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6184B -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6184B
CN102796184B CN201210237389.2A CN201210237389A CN102796184B CN 102796184 B CN102796184 B CN 102796184B CN 201210237389 A CN201210237389 A CN 201210237389A CN 102796184 B CN102796184 B CN 102796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
sequence
rice
male fertility
se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73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6184A (zh
Inventor
李平
李双成
邹挺
王世全
邓其明
郑爱萍
朱军
刘怀年
王玲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2373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6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6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6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6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61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为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衍生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所述蛋白的基因。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能够用于水稻雄性器官育性控制、鉴定或调节水稻雄性育性水平。

Description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解决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而雄性不育是有效利用杂种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不仅能节省大量去雄的人工,降低种子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因去雄不净所造成的混杂,提高种子纯度。同时,雄性不育又是研究植物发育和形态建成的良好材料。因此对雄性不育的研究不仅具有生产上的利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水稻作为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是二倍体植物,且种植资源丰富;同时其基因组较小,约为430Mb,并与其他禾本科类作物基因组具有共线性。不仅如此,水稻已构建饱和的遗传图谱,因此水稻成为研究单子叶植物生理生化机制和植物功能基因组理想的模式植物。目前,人们已经获得许多关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突变体,并且已经定位和克隆了许多相关的基因(Harushima et al.,1998;Sasaki et al.,2005)。
雄性不育在植物界中很普遍,据报道,已经在43科,162属,320个种和297个种间杂种中发现了雄性不育现象(Kaul,1988),并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由于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几十年来对雄性不育机理的探索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雄性不育植物的花药败育过程和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结果,不断有关于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出现,并据此提出了若干相应理论和假设(Araya etal.,1998;Hanson and Bentolila,2004;曹双河等,2005),丰富了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基础,提高了人们对雄性不育机理的认识。
植物雄性不育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同时植物雄性不育特性既有核基因控制,又有核外细胞质基因控制,表现为核质互作的遗传现象。它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遗传和核质互作遗传现象的好材料,可以把性状遗传、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相结合进行研究,利用其突变体进行植物发育生物学和育性基因的表达调控的研究,因此植物雄性不育是近年来植物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目前已报道了大量水稻雄性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其中部分基因已经被分离克隆并进行功能验证。