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1826B -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1826B
CN102801826B CN201210314085.1A CN201210314085A CN102801826B CN 102801826 B CN102801826 B CN 102801826B CN 201210314085 A CN201210314085 A CN 201210314085A CN 102801826 B CN102801826 B CN 102801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p
website
address
prefix
ipv6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4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1826A (zh
Inventor
包丛笑
李星
江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3140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1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1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1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1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1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根据多宿主的模式的不同,分主备ISP模式多宿主和流量策略模式多宿主来进行设计,其中,站点从各个ISP得到64位IPv6地址前缀,IPv6/IPv6地址转换采用无状态的地址前缀转换;并且通过路由来进行接入ISP的选择。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利用了IPv6地址翻译,则不需要改变现有的IPv6协议,在不对本地站点以外的网络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无须主机承担路由地址选择的职能,通过路由实现地址的选择,能够满足多宿主技术的需求。

Description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多宿主(Multi-homing)是指一个网络节点从多个ISP(InternetService Provider,网络服务提供商)接入互联网。这里的网络节点可以是一台主机或者一个站点,比如校园网、企业网等。
多宿主在IPv4网络下已经被广泛应用,多宿主通过多个ISP接入互联网可以提高链路的冗余性、容错性,实现均衡负载、流量策略等功能。网络多宿主技术按照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1)主备ISP模式:本地站点通过多个ISP接入互联网,其中一个ISP为主ISP,站点在主ISP正常的情况下都通过主ISP接入互联网,当主ISP链路失效时,通过备份ISP链路接入互联网;(2)流量策略模式:对于不同的流量通过不同的ISP接入互联网可能会有不同的性能,例如网络延时、吞吐量、网络计费等;因此对于多宿主的站点,通过让某些特定的流量通过特定的ISP接入互联网,从而实现最优的目标,例如网络延时最小化、网络吞吐量最大化、网络费用最小化等。
IPv4网络主要通过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来实现多宿主。多宿主站点申请与ISP无关的独立IP地址空间(PI,Provider Independent)并获得独立的自治域号,通过BGP向全网广播站点的地址前缀,再通过配置BGP来选择接入互联网的ISP。该方案满足多宿主的各项需求,实施简单,但是具有不可扩展的最致命的问题。每个站点在实施多宿主时,都需要把自己申请的地址前缀加入全局路由表,使得路由表急剧膨胀。
目前,随着IPv6日益剧增的应用,对于IPv6的站点多宿主自然存在大量需求。IPv6协议中不再使用PI地址,而且由于利用BGP协议的多宿主方案存在不可扩展的致命问题,因此在IPv6中不再采用。IPv6协议允许一个网络接口同时拥有多个IP地址,因此许多研究组织提出了主机级别的多宿主的技术,包括利用移动IPv6(MIPv6)协议的Multi-homing方案和标识符/定位符(ID/Locator)分离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普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把地址选择的问题抛给了没有足够路由信息的主机;(2)在现有的IPv6协议上并不适用。这些问题导致了上述方案难以得到实际的部署。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不但适用于IPv6协议,并且不需要主机承担路由地址选择的职能。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所述方法的实施基于如下几类设备来进行:站点内主机、主ISP、备用ISP、站点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主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备用ISP的第二边界路由器、设置于站点路由器与第二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v6地址翻译器;所述主ISP为站点在默认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所述备用ISP为站点在主ISP失效的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当主ISP恢复正常之后,站点重新使用主ISP接入互联网;所述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其用于执行路由及IPv6地址翻译的操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主ISP和备用ISP分别为站点路由器分配主ISP地址前缀及备用ISP地址前缀以供站点内主机使用,同时站点内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站点路由器启动对主ISP和备用ISP的连通性的监测;
步骤S2:当主ISP的连通性正常时,站点内主机使用主ISP地址前缀,通过主ISP与互联网通信;
步骤S3:当站点路由器监测到主ISP连通性失效、且备用ISP连通性正常时,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IPv6地址翻译器;
步骤S4:站点内主机继续发起与互联网的通信,站点内主机发送分组,分组源地址为自动配置的带有主ISP地址前缀的IPv6地址;
步骤S5:IPv6地址翻译器接收到所述分组,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主ISP地址前缀翻译为备用ISP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6:第二边界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分组通过备用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
