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1493A -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1493A
CN102811493A CN 201110142933 CN201110142933A CN102811493A CN 102811493 A CN102811493 A CN 102811493A CN 201110142933 CN201110142933 CN 201110142933 CN 201110142933 A CN201110142933 A CN 201110142933A CN 102811493 A CN102811493 A CN 102811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antenna port
scrambler
classification
cod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429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驰
吴强
李洋
孙静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1429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11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11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1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的导频配置,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发送导频信号。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频配置划分为至少两类导频分类,可以克服现有导频配置单一的缺陷。通过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分类来确定该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有利于分配与该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从而可以提高导频分配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有利于改善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增强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dvanced)技术中,采用专用的导频符号来获得数据所需要的信道估计值。专用的导频符号以时分或频分复用方式与数据符号结合在一起通过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传输。当进行数据传输时,基站通知终端用户数据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层数,即秩(Rank)。在接收端,终端用户接收到接收信号,根据传输层数即秩,确定与每一传输层相应的导频配置,基于此导频配置获得导频符号并进行信道估计,从而进行数据解调而获得业务数据。其中,对于每一个秩,都有一个导频配置与之相对应。导频配置除了与导频符号和导频符号位置有关外,还与天线端口、扰码标识、正交码长等有关。其中,在LTE-A系统中导频符号和导频符号位置对于特定的秩,是相对静态的配置,或者说在相同的系统配置下是确定不变的,本发明中不做详细说明。而对于特定用户的特定秩,天线端口、扰码标识是动态配置的。
在LTE-Advanced系统中,在单用户多发射多接收(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SU-MIMO)传输中,每个用户的各个传输层所对应的导频之间是正交的。多用户多发射多接收(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andMultiple Output,MU-MIMO)传输中,每个用户的各个传输层所对应的导频之间是正交的,但与其他配对用户的传输层所对应的导频不一定正交。上面所述不同传输层对应的导频之间的正交是利用正交码实现的。正交码长为2的导频配置能保证2个传输层所对应的导频之间是正交的。正交码长是4的导频配置能保证小于等于4个传输层所对应的导频之间是正交的。
在LTE-Advanced系统中,MU-MIMO支持最多4层的总的传输层数。即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上可以同时传输的数据层数最多为4。其中,每个用户最多2个数据层。而现有的MU-MIMO传输对应的导频配置的正交码长为2,即最多可以保证2个传输层对应的导频是正交的。当MU-MIMO中总的传输层数大于2时,对应与各个传输层的导频除了使用正交码还使用不同的扰码进行区分。例如,当MU-MIMO总的传输层数为4时,各个传输层对应的导频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传输层序号   正交码   扰码
  1   长度为2正交码1   扰码1
  2   长度为2正交码1   扰码2
  3   长度为2正交码2   扰码1
  4   长度为2正交码2   扰码2
从表1中可以看到,传输层1和传输层2所对应的导频配置使用相同的正交码,但使用不同的扰码,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达到区分导频的目的,但是不能保证传输层1和传输层2所对应的导频是完全正交的,传输层1和传输层2所对应的导频之间会有干扰,从而导致信道估计不准确,降低数据的解调性能。
由此可知,由于在现有系统中,特定的秩只对应一个正交码长,因此只能提供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使得难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现有配置不能满足需求。例如,在MU-MIMO进行传输层数大于2传输的情况下,不同传输层的导频可能不完全正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克服现有导频配置单一的缺陷,通过提供更多的导频分类,有利于灵活地分配导频,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包括: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发送导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至少两类导频分类可以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具有相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可以包括不同天线端口或扰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秩等于1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其中:
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秩等于2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其中:
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第二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8;第三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1;第四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3;第一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第二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1的扰码;第一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2;第二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向用户发送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第一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通过第二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编号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第三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与用户的秩对应的导频配置信息,所述导频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所述导频配置是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是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基于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导频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导频分类信息可以表示基站所确定的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基站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此时,可以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在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秩等于1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其中:
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秩等于2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其中:
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第二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8;第三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1;第四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3;第一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第二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1的扰码;第一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2;第二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向基站上报确定的导频配置。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并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并用于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发送导频信号。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导频信号。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与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导频配置信息,所述导频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所述导频配置是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是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在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同一个秩提供多类导频配置,可以克服现有导频配置单一的缺陷。通过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分类来确定该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有利于分配与该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从而可以提高导频分配的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有利于改善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送控制信令以通知导频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再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又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结合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导频的方法100。
