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8334B -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8334B
CN102818334B CN201210340304.3A CN201210340304A CN102818334B CN 102818334 B CN102818334 B CN 102818334B CN 201210340304 A CN201210340304 A CN 201210340304A CN 102818334 B CN102818334 B CN 102818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energy
heat source
heat
ste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03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8334A (zh
Inventor
张熠
艾民
金辉
文灵红
周书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 CHINA filed Critical THIRD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MI CHINA
Priority to CN2012103403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8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8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8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8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8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低负荷运行盲区内,实现可靠运行的方法,且可以无级调节、稳定供应足够小、无限接近于零的冷热负荷,解决了冷热源设备最低调节负荷以下的传统“调节盲区”,利用现有的智能化技术、蓄能技术、变流量控制技术重新组合创新。能够实现投资与能耗的双重节约,本发明首次在行业内对冷热源系统的超超低负荷状态提出定义,并对冷热源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低负荷状态、超低负荷状态、超超低负荷状态、零负荷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时的运行控制提出了控制方法、判断依据、运行逻辑。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冷热源设备最低运行范围以下如何安全稳定供应冷热量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型冷热源设备的特点是负荷大的时候效率高、节能;但是负荷低的时候能耗就太大、费用太高,甚至负荷太小的时候,还无法开机,因此使用的灵活性太差,由于这个原因,以前修建的大型中央空调建筑无法提供少量房间处于加班状态下的空调服务,越来越多的大型中央空调项目转而采用分散的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其中尤以写字楼、办公楼为甚。 
分散的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具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就是“使用灵活方便”,在经常需要少量工作人员加班的场所,采用小型分散中央空调系统,几乎成为了使用方和技术人员固定的选择。 
但是,采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首先,机组容量越小,单价越高,其直接总造价一般比档次相当的大型系统高30%~100%;其次,机组容量越小,能效比越低,总能耗越大,如果把大、小型空调系统的主要工作时段、加班时段耗电量分别计量,我们可以发现小型系统在加班时段节约的能耗,比主要工作时段多耗的能量少得多,实际总能耗高很多;第三,小型空调系统需要占用数量不菲的有效使用面积,如按写字楼和地下车位的销售价计算,价值比为4~9:1,其价差甚至可能超过空调系统投资;第四,小型系统的配电量大,而且分布点位多,离配电房距离远,电气投资大;第五,带来噪声、振动隐患;第六、机组数量多且分散,故障几率增大,维护工作量较大。 
因此急需一种在低负荷状态下既高效节能、又灵活方便的空调系统,能将蓄冷/热技术和建筑智能化控制技术结合的冷热源系统运行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在冷热负荷低于冷热源设备最低调节范围时的冷热量正常供应的专用系统,提高采暖、制冷系统的使用灵活性、可靠性、适应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可靠运行的方法,所述冷热源系统包括专用控制系统、蓄能容器、释能输送设备、传感器、自控阀、流量探测装置、冷热介质输送管道以及保温绝热、防潮和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A1:当冷热源系统正常运行时,由原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 
A2:判断是否只有一台最小主机在运行;如果否,则返回A1; 
A3:如果是,则激活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进行运转准备工作,对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自身的电器元件、释能输送设备、传感器、自控阀的状态进行检测; 
若检测发现异常,则锁定所述专用控制系统在不启动状态,同时发出故障报警信息; 
若检测情况正常,则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A4:判断最小主机的实际负荷与保护停机负荷的差距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否,则返回A1; 
