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6655A -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6655A
CN102826655A CN2012103472556A CN201210347255A CN102826655A CN 102826655 A CN102826655 A CN 102826655A CN 2012103472556 A CN2012103472556 A CN 2012103472556A CN 201210347255 A CN201210347255 A CN 201210347255A CN 102826655 A CN102826655 A CN 102826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ater
film
anoxic
catalytic oxi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72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6655B (zh
Inventor
胡前
禹芝文
游建军
唐传祥
贺前锋
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E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Ltd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I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I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HUNAN BI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3472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26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26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6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6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6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该反应器包括厌氧折流单元、缺氧单元、接触氧化单元和膜生物反应单元;所述厌氧折流单元通过第Ⅰ过水孔与缺氧单元连通,缺氧单元通过第Ⅱ过水孔与接触氧化单元连通,缺氧单元侧壁靠近第Ⅱ过水孔处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该混合液回流管与厌氧折流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接触氧化单元通过第Ⅲ过水孔与膜生物反应单元连通;膜生物反应单元通过穿墙回流泵与缺氧单元连通。该反应器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微污染水源水、工业废水以及高氨氮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及回用。该污水处理和回用方法出水水质优良可回用,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好,抗膜污染,能耗低,容积负荷高,运行稳定,占地少。

Description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废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特别涉及生活污水、微污染水源水、工业废水以及高氨氮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资源极度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中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约40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约108个。中国每年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达600多亿m3,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何高效低耗的处理污废水,使其回收再利用或达标排放是污废水处理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常用的污废水处理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等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微生物悬浮生长系统,生物膜法是微生物附着生长系统,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活性污泥法生物除磷要求污泥龄较短,而氨氮的硝化又要求污泥龄较长,二者往往不能兼顾。生物膜法工艺中的填料有利于硝化菌生长,但不利于聚磷菌生长,生物除磷效果较差。复合生物反应器是由悬浮生长微生物和附着生长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物反应器。复合生物反应器内附着生长的微生物污泥龄较长,有利于硝化菌生物生长;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可以控制在较短的污泥龄状态,且反复处于厌氧、缺氧、好氧环境,有利于生物除磷。复合生物反应器可以较好地兼顾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较难培养及脱落的生物膜较难沉淀等问题。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污水在反应器中经生物处理完成对有机污染物质的分解与转化后,利用微滤膜(MF)或超滤膜(UF)的高效分离完成污水的固液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效果。设置于反应器中的膜组件可完全取代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和常规过滤、吸附单元,使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完全分离,并获得稳定、优质的出水水质。虽然MBR具有出水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但仍存在两大方面问题:                                               
