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9098A - 非动能给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动能给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9098A
CN102759098A CN2012101415794A CN201210141579A CN102759098A CN 102759098 A CN102759098 A CN 102759098A CN 2012101415794 A CN2012101415794 A CN 2012101415794A CN 201210141579 A CN201210141579 A CN 201210141579A CN 102759098 A CN102759098 A CN 102759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valve
pressure resistant
resistant vessel
valv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15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9098B (zh
Inventor
杨子路
杨伯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415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9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9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9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90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动能给水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对锅炉、蒸汽发生器等蒸汽产生设备进行供水的非动能给水系统。其包括低压供水箱、蒸汽产生装置和若干承压容器,蒸汽产生装置将蒸汽通入较低位置的承压容器中,将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高处的承压容器,高处的承压容器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蒸汽发生装置。此方案无需消耗大量能源的电泵或者空气压缩机,噪音小,能量利用率高。本发明适用于锅炉、蒸汽发生装置、除氧器等设备。

Description

非动能给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水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对锅炉、蒸汽发生器等产汽设备进行供水的非动能给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上,蒸汽锅炉的上水,压水堆电站以及船用压水堆核动力装置蒸汽发生器的给水,多采用电机拖动的离心式水泵。电动水泵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运行和维护费用很高,并需要消耗电能。在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的辅助给水系统等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由于电动泵电源的可靠性不足, 使得电动给水泵的应用明显受限。同时由于泵轴系的高速运转,运行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大的震动和噪音。在某些应用场合,这种噪音对用户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无论常规锅炉,还是压水堆的蒸汽发生器,都存在着其产生的蒸汽与其给水之间的明显的温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卡诺定理, 将蒸汽作高温热源, 给水作低温热源, 是可以有机械能输出的. 也就是说, 这个温差是可以利用来产生动力的。本发明技术本质上就是利用这个温差来为其给水提供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98年11月4日公开了授权公告号为CN2296413Y的专利文献,名称是气压泵,它由空压机、两个泵室、排液管、吸液阀,、排液阀、气管、进气阀、出气阀和调节阀组成,空压机通过气管分别与两泵室连接,气管上装有进气阀和出气阀,两泵室底部各有吸液阀,泵室之间由排液管连接,排液管底部装有排液阀,空压机的排气管上装有气压调节阀。此方案将空气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空气作为输送液体的动力。在一些需要大量给水的场合(如锅炉、核反应堆的蒸汽发生器等),如果采用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则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的电能,噪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给水方式所存在的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消耗电能、噪音小、适用于给锅炉等蒸汽产生装置给水的非动能给水系统。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非动能给水系统,包括低压供水箱、蒸汽产生装置、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第三承压容器、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第六承压容器、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第九可控阀、第一逆止阀、第二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五逆止阀、第六逆止阀、第七逆止阀、第八逆止阀、第九逆止阀、控制模块和若干个液位传感器;
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内部都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都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的控制端都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低压供水箱顶部设有回水输入口和凝结水输入口,所述低压供水箱底部设有供水口,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顶部都设有蒸汽口,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底部都设有进出水口,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顶部都设有进水口和蒸汽口,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底部都设有出水口,所述蒸汽产生装置设有注水口和蒸汽出口;
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底部比蒸汽产生装置的设计液位高;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的顶部比低压供水箱的设计液位低;具体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所述低压供水箱的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七逆止阀的进端口、第八逆止阀进端口和第九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七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承压容器的进水口,所述第八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五承压容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九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六承压容器的进水口;
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四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五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五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五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六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六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六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
所述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逆止阀的出端口、第二逆止阀的出端口和第三逆止阀的出端口,所述第一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二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三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可控阀的一端、第二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三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一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三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蒸汽口;
