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6729A -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6729A
CN102756729A CN201210264086XA CN201210264086A CN102756729A CN 102756729 A CN102756729 A CN 102756729A CN 201210264086X A CN201210264086X A CN 201210264086XA CN 201210264086 A CN201210264086 A CN 201210264086A CN 102756729 A CN102756729 A CN 102756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kinetic cell
execution
battery box
temperatur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4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6729B (zh
Inventor
韩尔樑
张守中
刘信奎
潘凤文
张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640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6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6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6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6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6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和控制方法。该温控系统包括内置有电子组件的电池箱,电池箱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外界气体经用于给汽车的发动机提供气体的增压系统和设置于车体上的空气压缩系统两者之一后,可连通电池箱的进气口;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包括根据环境参数控制增压系统和/或空气压缩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以便启动相应预热系统或冷却系统对电子组件进行预热或冷却;该温控系统充分利用了整车自身的配套设备为电池箱提供加热和冷却气源,能够省去电池系统必需的专用加热和冷却设备,减小对整车空间的占据,符合整车设计原则,且利用高压气体的压力驱动气体在电池箱内自动流动,无需设置额外的换热动力部件,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降低汽车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作为汽车主要的储能部件,更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好坏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及使用性能。
车用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可能引起电池模块内部的单体电池出现热失控现象,并使各单体或模块之间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从而造成各单体间性能的不匹配,进一步导致电池模块过早失效。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温控措施保证电池系统工作在适宜的温度。
现有技术中车用动力电池的冷却主要采用自然冷却、风冷和液冷;电池系统的预热主要利用专门的电热加热装置通过导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电池模块或单体。风冷主要是采用电动风扇在外部对电池包整体或在电池箱体内对密封的整体模块进行吹风,将环境空气和电池箱内的空气进行流通,对电池降温。液冷主要在电池包内部各模块间安装液体冷却片和冷却管道,并加装冷却液驱动设备,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对电池模块降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对动力电池的冷却和预热都需要增加额外的相应设备,如加装风扇、体积较大的通风管道、泵等以驱动冷却介质循环流动;加装电热器以对循环介质加热;加装散热器对冷却液散热。这样,相应增加了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在整车安装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需要重新设计安装位置。
并且,增加额外的设备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进行驱动,增加整车系统的能量消耗。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该装置占据整车空间比较小,且工作能量消耗比较低,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该系统占据整车空间比较小,且工作能量消耗比较低。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内置有电子组件的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外界气体经用于给所述汽车的发动机提供气体的增压系统和设置于车体上的空气压缩系统两者之一后,可连通所述电池箱的进气口;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包括根据所述电子组件的环境参数控制所述增压系统和/或所述空气压缩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以便启动相应预热系统或冷却系统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预热或冷却。
优选地,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空气滤清器和中冷器,当电池箱处于预热状态时,所述增压器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出气口,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连接外界空气;所述增压器的第一出气口连通中冷器的进气口,所述中冷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电池箱的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当所述电池箱处于降温状态时,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电池箱的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储气罐、所述中冷器、所述电池箱三者连通管道上设置有三通电控阀;当所述电池箱处于预热状态时,所述中冷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电池箱的进气口通过所述三通电控阀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电池箱的连通管路断开;当所述电池箱处于降温状态时,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与所述电池箱的进气口通过所述三通电控阀连通,所述中冷器与所述电池箱的连通管路断开。
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所述中冷器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空气压缩机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Pa各信号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各所述信号,发送控制指令于所述三通电控阀,以控制所述三通电控阀的相应阀口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整车控制器HCU;三者之间通过CAN总线实现数据传输。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单向阀,以便气体由所述出气口流向外界,并防止外界空气直接回流至电池箱中。
本发明中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利用汽车整机自身所具有的增压系统或/和空气压缩系统为电池箱中的电子组件提供预热或冷却所需的高温或低温气体,与现有技术设置风扇、冷却液管道等部件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用于换热的气体经增压系统或/和空气压缩系统后,气体的压力均高于大气压力,也就是说通入电池箱的进气口的气体为高压气体,因此电池箱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存在一定的气体压力差,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气体自动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与电池组内部的电子组件的热量传递,从而对电子组件充分起到热交换的作用。