Figure 2012103472556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膜材料本身的问题,包括易膜污染、膜材料造价高/通量低、膜断丝等问题;
Figure 2012103472556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膜的工艺优化及应用问题,包括能耗高、工艺流程形式及应用领域需不断研究等问题。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专利201120242413.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包括常规水处理单元,在常规水处理单元的前部分增设生物预处理单元,并在常规水处理单元的后部分增设深度处理膜单元;所述生物预处理单元由厌氧池、缺氧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依次连接组成;所述深度处理膜单元为膜生物反应器。该装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该装置主要是针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未涉及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高氨氮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该装置内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形式附着在载体上,未提及泥膜共生系统,该装置容积负荷相对低,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膜生物反应器易膜污染、活性污泥法中脱氮与除磷所要求的污泥龄冲突、生物膜法工艺生物除磷效果较差等问题,旨在于提供一种出水水质优良并可回用,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好,抗膜污染,能耗低,容积负荷高,运行稳定,占地少的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方法(简称HBR-MBR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技术方案之一: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折流单元、缺氧单元、接触氧化单元和膜生物反应单元; 
所述厌氧折流单元的一侧壁顶部设有进水管;厌氧折流单元通过第Ⅰ过水孔与缺氧单元连通,其中第Ⅰ过水孔设置在厌氧折流单元与缺氧单元共用的侧壁上;
所述缺氧单元内有悬浮填料Ⅰ,中部浮动安装有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缺氧单元通过第Ⅱ过水孔与接触氧化单元连通,其中第Ⅱ过水孔设置在缺氧单元与接触氧化单元共用的侧壁上;缺氧单元侧壁靠近第Ⅱ过水孔处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和安装在混合液回流管上的混合液回流泵,该混合液回流管与厌氧折流单元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内有悬浮填料Ⅱ,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接触氧化单元通过第Ⅲ过水孔与膜生物反应单元连通,其中第Ⅲ过水孔设置在接触氧化单元与膜生物反应单元共用的侧壁上;
所述膜生物反应单元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器,膜组器顶部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置有抽吸泵;膜组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器,每组或多组膜组器底部的穿孔曝气器连接风管Ⅱ,风管Ⅱ设有脉冲阀;膜生物反应单元池底设有排泥管,该排泥管与排泥泵连接;膜生物反应单元通过穿墙回流泵与缺氧单元连通,其中穿墙回流泵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单元与缺氧单元共用的侧壁下部。
所述第Ⅰ过水孔、第Ⅱ过水孔、第Ⅲ过水孔和穿墙回流泵处优选均垂直设置有筛网。
所述膜组器优选为中空纤维膜组件或平板式膜组件。
所述厌氧折流单元优选由多格折流室串联组成,每格折流室中部设立体弹性填料,中间设垂直挡板;每格折流室,底部设置有泥斗,每个泥斗底部设置有抽泥管,该抽泥管与抽泥泵连接。
所述泥斗优选为锥形泥斗。
技术方案之二:
用上述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折流单元完成水解酸化反应,同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控制厌氧折流单元溶解氧≤0.2mg/L;
(2)厌氧折流单元出水进入缺氧单元反应,控制缺氧单元溶解氧≤0.5mg/L;缺氧单元出水一部分(下文称为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折流单元,控制回流比25%-100%,另一部分进入接触氧化单元,控制接触氧化单元溶解氧2mg/L -6mg/L;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接触氧化单元被氧化降解,氨氮被氧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被微生物过量吸收,通过排泥得到削减;
(3)接触氧化单元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单元处理后通过抽吸泵负压抽吸出水,控制膜生物反应单元溶解氧2mg/L-6mg/L,悬浮污泥浓度2000 mg/L~2500 mg/L,膜生物反应单元采用脉冲阀控制风量,进行脉冲曝气以降低曝气能耗,平均气水比≤15:1;膜生物反应单元出水通过抽吸泵从膜组件顶部抽出;膜生物反应单元的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氮的泥水混合液(下文称为硝化液)部分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回流比50%-200%,其中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氮反硝化成氮气,完成脱氮。