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四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七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四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七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所述第五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五可控阀的一端和第八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五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八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所述第六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六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九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六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九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作为优选,非动能给水系统还包括给水流量调节阀,所述给水流量调节阀分别与第一逆止阀的出口、第二逆止阀的出口和第三逆止阀的出口相连接。给水流量调节阀用于控制系统向蒸汽产生装置的给水流量。
作为优选,非动能给水系统还包括供汽隔离阀,所述供汽隔离阀串联在蒸汽产生装置的蒸汽出口上。供汽隔离阀用于控制系统是否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均为电磁阀,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上述可控阀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均为气动阀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管道与上述可控阀连接。
本方案中,蒸汽产生装置可以是锅炉或者核反应堆的蒸汽发生装置等能够产生蒸汽的设备。蒸汽产生装置的设计液位与低压供水箱的设计液位之间没有特殊要求,低压供水箱可以远低于蒸汽发生装置。
 逆止阀的进端口压力大于出端口压力时,进端口的液体流向出端口;出端口压力大于进端口压力时,逆止阀关闭。
蒸汽产生装置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用户,蒸汽用户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回水输入口,在蒸汽用户处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水重新回到低压供水箱。
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为安装在承压容器下部的窄量程液位计。
初始时,低压供水箱的水位于设计液位,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都注满水,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中没有水,蒸汽产生装置中有水(可以通过小型水泵注入启动必须的水量),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打开,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和第三可控阀关闭。
蒸汽产生装置启动,产生水蒸气,此时打开给水流量调节阀、供气隔离阀(给水流量调节阀和供气隔离阀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关闭第七可控阀,打开第二可控阀,高压蒸汽通过第二可控阀和第四可控阀进入第四承压容器,将第四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一承压容器,在第一承压容器中满水以后关闭第二可控阀,打开第七可控阀,然后关闭第八可控阀,打开第三可控阀,高压蒸汽通过第三可控阀和第五可控阀进入第五承压容器,将第五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二承压容器,在第二承压容器满水以后关闭第三可控阀,此时第三承压容器中充满高压蒸汽,然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一运行状态。
第一运行状态:关闭第六可控阀,打开第一可控阀,此时所有可控阀的状态为:第一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七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打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六可控阀和第八可控阀关闭。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逆止阀、第五逆止阀、第七逆止阀和第九逆止阀打开,第二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六逆止阀和第八逆止阀关闭。第一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一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一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四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第一承压容器中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二运行状态;
第二运行状态:关闭第一可控阀、第四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打开第二可控阀、第六可控阀和第八可控阀。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五逆止阀和第九逆止阀关闭,其余逆止阀打开。第一承压容器中的高压蒸汽将第六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三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二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二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五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中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三运行状态;
第三运行状态:关闭第二可控阀、第五可控阀和第七可控阀,打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逆止阀、第二逆止阀、第五逆止阀、第六逆止阀和第七逆止阀关闭,其余逆止阀打开。第二承压容器中的高压蒸汽将第四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一承压容器,第三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三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三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六承压容器;第三承压容器中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四运行状态;
第四运行状态:关闭第三可控阀、第六可控阀和第八可控阀,打开第一可控阀、第五可控阀和第七可控阀。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二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六逆止阀和第八逆止阀关闭,其余逆止阀打开。第三承压容器中的高压蒸汽将第五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二承压容器,第一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一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一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四承压容器;第一承压容器中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二运行状态,如此反复循环,实现不间断的供水。
所有可控阀都由控制模块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
本发明带来的实质性效果是,1.所需设备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廉;2.不需要运动或转动部件,运行维护简单, 运行费用很低;3.运行中没有震动和噪音产生或输出,在一些需要避免噪声的场合,具有明显的优势;4. 不需从外部输入动力, 具有非能动特性, 如应用于压水堆电厂的蒸汽发生器辅助给水或应急给水, 能显著提高核电厂核安全性能;5.能量利用率高,所用蒸汽的热能,做功后,返回锅炉或蒸汽发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处于第一和第四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处于第二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处于第三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V1、第一可控阀,V2、第二可控阀,V3、第三可控阀,V4、第四可控阀,V5,第五可控阀,V6、第六可控阀,V7、第七可控阀,V8、第八可控阀,V9、第九可控阀,CV1、第一逆止阀,CV2、第二逆止阀,CV3、第三逆止阀,CV4、第四逆止阀,CV5、第五逆止阀,CV6、第六逆止阀,CV7、第七逆止阀,CV8、第八逆止阀,CV9、第九逆止阀,T1、第一承压容器,T2、第二承压容器,T3、第三承压容器,T4、第四承压容器,T5、第五承压容器,T6、第六承压容器,B1、蒸汽产生装置,Tda、低压供水箱,LCV、给水流量调节阀,SCV、供气隔离阀。