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充分利用了整车自身的配套设备为电池箱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换热气体,能够减小对整车空间的占据,减轻整车整体重量,符合整车设计原则,并且,利用高压气体的压力驱动气体在电池箱内自动流动,无需设置额外的换热气体驱动设备,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另外,本发明中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可以完全利用空气对电子组件进行加热和冷却,可以完全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液泄漏问题。
在上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实时检测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环境参数;其次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增压系统和/或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启动相应预热系统或冷却系统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预热或冷却。
优选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预热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Pa,具体步骤如下:
S1:实时检测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预热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Pa;
S2: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即Tm是否处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S3:根据第一预定策略启动动力电池系统;
S4:根据第二预定策略启动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优选地,步骤S3中的所述第一预定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31: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不大于冷却系统启动最低温度Te;如果是,执行步骤S32;否则,执行步骤S33;
S32:关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各阀门,然后执行步骤S34;
S33:根据第一预定分策略启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
S34:连接并启动动力电池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驱动模式。
优选地,步骤S33中的所述第一预定分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331:判断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压强P3是否大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332;否则,执行步骤S32;
S332:判断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3是否不大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如果是,执行步骤S333;否则,执行步骤S32;
S33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冷却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然后执行步骤S34。
优选地,步骤S4中的所述第二预定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41:断开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源,并进入发动机驱动模式;
S42: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小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如果是,执行步骤S43;否则,执行步骤S44;
S43:根据第二预定分策略,启动所述预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
S44:根据第三预定分策略,启动所述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优选地,步骤S43中的所述第二预定分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431: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压强P2是否不小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41;否则,执行步骤S432;
S432: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温度T2是否小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如果是,执行步骤S434;否则执行步骤S433;
S43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预热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预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
S434:判断所述预热部件的气体温度T2是否不大于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如果是,执行步骤S41;否则,执行步骤S433。
优选地,步骤S44中所述第三预定分策略包括:
S441: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压强P3是否大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442;否则,执行步骤S41;
S442: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T3是否不大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如果是,执行步骤S443;否则执行步骤S444;
S44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冷却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S444: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T3是否小于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如果是,执行步骤S443;否则,执行步骤S41。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故该控制方法具有上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方式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模块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逻辑图。
其中,图1中附件名称与标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空气滤清器1、增压器2、中冷器3、发动机4、空气压缩机5、空气干燥器6、储气罐7、三通电控阀8、空气干燥器9、电池箱10、单向阀11、电子组件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该装置占据整车空间比较小,且工作能量消耗比较低。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内置有电子组件12的电池箱10,本文中所述的电子组件12主要是指车用动力电池单体、模块和相关电子元件,电池箱10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外界气体经用于给所述汽车的发动机4提供气体的增压系统和设置于车体上的空气压缩系统两者之一后,可连通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一般地,进入发动机4的增压系统和空气压缩系统中的气体均为经过过滤的比较清洁的气体。