但由于水稻雄配子的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大量基因的参与和互作,因此水稻雄性育性控制的分子基础还不完全清楚,这有赖于大量相关基因的不断克隆和功能阐述因此,植物雄性育性控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对于明确植物雄性育性控制的分子机理和不育特性在杂交稻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文献检索,至今未发现与本发明基因VR1相关的功能分析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雄性育性相关的蛋白VR1及其编码基因在控制水稻雄性器官育性或鉴定、提高水稻雄性育性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应用图位克隆技术从水稻雄性器官不育突变体中获得一种雄性育性相关的基因,该基因的缺失导致水稻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障碍,由于该基因突变导致小孢子液泡化进程受阻,命名为液泡化受阻基因(VR1)。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具有如SEQ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雄性育性相关基因,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编码上述蛋白的多聚核苷酸,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文中,所述的“不育”的植物是指一种植物,其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生长至一定的阶段(如成熟阶段)时,比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同类植物的结实率显著降低(如降低40%;较佳地降低60%;更佳地降低80%;最佳地降低95%或更多)。
本发明还包括多肽,可以是重组多肽、天然多肽、合成多肽,优选的是重组多肽。本发明的多肽可以是天然纯化的产物,或是化学合成的产物,或是使用重组技术从原核或真核宿主(例如,细菌、酵母、高等植物、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中产生。根据重组生产方案所用的宿主,本发明的多肽可以是糖基化的,或可以是非糖基化的。本发明的多肽还可包括或不包括起始的甲硫氨酸残基。
本发明还包括VR1蛋白的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本文中,术语“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是指基本上保持本发明的VR1蛋白相同的生物学功能或活性的多肽。本发明的多肽片段、衍生物或类似物可以是(1)有一个或多个保守或非保守性氨基酸残基(优选保守型氨基酸残基)被取代的多肽,而这样的取代的氨基酸残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由遗传密码编码的,或(2)在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中具有取代基团的多肽,或(3)成熟多肽与另一个化合物(比如延长多肽半衰期的化合物,例如聚乙二醇)融合所形成的多肽,或(4)附加的氨基酸序列融合到此多肽序列而形成的多肽(如前导序列或分泌序列或用来纯化此多肽的序列或蛋白序列,或融合蛋白)。根据本文的定义,这些片段、衍生物和类似物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VR1蛋白”指具有SEQ ID NO.2序列的多肽。该术语还包括与SEQ ID NO.2序列的蛋白相同功能的、SEQ IDNO.2序列的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若干个(通常为1-50个,较佳地1-30个,更佳地1-20个,最佳地1-10个或更少1-8个或1-5个)氨基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通常为20个以内,较佳地为10个以内,更佳地为5个以内)氨基酸。例如,在本领域内,用性能相似的氨基酸进行取代时,通常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又比如,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统称也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还包括VR1蛋白的活性片段和活性衍生物。
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同源序列、保守性变异体、等位变异体、天然突变体、诱导突变体、在高或低的严谨度条件下能与VR1蛋白编码DNA杂交的DNA所编码的蛋白、以及利用VR1蛋白的抗血清获得的多肽或蛋白。所述的同源序列是指具有与SEQ ID NO.2序列有至少50%,较佳地至少60%,70%,80%,更佳地至少85%,90%,95%相同性的多肽。本发明还提供了其他的多肽,如包含VR1蛋白或其片段的融合蛋白。除了几乎全长的多肽外,本发明还包括了VR1蛋白的可溶性片段。通常,该片段具有VR1蛋白的至少约20个连续的氨基酸,通常至少约30个连续氨基酸,较佳地至少约50个连续氨基酸,更佳地至少约100个连续的氨基酸,最佳地至少约150个连续氨基酸。
本发明还提供VR1蛋白或多肽的类似物。这些类似物与天然的VR1蛋白的差异可以是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也可以是不影响序列的修饰形式上的差异,或者兼而有之。这些多肽包括天然或诱导的遗传变异体。诱导变异体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得到,如通过辐射或暴露于诱变剂而产生的随机诱变,还可以通过定点诱变法或其他的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类似物还包括具有不同于天然L-氨基酸残基(如D-氨基酸)的类似物,以及具有非天然存在的或合成的氨基酸(如β-氨基酸)的类似物。应理解,本发明的多肽并不限于上述例举的代表性多肽。
修饰(通常不改变一级结构)形式包括:体内或体外的多肽的化学衍生形式如乙酰化或羧基化。修饰还包括糖基化。修饰形式还包括具有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如磷酸酪氨酸,磷酸丝氨酸,磷酸苏氨酸)的序列。还包括被修饰从而提高了其抗蛋白水解性能或优化了溶解性能的多肽。
