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3039A -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3039A
CN102833039A CN2012102746262A CN201210274626A CN102833039A CN 102833039 A CN102833039 A CN 102833039A CN 2012102746262 A CN2012102746262 A CN 2012102746262A CN 201210274626 A CN201210274626 A CN 201210274626A CN 102833039 A CN102833039 A CN 102833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ft
receiver
automatic repeat
frame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46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3039B (zh
Inventor
赵春明
汪莹
张华�
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ite Box Shang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746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330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33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3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3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对于宽带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本发明将大迭代技术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通信系统中,使得接收机在获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提供的分集增益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器和译码器之间软量信息的相互传递,提高了检测器输出端软量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译码器的译码硬判结果通过码字校验的可能性,降低了当前这一帧数据需要再次重传的概率,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本发明在几乎不增加系统的硬件复杂度的前提下,显著的改善了现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中接收机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多天线检测领域和信道纠错码的译码领域,涉及一种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克服信道时变特性和多径衰落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等差错控制方案,从而降低系统的误帧率,提高系统性能。其中,HARQ的概念最早于1960年由J. M. Wozencraft和M. Horstein等人提出,它是FEC和ARQ技术的结合:发送端经过信道编码可以发送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的码字;接收端译码时将在其纠错能力范围内的错误纠正,若超过其纠错能力则发出重传请求。可见,HARQ技术兼顾FEC与ARQ方式的优点,是目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常见的差错控制方式。
根据HARQ的发展阶段和检错、纠错编码技术的不同,人们将其大致分为三类:I型HARQ、II型HARQ和III型HARQ。与ARQ技术相比,I型HARQ只是简单地在其基础上引入了纠错编码。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检测并尝试纠错,如果错误在其纠错能力范围内,则接收机将错误纠正并发出ACK信号;否则接收机丢弃本次接收的数据,并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号请求重传。如此重复,直到传输成功为止。II型HARQ是一种基于增量冗余(IR,Incremental Redundancy)的HARQ方案。在II型HARQ中,系统根据当前的信道环境,以增量冗余的方式自适应地调整编码码率。对于任何一帧数据,除首次传输外,以后每次重传的数据在接收机中均不能单独进行译码,需要与之前传输的数据进行合并后进行译码。III型HARQ对于每次发送的码字采用互补删除方式,各个码字既可以单独译码,也可以合成一个具有更大冗余信息的码字进行译码。根据重传的冗余版本是否相同,III型HARQ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每次重传时采用相同冗余版本的CC III 型HARQ和每次重传时冗余版本不同的IR III型HARQ。可见,由于HARQ技术结合了FEC和ARQ技术的优点,它可以为系统带来分集增益,从而改善系统的吞吐率,有利于系统服务质量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宽带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LTE。由于无线链路的容量随着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呈线性增长,加上数据流空分复用(SDM)技术的采用,MIMO-OFDM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成倍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率。
然而,空分复用场景下多路数据流之间存在严重的干扰,这就要求此时的接收机能够消除混叠以分离各路数据流。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迭代检测是逼近MIMO信道容量的有效途径。Turbo-MIMO原则亦建议接收机采取软量迭代的联合检测译码方案。通常用于空分复用情况下的迭代检测算法有最大似然(ML)检测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检测以及这两种算法的各种变形。最大似然检测算法是性能最优的检测算法,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系统的复杂度选择合适的检测算法。
将HARQ和MIMO-OFDM技术同时运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吞吐率。为了进一步消除多路数据流之间的干扰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我们将大迭代技术运用于这一系统中,提出一种运用于HARQ系统中的大迭代接收机,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在几乎未增加系统复杂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性能,降低数据需要再次被重传的概率,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的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运用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对接收到的每一帧数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初始化接收机参数,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分配给该接收机用于软量存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解速率匹配和速率匹配模块所需的相关参数;
2)将接收到的数据y和信道估计的结果H送入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进行检测,得到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将所述的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输入解速率匹配单元,进行打孔位置恢复和解交织,产生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然后接收机根据当前这一帧已经传输的次数判断后续步骤,若当前这一帧是首次传输,则执行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
3)对所述步骤2)中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进行译码,得到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和译码硬判结果D,然后对所述译码硬判结果D进行码字校验,若译码硬判结果D通过了码字校验,则接收机发出这一帧的正确应答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若当前这一帧的译码硬判结果D没有通过码字校验,则判断这一帧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大迭代次数,如是,则将所述步骤2)中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作为软量信息进行存储,并由接收机向发射机反馈否定应答N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否则,利用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进行速率匹配,产生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的先验信息L a 后回到步骤2);
