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52187B -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52187B
CN102752187B CN201110100690.4A CN201110100690A CN102752187B CN 102752187 B CN102752187 B CN 102752187B CN 201110100690 A CN201110100690 A CN 201110100690A CN 102752187 B CN102752187 B CN 102752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aggregation
dlag
network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0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52187A (zh
Inventor
敖婷
喻敬海
魏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00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52187B/zh
Priority to US14/113,027 priority patent/US9665530B2/en
Priority to EP12774303.7A priority patent/EP270134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2/073429 priority patent/WO20121429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52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52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52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digital computers each having at least an arithmetic unit, a program unit and a register, e.g. for a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of several programs
    • G06F15/161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e.g. computer clusters, blade chassis or hardwar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通过该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环网和其他保护技术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中的业务正常进行,提高了网络接口的可靠性和链路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使用得越来越多,承载了更多的业务。网络内部根据其所采用的技术有多种方法对链路及其上的节点实现保护。随着对流量的保护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有的运营商也提出了在网络互连的情况下实现流量保护的需求。这里的流量保护可以采用链路聚合的方式实现,例如端口聚合或环路保护方式。目前,链路聚合常用标准中支持的是一个节点上的端口聚合,因此仅适用于链路保护。可见,在当前的链路聚合技术中,无法实现在网络边缘接口上对节点的保护。
网络与网络互连区域组网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为了满足对链路保护同时,也对边缘节点实现保护,进而保证业务的正常传输,相关技术中提出了链路和节点双冗余的网络互连保护方式,如G.8032标准的环网保护技术,但该技术仅适用于某些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间互连部分采用全网连接的方式不适用,因此该技术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包括: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Distributed LinkAggregation Group,分布式链路聚合组);通过该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
其中,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分布式聚合组DLAG包括:在节点上包含一个DLAG内部协调LIC单元;其中,LIC单元用于对多个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一个或多个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上述LIC单元用于对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包括:节点间通过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节点间通过LIC单元交互各自的端口聚合情况。
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节点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得到一个统一的聚合参数。
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形成一个逻辑节点,将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连接并用于LIC单元交互协商的链路为内连链路。
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节点在LIC单元的协调下交互各自的端口聚合情况,将节点的聚合端口加入到DLAG中。
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在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
在上述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包括:上述节点接收到其它节点的端口聚合情况,根据端口聚合情况创建与该其它节点上的聚合链路的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并创建与该其它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器。
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在节点上包含用于对DLAG内的流量所在网关进行判断的业务网关单元。
上述网关为一个特定节点,从一端网络流出或流入该端网络的流量需由特定节点转发。
