08-29 2001-09-26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对流湍流发生池
US20100192709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Wilcox Christopher C System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for Testing Adaptive Optical Systems
CN101950069A (zh) * 2010-08-25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种光路延时装置
CN102135467A (zh) * 2010-12-27 2011-07-2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热风式湍流模拟装置
CN102129806A (zh) * 2011-02-22 2011-07-20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气环境模拟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UN K. MAJUMDAR,ETC.: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for laser propagation: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SPIE》, vol. 3432, 31 December 1998 (1998-12-31) *
CHRISTOPHER C. DAVIS,ETC.: "Characterization of a liquid-filled turbulence simulator", 《SPIE》, vol. 3432, 31 December 1998 (1998-12-31), XP009128572, DOI: doi:10.1117/12.327986 *
李岩等: "用于光传输实验研究的湍流箱的设计和特性分析", 《红外与激光工程》, vol. 39, no. 5, 31 October 2010 (2010-10-31) *
申永等: "大气湍流模拟装置性能测试",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vol. 6, no. 3, 31 May 2011 (2011-05-31)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7861B (zh) * 2013-07-03 2016-03-2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一种双环变迹镜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测量等晕角的方法
CN103487861A (zh) * 2013-07-03 2014-0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一种双环变迹镜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测量等晕角的方法
CN104486000A (zh) * 2014-11-25 2015-04-01 长春理工大学 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脉冲信号模拟生成方法
CN104486000B (zh) * 2014-11-25 2017-05-17 长春理工大学 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脉冲信号模拟生成方法
CN105530044B (zh) * 2015-12-25 2018-03-02 武汉大学 一种星地链路激光湍流传输模拟与通信性能检测装置
CN105530044A (zh) * 2015-12-25 2016-04-27 武汉大学 一种星地链路激光湍流传输模拟与通信性能检测装置
CN108534983A (zh) * 2016-10-08 2018-09-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阵列吹气式湍流效应模拟装置
CN108534979A (zh) * 2016-10-08 2018-09-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立式湍流效应模拟装置
CN108827583A (zh) * 2016-10-08 2018-11-16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立式气动光学效应模拟装置
CN108827583B (zh) * 2016-10-08 2019-12-20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立式气动光学效应模拟装置
CN108534983B (zh) * 2016-10-08 2020-01-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阵列吹气式气动光学模拟装置
CN107592168A (zh) * 2017-09-30 2018-01-16 长春理工大学 高速相干激光通信大气信道传输性能测试系统
CN107592168B (zh) * 2017-09-30 2020-10-23 长春理工大学 高速相干激光通信大气信道传输性能测试系统
CN113551787A (zh) * 2021-07-21 2021-10-2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评估大气对主动遥感探测方式影响的模拟转置
CN116865847A (zh) * 2023-09-01 2023-10-10 中北大学 光学通信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CN116865847B (zh) * 2023-09-01 2023-11-21 中北大学 光学通信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0963B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0963A (zh) 大气湍流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复合气流发生装置
CN101393071B (zh) 涡轮叶片冷却过程可视化观测与瞬态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2129806B (zh) 大气环境模拟装置
CN204666546U (zh) 受限空间热壁条件下可燃气体热爆炸发生规律测试系统
CN101476973B (zh) 一种热分层环境下烟气羽流运动模拟实验装置
CN103344777B (zh) 热防护材料高温低压离解氧环境试验装置
CN104764582B (zh) 一种基于piv系统的烟气流场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2032987A (zh) 一种研究喷嘴喷注雾化特性的实验装置
CN104360419A (zh) 多参数传感模块
CN110346406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地面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4913897A (zh) 一种高空高速环境气动效应的半物理仿真方法及模拟装置
CN108320649B (zh) 具有顶部开口的受限空间火灾实验模拟装置
CN108593245A (zh) 一种电弧风洞试验设备
CN210071144U (zh) 电弧风洞热-红外传输联合试验装置
CN204575496U (zh) 可调气象参数的气体扩散测试密闭室
Penot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non-isothermal diverging swirling and non-swirling annular jets with central aspiration
CN107101749B (zh) 基于小型爆轰场的快响应热电偶动态特性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03645117A (zh) 一种气体驻波测定实验装置
CN204891893U (zh) 一种改良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CN104034808A (zh) 多孔材料变梯度高温声学性能测试装置
CN203275335U (zh) 光伏建筑构件传热系数、发电性能的同步检测系统
CN106383139A (zh) 一种锅炉外墙散热损失模拟测试装置
CN113551787B (zh) 一种用于评估大气对主动遥感探测方式影响的模拟装置
CN108956146A (zh) 一种气门耐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03720042U (zh) 气体驻波测定实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