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包括根据环境参数控制所述增压系统和/或所述空气压缩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以便启动相应预热系统或冷却系统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预热或冷却。
本发明中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利用汽车整机自身所具有的增压系统或/和空气压缩系统为电池箱10中的电子组件12提供预热或冷却所需的高温或低温气体,与现有技术设置风扇、冷却液管道等部件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用于换热的气体经增压系统或/和空气压缩系统后,气体的压力均高于大气压力,也就是说通入电池箱10的进气口的气体为高压气体,因此电池箱10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存在一定的气体压力差,在该压力差的作用下,气体自动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与电池组内部的电子组件12的热量传递,从而对电子组件12充分起到热交换的作用。
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充分利用了整车自身的配套设备为电池箱10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换热气体,能够减小对整车空间的占据,减轻整车整体重量,符合整车设计原则,并且,利用高压气体的压力驱动气体在电池箱10内自动流动,无需设置额外的换热气体驱动设备,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另外,本发明中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可以完全利用空气对电子组件12进行加热和冷却,可以完全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液泄漏问题。
一般地,增压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1、增压器2、中冷器3等部件,常使用的增压器为涡轮增压器2,外界气体经空气滤清器1过滤后,成为清洁的气体,可以有效避免对涡轮增压器2以及发动机4内部的污染,该气体经过涡轮增压器2增压以后,气体压力增加近1倍,且温度升高,成为高温、高压气体,一般情况下,-10℃的气体经过增压器增压以后可以接近100℃。
高温高压的气体经增压器2与中冷器3之间的连通管道进入中冷器3,经过中冷器3冷却以后,气体的温度可以保持在10℃至40℃之间,且其压力大约为1.5到2MPa,这样的气体适合用于给电池箱10内部的电子组件12进行预热和保温。
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池箱10处于预热状态时,所述增压器的第一进气口连通空气滤清器1的出气口,空气滤清器1的进气口连通外界空气;增压器2的出气口连通中冷器3的进气口,所述中冷器3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也就是说,当检测到电池箱10内部的电子组件12温度比较低时,可以连通中冷器3和电池箱10的进气口,利用中冷器3中的温暖的高压气体对电池箱10内部的电子组件12进行预热或保温,使电子组件12在达到适宜温度后再进行工作。
在该实施方式中经中冷器3的气体可以对电子组件12的温控起到良好的效果,换热效率比较高,并且该系统中几乎无需增加其他部件,对现有产品的改造成本比较小。
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如40℃以下,电池组件可以正常进行工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大功率充电和放电,这时电池组件12会产生发热,因此为了保证电子组件12的正常工作,就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下面给出了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两种实现电子组件12冷却降温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换热器,当所述电池箱10处于冷却状态时,所述增压器2的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工作口连接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三工作口、第四工作口分别连接冷源出口、冷源回路;冷源可以来自于给发动机4降温处理的水源。
该实施方式只需增加第一换热器即可实现增压器气体对电池箱10内部电子组件12的降温处理。
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5和储气罐7,一般地,该系统中进入压缩机5的温度相对低的气体是预先经过空气滤清器1过滤的清洁气体,气体经压缩机5压缩后,其压力可以达到6至8倍的大气压,压缩气体暂存储于储气罐7中。当电池箱10处于冷却状态时,储气罐7的出气口连通电池箱10的进气口;低温压缩空气在自身高压驱动下,快速流向电池箱10内部,对电子组件12进行冷却降温,使电子组件12的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可以在储气罐7、中冷器3、电池箱10三者连通管道上设置三通电控阀8;当电池箱10处于预热状态时,中冷器3的出气口与电池箱10的进气口通过三通电控阀8连通,储气罐7与电池箱10的连通管路断开;当电池箱10处于冷却状态时,所述储气罐7的出气口与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通过所述三通电控阀8连通,中冷器3与电池箱10的连通管路断开。
该方式可以简化管路设计,通过三通电控阀8可以简单实现各状态下管路的连通和断开以及通过控制阀门开度调节气体的流量,并且易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第四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5和储气罐7,当电池箱10处于冷却状态时,所述储气罐7的出口连通电池箱10的进气口;当所述电池箱10处于预热状态时,储气罐7的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工作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工作口连接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三工作口、第四工作口分别连接热源出口、热源回路。
上述第二换热器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换热参数,且上述热源可以为汽车发动机4系统的热水源或发动机4的高温尾气。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方式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模块的框图。
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可以包括检测中冷器3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空气压缩机5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Pa各信号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各所述信号,发送控制指令于所述三通电控阀8,以控制所述三通电控阀8的相应阀口的开启或关闭;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方便,请结合图1,三通电控阀8包括a、b、c三个阀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储藏罐7的出气口、电池箱10的进气口以及中冷器3的出气口,控制模块根据上述温度和压力参数分别可以发送控制指令K1、K2、K3控制各阀门之间的连通和断开,例如,当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K1时,阀门a和b接通,两者与c断开;当发送控制指令K2时,阀门b和c接通,a关闭;当发送控制指令K3时,阀门a、b、c均关闭;该设置方式有利于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具体地,控制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整车控制器HCU,三者之间通过CAN总线实现数据传输;其中,ECU可以采集并接收中冷器3的出口气体温度T2、压强P2以及大气压力Pa;HCU可以采集并接收空气压缩机5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各电子组件的温度以及电池箱内的气体压力Ps由BMS采集;该设置方式中数据传输效率比较高。
上述各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管路上设置有空气干燥器9,空气干燥器9可以进一步干燥进入电池箱10中的高压气体,可以使进入电池箱10内部的气体直接接触各电子组件12的表面,对电池模块或单体以及内部部件进行热交换,有利于提高气体与电子组件12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当然,还可以在空气压缩机5和储气罐7之间设置第一空气干燥器6,用于进一步干燥系统内的气体。
