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764B -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764B
CN102833764B CN201210271258.6A CN201210271258A CN102833764B CN 102833764 B CN102833764 B CN 102833764B CN 201210271258 A CN201210271258 A CN 201210271258A CN 102833764 B CN102833764 B CN 102833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vertical
horizontal
layer network
ang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12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764A (zh
Inventor
谢卫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712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3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对于每个地理点,选择其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并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本发明简便、实用,能实现小区极化交错条件下的覆盖仿真,提高网络规划设计能力,提升预测分析水平,缩短规划设计周期。

Description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蜂窝无线通信网络和航空公众通信的无线规划,特别涉及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2007年以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 EVDO)的地空覆盖网络在某发达国家投入商用运营。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也开始考虑以合适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引入地空覆盖运营。
地空覆盖网络,是由航空器上的空中系统及地面的基站系统组成,其中,地面基站系统由传统移动通信基站改造形成,天线增益的主瓣方向朝上覆盖,只要地面基站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就可实现空中航线的连续覆盖,如图1所示;航空器上配置移动终端,终端天线安装在航空器外壳腹部,这样可以避免航空器较大的壳体穿透损耗,扩大基站覆盖范围。
为了降低相邻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小区前反向链路的吞吐量,地空覆盖网络区别于传统的陆地公众移动通信网(PLMN)的一个技术特点是,邻区之间采用交错极化方式,因为与陆地复杂的传播环境不同,信号在天空中传播以直射路径为主,信号极化方向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持,不同极化方向之间大约有十几dB的隔离度值,可以大幅降低相互的干扰,提高空中链路的信噪比。为了实现更合理、更完善的交错覆盖布局,每个地空基站应采用偶数个扇区,例如4扇区或6扇区,例如图2就是6扇区布局的一种方案。
实现此机制,离不开航空器终端接收天线的设计,终端侧实现方式是,设置2副接收/发射天线,安装在飞机外壳腹部的不同位置,目的是保证在任何飞行姿势下,至少有1副天线与基站天线之间视距可达,同时2副天线之间获得分集接收增益。每副天线又包括1根垂直极化天线和1根水平极化天线,因此终端射频部分共有4根天线,垂直和水平极化各2根,终端射频部分有选用垂直或水平极化天线的自动控制模块,在它的控制下,终端或者使用2根垂直极化分集天线,或者使用2根水平极化分集天线,具体选用哪种极化方式的天线,是自动实现的,取决于哪种极化信号的信噪比更高。
飞机在长途航线飞行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垂直、水平极化方向的信号会交替成为信噪比最强的信号,终端侧配套监控系统可自动识别,控制极化选择器自动完成相关切换,切换优化算法可预防乒乓切换。当选择某种极化方向的天线进行信号接收时,终端发射的信号(反向链路信号)也使用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
现有网络仿真软件已经实现单极化方向信号的地空网络覆盖仿真预测,但尚未实现小区之间极化方向交错的仿真功能,所以无法预测、显示采用该技术之后的无线性能参数的地理化分布效果,是地空网络仿真技术的一大欠缺,限制了无线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
因地空覆盖网络的市场发展迅速,急需网络仿真软件实现小区极化方向交错的仿真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小区间极化交错条件下的网络仿真方法,以满足无线网络规划设计的要求,适应航空公众通信市场发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
B)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
C)对于每个地理点,选择其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并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D)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优选地,所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是通过航测获得的。
本发明通过航测获得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的步骤包括:
在基站小区仅使用垂直极化天线发射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测试路线的每一地理点,同时记录飞行器终端侧的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一垂直极化接收功率和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并且当测得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不小于信号频率带宽的热噪声与测试仪器的噪声系数之和时,将测试的该地理点确定为有效地理点;
在基站小区仅使用水平极化天线发射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测试路线的每一地理点,同时记录飞行器终端侧的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二水平极化接收功率和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并且当测得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不小于信号频率带宽的热噪声与测试仪器的噪声系数之和时,将测试的该地理点确定为有效地理点;
通过对有效的各地理点第一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与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之差取平均值,得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
通过对有效的各地理点第二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与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之差取平均值,得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
