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5165B - 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5165B
CN102835165B CN201180000243.XA CN201180000243A CN102835165B CN 102835165 B CN102835165 B CN 102835165B CN 201180000243 A CN201180000243 A CN 201180000243A CN 102835165 B CN102835165 B CN 102835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acro base
appointed area
service request
wav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0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5165A (zh
Inventor
党文栓
范伟
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5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5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5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5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在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主要应用于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

Description

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可以采用蜂窝结构,即在不同地点架设多个基站,每个基站形成一个小区,每个基站负责其小区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通信。为了保证移动用户能够获得不间断的、连续的进行通信,相邻小区设有一定的重叠区域,从而使得移动用户在通信过程中,能够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外一个小区。
在这种传统的单层小区系统中,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可以提高每个小区的容量。但是,在一个较大区域内,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很高的容量,多数情况下只有局部热点地区才需要很高的容量。如果为业务量比较小的区域提供了很高的容量,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用户使用,而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也就是说,通过提高整个小区的容量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效率较低。
为此,可以采用多层小区结构,在3GPP的LTE标准中称为HeterogeneousNetwork,简称HetNet。具体的,如图1所示,用宏小区(Macro-cell)实现该区域的无缝连续覆盖,在热点地区采用微微蜂窝(Pico)重叠覆盖。由于微微蜂窝能够针对热点地区较大的业务量需求,提供很高的容量,从而实现系统容量的“按需分配”。
但是,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热点小区的位置有时是不固定的,例如,在临时举行运动会的地方,会因为运动会的召开而成为热点地区,当运动会结束后,该地区又恢复为非热点地区。在临时的热点地区通常不会预设微微蜂窝,而专门为了临时热点地区设置微微蜂窝需要时间和人力,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热点小区的微微蜂窝也有出现故障的情况,若热点小区的微微蜂窝出现了故障,则该热点小区内的通信就会中断,给移动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当宏小区无法服务其内的指定区域时,使其邻近的宏小区能够为该指定区域提供服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包括:
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三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宏基站的ID信息以及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该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三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宏基站的ID信息以及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系统,包括:
第一宏基站,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第一目标宏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小区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层小区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基于波束成形的HetNet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虚拟Pico用户与其周边用户的频率分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宏基站接收用户上行信号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301、第一宏基站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第一宏基站无法为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服务时,例如,由于新的商场或者商业区的简历、或者体育赛事、或者集会等,在第一宏基站的宏小区1中形成局部热点区域,为了提供该热点区域高容量的波束覆盖,提升该热点区域单位面积上的吞吐量,并且提高该热点区域以外的频谱利用率,宏基站可以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第一目标宏基站可以为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该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302、第一目标宏基站向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在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该波束覆盖形成微微蜂窝小区,指定区域内的用户可以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401、第一宏基站根据宏小区1内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是否需要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若第一宏基站判断出需要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则执行步骤402,否则流程结束。
具体的,本步骤可以包括:
第一步,第一宏基站根据指定区域,本实施例中可以为热点区域,业务量和用户的位置判断是否需要用微小区对热点区域进行波束覆盖,若不需要,则流程结束;若需要,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第一宏基站根据自身的系统架构和站址部署判断是否能否为该热点区域提供Pico覆盖,若第一宏基站无法为该热点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则第一宏基站需要周围的宏基站提供外来虚拟Pico覆盖服务。
402、第一宏基站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第一宏基站无法为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服务时,可以是第一宏基站没有HetNet架构、热点区域没有布设微基站或者本小区内的基站已无法提供Pico覆盖时。由于新的商场或者商业区的简历、或者体育赛事、或者集会等,在第一宏基站的宏小区1中形成局部热点区域,为了提供该热点区域高容量的波束覆盖,提升该热点区域单位面积上的吞吐量,并且提高热点区域及所属宏小区的频谱利用率,宏基站可以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由第一目标宏基站形成波束覆盖本小区内指定区域。
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宏基站可以为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该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虚拟Pico的调度可以是集中式的,由高层节点统一管理Pico的调度;也可以是分布式的,由第一宏基站在其相邻的宏基站之间进行资源协调。
第一宏基站在请求虚拟Pico服务时与周围宏基站的信令交互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与具有波束成型虚拟Hetnet功能的宏基站之间的链路进行,具体实现可以是X2接口或者Overtheair(OTA)等。
403、第一目标宏基站判断其是否有空闲的波束。若第一目标宏基站判断出有空闲的波束,则执行步骤404,否则,流程结束。
当第一宏基站周围具有提供波束成型虚拟HetNet功能的第一目标宏基站收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后,首先判断自身是否有空闲的波束阵列天线)用于为第一宏基站提供虚拟Pico覆盖。如果有,则根据热点地区的位置计算第一目标宏基站到热点地区的路径损耗,并将计算得出的路径损耗以及第一目标宏基站的ID发送给第一宏基站。
本步骤中的路径损耗可以是通过参考信号计算的,在已知其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计算出对应的路径损耗,具体的,第一目标宏基站接收来自需要提供波束覆盖内的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探测信号(SoundingReferenceSignal,SRS)。其发射功率由第一宏基站通过宏基站之间的接口链路(X2等)告知第一目标宏基站。第一目标宏基站就可以根据接收功率和对应的SRS发射功率直接计算出对应的路径损耗。
