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8616A -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8616A
CN102788616A CN2012102582347A CN201210258234A CN102788616A CN 102788616 A CN102788616 A CN 102788616A CN 2012102582347 A CN2012102582347 A CN 2012102582347A CN 201210258234 A CN201210258234 A CN 201210258234A CN 102788616 A CN102788616 A CN 102788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flow
oil
static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82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兆文
黄荣华
刘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2582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88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88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8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待测量的润滑油道轴向上依次开设多组垂直贯通于所述润滑油道的测量孔,每组测量孔包括一总压测量孔和一静压测量孔,其中,静压测压孔位于总压测量孔的上游;测量获得每组测量孔中的总压测量孔和静压测量孔之间的压差值;将压差值代入通过标定得到的压差与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出该测量孔处的体积流量值,进而可获得整个润滑油道的流量分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分布测量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通过测量内燃机润滑系统中各关键润滑位置的流量分布情况,以实现整个润滑系统的优化,可提高内燃机的可靠性及润滑油经济性。

Description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的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内燃机内润滑系统流量分布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内燃机润滑系统是保证内燃机正常运转的重要系统,润滑失效将直接导致内燃机严重磨损,甚至烧结。内燃机工作时,润滑系统需要连续不断地将温度适当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弹性油膜,降低摩擦阻力和功率消耗;并对其进行冷却,降低摩擦表面温度,以提高内燃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现代内燃机润滑系统结构日趋复杂,测量内燃机润滑系统中润滑油流量的分布,对内燃机润滑系统及零部件润滑能力设计有积极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内燃机整体可靠性;试验表明,一台中速内燃机,较好的润滑系统设计,可使其使用寿命比原型机提高20%~30%,同时较好的润滑系统设计,对降低燃油消耗量和润滑油消耗量也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内燃机润滑油流量分布的测量,对提高内燃机的可靠性、燃油经济性及润滑油经济性都有较大帮助。
通过测量润滑系统中的流量分布,可以:
①确定内燃机润滑油泵的供油能力是否适合内燃机润滑需要,优化机油泵匹配;②使各缸润滑油流量分布均匀,合理,为各缸均匀润滑,适量润滑提供条件;③得出被测试内燃机在全工况下润滑系统各支路的流通特性,为润滑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④得到内燃机各主要轴承和摩擦副内润滑油流通特性和润滑边界,为进一步的摩擦弹性流体分析提供数据。
目前,对内燃机润滑系统的相关流量测量主要包括机油泵特性测量和主油道内压力测量。机油泵特性测量主要是测量不同转速下,该机油泵的流量与扬程的大小,可初步实现机油泵供油能力与内燃机润滑油总量需要的匹配分析。但该特性测量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状况下的内燃机内部润滑情况。主油道内压力测量主要作用是观察主油道压力是否在设计范围内,防止主油道内压力过高或过低而导致润滑系统出现突发性问题,这种方法也不能准确获得润滑油在内燃机中的分布情况和各个关键润滑位置的润滑情况,不能满足优化内燃机各个关键润滑位置的润滑能力,提高内燃机的可靠性及润滑油经济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润滑系统中测量润滑油流量分布的装置,通过测量内燃机润滑系统中各关键润滑位置的流量分布情况,以实现整个润滑系统的优化,提高内燃机的可靠性及润滑油经济性。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用于获得油道中的流量分布,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待测量的润滑油道轴向上依次开设多组垂直贯通于所述润滑油道的测量孔,每组测量孔包括一总压测量孔和一静压测量孔,其中,所述静压测压孔位于总压测量孔的上游;
(2)测量获得每组测量孔中的总压测量孔和静压测量孔之间的压差值;
(3)将所述压差值代入通过标定得到的压差与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出该测量孔处的体积流量值,进而可获得整个润滑油道的流量分布。