步骤S7: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备用ISP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备用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主ISP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8:站点内主机接收到对端网络节点返回的分组,准备发起下一轮通信。
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所述主ISP地址前缀和备用ISP地址前缀为64位的IPv6地址前缀;同时,站点路由器向站点内主机公告主ISP前缀;
步骤S102:站点内主机使用主ISP前缀,通过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其中,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地址映射方式为:保留IPv6地址后64位不变,根据分组方向翻译地址前缀,对于由站点内主机发送往互联网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主ISP前缀翻译为备用ISP前缀;对于由互联网返回给站点内主机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备用ISP前缀翻译为主ISP前缀。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9:当站点路由器监测到主ISP连通性恢复正常,站点路由器将默认路由设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返回执行步骤S2。
其中,所述步骤S5及步骤S7中,IPv6地址翻译器在进行地址前缀翻译之后更新传输层校验和。
此外,还提供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所述方法的实施基于如下几类设备来进行:站点内主机、默认ISP、特定ISP、站点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默认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特定ISP的特定边界路由器、设置于站点路由器与特定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v6地址翻译器;所述默认ISP以及特定ISP的含义为:当站点内主机与互联网通信的流量通过通信的对端网络节点来区分,且去往特定前缀的网络节点的流量通过特定的ISP接入互联网时,默认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即为所述默认ISP,而除默认ISP之外的ISP即为特定ISP;所述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特定前缀的下一跳为IPv6地址翻译器的下联网络接口;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默认路由为其上联的特定边界路由器,其用于执行路由及IPv6地址翻译的操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站点路由器分别从各个ISP得到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以供站点内主机使用,同时站点内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
步骤S2:站点内主机使用默认ISP分配的地址前缀,与互联网通信,发送分组;
步骤S3:分组到达站点路由器后,站点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与路由表决定转发的下一跳,对于去往特定前缀的分组,转发到其所对应的IPv6地址翻译器,进而执行步骤S5;其他的分组采用默认路由,转发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进而执行步骤S4;
步骤S4:分组通过默认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默认ISP,按照正常路由,到达站点主机,通信以正常方式进行,然后返回执行步骤S2;
步骤S5:IPv6地址翻译器接收到所述分组,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默认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6:特定边界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分组通过特定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
步骤S7: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特定ISP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翻译为默认ISP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8:站点内主机接收到对端网络节点返回的分组,准备发起下一轮通信。
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站点分别从各个ISP得到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供本站点使用;同时,站点路由器向站点内主机公告默认ISP的前缀;
步骤S102:站点内主机使用默认ISP前缀,通过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其中,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地址映射方式为:保留IPv6地址后64位不变,根据分组方向翻译地址前缀,对于由站点内主机发送往互联网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默认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对于由互联网返回给站点内主机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翻译为默认ISP地址前缀。
其中,所述步骤S5及步骤S7中,IPv6地址翻译器在进行地址前缀翻译之后更新传输层校验和。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利用IPv6地址翻译(IPv6NAT),则不需要改变现有的IPv6协议,在不对本地站点以外的网络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无须主机承担路由地址选择的职能,通过路由实现地址的选择,能够满足多宿主技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备ISP模式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涉及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备ISP模式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涉及的站点路由器对主ISP连通性监测及相应处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备ISP模式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流量策略模式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涉及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流量策略模式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涉及的站点路由器的路由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流量策略模式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主要包括:1)根据多宿主的模式的不同,分主备ISP模式多宿主和流量策略模式多宿主来进行说明;2)站点从各个ISP得到64位IPv6地址前缀,IPv6/IPv6地址转换采用无状态的地址前缀转换;3)通过路由来进行接入ISP的选择。其中,本申请所介绍的多宿主技术是站点级别的多宿主技术。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进行说明。
