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1074A -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1074A
CN102781074A CN2011101213321A CN201110121332A CN102781074A CN 102781074 A CN102781074 A CN 102781074A CN 2011101213321 A CN2011101213321 A CN 2011101213321A CN 201110121332 A CN201110121332 A CN 201110121332A CN 102781074 A CN102781074 A CN 102781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station
park mode
gets
dormancy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1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瑾
毕峰
梁枫
王斌
吴栓栓
袁明
袁弋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213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3784 priority patent/WO20121519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8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1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网络侧或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本发明可以避免干扰,提高网络性能,节约网络能源。

Description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继(Relay)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被视为B3G/4G的关键技术。由于未来无线通信或蜂窝系统要求完善网络覆盖,支持更高速率传输,这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系统建造和维护的费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传输速率及通信距离的增加,电池的耗能问题也变得突出,而且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采用更高频率,由此造成的路径损耗衰减更加严重。通过中继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单跳链路分成多个多跳链路,由于距离缩短,这将极大地减小路径损耗,有助于提高传输质量,扩大通信范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中继网络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中基站(eNB)与宏小区用户(Macro User Equipment,简称为M-UE)间的链路称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基站与中继站(Relay Node,简称为RN)间的链路称为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或中继链路,也称为Un接口,中继站覆盖服务的小区称为中继小区(RN cell,简称为R-cell),中继站与中继小区内用户(Relay User Equipment,简称为R-UE)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在回程链路上为中继站提供服务的基站称为此中继站的归属基站DeNB(Donor eNB)。
根据网络的部署和需求,RN可以架设在固定位置,为热点小区或小区边缘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架设在移动实体上,如汽车、火车、轮船等,为车船内用户提供服务。进而,随着网络负载、用户需求、节能、无线信道干扰等网络环境因素的变化,RN的工作状态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当RN部署于热点小区时,热点小区的用户需求有较明显的时间规律。如果RN小区的覆盖服务可以根据小区用户需求而相应调整,在小区内用户密度降低的时段内,停止RN小区服务,则可以节约网络资源;
当RN部署于火车上时,随着列车移动为车内用户提供服务。而当列车进站停靠时,由于车站内可能会同时存在多趟列车,因此相应的多个车载RN集中在较小距离范围内,会给网络带来一定的相互干扰。如果RN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车站内车载RN的数量相应调整,则可以减轻相互干扰,提升用户感受。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RN并不能进行上述的适应性调整。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中继站不能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包括:网络侧或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在网络侧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或者基于X2接口的信令指示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高层信令是中继站重配置信令。
优选地,在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自身进入休眠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中继站通过高层信令或者基于X2接口的信令通知网络侧自身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高层信令是中继站配置更新信令。
优选地,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以下之一:根据预先设置的定时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根据预先设置的定点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根据网络环境因素和预先设置的休眠门限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网络环境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直传链路的干扰程度、直传链路的信噪比、接入链路的干扰程度、接入链路的信噪比、中继站的归属基站下的中继站的数量、中继站的移动速度、中继站与中继站的归属基站的距离、中继站的负载。
优选地,网络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站、中继站、小区协作实体、网关、移动性管理实体、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器。
优选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
优选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包括:中继站将自身的归属基站作为主服务小区;中继站将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用户设备切换到主服务小区。
优选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包括:中继站将自身的归属基站作为相邻小区;中继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自身的归属基站为相邻小区。
优选地,在中继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自身的归属基站为相邻小区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重选或者小区搜索;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驻留在小区重选或小区搜索所选择的小区。
