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0692A -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 Google Patents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0692A
CN102790692A CN2011101307297A CN201110130729A CN102790692A CN 102790692 A CN102790692 A CN 102790692A CN 2011101307297 A CN2011101307297 A CN 2011101307297A CN 201110130729 A CN201110130729 A CN 201110130729A CN 102790692 A CN102790692 A CN 102790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network element
vlan
interfaces
loc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07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0692B (zh
Inventor
孙凯意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307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906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0054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43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90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0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0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04L41/0809Plug-and-play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untagged frames, e.g. port-based VL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75Dynamic sharing of VLAN information amongst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04L41/12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of virtualised topologies, e.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SDN] or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sation [NF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其方法包括: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本发明在网路庞大时,避免了手工配置极易出错、IP冲突或者因为VLAN和IP不匹配造成业务不通等问题,保证了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配置效率。

Description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持三层交换的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管对于网元二层和三层接口的自动计算,具体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背景技术
VLAN(Vi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虚拟)局域网(LAN)的技术。利用VLAN技术,网络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把同一物理局域网中的用户逻辑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个广播域即一个VLAN)。每个VLAN在逻辑上似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与物理上形成的LAN具有相同的属性。同一个VLAN中的所有广播和单播流量都被限制在该VLAN中,而不会转发到其它VLAN中。当不同VLAN的网元要进行通信时,必须经过三层的路由转发。基于网元的端口对VLAN进行划分时,可以将网元的各个端口分配给不同的VLAN,其中涉及二层接口及三层接口,二层接口是指VLAN接口,三层接口是指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互联协议)接口。
三层接口是基于VLAN创建的。在三层交换网络中,为了保证网元NNI侧业务畅通,必须保证物理上连接的两个网元的两个物理端口,需要处于同一个VLAN中,并且此VLAN所在的三层接口的IP地址必须在同一网段内。如图1所示,网元A与网元B组网,其中端口1作为网元A的UNI侧端口,端口4作为网元B的UNI侧端口,端口2作为网元A的NNI侧端口,端口3作为网元B的NNI侧端口,端口2和端口3之间通过纤缆链接即物理连接。为保证业务在端口1和端口4之间进行传送,则需要将端口2和端口3划分到相同的VLAN接口中,并且VLAN接口所属的三层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
现有的网元接口配置方式,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手工在网管上给网路中的网元配置VLAN接口和IP接口。但是,当网路庞大时,极易配置出错,造成IP冲突或者因为VLAN和IP不匹配造成业务不通,从而降低了配置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旨在提高配置的准确性和配置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包括:
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
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优选地,所述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的步骤包括:
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基于所述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优选地,所述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步骤包括:
分别查询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
若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则以不为空集的VLAN接口集合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若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存在VLAN接口交集,则以所述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否则
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优选地,判断VLAN接口交集的原则为:VLAN接口对应的VLAN ID相同;VLAN接口的分配原则为:VLAN ID在网元内唯一且相等。
优选地,所述基于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的步骤包括:
分别在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中查询与所述匹配VLAN接口的ID相同的IP接口;
