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160A -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160A
CN102759160A CN2012102732594A CN201210273259A CN102759160A CN 102759160 A CN102759160 A CN 102759160A CN 2012102732594 A CN2012102732594 A CN 2012102732594A CN 201210273259 A CN201210273259 A CN 201210273259A CN 102759160 A CN102759160 A CN 102759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ccumulation
water
diffus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32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160B (zh
Inventor
甘琼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Sichuan nature energy-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road
Original Assignee
甘琼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甘琼英 filed Critical 甘琼英
Priority to CN2012102732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9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9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1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地源热泵包括:水路循环管、空调主机、蓄能槽以及用户端;所述水路循环管的两个端口均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所述空调主机上还连接有用于和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热量交换管;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上的两个端口中远离所述空调主机的一个端口均与所述蓄能槽连接;所述用户端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分别通过一根热量循环管相连;所述蓄能槽中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有两个散流器;两根所述热量循环管上均设置有用户端电动阀;所述热量交换管上连接所述蓄能槽与所述热量循环管的部分还设置有蓄能槽电动阀。该地源热泵加入蓄能槽,减小在用电高峰期对国家电网电量的供应形成的压力。

Description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调节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又称为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以及地表水等)的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设备。由于在冬季和夏季,地能温度温差变化不大,土壤或水体温度冬季为12-22℃,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夏季温度为18-32℃,温度比环境温度低,地源热泵利用利用物质在由液体转化成气体时吸热、由气体转换成液体会放热的原理,在冬天,将水体或者土壤中的热能传导到室内,在夏天,将室内温度传导到水体或者土壤中,达到在冬天取暖或者在夏天制冷的目的。
现在的地源热泵,包括:水路循环管、空调主机以及用户端;其中,空调主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四部分组成,通过让液态工质(制冷剂或冷媒)不断完成:蒸发(吸取热量)→压缩→冷凝(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水路循环管中的水中,或者将水路循环管中的水中的热量转移到环境里。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循环工质从低温低压处到高温高压处的作用;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经节流阀流入的制冷剂液体蒸发,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消耗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达到制热的目的;膨胀阀:对循环工质起到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循环工质流量。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电能)起到补偿作用,使循环工质不断地从低温环境中吸热,并向高温环境放热,周而往复地进行循环。例如,在夏季制冷时,由于室内温度高于地下土壤或者水体的温度,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由气体转换为液体,冷凝器中冷媒由液态转化为气态要吸热,通过蒸发器内冷媒的蒸发将室内的热量吸走,冷媒进入蒸发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要放热,同时由水路循环将冷媒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放出的热量带走,最终由水路循环将热量带入地下土壤或者水体中,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在冬季取暖时,由于室内温度低于地下土壤或者水体的温度,与制冷相反,是将土壤或者地下水体的温度传导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但是不管夏季还是冬季,用电的高峰一般都是在白天,在现有的地源热泵使用的时候,即使地源热泵相较于传统的制冷或者取暖的空调来说,节省了能源,但在用电的高峰期,仍旧会对国家电网电量的供应形成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能够减少在用电高峰期的使用,减小在用电高峰期对国家电网电量的供应形成的压力。
地源热泵,包括:水路循环管、空调主机、蓄能槽以及用户端;
所述水路循环管的两个端口均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所述空调主机上还连接有用于和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热量交换管;所述热量交换管有两根,每根所述热量交换管上的两个端口中远离所述空调主机的一个端口均与所述蓄能槽连接;所述用户端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分别通过一根热量循环管相连;
所述蓄能槽中设置有两个散流器;两个所述散流器均平行于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蓄能槽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散流器分别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相连接;两根所述热量循环管上均设置有用户端电动阀;所述热量交换管上连接所述蓄能槽与所述热量循环管的部分还设置有蓄能槽电动阀。
优选地,所述散流器包括散流管组以及分流管组;