上述通过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包括:当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报文收集器上送的报文时,确定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是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业务网关单元将报文送入MAC中继器转发到节点的网络内部;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不是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业务网关单元通过内连链路将报文发送给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所在节点。
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LIC单元交互业务在各个节点上的业务网关的分配和/或绑定情况。
其中,报文所属的业务使用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表示或使用骨干业务实例标识I-SID表示。
上述方法还包括:节点中有聚合端口被删除时,将有聚合端口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与节点通过内连链路相连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删除被删除的聚合端口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当其它节点上与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全部被删除后,其它节点删除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器。
上述将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各自的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并进行协商,当聚合参数统一时,多个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上述聚合参数包括系统标识、系统优先级和系统密钥。上述聚合参数还包括节点标识和节点优先级。
上述方法还包括:如果DLAG中两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选择两节点中节点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修改选择的节点的聚合参数。
上述LIC单元运行链路聚合组内部协商协议LICP。其中,LICP采用的协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或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上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
其中,上述DLAG是一种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用于将网络内部流量传送给网络外部,或者,将网络外部的流量传送给网络内部,并实现在链路和节点上对互连网络之间流量的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系统,该系统包括:聚合模块,用于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弹性接口实现模块,用于通过聚合模块聚合的上述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
通过本发明,采用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通过该DLAG实现弹性的网络接口,解决了现有环网保护技术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中的业务正常进行,提高了网络接口的可靠性和链路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业务网关单元内部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分布式LAG的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LIC单元与其他单元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网络连接拓扑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LICP用于交互聚合信息的TLV格式一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LICP用于交互聚合信息的TLV格式二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LICP用于交互聚合信息的TLV聚合链路字段携带特定标识的格式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LICP完成交互后a′节点的聚合器内部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例2的网络连接拓扑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例2的LICP完成交互后a′节点的聚合器内部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例3的网络连接拓扑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3的LICP完成交互后a′节点的聚合器内部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1、2、3的分布式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802.1AX-2008标准中规范的LACP(LinkAggregation Control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实现了弹性网络接口,尤其是以太网络之间的互连保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端口也可以指一个节点与另一个节点相连接的聚合链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保护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这里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可以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也可以位于不同网络中或者位于一个网络的内部。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时,聚合成的DLAG优选为一种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该弹性网络互连接口用于将网络内部流量传送给该网络外部,或者,将该网络外部的流量传送给网络内部,并实现对网络内外之间流量的保护。
例如,在节点上包含一个LIC(LAG Internal Coordinator Protocol,链路内部协调单元);其中,该LIC单元用于对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多个节点的一条或多条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其中,LIC单元用于对所述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包括:节点间通过该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节点间通过该LIC单元交互各自的端口聚合情况。而聚合参数包括系统标识(system id)、系统优先级(systempriority)和系统密钥(key)等;或者还包括节点参数,节点参数包括:节点标识(node id)、节点优先级(node priority)等。