本发明中,所述的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 = a Δ P * * + b
式中,Q**为实际测量的准确体积流量值,ΔP**为压差值,a,b为系数,其值通过标定确定。
本发明中,所述总压测量孔和静压测量孔上分别设置有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两者通过导压管与压差变送器连接,根据该压差变送器即可测量出所述压差值。
本发明中,所述静压测压孔上游端有5倍管道当量直径的直管段,以保证静压测压孔和总压测压孔之间的流动为缓变流。
本发明中,所述总压测压孔与静压测压孔之间有2倍通道当量直径的距离。
本发明中,所述润滑油道可以为机油泵出口副油道、机油冷却器腔进入主油道油路、主油道、通往齿轮室润滑油孔和/或通往气缸盖的润滑油孔。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分布测量系统,其包括沿轴向依次开设在润滑油道上、并垂直贯通于该润滑油道的多组测量孔,每组测量孔包括一总压测量孔和一静压测量孔,用于测量润滑油道在每个测量位置处的油压差;
其中,所述静压测压孔位于总压测量孔的上游,所述总压测量孔和静压测量孔上分别设置有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两者通过导压管与压差变送器连接,根据该压差变送器即可测量出所述压差值,根据该压差值利用标定得到的压差与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出相应位置处的体积流量值。
通过这些已测的流量,通过代数运算,可进一步算出一些不利于流量测量位置的润滑油流量,从而获得整个润滑油道的流量分布。
本发明中,所述的静压测压孔上游端有5倍管道当量直径的直管段。
本发明中,所述的总压测压孔与静压测压孔之间有2倍通道当量直径的距离。
本发明中,该测量系统还包括中间接管,其用于布置在非水平或非竖直方向润滑油道内,以提高总压导压接头的安装精度,其为公称直径与对应测压孔公称直径一致的圆柱体,包括垂直于圆柱体轴线的通孔、以及垂直贯通该通孔和主体一端端面的半通孔。
本发明中,所述的标定通过标定装置完成,其中该标定装置包括:标定用润滑油通道和与该标定用润滑油通道依次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的润滑油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其中,所述标定用润滑油通道的流通截面形状与所述润滑油通道流通截面形状相同,该标定用润滑油通道上设有垂直贯通的测量静压用的标定用静压导压孔和测量总压用的标定用总压导压孔,且所述标定用静压导压孔处于所述标定用总压导压孔位置上游,两者之间的距离与上述每组测量孔的静压导压孔和总压导压孔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标定用静压导压孔上安装静压探针,所述标定用总压导压孔上安装总压探针,静压探针和总压探针均通过导压管与一压差变送器连接;所述润滑油泵将润滑油箱内的润滑油吸出,依次流经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标定用润滑油通道,最后流回润滑油箱,利用压差变送器测得标定用静压导压孔和标定用总压导压孔间的压差,以及流量计测得的流量,即可标定获得相应温度下的流量与压差的计算公式。
本发明所述的静压测压孔和总压测压孔与对应的润滑油通道贯通,并垂直于润滑油通道方向;
本发明所述的测压孔是直接在缸体、缸盖上钻孔,在分批次测量中暂时用不到的测压孔需用堵头堵住;
本发明所述的主轴承和凸轮轴承处测量中间接管与测压孔过盈配合,且中间接管的通孔与润滑油通道一一对应。(主油道至主轴承油道、主轴承至凸轮轴油道的测量,这些油道都为非水平或竖直方向,为了减小安装难度,并提高精度)
本发明在润滑系统关键油道处布置温度测量点,在所述温度测量点处加工温度测量孔,测量润滑油的温度。
本发明的测量方法中,首先建立标定装置实验台并实施标定实验,得到不同润滑油温度下,由所述标定装置的压差变送器测出的一组压差值,以及由所述标定装置的流量计测得的对应的一组流量数据,拟合上述两组数据,求得不同润滑油温度下,压差值与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上述的测量装置对内燃机润滑系统内各润滑油路的流量进行实际测量,测量得出总压导压孔处总压和静压导压孔处静压之间的压差值,以及相应测量点的润滑油温度值;最后,将得到的压差值和温度值代入计算公式即可求得所述润滑油路中润滑油流量。
本发明的标定装置中,油箱相当于内燃机中的油底壳,标定用润滑油通道可竖直放置,也可水平放置,还可倾斜放置,其流通截面形状与所测点润滑油路流通截面形状相同或相近,其长度大于10倍流道当量直径,该标定用润滑油管道上加工有标定用静压测压孔和总压测压孔,且,标定用总压测压孔位置处于所述标定用静压测压孔后游方,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发动机内各测点上的静压测压孔和总压测压孔之间的距离大约一致,且所述标定用静压测压孔距离标定用润滑油通道前端距离不小于5倍流道当量直径。标定用静压测压孔上安装静压导压接头,标定用总压测压孔上安装总压导压接头,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均通过导压管与压差变送器连接。
标定装置中,润滑油泵、流量计、标定用润滑油管道依次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润滑油泵将油箱内的润滑油吸出,自下而上流经流量计和标定用润滑油管道,最后流回油箱。
标定装置中,加热器布置在润滑油泵后端,用于控制润滑油温度,温度计测量润滑油的温度,温度计安装在加热器后端。标定时,在内燃机通常工作状态下的润滑油温度范围(20℃~120℃)内,通过控制加热器功率,将润滑油从20℃开始加热到120℃,可以每隔5℃进行一次标定。
本发明的计算公式为抛物线方程,其系数与润滑油温度和润滑油道截面形状相关。
本发明通过测量内燃机润滑系统中,各润滑油道内某测量点处的总压和静压压差,可以计算得出该润滑油道内的润滑油流量,进而得出润滑系统中各处润滑油分布情况,润滑油流通特性和润滑系统各关键点的润滑特性。
该装置及方法的优点体现在:
1)本发明的测量装置体积小,使用方便。使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和方法能够测量内燃机中布置紧凑,通道狭窄的润滑系统各润滑通道内的润滑油流量。现在工程实际中还未出现一种能够精确测量内燃机中润滑油道内润滑油流量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使润滑系统内润滑油流量的测量成为可能。
2)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和方法所需实验装置成本低。实施该测量方法所需的仪器均为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仪器,比如:压差变送器、流量计,加热器等,标定用润滑油管道的加工工序也是比较简单。
3)本发明的量装置和方法的测量精度高,能够为内燃机中的润滑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主油道及部分分支油道处的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2为主轴承、凸轮轴承处油道的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3为中间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测量装置的标定装置示意图。
图中,1—气缸盖,2—气缸体,3—各缸分界线,4—机油泵,5—机油泵后进油通道,6—主油道,8—静压测压孔,9—总压测压孔,10—导压管,11—压差变送器,12—主轴承,13—凸轮轴轴承,14—中间接管,15—中间接管通孔,16—中间接管半通孔,17—润滑油箱,18—润滑油泵,19—加热器,20—温度传感器,21—流量计,22—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3—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以下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图1为主油道及部分分支油道处的测量装置示意图,这些润滑油道的流量相对较大,该测量装置包括在气缸盖1、气缸体2上的机油泵后进油道5和主油道6等润滑油道中加工的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都垂直贯通于润滑油道,且静压测压孔8在总压测压孔9的上游;静压测压孔8上安装有静压导压接头,总压测压孔9上安装有总压导压接头,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的加工方向应保证其上安装的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及其附件不与气缸盖1和气缸体2上的零部件干涉;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均通过导压管10与压差变送器11连接;
静压测压孔8上游段必须尽可能保留有5倍通道当量直径距离的直管段,总压测压孔9与静压测压孔8之间必须保留有2倍通道当量直径的距离。静压测压孔8为与润滑油道贯通的沉头孔,沉头孔小径为0.5mm~1mm,最大不超过1.5mm;总压测压孔9则为与润滑油道贯通的直孔,孔径根据选用的“L”型总压导压接头尺寸选择。
润滑油道上测量点位置的选择,要保证测量点位置的润滑油流动为缓变流,即测量点位置的静压测压孔8上游端需要有5倍管道当量直径的直管段,以保证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之间的流动为缓变流,使该段的流动符合伯努利方程,并免受较大的压力波动影响。
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可以适合包括主油道在内的多处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油道润滑油流量的测量,如:主油道,缸盖上油孔等位置的润滑油流量测量。
(1)机油泵出口副油道,用于测量机油泵泵出的润滑油总流量;
(2)机油冷却器腔进入主油道油路,该处润滑油流量为经过泄压阀润滑油泄压后的流量,即测量进入发动机本体润滑的总油量;
(3)主油道多处测量,用主油道各段流量差,测量各缸活塞冷却喷嘴所喷润滑油流量;
(4)通往齿轮室润滑油孔,测量通往齿轮室润滑各种齿轮的润滑油流量;
(5)通往气缸盖的润滑油孔,测量通往气缸盖,润滑摇臂轴的润滑油流量。
图2为主轴承、凸轮轴承处油道的测量装置示意图,这些润滑油道都为非水平或竖直方向,总压导压接头测量方向难于准确对准来流方向,需要中间接管装置14,以提高其安装精度,从而提高总压测量精度。装置包括在气缸体2上主油道6至主轴承12的润滑油道上,以及主轴承12至凸轮轴承13的润滑油道上加工的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该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都垂直润滑油道,并且贯穿整个油道壁厚,同时,在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外端,垂直所述测压孔方向,加工定位凹槽。
如图3,中间接管14为一公称直径与对应测压孔公称直径一致的圆柱体,其与对应测压孔为过盈配合。该中间接管14上加工有一个通孔15、一个半通孔16和一个定位凸槽,通孔15垂直与中间接管14轴线方向,孔径与润滑油通道一致,半通孔16沿着中间接管14轴线方向垂直贯通所述通孔15;中间接管14的定位凸槽和测压孔的定位凹槽配合定位,确保中间接管通孔15方向和位置都与润滑油道方向和位置一致;中间接管14又分有静压测量用中间接管和总压测量用中间接管,静压测量用中间接管的半通孔16为沉头孔,沉头孔小径为0.5mm~1mm,最大不超过1.5mm;总压测量用中间接管的半通孔16则为与润滑油道贯通的直孔,孔径根据选用的“L”型总压导压接头尺寸选择。
静压测压孔8在总压测压孔9的上游;静压测压孔8上游段必须尽可能保留有5倍通道当量直径距离的直管段,总压测压孔9与静压测压孔8之间必须保留有2倍通道当量直径的距离。
