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1879B -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879B
CN102761879B CN201210212667.9A CN201210212667A CN102761879B CN 102761879 B CN102761879 B CN 102761879B CN 201210212667 A CN201210212667 A CN 201210212667A CN 102761879 B CN102761879 B CN 102761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gnitive user
message
source
channel
data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26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1879A (zh
Inventor
滕颖蕾
张勇
宋梅
苑金辉
魏翼飞
王莉
何志峰
满毅
马跃
刘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2102126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1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1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1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8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源认知用户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感知请求消息RTS;目的认知用户确定感知信道集合Ω,向源认知用户发送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然后向源认知用户发送感知结果消息SRR;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消息CTS,对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消息SRR,广播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消息SRES后,广播目的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DRES,同时把数据收发器调整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所述方法,显著降低了认知用户感知信道的能量开销。

Description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认知MAC(MediaAccess Control,硬件地址)协议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通讯设备数量的飞速增长给有限的频谱资源的分配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导致频谱利用率低下,频谱浪费严重。如何提高频谱利用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频谱需求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允许不同的用户动态共享空闲频谱资源,能够有效地解决频谱资源紧缺的问题。
在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两种用户,分别是授权用户和认知用户。认知用户通过频谱感知确定当前时刻没有被授权用户使用的频谱并接入,一旦感知到授权用户在空闲频谱上再次出现则及时退出以免对授权用户的通信造成干扰。因此,认知用户在接入空闲频谱之前必须先通过频谱感知确定空闲频谱,并且与目标认知用户交换控制信息,协商双方都能够使用的空闲频谱,利用空闲频谱进行数据传输。
认知用户交换控制信息进行频谱协商过程中遵循MAC协议。当前,认知Ad Hoc网络的MAC协议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喻明皓和黄联芬在《认知无线Mesh网的多信道MAC协议》中提出一种基于认知无线Mesh网的多信道MAC协议。所有认知用户先同时进行频谱感知确定空闲信道,然后竞争接入控制信道交换控制信息并完成数据传输后,再同时进行频谱感知。两次频谱感知之间的时间为一个感知周期,其长度是固定的。该协议要求所有认知用户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同时对所有授权信道进行感知,频谱感知带来的能量开销较大并且制约了认知用户频谱感知的灵活性。
Qianchuan Zhao,Geirhofer,S.,Lang Tong,Sadler,B.M.在《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via Periodic Channel Sensing》中提出了一个周期信道感知和接入策略,认知用户以可用信道数量个时隙为周期进行感知并根据感知结果进行频谱协商。由于该方案中认知用户在感知信道的时候不能接入控制信道,所以周期感知策略降低了认知系统的吞吐量。
魏飞在《基于跳预约多址接入的认知无线电MAC协议》中提出一种基于跳预约多址接入的认知无线电MAC协议,在协议中每个超帧被划分为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对应着一条信道,所有认知用户在每个时隙开始时跳到对应的信道上进行感知并交换信道状态控制信息和预约信道。由于认知用户在传输数据之前必须交换大量的控制信息,因此数据传输时间受到很大的制约,数据信道的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以减少认知用户在感知信道过程的能量开销,延长认知用户的工作时间。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其包括步骤:
A:源认知用户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源认知用户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A的感知请求消息RTS;
B: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RTS后,结合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B,确定感知信道集合Ω;
C: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Ω的感知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目的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B,然后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CCLB的感知结果消息SRR;
D: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所述消息CTS,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R,根据所述集合CCLB和所述集合CCLA确定预留数据信道集合RCL和源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SRES_DCH;然后,源认知用户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SRES_DCH的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
E: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ES后,确定目的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DRES_DCH,然后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DRES_DCH的目的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DRES,同时把数据收发器调整到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用于准备接收源认知用户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
A1:源认知用户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判断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A中是否存在当前时刻未被相邻认知用户使用的数据信道,如果是,执行步骤A2;否则,源认知用户不竞争接入控制信道,结束流程;