特别是,在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时,将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作为天线水平极化的基站小区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额外衰减值,而对天线垂直极化的基站小区,不设置额外衰减值。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步骤B)中,终端利用垂直极化天线分别获取垂直极化层网络仿真范围内的每个地理点的垂直极化方向基本无线指标集,以作为每个地理点垂直极化方向的仿真结果图层。
特别是,在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时,将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作为天线垂直极化的基站小区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额外衰减值,而对天线水平极化的基站小区,不设置额外衰减值。
最好是,在本发明的步骤B)中,终端利用水平极化天线分别获取水平极化层网络仿真范围内的每个地理点的水平极化方向基本无线指标集,以作为每个地理点水平极化方向的仿真结果图层。
本发明的所述步骤C)包括:
将垂基本无线指标集中的代表信号质量的一个基本无线指标作为基准指标;
通过对每个地理点所述两个极化方向的基准指标进行比较,将一个最佳基准指标的极化方向选作该地理点终端天线的极化方向;
然后,将最佳基准指标所属的基本无线指标集作为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设备,包括:
极化层网络设置装置,用于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
极化层网络仿真装置,用于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
仿真结果图层获取装置,用来选择每个地理点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地理化分布图绘制装置,用于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此外,本发明的设备还包括极化隔离度值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航测获取所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简便、实用,能实现小区极化交错条件下的覆盖仿真,提高网络规划设计能力,提升预测分析水平,缩短规划设计周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的地空覆盖系统示意;
图2是已知的地空网络小区交错极化方案示例;
图3是本发明的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实现本发明的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实现本发明的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的一个流程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
B)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
C)对于每个地理点,选择其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并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D)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比如由天线厂家直接提供理论值或实验室测试的隔离度值,也可以通过航测获得隔离度值。通过航测获得的隔离度值更准确,更接近实际,效果更好。
通过航测获得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的步骤包括:
在基站小区仅使用垂直极化天线发射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测试路线的每个地理点,同时记录飞行器终端侧的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一垂直极化接收功率(Rx_v_v)i和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Rx_v_h)i,其中i和j分别为大于零的整数,并且当测得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不小于信号频率的热噪声功率+测试仪器的噪声系数时,将所测试的该地理点确定为有效地理点;
在基站小区仅使用水平极化天线发射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测试路线的每一地理点,同时记录飞行器终端侧的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二水平极化接收功率(Rx_h_h)j和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Rx_h_v)j,并且当测得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不小于信号频率的热噪声功率+测试仪器的噪声系数时,将所测试的该地理点确定为有效地理点;
通过对有效的各地理点第一垂直极化接收功率(Rx_v_v)i与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Rx_v_h)i之差取平均值,得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G_v_h=Avg i[(Rx_v_v)i-(Rx_v_h)i];
通过对有效的各地理点第二水平极化接收功率(Rx_h_h)j与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Rx_h_v)j之差取平均值,得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G_h_v=Avg i[(Rx_h_h)j-(Rx_h_v)j]。
以下以在某地已经商用的cdma2000 EVDO网络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航测获得极化隔离度值。
首先,关闭所有水平极化的地面小区,则只剩下垂直极化天线的小区在发射信号,飞行器上同时安装有终端侧的垂直极化天线和水平极化天线,飞行器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巡航飞行,利用配套测试设备和移动通信常用的路测软件,结合GPS地理信息,同时记录两种天线的信号接收功率,设在每一个地理点i,飞行器使用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接收功率设为(Rx_v_v)i(单位为dBm),使用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接收功率设为(Rx_v_h)i,保存航测数据。
然后关闭所有垂直极化的地面小区,重新开启水平极化天线的小区发射信号,飞行器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巡航飞行,作与上述类似的操作。设在每一个地理点j,飞行器使用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接收功率设为(Rx_h_h)j,使用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接收功率设为(Rx_h_v)j,保存航测数据。