如图1所示,方法100包括:在S110中,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在S120中,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的导频配置,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发送导频信号。
导频分类的划分可以分别基于多种导频特性,例如基于导频配置的正交码长来划分导频分类。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可以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例如,某特定导频分类适用于SU-MIMO传输,某特定导频分类适用于MU-MIMO传输,某特定导频分类适用于城市信道,某特定导频分类适用于空旷地区的信道,某类导频分类适合高速场景,某些导频分类适合低速场景等等。
基站可以基于特定策略确定导频分类进而确定该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通过该导频配置向用户发送导频信号。这样,导频配置可以在不同导频分类中进行选择,不再是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导频的分配具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有利于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110和S120。
在S110中,针对至少一个秩中的每个秩,可以设置至少两类导频分类,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导频配置可以是与导频相关的参数,基于参数可以得到具体导频信息,基于导频配置不仅可以生成导频,还可以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出导频。例如,导频配置可以包括如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导频符号、导频符号位置、天线端口、扰码标识、正交码长等。
可以基于导频配置相同的特性来划分导频分类,也可以基于不同导频配置所适用的场景来划分导频分类,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他划分导频分类的方式。通过将导频配置进行分类,可以为同一个秩设置不同的多种选择,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两类导频分类分别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具有相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
可以基于正交码长来划分导频分类,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的正交码长相同,不同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的正交码长不同。也就是,对于某类导频分类而言,其中的导频配置的正交码长相同。例如,对于某个秩,正交码长为第一值,例如2,的导频配置被划分到一类导频分类,正交码长为第二值,例如4,的导频配置被划分到另一类导频分类,正交码长为第三值,例如6,的导频配置被划分为再一类导频分类等。
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可以包括不同天线端口或扰码。因此,可以基于天线端口和/或扰码将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区分开来。其中,扰码可以通过扰码标识来表征,扰码标识的特定值对应着特定的扰码。例如,对于基于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的分类方式,在某一个用户的秩对应的同一个导频分类中,不同的导频配置具有相同的正交码长,但是它们的天线端口和扰码中至少有一个不相同,以此来进行区分不同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秩等于1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其中:
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从这些导频配置可以看出,秩1对应的导频配置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基于不同的正交码长对导频配置进行分类。在每个导频分类中,导频配置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扰码不完全相同,以对导频配置进行区分。其中,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第一扰码和第二扰码对应不同的扰码,以区分从同一天线端口发送的导频。
例如,可以按如下方式设置秩1对应的导频分类。但是,这仅仅是个例子,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设置秩1对应的导频分类,其中可以将天线端口、扰码、正交码长设置为与所举例子不同的值。在表2和表3中分别示出了秩1对应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导频配置,各导频分类可以包括相应表中的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表2
  天线端口7、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2
  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2
  天线端口7、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2
  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2
表3
  天线端口7、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11、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13、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7、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11、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13、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4
以表2的第一个导频配置为例,说明导频配置的含义。由于用户的秩为1,所以数据在一层中传输。该导频配置对应的导频符号从该层的天线端口7发送,采用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加扰,导频符号上叠加有正交码长为2的正交码。另外,正交码的取值、导频符号的取值、导频符号的位置可以采用与相关技术相同的设置,例如现有LTE-A系统中导频符号的位置。
对于MU-MIMO传输,如果同一时频资源中支持最多四个用户,每个用户的秩为1。如果采用表2所示的导频配置,即正交码长为2的导频配置,可以实现最多二层的正交的导频符号叠加,四个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的四个用户之间不能完全正交,不同用户的导频之间会有干扰,从而造成信道估计的不准确。如果采用表3所示的导频配置,即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配置,可以实现最多四层的正交的导频符号叠加,4个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的四个用户之间完全正交,不同用户的导频之间没有干扰,而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配置在信道估计时需要联合在时域分布的至少4个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相反正交码长为2的导频配置只需要联合2个在时域分布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时域上信道变化较快,时域上分布的4个导频符号所在的时频资源经历的信道变化较大,信道相关性较小,不利于基于信道相关性的信道估计。由此可见,采用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配置不适合在高速场景下使用。由此可见,不同的正交码长适合不同的数据传输类型和/或不同的信道变化速度。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个用户秩对应多类具有不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可以适应不同场景,比单一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更能适应场景的变化。
如果数据传输的层数进一步增加,可以通过改变扰码即改变扰码标识来设置更多的导频配置,以实现支持最多八层的非正交的导频符号叠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秩等于2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其中:
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从这些导频配置可以看出,秩2对应的导频配置基于不同的正交码长进行分类。在同一导频分类中,导频配置对应的天线端口和扰码不完全相同,以对导频配置进行区分。其中,第一天线端口、第二天线端口、第三天线端口、第四天线端口是不同的天线端口;第一扰码和第二扰码对应不同的扰码,以区分从同一天线端口发送的导频。另外,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天线端口以及第一、第二扰码与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的相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天线端口以及第一、第二扰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例如,可以按如下方式设置秩2对应的导频分类。但是,这仅仅是个例子,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设置秩2对应的导频分类,其中可以将天线端口、扰码、正交码长设置为与所举例子不同的值。在表4和表5中分别示出了秩2对应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导频配置,各导频分类可以包括相应表中的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表4