静压测量用中间接管14上安装有静压导压接头,总压测量用中间接管14上安装有总压导压接头,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的加工方向应保证上述的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及其附件不与气缸体2上的零部件干涉;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均通过导压管10与压差变送器11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测量点位置的选择,要保证测量点位置的润滑油流动为缓变流,即测量点位置的静压测压孔8上游端需要有5倍管道当量直径的直管段,以保证静压测压孔和总压测压孔之间的流动为缓变流,使该段的流动符合伯努利方程。
图2所示的测量装置,不仅适合主油道6至主轴承12油道、主轴承12至凸轮轴13油道内润滑流量的测量,还适合润滑系统中各处非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油道润滑油流量的测量。
图3为中间接管结构示意图。中间接管为一公称直径与对应测压孔公称直径一致的圆柱体,其与对应测压孔为过盈配合。中间接管上加工有通孔15和半通孔16,并且加工有定位凸槽,和测压孔的定位凹槽配合。
本发明的内燃机润滑系统中各润滑油路内润滑油量测量原理是先测得与该润滑油通道内总压测压孔9和静压测压孔8之间的压差,然后将压差代入预先标定得到的不同温度下的压差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然后计算得到准确的体积流量值。如需求得质量流量,只要将体积流量乘以润滑油密度便可得出。
图4为测量装置的标定装置示意图,其组成包括:标定用静压导压孔8A、标定用总压导压孔9A、导压管10、压差变送器11、润滑油箱17、润滑油泵18、加热器19、温度传感器20、流量计21、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及连接管道23。
润滑油箱17、润滑油泵18、加热器19、温度传感器20、流量计21、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依次通过连接管道23连接;润滑油泵18将润滑油箱17内的润滑油吸出,流经加热器19、温度传感器20、流量计21和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最后流回润滑油箱17;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竖直放置,也可以水平放置,为了使标定的流动条件与实际测量一致,润滑油是从下向上流过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的流通截面形状与测量点的润滑油流通截面形状相同;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的长度应满足缓变流的要求;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上设有测量静压用的所述标定用静压测压孔8A和测量总压用的所述标定用总压测压孔9A,且9A位置处于8A上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与测量点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之间的距离一致,8A距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下边界距离应满足缓变流的要求;8A上安装静压导压接头;9A上安装总压导压接头;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均通过导压管10与压差变送器11连接。
本实施例的具体的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图4所示的测量装置的标定装置示意图实施标定试验,并拟合不同润滑油温度下,不同标定用润滑油管道22的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标定时,需要对不同的标定用润滑油管道22在不同的温度和流量下进行标定,流量的取值的范围应该大于内燃机中润滑油孔的流量范围,温度范围为内燃机工作时润滑油实际温度范围(20℃~120℃);在不同温度、不同流量下,通过压差变送器11读出一组压差值,同时通过读取流量计21的显示也可得到一组准确体积流量数据;最后根据得到的两组数据,拟合出不同润滑油温度下,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对应一条抛物线。
拟合为抛物线的原理如下:
理想情况下,流动满足伯努利方程:
Figure BDA00001926792000091
式中,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体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常量;z为相对于基准位置的高度;p为流体的静压。
或者可以写成:
1 2 ρ v 1 2 + ρg z 1 + p 1 = 1 2 ρ v 2 2 + ρ gz 2 + p 2
式中,下标1、2表示不同的测量点。
由于
v1=0,p1=P*;v2=v;p1-p2=ΔP,z1-z2=ΔZ
式中,P*为流体的总压;ΔP为不同的测量点之间的静压差;ΔZ为不同的测量点之间的高度差;
将以上式子代入伯努利方程得:
ΔP = 1 2 ρ v 2 + ρgΔZ
则流速为:
v = 2 ( ΔP - ρgΔZ ) ρ
其中ΔP-ρgΔZ等于用压差变送器11测出的压差值,并用ΔP**简化表示,则上面的流速公式最终可写为:
v = 2 Δ P * * ρ .
体积流量可由下式得出:
Q = Sv = S 2 Δ P * * ρ
式中:Q为理想情况下理论计算体积流量;S为润滑油道流通面积;ΔP**为实际测量的压差值。
由上式可以看出,理想情况下理论计算体积流量Q与压差变送器11测出的压差值ΔP**的关系曲线是一条抛物线。因此标定时,拟合的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对应一条抛物线。
拟合后,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形式如下:
Q * * = a Δ P * * + b
式中,a,b为待定系数,通过标定可确定它们的值;
Q**为实际测量的准确体积流量值。
不同温度下,润滑油的粘度相差较大,将会使公式中的待定系数a,b变化较大;同样,不同截面面积和截面形状,也对公式中的待定系数a,b变化较大。
步骤2:依据图1、图2所示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测量实际的压差值和温度值,即在不同的内燃机转速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的测量装置中的压差变送器11、静压导压接、总压导压接和导压管测出不同发动机工况下的每个测量点处的润滑油通道上静压测压孔和总压测压孔之间的压差值,同时测量该点的润滑油温,并记录下来。
步骤3:将步骤2记录的不同温度下,各润滑油道的压差值代入对应的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该温度下的体积流量值,此外乘以该温度下的润滑油密度ρ(通过查表可以获得)之后就可得到润滑油的质量流量值。
通过这些已测的流量,通过代数运算,可进一步算出一些不利于流量测量位置的润滑油流量,从而获得整个润滑油道的流量分布。
以上内容详细叙述了内燃机润滑系统中各润滑油道中润滑油流量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内燃机润滑油流量的测量,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工程实际中的密封小通道内流量的测量,比如,燃气轮机中喷油量的测量。

Claims (11)

1.一种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用于获得润滑油道中的流量分布,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待测量的润滑油道(5,6)轴向上依次开设多组垂直贯通于所述润滑油道(5,6)的测量孔,每组测量孔包括一总压测量孔(9)和一静压测量孔(8),其中,所述静压测压孔(8)位于总压测量孔(9)的上游;
(2)测量获得每组测量孔中的总压测量孔(9)和静压测量孔(8)之间的压差值;
(3)将所述压差值代入通过标定得到的压差与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出该测量孔处的体积流量值,进而可获得整个润滑油道(5,6)的流量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差值与准确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 = a Δ P * * + b
式中,Q**为实际测量的准确体积流量值,ΔP**为压差值,a,b为系数,其值通过标定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压测量孔(9)和静压测量孔(8)上分别设置有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两者通过导压管(10)与压差变送器(11)连接,根据该压差变送器(11)即可测量出所述压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测压孔(8)上游端有5倍管道当量直径的直管段,以保证静压测压孔(8)和总压测压孔(9)之间的流动为缓变流。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压测压孔(9)与静压测压孔(8)之间有2倍通道当量直径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流量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道(5,6)可以为机油泵出口副油道、机油冷却器腔进入主油道油路、主油道、通往齿轮室润滑油孔和/或通往气缸盖的润滑油孔等润滑油道。
7.一种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分布测量系统,其包括沿轴向依次开设在润滑油道(5,6)上、并垂直贯通于该润滑油道(5,6)的多组测量孔,每组测量孔包括一总压测量孔(9)和一静压测量孔(8),用于测量润滑油道(5,6)在每个测量位置处的油压差;
其中,所述静压测压孔(8)位于总压测量孔(9)的上游,所述总压测量孔(9)和静压测量孔(8)上分别设置有静压导压接头和总压导压接头,两者通过导压管(10)与压差变送器(11)连接,根据该压差变送器(11)即可测量出所述压差值,根据该压差值利用标定得到的压差与体积流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出相应位置处的体积流量值,进而获得整个润滑油道(5,6)的流量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分布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压测压孔(8)上游端有5倍管道当量直径的直管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分布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压测压孔(9)与静压测压孔(8)之间有2倍通道当量直径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9之一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测量系统还包括中间接管(14),其用于设置在非水平或非竖直方向润滑油道内,以提高总压倒压接头的安装精度,其为公称直径与对应测压孔公称直径一致的柱体,包括垂直于柱体轴线的通孔(15)、以及垂直贯通该通孔(15)和主体一端端面的半通孔(16)。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之一所述的内燃机润滑油道中的流量测量系统,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定通过标定装置完成,其中该标定装置包括: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和与该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依次通过连接管道(23)连接的润滑油泵(18)、加热器(19)、温度传感器(20)和流量计(21),其中,