若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且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在相应网元上没有使用过,则为空集对应的网元分配一个与所述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地址处于相同网段且全网唯一的IP接口,将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及分配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若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至少存在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以该至少一对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否则
分配一对全网唯一且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优选地,所述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所述拓扑连接;
若所述拓扑连接为空,则提示用户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
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优选地,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VLAN接口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IP接口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优选地,所述VLAN接口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查询子单元,用于分别查询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时,以不为空集的VLAN接口集合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当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存在VLAN接口交集时,以所述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否则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优选地,所述IP接口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用于分别在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中查询与所述匹配VLAN接口的ID相同的IP接口;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且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在相应网元上没有使用过时,为空集对应的网元分配一个与所述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地址处于相同网段且全网唯一的IP接口,将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及分配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当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至少存在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时,以该至少一对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否则分配一对全网唯一且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
查询获取模块,用于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所述拓扑连接。
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拓扑连接为空时,提示用户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通过分别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根据建立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自动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传输数据所需的匹配VLAN接口以及IP接口,网路庞大时,避免了手工配置极易出错、IP冲突或者因为VLAN和IP不匹配造成业务不通等问题,保证了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配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网元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一实施例中基于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另一实施例中三层交换网络中网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一实施例中计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一实施例中VLAN接口计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一实施例中IP接口计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方案主要是:分别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根据建立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自动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传输数据所需的匹配VLAN接口以及IP接口,以提高配置的准确性和效率。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
在计算网元接口之前,网管需要同步网元数据,确定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间是否存在物理连接。如果没有任何物理连接,则提示用户需要首先建立物理连接,或者进行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链路自动发现。
在本实施例中,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物理连接。同时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建立物理连接的所有对端网元。
步骤S102,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
网管查询聚合有本端网元需要配置接口的物理端口的所有VLAN接口及所有IP接口,形成VLAN集合1及IP集合1,即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和第一IP接口集合;同时查询聚合有对端网元需要配置接口的物理端口的所有VLAN接口及所有IP接口,形成VLAN集合2及形成IP集合2,即建立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和第二IP接口集合。以便后续根据上述各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步骤S103,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在本步骤,首先根据第一VLAN接口集合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匹配VLAN接口计算并结合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一、计算VLAN接口,确定本端网元VLAN接口计算结果1(即本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和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计算结果2(即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1、如果VLAN集合1中的元素为空,VLAN集合2中元素不为空,则以VLAN集合2中VLAN为标准,为本端网元分配相同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的VLAN接口计算结果1,并将新增的VLAN接口在VLAN接口计算结果1中标识出。VLAN集合2作为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计算结果2。反之处理相同;