  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2
  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2
表5
  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3、扰码标识为0、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7和天线端口8、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4
  天线端口11和天线端口13、扰码标识为1、正交码长为4
以表4的第一个导频配置为例,说明导频配置的含义。由于用户的秩为2,所以数据在两层中传输。该用户所对应的导频配置对应的导频符号在两层中发送,其中一层从天线端口7发送,采用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加扰,在这部分导频符号上叠加有正交码长为2的正交码。同时,该导频配置对应的导频符号中的另一层从天线端口8发送,采用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加扰,在这部分导频符号上也有正交码长为2的正交码。另外,正交码的取值、导频符号的取值、导频符号的位置可以采用与相关技术相同的设置。
对于MU-MIMO传输,以同一时频资源中支持最多四个用户、每个用户的秩为2为例进行如下描述。如果采用表4所示的导频配置,即正交码长为2的导频配置,可以实现最多两层的正交的导频符号叠加,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的两个用户之间不能完全正交,不同用户的导频之间会有干扰,从而造成信道估计的不准确。如果采用表5所示的导频配置,即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配置,可以实现最多四层的正交的导频符号叠加,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传输的两个用户之间完全正交,不同用户的导频之间没有干扰。而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配置在信道估计时需要联合在时域分布的至少4个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相反正交码长为2的导频配置只需要联合2个在时域分布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估计。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时域上信道变化较快,时域上分布的4个导频符号所在的时频资源经历的信道变化较大,信道相关性较小,不利于基于信道相关性的信道估计。由此可见,采用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配置不适合在高速场景下使用。由此可见,不同的正交码长适合不同的数据传输类型和/或不同的信道变化速度。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个用户秩对应多类具有不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可以适应不同场景,比单一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更能适应场景的变化。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其他划分导频分类的方式,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可以适合于特定的应用场景或不同的调度配置。例如,基于导频配置的天线端口来将某一个秩对应的导频配置划分为多个类。基于适用用户移动速度的不同,可以将某几个天线端口的导频配置划分到一类的导频分类中,将另几个天线端口的导频配置划分到另一类的导频分类中,等等。另外,也可以基于不同的场景来将某一个秩对应的导频配置进行分类。例如,对于特定的秩,将适用于城市信道的导频配置划分为一类,将适用于空旷地带的信道的导频配置划分为一类,等等。
从如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导频分类的划分具有灵活性,可以恰当设置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来满足正交性的要求、传输层数的要求、应用场景的要求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可以基于用户被调度为SU-MIMO传输还是MU-MIMO传输,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需要使用的导频分类,一类导频只用于用户的SU-MIMO传输,另一类导频只用于用户的MU-MIMO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可以基于用户接收单一小区数据还是多小区数据,来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需要使用的导频分类。
例如,对于MU-MIMO传输,当用户只从单一基站或下行发射器接收数据时,在同个时频资源上传输的总层数较少,可以采用具有较少导频配置的导频分类。当用户从多个基站或下行发射器接收数据时,此时用户接收多小区数据,即多小区联合数据传输,如LTE-Advanced系统中的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CoMP)技术,在同个时频资源上传输的总层数较多,可以采用具有较多导频配置的导频分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用于通知导频配置的控制信令的开销。
在S120中,基于S110确定的导频分类,基站在该导频分类中确定导频配置。这样,基站可以基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向用户发送导频信号,以有利于用户使用适合应用场景的导频来进行信道估计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当用户的秩对应多类导频分类时,导频配置可以在不同的导频分类中进行选择,不再是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导频的选取具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有利于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方法200的S210和S220与方法100的S110和S120基本相同。
在S230中,向用户发送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在S220中确定了导频配置之后,基站可以向用户通知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例如,向用户通知导频配置对应的导频分类编号和/或导频配置自身的编号。通过导频配置信息告诉用户基站将所用的导频配置,这样,用户可以使用相应的导频配置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出相应导频。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基站不用直接向用户通知导频配置信息,而是用户在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进行盲检测,以确定基站将使用的导频配置,盲检测的方式与相关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基站可以通过向用户发送控制信令来通知导频配置相关信息。在控制信令中可以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控制信令来指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并且可以通过在控制信令中灵活地携带不同信息来达到通知导频配置的目的。
举例来说,可以只在控制信令中携带导频分类信息。例如,当导频分类中只包含一个导频配置时,可以只在控制信令中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再例如,当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导频配置时,也可以只在控制信令中携带导频分类信息。
另外,也可以只在控制信令中携带编号信息。例如,当用户根据所处场景可以自主确定导频分类时,可以只在控制信令中携带编号信息。
当然,还可以在控制信令中既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又携带编号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方法300的方式来向用户发送控制信令以指示导频配置。
在S310中,通过第一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
基站可以向用户发送第一控制信令。在第一控制信令中,可以携带导频分类信息来表示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例如,基站可以将导频分类的编号携带在第一控制信令中发送给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
在存在非使能码字的情况下,基站传输的两个码字中只有一个码字使能、而另一码字非使能,非使能码字的NDI((New Data Indicator)位没有必要指示该码字对应的数据包是重传数据包还是新数据包,即不需要设置非使能码字的NDI位来表征数据包性质。于是,可以采用该NDI位来携带导频分类信息。例如,当NDI位为0时,可以表示与用户的秩对应的正交码长为4的导频分类;当NDI位为1时,可以表示与用户的秩对应的正交码长为2的导频分类,反之亦然。
通过非使能码字的NDI位来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可以有效利用现存信令来传输新的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
在S320中,通过第二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编号信息。
基站可以在控制信令中携带导频配置的编号信息。当然,基站也可以通过重用其他控制信令来携带导频配置的编号信息。该编号可以是导频配置在导频分类中的编号。这样,用户基于S310中的导频分类信息和S320中的编号信息,可以确定基站向其分配的导频配置。
除了通过方法300的方式来指示导频配置之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通知导频配置:可以通过第三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也就是,可以在同一控制信令中同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来向用户通知导频配置信息。
由此可见,基站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向用户通知导频配置,进而向用户分配与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其他通知的方式。同时,由于通知导频配置的方式灵活,并且可以直接使用诸如非使能码字的NDI位之类的空闲信息位来指示导频分类,节省了信令开销。
接下来,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400。