404、第一宏基站接收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包含路径损耗和第一目标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405、第一宏基站根据响应消息从第一目标宏基站中获取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二目标宏基站。
第一宏基站收到周围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响应信息后,从第一目标宏基站中选出所有待选波束中路径损耗最小的那个用于形成虚拟Pico覆盖。
最小路径损耗是上行方向上的最优基站接入准则。外来微微蜂窝小区中的用户离第一目标宏基站距离较远时,需要较大的上行发射功率,这就会对其它的用户产生干扰。而如果选用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一目标宏基站,则可以减小这种干扰。
406、第一宏基站判断第二目标宏基站的路径损耗值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为了降低外来微微蜂窝小区中用户的上行信号给其它用户造成的干扰,需要设置一个路径损耗的门限值,只有当能接入的虚拟Pico所属阵列天线到热点区域的最小路径损耗小于预设的门限值时,才能由路径损耗最小的那个邻近宏基站来提供虚拟Pico覆盖。
当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执行步骤407,否则,流程结束。
407、第一宏基站根据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
第一宏基站向提供虚拟Pico覆盖服务的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宏基站可以在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指定区域使用的频段范围,使被第二目标宏基站的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与本宏小区内该区域附近的用户之间使用正交频段。
具体的,第一宏基站可以将热点区域可以使用的频段资源发送给第二目标宏基站。第一宏基站内的小区为宏小区1,第二目标宏基站提供的波束覆盖形成微微蜂窝小区,该微微蜂窝小区和宏小区1内其附近的用户使用正交的频段,以避免干扰删除带来的复杂运算。第一宏基站根据热点地区周边的用户负载来决定分配给微微蜂窝小区附近的Macro用户和虚拟Pico用户的频率资源。这里的频谱分配可以将频率资源分为几个部分,比如频率资源的编号为1~10,如果宏小区1中热点地区周边的用户所需的频率为1和2,那么编号为3~10的频率资源就可以提供给热点区域的用户。宏小区内的其它用户还是可以使用没有微小区覆盖之前的所有频段,如图5所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由宏基站直接提供宏小区(Macro)和微小区(Pico)覆盖,其中微小区是可移动的,覆盖范围也是可以改变的。微小区由宏基站采用阵列天线方式提供,即宏基站可以利用阵列天线,在下行和/或上行信号传输方向形成覆盖各个热点区域的波束,这样宏基站就能实现较优的Macro-Pico联合资源调度与干扰管理。从而实现容量的有效提升。同时,无需为每个微基站寻找站址、也不用考虑供电、回程(Backhaul)等问题。当热点区域位置、大小等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调节阵列天线的波束指向、波束宽度、发射功率等,就能完成系统组网的优化,具有灵活的业务适应性。
在HetNet系统中,Pico区域与所在的宏小区之间可以使用相同的频段,此时宏基站的用户和微基站的用户之间干扰比较明显,所以需要采取降低干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算法,如干扰删除算法。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复杂的运算,通常采用宏基站服务的用户和微基站服务用户采用正交频段(OFDM系统中使用不同的子载波)的方式,分配比例按照负载动态调整。通常各Pico之间距离较远,由于无线信号传播的空间路径损耗,其它Pico的信号对某个Pico的干扰与该微小区的有用信号相比小很多,因此Pico之间的干扰可忽略,不同Pico可以实现完全的资源重用,如在OFDMA系统中,不同Pico可以使用相同的子载波资源。从而大大提升了局部区域内的系统容量。
408、根据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409、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410、第二目标宏基站接收第一上行信号。
在第一目标宏基站中的第二目标宏基站为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指定区域内的用户可以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指定区域提供了波束覆盖后,该波束覆盖区域形成微微蜂窝小区,可以作为虚拟Pico,在虚拟Pico内用户的上行信号可以直接发送,并由第二目标宏基站对应的阵列天线直接接收。
411、第一宏基站将直接接收并向第二目标宏基站转发的第二上行信号,第二目标宏基站对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进行信号合并。
因为虚拟Pico内频带可能和第二目标宏基站对应的宏小区2中用户所使用的频带重叠,所以虚拟Pico用户的上行信号可能对宏小区2中的用户产生干扰。解决的方法可以是通过由第一宏基站中继上行信号的方式来适当降低这些用户的上行发送功率。
如图6所示,第一宏基站接收用户的上行信号,然后将该上行信号放大后转发给第二目标宏基站。那么第一宏基站的作用可以相当于一个具有放大转发作用的中继节点(relay)。虽然第二目标宏基站收到直接来自虚拟Pico用户的信号强度减弱了,但是它能多收到来自第一宏基站转发的信号,通过对两路信号的合并,还可以满足接收强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宏基站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中继可以采用AF(放大转发)方式,第一宏基站只需要滤出虚拟Pico频段内的信号,将该信号放大转发给第二目标宏基站,由于不需要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中继链路的时延很小,可以与多径相当。两个基站之间的链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推荐的方式为由第一宏基站指向第二目标宏基站的波束,使系统开销比较小,而且灵活性较好,时延较小。其它高速X2接口也能作为两基站之间的链路,比如微波、光纤、自由空间激光(FreeSpaceOptical,FSO)等。
本实施例中上行信号合并的方式可以有选择合并(SC),等增益合并(EGC),最大比合并(MRC)。
目前,HetNet中,解决热点区域覆盖问题,可以在该区域布设微微基站来提供接入服务。假设一个传统的仅有Macro基站覆盖的宏小区中出现临时热点区域,为了解决覆盖问题可以使用应急通信车,但是这样的方案反应速度较慢,而且通信车的体积较大、功耗较大,且往往需要车载柴油发电机供电,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还可以当宏小区中形成新的热点区域时,希望通过布设Pico满足容量需求,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由周围HetNet架构的宏基站提供布设虚拟Pico的临时服务,将快速响应临时覆盖问题,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相邻宏基站之间虚拟Pico资源可以协调,在不增加系统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具有波束成型虚拟HetNet功能的宏基站向周围宏小区中的热点区域提供Pico覆盖,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吞吐量。解决了传统宏小区中非长期热点地区的覆盖问题,避免增加微小区站址或者阵列天线的成本开销。提高了系统对场景的反应速度,增大了相邻小区之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该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第一发送单元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第二判断单元71、第一发送单元72、第一接收单元73、获取单元74、第一判断单元75、第二发送单元76、第二接收单元77、合并单元78。
第二判断单元71用于根据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是否需要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
第一发送单元72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71根据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出需要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时,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该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波束覆盖是在第一目标宏基站判断出其自身有空闲的波束后发送的。
第一接收单元73用于接收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包含路径损耗和第一目标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获取单元74用于根据响应消息从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中获取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二目标宏基站;
第一判断单元75用于判断第二目标宏基站的路径损耗值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第二发送单元76用于当第二目标宏基站的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在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中携带指定区域使用的频段范围,使被第二目标宏基站的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与本宏小区内该区域附近的用户之间使用正交频段。
在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第二接收单元77用于接收第一目标宏基站转发的第一上行信号;