可控阀和逆止阀符号全黑表示处于关闭状态,可控阀和逆止阀符号空心表示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非动能给水系统,包括低压供水箱Tda、蒸汽产生装置B1、第一承压容器T1、第二承压容器T2、第三承压容器T3、第四承压容器T4、第五承压容器T5、第六承压容器T6、第一可控阀V1、第二可控阀V2、第三可控阀V3、第四可控阀V4、第五可控阀V5、第六可控阀V6、第七可控阀V7、第八可控阀V8、第九可控阀V9、第一逆止阀CV1、第二逆止阀CV2、第三逆止阀CV3、第四逆止阀CV4、第五逆止阀CV5、第六逆止阀CV6、第七逆止阀CV7、第八逆止阀CV8、第九逆止阀CV9、给水流量调节阀LCV、供气隔离阀SCV、控制模块和若干个液位传感器;
蒸汽产生装置为核电站核反应堆的蒸汽发生器。
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内部都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都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的控制端都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低压供水箱顶部设有回水输入口和凝结水输入口,低压供水箱底部设有供水口,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顶部都设有蒸汽口,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底部都设有进出水口,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顶部都设有进水口和蒸汽口,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底部都设有出水口,蒸汽产生装置设有注水口和蒸汽出口;
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底部比蒸汽产生装置的设计液位高1米以上;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的顶部比低压供水箱的设计液位低1米以上;
如图1所示,低压供水箱的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七逆止阀的进端口、第八逆止阀进端口和第九逆止阀的进端口,第七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承压容器的进水口,第八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五承压容器的进水口,第九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六承压容器的进水口;
第四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逆止阀的进端口,第四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第五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五逆止阀的进端口,第五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第六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六逆止阀的进端口,第六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
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逆止阀的出端口、第二逆止阀的出端口和第三逆止阀的出端口,第一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第二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第三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
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可控阀的一端、第二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三可控阀的一端,第一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蒸汽口,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蒸汽口,第三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蒸汽口;
第四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四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七可控阀的一端,第四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蒸汽口,第七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第五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五可控阀的一端和第八可控阀的一端,第五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蒸汽口,第八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第六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六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九可控阀的一端,第六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蒸汽口,第九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给水流量调节阀串联在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上。
供气隔离阀串联在蒸汽产生装置的蒸汽出口上。
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均为电磁阀,控制模块分别与上述可控阀电连接。
 逆止阀的进端口压力大于出端口压力时,进端口的液体流向出端口;出端口压力大于进端口压力时,逆止阀关闭。
蒸汽产生装置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用户(汽轮发电机组),蒸汽用户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回水输入口,在蒸汽用户处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水重新回到低压供水箱。
初始时,低压供水箱的水位于设计液位,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都注满水,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中没有水,蒸汽产生装置中有水(可以通过小型水泵注入启动必须的水量),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打开,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和第三可控阀关闭。
蒸汽产生装置启动,产生大量水蒸气,此时打开给水流量调节阀、供气隔离阀(给水流量调节阀和供气隔离阀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关闭第七可控阀,打开第二可控阀,高压蒸汽通过第二可控阀和第四可控阀进入第四承压容器,将第四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一承压容器,在第一承压容器中满水以后关闭第二可控阀,打开第七可控阀,然后关闭第八可控阀,打开第三可控阀,高压蒸汽通过第三可控阀和第五可控阀进入第五承压容器,将第五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二承压容器,在第二承压容器满水以后关闭第三可控阀,此时第三承压容器中充满高压蒸汽,然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一运行状态。
第一运行状态系统如图2所示:关闭第六可控阀,打开第一可控阀,此时所有可控阀的状态为:第一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七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打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六可控阀和第八可控阀关闭。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逆止阀、第五逆止阀、第七逆止阀和第九逆止阀打开,第二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六逆止阀和第八逆止阀关闭。第一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一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一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四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第一承压容器中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二运行状态;