优选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站关闭面向接入链路的服务;中继站与自身的归属基站保持Un连接;中继站退出中继站模式;中继站以用户设备的身份接入自身的归属基站;中继站与自身的归属基站保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中继站与自身的归属基站保持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包括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及中继站,其中,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位于网络侧或者位于中继站内,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包括:判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休眠模块,位于中继站内,用于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通过本发明,中继站及其中继小区能够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进入休眠状态,达到避免干扰,提高网络性能,节约网络能源等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中继网络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网络侧判定指示中继站休眠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中继站判定自身休眠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指示中继站休眠的交互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中继站向网络侧通知自身进入休眠模式的交互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四的网络侧通过X2接口信令指示中继站休眠的交互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4。
步骤S202,网络侧或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S204,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相关技术中,中继站不能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站及其中继小区能够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进入休眠状态,达到避免干扰,提高网络性能,节约网络能源等作用。
优选地,在网络侧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或者基于X2接口的信令指示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高层信令是中继站重配置信令(RN Reconfiguration)。
优选地,网络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基站、中继站、小区协作实体(Multi-cell/multicastCoordination Entity,简称为MCE)、网关、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简称MME)、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为E-UTRAN)、运行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为OAM)管理器。
优选的,由网络侧基站以外的其他实体(如OAM)判定RN进入休眠模式时,网络侧通过DeNB向RN指示进入休眠模式,由DeNB判决时,DeNB直接指示RN。或者,由DeNB通过与RN之间的X2接口下发指示信令,指示RN进入休眠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网络侧判定指示中继站休眠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302至步骤S308。
步骤S302,根据预设置的休眠策略,网络侧判决RN是否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S304,网络侧通过DeNB指示RN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S306,RN清除RN小区的R-UE。
步骤S308,RN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在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自身进入休眠模式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中继站通过高层信令或者基于X2接口的信令通知网络侧自身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高层信令是中继站配置更新信令(RN configuration update或ENB configurationupdate)。
优选的,RN向网络侧通知自身进入休眠模式,对网络侧的通知也包括对RN相邻小区的通知,使与RN保持有邻小区关系的小区和eNB能够获知RN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以下之一:根据预先设置的定时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根据预先设置的定点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根据网络环境因素和预先设置的休眠门限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的,预设置的休眠策略由网络侧配置下发给RN,RN自身根据休眠策略要求的条件,在满足条件时,自身判决进入休眠模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中继站判定自身休眠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8。
步骤S402,根据预设置的休眠策略,RN判决自身是否进入休眠模式。
步骤S404,RN通知网络侧自身状态更新。
步骤S406,RN清除RN小区R-UE。
步骤S408,RN进入休眠模式。
具体地,定时休眠策略是指RN在指定时间段内进入休眠模式;定点休眠策略是指RN位于指定区域时进入休眠模式。
具体地,对于网络侧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情况,网络侧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法获取上述网络环境因素:(1)网络侧测量获取上述网络环境因素;(2)中继站测量获取上述网络环境因素,并上报给网络侧。同时,对于中继站判定自身进入休眠模式的情况,可以通过中继站自身获取上述网络环境因素。
优选地,网络环境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直传链路(Direct Link)的干扰程度、直传链路(Direct Link)的信噪比、接入链路(Access Link)的干扰程度、接入链路(Access Link)的信噪比、DeNB下的中继站的数量、中继站的移动速度、中继站与中继站的归属基站的距离、中继站的负载。
下面以上述网络环境因素中的几个环境因素为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是如何避免干扰,提高网络性能的。
(1)DeNB下的中继站的数量
中继站可以随着车船等承载实体移动,这就使得在相同DeNB下可能同时存在多个中继站。当中继站数量较大时,可能在宏小区和多个中继站小区之间造成较严重的相互干扰,因此网络侧根据DeNB下的中继站的数量进行判决,当该数量超过一定门限值时,网络侧指示多个中继站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可以避免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2)中继站的移动速度
对于承载于车船的移动中继站,可以根据中继站的运动速度,也就是中继站所在车船的运动速度对中继站的休眠进行判决。具体地,中继站的运动速度可以由网络侧测量获得,或由中继站测量获得,或由中继站测量并上报网络侧。对于移动中继站,网络侧可以设置一定速度门限,当中继站的运动速度满足门限值时,网络侧指示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或者由网络侧将速度门限配置指示给中继站,中继站监测自身速度,当自身速度满足所述门限配置时,中继站判决自身进入休眠模式。所述速度门限可以是某一具体速度值,如低于5km/h时,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也可以是某一速度区间,如中继站处于5-10km/h的速度时,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3)中继站与中继站的DeNB的距离