A2:源认知用户竞争接入所述控制信道,并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列表SCLA的感知请求消息RTS。
优选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RTS后,结合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B,计算得到感知信道集合Ω,判断所述集合Ω是否为空,如果为空,目的认知用户停止向源认知用户回复消息,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C;
B2:源认知用户在预定时间后未收到目的认知用户的回复消息,则广播第一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感知信道预留失败,并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优选地,所述集合Ω的计算公式如下:
Ω=SCLA∩SCLB
优选地,所述预定时间T’的计算公式如下:
T’=TSIFS+TCTS+2τ;
其中,TSIFS为802.11CSMA/CA信道访问机制中一个SIFS间隔的时间长度;TCTS为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所述消息CTS的时间长度;τ为物理传输时延。
优选地,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
C1: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Ω的感知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目的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B,判断所述集合CCLB是否为空,如果为空,执行步骤C2;否则,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CCLB的感知结果消息SRR;
C2:目的认知用户广播第二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候选数据信道预留失败,并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
C3:源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二NULL消息,广播第三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候选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优选地,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步骤:
D1: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所述消息CTS,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
D2: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R,根据所述集合CCLB和所述集合CCLA确定预留数据信道集合;
D3:判断所述集合RCL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源认知用户确定源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SRES_DCH,然后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SRES_DCH的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否则,执行步骤D4;
D4:源认知用户广播第四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
D5:目的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四NULL消息,广播第五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优选地,所述步骤D3中,所述时间TSRES_DCH的计算公式如下:
T SRES _ DCH = ΔT + L DATA Σ i = 1 | | RCL | | BW i + T ACK ;
其中,ΔT表示目的认知用户将数据收发器调整到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所需要的时间;LDATA表示源认知用户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的数据量;||RCL‖表示所述集合RCL中的元素数量;BWi表示数据信道i的带宽;TACK表示目的认知用户接收到源认知用户的数据后发送数据确认消息ACK需要的时间。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步骤:
F:源认知用户通过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所述数据;
G: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数据,然后返回数据确认消息ACK。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至E执行过程中,源认知用户和目的认知用户之外的非相关认知用户执行下列动作: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RTS后,禁止接入所述控制信道;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CTS后,禁止接入所述控制信道;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SRES或所述消息DRES时,则认为所述控制信道空闲,允许竞争接入所述控制信道;同时,非相关认知用户根据所述消息SRES或所述消息DRES,更新自身的相邻认知用户使用信道列表NCL,并且认为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在相应的退避时间内被预留或者使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具有以下优势:认知用户只有在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时才感知信道,与认知用户无论是否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都必须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就进行信道感知的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感知次数,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减少了能量开销;认知用户只有接入控制信道成功后,才进行信道感知,禁止接入控制信道失败的认知用户进行信道感知,进一步减少了能量开销;成功接入控制信道的收发双方认知用户通过协商确定需要感知的信道,保证了收发双方认知用户只感知有必要进行感知的信道,减少了认知用户感知的数据信道的数量,从而避免了认知用户进行不必要的数据信道感知,进一步减少了认知用户由于感知信道而带来的能量开销,延长了认知用户的工作时间;同时,本发明方法能够通过增加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来提高其吞吐量:在现有方法中,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感知周期(授权用户最大可容忍干扰时间)—感知时间—控制信道竞争时间—控制信息发送时间,而在本发明方法中,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授权用户最大可容忍干扰时间—感知时间—控制信息发送时间,即认知用户感知信道后不需要再竞争控制信道,并且由于需要感知的信道的数量减少从而所需的感知时间减少,从而提高了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三个信道列表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的时序图;