A5:如果是,则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获得对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的控制权,维持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的运转,同时开启蓄能容器及蓄冷自控阀组,或开启蓄能容器及蓄热自控阀组,一边蓄能,一边由最小主机直接供应用户负荷;所述专用控制系统同时对步骤A6、A14、A17保持监测; 
A6:判断蓄能容器蓄能循环出口温度是否优于设定值,蓄冷时取高温端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蓄热时取低温端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如果否,说明蓄能尚未完成,则返回步骤A5; 
A7:如果是,说明蓄能已完成,则停止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开启释能输送设备中流量最大的一台,并根据压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自动选择开启哪一台释能输送设备、并确定该设备的出力水平;同时对步骤A8、A20、A21保持监测; 
A8:根据流量探测装置,判断用户侧是否有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返回步骤A7; 
A9:如果无流量,说明已无需求、或需求出现了断续现象,末端用户的用能设备电动阀的正常启闭引起用户侧总流量时断时续,则将释能输送设备降至最低出力运行; 
A10:在超超低负荷状态下,根据流量探测装置判断设定时间长度内用户侧有无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转到步骤A7; 
A11:如果设定时间长度内用户侧无流量,则释能输送设备按预设程序间歇运行,探测用户侧是否出现流量; 
A12:释能输送设备按预设程序间歇运行,在设定的最多启动次数以内,判断用户侧是 否出现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转到步骤A7; 
A13:如果在设定的最多启动次数以内,用户侧无流量,则停止全部设备,自控阀复位,关闭所述专用控制系统; 
A14:在步骤A5状态,监测用户侧是否有流量信号,如果有流量信号,则返回步骤A5; 
A15:如果无流量信号,则判断蓄能容器内已蓄能比例是否超过设定值,如果是,则转到步骤A7; 
A16:如果否,则保持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运行,继续蓄能;同时对步骤A14、A15保持监测; 
A17:在步骤A5状态下,判断压差传感器的压差值是否低于设定值,如果否,则返回步骤A5; 
A18:如果是,说明用户侧流量低于实际需要,则关小蓄能容器蓄能循环的蓄冷自控阀组或蓄热自控阀组,直到压差传感器的压差值不低于设定值; 
A19:判断蓄能容器蓄能循环的蓄冷自控阀组或蓄热自控阀组是否全关,如果是,说明用户侧负荷上升到超过最小主机的最大出力,则返回步骤A1,将控制权交回原系统控制方式; 
如果否,返回步骤A5; 
A20:在步骤A7状态下,判断蓄能容器释能循环出口温度是否由于设定值,释放冷量时取低温端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释放热量时取高温端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如果是,说明蓄能容器能量尚未释放完毕,则返回步骤A7; 
A21:如果否,说明蓄积的能量以释放完毕,则返回步骤A5。 
进一步,所述蓄能容器蓄积的冷/热量相当于与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在额定制冷/热量工况下运行1至30分钟所产生的冷/热量。 
进一步,当冷热源系统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的额定制冷/热量不大于冷热源系统额定制冷/热量的50%且不小于5%时,所述蓄能容器稳定释放冷/热量的最大速度为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当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设备的制冷/热量运行调节下限值的±20%;当冷热源系统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设备的额定制冷/热量大于冷热源系统额定制冷/热量的50%或小于5%时,所述蓄能容器稳定释放冷/热量的最大速度为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的额定制冷/热量的1%~40%。 
进一步,所述蓄能容器完成一个正常的冷/热量蓄放周期的时长约为20-150分钟,所述正常的冷/热量蓄放周期是指在非周末、非节假日,由于承担加班及值班产生的冷热负荷所 形成的冷/热量蓄放周期。 
进一步,所述蓄能容器为至少一个开启式蓄能容器或封闭承压式的蓄能容器。 
进一步,所述蓄能容器与冷热源系统的冷/热介质管道采用不加换热器的方式直接连接或通过换热器间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释能输送设备为至少一台变速或定速的输送设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低负荷运行盲区内,实现可靠运行的方法,且可以无级调节、稳定供应足够小、无限接近于零的冷热负荷,解决了冷热源设备最低调节负荷以下的传统“调节盲区”,利用现有的智能化技术、蓄能技术、变流量控制技术重新组合创新,能以较低代价实现以往代价高昂的、甚至不敢想象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投资与能耗的双重节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优,对行业发展格局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本发明首次在行业内对冷热源系统的超超低负荷状态提出定义,并对冷热源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低负荷状态、超低负荷状态、超超低负荷状态、零负荷状态这五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时的运行控制提出了控制方法、判断依据、运行逻辑,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