所述散流管组包含多根散流管,多根所述散流管的轴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多根所述散流管均匀分布;所述散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流孔组;所述散流孔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流孔;位于同一根散流管上且沿该散流管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所述散流孔之间均设置有分流片,设置于所述散流管同一个侧面的多个所述分流片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分流管组包括一根主分流管以及多个用于将所述主分流管内的液体均匀分散至所述散流管组的各个部位,或将所述散流管组中的液体集中至所述主分流管内的副分流管组;所述主分流管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副分流管组;另一端连接有热量交换管。
优选地,所述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相连接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分流片与所述散流孔组相对的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
或,
所述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相连接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分流片与所述散流孔组相邻的两个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
优选地,所述蓄能槽中还设置有散水板;所述散水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散水板均匀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散水冒安装孔;所述散水冒安装孔内设置有散水冒。
优选地,所述蓄能槽中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蓄能槽补充液体的补液管。
优选地,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一根密封的循环管道;
或,
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用于吸取地下水的吸液管和用于排出地下水的排液管。
优选地,所述地源热泵还包括: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或者冷水的供水罐;所述供水罐通过用于与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供水管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接;所供水罐上还连接有一个或多个供水出口以及供水补水管。
地源热泵的储能方法,包括:
开启蓄能槽电动阀令位于蓄能槽电动阀两侧的热量交换管相通;
令水路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热量交换管中的液体通过两个散流器中的一个进入蓄能槽,同时储能槽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流器流入热量交换管。
优选地,所述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的同时,还包括:
令供水管中的水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供水管中的水通过所述供水管与供水罐连接的端口中的一个进入供水罐,同时供水罐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端口流入供水管;
令供水罐中完成热交换的水从供水出口流出。
可见,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在地源热泵上安装了蓄能槽。对于在1个大气压强下的水,在4℃温度下,密度最大。随着水温的提高,其密度不断减小,不同温度的水处于同一容器时,会由于密度的不同,出现自然的分层。当水温变化时,例如水的温度由低到高变换时,处于同一容器中的所有的水并不能够在同一时刻温度同时变化。在夏季蓄冷的循环中,冷水由蓄能槽下部的散流器进入蓄能槽中,而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从蓄能槽上部的散流器流出,由于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与由外界进入蓄能槽中的水的温度不同,蓄能槽内冷热水交替的部分形成斜温层将被向蓄能槽的上部推移,蓄能槽中的热水能够逐渐被冷水替代;在冬季蓄热的循环中,热水由蓄能槽上部的散流器进入蓄能槽中,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从蓄能槽下部的散流器流出,由于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与外界进入蓄能槽中的水的温度不同,蓄能槽内冷热水交替的部分形成的斜温层将被向蓄能槽的下部推移,蓄能槽中的冷水逐渐被热水替代。蓄能槽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与其中,尤其是在用电量低谷的时候,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的蓄能槽中,并用蓄能槽中的冷水或者热水在用电量高峰的时候制冷或者散热,减小在用电高峰期对国家电网电量的供应形成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地源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地源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地源热泵中散流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地源热泵中散流管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地源热泵中散流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地源热泵中散流管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地源热泵中散流器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地源热泵中散流器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提供的思源热泵中散流器里散水板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地源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地源热泵储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地源热泵,包括:水路循环管、空调主机、蓄能槽以及用户端;
所述水路循环管的两个端口均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所述空调主机上还连接有用于和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热量交换管;所述热量交换管有两根,每根所述热量交换管上的两个端口中远离所述空调主机的一个端口均与所述蓄能槽连接;所述用户端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分别通过一根热量循环管相连;
所述蓄能槽中设置有两个散流器;两个所述散流器均平行于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蓄能槽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散流器分别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相连接;两根所述热量循环管上均设置有用户端电动阀;所述热量交换管上连接所述蓄能槽与所述热量循环管的部分还设置有蓄能槽电动阀。