所述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基于如下几类设备来进行:站点内主机、主ISP、备用ISP、站点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主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备用ISP的第二边界路由器、设置于站点路由器与第二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v6地址翻译器;所述主ISP为站点在默认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所述备用ISP为站点在主ISP失效的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当主ISP恢复正常之后,站点重新使用主ISP接入互联网;所述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其用于执行路由及IPv6地址翻译的操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主ISP和备用ISP分别为站点路由器分配主ISP地址前缀及备用ISP地址前缀以供站点内主机使用,同时站点内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如图2所示,站点路由器启动对主ISP和备用ISP的连通性的监测,后续根据主ISP连通性正常与否对站点路由器的路由配置进行调整;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步骤S101:所述主ISP地址前缀和备用ISP地址前缀为64位的IPv6地址前缀;同时,站点路由器向站点内主机公告主ISP前缀;步骤S102:站点内主机使用主ISP前缀,通过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其中,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实现的是IPv6地址64位前缀的无状态翻译,通过站点路由器的路由配置来决定通信流量是否通过IPv6地址翻译器;其地址映射方式为:保留IPv6地址后64位(Interface ID)不变,根据分组方向翻译地址前缀,对于由站点内主机发送往互联网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主ISP前缀翻译为备用ISP前缀;对于由互联网返回给站点内主机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备用ISP前缀翻译为主ISP前缀;
步骤S2:当主ISP的连通性正常时,站点内主机使用主ISP地址前缀,通过主ISP与互联网通信;
步骤S3:当站点路由器监测到主ISP连通性失效、且备用ISP连通性正常时,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IPv6地址翻译器;
步骤S4:站点内主机继续发起与互联网的通信,站点内主机发送分组,分组源地址为自动配置的带有主ISP地址前缀的IPv6地址;
步骤S5:IPv6地址翻译器接收到所述分组,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主ISP地址前缀翻译为备用ISP地址前缀,更新传输层校验和,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6:第二边界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分组通过备用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
步骤S7: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备用ISP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备用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主ISP地址前缀,更新传输层校验和,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8:站点内主机接收到对端网络节点返回的分组,准备发起下一轮通信;
步骤S9:当站点路由器监测到主ISP连通性恢复正常,站点路由器将默认路由设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返回执行步骤S2。
下面,举例说明:
假设站点通过主ISP、备用ISP接入互联网,由主ISP分配得到主ISP地址前缀2001:da8:200:300::/64,由备用ISP分配得到备用ISP地址前缀2001:250:a123:b456::/64。站点内主机采用主ISP地址前缀进行地址自动配置,例如主机H地址为2001:da8:200:300:da5d:4cff:fe74:d633,此时其所包含的地址前缀为主ISP地址前缀。其中,站点路由器定义为R0,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主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定义为R1,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备用ISP的边界路由器定义为R2,IPv6地址翻译器部署在R0与R2之间。
站点路由器R0对主ISP的连通性进行实时监测。在主ISP正常的情况下,站点路由器R0的默认路由为R1的下联接口,主机H与互联网的通信分组,由R0、R1,通过主ISP到达通信对端。分组不经过IPv6地址翻译器,不进行地址翻译。
在主ISP失效的情况下,站点路由器R0将默认路由设置为IPv6地址翻译器的下联接口,主机H与互联网通信的分组,由R0转发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分组源地址从主ISP地址前缀转换为备用ISP地址前缀,从而由2001:da8:200:300:da5d:4cff:fe74:d633转换为2001:250:a123:b456:da5d:4cff:fe74:d633;由IPv6地址翻译器、R2转发,通过备用ISP到达通信对端。返回的分组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之后,分组目标地址经过地址前缀转换由2001:250:a123:b456:da5d:4cff:fe74:d633转换为2001:da8:200:300:da5d:4cff:fe74:d633,之后分组到达站点主机H。
实施例2
如图4、图5、图6所示,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进行说明。