图3a~图3e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的控制消息的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是一种基于CSMA/CA的节省感知能量的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针对其他认知MAC协议的方法中认知用户的感知能量开销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认知用户由于感知信道而带来的能量开销,延长认知用户的工作时间;另外,通过延长数据传输时间可以提高对数据信道的利用率和认知用户的吞吐量。同时,本发明方法对应的认知系统(以下简称本发明系统)中的认知用户均配置两个半双工收发器,分别工作在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上,能够实现在数据信道上收发数据的同时监听控制信道,从而解决了多数据信道场景中的隐藏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本发明系统中有一条控制信道和多条数据信道,有多个认知用户和多个授权用户。其中,所有认知用户都可以接入控制信道发送控制信息;数据信道是授权用户的授权信道,每个授权用户占用一条数据信道,认知用户在不影响授权用户通信的情况下,可以竞争使用数据信道进行通信。
所有的数据信道分为3类:第I类数据信道是当前正在被授权用户使用的数据信道;第II类数据信道是当前被相邻认知用户使用或预留的数据信道;第III类数据信道是当前既没被授权用户使用,也没被相邻认知用户使用或预留的数据信道。认知用户通过感知数据信道得知是否为第I类数据信道,通过接收相邻认知用户的控制信息得知是否为第II类数据信道;为了避免对授权用户或者相邻认知用户造成干扰,认知用户只能接入第III类数据信道。
每个认知用户配置两个半双工收发器,一个工作于控制信道上,总是监听控制信道或者收发控制信息;一个工作于数据信道上,能够动态的改变工作频段,对不同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或在不同的数据信道上收发数据。认知用户遵守802.11的CSMA/CA(无线通信协议标准)信道访问机制接入控制信道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认知用户能够同时在多个数据信道上收发数据。
每个认知用户维护三个信道列表:数据信道列表LCL、相邻认知用户使用信道列表NCL和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其中,图1a是列表LCL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列表LCL记录所有数据信道的信息,LCLch.i表示数据信道i。图1b是列表NCL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NCL记录相邻认知用户使用的数据信道的信息,其中NCLneighbor.k表示相邻认知用户k,NCLneighbor.k_chi表示相邻认知用户k正在使用的数据信道i,NCLneighbor.k_ch.i_rel-tiime.t表示相邻认知用户k释放数据信道i的时刻t。根据LCL和NCL,认知用户确定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记录没有被相邻认知用户使用的数据信道,具体地,当且仅当数据信道i属于LCL且不属于NCL时,数据信道i属于SCL。图1c是列表SCL的示意图,如图1c所示,SCLch.i表示数据信道i在当前时刻属于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的时序图(其中,A对应源认知用户,B对应目的认知用户),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源认知用户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源认知用户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A的感知请求消息RTS。本发明方法中,认知用户只有在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时才感知信道,与认知用户无论是否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都必须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就进行感知的MAC协议相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感知次数,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
A1:源认知用户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判断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A中是否存在当前时刻未被相邻认知用户使用的数据信道,如果是,执行步骤A2;否则,源认知用户不竞争接入控制信道,结束流程。通过这种判断机制,可以限制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认知用户接入控制信道,从而限制其进行信道感知,可以进一步减少信道感知过程的能量开销浪费。
A2:源认知用户竞争接入所述控制信道,并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列表SCLA的感知请求消息RTS。图3a是消息RTS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该帧结构中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字段中记录了所述列表SCLA
B: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RTS后,结合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B,确定感知信道集合Ω。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RTS后,结合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B,计算得到感知信道集合Ω,判断所述集合Ω是否为空,如果为空,目的认知用户停止向源认知用户回复消息,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C。
所述集合Ω的计算公式如下:
Ω=SCLA∩SCLB
B2:源认知用户在预定时间后未收到目的认知用户的回复消息,则广播第一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感知信道预留失败,并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图3b是所述第一NULL消息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帧结构中主要包括:目标节点地址和广播地址。目标节点地址对应于所述源认知用户,广播地址对应于所述源认知用户的相邻认知用户。
所述预定时间T’的计算公式如下:
T’=TSIFS+TCTS+2τ;
其中,TSIFS为802.11CSMA/CA信道访问机制中一个SIFS间隔的时间长度;TCTS为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所述消息CTS的时间长度;τ为物理传输时延。
C: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Ω的感知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目的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B,然后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CCLB的感知结果消息SRR。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
C1: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Ω的感知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目的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B,判断所述集合CCLB是否为空,如果为空,执行步骤C2;否则,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CCLB的感知结果消息SRR。图3c是所述消息CTS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该帧结构中的感知信道列表字段记录了所述集合Ω的信息。图3d是所述消息SRR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3d所示,其中的候选信道列表字段对应于所述集合CCLB
C2:目的认知用户广播第二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候选数据信道预留失败,并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所述第二NULL消息的帧结构与所述第一NULL消息的帧结构类似,只是其中的目标节点地址字段对应于所述目的认知用户,广播地址字段对应于所述目的认知用户的相邻认知用户;后述第三NULL消息、第四NULL消息和第五NULL消息均与所述第一NULL消息的帧结构类似,只是其中的目标节点地址字段和广播地址字段对应的认知用户相应改变,不再重复说明。