在地源热泵上安装了蓄能槽。对于在1个大气压强下的水,在4℃温度下,密度最大。随着水温的提高,其密度不断减小,不同温度的水处于同一容器时,会由于密度的不同,出现自然的分层。当水温变化时,例如水的温度由低到高变换时,处于同一容器中的所有的水并不能够在同一时刻温度同时变化。在夏季蓄冷的循环中,冷水由蓄能槽下部的散流器进入蓄能槽中,而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从蓄能槽上部的散流器流出,由于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与由外界进入蓄能槽中的水的温度不同,蓄能槽内冷热水交替的部分形成斜温层将被向蓄能槽的上部推移,蓄能槽中的热水能够逐渐被冷水替代;在冬季蓄热的循环中,热水由蓄能槽上部的散流器进入蓄能槽中,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从蓄能槽下部的散流器流出,由于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与外界进入蓄能槽中的水的温度不同,蓄能槽内冷热水交替的部分形成的斜温层将被向蓄能槽的下部推移,蓄能槽中的冷水逐渐被热水替代。蓄能槽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于其中,尤其是在用电量低谷的时候,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的蓄能槽中,在用电量高峰的时候,关闭空调主机,使得蓄能槽中的冷水或者热水流向用户端,进行制冷或者散热,减小在用电高峰期对国家电网电量的供应形成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用户端为地暖盘管和/或风机盘管。
所述地暖盘管或风机盘管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分别通过一根热量循环管相连。
当使用空调主机对用户端进行制冷或者散热时,热量交换管中的液体在空调主机中与水路循环管中的水进行过热交换后,通过热量循环管进入地暖盘管或者风机盘管中,为用户制冷或者散热。
当使用蓄能槽对用户端进行制冷或者散热时,低温或者高温的水从蓄能槽中流出,并通过热量交换管和热量循环管进入地暖盘管或者风机盘管中,为用户制冷或者散热。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流器包括散流管组以及分流管组;
所述散流管组包含多根散流管,多根所述散流管的轴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多根所述散流管均匀分布;所述散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流孔组;所述散流孔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流孔;位于同一根散流管上且沿该散流管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所述散流孔之间均设置有分流片,设置于所述散流管同一个侧面的多个所述分流片相互平行。
在蓄能槽中设置了散流器,散流器中多根所述散流管的轴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多根所述散流管均匀分布,在多根散流管的同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散流孔组,由于散流管是均匀排布的,散流管上设置的散流孔也是均匀排布的,又由于水在蓄能槽中已经自然分层,所以处于同一层的水能够通过散流孔组进入散流管,再由主分流管和副分流管排出蓄能槽;或者水由主分流管和副分流管进入散流管,再由散流管上的散流孔流入蓄能槽;散流孔与散流孔组之间的分流片保证了两个过程均不会对蓄能槽中的水造成较大的扰动,不会破坏水在蓄能槽中的自然分层,当冷水或者热水进入到蓄能槽中时,将蓄能槽中原有的水向蓄能槽的上方或者下方以整体水平推移,使得斜温层不断的向上或者向下进行活塞式的推移,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于蓄能槽中。
散流器在使用的时候,所述散流管组以及所述分流管组均设置于所述蓄能槽内液面以下;位于所述蓄能槽的上部的所述散流器上的散流管组靠近所述蓄能槽内的液面设置,位于所述蓄能槽的下部的所述散流器上的散流管组靠近所述蓄能槽的下底面设置。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流管组包括一根主分流管以及多个用于将所述主分流管内的液体均匀分散至所述散流管组的各个部位,或将所述散流管组中的液体集中至所述主分流管内的副分流管组;所述主分流管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副分流管组;另一端连接有热量交换管。
多根所述散流管均匀分布,在多根散流管的同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散流孔组,副分流管组将所述主分流管内的液体均匀分散至所述散流管组的各个部位,或将所散流管组中的液体集中至所述主分流管内所以处于同一层的水能够通过散流孔组进入散流管,使得同一层的水均匀的被吸入散流管中或者从散流管中均匀的排出,不会破坏水在蓄能槽中的自然分层,当冷水或者热水进入到蓄能槽中时,与蓄能槽中原有的水向蓄能槽上方或者下方做整体水平推移,使得斜温层也不断的向上或者向下进行活塞式的推移,将热水或者冷水存储于蓄能槽中。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相连接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分流片与所述散流孔组相对的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
或,
所述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相连接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分流片与所述散流孔组相邻的两个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
将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分流管相连接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使得进入分流管中的水均为蓄能槽中同一层中的水,或者使得进入蓄能槽中的水能够保持在同一层,减小了蓄能槽中水的扰动。增加蓄能槽中储存冷水或者存储热水的效率。
将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分流管相连接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使得进入分流管中的水均为蓄能槽中同一层中的水,或者使得进入蓄能槽中的水能够保持在同一层,减小了蓄能槽中水的扰动。增加蓄能槽中储存冷水或者存储热水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流管为方形管。将散流管设置成方形管,可以方便分流管、分流片与散流管的连接同时控制了从散流管中流入蓄能槽中或者从蓄能槽中流入散流管中的水流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蓄能槽中还设置有散水板;所述散水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散水板均匀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散水冒安装孔;所述散水冒安装孔内设置有散水冒。
所述散水冒包括头部与柄部,且所述头部与柄部成“T”字连接,所述头部内部中空,所述柄部为管状,并与所述散水冒的头部内部连通;所述散水冒头部连接有散水冒柄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散水板将散流器同蓄能槽中其他部分分隔开,液体想要进入与之隔离的散流器,只有通过散水板上设置的散水冒,散水板使得水在从蓄能槽流入散流管或者从散流管流入蓄能槽时,对蓄能槽中的水的扰动更小。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散水板与储能槽之间通过散水板支撑架连接。由散水板支撑架将散水板支撑起来,使之不会影响散水器的工作。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蓄能槽中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蓄能槽补充液体的补液管。