所述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的流通截面形状与所述润滑油通道(5,6)流通截面形状相同,该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上设有垂直贯通的测量静压用的标定用静压导压孔(8A)和测量总压用的标定用总压导压孔(9A),且所述标定用静压导压孔(8A)处于所述标定用总压导压孔(9A)位置上游,两者之间的距离与上述每组测量孔的静压导压孔(8)和总压导压孔(9)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标定用静压导压孔(8A)上安装静压探针,所述标定用总压导压孔(9A)上安装总压探针,静压探针和总压探针均通过导压管(10)与一压差变送器(11)连接;
所述润滑油泵(18)将润滑油箱(17)内的润滑油吸出,依次流经加热器(19)、温度传感器(20)、流量计(21)和标定用润滑油通道(22),最后流回润滑油箱(17),利用压差变送器(11)测得标定用静压导压孔(8A)和标定用总压导压孔(9A)间的压差,以及流量计(21)测得的流量,利用插值拟合即可标定获得相应温度下的流量与压差的计算公式。
CN2012102582347A 2012-07-24 2012-07-24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2788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82347A CN102788616A (zh) 2012-07-24 2012-07-24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82347A CN102788616A (zh) 2012-07-24 2012-07-24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8616A true CN102788616A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54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82347A Pending CN102788616A (zh) 2012-07-24 2012-07-24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8861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4768A (zh) * 2015-12-14 2016-04-06 黄相之 热能回收利用减排降耗控制系统
CN106709097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润滑油流量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80226A (zh) * 2018-03-01 2018-10-19 山东大学 一种精确的油箱当前油量的检测方法
CN111337090A (zh) * 2020-03-28 2020-06-2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管流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11721370A (zh) * 2020-05-19 2020-09-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差压的双喷嘴天然气流量测量装置和系统
CN112284478A (zh) * 2020-10-28 2021-01-29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流量测量辅助装置
EP3809034A1 (en) * 2019-10-17 2021-04-21 Ratier-Figeac SAS Lubrication system
CN113281050A (zh) * 2021-05-11 2021-08-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压力供油式活塞振荡冷却可视化试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1848B1 (en) * 1996-01-04 2003-07-23 Rosemount Inc. Flowmeter with pitot tube with average pressure
CN201476822U (zh) * 2009-07-03 2010-05-19 毛清芳 内置多参数的双通道孔板气体流量测量装置
CN101799307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内燃机上水孔流量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2141447A (zh) * 2010-12-31 2011-08-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总温/总压、静压探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71848B1 (en) * 1996-01-04 2003-07-23 Rosemount Inc. Flowmeter with pitot tube with average pressure
CN201476822U (zh) * 2009-07-03 2010-05-19 毛清芳 内置多参数的双通道孔板气体流量测量装置