如图4所示,方法400包括:在S410中,从基站接收与用户的秩对应的导频配置信息,导频配置信息与基站确定的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导频配置是由基站在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的,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是基站从用户的秩对应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在S420中,基于导频配置信息,在该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例如,方法400可以由用户设备执行,用户设备和用户从基站的角度看是一个概念,因此在本文的描述中两者可以混用。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导频配置信息,可以基于存储在用户设备中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在该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410和S420。
在S410中,基站可以按照方法100的方式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导频配置,并按照方法200的S230中描述的方式将与该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这样,用户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到导频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导频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导频分类信息表示基站所确定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基站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方法200的S23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基站接收导频配置信息。例如,可以通过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配置信息的控制信令来接收导频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盲检测基站发送的信号,从中提取出导频配置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图5中S510和S520所示的方式从基站接收导频配置信息。
在S510中,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的第一控制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的第一控制信令。
在S520中,从基站接收携带编号信息的第二控制信令。
S510和S520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方法300中的S310和S320。虽然S510在S520之前执行,但是S510也可以在S520之后执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的第三控制信令。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方法200的S230。
由此可见,基站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通知导频配置,进而向用户分配与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其他通知的方式。同时,由于通知导频配置的方式灵活,并且可以直接使用诸如非使能码字的NDI位之类的空闲信息位来指示导频分类,节省了信令开销。
返回图4,在S420中,用户设备接收到导频配置信息后,由于提前在用户设备中预存了与导频配置信息对应的导频配置,因此用户设备可以确定它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例如,当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时,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在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举例来说,用户设备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在预先存储的导频配置中查找相应的导频分类,基于编号信息在导频分类中查找具体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在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无论基站将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分开向用户设备发送、还是合并在一起向用户设备发送,用户设备根据导频分类信息可以确定相应的导频分类,根据编号信息可以确定导频分类中具有该编号的导频配置。当然,用户设备也可以直接根据编号信息确定出导频配置,此时,不同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具有互不相同的唯一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秩等于1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在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其中:
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秩等于2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在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其中:
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导频分类和导频配置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的S110中的性相应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与基站从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选择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从而实现导频的分配。由于导频配置可以在不同的导频分类中进行选择,不再是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导频的选取具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有利于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500的流程图。
在S510中,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的第一控制信令。
在S520中,从基站接收携带编号信息的第二控制信令。
在S530中,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在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设备在S510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的第一控制信令之后,可以执行S540。在S540中,向基站上报确定的导频配置。
当用户设备基于导频分类信息确定将使用的导频分类之后,可以在该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并将自己确定的导频配置上报给基站,以使基站使用与用户设备相同的导频。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如果基站既向用户设备通知导频分类信息、又向用户设备通知编号信息,用户设备也可以在与导频分类信息相应的导频分类中自主选择导频配置,并上报该导频配置,以使基站使用与用户设备相同的导频。
通过上报用户设备在导频分类中选择的导频配置,可以增加用户设备选择导频配置的灵活性,而不完全由基站对导频配置进行指定。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下面结合图6和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分配导频的相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600的结构框图。
基站600包括存储模块610、处理模块620和发送模块630。存储模块610可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处理模块620可用于在存储模块610存储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并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的导频配置,并用于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控制发送模块630发送导频信号。发送模块630可用于发送导频信号。
存储模块610、处理模块620和发送模块630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中的S110和S120,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基于特定策略确定导频分类进而在该导频分类中确定导频配置,从而可以完成导频的分配。这样,导频配置可以在不同导频分类中进行选择,不再是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导频的分配具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有利于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模块610具体可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具有相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模块610具体可用于存储用户的秩1对应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其中:
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此时,处理模块620具体可用于从存储模块610存储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模块610具体可用于存储用户的秩2对应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其中:
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此时,处理模块620具体可用于从存储模块610存储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发送模块630还可用于向用户发送与处理模块620确定的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导频分类信息表示处理模块620确定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630具体可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通过第二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编号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630具体可用于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发送模块630具体可用于通过第三控制信令向用户发送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