对于承载于车船的移动中继站,中继站与DeNB之间的距离随着车船的运动而改变,具体中继站与DeNB之间的距离可以由网络侧测量获得,或由中继站测量获得,或由中继站测量并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可以设置一定距离门限,当中继站与DeNB之间的距离满足门限值时,网络侧指示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或者由网络侧将距离门限配置指示给中继站,中继站监测自身与DeNB之间的距离,满足所述门限配置时,中继站判决自身进入休眠模式。所述距离门限可以是某一具体距离值,如二者距离低于5km时,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也可以是某一距离区间,如二者距离在5-10km时,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4)中继站的负载
当中继站小区负载变化时,考虑到整体网络考虑性能、节能等因素,中继站可以进入正常工作模式或者进入休眠模式。进而,随着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由DeNB或其他小区服务用户。具体地,上述中继站的负载可以通过该中继站包括的R-UE数量、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为RRC)Connected状态的R-UE数量以及R-UE数据流量等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结合上述网络环境因素中的任意多项,网络侧或RN本身按照预设置的休眠策略及门限进行判决,确定RN是否需要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
本优选实施例用于保证用户设备的平滑过渡。
优选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包括:中继站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中继站将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用户设备切换到主服务小区。
优选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包括:中继站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中继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自身的DeNB为相邻小区。
优选地,在中继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自身的DeNB为相邻小区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重选或者小区搜索;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驻留在小区重选或小区搜索所选择的小区。
本优选实施例中,随着中继站逐步降低作为中继站小区基站面向接入链接的发射功率,或者是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停止中继站小区服务后,当前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RRC Idle)状态的用户设备通过小区重选或小区搜索,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
优选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中继站关闭面向接入链路的服务;中继站与自身的DeNB保持Un连接;中继站退出中继站模式;中继站以用户设备的身份接入自身的DeNB;中继站与自身的DeNB保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中继站与自身的DeNB保持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
下面对上述进入休眠模式的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1)中继站关闭面向接入链路的服务,即中继站关闭作为中继站小区基站面向接入链接的信号发射,也就是停止中继站小区服务。
(2)中继站与自身的DeNB保持Un连接
对于回程链路,中继站的休眠模式可以保持不同的状态。中继站的休眠模式可以不影响变更中继站在回程链路与DeNB的连接,也就是中继站在休眠模式下保持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仅关闭中继站面向接入链接的信号发射,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改变。
(3)中继站退出中继站模式
中继站的休眠模式是指中继站退出中继站模式,放弃中继站身份,重新以UE身份接入网络,保持与所驻留小区eNB之间的连接。
(4)中继站以用户设备的身份接入自身的DeNB
当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重新以用户设备的身份接入网络后,可以进一步保持为用户设备无线资源控制空(RRC Idle)状态,或者是与eNB保持为用户设备无线资源控制连接(RRCCONNTECTED)状态。
下面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一以OAM作为网络侧判决实体,描述了OAM根据预先设置的定时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
RN部署在热点地区,用于平衡分担网络负载,保障用户服务性能。在此场景下,由于用户密度及服务需求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则性,OAM可根据用户的时间特性,预设置对于此RN的休眠策略,在休眠策略设定的时间到达时,如每天的晚上8点,判决RN进入休眠模式。
RN收到进入休眠模式的指示信令后,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把当前处于RRCconnected状态的R-UE切换到主服务小区,继续进行服务。另外,RN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通知指示RN小区用户。之后RN进入休眠模式,关闭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信号发射,停止RN小区服务,则原本处于RRC Idle状态的R-UE通过小区搜索,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
RN进入休眠模式,保持与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调整。
优选实施例二
本优选实施例二描述了DeNB作为网络侧判决实体,根据中继站与DeNB的距离和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及门限,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
RN部署在高速列车上,随着列车的运行移动,在相应的eNB之间进行切换,选择适当的eNB作为当前DeNB,保持与网络侧的连接以及Un接口性能,并通过DeNB进一步为R-UE提供服务。在此场景下,由于RN与DeNB之间的距离实时变化,在列车进站时,在车站内可能同时存在多辆列车及相应的RN,形成多小区重叠覆盖的场景,带来较强的相互干扰。此时,随着列车进站,RN接入车站附近eNB作为DeNB,则DeNB可以根据预设置的定点休眠策略,在RN与DeNB的距离达到设置门限时设,如小于5km时,判决并通过高层信令RNReconfiguration指示RN进入休眠模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指示中继站休眠的交互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502至步骤S504。
步骤S502,DeNB向RN发送RN ReCONFIGURATION,指示RN进入休眠模式。