则当终端使用垂直极化天线时,对基站水平极化小区信号的平均衰减,即极化隔离度值为G_h_v=Avg i[(Rx_h_h)j-(Rx_h_v)j](单位为dB),需预先删除接收功率偏低的地理点,例如删除符合以下条件的所有地理点j:(Rx_h_v)j<Rx_min,其中Rx_min是不低于(频谱带宽内热噪声功率+测试设备噪声系数)的门限值。例如cdma2000EVDO频谱带宽为1.23MHz,对应的常温下热噪声功率为-113dBm。因为信号功率低于底噪时,功率测试设备将无法准确测量信号功率,容易导致测量误差,滤除这部分地理点有利于提高的极化隔离度值测量的准确度。
当终端使用水平极化天线时,对基站垂直极化小区信号的平均衰减,即极化隔离度值为G_v_h=Avg i[(Rx_v_v)i-(Rx_v_h)i](单位为dB),同理,需预先删除接收功率偏低的地理点,例如删除符合以下条件的所有地理点i:(Rx_v_h)i<Rx_min。
此外,在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时,将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G_h_v作为天线水平极化的基站小区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额外衰减值,而对天线垂直极化的基站小区,不设置额外衰减值。在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时,将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G_v_h作为天线垂直极化的基站小区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额外衰减值,而对天线水平极化的基站小区,不设置额外衰减值。
例如,在上述已经商用的cdma2000EVDO网络的例子中,在设置水平极化小区时,对于前向链路(基站→终端方向链路)选择以下之一:
前向发射功率衰减G_h_v(dB);
基站发射天线馈线损耗增加G_h_v(dB)。
对于反向链路(终端→基站方向链路),令基站接收天线馈线损耗增加G_h_v(dB)。
对于大多数网络仿真软件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令基站天线的馈线损耗增大G_h_vdB,可同时满足上述前反向设置的要求。
同样,在设置垂直极化小区时,对于前向链路(基站→终端方向链路)选择以下之一:
前向发射功率衰减G_v_h(dB);
基站发射天线馈线损耗增加G_v_h(dB);
对于反向链路(终端→基站方向链路),令基站接收天线馈线损耗增加G_v_h(dB)。
对于大多数网络仿真软件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同上,即令基站天线的馈线损耗增大G_v_h(dB)。
此外,在本发明的进行分层网络仿真的步骤B)中,终端利用垂直极化天线分别获取垂直极化层网络仿真范围内的每个地理点的垂直极化方向基本无线指标集(即,下面所述的一套代表性的基本无线指标),以作为每个地理点垂直极化方向的仿真结果图层;以及终端利用水平极化天线分别获取水平极化层网络仿真范围内的每个地理点的水平极化方向基本无线指标集(即,下面所述的一套代表性的基本无线指标),以作为每个地理点水平极化方向的仿真结果图层。
在上述已经商用的cdma2000 EVDO网络实例中,分层网络仿真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
将全网所有小区,按基站侧天线极化类型分为两部分:垂直极化小区部分和水平极化小区部分,每部分均需进行下述的网络配置更改。在指定的海拔高度(对大中型民航客机,飞行海拔高度通常在8000~1000米区间),分别进行两层网络仿真,即垂直极化层和水平极化层。
1)垂直极化层:终端使用垂直极化天线的仿真。
此层仿真中,垂直极化小区的所有参数按正常设置。
2)水平极化层:终端使用水平极化天线的仿真。
此层仿真中,水平极化小区的所有参数按正常设置。
3)对每一层,针对仿真范围内的每一个地理点,均通过仿真获得终端在该点的一套代表性的基本无线指标。例如对cdma2000 EVDO系统来说,这些指标通常包括前向链路的导频Ec/Io、信噪比SINR、前向接收功率Rx、DRC申请速率、切换状态,和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Tx、反向可达速率等。当然,不同的技术制式系统,基本无线指标会有所不同;而技术方案的原则是通用的,与具体技术制式无关。
每一层(即两层:垂直极化层和水平极化层),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均保存到计算机内存中。
需要说明的是,通用的网络仿真软件及其正常的网络拓扑设置是本技术领域已知的常规网络仿真操作方法,包括基站小区拓扑输入、基站系统和无线参数输入、终端参数输入、传播模型输入等,不是本发明的内容,故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另外,在网络设置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常规的网络仿真操作,包括路径损耗计算、撒话务量、设定出图类型、蒙特卡洛仿真、输出仿真结果地理化分布图等,在现有的无线网络仿真操作指导书均有说明,故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步骤C)包括:
将基本无线指标集中的代表信号质量的一个基本无线指标作为基准指标;
通过对每个地理点的两个极化方向的基准指标进行比较,将一个最佳基准指标的极化方向选作该地理点终端天线的极化方向;
然后,将最佳基准指标所属的基本无线指标集作为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例如,某地理点垂直极化图层的导频Ec/Io=-2dB、前向接收功率Rx=-90dBm、DRC申请速率=1.2Mbps、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Tx=2dBm,水平极化图层的导频Ec/Io=-4dB、前向接收功率Rx=-85dBm、DRC申请速率=614kbps、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Tx=0dBm,基准指标为选导频Ec/Io较高的,因(垂直极化图层的导频Ec/Io=-2dB)>(水平极化图层的导频Ec/Io=-4dB),所以终端极化方向应选“垂直极化”,该地理点对应的无线指标全部遵从垂直极化图层结果,即:导频Ec/Io=-2dB、前向接收功率Rx=-90dBm、DRC申请速率=1.2Mbps、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Tx=2dBm,...。
具体到上述已经商用的cdma2000EVDO网络实例,对每一个地理点,获取其对应的极化方向及基本无线指标取值:首先对比选择该点的优选极化方向,以某一个基本无线指标为基准指标,选择该指标值较优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然后,该地理点的所有无线指标均使用该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另外,对于cdma2000 EVDO系统,基准指标通常采用导频Ec/Io或信噪比SINR之一,这两者是可以相互换算的,取其中任何一个的效果相同。导频Ec/Io或信噪比SINR较高的极化方向就是该地理点终端天线的选择,实际机载系统有对应的测试设备,会自动选择较高信噪比的极化天线。其他的无线指标,例如前向接收功率Rx、DRC申请速率、切换状态,和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Tx、反向可达速率等,是从属的指标,依赖于天线极化方向。
根据上述原则遍历仿真范围内所有地理点,输出极化方向地理化分布图(含极化变换边界)、各种基本无线指标和最佳服务小区的地理化分布图,以及相关统计表格。
具体地说,输出的比较重要地理化分布图,包括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分布图,图中可以体现垂直、水平极化天线分别控制的地理范围,和切换边界,是无线网规工程师非常关心的状况,其他基本无线指标值的形式与传统仿真输出类似,不同的取值区间以不同颜色标示,附图例;但需要注意,不同位置对应的终端极化方向可能是不同的。对于cdma2000 EVDO系统,除了基本无线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通常还需输出最佳服务小区、切换状态、导频污染区地理化分布图,可列为扩展功能。
进一步,根据上述地理化分布图,可统计范围内(或每个小区)的各种基本无线指标的统计表格。