由于地源热泵是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当这个系统的某个部件损坏需要维修的时候,可能造成系统内部的水漏出,影响循环系统的效果,需要使用补水管将水分补充进去。在蓄能槽中,安装有水压的监测装置,可以实现对蓄能槽中水压的监测,当压力变小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补水管对循环系统进行补水。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一根密封的循环管道;
或,
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用于吸取地下水的吸液管和用于排出地下水的排液管。
水路循环管为一根密封的循环管道的时候,内部有循环的水,循环水在进入地下的时候,可以与水路循环管道相接触的土壤或者地下水进行热量的交换;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两根用于吸取和排出地下水的管道的时候,吸取地下水的管道用于吸取地下水,排出地下水的管道用于将经过空调主机的水排到地下水中,直接利用地下水的温度来进行制冷或者散热。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地源热泵还包括: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或者冷水的供水罐;所述供水罐通过用于与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供水管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接;所供水罐上还连接有一个或多个供水出口以及供水补水管。
在地源热泵中添加了供水罐,供水罐通过供水管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接,令供水管中的水与水路循环管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存储到供水罐中共用户使用,并且在用户使用后可以通过补水供水管对供水罐中的水进行补充。
地源热泵的储能方法,包括:
开启蓄能槽电动阀令位于蓄能槽电动阀两侧的热量交换管相通;
令水路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热量交换管中的液体通过两个散流器中的一个进入蓄能槽,同时储能槽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流器流入热量交换管。
对于在1个大气压强下的水,在4℃温度下,密度最大。随着水温的提高,其密度不断减小,不同温度的水处于同一容器时,会由于密度的不同,出现自然的分层。当水温变化时,例如水的温度由低到高变换时,处于同一容器中的所有的水并不能够在同一时刻温度同时变化。在夏季蓄冷的循环中,冷水由蓄能槽下部的散流器进入蓄能槽中,而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从蓄能槽上部的散流器流出,由于蓄能槽中原有的水与由外界进入蓄能槽中的水的温度不同,蓄能槽内冷热水交接的部分形成斜温层将被向蓄能槽的上部或者下部推移,蓄能槽中的水能够逐渐被热水或者冷水替代,蓄能槽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与其中,尤其是在用电量低谷的时候,将冷水或者热水存储的蓄能槽中,并用蓄能槽中的冷水或者热水在用电量高峰的时候制冷或者散热,减小在用电高峰期对国家电网电量的供应形成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的同时,还包括:
令供水管中的水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供水管中的水通过所述供水管与供水罐连接的端口中的一个进入供水罐,同时供水罐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端口流入供水管;
令供水罐中完成热交换的水从供水出口流出。
在地源热泵中添加了供水罐,供水罐通过供水管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接,令供水管中的水与水路循环管中的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存储到供水罐中共用户使用,并且在用户使用后可以通过补水供水管对供水罐中的水进行补充。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地源热泵,包括:水路循环管1、空调主机2、蓄能槽3以及用户端4;
所述水路循环管1的两个端口均与所述空调主机2相连;所述空调主机2上还连接有用于和所述水路循环管1进行热量交换的热量交换管5;所述热量交换管5有两根,每根所述热量交换管5上的两个端口中远离所述空调主机2的一个端口均与所述蓄能槽3连接;所述用户端4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5分别通过一根热量循环管6相连;
所述蓄能槽3中设置有两个散流器7;两个所述散流器7均平行于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蓄能槽3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散流器7分别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5相连接;两根所述热量循环管6上均设置有用户端电动阀8;所述热量交换管5上连接所述蓄能槽3与所述热量循环管5的部分还设置有蓄能槽电动阀9;
所述水路循环管1包括一根密封的循环管道。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地源热泵,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水路循环管1包括用于吸取地下水的吸液管10和用于排出地下水的排液管11。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图4以及图5,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地源热泵,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散流器7包括散流管组12以及分流管组13;
所述散流管组12包含多根散流管14,多根所述散流管14的轴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多根所述散流管14均匀分布;所述散流管14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流孔组15;所述散流孔组15包括一个或多个散流孔;位于同一根散流管14上且沿该散流管14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所述散流孔组之间均设置有分流片16,设置于所述散流管14同一个侧面的多个所述分流片16相互平行。
所述分流管组13包括一根主分流管17以及多个用于将所述主分流管17内的液体均匀分散至所述散流管组12的各个部位,或将所散流管组12中的液体集中至所述主分流管内17的副分流管组18;所述主分流管17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副分流管组18;另一端连接有热量交换管5;所述散流孔组15设置于所述散流管14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18相连接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分流片16与所述散流孔组相对的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19。
实施例四:
参见图3、图6以及图7,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地源热泵,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散流器7包括散流管组12以及分流管组13;
所述散流管组12包含多根散流管14,多根所述散流管14的轴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多根所述散流管14均匀分布;所述散流管14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流孔组15;所述散流孔组15包括一个或多个散流孔;位于同一根散流管14上且沿该散流管14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所述散流孔组之间均设置有分流片16,设置于所述散流管14同一个侧面的多个所述分流片16相互平行。