RN收到进入休眠模式的指示信令后,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把当前处于RRCconnected状态的R-UE切换到主服务小区,继续进行服务。另外,RN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通知指示RN小区用户。之后RN逐步降低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Link的发射功率,则原本处于RRC Idle状态的R-UE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RN逐步降低发射功率,最终关闭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信号发射,停止RN小区服务。
步骤S504,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向DeNB发送RN ReCONFIGURATIONACKNOWLEDGE,通知网络侧已根据指示进入休眠模式,并保持与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调整。
优选实施例三
本优选实施例三描述了中继站根据网络环境因素(直传链路的信噪比、接入链路的信噪比),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
RN部署在高速列车上,随着列车的运行移动,在相应的eNB之间进行切换,选择适当的eNB作为当前DeNB,保持与网络侧的连接以及Un接口性能,并通过DeNB进一步为R-UE提供服务。在此场景下,由于RN与DeNB之间的距离实时变化,在列车进站时,RN接入车站附近eNB作为DeNB。在车站内可能同时存在多辆列车及相应的RN,形成多小区重叠覆盖的场景,带来较强的相互干扰。此时,由RN测量无线信道干扰情况,包括Access Link和Direct Link的信噪比,并根据测量结果、休眠策略及门限判断自身是否进入休眠模式,当网络环境因素满足门限时,RN判决自身进入休眠模式。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中继站向网络侧通知自身进入休眠模式的交互流程图,如图6所示,当RN自身判决为需要进入休眠模式时,RN通过RN 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通知网络侧自身状态更新。优选地,网络侧通过RN CONFIGURATION UPDATEACKNOWLEDGE消息回复RN已获知其状态更新。
RN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把当前处于RRC connected状态的R-UE切换到主服务小区,继续进行服务。另外,RN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通知指示RN小区用户。之后RN逐步降低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发射功率,则原本处于RRCIdle状态的R-UE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RN逐步降低发射功率,最终关闭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信号发射,停止RN小区服务。
RN进入休眠模式,保持与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调整。
优选实施例四
本优选实施例四描述了DeNB作为网络侧判决实体,根据网络环境因素(DeNB下服务的中继站数量),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
RN部署在高速列车上,随着列车的运行移动,在相应的eNB之间进行切换,选择适当的eNB作为当前DeNB,保持与网络侧的连接以及Un接口性能,并通地DeNB进一步为R-UE提供服务。在此场景下,随着列车进站,RN接入车站附近eNB作为DeNB,则DeNB可以根据同时接入的RN数量来判决是否将全部或部分RN转换到休眠模式。当系统预设置门限为接入5个RN,则当同一DeNB下接入的RN数量超过5个时,DeNB判决并通过X2接口信令RN Dormant指示RN进入休眠模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四的网络侧通过X2接口信令指示中继站休眠的交互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702至步骤S704。
步骤S702,DeNB向RN发送RN Dormant。
RN收到进入休眠模式的指示信令后,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把当前处于RRCconnected状态的R-UE切换到主服务小区,继续进行服务。另外,RN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通知指示RN小区用户。之后RN进入休眠模式,关闭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信号发射,停止RN小区服务,则原本处于RRC Idle状态的R-UE通过小区搜索,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
步骤S704,RN进入休眠模式,向DeNB发送RN Dormant ACKNOWLEDGE,通知网络侧已根据指示进入休眠模式,并保持与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调整。
优选实施例五
本优选实施例五描述了中继站根据自身的移动速度,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
RN部署在高速列车上,随着列车的运行移动,在相应的eNB之间进行切换,选择适当的eNB作为当前DeNB,保持与网络侧的连接以及Un接口性能,并通过DeNB进一步为R-UE提供服务。在此场景下,RN可监测自身运动速度,并根据休眠策略及设置的速度门限判决是否进入休眠模式。
当RN通过测量,发现自身的运动速度达到设置的门限,如低于10km/h时,RN判决为需要进入休眠模式时。RN通过配置更新消息,ENBconfiguration update Message通知网络侧,并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把当前处于RRC connected状态的R-UE切换到主服务小区,继续进行服务。另外,RN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通知指示RN小区用户。之后RN逐步降低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发射功率,则原本处于RRC Idle状态的R-UE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RN逐步降低发射功率,最终关闭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信号发射,停止RN小区服务。
RN进入休眠模式后,保持与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调整。
优选实施例六
本优选实施例六描述了中继站根据自身的负载,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的过程。
RN部署在高速列车上,随着列车的运行移动,在相应的eNB之间进行切换,选择适当的eNB作为当前DeNB,保持与网络侧的连接以及Un接口性能,并通地DeNB进一步为R-UE提供服务。在此场景下,随着列车进站,在车站内可能同时存在多辆列车及相应的RN,形成多小区重叠覆盖的场景,带来较强的相互干扰。此时,由RN根据自身RN小区负载情况,判决自身是否进入休眠模式。
当RN根据RN小区用户负载,休眠策略及门限,判决为需要进入休眠模式时,RN通过配置更新消息,例如ENBconfiguration update Message通知网络侧,并将DeNB作为主服务小区,把当前处于RRC connected状态的R-UE切换到主服务小区,继续进行服务。另外,RN将DeNB作为相邻小区,在系统广播消息中通知指示RN小区用户。之后RN逐步降低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发射功率,则原本处于RRC Idle状态的R-UE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在主服务小区或其他小区。RN逐步降低发射功率,最终关闭作为RN小区基站面向Access Link的信号发射,停止RN小区服务。