还可以实现制冷(热)与用冷(热)在时间关系上的解耦,低负荷高效运行不再依靠冷热源设备的低负荷运行性能,而是依靠本发明公布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本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本方法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本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本方法的控制逻辑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可靠运行的方法,包括专用控制系统、蓄能容器、释能输送设备、传感器、蓄冷和蓄热自控阀组、流量探测装置、冷热介质输送管道以及保温绝热、防潮、配电等必要的技术措施,释能输送设备还设置有控制运行的第一输送设备自控阀5、第二输送设备自控阀6、第三输送设备自控阀7,所述释能输送设备包括第一释能输送设备2、第二释能输送设备3、第三释能输送设备4,所述第一能输送设备与第一输送设备自控阀连接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释能输送设备与第二输送设备自控阀连接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三释能输送设备与第三输送设备自控阀连接形成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上还设置有第三流量探测器17,所述第二和第三支路并接后与第二流量探测器16,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支路并接后与第一流量探测器15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支路并接后与第11号自控阀11并接,所述蓄能容器一端设置有限制热介质流量的第二动态自控阀14和第23号自控阀23,所述第二动态自控阀14和第23号自控阀串接后与第22号自控阀22并接形成蓄能容器冷源端控制支路,所述冷源端控制支路上还设置有高温端温度传感器18,所述冷源端控制支路通过第12号自控阀12与第11号自控阀连接,所述蓄能容器的另一端设置有限制冷介质流量的第一动态自控阀8和第21号自控阀,所述第一动态自控阀8和第21号自控阀21串接后与第20号自控阀20并接形成蓄能容器热源端控制支路,所述热源端控制支路上还设置有低温端温度传感器19,所述热源端控制支路通过相互串接的第10自控阀10和第13自控阀13与冷源端控制支路连接,所述热源端控制支路通过第9号自控阀9与第三支路连接。 
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A1:当冷热源系统正常运行时,由原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 
A2:判断是否只有一台最小主机在运行;如果否,则返回步骤A1;所述最小主机为制冷主机25或制热主机26中的一台; 
A3:如果是,则激活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进行运转准备工作,对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自身的电器元件、释能输送设备、传感器、自控阀的状态进行检测; 
若检测发现异常,则锁定所述专用控制系统在不启动状态,同时发出故障报警信息; 
若检测情况正常,则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A4:判断最小主机的实际负荷与保护停机负荷的差距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否,则返回步骤A1; 
A5:如果是,则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获得对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的控制权,维持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的运转,同时开启蓄能容器1及蓄冷自控阀组,所述蓄冷自控阀组包括第11号自控阀、第9号自控阀、第21号自控阀、第22号自控阀、第13号自控阀(蓄冷时),或开启蓄能容器1及蓄热自控阀组,所述蓄热自控阀组包括第12号自控阀、第23号自控阀、第20号自控阀、第10号自控阀(蓄热时),一边蓄能,一边由最小主机直接供应用户负荷;所述专用控制系统同时对A6、A14、A17保持监测; 
A6:判断蓄能容器蓄能循环出口温度是否优于设定值,蓄冷时取高温端温度传感器18的数据,蓄热时取低温端温度传感器19的数据,如果否,说明蓄能尚未完成,则返回步骤A5; 
A7:如果是,说明蓄能已完成,则停止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开启释能输送设备,所述释能输送设备包括第一释能输送设备2、第二释能输送设备3、第三释能输送设备4中流量最大的一台,并根据压差传感器24的反馈信号自动选择开启哪一台释能输送设备、并确定该设备的出力水平;同时对A8、A20、A21保持监测; 
A8:根据第一流量探测装置15、第二流量探测装置16、第三流量探测装置17,判断用户侧是否有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返回步骤A7; 
A9:如果无流量,说明已无需求、或需求出现了断续现象,末端用户的用能设备电动阀的正常启闭引起用户侧总流量时断时续,则将释能输送设备降至最低出力运行; 
A10:在超超低负荷状态下,根据第一流量探测装置15、第二流量探测装置16、第三流量探测装置17判断设定时间长度内用户侧有无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转到步骤A7; 
A11:如果设定时间长度内用户侧无流量,则释能输送设备按预设程序间歇运行,探测用户侧是否出现流量; 
A12:释能输送设备按预设程序间歇运行,在设定的最多启动次数以内,判断用户侧是否出现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转到步骤A7; 
A13:如果在设定的最多启动次数以内,用户侧无流量,则停止全部设备,自控阀复位,关闭所述专用控制系统; 
A14:在步骤A5状态,监测用户侧是否有流量信号,如果有流量信号,则返回步骤A5; 
A15:如果无流量信号,则判断蓄能容器内已蓄能比例是否超过设定值,如果是,则转到步骤A7; 