2、如果VLAN集合1、VLAN集合2存在交集,则计算两者的交集,判断交集的原则为VLAN接口对应的VLAN ID相同,记录下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计算结果;
3、如果VLAN集合1、VLAN集合2不存在交集,则为两端网元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计算结果,并且在计算结果中标识出VLAN接口为新增,上述分配原则为VLAN ID在网元内唯一,并且相等。
二、计算IP接口,确定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1、在IP集合1中查找本端网元VLAN接口计算结果1对应的IP接口,查找原则为IP接口的ID与本端网元VLAN接口计算结果1中的VLAN ID相等;如果存在,则记录该VLAN ID与IP接口的对应,如果不存在,则记录VLAN ID与空值的对应关系,此处称为对应关系1;
2、IP集合2与VLAN接口计算同步骤D1,生成对应关系2;
3、遍历对应关系1与对应关系2,对相同的VLAN ID对应的IP接口进行比较,如果所有VLAN ID对应的两个IP接口都存在,并且至少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不需要生成新的IP接口;如果所有VLAN ID对应的两个IP接口都存在,但是没有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需要重新为两端网元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计算结果,并且在计算结果中标识出VLAN接口为新增;
4、遍历对应关系1与对应关系2,如果两个对应关系中的IP接口都为空,则分配两个全网唯一、同一网段的IP地址,并且此网段在这两端网元上没有使用过;
5、遍历对应关系1与对应关系2,如果存在相同VLAN ID对应的IP接口中有一个为空值的情况,则需要分配一个新的IP接口,并且标识为新增,对于新增IP接口的IP地址需要根据不为空的IP地址计算。如果此IP地址所在网段的IP在对端网元没有进行过配置,则分配一个全网唯一、与此IP地址在同一网段IP地址;如果此IP地址所在网段的IP在对端网元已经进行过配置,则分配两个全网唯一、同一网段的IP地址,并且此网段在这两端网元上没有使用过。根据上述步骤,两个对应关系中一个IP接口表识为新增,一个标识为修改。
如图3所示,步骤S103包括:
步骤S1031,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步骤S1032,基于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如图4所示,步骤S1031包括:
步骤S10311,分别查询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
步骤S10312,若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则以不为空集的VLAN接口集合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若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存在VLAN接口交集,则以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否则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其中,判断VLAN接口交集的原则为:VLAN接口对应的VLAN ID相同;VLAN接口的分配原则为:VLAN ID在网元内唯一且相等。
如图5所示,步骤S1032包括:
步骤S10321,分别在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中查询与匹配VLAN接口的ID相同的IP接口;
步骤S10322,若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且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在相应网元上没有使用过,则为空集对应的网元分配一个与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地址处于相同网段且全网唯一的IP接口,将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及分配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若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至少存在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以该至少一对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否则分配一对全网唯一且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本实施例通过分别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根据建立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自动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传输数据所需的匹配VLAN接口以及IP接口,网路庞大时,避免了手工配置极易出错、IP冲突或者因为VLAN和IP不匹配造成业务不通等问题,保证了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配置效率。
如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步骤S90,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拓扑连接。
步骤S100,若拓扑连接为空,则提示用户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
如上所述,在计算网元接口之前,网管需要同步网元数据,确定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间是否存在物理连接。如果没有任何物理连接,则提示用户需要首先建立物理连接,或者进行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自动发现。
在本实施例中,网管查询数据库,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获取拓扑连接,将其存入TopoLinkList_T链表结构中。如果获取的链接为空或者链表结构长度为0,则提示用户需要建立网元间的光纤连接。
下面以具体实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7所示,是三层交换网络中网元之间的连接示意图。中间节点网元取名为NE1,与其相邻的三个网元即对端网元分别取名为NE2、NE3和NE4。
NE1与NE2之间通过Gei_1/9和Gei_1/9相连,其中NE1的Gei_1/9划分在vlan2、vlan3中,vlan2对应三层接口ip2,IP地址为10.1.1.5/24,vlan3对应三层接口ip3,IP地址为10.1.2.5/24;NE2的Gei_1/9划分在vlan2、vlan3中,vlan2对应的三层接口ip2,IP地址为10.1.1.6/24,vlan3对应的三层接口ip3,IP地址为10.1.2.6/24。
NE1与NE3之间通过Gei_1/10和Gei_1/10相连,其中NE1的Gei_1/10划分在vlan4中,vlan4对应三层接口ip4,IP地址为10.1.3.5/24;NE3的Gei_1/10划分在vlan5中,vlan5对应三层接口ip5,IP地址为10.1.4.6/24。
NE1与NE4之间通过Gei_1/8和Gei_1/8相连,其中NE1的Gei_1/8划分在vlan5、vlan6中,vlan5对应三层接口ip5,IP地址为10.1.4.5/24,vlan6没有对应三层接口;NE4的Gei_1/8划分在vlan5、vlan6中,vlan5对应三层接口ip5,IP地址为10.1.8.6/24,vlan6对应三层接口ip6,IP地址为10.1.6.6/24。
以网元NE1为本端网元,网元NE2、NE3和NE4为对端网元为例描述网管自动计算网络中网元接口的步骤如下:
一、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同时获取本端网元的所有物理连接,存入TopoLinkList_T链表结构,遍历TopoLinkList_T链表结构,以其中一个元素TopoLink_T为例,进行如下处理:从TopoLink_T结构中,解析出本端物理端口(命名port1)与对端的物理端口(命名port2),将此作为查询条件,查询出包含有本端物理端口和对端物理端口的VLAN接口,分别存入本端VLAN接口vlanList1链表结构和对端VLAN接口vlanList2链表结构中。另外,还需要从TopoLink_T结构中,解析出本端网元和对端网元,将此作为查询条件,查询出本端网元的IP接口和对端网元的IP接口,分别存入本端IP接口的ipList1链表结构和对端IP接口的ipList2链表结构中。
二、遍历vlanList1和vlanList2,取两个集合的交集,判断交集原则为VLANID相同的元素,如果不存在交集,则分配一个新的VLAN ID,生成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交集,交集存放的数据结构为:本端网元创建的一个map1的HashMap结构,对端网元创建的一个map2的HashMap结构,将交集中属于vlanList1的元素作为key存入map1,将交集中属于vlanList2的元素作为key存入map2。
以图7为例,通过NE1与NE2计算的物理连接,计算出:
map1中包含两个元素,key1=ne1/vlan2,key2=ne1/vlan3;
map2中包含两个元素,key1=ne2/vlan2,key2=ne2/vlan3;
通过NE1与NE3计算的物理连接,计算出:
map1中包含一个元素,key1=ne1/vlan7;
map2中包含一个元素,key1=ne2/vlan7;
通过NE1与NE4计算的物理连接,计算出:
map1中包含两个元素,key1=ne1/vlan5,key2=ne1/vlan6;
map2中包含两个元素,key1=ne2/vlan5,key2=ne2/vlan6。
三、遍历map1中的key,在ipList1中查询VLAN ID与IP ID相同的元素,如果存在,作为map1的value存储;如果不存在,则value为空。map2同map1的处理。
以图7为例,经遍历后,记录NE1与NE2的map1包含元素为,key1=ne1/vlan2,value1=ne1/ip2,key2=ne1/vlan3,value2=ne1/ip3;map2包含元素为key 1=ne2/vlan2,value l=ne2/ip2,key2=ne2/vlan3,value2=ne2/ip3;
记录NE1与NE3的map1包含元素为key1=ne1/vlan7,value1=空,map2包含元素为key1=ne2/vlan7,vlaue1=空;
记录NE1与NE4的map1包含元素为key1=ne1/vlan5,value1=ne1/ip5,key2=ne1/vlan6,value2=空,map2包含元素为key1=ne2/vlan5,vlaue1=ne2/ip5,key2=ne2/vlan6,value=ne2/ip6。
四、遍历map1与map2,如果map1与map2中key相同的情况下,value都不为空,并且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进行下个key值的比较;如果value都为空,则分配两个同一网段的且唯一的两个网元内都未使用过的网段内的ip地址,补全value;相同key情况下,如果map1中的value为空,map2中的vlaue不为空,则校验map1的value的ip在ne2中是否已经有相同网段ip的使用,如果没有使用则为map2的value分配一个与map1中的value相同网段的且全网唯一的ip地址;相同key情况下,如果map1中的vlaue与map2中的value都不为空,但是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内,则需要分配两个同一网段的且唯一的两个网元内都未使用过的网段内的ip地址,替换map1中value和map2中value的ip地址。
以图7为例,NE1与NE2:map1中的map1包含元素为,key1=ne1/vlan2,value1=ne1/ip2:10.1.1.5/24,key2=ne1/vlan3,value2=ne1/ip3:10.1.2.5/24;map2包含元素为key1=ne2/vlan2,value1=ne2/ip2:10.1.1.6/24,key2=ne2/vlan3,value2=ne2/ip3:10.1.2.6/24,其中两个集合中的ip地址都不需要补全和更新;
NE1与NE3:map1包含元素为key1=ne1/vlan7,value1=空,map2包含元素为key1=ne2/vlan7,vlaue1=空,map1中元素更新为key1=ne1/vlan7,value1=ne1/ip2:10.1.7.5/24,map2中元素更新为key1=ne2/vlan7,value1=ne2/ip2:10.1.7.6/24;
NE1与NE4:map1包含元素为key1=ne1/vlan5,value1=ne1/ip5:10.1.5.5/24,key2=ne1/vlan6,value2=ne1/ip6:10.1.6.5/24,map2包含元素为key1=ne2/vlan5,vlaue1=ne2/ip5:10.1.5.6/24,key2=ne2/vlan6,value=ne2/ip6:10.1.6.6/24。
到此,所有计算步骤结束。根据上述的计算结果,在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UNI侧端口之间可以进行业务传送。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计算所需的输入数据简单,自动计算网元接口前,只需网管从网元上同步正确的接口数据,建立正确的光纤连接即可。使用本实施例中网元接口自动计算的功能可以避免人工配置出错,保证配置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配置效率。
如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包括:获取模块801、建立模块802以及计算模块803,其中:
获取模块801,用于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
建立模块802,用于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
计算模块803,用于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在计算网元接口之前,网管需要同步网元数据,确定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间是否存在物理连接。如果没有任何物理连接,则提示用户需要首先建立物理连接,或者进行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自动发现。
在本实施例中,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物理连接。同时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建立物理连接的所有对端网元。
网管查询聚合有本端网元需要配置接口的物理端口的所有VLAN接口及所有IP接口,形成VLAN集合1及IP集合1,即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和第一IP接口集合;同时查询聚合有对端网元需要配置接口的物理端口的所有VLAN接口及所有IP接口,形成VLAN集合2及形成IP集合2,即建立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和第二IP接口集合。
首先根据第一VLAN接口集合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匹配VLAN接口计算并结合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具体包括以下过程:
一、计算VLAN接口,确定本端网元VLAN接口计算结果1(即本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和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计算结果2(即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1、如果VLAN集合1中的元素为空,VLAN集合2中元素不为空,则以VLAN集合2中VLAN为标准,为本端网元分配相同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的VLAN接口计算结果1,并将新增的VLAN接口在VLAN接口计算结果1中标识出。VLAN集合2作为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计算结果2。反之处理相同;