在本发明还包括VR1蛋白保守性变异蛋白(多肽),与SEQ IDNO.2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有至多20个,较佳地至多10个,更佳地至多5个,最佳地至多3个氨基酸被性质相似或相近的氨基酸所替代而形成的多肽,且保留与SEQ ID NO.2序列的蛋白相同的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本发明VR1蛋白或其保守性变异多肽的多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多聚核苷酸(基因)可以是DNA形式或RNA形式。DNA形式包括cDNA、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DNA可以是单链或是双链的。DNA可以是编码链或非编码链。编码成熟多肽的编码区序列可以与SEQ ID NO.2所示的编码区序列相同或者是简并的变异体。如本文所用,“简并的变异体”在本发明中是指编码具有SEQ ID NO.2的蛋白质,但与SEQ ID NO.2所示的编码区序列有差别的核苷酸序列。
编码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的多核苷酸包括:只编码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和各种附加编码序列;成熟多肽的编码序列(和任选的附加编码序列)以及非编码序列。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多核苷酸的变异体,其编码与本发明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多肽的片段、类似物和衍生物。此多核苷酸的变异体可以是天然发生的等位变异体或非天然发生的变异体。这些核苷酸变异体包括取代变异体、缺失变异体和插入变异体。如本领域所知的,等位变异体是一个多核苷酸的替换形式,他可能是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取代、缺失或插入,但不会从实质上改变其编码的多肽的功能。
本发明还涉及与上述的序列杂交且两个序列之间具有至少50%,较佳地至少70%,进一步较佳地至少80%,更佳地至少90%相同性的多核苷酸。本发明特别涉及在严格条件下与本发明所述多核苷酸可杂交的多核苷酸。在本发明中,“严格条件”是指:(1)在较低的离子强度和较高温度下的杂交和洗脱,如0.2×SSC,0.1%SDS,60℃;或(2)杂交时加有变性剂,如50%(V/V)甲酰胺,0.1%小牛血清/0.1Ficoll,42℃等;或(3)仅在两条序列之间的相同性至少在70%以上,较佳地至少80%以上,更佳地90%以上,更好是95%以上时才发生杂交。并且,可杂交的多核苷酸编码的多肽与SEQ ID NO:2所示的成熟多肽有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和活性。
本发明还涉及与上述的序列杂交的核酸片段。如本文所用,“核酸片段”的长度至少含有15个核苷酸,较好是至少30个核苷酸,更好地是至少50个核苷酸,最好是至少100个核苷酸以上。核算片段可用于核算的扩增技术(如PCR)以确定和/或分离编码VR1蛋白的多聚核苷酸。
本发明的VR1蛋白核苷酸全长序列或其片段通常可以用PCR扩增法、重组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对于PCR扩增法,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有关核苷酸序列,尤其是开放阅读框来设计引物,并用市售的cDNA库或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方法所制备的cDNA库作为模板,扩增而得到有关的序列。当序列较长时,常常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PCR扩增,然后再将各次扩增出的片段按正确的次序拼接在一起。
一旦获得了有关的序列,就可以用重组法来大批量地获得有关序列。这通常是将其克隆入载体,再转入细胞,然后通过常规方法从增值和的宿主细胞中分离得到有关序列。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合成有关序列,尤其是片段长度较短时。通常,先合成多个小片段,然后在进行连接可获得序列很长的片段。
目前,已经可以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来得到编码本发明蛋白(或其片段,或其衍生物)的DNA序列。然后可将该DNA序列引入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现有的DNA分子(或如载体)和细胞中。此外,还可同过化学合成将突变引入本发明蛋白序列中。
本发明也涉及包含本发明的多核苷酸载体,以及用本发明的载体或VR1蛋白编码序列经基因工程产生宿主细胞,以及经重组技术产生本发明所述多肽的方法。
通过常规的DNA重组技术,可利用本发明的多聚核苷酸序列来表达或生产重组的VR1蛋白。一般说来有以下步骤:
用本发明的编码VR1蛋白的多核苷酸或变异体,或用该多核苷酸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或转导合适的宿主细胞;
在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宿主细胞;
从培养基或细胞中分离、纯化蛋白质。
在本发明中,VR1蛋白多核苷酸序列可插入到重组表达载体中。术语“重组表达载体”指本领域熟知的细菌质粒、噬菌体、酵母质粒、植物细胞病毒、哺乳动物细胞病毒或其他载体。总之,只要能在宿主体内复制和稳定,任何质粒和载体都可以使用。表达载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常含有复制起点、启动子、标记基因和翻译控制元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能用于构建含VR1蛋白编码DNA序列和合适的转录、翻译控制信号的表达载体。这些方法包括体外重组DNA技术、DNA合成技术、体内重组技术等。所述的DNA序列可有效连接到表达载体中适当的启动子上,以指导mRNA的合成。表达载体还包括翻译起始用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和转录终止子。