存储模块610、处理模块620和发送模块630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100的S110和S120、方法200的S230以及方法300的S310和S320,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基于特定策略确定导频分类,进而向用户通知该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从而完成导频的分配。这样,导频配置可以由基站在不同导频分类中进行选择,不再是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导频的分配具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有利于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同时,通知导频配置的方式灵活,并且可以直接使用诸如非使能码字的NDI位之类的空闲信息位来指示导频分类,节省了信令开销。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700的结构框图。
用户设备700可以包括存储模块710、接收模块720和处理模块730。存储模块710可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接收模块720可用于从基站接收与用户的秩对应的导频配置信息,导频配置信息与基站确定的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导频配置是由基站在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的,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是基站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处理模块730可用于基于导频配置信息,在存储模块710存储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存储模块710、接收模块720和处理模块73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400的S410和S420,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从基站接收与基站从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选择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可以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从而实现导频的分配。由于导频配置可以在不同的导频分类中进行选择,不再是比较单一的导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导频的选取具有灵活性,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有利于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度。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800的结构框图。
用户设备800的存储模块810、接收模块820和处理模块830与用户设备700的存储模块710、接收模块720和处理模块730基本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接收模块820具体可用于接收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信息的导频配置信息,其中导频分类信息表示基站所确定的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编号信息表示基站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此时,处理模块830具体可用于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在存储模块810存储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模块810具体可用于存储用户的秩1对应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其中:
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此时,处理模块830具体可用于从存储模块810存储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存储模块810具体可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秩2对应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其中:
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此时,处理模块830具体可用于从存储模块810存储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接收模块82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822和第二接收单元824。第一接收单元822可用于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的第一控制信令。第二接收单元824可用于从基站接收携带编号信息的第二控制信令。此时,处理模块830可用于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在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接收单元822可用于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的第一控制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接收模块820还可用于从基站接收携带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的第三控制信令。此时,处理模块830可用于基于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在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设备800还可以包括上报模块840。上报模块840可用于向基站上报处理模块830确定的导频配置。
存储模块810、接收模块820、处理模块830、第一接收单元822、第二接收单元824和上报模块840的上述和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可以参考上述方法400中的S410和S420以及方法500中的S510至S540,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上报所确定的导频配置,以使基站使用与用户设备使用的导频配置相同的导频配置,可以进一步增加用户设备选择导频配置的灵活性,而不完全由基站对导频配置进行指定。此外,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接收导频配置信息,且可以直接使用诸如非使能码字的NDI位之类的空闲信息位来获取导频分类信息,使得可以节省信令开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这样的修改应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发送导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所述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具有相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中的导频配置包括不同天线端口或扰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包括:
在所述秩等于1的情况下,在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包括:
在所述秩等于2的情况下,在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8;
所述第三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1;
所述第四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3;
所述第一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
所述第二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1的扰码;
所述第一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2;
所述第二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发送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分类,所述编号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用户发送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
通过第二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编号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包括:
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用户发送与所确定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第三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和所述编号信息。
11.一种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基站接收与用户的秩对应的导频配置信息,所述导频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所述导频配置是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是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基于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述基站所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所述编号信息表示所述基站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所述基于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在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在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包括:
在所述秩等于1的情况下,在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包括:
在所述秩等于2的情况下,在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7;
所述第二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8;
所述第三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1;
所述第四天线端口包括:天线端口13;
所述第一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0的扰码;
所述第二扰码包括:扰码标识为1的扰码;
所述第一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2;