4)接收机将上一次传输时存储的这一帧的软量信息与本次传输时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进行软量合并,产生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然后将所述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输入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软量合并后的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 2和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
5)对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进行码字校验,若能通过码字校验,则接收机释放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发出这一帧的正确应答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若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没有通过码字校验,则判断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大迭代次数,如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利用软量合并后的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 2进行速率匹配,产生软量合并后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的先验信息L a2后回到步骤2);
6)判断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如是,则释放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放弃该帧数据后进入步骤7);
否则利用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刷新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向发射机反馈N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7)结束本帧数据的处理,等待下一帧数据。
本发明中的大迭代是指检测器与译码器之间的迭代,由于译码器本身也有迭代(此时称译码器的迭代为内迭代),所以为了区分,在这种系统中用“大迭代”来表示检测器与译码器之间的迭代。
对于本发明,为了方便接收机对每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大迭代处理,其中所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采用III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案,包括CC(Chase Combination) III 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和IR(Incremental Redundancy) III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这两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案可以保证每次传输过来的数据能够单独进行译码,因此不必考虑当存储空间不够而导致前几次传输的数据未被保存时,当前传输的数据能否被译码的问题。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与大迭代接收技术相结合,在为系统提供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分集增益的同时,利用大迭代技术将译码器产生的比特级软量信息反馈给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从而在检测器中降低多路数据流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保证系统的编码增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2.本发明中的译码器可以利用软量合并后的结果进行译码。由于合并可以提高比特软量的可靠性,因此译码器反馈给检测器的软量信息的准确度更高,有利于检测器性能的改善。同时,对每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大迭代,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译码结果通过码字校验的概率,从而降低数据需要再次重传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有效提高接收机的吞吐量。
3.当其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采用III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时,此时接收机对于每一次重发的数据均可以单独进行译码,这样对于任何一帧数据,避免了当存储空间不够而导致前几次传输的数据未被保存时,当前传输的数据不能被译码的问题。
4.本发明中的译码器可以采用内迭代次数可调的软输入软输出Turbo译码器或者软输入软输出LDPC译码器,并且在每一次译码内迭代时用循环冗余校验码对Turbo码的译码结果进行检验,或用LDPC码的校验矩阵对LDPC译码器的译码结果进行校验,并根据校验的结果判断是否可以提前终止大迭代,从而防止了对错误容易纠正的码字进行多余的大迭代而造成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逻辑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以长期演进系统为例,选择时分复用工作模式下的的性能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以长期演进系统为例,选择频分复用工作模式下的的性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根据图1,本发明的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对接收到的每一帧数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初始化接收机参数,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分配给该接收机用于软量存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解速率匹配和速率匹配模块所需的相关参数;
2)将接收到的数据y和信道估计的结果H送入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进行检测,得到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将所述的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输入解速率匹配单元,进行打孔位置恢复和解交织,产生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然后接收机根据当前这一帧已经传输的次数判断后续步骤,若当前这一帧是首次传输,则执行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
3)对所述步骤2)中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进行译码,得到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和译码硬判结果D,然后对所述译码硬判结果D进行码字校验,若译码硬判结果D通过了码字校验,则接收机发出这一帧的正确应答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若当前这一帧的译码硬判结果D没有通过码字校验,则判断这一帧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大迭代次数,如是,则将所述步骤2)中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作为软量信息进行存储,并由接收机向发射机反馈否定应答N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否则,利用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进行速率匹配,产生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的先验信息L a 后回到步骤2);
4)接收机将上一次传输时存储的这一帧的软量信息与本次传输时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进行软量合并,产生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然后将所述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输入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软量合并后的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 2和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