此外,表达载体优选地包含一个或多个选择性标记基因,以提供用于选择转化的宿主细胞的表型性状,如真核细胞培养用二氢叶酸还原酶、新霉素抗性及绿色荧光蛋白(GFP),或用于大肠杆菌的卡那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抗性。
包含上述的适当的DNA序列以及适当启动子或者控制序列载体,可以用于转化适当的宿主细胞,以使其能够表达蛋白质。
宿主细胞可以是原核细胞,如细菌细胞;或是低等真核细胞,如酵母细胞;或是高等真核细胞,如植物细胞。代表性的例子有:大肠杆菌,链霉菌属,农杆菌;真核细胞如酵母;植物细胞等。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或其编码基因的用途,用于:
控制水稻雄性器官育性;
鉴定雄性育性的分子标记;
创造新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群体改良和基因库创制。
本发明可通过调节所述植物中VR1基因的表达或活性,调节植物的育性:促进还是抑制VR1的表达活性主要取决于植物所需改良的性状而定。当需要增加植物的结实率时,可以通过提高所述植物中VR1基因的表达或活性来实现;当需要降低植物的结实率,甚至使植物表现彻底不育时,可以通过降低所述植物中VR1基因的表达或活性来实现。
增加VR1基因的表达的方法是本领域周知的。例如,可通过转入携带VR1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使植株过量表达VR1;或可以通过强启动子驱动从而增强VR1基因或其同源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增强子(如水稻waxy基因第一内含子、Actin基因第一内含子)来增强该VR1基因的表达。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强启动子包括但不限于:35S启动子、水稻的Actin1、Actin2启动子、玉米的Ubi启动子等。
抑制VR1基因表达的方法也是本领域周知的,例如,可通过反义或RNA干扰(RNAi)或基因敲出来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获得VR1基因高表达的植株的方法如下:
(1)提供携带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所述的表达载体含有所述的VR1蛋白的编码序列;
(2)将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步骤(1)中的农杆菌接触,从而使所述VR1蛋白编码序列转入植物细胞,并且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3)选择出转入所述VR1蛋白编码序列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
(4)将步骤(3)中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再生成植株。
其中,可采用任何适当的常规手段,包括试剂、温度、压力条件来实施此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VR1基因,其全长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长度为1395bp,编码一个含有46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EQ ID NO.2)。在野生型水稻和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序列分析表明,在突变体内一个BHLH基因ATG前-640位T变为G和-730位的T变为C,,导致了该基因转录水平急剧下调,从而引起水稻不育的表型。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构建了VR1基因互补表达载体PHB-PVR1-VR1和VR1基因过量表达载体PHB-VR1,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正常的野生型基因VR1导入到突变体中可恢复正常可育表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从水稻中分离发现水稻雄性育性控制基因(VR1)为水稻等植物的雄性育性控制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该基因的表达是水稻雄性育性正常的基础,降低VR1蛋白活性会导致水稻不育或结实率降低,可以作为水稻雄性育性指标的分子标记。
附图说明
图1为VR1基因突变后的水稻表型图;a,b为野生型和突变体小花对比,其中st为花药,sti为柱头,ov为子房,fi为花丝;c,d为花粉碘染图,PG为花粉,Lo为花粉囊;
图2为VR1基因突变后的雄配子体发育障碍图;WT为野生型,XS1为突变体;其中a和i为减数分裂前期;b和j为减数分裂期;c和k为四分体时期;d和l为小孢子时期;e和m为小孢子后期;f和n为液泡化时期;g和o为有丝分裂时期;h和p为成熟花粉时期;
图3为VR1基因精细定位物理区间;
图4为VR1在突变体表达下调图;b为突变体,k为野生型;
图5为VR1基因功能互补分析的水稻表型图;其中1为转基因互补植株和突变体的穗部结实情况,2为转基因互补植株和突变体的花粉碘染,表明VR1基因控制雄性育性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特别说明,否则百分比和分数按重量计算。
实施例1VR1基因突变的表型
在水稻材料XF1号中一个不育突变体(购自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资源中心),经正反杂交和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表现为雄性器官均不育。与野生型比较,该突变体花丝细长,花药干瘪,呈白色或者淡黄色,突变体花药壁内没有花粉粒着色,属于典型的“无花粉型不育”类型(图1)。进一步利用石蜡切片等技术发现,突变体小孢子在四分体后期有进行液泡化的趋势,但是在液泡化早期即出现小孢子粘连,继而形成凝聚物,未能进行有效的液泡化,后期凝聚物逐渐降解形成空腔。因此,突变体花粉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小孢子液泡化进程受阻,直接结果是花粉囊内无花粉粒形成,从而最终导致不育(图2)。