C3:源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二NULL消息,广播第三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候选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D: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所述消息CTS,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R,根据所述集合CCLB和所述集合CCLA确定预留数据信道集合RCL和源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SRES_DCH;然后,源认知用户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SRES_DCH的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步骤:
D1: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所述消息CTS,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
D2: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R,根据所述集合CCLB和所述集合CCLA确定预留数据信道集合RCL。源认知用户感知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所花费的时间,与目的认知用户感知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所花费的时间相同,因此,当源认知用户感知完毕时,刚好收到所述消息SRR。
所述集合RCL的计算公式如下:
RCL=CCLA∩CCLB
D3:判断所述集合RCL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源认知用户确定源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SRES_DCH,然后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SRES_DCH的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执行步骤E;否则,执行步骤D4。图3e是所述消息SRES的帧结构示意图,如图3e所示,其中的数据信道预留时间字段对应所述时间TSRES_DCH,预留数据信道列表字段对应所述集合RCL。
所述时间TSRES_DCH的计算公式如下:
T SRES _ DCH = ΔT + L DATA Σ i = 1 | | RCL | | BW i + T ACK ;
其中,ΔT表示目的认知用户将数据收发器调整到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所需要的时间;LDATA表示源认知用户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的数据量;||RCL‖表示所述集合RCL中的元素数量;BWi表示数据信道i的带宽;TACK表示目的认知用户接收到源认知用户的数据后发送数据确认消息ACK需要的时间。
D4:源认知用户广播第四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
D5:目的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四NULL消息,广播第五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E: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ES后,确定目的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DRES_DCH,然后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DRES_DCH的目的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DRES,同时把数据收发器调整到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用于准备接收源认知用户的数据。
所述时间TDRES_DCH的计算公式如下:
TDRES_DCH=TSRES_DCH-TDRES-τ;
其中,TDRES表示发送DRES消息所需的时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数据发送的相关步骤:
F:源认知用户通过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所述数据。
G: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数据,然后返回数据确认消息ACK。
在所述步骤A至E执行过程中,源认知用户和目的认知用户之外的非相关认知用户执行下列动作: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RTS后,禁止接入所述控制信道,以避免在控制信道上干扰源认知用户和目的认知用户之间的控制信息交互以及感知信道预留过程。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CTS后,禁止接入所述控制信道,以避免在控制信道上干扰源认知用户和目的认知用户之间的控制信息交互以及感知信道预留过程。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一NULL消息、所述第二NULL消息、所述第三NULL消息、所述第四NULL消息和所述第五NULL消息,以及所述消息SRES或所述消息DRES时,则认为所述控制信道空闲,允许竞争接入所述控制信道。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SRES时,还检查所述SRES消息中的所述集合RCL,若数据信道i属于所述集合RCL,则添加下列信息到自身的列表NCL:
NCLneighbor.A=A;
NCLneighbor.A_chi=i;
NCLneighbor.A_chi_rel-time.t=TCURRENT+TSRES_DCH
其中,A表示对应源认知用户的编号,TCURRENT是非相关认知用户自身记录的当前时间;
同时,非相关认知用户产生一个数据信道退避时间:
NAVDCH=TDRES_DCH,此时间内认为数据信道i被源认知用户预留或使用;
当NAVDCH递减为零时,非相关认知用户自身的列表NCL中删除下列信息:
NCLneighbor.A=A;
NCLneighbor.A_chi=i;
NCLneighbor.A_ch.i_rel-time.t=TCURRENT+TSRES_DCH
并添加下列信息到自身的列表SCL:SCLch.i=i。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目的认知用户的DRES消息,检查DRES消息中的所述集合RCL,若数据信道i属于所述集合RCL,则添加下列信息到自身的列表NCL:
NCLneighbor.B=B;
NCLneighbor.B_ch.i=i;
NCLneighbor.B_ch.i_rel-time.t=TCURRENT+TDRES_DCH
其中,B表示对应目的认知用户的编号,TCURRENT是非相关认知用户自身记录的当前时间;
同时,非相关认知用户产生一个数据信道退避时间:
NAVDCH=TDRES_DCH,此时间内认为数据信道i被目的认知用户预留或使用;
当NAVDCH递减为零时,从非相关认知用户自身的列表NCL中删除下列信息:
NCLneighbor.B=B;
NCLneighbor.B_ch.i=i;
NCLneighbor.B_ch.i_rel-time.t=TCURRENT+TDRES_DCH
并添加下列信息到自身的列表SCL:SCLch.i=i。