5)对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进行码字校验,若能通过码字校验,则接收机释放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发出这一帧的正确应答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若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没有通过码字校验,则判断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大迭代次数,如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利用软量合并后的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 2进行速率匹配,产生软量合并后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的先验信息L a2后回到步骤2);
6)判断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如是,则释放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放弃该帧数据后进入步骤7);
否则利用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刷新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向发射机反馈N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7)结束本帧数据的处理,等待下一帧数据。
其中,当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和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为特殊的值时,本发明可以退化为普通的接收机: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和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均为1时,该接收机退化为一种普通的非大迭代、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接收机;当系统设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为1而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大于1时,该接收机退化为一种普通的大迭代接收机;当系统设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大于1而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为1时,该接收机即为普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机。
另外,步骤2)中所述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可以使用任何一种迭代检测方案,包括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的软干扰抵消检测算法(MMSE-ISDIC,MMSE based Iterative Soft Decis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和基于最大似然(ML,Maximum Likelihood)的非线性迭代检测算法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形。具体使用哪种检测方案可以根据系统要求的复杂度而定。同时,接收机中的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可以采用Turbo译码器或者是LDPC译码器实现,具体使用哪种译码器同样需要根据系统的要求而定。然而,无论采用哪种软输入软输出检测算法和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接收机均可以利用码字校验的结果判断当前帧是否被正确接收,从而方便接收机提前终止大迭代。对于使用Turbo码的场景,由于在编码之前需要对传输块进行循环冗余编码,译码结束后,可以利用相同的循环冗余多项式对译码结果进行循环冗余校验,从而判断译码结果的有效性;而对于使用LDPC码的场景,由于它属于线性分组码,可以直接利用它的校验矩阵对译码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判断。
可以看到,当本发明中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和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采用串行的时序进行工作时,大迭代方案的采用会给接收机带来较大的处理延时,这通常无法满足某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应用场合。为了降低接收机的处理时延,可以采用双Turbo方案实现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和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之间的并行工作,从而在不损失系统性能的同时提高各模块的工作效率,改善系统的性能。
图2以长期演进系统(LTE)为例,选择时分复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工作模式,将本发明的吞吐率与普通的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大迭代接收机、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大迭代接收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大迭代接收机的吞吐率进行比较。其中接收机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算法选用基于MMSE的软干扰抵消检测算法,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选用Turbo码译码器,并且选用IR III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进行仿真。仿真时分配给接收机足够的存储空间用于软量信息的存储。在TDD工作模式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进程数为7,并且根据LTE的规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为4。具体的仿真参数如下:所有迭代接收机的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均为3(其中第1次为非大迭代工作模式,此时与非大迭代接收机的检测器工作方式一致);仿真带宽选用10MHz;发送和接收天线数分别为4、2,共2层数据流;采用标准的LTE Turbo码编码器对最长为12960比特的信息流进行编码,并经过速率匹配以后打孔为码率约为1/2的码字;信道选用EVA70(多普勒扩展为70赫兹的扩展的车载A模型)信道;信道估计为不保留延时帧(nodelay)的方式;天线相关性中(Medium)。
从图2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符号信噪比较低时,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数据帧的通过率,即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当Es/No在14dB附近时:两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接收机的吞吐率均不低于50%,其中本发明可以获得最高的吞吐率,约为54%,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大迭代接收机的吞吐率约为50%;而对于两种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机,它们的吞吐率均小于20%,其中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大迭代接收机的吞吐率最低,几乎为0,而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大迭代接收机的吞吐率相对较高,但也只有18%。可见,在符号信噪比较低时,由于每一子帧能够被正确译码的概率很低,多数子帧会以很高的概率被重传,因此通过软量合并得到的译码增益相对较大,此时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服务质量。
(2)当符号信噪比较高时,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获得的系统增益不如符号信噪比较低时的明显。当接收机吞吐率在80%附近时:我们先看一下两种均使用大迭代技术的接收机的性能。对于本发明,其所需的平均Es/No约为16.9dB,而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大迭代接收机所需的平均Es/No约为17.4dB,两者相差仅约0.5dB;对于两种非大迭代接收机,此时由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带来的性能增益也约为0.5dB。因此,我们看到,相较于平均符号信噪比Es/No较低的情形,在符号信噪比较高时,由于每一子帧每次传输时的通过率变高,其需要重传的概率降低,从总体上看,需要重传的子帧所占的比例降低。因此,这时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所获得的增益不如符号信噪比较低时的增益明显。
(3)利用大迭代技术均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且这种改善随着平均符号信噪比的增加而越发明显。当接收机吞吐率在20%附近时,对于两种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机,由大迭代技术所带来的性能增益约为3.1dB。当接收机吞吐率在80%附近时:对于两种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机,由大迭代技术所带来的性能增益上升为4dB,而对于两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机,此时由大迭代技术所带来的性能增益也约为4dB。其中,本发明所需的平均符号信噪比Es/No最低,约为16.9dB。