实施例2VR1基因突变的图位克隆
1、VR1基因突变的图位克隆
利用M63等做父本与突变体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一个约48KB的区间内(图3),区间包括8个预测基因。精细定位区间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在突变体在该区域内一个BHLH基因ATG前-640位T变为G,和-730位的T变为C,导致了该基因转录水平急剧下调(图4),从而引起水稻不育的表型。通过基因预测和转基因的方法,将该野生型基因VR1导入到突变体中可恢复正常可育表型(图5),证实该基因的功能。
野生型VR1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一个转录因子,其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VR1基因的全长ORF长度为1395bp,编码464个氨基酸。
2、VR1基因全长cDNA克隆
以正常野生型水稻日本晴品种的RNA为模板,合成第一链cDNA,用该VR1基因ORF序列的5’和3’端的寡核苷酸作为PCR引物(SEQ ID NO:3和SEQ ID NO:4),用高保真Taq酶Primerstar进行扩增,获得约1.4K的VR1基因的全长cDNA扩增产物。将该扩增产物通过HindⅢ和PstⅠ限制性酶切重组进载体pBluescript sk+的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多克隆位点,并对重组子进行测序验证。该重组的过渡质粒载体称为pBS-VR1。
5’端的寡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3):
5’-CCCAAAGCTTATGATTGTTGGGGCTGGTTA-3’
3’端的寡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4):
5’-AAACTGCAGTTAGTTGAATATGTCGAGGGCCT-3’
3、VR1基因启动子克隆
在本实施例中,以正常野生型水稻日本晴品种的DNA为模板,以所述VR1基因起始密码子前面约2.5K片段的5’和3’端的寡核苷酸作为PCR引物(SEQ ID NO:5和SEQ ID NO:6),用高保真Taq酶KODPlus进行扩增,获得约2.5K的VR1基因的启动子扩增产物,如SEQID NO.7所示。将该扩增产物通过EcoR I和Bamh I限制性酶切重组进载体pBluescript sk+(购自Stratagene公司)的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多克隆位点,并对重组子进行测序验证。该重组的过渡质粒载体称为pBS-PVR1。5’端的寡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
5’-CCCAAAGCTTTTTGGCAAAACAGTGCTAGGCA-3’
3’端的寡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6):
5’-CGGAATTCCCTATACATATCATTGGATCAGA-3’
实施例3VR1基因水稻转基因试验
本实施例采用表达载体PHB(Mao等,2005,PNAS102:12270-12275,可商购)作为水稻转基因的载体。该载体编码一个细菌复制起点(ori)、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潮霉素抗性基因(Hygr)、除草剂抗性基因(Barr)、2×35S启动子、NOS基因终止信号序列以及用于连接目的片段的多克隆位点(MCS)。在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可插入VR1基因或其片段构建成转基因质粒。
1、VR1基因互补表达载体构建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用EcoRⅠ和BamhⅠ限制性酶切pBS-PVR1和PHB-35S,回收pBS-PVR1酶切消化后的约2.5K的VR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与回收的PHB经酶切消化后的约12K的载体骨架(去除掉2×35S启动子)连接,对重组子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
用HindⅢ和PstⅠ限制性酶切pBS-VR1和PHB-PVR1,将pBS-VR1消化后的约1.4K的全长cDNA片段连入PHB的PstⅠ和SacⅠ位点中,对重组子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
这样成功构建PHB-PVR1-VR1,其中VR1基因的表达由自身启动子驱动。
2、VR1基因过量表达载体构建
用HindⅢ和PstⅠ限制性酶切pBS-VR1和PHB,将pBS-VR1消化后的约1.8K的全长cDNA片段连入PHB的HindⅢ和PstⅠ位点中,对重组子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这样成功构建PHB-VR1,其中VR1基因的表达由2×35S强启动子驱动。
3、VR1基因转化水稻试验
将上述PHB-PVR1-VR1和PHB-VR1通过冻融法导入农杆菌EHA105(购自Biovector公司)。从根癌土壤杆菌EHA105平板(4℃保存)挑取单菌落于YEP液体培养基(Km和Rif各50mg/L)中,28℃振荡培养12~18h,然后取1~5mL菌液接到100mL YEP液体培养基(含乙酰丁香酮100μmol/L)中,振荡培养4h后测OD值稀至相应浓度(OD=0.5)。将新鲜菌液于8000rpm、4℃、5min收集菌体,并重悬于三分之一提及的AAM培养基中。加入放有生长旺盛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灭菌三角瓶中浸泡25min,再吹干表面菌液,将愈伤组织转接于共培养基上,28℃暗培养2~3d。共培养愈伤组织经无菌水和含Cef 500mg/L的无菌水漂洗后,在工作台上吹4h左右,转接于预培养基中28℃暗培养5~7d。将预培养的愈伤组织转接于含Hyg和Cef的筛选培养基上继续培养3~4周,再将抗性愈伤组织转接于仅含Hyg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1~2次。取抗性愈伤组织转接于分化培养基上,28℃光照分化。分化小苗转接于生根培养基,28℃光照培养3~4周,开放培养炼苗7d左右,最后移栽到大田。