第二运行状态系统如图2所示:关闭第一可控阀、第四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打开第二可控阀、第六可控阀和第八可控阀。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五逆止阀和第九逆止阀关闭,其余逆止阀打开。第一承压容器中的高压蒸汽将第六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三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二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二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五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中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三运行状态;
第三运行状态系统如图3所示:关闭第二可控阀、第五可控阀和第七可控阀,打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逆止阀、第二逆止阀、第五逆止阀、第六逆止阀和第七逆止阀关闭,其余逆止阀打开。第二承压容器中的高压蒸汽将第四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一承压容器,第三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三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三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六承压容器;第三承压容器中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四运行状态;
第四运行状态系统如图1所示:关闭第三可控阀、第六可控阀和第八可控阀,打开第一可控阀、第五可控阀和第七可控阀。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二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六逆止阀和第八逆止阀关闭,其余逆止阀打开。第三承压容器中的高压蒸汽将第五承压容器中的水压入第二承压容器,第一承压容器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通过第一逆止阀和给水流量调节阀从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进入蒸汽产生装置,并且第一承压容器中逐渐充入高压蒸汽,低压供水箱中的水由于自身重力进入第四承压容器;第一承压容器中的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低于水位下限以后非动能给水系统进入第二运行状态,如此反复循环,实现不间断的供水。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非动能给水系统,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均为气动阀门,控制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管道与上述可控阀连接,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可控阀、逆止阀、承压容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5)

1.一种非动能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供水箱、蒸汽产生装置、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第三承压容器、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第六承压容器、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第九可控阀、第一逆止阀、第二逆止阀、第三逆止阀、第四逆止阀、第五逆止阀、第六逆止阀、第七逆止阀、第八逆止阀、第九逆止阀、控制模块和若干个液位传感器;
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内部都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都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的控制端都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低压供水箱顶部设有回水输入口和凝结水输入口,所述低压供水箱底部设有供水口,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顶部都设有蒸汽口,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底部都设有进出水口,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顶部都设有进水口和蒸汽口,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底部都设有出水口,所述蒸汽产生装置设有注水口和蒸汽出口;
所述第一承压容器、第二承压容器和第三承压容器的底部比蒸汽产生装置的设计液位高;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第五承压容器和第六承压容器的顶部比低压供水箱的设计液位低;
所述低压供水箱的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七逆止阀的进端口、第八逆止阀进端口和第九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七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承压容器的进水口,所述第八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五承压容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九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六承压容器的进水口;
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四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四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五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五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五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六承压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六逆止阀的进端口,所述第六逆止阀的出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
所述蒸汽产生装置的注水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第一逆止阀的出端口、第二逆止阀的出端口和第三逆止阀的出端口,所述第一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二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所述第三逆止阀的进端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进出水口;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可控阀的一端、第二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三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一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二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三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蒸汽口;