所述分流管组13包括一根主分流管17以及多个用于将所述主分流管17内的液体均匀分散至所述散流管组12的各个部位,或将所散流管组12中的液体集中至所述主分流管内17的副分流管组18;所述主分流管17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副分流管组18;另一端连接有热量交换管5;所述散流孔组15设置于所述散流管14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18相连接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分流片16与所述散流孔组相邻的两个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19。
实施例五:
参见图8以及图9,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地源热泵,在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蓄能槽中还设置有散水板20;所述散水板2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散水板20均匀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散水冒安装孔21;所述散水冒安装孔21内设置有散水冒22。
实施例六: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地源热泵,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地源热泵还包括: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或者冷水的供水罐23;所述供水罐23通过用于与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供水管24与所述空调主机2相连接;所供水罐23上还连接有一个或多个供水出口25以及供水补水管26。
实施例七:
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提供的地源热泵蓄能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开启蓄能槽电动阀令位于蓄能槽电动阀两侧的热量交换管相通;
步骤102:令水路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步骤103: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步骤104: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热量交换管中的液体通过两个散流器中的一个进入蓄能槽,同时储能槽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流器流入热量交换管。

Claims (10)

1.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路循环管、空调主机、蓄能槽以及用户端;
所述水路循环管的两个端口均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所述空调主机上还连接有用于和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热量交换管;所述热量交换管有两根,每根所述热量交换管上的两个端口中远离所述空调主机的一个端口均与所述蓄能槽连接;所述用户端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分别通过一根热量循环管相连;
所述蓄能槽中设置有两个散流器;两个所述散流器均平行于水平面,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蓄能槽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散流器分别与两根所述热量交换管相连接;两根所述热量循环管上均设置有用户端电动阀;所述热量交换管上连接所述蓄能槽与所述热量循环管的部分还设置有蓄能槽电动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流器包括散流管组以及分流管组;
所述散流管组包含多根散流管,多根所述散流管的轴线在一个平面上,且在该平面上,多根所述散流管均匀分布;所述散流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流孔组;所述散流孔组包括一个或多个散流孔;位于同一根散流管上且沿该散流管长度方向分布的相邻两个所述散流孔之间均设置有分流片,设置于所述散流管同一个侧面的多个所述分流片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组包括一根主分流管以及多个用于将所述主分流管内的液体均匀分散至所述散流管组的各个部位,或将所述散流管组中的液体集中至所述主分流管内的副分流管组;所述主分流管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副分流管组;另一端连接有热量交换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相连接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分流片与所述散流孔组相对的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
或,
所述散流孔组设置于所述散流管上与所述副分流管组相连接的侧面相邻的两个侧面上;所述分流片与所述散流孔组相邻的两个侧边上还设置有附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槽中还设置有散水板;所述散水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散水板均匀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散水冒安装孔;所述散水冒安装孔内设置有散水冒。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槽中还设置有用于为所述蓄能槽补充液体的补液管。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一根密封的循环管道;
或,
所述水路循环管包括用于吸取地下水的吸液管和用于排出地下水的排液管。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地源热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用户提供热水的供水罐;所述供水罐通过用于与所述水路循环管进行热量交换的供水管与所述空调主机相连接;所供水罐上还连接有一个或多个供水出口以及供水补水管。
9.地源热泵的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启蓄能槽电动阀令位于蓄能槽电动阀两侧的热量交换管相通;
令水路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热量交换管中的液体通过两个散流器中的一个进入蓄能槽,同时储能槽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流器流入热量交换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源热泵的储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令热量循环管中的液体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的同时,还包括:
令供水管中的水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
令与空调主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供水管中的水通过所述供水管与供水罐连接的端口中的一个进入供水罐,同时供水罐中原有的液体通过另一个散端口流入供水管;
令供水罐中完成热交换的水从供水出口流出。