其中,PHB-PVR1-VR1转化雄性不育突变体-XF1突变体(购自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资源中心),PHB-VR1转化正常野生型材料Kasalath和TP309,PHB-VR1也部分转化雄性不育突变体。雄性不育突变体愈伤组织获得采用幼穗培养,其余正常材料均为成熟胚来源组织培养诱导。
获得的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用除草剂或潮霉素筛选转化植株;阳性植株提取叶片总DNA,经PCR进一步鉴定转化植株。用转基因T1代调查育性表型,验证VR1基因功能。
实施例4VR1基因功能分析
如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获得水稻VR1互补表达的突变体转基因植株,用转基因T1代植株观察水稻育性。结果如图5,转VR1互补表达基因的植株的育性得到了恢复,变成正常可育,突变体花粉育性也回复正常。表明VR1基因的表达是水稻维持正常育性所必须的。
如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获得水稻VR1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用转基因T1代植株观察水稻育性。结果发现在Kasalath和TP309背景下植株略微降低,无其他表型,在突变体背景下能恢复突变体表型,再次确认该基因的功能。
表1互补和过表达植株结实率
  材料   结实率(%)
  互补转基因植株   83.5
  突变体   0.01
  野生型   85.6
  过量表达-TP309   88.4
  TP309   89.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VR1是水稻维持正常育性所必须的基因,上调该基因表达有利于植株结实率提高;缺失该基因会导致植株不育;突变体植株中导入该基因的互补表达载体,结实率恢复正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Figure IDA00001872208300011
Figure IDA00001872208300021
Figure IDA00001872208300031
Figure IDA00001872208300051
Figure IDA00001872208300061

Claims (5)

1.一种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提高水稻雄性器官育性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所述编码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水稻中过表达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提高水稻雄性育性。
3.一种上调水稻雄性育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水稻中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活性。
4.一种下调水稻雄性育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降低水稻中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的活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用权利要求1所述基因构建表达载体;
(2)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中,筛选表达所述基因的工程菌;
(3)将工程菌导入目标植物中,筛选转基因植株。
CN201210237389.2A 2012-07-10 2012-07-10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6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7389.2A CN102796184B (zh) 2012-07-10 2012-07-10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37389.2A CN102796184B (zh) 2012-07-10 2012-07-10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6184A CN102796184A (zh) 2012-11-28
CN102796184B true CN102796184B (zh) 2014-07-02

Family

ID=4719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73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96184B (zh) 2012-07-10 2012-07-10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6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778B (zh) * 2012-11-09 2017-12-05 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 一种育性基因及其应用