所述第二正交码长包括:正交码长为4。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上报确定的导频配置。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并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并用于以根据所确定的导频配置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发送导频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导频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具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所述具有不同的正交码长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具有相同正交码长的导频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具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秩1对应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第一导频分类和所述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具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秩2对应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第三导频分类和所述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用户发送与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的导频配置信息,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导频分类,所述编号信息表示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通过第二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编号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非使能码字的新包指示NDI位,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第三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发送所述导频分类信息和所述编号信息。
2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与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导频配置信息,所述导频配置信息与所述基站确定的所述用户的导频配置相关,所述导频配置是由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是所述基站在所述用户的秩对应的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的每类导频分类包括至少一个导频配置;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在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包括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信息的所述导频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导频分类信息表示所述基站所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所述编号信息表示所述基站所确定的导频配置在所确定的所述用户使用的导频分类中的编号;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导频分类信息和编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在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至少两类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具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秩1对应的第一导频分类和第二导频分类,其中:
所述第一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二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第一导频分类和所述第二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具体用于存储所述用户的秩2对应的第三导频分类和第四导频分类,其中:
所述第三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一正交码长,
所述第四导频分类包括如下导频配置中的至少一项: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一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第三天线端口和第四天线端口、第二扰码、第二正交码长;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从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所述第三导频分类和所述第四导频分类中确定需要使用的导频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处理模块确定的导频配置。
CN 201110142933 2011-05-30 2011-05-30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2811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2933 CN102811493A (zh) 2011-05-30 2011-05-30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42933 CN102811493A (zh) 2011-05-30 2011-05-30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1493A true CN102811493A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35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42933 Pending CN102811493A (zh) 2011-05-30 2011-05-30 用于分配导频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114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0529A1 (zh) * 2014-12-08 2016-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导频的方法、站点及接入站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0529A1 (zh) * 2014-12-08 2016-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导频的方法、站点及接入站
CN106256092A (zh) * 2014-12-08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导频的方法、站点及接入站
US10425207B2 (en) 2014-12-08 2019-09-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lot transmission method, station and access st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483B (zh) 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6788926B (zh) 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8582486B2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own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CN103355007A (zh) 控制信道传输和接收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96389A (zh)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391563A (zh)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KR101157301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CN102347817A (zh) 通知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69893A (zh) 无线网络中发送上行链路侦测参考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33708A (zh) 多载波发送装置、多载波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CN103378885B (zh) 下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2811107A (zh) 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877689A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741420A (zh)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02080B (zh) 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100045B (zh) 数据发送处理方法与装置、数据接收处理方法与装置
US889139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through fast feedback channel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391517A (zh) 控制信道的接收和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4284361A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侧设备
CN10283386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238672B (zh) 发送子带指示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92725B (zh) 用于下行信道质量监测的方法以及装置
CN103326839A (zh) 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US88178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n OFDM network
CN102255840B (zh) 一种解调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