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还可以包括:上述节点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得到一个统一的聚合参数;以及上述节点在LIC单元的协调下交互各自端口聚合情况,将该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加入到DLAG中。优选地,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各自的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并进行协商,当多个节点间的聚合参数统一时,将上述多个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本实施例也可以将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形成一个逻辑节点,将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连接并用于LIC单元交互协商的链路作为内连链路。这些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通过内连链路的连接组成逻辑节点,内连链路不仅可以用于LIC单元的信息交互,还可以用于该逻辑节点中多个节点之间流量的传送。
优选地,将上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在上述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例如:节点接收到其它节点的端口聚合情况,根据该端口聚合情况创建与该其它节点上的聚合链路的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并创建与该其它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器;其中,虚拟聚合复用器的数量和该其他节点发送的端口聚合情况中的聚合端口的数量一致;一个节点对应一个虚拟聚合解析器。即,虚拟聚合复用器与节点上的聚合链路相对应,虚拟聚合解析器与节点相对应。
步骤S104,通过该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其中,弹性的网络接口指该网络接口能够对其上的流量进行保护,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不再是集中在一点上的保护,它允许同属于网络接口上的多点相互之间保护,这里的流量保护是分布在这些点之间进行的。
本实施例在实现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时,还可以在该节点上包含用于对DLAG内的流量所在网关进行判断的业务网关单元,该网关为一个特定节点,从一端网络流出或流入该端网络的流量需由该特定节点转发。基于此,通过该DLAG实现弹性的网络接口包括:
1)当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报文收集器上送的报文时,确定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
2)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是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业务网关单元将该报文送入MAC中继器转发到该节点(即该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的网络内部;
3)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不是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业务网关单元通过内连接口将报文发送给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所在节点。这里的内连接口是连接内连链路的,这里选择的内连接口是本节点与该报文所属业务网关之间的内连链路对应的内连接口。
逻辑节点中的各个节点都是通过内连链路连接的,这里的内连链路可以是物理上的链路,也可以是逻辑上的链路,比如可以是直连的物理链接,也可以是建设在这些节点所在网络上的逻辑隧道。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弹性网络接口,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通过上述LIC单元交互多个节点间的业务网关的分配和/或绑定情况。
DLAG的节点中有聚合端口被删除时,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有聚合端口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与该节点通过内连接口相连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删除上述被删除的聚合端口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当其它节点上该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全部被删除后,其它节点删除该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器。
如果DLAG中两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选择两节点中节点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修改所选择的节点的聚合参数。
本实施例的LIC单元运行链路聚合组内部协商协议LICP(DLAG InternalCoordinatorProtocol,分布式链路聚合组内部协商协议)。LICP采用的协议可以采用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或LACP,也可以是新定义的一种协议。
上述方法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通过该DLAG实现弹性的网络接口,解决了现有环网保护技术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中的业务正常进行,提高了网络接口的可靠性和链路的利用率。
上述方法适用于以太网之间的互连保护,为了便于说明,将上述节点中的一个称为边缘节点,另一个称为邻接节点,其中,边缘节点和邻接节点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相连;当然与该边缘节点通过内连链路相连的邻接节点可以不只一个。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内连链路指的是同一个网络中的两个边缘节点之间的链路,边缘节点与邻接节点通过内连链路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