所述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基于如下几类设备来进行:站点内主机、默认ISP、特定ISP、站点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默认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特定ISP的特定边界路由器、设置于站点路由器与特定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v6地址翻译器;所述默认ISP以及特定ISP的含义为:当站点内主机与互联网通信的流量通过通信的对端网络节点来区分,且去往特定前缀的网络节点的流量通过特定的ISP接入互联网时,默认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即为所述默认ISP,而除默认ISP之外的ISP即为特定ISP,特定ISP可以为若干个,在此以去往特定前缀Prefix_S的流量,选择特定ISP_S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特定前缀Prefix_S的下一跳为IPv6地址翻译器的下联网络接口;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默认路由为其上联的特定ISP_S的特定边界路由器,其用于执行路由及IPv6地址翻译的操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站点路由器分别从各个ISP得到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以供站点内主机使用,同时站点内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如图5所示,显示了对于目标地址符合前缀Prefix_S的特定流量,通过特定ISP_S到达通信对端,因此在站点路由器的路由表中配置前缀Prefix_S的下一跳为eth1;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步骤S101:站点分别从各个ISP得到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供本站点使用;同时,站点路由器向站点内主机公告默认ISP的前缀;步骤S102:站点内主机使用默认ISP前缀,通过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其中,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实现的是IPv6地址64位前缀的无状态翻译,通过站点路由器的路由配置来决定通信流量是否通过IPv6地址翻译器;其地址映射方式为:保留IPv6地址后64位(Interface ID)不变,根据分组方向翻译地址前缀,对于由站点内主机发送往互联网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默认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上联的特定ISP_S分配的地址前缀;对于由互联网返回给站点内主机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上联的特定ISP_S分配的地址前缀翻译为默认ISP地址前缀;
步骤S2:站点内主机使用默认ISP分配的地址前缀,与互联网通信,发送分组;
步骤S3:分组到达站点路由器后,站点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与路由表决定转发的下一跳,对于去往特定前缀Prefix_S的分组,转发到其所对应的IPv6地址翻译器,进而执行步骤S5;其他的分组采用默认路由,转发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进而执行步骤S4;
步骤S4:分组通过默认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默认ISP,按照正常路由,到达站点主机,通信以正常方式进行,然后返回执行步骤S2;
步骤S5:IPv6地址翻译器接收到所述分组,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默认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上联的特定ISP_S分配的地址前缀,更新传输层校验和,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6:第二边界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分组通过特定ISP_S到达对端网络节点;
步骤S7: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特定ISP_S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上联的特定ISP_S分配的地址前缀翻译为默认ISP地址前缀,更新传输层校验和,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8:站点内主机接收到对端网络节点返回的分组,准备发起下一轮通信。
下面,举例说明:
假设站点通过默认ISP、特定ISP接入互联网,由默认ISP分配得到默认ISP地址前缀2001:da8:200:300::/64,由特定ISP分配得到特定ISP地址前缀2001:250:a123:b456::/64。站点内主机采用默认ISP地址前缀进行地址自动配置,例如主机H地址为2001:da8:200:300::1234,此时其所包含的地址前缀为默认ISP地址前缀。其中,站点路由器定义为R0,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默认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定义为R1,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特定ISP的边界路由器定义为R2,IPv6地址翻译器部署在R0与R2之间。
由于特定ISP与2001:e80::/32具有较好的网络连通性能,因此站点希望用户去往2001:e80::/32的流量走特定ISP的路径,其他流量走默认ISP的路径。通过在站点路由器R0中配置路由,默认路由为R1的下联接口eth0,前缀2001:e80::/32的下一跳为IPv6地址翻译器的下联接口eth1。
当主机H发起与2001:da8:223:344::abcd通信时,分组到达站点路由器R0,根据路由表,分组被转发到R1,通过默认ISP到达2001:da8:223:344::abcd。分组不经过IPv6地址翻译器,不进行地址翻译。
当主机H发起于2001:e80:557:688::5458通信时,分组目标地址符合特定前缀2001:e80::/32,站点路由器R0将分组转发给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前缀转换,分组源地址从默认ISP地址前缀转换为特定ISP地址前缀,从而由2001:da8:200:300::1234转换为2001:250:a123:b456::1234。分组通过特定ISP到达通信对端2001:e80:557:688::5458。返回的分组通过特定ISP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后,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再次进行前缀转换,分组目标地址由2001:250:a123:b456::1234转换为2001:da8:200:300::1234,之后分组到达站点主机H。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实施基于如下几类设备来进行:站点内主机、主ISP、备用ISP、站点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主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备用ISP的第二边界路由器、设置于站点路由器与第二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v6地址翻译器;所述主ISP为站点在默认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所述备用ISP为站点在主ISP失效的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当主ISP恢复正常之后,站点重新使用主ISP接入互联网;所述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二边界路由器,其用于执行路由及IPv6地址翻译的操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主ISP和备用ISP分别为站点路由器分配主ISP地址前缀及备用ISP地址前缀以供站点内主机使用,同时站点内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站点路由器启动对主ISP和备用ISP的连通性的监测;