处理生活污水时,优选的控制条件如下:控制厌氧折流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0.5h-1.5h,溶解氧≤0.2mg/L;控制缺氧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1h-2h,溶解氧≤0.5mg/L;控制接触氧化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2h-4h,溶解氧2 mg/L -6mg/L;控制膜生物反应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1h-2h,溶解氧2mg/L-6mg/L,悬浮污泥浓度2000 mg/L~2500 mg/L,平均气水比≤15:1。
回流比是回流水的体积流量与进水体积流量之比。
气水比是曝气体积风量与进水体积流量之比。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所述厌氧折流单元由多格折流室串联而成,每格折流室下部设置锥形泥斗,每个泥斗底部设置抽泥管,抽泥管连接抽泥泵。每格折流室中部设立体弹性填料,中间设垂直挡板,水流先垂直向下然后绕过挡板再垂直向上折流前进,逐个通过每格进行反应,具有良好的水力流态。
所述缺氧单元内含悬浮填料,缺氧单元液面浮动安装有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主要起混合搅拌作用,必要时也可曝气。缺氧单元与厌氧折流单元、接触氧化单元及膜生物反应单元的隔墙设置过水孔,过水孔处垂直设置筛网,筛网起隔断各单元悬浮填料的作用。缺氧单元设置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连有混合液回流泵。
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内含悬浮填料,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曝气系统提供微生物反应所需的氧量以及维持气固液良好的混合状态。
所述膜生物反应单元内设置至少一组膜组器,膜组器采用中空超滤膜组件或平板式微滤膜组件。膜组器采用抽吸泵负压抽吸出水。膜生物反应单元底部设置穿孔曝气器,采用脉冲曝气。接触氧化单元与膜生物反应单元共用的侧壁设置过水孔,过水孔处垂直设置筛网,筛网起隔断各单元悬浮填料的作用。膜生物反应单元与缺氧单元隔墙中下部设置一穿墙回流泵,膜生物反应单元的硝化液通过穿墙回流泵回流至缺氧单元。
所述的各单元间过水孔设置筛网隔断各单元悬浮填料;筛网采用不锈钢、玻璃钢、聚氨酯等耐腐蚀材质。悬浮填料选自柱状悬浮填料、球形悬浮填料、聚氨酯生物填料或组合悬浮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厌氧折流单元、缺氧单元及接触氧化单元内具有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微生物,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承担去除污染物的作用,具有悬浮生长法效率高和附着生长法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处理能力更强。膜生物反应单元只含悬浮生长微生物,可以控制较低的悬浮污泥浓度(MLSS)及胞外聚合物(EPS)浓度,达到减缓膜污染的目的。
2、HBR-MBR工艺出水氨氮浓度低于活性污泥MBR,同时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得到增强。因生物载体的介入而形成的生物膜具有多层结构,从外至内因氧传递阻力的增加而形成氧浓度梯度,进而构成外层以好氧为主、而内层以缺氧或厌氧为主的微环境,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生物脱氮除磷能力。
3、采用厌氧折流,能强化厌氧处理效果,减少好氧处理单位体积,从而降低能耗。采用脉冲曝气可以降低MBR曝气能耗,同时可以满足微生物需氧量及膜冲刷条件,维持膜丝表面较高的错流速度,减轻膜污染。
4、采用MBR膜技术,取代二沉池,具有MBR工艺的先进性,可以解决在单纯生物膜法中由于脱落生物膜难以沉淀导致悬浮物超标的问题。可以截留不易积累微生物,提高出水品质的同时易于形成泥膜共生体系,强化同步脱氮除磷。
5、采用新型悬浮填料,直接投放,无须固定,具有生物附着力强、比表面积大、剩余污泥量少等特点。缺氧单元与接触氧化单,接触氧化单元与膜生物反应器之间的过水孔都采用不锈钢筛网,可有效分隔悬浮填料,保持各单元填料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优势在于:
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使得出水水质优良并可回用,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好,抗膜污染,能耗低,容积负荷高,运行稳定,占地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在图中,1-厌氧折流单元;2-缺氧单元;3-接触氧化单元;4-膜生物反应单元;5-进水管;6-折流室;7-立体弹性填料;8-垂直挡板;9-泥斗;10-抽泥管;11-抽泥泵;12-第Ⅰ过水孔;13-悬浮填料Ⅰ;14-曝气搅拌两用机;15-第Ⅱ过水孔;16-混合液回流管;17-混合液回流泵;18-悬浮填料Ⅱ;19-微孔曝气器;20-第Ⅲ过水孔;21-穿孔曝气器;22-膜组器;23-出水管;24-穿墙回流泵;25-筛网;26-抽吸泵;27-排泥管;28-排泥泵;29-脉冲阀;30-鼓风机;31-风管Ⅰ;32-风管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由图1~图5可知,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折流单元(1)、缺氧单元(2)、接触氧化单元(3)和膜生物反应单元(4); 
所述厌氧折流单元(1)的一侧壁顶部设有进水管(5);厌氧折流单元(1)通过第Ⅰ过水孔(12)与缺氧单元(2)连通,其中第Ⅰ过水孔(12)设置在厌氧折流单元(1)与缺氧单元(2)共用的侧壁上;
所述缺氧单元(2)内有悬浮填料Ⅰ(13),中部浮动安装有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14);缺氧单元(2)通过第Ⅱ过水孔(15)与接触氧化单元(3)连通,其中第Ⅱ过水孔(15)设置在缺氧单元(2)与接触氧化单元(3)共用的侧壁上;缺氧单元(2)侧壁靠近第Ⅱ过水孔(15)处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16)和安装在混合液回流管(16)上的混合液回流泵(17),该混合液回流管(16)与厌氧折流单元(1)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接触氧化单元(3)内有悬浮填料Ⅱ(18),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19);接触氧化单元(3)通过第Ⅲ过水孔(20)与膜生物反应单元(4)连通,其中第Ⅲ过水孔(20)设置在接触氧化单元(3)与膜生物反应单元(4)共用的侧壁上;