图4显示了本发明实现上述方法的设备的具体构成,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
极化层网络设置装置,用于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
极化层网络仿真装置,用于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
仿真结果图层获取装置,用来选择每个地理点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地理化分布图绘制装置,用于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此外,本发明的设备还可以包括极化隔离度值获取装置(图中未显示),用于通过航测获取所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
图5显示了实现本发明的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的一个流程,包括:
通过航测或路测获取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和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
利用所获取的极化隔离度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
对每个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
取一个地理点,根据基准指标决定该地理点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
该地理点所有无线指标均取对应极化仿真图层的值;
在遍历完所有地理点之后,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输出各种指标的地理化统计表格。
综上所述,本发明简便、实用,能实现小区极化交错条件下的覆盖仿真,提高网络规划设计能力,提升预测分析水平,缩短规划设计周期。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
B)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
C)对于每个地理点,选择其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并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D)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是通过航测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航测获得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的步骤包括:
在基站小区仅使用垂直极化天线发射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测试路线的每一地理点,同时记录飞行器终端侧的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一垂直极化接收功率和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当测得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不小于信号频率带宽的热噪声功率+测试仪器的噪声系数时,将该地理点确定为有效地理点;
在基站小区仅使用水平极化天线发射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测试路线的每一地理点,同时记录飞行器终端侧的水平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二水平极化接收功率和垂直极化天线获得的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当测得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不小于信号频率带宽的热噪声功率+测试仪器的噪声系数时,将该地理点确定为有效地理点;
通过对有效的各地理点第一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与第一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之差取平均值,得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
通过对有效的各地理点第二水平极化接收功率与第二垂直极化接收功率之差取平均值,得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时,将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作为天线水平极化的基站小区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额外衰减值,而对天线垂直极化的基站小区,不设置额外衰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利用垂直极化天线分别获取垂直极化层网络仿真范围内的每个地理点的垂直极化方向基本无线指标集,以作为每个地理点垂直极化方向的仿真结果图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时,将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作为天线垂直极化的基站小区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额外衰减值,而对天线水平极化的基站小区,不设置额外衰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终端利用水平极化天线分别获取水平极化层网络仿真范围内的每个地理点的水平极化方向基本无线指标集,以作为每个地理点水平极化方向的仿真结果图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
将基本无线指标集中的代表信号质量的一个基本无线指标作为基准指标;
通过对每个地理点所述两个极化方向的基准指标进行比较,将一个最佳基准指标的极化方向选作该地理点终端天线的极化方向;
然后,将最佳基准指标所属的基本无线指标集作为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9.一种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化层网络设置装置,用于利用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设置垂直极化层网络,利用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设置水平极化层网络;
极化层网络仿真装置,用于对所设置的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得到垂直极化层网络和水平极化层网络所有地理点对应的基本无线指标结果;
仿真结果图层获取装置,用来选择每个地理点基本无线指标最佳的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得到终端天线极化方向对应的仿真结果图层;
地理化分布图绘制装置,用于根据对应于每个地理点的仿真结果图层,绘制终端极化方向和各种指标的地理化分布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化隔离度值获取装置,用于通过航测获取所述水平-垂直极化隔离度值和所述垂直-水平极化隔离度值。
CN201210271258.6A 2012-07-31 2012-07-31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2833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1258.6A CN102833764B (zh) 2012-07-31 2012-07-31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1258.6A CN102833764B (zh) 2012-07-31 2012-07-31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764A CN102833764A (zh) 2012-12-19