CN106497936B (zh) * 2016-09-29 2019-05-14 北京大学 控制水稻雄性育性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ine mapping of a male sterility gene, vr1,on chromosome 4 in rice.;M. G. Chu et al.;《Mol Breeding》;20111231;181-187 *
Lei Ding et al..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tic mapping of a new gene required for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rice..《Mol Breeding》.2010,1-12.
Ling Zuo et al..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genetic analysis,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new mutant gene for male sterility in rice..《Genome》.2008,303-308.
M. G. Chu et al..Fine mapping of a male sterility gene, vr1,on chromosome 4 in rice..《Mol Breeding》.2011,181-187.
NP_001053749;Tanaka,T. 等;《NCBI》;20100608;全文 *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tic mapping of a new gene required for male and female gametophyte development in rice.;Lei Ding et al.;《Mol Breeding》;20101023;1-12 *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genetic analysis,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new mutant gene for male sterility in rice.;Ling Zuo et al.;《Genome》;20081231;303-308 *
Tanaka,T. 等.NP_001053749.《NCBI》.2010,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6184A (zh)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6684A (zh) 一种水稻粒型相关蛋白glw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0066774A (zh) 玉米类受体激酶基因ZmRLK7及其应用
CN103114076A (zh) 水稻叶色控制基因ho2及其应用
CN109486830A (zh) 水稻snb基因及应用、调控籽粒大小的方法
CN106148390A (zh) Chy锌指蛋白转录激活辅因子及其应用
CN106496313B (zh) 抗病相关蛋白IbSWEET1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1518186A (zh) 植物抗盐蛋白MsVNI1及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13583099B (zh) 培育苜蓿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的方法及其相关生物材料
CN107353332A (zh) 一种水稻叶绿体发育调控基因ahs1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与应用
CN113388017B (zh) 一种耐旱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培育耐旱植物中的应用
CN101935342B (zh) 蝴蝶兰花发育B族基因-PhAP3编码序列及其应用
CN102796184B (zh) 水稻雄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CN112250741B (zh) 来源于水稻的蛋白质的用途
CN108048481A (zh) Rli1蛋白在调控水稻叶片夹角中的应用
CN101863969B (zh) 分离的水稻雌性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CN117025667A (zh) OsCAX1a基因在冷适应性水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CN102796185B (zh) 水稻雌雄育性相关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CN105693835B (zh) 一种水稻粒型相关蛋白gif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9456396A (zh) 一种水稻叶片衰老和穗型调控基因hk73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标记与应用
CN100393744C (zh) 水稻茎杆伸长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用途
CN114921583A (zh) 一种控制小麦株高的QTL及其候选基因TaDHL-7B和应用
CN105399806B (zh) 一种水稻雌雄育性相关的蛋白、其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CN102618572A (zh) 一种培育耐旱植物的方法
CN101575366B (zh) 水稻株型基因及其应用
CN106011145B (zh) 一种来源于菊芋的抗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