步骤S2:当主ISP的连通性正常时,站点内主机使用主ISP地址前缀,通过主ISP与互联网通信;
步骤S3:当站点路由器监测到主ISP连通性失效、且备用ISP连通性正常时,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IPv6地址翻译器;
步骤S4:站点内主机继续发起与互联网的通信,站点内主机发送分组,分组源地址为自动配置的带有主ISP地址前缀的IPv6地址;
步骤S5:IPv6地址翻译器接收到所述分组,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主ISP地址前缀翻译为备用ISP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6:第二边界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分组通过备用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
步骤S7: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备用ISP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备用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主ISP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8:站点内主机接收到对端网络节点返回的分组,准备发起下一轮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所述主ISP地址前缀和备用ISP地址前缀为64位的IPv6地址前缀;同时,站点路由器向站点内主机公告主ISP前缀;
步骤S102:站点内主机使用主ISP前缀,通过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地址映射方式为:保留IPv6地址后64位不变,根据分组方向翻译地址前缀,对于由站点内主机发送往互联网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主ISP前缀翻译为备用ISP前缀;对于由互联网返回给站点内主机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备用ISP前缀翻译为主ISP前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9:当站点路由器监测到主ISP连通性恢复正常,站点路由器将默认路由设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返回执行步骤S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及步骤S7中,IPv6地址翻译器在进行地址前缀翻译之后更新传输层校验和。
6.一种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实施基于如下几类设备来进行:站点内主机、默认ISP、特定ISP、站点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默认ISP的第一边界路由器、分别连接站点路由器及特定ISP的特定边界路由器、设置于站点路由器与特定边界路由器之间的IPv6地址翻译器;所述默认ISP以及特定ISP的含义为:当站点内主机与互联网通信的流量通过通信的对端网络节点来区分,且去往特定前缀的网络节点的流量通过特定的ISP接入互联网时,默认情况下选择的接入互联网的ISP即为所述默认ISP,而除默认ISP之外的ISP即为特定ISP;所述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为所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特定前缀的下一跳为IPv6地址翻译器的下联网络接口;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默认路由为其上联的特定边界路由器,其用于执行路由及IPv6地址翻译的操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站点路由器分别从各个ISP得到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以供站点内主机使用,同时站点内主机自动配置IPv6地址;将站点路由器连接互联网的默认路由配置为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
步骤S2:站点内主机使用默认ISP分配的地址前缀,与互联网通信,发送分组;
步骤S3:分组到达站点路由器后,站点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与路由表决定转发的下一跳,对于去往特定前缀的分组,转发到其所对应的IPv6地址翻译器,进而执行步骤S5;其他的分组采用默认路由,转发到第一边界路由器的下联网络接口,进而执行步骤S4;
步骤S4:分组通过默认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默认ISP,按照正常路由,到达站点主机,通信以正常方式进行,然后返回执行步骤S2;
步骤S5:IPv6地址翻译器接收到所述分组,对分组源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默认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6:特定边界路由器接收到分组,分组通过特定ISP到达对端网络节点;
步骤S7:对端网络节点返回分组,通过特定ISP到达IPv6地址翻译器,IPv6地址翻译器对分组目标地址进行地址前缀翻译,将地址前缀由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翻译为默认ISP地址前缀,然后发送分组;
步骤S8:站点内主机接收到对端网络节点返回的分组,准备发起下一轮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01:站点分别从各个ISP得到64位的IPv6地址前缀供本站点使用;同时,站点路由器向站点内主机公告默认ISP的前缀;
步骤S102:站点内主机使用默认ISP前缀,通过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进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翻译器的地址映射方式为:保留IPv6地址后64位不变,根据分组方向翻译地址前缀,对于由站点内主机发送往互联网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默认ISP地址前缀翻译为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对于由互联网返回给站点内主机的分组,将地址前缀由上联的特定ISP分配的地址前缀翻译为默认ISP地址前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及步骤S7中,IPv6地址翻译器在进行地址前缀翻译之后更新传输层校验和。