CN101799307A (zh) * 2010-03-29 2010-08-11 华中科技大学 内燃机上水孔流量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2141447A (zh) * 2010-12-31 2011-08-0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总温/总压、静压探针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9097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轴承润滑油流量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09097B (zh) * 2015-11-13 2020-02-18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轴承润滑油流量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64768A (zh) * 2015-12-14 2016-04-06 黄相之 热能回收利用减排降耗控制系统
CN108680226A (zh) * 2018-03-01 2018-10-19 山东大学 一种精确的油箱当前油量的检测方法
EP3809034A1 (en) * 2019-10-17 2021-04-21 Ratier-Figeac SAS Lubrication system
US11719385B2 (en) 2019-10-17 2023-08-08 Ratier-Figeac Sas Lubrication system
CN111337090A (zh) * 2020-03-28 2020-06-26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管流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11721370A (zh) * 2020-05-19 2020-09-2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差压的双喷嘴天然气流量测量装置和系统
CN111721370B (zh) * 2020-05-19 2022-08-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差压的双喷嘴天然气流量测量装置和系统
CN112284478A (zh) * 2020-10-28 2021-01-29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流量测量辅助装置
CN113281050A (zh) * 2021-05-11 2021-08-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压力供油式活塞振荡冷却可视化试验装置
CN113281050B (zh) * 2021-05-11 2022-08-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压力供油式活塞振荡冷却可视化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8616A (zh) 内燃机润滑系统的流量分布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3178161U (zh) 一种压裂液管路摩阻测定装置
CN103308293A (zh) 一种高温阀门检测试验系统
CN102305753B (zh)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粘性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55691B (zh) 一种差分式层流流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CN202255701U (zh) 一种多功能流动回路摩阻测试装置
CN103018038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情况测试装置
CN104316115A (zh) 一种通过管线压降测量管道流量的方法
CN102494742A (zh) 一种大口径流量计在线校准的方法
CN109738030B (zh) 压力位差式层流流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0359292C (zh) 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
CN101799307B (zh) 内燃机上水孔流量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11794827B (zh) 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1034644Y (zh) 环形取压式v锥流量传感器
CN203259337U (zh) 一种高温阀门检测试验系统
CN201233321Y (zh) 旋转阀、滑阀气动测试装置
CN107816430B (zh) 一种汽车油泵的低温试验系统
CN104101387B (zh) 可调节型自适笛型管风量测量仪
CN208140519U (zh) 在线测定管输原油粘度的装置
CN109815513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设计方法
CN212296549U (zh) 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测试装置
CN111896059B (zh) 一种差压式流量计的压差自适应计量段
CN115524129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滑油流量确定方法
Marell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friction losses in automotive turbochargers
CN109184848B (zh) 一种分布式独立润滑发动机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