所述第四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四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七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四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七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所述第五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五可控阀的一端和第八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五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八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所述第六承压容器的蒸汽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六可控阀的一端和第九可控阀的一端,所述第六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承压容器的蒸汽口,所述第九可控阀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低压供水箱的凝结水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动能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水流量调节阀,所述给水流量调节阀分别与第一逆止阀的出口、第二逆止阀的出口和第三逆止阀的出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动能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汽隔离阀,所述供汽隔离阀串联在蒸汽产生装置的蒸汽出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动能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均为电磁阀,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上述可控阀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动能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阀、第二可控阀、第三可控阀、第四可控阀、第五可控阀、第六可控阀、第七可控阀、第八可控阀和第九可控阀均为气动阀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空气管道与上述可控阀连接。
CN201210141579.4A 2012-05-09 2012-05-09 非动能给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9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1579.4A CN102759098B (zh) 2012-05-09 2012-05-09 非动能给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1579.4A CN102759098B (zh) 2012-05-09 2012-05-09 非动能给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098A true CN102759098A (zh) 2012-10-31
CN102759098B CN102759098B (zh) 2014-05-07

Family

ID=4705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157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59098B (zh) 2012-05-09 2012-05-09 非动能给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90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2202A (zh) * 2014-03-05 2014-05-28 翟永才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系统及其应用
CN110148480A (zh) * 2019-05-28 2019-08-2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二回路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818A (en) * 1986-09-29 1988-04-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Feedwater control in a PWR following reactor trip
EP0157571B1 (en) * 1984-04-05 1989-09-2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Emergency feedwater system for steam generators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US6021169A (en) * 1998-10-22 2000-02-01 Abb Combustion Engineering Nuclear Power, Inc. Feedwater control over full power range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steam generators
CN101800085A (zh) * 2009-02-11 2010-08-1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站单堆使用的执行安全功能的辅助给水系统
CN102169733A (zh) * 2011-02-14 2011-08-3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专设安全系统
CN202675259U (zh) * 2012-05-09 2013-01-16 杨子路 给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57571B1 (en) * 1984-04-05 1989-09-2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Emergency feedwater system for steam generators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US4738818A (en) * 1986-09-29 1988-04-19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Feedwater control in a PWR following reactor trip
US6021169A (en) * 1998-10-22 2000-02-01 Abb Combustion Engineering Nuclear Power, Inc. Feedwater control over full power range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steam generators
CN101800085A (zh) * 2009-02-11 2010-08-1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站单堆使用的执行安全功能的辅助给水系统
CN102169733A (zh) * 2011-02-14 2011-08-31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非能动与能动相结合的专设安全系统
CN202675259U (zh) * 2012-05-09 2013-01-16 杨子路 给水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2202A (zh) * 2014-03-05 2014-05-28 翟永才 蒸发炉连续高效节能补液系统及其应用
CN110148480A (zh) * 2019-05-28 2019-08-2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二回路系统
CN110148480B (zh) * 2019-05-28 2021-01-12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二回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9098B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3049667T3 (e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combined pump water pressure-compressed air-energy storage with constant turbine-water pressure
KR101392847B1 (ko) 수격방지설비 겸용 가압펌프
CN105569910B (zh) 基于重物增压技术的抽水蓄能发电系统
US20100270801A1 (en) Electricity storage and recovery system
EP2864630B1 (en) Hydro/aero power plant
CN201387003Y (zh) 锅炉压力平衡供水装置
CN102759098B (zh) 非动能给水系统
US20230175472A1 (en) System for storing and recovering energy
CN201661552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集成型液压泵站
CN202675259U (zh) 给水系统
CN207277418U (zh) 一种新型分区智能供水系统及供水装置
CN216342547U (zh) 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水能的储能系统
CN114458517B (zh)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07108781A2 (en) Energy regenerator
CN207865040U (zh) 一种分布式分输站天然气加压系统
CN108194433A (zh) 机电静压作动系统
CN209247530U (zh) 一种增压系统一体化管端水压试验机
CN202228264U (zh) 一种全高油压转桨式水轮机控制系统
CN202001175U (zh) 一种管道水能发电装置
CN216260438U (zh) 乳化液泵站
CN202157770U (zh) 用于控压钻井系统的压力补偿装置
CN220081621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用管路
CN203515985U (zh) 一种汽动给水泵组的布置结构
CN202669583U (zh) 一种液体co2注入车
CN113750898B (zh) 乳化液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