(4)总结而言,在平均符号信噪比较低时,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得到很明显的系统性能增益,而在平均符号信噪比较高时,通过引入大迭代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由于本发明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技术,因此相较于其他几种接收机而言,其性能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图3仍以长期演进系统为例,选择频分复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工作模式,将本发明的吞吐率与普通的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迭代接收机、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大迭代接收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迭代接收机的吞吐率进行比较。其中选用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类型与图2中的一致。此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最大传输次数仍为4次,但在FDD工作模式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进程个数为8。具体的仿真参数为:所有的迭代接收机的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均为3(其中第1次为非大迭代工作模式,此时与非大迭代接收机的检测器工作方式一致);仿真带宽选用10MHz;发送和接收天线数分别为4、2,共2层数据流;采用标准的LTE Turbo码编码器对最长为12960比特的信息流进行编码,并经过速率匹配以后打孔为码率约为1/2的码字;信道选用EVA70(多普勒扩展为70赫兹的扩展的车载A模型)信道;信道估计为保留延时帧(delay)的方式;天线相关性高(High)。
从图3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符号信噪比较低时,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当Es/No在17dB附近时,两种应用了大迭代技术的接收机的吞吐率相差约32%,其中本发明的吞吐率较高,约为56%;对于两种未运用大迭代技术的接收机,当Es/No在21dB附近时,它们的吞吐率相差约47%,其中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接收机吞吐率最低,约为4%。可见,在符号信噪比较低时,由于每一子帧会以很高的概率被重传,因此接收机通过软量合并得到的译码增益相对较大,此时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服务质量。
(2)然而,随着符号信噪比的提高,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获得的性能增益逐渐下降。对于两种应用了大迭代技术的接收机而言,当Es/No在20dB附近时,它们之间相差的吞吐率由17dB时的32%减小为3%;而对于两种非大迭代接收机而言,当Es/No在27dB附近时,它们之间相差的吞吐率由21dB时的47%降低为10%。因此,我们看到,相较于平均符号信噪比Es/No较低的情形,在符号信噪比较高时,由于每一子帧每次传输时的通过率变高,其需要重传的概率降低,从总体上看,需要重传的子帧所占的比例降低。因此,这时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所获得的增益不如符号信噪比较低时的增益明显。
(3)利用大迭代技术均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且这种改善随着平均符号信噪比的增加而变得愈发明显。对于两种使用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接收机而言,当所需的吞吐率由50%上升到70%附近时,相对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大迭代接收机,本发明的性能增益由3dB上升到7.7dB;同样对于两种未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接收机而言,当所需的吞吐率由10%上升到60%时,两种接收机所需的Es/No之间的差值由6.1dB上升到8dB。
(4)总结而言,在平均符号信噪比较低时,利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可以得到很明显的系统性能增益,而在平均符号信噪比较高时,通过引入大迭代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由于本发明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技术,因此相较于其他几种接收机而言,其性能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且相对于图2的仿真结果而言,在系统的天线相关性比较高时,由大迭代技术而带来的系统性能增益更加明显。

Claims (1)

1.一种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对接收到的每一帧数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初始化接收机参数,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每次传输时大迭代接收机的大迭代次数、分配给该接收机用于软量存储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解速率匹配和速率匹配模块所需的相关参数;
2)将接收到的数据y和信道估计的结果H送入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进行检测,得到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将所述的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输入解速率匹配单元,进行打孔位置恢复和解交织,产生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然后接收机根据当前这一帧已经传输的次数判断后续步骤,若当前这一帧是首次传输,则执行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
3)对所述步骤2)中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进行译码,得到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和译码硬判结果D,然后对所述译码硬判结果D进行码字校验,若译码硬判结果D通过了码字校验,则接收机发出这一帧的正确应答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若当前这一帧的译码硬判结果D没有通过码字校验,则判断这一帧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大迭代次数,如是,则将所述步骤2)中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作为软量信息进行存储,并由接收机向发射机反馈否定应答N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否则,利用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进行速率匹配,产生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的先验信息L a 后回到步骤2);
4)接收机将上一次传输时存储的这一帧的软量信息与本次传输时产生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1进行软量合并,产生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然后将所述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输入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软量合并后的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 2和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
5)对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进行码字校验,若能通过码字校验,则接收机释放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发出这一帧的正确应答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若软量合并后的译码硬判结果D 2没有通过码字校验,则判断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大迭代次数,如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利用软量合并后的译码器输出比特级软量信息L e _dec 2进行速率匹配,产生软量合并后的软输入软输出检测器的先验信息L a2后回到步骤2);
6)判断是否达到所述步骤1)中规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最大传输次数,如是,则释放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放弃该帧数据后进入步骤7);
否则利用新的比特级似然比信息LLR 2刷新这一帧的软量信息所在的存储单元,并向发射机反馈NACK信号后进入步骤7);
7)结束本帧数据的处理,等待下一帧数据。