RN进入休眠模式后,保持与正常工作模式下与DeNB相同的连接状态,不对Un接口的连接或状态进行任何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该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实现上述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包括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82及中继站84,其中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82位于网络侧或者位于中继站84内,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82包括:判定模块822,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84进入休眠模式;休眠模块842,位于中继站84内,并连接至判定模块822,用于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装置实施例中描述的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对应于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在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本发明,采用中继站及其中继小区能够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进入休眠状态,达到避免干扰,提高网络性能,节约网络能源等作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或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网络侧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或者基于X2接口的信令指示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信令是中继站重配置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继站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自身进入休眠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站通过高层信令或者基于X2接口的信令通知网络侧自身进入休眠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信令是中继站配置更新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以下之一:
根据预先设置的定时休眠策略,判定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根据预先设置的定点休眠策略,判定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根据网络环境因素和预先设置的休眠门限策略,判定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环境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直传链路的干扰程度、直传链路的信噪比、接入链路的干扰程度、接入链路的信噪比、所述中继站的归属基站下的中继站的数量、所述中继站的移动速度、所述中继站与所述中继站的归属基站的距离、所述中继站的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站、中继站、小区协作实体、网关、移动性管理实体、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所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包括:
所述中继站将自身的归属基站作为主服务小区;
所述中继站将处于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所述用户设备切换到所述主服务小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清除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包括:
所述中继站将自身的归属基站作为相邻小区;
所述中继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所述自身的归属基站为所述相邻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站通过广播消息通知下属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所述自身的归属基站为所述相邻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进行小区重选或者小区搜索;
所述处于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的中继小区的用户设备驻留在小区重选或小区搜索所选择的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中继站关闭面向接入链路的服务;
所述中继站与自身的归属基站保持Un连接;
所述中继站退出中继站模式;
所述中继站以用户设备的身份接入自身的归属基站;
所述中继站与自身的归属基站保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
所述中继站与自身的归属基站保持无线资源控制空闲状态。
14.一种中继站休眠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及中继站,其中,所述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位于网络侧或者位于所述中继站内,所述中继站休眠的处理装置包括:判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策略,判定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休眠模块,位于所述中继站内,用于所述中继站进入休眠模式。
CN2011101213321A 2011-05-11 2011-05-11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2781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13321A CN102781074A (zh) 2011-05-11 2011-05-11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PCT/CN2011/083784 WO2012151982A1 (zh) 2011-05-11 2011-12-09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13321A CN102781074A (zh) 2011-05-11 2011-05-11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1074A true CN102781074A (zh) 2012-11-14

Family

ID=47125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13321A Pending CN102781074A (zh) 2011-05-11 2011-05-11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81074A (zh)
WO (1) WO2012151982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405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蜂窝网基站和中继站联合休眠调度方法
CN104519578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从多个小区中选择进行间歇发送的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15948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无线网络系统的能量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0076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休眠、唤醒控制方法、装置、cu、du和存储介质
CN113891366A (zh) * 2021-10-15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64A (zh) * 2021-10-15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3891365A (zh) * 2021-10-15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40334A (zh) * 2021-10-15 2022-0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4051212A (zh) * 2021-10-15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直放站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219A (zh) * 2006-08-18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跳通信系统中的定时调整