需要注意的是,非相关认知用户根据最近接收到的控制消息更新数据信道退避时间。退避时间的递减规则与802.11中的CSMA/CA控制接入方式中的退避时间递减规则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具有以下优势:认知用户只有在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时才感知信道,与认知用户无论是否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都必须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就进行信道感知的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感知次数,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减少了能量开销;认知用户只有接入控制信道成功后,才进行信道感知,禁止接入控制信道失败的认知用户进行信道感知,进一步减少了能量开销;成功接入控制信道的收发双方认知用户通过协商确定需要感知的信道,保证了收发双方认知用户只感知有必要进行感知的信道,减少了认知用户感知的数据信道的数量,从而避免了认知用户进行不必要的数据信道感知,进一步减少了认知用户由于感知信道而带来的能量开销,延长了认知用户的工作时间;同时,本发明方法能够通过增加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来提高其吞吐量:在现有方法中,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感知周期(授权用户最大可容忍干扰时间)—感知时间—控制信道竞争时间—控制信息发送时间,而在本发明方法中,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授权用户最大可容忍干扰时间—感知时间—控制信息发送时间,即认知用户感知信道后不需要再竞争控制信道,并且由于需要感知的信道的数量减少从而所需的感知时间减少,从而提高了认知用户的数据传输时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9)

1.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1:源认知用户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首先判断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A中是否存在当前时刻未被相邻认知用户使用的数据信道,如果是,执行步骤A2;否则,源认知用户不竞争接入控制信道,结束流程;
A2:源认知用户竞争接入所述控制信道,并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列表SCLA的感知请求消息RTS;
B: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RTS后,结合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B,确定感知信道集合Ω;
C: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Ω的感知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目的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B,然后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CCLB的感知结果消息SRR;
D: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所述消息CTS,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R,根据所述集合CCLB和所述集合CCLA确定预留数据信道集合RCL和源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SRES_DCH;然后,源认知用户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SRES_DCH的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
E: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ES后,确定目的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DRES_DCH,然后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DRES_DCH的目的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DRES,同时把数据收发器调整到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用于准备接收源认知用户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RTS后,结合自身的候选感知信道列表SCLB,计算得到感知信道集合Ω,判断所述集合Ω是否为空,如果为空,目的认知用户停止向源认知用户回复消息,执行步骤B2;否则,执行步骤C;
B2:源认知用户在预定时间后未收到目的认知用户的回复消息,则广播第一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感知信道预留失败,并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合Ω的计算公式如下:
Ω=SCLA∩SCLB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T’的计算公式如下:
T’=TSIFS+TCTS+2τ;
其中,TSIFS为802.11CSMA/CA信道访问机制中一个SIFS间隔的时间长度;TCTS为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所述消息CTS的时间长度;τ为物理传输时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
C1:目的认知用户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Ω的感知确认消息CTS;同时,目的认知用户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目的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B,判断所述集合CCLB是否为空,如果为空,执行步骤C2;否则,向源认知用户发送包含所述集合CCLB的感知结果消息SRR;
C2:目的认知用户广播第二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候选数据信道预留失败,并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
C3:源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二NULL消息,广播第三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候选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步骤:
D1:源认知用户首先接收所述消息CTS,对所述集合Ω中的数据信道进行感知,记录源空闲数据信道的集合CCLA
D2:接着,源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消息SRR,根据所述集合CCLB和所述集合CCLA确定预留数据信道集合;
D3:判断所述集合RCL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源认知用户确定源数据信道预留时间TSRES_DCH,然后广播包含所述集合RCL和所述时间TSRES_DCH的源节点数据信道预留消息SRES;否则,执行步骤D4;
D4:源认知用户广播第四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
D5:目的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第四NULL消息,广播第五NULL消息通知相邻认知用户数据信道预留失败,退出对控制信道的占用,结束流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3中,所述时间TSRES_DCH的计算公式如下:
T SRES _ DCH = ΔT + L DATA Σ i = 1 | | RCL | | BW i + T ACK ;
其中,ΔT表示目的认知用户将数据收发器调整到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上所需要的时间;LDATA表示源认知用户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的数据量;||RCL||表示所述集合RCL中的元素数量;BWi表示数据信道i的带宽;TACK表示目的认知用户接收到源认知用户的数据后发送数据确认消息ACK需要的时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括步骤:
F:源认知用户通过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向目的认知用户发送所述数据;
G:目的认知用户接收所述数据,然后返回数据确认消息ACK。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至E执行过程中,源认知用户和目的认知用户之外的非相关认知用户执行下列动作: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RTS后,禁止接入所述控制信道;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CTS后,禁止接入所述控制信道;