合并单元78用于将直接接收的第二上行信号和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合并。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第一发送单元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第三接收单元81、第三发送单元82。
第三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三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宏基站的ID信息以及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第三发送单元82用于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第一发送单元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如图9所示,包括:第三接收单元91、判断单元92、第四发送单元93、第四接收单元94、第三发送单元95。
第三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三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宏基站的ID信息以及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判断单元92用于判断是否有空闲波束;
第四发送单元93用于在本宏基站有空闲波束时,向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包含本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本宏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用于接收所述邻近宏基站发送的第四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本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第三发送单元95用于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当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第一发送单元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第一宏基站101、第一目标宏基站102。
第一宏基站101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第一目标宏基站1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覆盖所述指定区域的波束。
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系统,当第一宏基站无法服务其宏小区内的指定区域时,第一宏基站可以向具有波束成形虚拟Hetnet的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请求波束覆盖的第一服务请求消息,请求邻近的第一目标宏基站为该指定区域建立微微蜂窝小区,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构成微微蜂窝小区,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使其邻近的第一目标宏基站能够为其提供服务。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其中,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包含该第一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一目标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从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中获取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二目标宏基站;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为: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中的第二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值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为:当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的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指定区域使用的频段范围,使被第二目标宏基站的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与本宏小区内该区域附近的用户之间使用正交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
所述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为:当根据所述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出需要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时,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提供的波束覆盖是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判断出其自身有空闲的波束后发送的。
6.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三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宏基站的ID信息以及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其中,在所述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包含本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本宏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接收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四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本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服务请求消息是所述第一宏基站在判断出本宏基站是所有发送响应消息的宏基站中路径损耗最小的宏基站之后发送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有空闲波束;
所述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为:当判断出有空闲波束时,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9.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该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后,所述指定区域内的用户使用该波束覆盖进行通信;
其中,述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包含该第一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一目标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从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中获取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二目标宏基站;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为: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中的第二目标宏基站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值是否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为:当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小于预设门限值时,所述第二发送单元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请求消息中携带所述指定区域使用的频段范围,使被第二目标宏基站的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与本宏小区内该区域附近的用户之间使用正交频段。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为:当根据所述指定区域的位置和业务量判断出需要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提供的波束覆盖是在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判断出其自身有空闲的波束后发送的。