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例中电池箱10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单向阀11,以便气体由出气口流向外界;该设置方式中,当电池箱10内部的气体压力大于出气口处大气压力时,单向阀11的阀门开启;单向阀11一般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当电池箱10内部气体压力减小至大气压力时,单向阀11的阀门关闭,从而避免了出气口外部的气体和灰尘进入电池箱10内部,防止对电池箱10内部的污染和腐蚀。
结合以上描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本文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逻辑如图3。
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实时检测上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预热系统的出口气体的温度T2和压强P2、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的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大气压力Pa。
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预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可以分别由增压系统和空气压缩系统两者提供,相应地,上述温度T2和压强P2分别为中冷器出口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温度T3和压强P3分别为储液罐出口气体的温度和压强。
其中,上述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可以由检测到的各电子组件的温度T1、T2.......Tn取平均值计算所得,各电子组件温度的检测可以由电子组件中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
步骤S2: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即Tm是否处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步骤S3:根据第一预定策略启动动力电池系统;
步骤S4:根据第二预定策略启动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具体地,上述步骤S3中的所述第一预定策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不大于冷却系统启动最低温度Te;如果是,执行步骤S32;否则,执行步骤S33;
步骤S32:关闭温控系统中各阀门,然后连接并启动动力电池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驱动模式;
步骤S33:根据第一预定分策略启动动力电池系统。
具体地,上述步骤S33中的所述第一预定分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31:判断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的压强P3是否大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332;否则,执行步骤S32;
步骤S332:判断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的温度T3是否不大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如果是,执行步骤S333;否则,执行步骤S32;
步骤S33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冷却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然后连接并启动动力电池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驱动模式。
具体地,步骤S4中的所述第二预定策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断开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源,并进入发动机驱动模式;
步骤S42: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小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如果是,执行步骤S43;否则,执行步骤S44;
步骤S43:根据第二预定分策略,启动所述预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
步骤S44:根据第三预定分策略,启动所述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具体地,步骤S43中的所述第二预定分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31: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压强P2是否不小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41;否则,执行步骤S432;
步骤S432: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温度T2是否小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如果是,执行步骤S434;否则执行步骤S433;
步骤S43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预热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预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
步骤S434: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温度T2是否不大于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如果是,执行步骤S41;否则,执行步骤S433。
进一步地,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44中所述第三预定分策略包括:
步骤S441: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压强P3是否大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442;否则,执行步骤S41;
步骤S442: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T3是否不大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如果是,执行步骤S443;否则执行步骤S444;
步骤S44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冷却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步骤S444: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T3是否小于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如果是,执行步骤S443;否则,执行步骤S41。
当然,执行完步骤S34、步骤S443、步骤S433后,可以控制程序返回步骤S 1继续执行上述程序,实现该系统的实时检测。