WO2010024207A1 (ja) * 2008-08-23 2010-03-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中継局および無線通信中継方法
CN102045740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无线中继模式管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8924B1 (ko) * 2007-07-24 2010-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전력을 제어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599768B2 (en) * 2009-08-24 2013-12-03 Intel Corporation Distributing group size indications to mobile stati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219A (zh) * 2006-08-18 2009-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跳通信系统中的定时调整
WO2010024207A1 (ja) * 2008-08-23 2010-03-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中継局および無線通信中継方法
CN102045740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无线中继模式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9578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从多个小区中选择进行间歇发送的小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4284405A (zh) * 2014-10-11 2015-01-1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蜂窝网基站和中继站联合休眠调度方法
CN104284405B (zh) * 2014-10-11 2017-11-0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主体系统的蜂窝网基站和中继站联合休眠调度方法
WO2017015948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无线网络系统的能量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00763A (zh) * 2017-09-30 2019-04-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休眠、唤醒控制方法、装置、cu、du和存储介质
CN113891364A (zh) * 2021-10-15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3891366A (zh) * 2021-10-15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65A (zh) * 2021-10-15 2022-01-0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40334A (zh) * 2021-10-15 2022-0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4051212A (zh) * 2021-10-15 2022-02-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直放站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051212B (zh) * 2021-10-15 2023-07-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直放站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891365B (zh) * 2021-10-15 2024-0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66B (zh) * 2021-10-15 2024-02-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1982A1 (zh)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20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f terminal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81074A (zh) 中继站休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21052434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CN102123480B (zh) 中继节点接入能力的通知及传输方法
CN101227716B (zh) 宏分集切换和快速接入站交换的方法
US11304080B2 (en) Methods, base station, mobile node and relay node
CN103974389A (zh) 蜂窝网络中的基站和基站的休眠控制方法
WO2012011474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中継局、無線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934496A (zh) 异类网络中的小区搜索与测量
CN104581854A (zh) 一种无线连接方法和装置
WO201207126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heterogenous networks
WO2011099509A1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CN103096402B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一种小区切换方法
US2014027406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4185222A (zh) 异构网络中的小区切换和激活
CN104185226A (zh) 控制终端设备切换方法、移动中继节点及终端设备
CN104581776A (zh) 移动中继及其系统以及邻区自优化的方法
US20240107404A1 (en) Neighboring cell relative mobility information for vehicle mounted relays
US20240040540A1 (en) Neighboring cell mobility information for vehicle-mounted relays
KR101655450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및 장치
EP335250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by which terminal performs frequency measurement
CN106034297A (zh) 一种跟踪区列表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857945A (zh) 一种中继站的唤醒方法及系统
US20240031904A1 (en) Serving cell mobility information for vehicle-mounted relays
WO2023066915A1 (en) Cell wake-up signal or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