A16:如果否,则保持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运行,继续蓄能;同时对步骤A14、A15保持监测; 
A17:在步骤A5状态下,判断压差传感器24的压差值是否低于设定值,如果否,则返回步骤A5; 
A18:如果是,说明用户侧流量低于实际需要,则关小蓄能容器蓄能循环的蓄冷自控阀组或蓄热自控阀组,直到压差传感器24的压差值不低于设定值; 
A19:判断蓄能容器蓄能循环的蓄冷自控阀组或蓄热自控阀组是否全关,如果是,说明用户侧负荷上升到超过最小主机的最大出力,则返回步骤A1,将控制权交回原系统控制方式; 
如果否,返回步骤A5; 
A20:在步骤A7状态下,判断蓄能容器释能循环出口温度是否由于设定值,释放冷量时取低温端温度传感器19的数据,释放热量时取高温端温度传感器18的数据,如果是,说明蓄能容器能量尚未释放完毕,则返回步骤A7; 
A21:如果否,说明蓄积的能量以释放完毕,则返回步骤A5,如果在冷热源设备全部停机的状态下启动本系统,返回步骤A7,其余步骤与上面所述控制步骤相同。 
所述蓄能容器蓄积的冷/热量相当于与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在额定制冷/热量工况下运行1至30分钟所产生的冷/热量。 
当冷热源系统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的额定制冷/热量不大于冷热源系统额定制冷/热量的50%且不小于5%时,所述蓄能容器稳定释放冷/热量的最大速度为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当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设备的制冷/热量运行调节下限值的±20%;当冷热源系统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设备的额定制冷/热量大于冷热源系统额定制冷/热量的50%或小于5%时,所述蓄能容器稳定释放冷/热量的最大速度为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的额定制冷/热量的1%~40%。 
所述蓄能容器完成一个正常的冷/热量蓄放周期的时长约为20-150分钟,所述正常的冷/热量蓄放周期是指在非周末、非节假日,由于承担加班及值班产生的冷热负荷所形成的冷/热量蓄放周期。 
所述蓄能容器为至少一个开启式蓄能容器或封闭承压式的蓄能容器。 
所述蓄能容器与冷热源系统的冷/热介质管道采用不加换热器的方式直接连接或通过换热器间接连接。 
所述释能输送设备为至少一台变速或定速的输送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对冷热源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低负荷状态、超低负荷状态、超超低负荷状态、零负荷状态这五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时的运行控制提出了控制方法、判断依据、 运行逻辑,具有很强的可实现性。所述五种状态具体内容如下所述,所述低负荷状态是指冷热负荷较低,冷热源设备尚能稳定运行,但运行效率较低的状态;在本方法中将其与正常运行状态合并处理;所述超低负荷状态是指冷热负荷低于冷热源系统中任一台冷热源设备的最低运行范围,冷热源设备无法稳定运行的状态;所述超超低负荷状态是指冷热负荷相对于冷热源系统设计总负荷非常小,而且时断时续的负荷状态;此状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能很快会进入零负荷状态,偶然也可能进入超低负荷状态,回到蓄能/释能的循环。所述零负荷状态是指用户无冷热负荷需求的状态;但是其与超超低负荷状态的甄别是技术难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详细描述该方法的特征。 
一栋建筑面积50000㎡的写字楼,通常其制冷主机装机制冷量为5815KW,配置情况一般为两大一小,两台制冷量2326KW(200万大卡)的离心式冷水机组,和一台1163KW(100万大卡)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整个空调系统的最低可供应冷负荷,就是这台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最低运行极限,一般是其额定制冷量的20%:1163KW*20%=233KW;233KW/5815KW=4%,也就是说低于总负荷4%的情况下,主机无法启动,不能提供空调服务。 
考虑夜间加班时段气温降低、太阳辐射消失等因素,单位建筑面积所需冷量降低约20~40%,4%/(100%-20%)=5%,4%/(100%-40%)=6.67%,则不能由制冷主机供冷的最大建筑面积应该是总建筑面积的5%~6.67%,即2500㎡~3335㎡。 
这台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最低运行极限,就是本实施例提供系统的最大释放冷量的速度,即233KW,即0~233KW的制冷量,为避免主机频繁启动,蓄冷罐按233KW满负荷供冷一小时设置,当冷量用完后,则又启动这台螺杆式冷水机组蓄冷,在蓄冷过程中由主机对用户直接供冷,蓄满冷量后停止主机,又切换到蓄冷罐供冷。如此反复,可以保证对用户不间断提供空调服务。则蓄冷罐的有效蓄冷量为233KW*1H=233KWH。 
对比一下传统的冰蓄冷或水蓄冷系统,其蓄放周期为24小时,整个蓄放过程比较长,其目的是赚取峰谷电价差,对电网负荷移峰填谷;本实施例中释放设计时间为1小时,实际上加班的人是陆续走掉的,空调负荷在逐步减少,实际释放时间会比1小时长,蓄冷时间很短,最多为233/(1163-233)=0.25H,蓄冷和释放时间相加,即一个蓄放周期为1.25~2.5小时左右,只有传统蓄冷系统的5.2%~10.4%。 
本实施例提供的蓄冷量为233KWH;对于同样的写字楼,传统的蓄冷系统,按常见的50%蓄冷计算,蓄冷量为:5815KW*65%(同时使用系数)*50%*10H=18899KWH。而本实施例的蓄冷量只有传统水蓄冷的233KWH/18899KWH=1.2%,所需的蓄冷容器体积差别非常 大,占地面积有天壤之别。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量只有传统水蓄冷的233KW/(5815KW*65%*50%)=1.2%,也有巨大的区别。 
以上三点对比,可以说明本发明与传统蓄能技术的巨大区别。 