当非相关认知用户接收到所述消息SRES或所述消息DRES时,则认为所述控制信道空闲,允许竞争接入所述控制信道;同时,非相关认知用户根据所述消息SRES或所述消息DRES,更新自身的相邻认知用户使用信道列表NCL,并且认为所述集合RCL中的数据信道在相应的退避时间内被预留或者使用。
CN201210212667.9A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1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2667.9A CN102761879B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2667.9A CN102761879B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879A CN102761879A (zh) 2012-10-31
CN102761879B true CN102761879B (zh) 2015-02-25

Family

ID=4705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266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1879B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61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1903B (zh) * 2015-04-07 2019-05-07 北京邮电大学 软件定义网络多域资源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375049B (zh) * 2016-08-29 2019-07-19 上海理工大学 认知无线电网络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5302A (zh) * 2010-01-07 2010-08-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利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空闲信道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2006630A (zh) * 2010-11-10 2011-04-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信道协作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036389A (zh) * 2010-12-15 2011-04-27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多信道分集的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5302A (zh) * 2010-01-07 2010-08-2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利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空闲信道的频谱接入方法
CN102006630A (zh) * 2010-11-10 2011-04-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信道协作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036389A (zh) * 2010-12-15 2011-04-27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多信道分集的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879A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16841B2 (en)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multi-link channel access and operation
US10306640B2 (en) Basic bandwidth device on secondary channel
CN104185217B (zh) 并行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EP381749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b ppdu alignment for multi-link triggered uplink acces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5085884B (zh) 用于站装置的集成电路
US9078242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power save multi-poll (PSMP) procedure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procedure
US8792900B2 (en) Autonomous unlicensed band reuse in mixed cellular and device-to-device network
CN101998461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识别下行链路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40249A1 (en) Listen before talk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for uplink laa
KR101243875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스케줄링 요청을 트리거 또는 리포트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068385A1 (en) Multi-access point schedul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3002591B (zh) 一种对节点进行nav控制的方法、装置、系统及节点
EP3427521A1 (en) Dynamic broadcast time to wake service period allocation
CN110035535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EP41815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aving pow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links
CN105636233A (zh) 一种laa系统中同时考虑上下行链路的lbt机制
WO2002091788A1 (fr)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appareil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 radiocommunication et programme informatique
WO2021228085A1 (zh) 多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90082466A1 (en) Channel Conten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327638B (zh) 一种超窄带通信模式的无线媒体接入控制方法
US100217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adio
JP2016511580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WO2021204133A1 (zh) 用于辅链路的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2020040376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sub-prb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2917376B (zh) 结合功率控制的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