所述膜生物反应单元(4)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器(22),膜组器(22)顶部设有出水管(23),该出水管(23)上设置有抽吸泵(26);膜组器(22)底部设有穿孔曝气器(21),每组或多组膜组器底部的穿孔曝气器(21)连接风管Ⅱ(32),风管Ⅱ(32)设有脉冲阀(29);膜生物反应单元(4)池底设有排泥管(27),该排泥管(27)与排泥泵(28)连接;膜生物反应单元(4)通过穿墙回流泵(24)与缺氧单元(2)连通,其中穿墙回流泵(24)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单元(4)与缺氧单元(2)共用的侧壁下部。
所述膜组器(22)为中空纤维膜组件或平板式膜组件。
所述厌氧折流单元(1)由多格折流室(6)串联组成,每格折流室(6)中部设立体弹性填料(7),中间设垂直挡板(8);每格折流室,底部设置有泥斗(9),每个泥斗底部设置有抽泥管(10),该抽泥管(10)与抽泥泵(11)连接。
所述泥斗(9)为锥形泥斗。
所述第Ⅰ过水孔(12)、第Ⅱ过水孔(15)、第Ⅲ过水孔(20)和穿墙回流泵(24)处均垂直设置有筛网(25)。
实施例2 
经过前端预处理后的污废水(如生活污水经过格栅、沉砂等处理)进入厌氧折流单元,水流先垂直向下然后绕过挡板再垂直向上折流前进,逐个通过每格进行反应,具有良好的水力流态。厌氧折流单元主要完成难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酸化反应,提高污水可生化性,同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
所述缺氧单元内含悬浮填料I(柱状悬浮填料),缺氧单元液面浮动安装有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主要起混合搅拌作用,必要时也可曝气。缺氧单元与厌氧折流单元、接触氧化单元及膜生物反应单元的隔墙设置过水孔,过水孔处垂直设置筛网,筛网起隔断各单元悬浮填料的作用。膜生物反应单元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反应,硝酸盐氮变成氮气,完成脱氮。厌氧折流单元出水中的有机物可提供反硝化反应所需的碳源。缺氧单元设置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连有混合液回流泵。缺氧单元出水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折流单元,大大降低了硝态氮对厌氧释磷反应的不良影响,另一部分自流入接触氧化单元。
所述接触氧化单元内含悬浮填料II(柱状悬浮填料),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曝气系统提供微生物反应所需的氧量以及维持气固液良好的混合状态。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此被微生物氧化降解,氨氮被氧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被微生物过量吸收,通过排泥得到削减。
所述膜生物反应单元内设置多组膜组器,膜组器采用中空纤维膜组件或平板式膜组件。膜组器采用抽吸泵负压抽吸出水。膜生物反应单元底部设置穿孔曝气器,采用脉冲曝气。接触氧化单元与膜生物反应单元间的隔墙设置过水孔,过水孔处垂直设置筛网,筛网起隔断各单元悬浮填料的作用。膜生物反应单元与缺氧单元隔墙中下部设置一穿墙回流泵,膜生物反应单元的硝化液通过穿墙回流泵回流至缺氧单元。膜生物反应单元可进一步降解COD、氨氮及过量吸磷。生物反应单元内悬浮污泥浓度(MLSS)一般控制在2000~2500mg/L,以减缓膜生物反应器膜孔的阻塞。
实施例3
用实施例1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具体步骤为:
(1)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折流单元完成水解酸化反应,同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控制厌氧折流单元溶解氧≤0.2mg/L;
(2)厌氧折流单元出水进入缺氧单元反应,控制缺氧单元溶解氧≤0.5mg/L;缺氧单元出水一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折流单元,控制回流比25%-100%,另一部分进入接触氧化单元,控制接触氧化单元溶解氧2mg/L -6mg/L;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接触氧化单元被微生物氧化降解,氨氮被氧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被微生物过量吸收,通过排泥得到削减;
(3)接触氧化单元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单元处理后通过抽吸泵负压抽吸出水,控制膜生物反应单元溶解氧2mg/L-6mg/L,悬浮污泥浓度2000 mg/L~2500 mg/L,膜生物反应单元采用脉冲阀控制风量,进行脉冲曝气以降低曝气能耗,平均气水比≤15:1;膜生物反应单元出水通过抽吸泵从膜组件顶部抽出;膜生物反应单元的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氮的泥水混合液(硝化液)部分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回流比50%-200%,其中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氮反硝化成氮气,完成脱氮。
其中,进水水质:COD平均值302.6mg/L,BOD5平均值114.2mg/L,NH3-N平均值19.8mg/L,TP平均值1.56mg/L。
出水水质:COD平均值25.6mg/L,BOD5平均值4.4mg/L,NH3-N平均值1.8mg/L,TP平均值0.34mg/L,出水浊度小于1NTU。出水经消毒后满足《城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可回用作为该小区绿化用水或冲厕用水。
去除率:COD 91.5%,BOD5 96.1%,NH3-N 90.9%,TP 78.2%。
运行工艺条件:厌氧折流单元(1)的水力停留时间1h,溶解氧≤0.2mg/L;缺氧单元(2)的水力停留时间1.5h,溶解氧≤0.5mg/L;接触氧化单元(3)的水力停留时间3h,溶解氧2-6mg/L;膜生物反应单元(4)的水力停留时间1.5h,溶解氧2-6mg/L,悬浮污泥浓度2000~2500 mg/L,平均气水比≤15:1。