因此,本实施例解决了制冷、供热领域在大系统中如何保证低负荷状态运行的难题,可实施性很强,其经济价值、节能环保意义都很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所述冷热源系统包括专用控制系统、蓄能容器、释能输送设备、传感器、蓄冷自控阀组、蓄热自控阀组、流量探测装置、冷热介质输送管道以及保温绝热、防潮和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控制步骤:
A1:当冷热源系统正常运行时,由原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
A2:判断是否只有一台最小主机在运行;如果否,则返回步骤A1;
A3:如果是,则激活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进行运转准备工作,对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自身的电器元件、释能输送设备、传感器、自控阀的状态进行检测;
若检测发现异常,则锁定所述专用控制系统在不启动状态,同时发出故障报警信息;
若检测情况正常,则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A4:判断最小主机的实际负荷与保护停机负荷的差距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否,则返回A1;
A5:如果是,则所述专用控制系统获得对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的控制权,维持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的运转,同时开启蓄能容器(1)及蓄冷自控阀组,或开启蓄能容器(1)及蓄热自控阀组,一边蓄能,一边由最小主机直接供应用户负荷;所述专用控制系统同时对步骤A6、A14、A17保持监测;
A6:判断蓄能容器蓄能循环出口温度是否优于设定值,蓄冷时取高温端温度传感器(18)的数据,蓄热时取低温端温度传感器(19)的数据,如果否,说明蓄能尚未完成,则返回步骤A5;
A7:如果是,说明蓄能已完成,则停止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开启释能输送设备中流量最大的一台,并根据压差传感器(24)的反馈信号自动选择开启哪一台释能输送设备、并确定该设备的出力水平;同时对步骤A8、A20、A21保持监测;
A8:根据流量探测装置,判断用户侧是否有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返回步骤A7;
A9:如果无流量,说明已无需求、或需求出现了断续现象,末端用户的用能设备电动阀的正常启闭引起用户侧总流量时断时续,则将释能输送设备降至最低出力运行;
A10:在超超低负荷状态下,根据流量探测装置判断设定时间长度内用户侧有无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转到步骤A7;所述超超低负荷状态是指冷热负荷相对于冷热源系统设计总负荷非常小,而且时断时续的负荷状态;
A11:如果设定时间长度内用户侧无流量,则释能输送设备按预设程序间歇运行,探测用户侧是否出现流量;
A12:释能输送设备按预设程序间歇运行,在设定的最多启动次数以内,判断用户侧是否出现流量,如果有流量,则转到步骤A7;
A13:如果在设定的最多启动次数以内,用户侧无流量,则停止全部设备,自控阀复位,关闭所述专用控制系统;
A14:在步骤A5状态,监测用户侧是否有流量信号,如果有流量信号,则返回步骤A5;
A15:如果无流量信号,则判断蓄能容器内已蓄能比例是否超过设定值,如果是,则转到步骤A7;
A16:如果否,则保持最小主机及其对应冷热介质输送设备运行,继续蓄能;同时对步骤A14、A15保持监测;
A17:在步骤A5状态下,判断压差传感器(24)的压差值是否低于设定值,如果否,则返回步骤A5;
A18:如果是,说明用户侧流量低于实际需要,则关小蓄能容器蓄能循环的蓄冷自控阀组或蓄热自控阀组,直到压差传感器(24)的压差值不低于设定值;
A19:判断蓄能容器蓄能循环的蓄冷自控阀组或蓄热自控阀组是否全关,如果是,说明用户侧负荷上升到超过最小主机的最大出力,则返回步骤A1,将控制权交回原系统控制方式;
如果否,返回步骤A5;
A20:在步骤A7状态下,判断蓄能容器释能循环出口温度是否由于设定值,释放冷量时取低温端温度传感器(19)的数据,释放热量时取高温端温度传感器(18)的数据,如果是,说明蓄能容器能量尚未释放完毕,则返回步骤A7;
A21:如果否,说明蓄积的能量以释放完毕,则返回步骤A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容器蓄积的冷/热量相当于与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在额定制冷/热量工况下运行1至30分钟所产生的冷/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冷热源系统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的额定制冷/热量不大于冷热源系统额定制冷/热量的50%且不小于5%时,所述蓄能容器稳定释放冷/热量的最大速度为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当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设备的制冷/热量运行调节下限值的±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当冷热源系统中额定制冷/热量最小的一台主机设备的额定制冷/热量大于冷热源系统额定制冷/热量的50%或小于5%时,所述蓄能容器稳定释放冷/热量的最大速度为其连接的冷热源系统的额定制冷/热量的1%~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容器完成一个正常的冷/热量蓄放周期的时长约为20-150分钟,所述正常的冷/热量蓄放周期是指在非周末、非节假日时,由于承担加班及值班产生的冷热负荷所形成的冷/热量蓄放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容器为至少一个开启式蓄能容器或封闭承压式的蓄能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容器与冷热源系统的冷/热介质管道采用不加换热器的方式直接连接或通过换热器间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能输送设备为至少一台变速或定速的输送设备。