14.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三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宏基站的ID信息以及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用于请求为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其中,所述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包含本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本宏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四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本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有空闲波束;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为:当判断出有空闲波束时,所述第三发送单元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16.一种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宏基站,用于向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一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具有波束成形虚拟多层网络结构的功能,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请求波束覆盖,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中包含发送该服务请求消息的宏基站ID信息以及需要波束覆盖的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宏基站,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发送的包含该第一目标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所述第一目标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从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中获取路径损耗最小的第二目标宏基站,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的ID信息向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发送第二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二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目标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第一目标宏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服务请求消息,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所述第一目标宏基站,还用于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之前,向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包含本宏基站至所述指定区域的路径损耗和本宏基站ID信息的响应消息,并接收所述第一宏基站发送的第四服务请求消息,所述第四服务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本宏基站向所述指定区域提供波束覆盖。
CN201180000243.XA 2011-04-15 2011-04-15 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2835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2885 WO2011103821A2 (zh) 2011-04-15 2011-04-15 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5165A CN102835165A (zh) 2012-12-19
CN102835165B true CN102835165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507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0243.XA Active CN102835165B (zh) 2011-04-15 2011-04-15 微微蜂窝小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5165B (zh)
WO (1) WO201110382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0790A (zh) * 2022-04-11 2022-07-05 新拓尼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对相邻建筑的共享部署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865A (zh) * 2005-06-06 2006-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在基站间进行切换的方法
CN101932016A (zh) * 2009-06-18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基站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0678B1 (en) * 2000-05-24 2005-09-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 techniqu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56451A (zh) * 2006-04-15 2007-10-17 兰州大学电子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 用定向天线实现多波束智能天线的方法及装置
US9363770B2 (en) * 2007-10-05 2016-06-07 Ipcomm Automatic provisioning of handoff parameters for femtocell
US9084119B2 (en) * 2009-01-07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reuse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20100309876A1 (en) * 2009-06-04 2010-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titioning of control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in a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
JP2010283756A (ja) * 2009-06-08 2010-12-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865A (zh) * 2005-06-06 2006-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在基站间进行切换的方法
CN101932016A (zh) * 2009-06-18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基站间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5165A (zh) 2012-12-19
WO2011103821A3 (zh) 2012-04-19
WO2011103821A2 (zh)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814B (zh) 用于异构网络中的小区边缘容量改进的波束形成
Peng et al. Self-configuration and self-optimization in LTE-advanc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ang et al. Rethinking cellular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Hossain et al. Evolution toward 5G multi-tier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A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Ishii et al. A novel architecture for LTE-B: C-plane/U-plane split and phantom cell concept
JP6364410B2 (ja) 小セルの発見方法及び装置
Ran et al. Balancing backhaul load in 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Zhang et al. Beyond coexistence: Traffic steering in LTE networks with unlicensed bands
US201403089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n multi-carrier and hetnet-integrated mobile access environment
US20130051309A1 (en) Relay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472004A (zh) 用于基站收发器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EP3051886B1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awakening of small cell, access network element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464169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2959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460772A (zh) 用于使用载波聚合共享无线电网络基础设施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45537A (zh)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31926A (zh) 异类网络中的小区搜索与测量
CN104168624A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TW201909688A (zh) 無線網路中的動態資源配置
CN102202404B (zh)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5050124A (zh) 异构蜂窝网络基于业务感知的站间频谱资源聚合方法
Malathy et al. A review on energy management issues for future 5G and beyond network
EP25966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erogenous networks
KR20110086754A (ko) 중계 통신 방법들 및 장치
Hoteit et al. Mobile data traffic offloading over Passpoint hotspo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