该边缘节点确定自身的聚合参数与上述邻接节点的聚合参数相同时,该边缘节点与邻接节点建立DLAG。其中,DLAG包括边缘节点和邻接节点所属的LAG;其中,边缘节点和邻接节点所属的LAG与相关技术中的聚合组相同,例如,边缘节点A属于第一网络,边缘节点B属于第二网络,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之间通过多条链路相连,则边缘节点A与边缘节点B间的多条链路为一个LAG。
本实施例中的边缘节点与邻接节点在内连链路上可以采用LICP进行信息交互,例如,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其中,聚合参数包括系统标识(system id)、系统优先级(systempriority)和系统密钥(key)等;或者聚合参数包括的节点参数,节点参数包括:节点标识(node id)、节点优先级(node priority)等。
上述LICP可以基于LLDP或LACP。例如,通过扩展LLDP或LACP携带所需信息的TLV字段来实现。本实施例优选LICP基于LACP的方式。当LICP基于LACP时,则网络互连接口上的LACP称为外部LACP,内连接口上的LICP称为内部LACP。
本实施例的边缘节点与邻接节点建立DLAG是基于LAG进行建立的,其包括:边缘节点获取邻接节点的端口聚合信息;边缘节点根据获取的邻接节点的端口聚合信息,在自身的聚合器内创建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Virtual Aggregator Multiplexer)和虚拟聚合解析器(VirtualAggregator Parser);为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创建一个控制复用与解析器(Control Parser/Multiplexer);并在边缘节点内设置业务网关单元,该业务网关单元与边缘节点内的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客户层、报文收集器(Frame Collector)和报文分发器(Frame Distributor)相连;当然,上述创建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等也可以不创建在节点原有的聚合器内。
其中,这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中的虚拟聚合复用器为n个,虚拟聚合解析器为1个,n等于邻接节点上聚合链路的数量,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与一个邻接节点对应,如有m个邻接节点,则对应m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控制复用与解析器也可以表示为“控制复用/解析器”。
上述DLAG聚合完成后,该边缘节点使用DLAG内的链路对互连接口上的流量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的流量保护既包括流量均衡处理,也包括链路故障时的流量倒换处理。基于上述建立的DLAG,边缘节点使用DLAG内的链路对互连接口上的流量进行保护包括两个方向的报文,一个是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从报文收集器上送来的报文,另一个是业务网关接收到将要发往报文分发器的报文,这两种报文的处理示意图可以参见图2所示,对于第一种报文,业务网关单元需要进行如下处理:
1)当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报文收集器上送的报文时,确定报文所属的业务对应的网关;
2)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对应的网关为上述边缘节点,即该报文所属业务对应的网关是设置有该业务网关单元的聚合器所在的节点,该业务网关单元通过MAC中继器将报文发送至边缘节点所在的网络内部;
3)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对应的网关为上述邻接节点,即该报文所属业务对应的网关不是设置有该业务网关单元的聚合器所在的节点,该业务网关单元将报文发送给控制复用与解析器,控制复用与解析器通过内连接口将该报文转发给该邻接节点。这里的内连接口是连接内连链路的,这里选择的内连接口是本节点与该报文所属业务网关之间的内连链路对应的内连接口。
对于第二种报文,业务网关单元需要进行如下处理:
1)对于将要发往报文分发器的报文,业务网关单元确定报文所属的业务对应的网关;
2)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对应的网关为上述边缘节点,即该报文所属业务对应的网关是设置有该业务网关单元的聚合器所在的节点,该业务网关单元将报文送入报文分发器,报文分发器执行分发算法确定该报文对应的网络互连接口,通过确定的网络互连接口发送报文;
3)如果报文所属业务对应的网关不是上述边缘节点,即该报文所属业务对应的网关不是设置有该业务网关单元的聚合器所在的节点,将该报文丢弃。
对于第二种报文,如果所述节点所在网络能确保要流出该网络的流量能直接到达其对应的业务网关节点,则该处理可以省去。
上述报文所属的业务可以使用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标识表示,虚拟局域网标识可以用VLAN-ID或VID表示,上述报文所属的业务也可以使用骨干业务实例标识(Backbone Service Instance Identifier,I-SID)表示,依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其业务的标识可以是不同的,这里仅举例说明,并不作限定。
第二LAG中有链路被删除(即邻接节点所属的LAG中有链路被删除)时,邻接节点将被删除的链路的标识信息通知给边缘节点;边缘节点删除上述被删除的链路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当某节点对应的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个数均为0时,该边缘节点删除该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接收器。
本实施例中的邻接节点的个数为一个或多个;当逻辑节点内的节点间的某条内连链路出现故障,则由于原先属于一个DLAG的节点之间无法通过LICP协商,交互信息,因此这些节点将无法再聚合为一个DLAG了,即无法通过内连链路形成一个逻辑节点,此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节点优先级低的节点改变其聚合参数(例如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等参数),将其从这个DLAG中移除。基于此,上述方法还包括:上级网络设备发现上述边缘节点与邻接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选择边缘节点和邻接节点中节点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修改选择的节点的聚合参数,将选择的节点从上述逻辑节点中移除;上级网络设备使用上述DLAG中的其它节点作为上述选择的节点的业务网关;即,原先被移除的节点上作为业务网关所有业务也将分配到仍属于该DLAG中的其他节点上,这些其他节点将作为原来对应被移除的节点的业务网关。