CN201210340304.3A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Active CN102818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0304.3A CN102818334B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0304.3A CN102818334B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8334A CN102818334A (zh) 2012-12-12
CN102818334B true CN102818334B (zh) 2014-07-30

Family

ID=47302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0304.3A Active CN102818334B (zh) 2012-09-14 2012-09-14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8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3971B (zh) * 2014-06-18 2016-09-14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医院用空调冷热源供应系统
CN114982817B (zh) * 2022-06-24 2023-01-31 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一种果蔬预冷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9914A (ja) * 2008-06-10 2009-12-24 Panasonic Corp 多室空気調和機
CN202153039U (zh) * 2011-07-12 2012-02-29 上海中博置业有限公司 集中空调低负荷高效蓄能运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9914A (ja) * 2008-06-10 2009-12-24 Panasonic Corp 多室空気調和機
CN202153039U (zh) * 2011-07-12 2012-02-29 上海中博置业有限公司 集中空调低负荷高效蓄能运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8334A (zh) 201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5983B2 (en)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A2796264C (en) Retro-fit energy exchange system for transparent incorporation into a plurality of existing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CN102359738B (zh) 一种热管与制冷系统复合式能量输运方法
CN102840714B (zh) 带热水功能的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Rosiek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olar-assis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chilled water storage (CIESOL building)
CN105318494A (zh) 空气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20764B (zh) 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优化方法
CN102865643A (zh)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AU2019240598A1 (en) Heat Pump
CN102818334B (zh) 一种实现冷热源系统在传统运行盲区内运行的方法
CN106610063B (zh)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双冷源集成冷站系统
WO2014108089A1 (zh) 家用空调机的集成控制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WO2013171971A1 (ja) 暖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暖房システム
CN206695276U (zh) 一种带有蓄能单元的压差旁通控制装置
CN102853490B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CN202868886U (zh) 空调加班及值班系统
CN207231029U (zh) 大型移动式液冷设备
CN211575340U (zh) 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降温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102589216B (zh) 同时供冷供热节能系统和控制方法
TW201200818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reezing efficiency of a variable-frequency freezing AC ice-water system
CN107131694A (zh) 一种空调冰蓄冷系统
CN211575231U (zh) 一种变频多联工质直膨地板供暖系统
CN211575342U (zh) 一种精确控制的工质直膨地板供暖供冷风管机除湿的装置
CN104819548A (zh) 空调蓄冷控制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
KR101649633B1 (ko) 냉장고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