Claims (7)

1.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折流单元(1)、缺氧单元(2)、接触氧化单元(3)和膜生物反应单元(4);其特征是,
所述厌氧折流单元(1)的一侧壁顶部设有进水管(5);厌氧折流单元(1)通过第Ⅰ过水孔(12)与缺氧单元(2)连通,其中第Ⅰ过水孔(12)设置在厌氧折流单元(1)与缺氧单元(2)共用的侧壁上;
所述缺氧单元(2)内有悬浮填料Ⅰ(13),中部浮动安装有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14);缺氧单元(2)通过第Ⅱ过水孔(15)与接触氧化单元(3)连通,其中第Ⅱ过水孔(15)设置在缺氧单元(2)与接触氧化单元(3)共用的侧壁上;缺氧单元(2)侧壁靠近第Ⅱ过水孔(15)处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16)和安装在混合液回流管(16)上的混合液回流泵(17),该混合液回流管(16)与厌氧折流单元(1)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接触氧化单元(3)内有悬浮填料Ⅱ(18),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19);接触氧化单元(3)通过第Ⅲ过水孔(20)与膜生物反应单元(4)连通,其中第Ⅲ过水孔(20)设置在接触氧化单元(3)与膜生物反应单元(4)共用的侧壁上;
所述膜生物反应单元(4)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膜组器(22),膜组器(22)顶部设有出水管(23),该出水管(23)上设置有抽吸泵(26);膜组器(22)底部设有穿孔曝气器(21),每组或多组膜组器底部的穿孔曝气器(21)连接风管Ⅱ(32),风管Ⅱ(32)设有脉冲阀(29);膜生物反应单元(4)池底设有排泥管(27),该排泥管(27)与排泥泵(28)连接;膜生物反应单元(4)通过穿墙回流泵(24)与缺氧单元(2)连通,其中穿墙回流泵(24)设置在膜生物反应单元(4)与缺氧单元(2)共用的侧壁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第Ⅰ过水孔(12)、第Ⅱ过水孔(15)、第Ⅲ过水孔(20)和穿墙回流泵(24)处均垂直设置有筛网(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膜组器(22)为中空纤维膜组件或平板式膜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厌氧折流单元(1)由多格折流室(6)串联组成,每格折流室(6)中部设立体弹性填料(7),中间设垂直挡板(8);每格折流室,底部设置有泥斗(9),每个泥斗底部设置有抽泥管(10),该抽泥管(10)与抽泥泵(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泥斗(9)为锥形泥斗。
6.用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
(1)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厌氧折流单元完成水解酸化反应,同时完成厌氧释磷反应,控制厌氧折流单元溶解氧≤0.2mg/L;
(2)厌氧折流单元出水进入缺氧单元反应,控制缺氧单元溶解氧≤0.5mg/L;缺氧单元出水一部分回流至厌氧折流单元,控制回流比25%-100%,另一部分进入接触氧化单元,控制接触氧化单元溶解氧2mg/L -6mg/L;污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接触氧化单元被氧化降解,氨氮被氧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被微生物过量吸收,通过排泥得到削减;
(3)接触氧化单元出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单元处理后通过抽吸泵负压抽吸出水,控制膜生物反应单元溶解氧2mg/L-6mg/L,悬浮污泥浓度2000 mg/L~2500 mg/L,膜生物反应单元采用脉冲阀控制风量,进行脉冲曝气以降低曝气能耗,平均气水比≤15:1;膜生物反应单元出水通过抽吸泵从膜组件顶部抽出;膜生物反应单元的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氮的泥水混合液部分回流至缺氧单元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回流比50%-200%,其中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氮反硝化成氮气,完成脱氮。
7.权利要求6所述用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处理生活污水时,控制厌氧折流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0.5h-1.5h,溶解氧≤0.2mg/L;控制缺氧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1h-2h,溶解氧≤0.5mg/L;控制接触氧化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2h-4h,溶解氧2 mg/L -6mg/L;控制膜生物反应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1h-2h,溶解氧2mg/L-6mg/L,悬浮污泥浓度2000 mg/L~2500 mg/L,平均气水比≤15:1。
CN 201210347255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Active CN102826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347255 CN102826655B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347255 CN102826655B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6655A true CN102826655A (zh) 2012-12-19
CN102826655B CN102826655B (zh) 2013-09-04