CN201210273259.4A 2012-08-02 2012-08-02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9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3259.4A CN102759160B (zh) 2012-08-02 2012-08-02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3259.4A CN102759160B (zh) 2012-08-02 2012-08-02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160A true CN102759160A (zh) 2012-10-31
CN102759160B CN102759160B (zh) 2014-12-03

Family

ID=47053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325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9160B (zh) 2012-08-02 2012-08-02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91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078A (zh) * 2015-11-19 2016-0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供水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4396Y (zh) * 2000-02-03 2001-03-21 陆敬荣 帽形稳流器温度分层蓄能贮水槽
CN201589352U (zh) * 2009-10-30 2010-09-22 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多环多角度均流器
CN201757475U (zh) * 2010-08-24 2011-03-09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地埋管地源热泵-水蓄能联合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CN201787682U (zh) * 2009-07-06 2011-04-06 苏彬诚 水蓄能稳压型精细布水系统
CN202734110U (zh) * 2012-08-02 2013-02-13 甘琼英 地源热泵蓄冷蓄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4396Y (zh) * 2000-02-03 2001-03-21 陆敬荣 帽形稳流器温度分层蓄能贮水槽
CN201787682U (zh) * 2009-07-06 2011-04-06 苏彬诚 水蓄能稳压型精细布水系统
CN201589352U (zh) * 2009-10-30 2010-09-22 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多环多角度均流器
CN201757475U (zh) * 2010-08-24 2011-03-09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地埋管地源热泵-水蓄能联合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CN202734110U (zh) * 2012-08-02 2013-02-13 甘琼英 地源热泵蓄冷蓄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2078A (zh) * 2015-11-19 2016-02-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供水空调系统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160B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7482B2 (en) Heat tube device utilizing cold energy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3438613B (zh) 复式一体化热源塔热泵装置
CN102767880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203116204U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逆流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102798184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3104957A (zh) 一种热泵驱动的逆流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102353102B (zh) 真空再生溶液空气除湿系统及温湿度独立调控空调系统
CN103438530B (zh) 一种地冷与冰蓄冷联合制冷系统
CN102589195A (zh) 太空能地源能结合的供热制冷系统
CN202452608U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
CN104061643A (zh) 闭式热源塔热泵与蒸发冷却联合的空调系统
CN102759159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203478697U (zh) 一种一体化的热源塔热泵装置
CN202149554U (zh) 一种土壤源全新风空气处理和生活热水供给系统
CN103148553A (zh) 冰蓄冷式制热水供冷暖气中央空调
CN201476397U (zh) 一种水源热泵调温除湿机
CN202581632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热泵空调机组
CN102620371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热泵空调机组
CN102759160B (zh) 地源热泵及其储能的方法
CN202734110U (zh) 地源热泵蓄冷蓄热装置
CN105135743A (zh) 一种空气盐溶液冷水机组
WO2022062413A1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与季节性储冷的低能耗空调冷却系统
CN205014673U (zh) 一种空气盐溶液冷水机组
CN205511229U (zh) 农业培植机及农业培植室
CN204154012U (zh) 一种带防冻溶液再生装置的空调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CHUAN ZIRANDAO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AN QIONGYING

Effective date: 20150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00 GUANG'AN, SICHUAN PROVINCE TO: 610044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26

Address after: 610044, No. 3, No. 1, No. 1, No. two, No. 22, south section of Ring Road, Chengdu, Sichuan, Wu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The Sichuan nature energy-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road

Address before: 610000 Guang'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Linshui County Jing Ping Xiang Huang Ping Village 5 groups

Patentee before: Gan Qiongy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