为了使边缘节点可以邻接节点通过内连链路进行信息交互,在原有边缘节点内可以在协调器(Coordination)内增设一个LAG组内协调单元(即,LIC单元),该LIC单元运行分布式LAG组内协调协议(Distributed LAG Internal Coordinate Protocol,LICP),参见图3所示的分布式LAG的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示意图,其中,聚合器(Aggregator)在原有LAG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上述业务网关单元、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以及控制复用与解析器;其中,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对应一个控制复用与解析器。除此之外,该聚合器还包括原有的报文收集器和报文分发器,以及与本节点聚合端口对应的聚合解析/复用器(Aggregator P/M)和控制聚合解析/复用器(Control P/M)。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与属于同一逻辑节点中的其他邻接节点对应。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用于参与该DLAG的流量分配。可以将要由DLAG组内的其他节点上的聚合链路传送的流量从内连链路传输给其他节点,并接收来自其他节点上的聚合链路发过来的流量。
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的创建由LIC单元来控制。例如,LIC单元控制创建虚拟聚合复用器的数量和对端节点发来的聚合端口的数量一致。该对端节点是要与创建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的节点通过内连接口相连接的节点,即上述邻接节点。
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对应一个控制复用/解析器,控制复用/解析器也是由LIC单元控制创建。每一条内连接口对应一个控制复用/解析器。控制复用/解析器用于将从内连链路收到的流量加以区分,判断是数据流量还是控制信令,如果是数据流量则发送给报文收集器(Frame Collector);如果是控制信令(这里是LICP的控制协议报文)则发送给LIC单元。
这里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均连接到了这个节点上与同一DLAG组内节点连接的内连接口上。
参见图4所示的LIC单元与其它模块的信息交互示意图,其中LIC单元的用于属于同一DLAG的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1)各个节点通过LIC单元通告邻接节点自己的聚合参数和节点参数等。聚合参数和节点参数可以采用一样的格式,聚合参数相同的邻接节点有成为一个DLAG的可能性,即他们是可以聚合的。
2)LIC单元是运行在各个节点的内连链路上的,通过LIC单元在属于同一DLAG的节点之间传输同一DLAG的各个节点上的端口的聚合情况。例如,该DLAG中的每个节点通过DLICP获取组内其他邻接节点的端口聚合信息,然后根据该每个邻接节点发来的聚合信息在自己的聚合器(Aggregator)内创建一组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对某一个邻接节点,创建一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和n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n为该邻接节点上聚合链路的数量。
如果同一LAG内的邻接节点有链路从原聚合组LAG中删除,则LIC单元也需要通告给对端,对端节点的LIC单元会删除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如果该组中已经没有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则也会删除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
3)交互DLAG内各个节点上的业务网关的分配、绑定情况,用于控制流量的走向,具体可以参见上述业务网关单元的处理流程。
本实施例通过在互连的网络的边缘节点间建立DLAG,通过DLAG中的链路进行互连接口上的流量保护,解决了现有环网保护技术无法保证任意互连网络间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互连时的业务正常进行,提高了网络互连接口的可靠性和链路的利用率。
下面以互连网络为例,结合具体应用实施和附图对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分布式LAG架构与方法进行说明。因网络内部的实现方式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详述。
实例1
如图5所示的网络连接拓扑图,节点A、B都有自己的节点标识(node id),分别为001、002,也有自己的节点优先级(node priority),分别为0、1。同样的,节点C、D都有自己的node id,分别为003、004,也有自己的node priority,分别为0、1。希望通过LICP和LACP,节点A的a′和节点B的b′能组成一个分布式的链路聚合组DLAG;节点C的c′和节点D的d′也能组成一个分布式的链路聚合组DLAG。宏观看来,A和C之间的链路与B和D之间的链路虽然在不同的节点上,但他们工作在一个聚合组中,流量可以通过这个聚合组传输,来实现对流量的保护和负载分担。
b′、a′通过LICP协议互相通告自己的系统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系统参数),如systemid,system priority,key等信息,格式可以如图6,图7所示,其中包括的字段有:TLV类型(TLV Type)、信息长度(Information length)、系统标识、系统优先级、系统密钥、节点标识、节点优先级、聚合链路组字段(aggregated link field)(可选的),聚合链路组字段包括实体数目(Entry number)、端口优先级(Port Priority)、端口(Port)和状态(State);只有他们这些值相同,这些节点才有可能聚合为一个DLAG。
因此,b′通过LICP协议向a′通告自己的聚合情况,同样地,a′也通过LICP协议向b′通告自身的聚合情况。这里一般也可以通过TLV来携带这些信息,该实施例中的TLV格式可以如图8所示,将聚合情况放在聚合链路组字段中。当该节点的系统中还没有聚合链路时,这个字段可以不用携带。另一种方式,可以将该字段单独作为一个TLV来携带,即将图8所示的TLV分为了两个TLV,如图7所示。
a′收到b′发来的b′和d′聚合的链路信息,因此会在a′的聚合器中创建一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b′-d′和一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b′-d′。从而在a节点中的聚合器中将有2个聚合复用/解析器,如图9所示,a节点在往网络互连端口上发送流量时,实际上是通过如下的聚合器发送流量的:聚合器在发送流量时会对这两个聚合复用/解析器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a节点自身的聚合复用/解析器,则流量走的是a′-c′链路;如果选择该聚合器中为b′-d′链路创建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器,则流量将从a′-b′端口上发出来,并由b′负责在b′-d′链路传送。