2、如果VLAN集合1、VLAN集合2存在交集,则计算两者的交集,判断交集的原则为VLAN接口对应的VLAN ID相同,记录下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计算结果;
3、如果VLAN集合1、VLAN集合2不存在交集,则为两端网元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计算结果,并且在计算结果中标识出VLAN接口为新增,上述分配原则为VLAN ID在网元内唯一,并且相等。
二、计算IP接口,确定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1、在IP集合1中查找本端网元VLAN接口计算结果1对应的IP接口,查找原则为IP接口的ID与本端网元VLAN接口计算结果1中的VLAN ID相等;如果存在,则记录该VLAN ID与IP接口的对应,如果不存在,则记录VLAN ID与空值的对应关系,此处称为对应关系1;
2、IP集合2与VLAN接口计算同步骤D1,生成对应关系2;
3、遍历对应关系1与对应关系2,对相同的VLAN ID对应的IP接口进行比较,如果所有VLAN ID对应的两个IP接口都存在,并且至少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不需要生成新的IP接口;如果所有VLAN ID对应的两个IP接口都存在,但是没有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需要重新为两端网元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计算结果,并且在计算结果中标识出VLAN接口为新增;
4、遍历对应关系1与对应关系2,如果两个对应关系中的IP接口都为空,则分配两个全网唯一、同一网段的IP地址,并且此网段在这两端网元上没有使用过;
5、遍历对应关系1与对应关系2,如果存在相同VLAN ID对应的IP接口中有一个为空值的情况,则需要分配一个新的IP接口,并且标识为新增,对于新增IP接口的IP地址需要根据不为空的IP地址计算。如果此IP地址所在网段的IP在对端网元没有进行过配置,则分配一个全网唯一、与此IP地址在同一网段IP地址;如果此IP地址所在网段的IP在对端网元已经进行过配置,则分配两个全网唯一、同一网段的IP地址,并且此网段在这两端网元上没有使用过。根据上述步骤,两个对应关系中一个IP接口表识为新增,一个标识为修改。
如图9所示,计算模块803包括:VLAN接口计算单元8031及IP接口计算单元8032,其中:
VLAN接口计算单元8031,用于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IP接口计算单元8032,用于基于所述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如图10所示,VLAN接口计算单元8031包括:第一查询子单元80311以及第一计算子单元80312,其中:
第一查询子单元80311,用于分别查询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
第一计算子单元80312,用于当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时,以不为空集的VLAN接口集合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当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存在VLAN接口交集时,以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否则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如图11所示,IP接口计算单元8032包括:第二查询子单元80321以及第二计算子单元80322,其中:
第二查询子单元80321,用于分别在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中查询与所述匹配VLAN接口的ID相同的IP接口;
第二计算子单元80322,用于当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且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在相应网元上没有使用过时,为空集对应的网元分配一个与所述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地址处于相同网段且全网唯一的IP接口,将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及分配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当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至少存在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时,以该至少一对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否则分配一对全网唯一且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查询获取模块790,用于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拓扑连接。
提示模块800,用于当拓扑连接为空时,提示用户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
如上所述,在计算网元接口之前,网管需要同步网元数据,确定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间是否存在物理连接。如果没有任何物理连接,则提示用户需要首先建立物理连接,或者进行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自动发现。
在本实施例中,网管查询数据库,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获取拓扑连接,将其存入TopoLinkList_T链表结构中。如果获取的链接为空或者链表结构长度为0,则提示用户需要建立网元间的光纤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通过分别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根据建立的VLAN接口集合以及IP接口集合自动计算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传输数据所需的匹配VLAN接口以及IP接口,网路庞大时,避免了手工配置极易出错、IP冲突或者因为VLAN和IP不匹配造成业务不通等问题,保证了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配置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
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虚拟局域网VLAN接口集合、第一因特网互联协议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的步骤包括:
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基于所述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的步骤包括:
分别查询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
若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则以不为空集的VLAN接口集合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若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存在VLAN接口交集,则以所述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否则
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VLAN接口交集的原则为:VLAN接口对应的VLAN ID相同;VLAN接口的分配原则为:VLANID在网元内唯一且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的步骤包括:
分别在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中查询与所述匹配VLAN接口的ID相同的IP接口;