Family

ID=47330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347255 Active CN102826655B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2665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967A (zh) * 2015-04-01 2015-07-2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地表微污染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104944686A (zh) * 2015-05-29 2015-09-3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分散污废水深度处理的成套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1225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Josse Juan Carlos Organic slurry treatment process
CN201770575U (zh) * 2010-06-23 2011-03-23 大连交通大学 组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2267785A (zh) * 2011-07-11 2011-12-07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02766387U (zh) * 2012-09-19 2013-03-06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1225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Josse Juan Carlos Organic slurry treatment process
CN201770575U (zh) * 2010-06-23 2011-03-23 大连交通大学 组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2267785A (zh) * 2011-07-11 2011-12-07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以微污染水体为水源的再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02766387U (zh) * 2012-09-19 2013-03-06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7967A (zh) * 2015-04-01 2015-07-22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地表微污染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104944686A (zh) * 2015-05-29 2015-09-3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分散污废水深度处理的成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6655B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43478Y (zh) 一种处理印染废水的uasb-mbr联用系统
CN104710006A (zh) 改良型a2/o生物膜同步脱碳除氮磷反应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8585385B (zh) 一种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2557255A (zh) 一种用于脱氮的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水处理方法
CN107585974A (zh)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9970196A (zh) 一种应用生物倍增和流化床工艺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罐
CN208071545U (zh) 一种矿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935697A (zh) 集成式膜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23794B (zh) 流化载体生物膜反应工艺中流化填料快速挂膜的方法
CN109912029A (zh) 一种自流内循环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反应器
CN102249480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和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系统和操作方法
CN204509049U (zh) 一体化复合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2285715B (zh) 用于榨菜废水处理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
CN102139987A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
CN201154936Y (zh) 集成式膜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
CN109970194A (zh) 一种集奥鲍尔、生物倍增、mbbr、mbr多元化工艺于一体的污水处理罐
CN203112666U (zh) 一种复合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CN203486968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02766387U (zh)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
CN101306877B (zh) 一种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2826655B (zh) 一种泥膜共生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和回用的方法
CN108017234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US11760670B2 (en) Fixed biofilm anaerobic-aerobic combined reactor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N204529455U (zh) 改良型a2/o生物膜同步脱碳除氮磷反应器
CN203159405U (zh) 耦合式生物脱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ONGNAN PROSPECTING DESIGN INST. CHINA HYDRAUELECTRIC CONSULTANT GROUP

Owner name: CHINA POWER GROUP ZHONGNAN INVESTIGATION DESIGN +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014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Yuhua District, camphor Road No. 16

Patentee after: POWER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Che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14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Yuhua District, camphor Road No. 16

Patentee before: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Patentee before: Hunan Che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014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Yuhua District, camphor Road No. 16

Patentee after: HYDROCHINA ZHONGNAN ENGINEERING Corp.

Patentee after: Hunan Che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14, 9 camphor Road, Yuhua District, Hunan, Changsha

Patentee before: Mid-South Hydroelectric Investigation &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Patentee before: Hunan Chenzhou Guoshui Water Treat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