CN201210314085.1A 2012-08-29 2012-08-29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Active CN102801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4085.1A CN102801826B (zh) 2012-08-29 2012-08-29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4085.1A CN102801826B (zh) 2012-08-29 2012-08-29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826A CN102801826A (zh) 2012-11-28
CN102801826B true CN102801826B (zh) 2014-11-26

Family

ID=47200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4085.1A Active CN102801826B (zh) 2012-08-29 2012-08-29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1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575B (zh) * 2012-12-28 2017-0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MPLS VPN和互联网的用户侧IPv6地址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06331191A (zh) * 2015-06-19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IPv6网络的方法及网关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361A (zh) * 2006-06-09 2008-02-06 株式会社理光 网络设备
CN101378340A (zh) * 2007-08-31 2009-03-04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互联网协议地址前缀的方法、运营商边缘设备和客户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6857B2 (en) * 2010-01-22 2013-11-05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an edge-facing rout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9361A (zh) * 2006-06-09 2008-02-06 株式会社理光 网络设备
CN101378340A (zh) * 2007-08-31 2009-03-04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互联网协议地址前缀的方法、运营商边缘设备和客户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1826A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0495B1 (ko) 가상 전용 네트워크의 구현 방법 및 시스템
EP2528298B1 (en) Metho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identifier and locator split, and method for data encapsulating
US9258699B2 (en) Method for route transmission based on single IPv6 address prefix, and wireless device
EP2087656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lan emulation in mobile networks
EP1714445B1 (en) Configuring address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75032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internet protocol packets
US841671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talling and distributing routes
US9407493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outer advertisement options for configuring networks to support multi-homed next hop routes
CN102158407B (zh) 一种配置地址解析协议arp表项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504959A (ja) バーチャルプライベートネットワークの実現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untz et al. Multihoming in IPv6 mobile networks: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EP2894819B1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routing bridge and system
CN103731349A (zh) 一种以太网虚拟化互联邻居间报文转发方法和边缘设备
WO2013190528A1 (en) Internetworking and ip address management in unified mpls and ip networks
EP3422644B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packets in a network topology
CN103108056B (zh) 一种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CN102801826B (zh) 基于IPv6地址翻译的IPv6站点多宿主应用方法
US2016021895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packet in id/locator separation environment
CN103873339B (zh) 一种虚拟网关路由器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2571592B (zh) 具有端口绑定功能的三层交换设备和数据报文转发方法
Templin Asymmetric Extended Route Optimization (AERO)
US10715431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outing data packets in a network topology
JP2005086256A (ja) トンネル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CN104468305B (zh) 实现三层虚拟专用网方法和设备
CN103107933B (zh) 一种DS-Lite通信方法及用于DS-Lite通信的CPE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