若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且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在相应网元上没有使用过,则为空集对应的网元分配一个与所述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地址处于相同网段且全网唯一的IP接口,将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及分配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若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至少存在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则以该至少一对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否则
分配一对全网唯一且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所述拓扑连接;
若所述拓扑连接为空,则提示用户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
7.一种计算网元接口的网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拓扑连接获取与本端网元具有物理连接的对端网元;
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建立本端网元的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以及对端网元的第二VLAN接口集合、第二IP接口集合;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第一IP接口集合、第二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及匹配IP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VLAN接口计算单元,用于基于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IP接口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匹配VLAN接口、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计算所述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IP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VLAN接口计算单元包括:
第一查询子单元,用于分别查询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以及第二VLAN接口集合;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时,以不为空集的VLAN接口集合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当所述第一VLAN接口集合与第二VLAN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存在VLAN接口交集时,以所述VLAN接口交集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否则分配一个新的VLAN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的匹配VLAN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P接口计算单元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用于分别在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中查询与所述匹配VLAN接口的ID相同的IP接口;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其中之一为空集,且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在相应网元上没有使用过时,为空集对应的网元分配一个与所述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中的IP接口地址处于相同网段且全网唯一的IP接口,将不为空集的IP接口集合及分配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当所述第一IP接口集合及第二IP接口集合均不为空集,且至少存在一对IP接口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内时,以该至少一对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否则分配一对全网唯一且IP地址处于同一网段的IP接口作为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对应的匹配IP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查询获取模块,用于以本端网元为查询条件,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所述拓扑连接;
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拓扑连接为空时,提示用户建立本端网元与对端网元之间的物理连接。
CN201110130729.7A 2011-05-19 2011-05-19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Active CN102790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0729.7A CN102790692B (zh) 2011-05-19 2011-05-19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PCT/CN2011/080054 WO2012155430A1 (zh) 2011-05-19 2011-09-22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0729.7A CN102790692B (zh) 2011-05-19 2011-05-19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0692A true CN102790692A (zh) 2012-11-21
CN102790692B CN102790692B (zh) 2015-05-06

Family

ID=4715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0729.7A Active CN102790692B (zh) 2011-05-19 2011-05-19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90692B (zh)
WO (1) WO201215543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646A (zh) * 2013-08-14 2013-11-2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服务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4618209A (zh) * 2013-11-05 2015-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局域网接口的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7517150A (zh) * 2016-06-17 2017-12-26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内网资源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8011755A (zh) * 2017-11-29 2018-05-08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06758A (zh) * 2016-12-20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二层虚拟专网业务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4039859A (zh) * 2021-11-03 2022-02-11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n网络设备链改环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379A (zh) * 2003-07-11 2005-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端口虚拟局域网系统中的组播数据转发方法