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内置有电子组件(12)的电池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0)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外界气体经用于给所述汽车的发动机(4)提供气体的增压系统和设置于车体上的空气压缩系统两者之一后,可连通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还包括根据环境参数控制所述增压系统和/或所述空气压缩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模块,以便启动相应预热系统或冷却系统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预热或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器(2)、空气滤清器(1)和中冷器(3),当电池箱(10)处于预热状态时,所述增压器(2)的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1)的出气口,所述空气滤清器(1)的进气口连接外界空气;所述增压器(2)的第一出气口连通中冷器(3)的进气口,所述中冷器(3)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5)和储气罐(7),当所述电池箱(10)处于降温状态时,所述储气罐(7)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罐(7)、所述中冷器(3)、所述电池箱(10)三者连通管道上设置有三通电控阀(8);当所述电池箱(10)处于预热状态时,所述中冷器(3)的出气口与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通过所述三通电控阀(8)连通,所述储气罐(7)与所述电池箱(10)的连通管路断开;当所述电池箱(10)处于降温状态时,所述储气罐(7)的出气口与所述电池箱(10)的进气口通过所述三通电控阀(8)连通,所述中冷器(3)与所述电池箱(10)的连通管路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中冷器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空气压缩机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 Pa各信号的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各所述信号,发送控制指令于所述三通电控阀(8),以控制所述三通电控阀(8)的相应阀口的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整车控制器HCU;三者之间通过CAN总线实现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0)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单向阀(11),以便气体由所述出气口流向外界,防止外界空气直接回流至电池箱中。
8.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实时检测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环境参数;其次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控制所述增压系统和/或所述空气压缩系统启动相应预热系统或冷却系统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预热或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预热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Pa,具体步骤如下:
S 1:实时检测动力电池温控系统中预热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2和压强P2、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3和压强P3、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外界大气压力Pa;
S2: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即Tm是否处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否则执行步骤S4;
S3:根据第一预定策略启动动力电池系统;
S4:根据第二预定策略启动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所述第一预定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31: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不大于冷却系统启动最低 温度Te;如果是,执行步骤S32;否则,执行步骤S33;
S32:关闭温控系统中各阀门,然后执行步骤S34;
S33:根据第一预定分策略启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
S34:连接并启动动力电池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驱动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中的所述第一预定分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331:判断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压强P3是否大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332;否则,执行步骤S32;
S332:判断冷却系统的出口气体温度T3是否不大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如果是,执行步骤S333;否则,执行步骤S32;
S33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冷却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然后连接并启动动力电池系统,进入混合动力驱动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电池箱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所述第二预定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41:断开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源,并进入发动机驱动模式;
S42:判断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是否小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如果是,执行步骤S43;否则,执行步骤S44;
S43:根据第二预定分策略,启动所述预热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
S44:根据第三预定分策略,启动所述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电池箱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3中的所述第二预定分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S431: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压强P2是否不小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41;否则,执行步骤S432;
S432:判断所述预热系统的气体温度T2是否小于预设最低工作温度Tmin;如果是,执行步骤S434;否则执行步骤S433;
S43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预热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预热系统, 对动力电池进行预热;
S434:判断所述预热部件的气体温度T2是否不大于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如果是,执行步骤S41;否则,执行步骤S43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4中所述第三预定分策略包括:
S441: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压强P3是否大于外界大气压Pa;如果是,执行步骤S442;否则,执行步骤S41;
S442: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T3是否不大于预设最高工作温度Tmax;如果是,执行步骤S443;否则执行步骤S444;
S443:系统控制模块输出冷却控制信号,启动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
S444:判断所述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T3是否小于电子组件的平均温度Tm;如果是,执行步骤S443;否则,执行步骤S41。 
CN201210264086.XA 2012-07-27 2012-07-27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756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4086.XA CN102756729B (zh) 2012-07-27 2012-07-27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4086.XA CN102756729B (zh) 2012-07-27 2012-07-27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6729A true CN102756729A (zh) 2012-10-31
CN102756729B CN102756729B (zh) 2015-07-29

Family