CN201210274626.2A 2012-08-03 2012-08-03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Active CN102833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4626.2A CN102833039B (zh) 2012-08-03 2012-08-03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4626.2A CN102833039B (zh) 2012-08-03 2012-08-03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039A true CN102833039A (zh) 2012-12-19
CN102833039B CN102833039B (zh) 2015-01-28

Family

ID=4733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4626.2A Active CN102833039B (zh) 2012-08-03 2012-08-03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330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393A (zh) * 2015-06-12 2015-12-09 深圳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细粒度的子载波编码系统及其方法
CN111934893A (zh) * 2019-04-28 2020-11-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异常数据的问题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983A (zh) * 2001-05-10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迭代次数的h-arq接收方法
US20050007948A1 (en) * 2003-07-08 2005-01-13 Alcate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ombining method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CN102325001A (zh) * 2011-05-24 2012-01-18 东南大学 一种带宽自适应大迭代接收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983A (zh) * 2001-05-10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节迭代次数的h-arq接收方法
US20050007948A1 (en) * 2003-07-08 2005-01-13 Alcate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ombining method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CN102325001A (zh) * 2011-05-24 2012-01-18 东南大学 一种带宽自适应大迭代接收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金磊: "OFDM/MIMO-OFDM系统中的HARQ合并技术研究", 《信息科技辑》, 31 July 2012 (2012-07-31)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1393A (zh) * 2015-06-12 2015-12-09 深圳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细粒度的子载波编码系统及其方法
CN105141393B (zh) * 2015-06-12 2018-05-04 深圳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细粒度的子载波编码系统及其方法
CN111934893A (zh) * 2019-04-28 2020-11-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异常数据的问题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34893B (zh) * 2019-04-28 2021-09-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异常数据的问题定位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3039B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0184B2 (e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on apparatus
CN101621364B (zh) 自动重传控制器和重传块重组装置
KR101737833B1 (ko) 동기식 harq 방식에서의 다중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재전송 수행 방법
US8457059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adaptive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method
EP1962451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request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37310B (zh) 一种增强型自适应数据重传的方法
CN101001133B (zh) 一种harq合并译码方法
WO2018142201A1 (en) Retransmission for punctured signals
JPWO2006101213A1 (ja) Mimo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再送方法
CN1832391A (zh)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设备
WO20100059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cooperative relays us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nd spatial diversity (distribu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or distributed space time coding)
US10841048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90001128A (ko) 효율적인 harq 운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58311B (zh) 一种优化串行干扰消除顺序的迭代检测方法
CN104468048B (zh)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US8880971B2 (en) Cooperative H-ARQ supporting method
CN102546131B (zh) 无线链路信号的更软合并方法和设备
CN103095440B (zh)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系统及方法
US201503338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odified harq procedure after a receiver outage event
CN102833039B (zh) 运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大迭代接收方法
Miura et al. Low latency HARQ method using early retransmission before channel decoding based on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1282202A (zh) 混合自动请求重发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1080893B (zh) 用于多天线传输的重传方法及发送装置
KR20170138339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01505213A (zh) 一种具有新型编译码器结构的自适应harq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1

Address after: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nx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L.P.)

Address before: 210096 No. four archway, 2,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SOUTHEAST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201615 room 301-6, building 6, no.1158, Jiuting Central Road, Jiut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White box (Shang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nx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