CN102833764B true CN102833764B (zh) 2017-12-15

Family

ID=4733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1258.6A Active CN102833764B (zh) 2012-07-31 2012-07-31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3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1671A (zh) * 2015-12-07 2017-06-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确定网络状况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6103A (zh) * 2016-02-15 2016-06-0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场强模拟测试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2154Y (zh) * 2008-09-17 2009-06-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宽带双线极化偶极子天线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0860B2 (en) * 2006-10-31 2011-04-05 Aircell Llc System for managing the multiple air-to-ground communications links originating from each aircraft in an air-to-grou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2154Y (zh) * 2008-09-17 2009-06-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宽带双线极化偶极子天线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764A (zh) 201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hahzadi et al. UAV assisted 5G and beyond wireless networks: A survey
Lin et al. Mobile network-connected drones: Field trials, simulations, and design insights
Kovacs et al. Interference analysis for UAV connectivity over LTE using aerial radio measurements
CN102938670B (zh) 用于飞机的地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9456361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erforming mobile network related tasks based on performance data acquired by an unmanned vehicle
Wang et al. Path loss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for low-altitude UAV access channels
CN103313259B (zh) 低空气球荷载的中继应急无线数据通信架构
CN109089321B (zh) 一种双频空中接入网的资源分配方法
Chee et al. Foliage attenuation over mixed terrains in rural area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at 3.5 GHz
CN104320788B (zh) 一种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公共控制信号的立体覆盖控制方法
CN102833764B (zh) 小区之间极化交错覆盖仿真方法及设备
Zhang et al.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dual-band airborne access networks
Colpaert et al. Drone delivery: Reliable cellular UAV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operator diversity
Liu et al. Atmospheric ducting effec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öttcher et al. Dependency of the power and delay domain parameters on antenna height and distance in urban macro cell
Hinga et al. Deterministic 5g mmwave large-scale 3d path loss model for lagos island, nigeria
Chen et al. 4G network for air-ground data transmission: A drone based experiment
Homayouni et al. Field trials and design insights of cellular-connected drones
Park et al. Measurement‐based stochastic cross‐correlation models of a multilink channel i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Lu et al. Research on UAV-to-grou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based on NYUSIM
Kamal et al. Cellular network and its relevance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pplication in malaysia
Rios 5G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sation using Atoll
Cheng et al. Wireless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for UAV-based radio access networks in urban environments
Zhou et al. 5G-based measurement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low-altitude tethered balloon multipath channel
Zho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ross-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multi-link channels in high-speed railway scenar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