ID=4705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4086.XA Active CN102756729B (zh) 2012-07-27 2012-07-27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5672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0916A (zh) * 2013-12-23 2014-03-26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3847507A (zh) * 2012-11-30 2014-06-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牵引电池通风控制
CN104163171A (zh) * 2013-07-11 2014-11-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源温度保护控制方法
CN104535938A (zh) * 2015-01-29 2015-04-22 四川诚邦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驱动的新能源动力综合测试系统
CN107093782A (zh) * 2017-04-20 2017-08-25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7672472A (zh) * 2017-10-24 2018-02-09 宁波大学 一种零能耗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8588756A (zh) * 2018-06-29 2018-09-28 山东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氢风机运行状态控制装置
CN108790787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2867A (ja) * 2001-05-28 2002-12-06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温度制御装置
US20090024256A1 (en) * 2007-07-18 2009-01-22 Daniel Thomas Adams Centralized multi-zone cooling for increased battery efficiency
CN101386285A (zh) * 2007-09-14 2009-03-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车辆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和电池热管理
JP2010133661A (ja) * 2008-12-05 2010-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調・発電装置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2867A (ja) * 2001-05-28 2002-12-06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温度制御装置
US20090024256A1 (en) * 2007-07-18 2009-01-22 Daniel Thomas Adams Centralized multi-zone cooling for increased battery efficiency
CN101386285A (zh) * 2007-09-14 2009-03-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车辆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和电池热管理
JP2010133661A (ja) * 2008-12-05 2010-06-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調・発電装置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507A (zh) * 2012-11-30 2014-06-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牵引电池通风控制
CN104163171A (zh) * 2013-07-11 2014-11-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动力电源温度保护控制方法
CN103660916A (zh) * 2013-12-23 2014-03-26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4535938A (zh) * 2015-01-29 2015-04-22 四川诚邦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驱动的新能源动力综合测试系统
CN104535938B (zh) * 2015-01-29 2017-05-10 四川诚邦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驱动的新能源动力综合测试系统
CN107093782A (zh) * 2017-04-20 2017-08-25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7672472A (zh) * 2017-10-24 2018-02-09 宁波大学 一种零能耗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8790787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790787B (zh) * 2018-05-30 2020-09-22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588756A (zh) * 2018-06-29 2018-09-28 山东新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氢风机运行状态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6729B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6729B (zh) 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74509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149014A (zh) 热管理系统、热管理方法及汽车
CN10366091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102689586A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一体化温度控制系统
CN108376808A (zh) 一种汽车电池温度调节装置
CN10631407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器热管理系统
CN103496319B (zh)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温度调控装置
CN101011933A (zh) 具有低温回路的混合动力驱动单元
CN104520137A (zh) 发生电池组加热器失效时的电动车辆电池组的热管理
CN101551175A (zh) 车辆的暖通空调和电池热管理
EP2357545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testing lifetime of hybrid power vehicle controller
CN202686356U (zh)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CN106329028A (zh) 车辆电池控温装置和车辆电池控温方法
CN203766487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CN202231122U (zh)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智能热管理系统
CN103594756A (zh) 用于混合动力电池热系统的加热器和泵性能诊断
CN101624933A (zh) 汽车发动机水箱空气冷却装置
CN205185831U (zh) 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加热系统
CN102795076B (zh) 车载储能系统的冷却装置
CN106025427A (zh) 电池包的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9273782B (zh)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204809360U (zh)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模组加热系统和启动控制系统
CN110014945A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0113657U (zh) 用于氢能燃料电池车内高压电器部件冷却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