CN1801711A (zh) * 2006-01-18 2006-07-1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组成员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996925A (zh) * 2006-12-25 2007-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装置、mac帧收发方法和系统
US20100322253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IP Multinetting
CN101945110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解析协议表目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379A (zh) * 2003-07-11 2005-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端口虚拟局域网系统中的组播数据转发方法
CN1801711A (zh) * 2006-01-18 2006-07-12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组成员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996925A (zh) * 2006-12-25 2007-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装置、mac帧收发方法和系统
US20100322253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IP Multinetting
CN101945110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解析协议表目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646A (zh) * 2013-08-14 2013-11-27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服务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3414646B (zh) * 2013-08-14 2016-07-06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服务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4618209A (zh) * 2013-11-05 2015-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局域网接口的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5067157A1 (zh) * 2013-11-05 2015-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局域网接口的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7517150A (zh) * 2016-06-17 2017-12-26 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内网资源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8206758A (zh) * 2016-12-20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二层虚拟专网业务定位方法和装置
WO2018113607A1 (zh) * 2016-12-20 2018-06-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二层虚拟专网业务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206758B (zh) * 2016-12-20 202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二层虚拟专网业务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011755A (zh) * 2017-11-29 2018-05-08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11755B (zh) * 2017-11-29 2021-02-26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39859A (zh) * 2021-11-03 2022-02-11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n网络设备链改环方法及装置
CN114039859B (zh) * 2021-11-03 2023-05-30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tn网络设备链改环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5430A1 (zh) 2012-11-22
CN102790692B (zh) 2015-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0692B (zh) 计算网元接口的方法及网管
CN102594689B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055817B (zh) 同源地址束汇聚方法及同源汇聚网络路由系统
CN107395532A (zh) 一种基于sdn的多租户虚拟网络隔离方法
CN104579728B (zh) 网元设备配置和管理方法、装置及网元设备
US9515845B2 (en) Utilit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140177639A1 (en) Routing controlled by subnet managers
CN104618475B (zh) 用于异构sdn网络的水平方向通信方法和sdn系统
CN107994942B (zh) 一种光宽带接入网业务资源树拓扑发现方法
CN103346979B (zh) 一种spbm网络中的流量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1529809A (zh) 链路状态协议控制的网络中路由选择信息的分布式存储
CN104767676A (zh) Sdn网络中的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和系统
CN109905251A (zh) 网络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391636A (zh) 一种自治系统内sdn子网与ip子网的互连机制
CN107306224A (zh) 一种路由路径更新方法及网络管理装置
CN108650177A (zh) 对sptn设备进行跨域业务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91635A (zh) 一种基于sdn的网络虚拟化方法
CN103281211B (zh) 大规模网络节点分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0417883A (zh) 一种应用于区块链的点对点网络结构的设计方法
CN110035012A (zh) 基于sdn的vpn流量调度方法以及基于sdn的vpn流量调度系统
CN103905221A (zh) 通用的拓扑链接准确发现方法
CN101499851A (zh) 一种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
CN1953409A (zh) 一种半网状网的组网方法及其系统
CN103246262B (zh) 一种网络数据分析用综合服务系统
CN103200468B (zh) 电力光纤通信网的路由波长分配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