当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例如b′-d′链路故障,则b′会通过b′-a′内连链路发LICP通告a′。这里的通告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可以是b′给a′发送带有特定标志位的聚合链路字段(如图6、7所示)的LICP协议,这里的特定标志位(action)可以放在聚合链路字段中,当action=1表示该链路需要被删除;当action=0,标识该链路需要添加在聚合器中,如图8所示。因此a′会将b′-d′这条链路在a′聚合器中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b′-d′删除掉,这时a′的聚合器中就只有聚合复用/解析器a′-c′,所以所有的流量将从a′-c′链路转发。并且由于这时a′的聚合器中再没有多余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因此其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也将被删除。从而实现了a′-c′对b′-d′的保护。
a′和b′还要互通业务在这两个节点上的分配、绑定情况。假设VID在1-2000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A,VID在2001-4095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B。当某一个VID=100的流量从节点A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直接从节点A发送到网络(network)11中;如果这个业务的流量从节点B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被b′的网关选择模块发送到a′与b′的内连接口上,从而节点A收到该流量后再转发到网络11中。
另外,这里的a′和b′之间只有通过内连链路才能聚合为一个聚合组,这时他们的聚合参数是通过LICP传输的系统参数(例如,system id,system priority)。但是一旦内连链路出现故障,即a′、b′将无法再聚合为一个聚合组时,则可以有如下两种选择:
1)a′和b′分别以各自的节点标识、节点优先级作为其聚合的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与对端网络的c′、d′重新聚合。
2)由于a′的节点优先级高于b′的节点优先级,因此a′会保留其原来聚合的参数,继续保持其与c′的聚合。而b′则会修改其一些系统参数,如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等,从而使该节点不再属于这个DLAG。
原先b′作为网关的业务2001-4095将分配给a′上,即在该DLAG中,a′是所有业务的网关。
实例2
如图10所示的网络连接拓扑图,其中,每侧网络中有两个边缘节点,网络11通过节点A、B与网络22的节点C、D相连。节点A、B、C、D之间是一种全连接,即A与C、D连接,B也与C、D连接,当将a′和b′看为一个DLAG,c′和d′看为一个DLAG时,这个DLAG内是有四条聚合链路的,通过这些聚合链路来实现对流量的保护和负载分担。
本实例的聚合过程与实例1类似,b′、a′通过LICP协议互相通告自己的系统信息,如system id,system priority,key等信息,格式可以如图6,图7、图9所示,这些值相同时,这些节点才有可能聚合为一个DLAG。
因此,b′通过LICP协议向a′通告自己的聚合情况,同样地,a′也通过LICP协议向b′通告自身的聚合情况。这里一般也可以通过TLV来携带这些信息,该实施例中的TLV格式也可以如图8所示,聚合情况放在了aggregated link field字段中。当该节点的系统中还没有聚合链路时,这个字段可以不用携带。另一种方式,可以该字段单独作为一个TLV来携带,即图6所示的TLV分为了两个TLV,如图7所示。
a′收到b′发来的b′和d′聚合、b′与c′聚合的链路信息,因此会在a′的聚合器中创建一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b′-d′和2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分别为b′-d′和b′-c′。从而在a节点中的聚合器中将有4个聚合复用/解析器,如图11所示,a节点在往网络互连端口上发送流量时,实际上是通过这样一个聚合器发送流量。聚合器在发送流量时会对这4个聚合复用/解析器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a节点自身的聚合复用/解析器,则流量走的是a′-c′链路;如果选择了该聚合器中为b′-d′或b′-c′链路创建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器,则流量将从a′-b′端口上发出来,并由b′负责在b′-d′链路传送。
当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例如b′-d′链路故障,则b′会通过b′-a′内连链路发LICP通告a′。这里的通告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可以是b′给a′发送带有特定标志位的聚合链路字段(如图6、7所示)的LICP协议,这里的特定标志位action可以放在聚合链路字段中,当action=1表示该链路需要被删除;当action=0,标识该链路需要添加在聚合器中,如图8所示。因此a′会将b′-d′这条链路在a′聚合器中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b′-d′删除掉,这时a′的聚合器中有聚合复用/解析器a′-c′,聚合复用/解析器a′-d′,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器b′-c′,所有的流量将从这三个聚合复用/解析器中分流,原先要从b′-d′链路上转发的流量也将在这三个聚合复用/解析器中重新分配,从而实现了对b′-d′的保护。
a′和b′还要通过LICP互通业务在这两个节点上的分配、绑定情况。假设VID在1-2000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A,VID在2001-4095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B。当某一个VID=100的流量从节点A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直接从节点A发送到网络network11中;如果这个业务的流量从节点B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被b′的网关选择模块发送到a′与b′的内连接口上,从而节点A收到该流量后再转发到网络network11中。
另外,这里的a′和b′之间只有通过内连链路才能聚合为一个聚合组,这时他们的通过聚合的参数是通过LICP传输的system id,system priority。但是一旦内连链路出现故障,即a′、b′将无法再聚合为一个聚合组时,则可以有如下两种选择:
1)a′和b′分别以各自的节点标识、节点优先级作为其聚合的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与对端网络的c′、d′重新聚合。
2)由于a′的节点优先级高于b′的节点优先级,因此a′会保留其原来聚合的参数,继续保持其与c′的聚合。而b′则会修改其一些系统参数,如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等,从而使该节点不再属于这个DLAG。
原先b′作为网关的业务2001-4095将分配给a′上,即在该DLAG中,a′是所有业务的网关。
实例3
如图12所示的网络连接拓扑图,其中,每侧网络都有两个以上的边缘节点。本实施例中网络11侧有A、B、E3个节点,网络22侧有C、D、F3个节点,网络11和网络22就是通过这6个节点相互连接起来。为了实现网络11和网络22两个网络互连接口的保护,这里我们也可以将a′、b′、e′聚合为一个DLAG,同理c′、d′、f′聚合为一个DLAG。因此,a′、b′、c′之间需要有内连链路连接,进行一个DLAG的内部信息交互和状态协调;c′、d′、f′之间也需要有内连链路的连接。这时,本实施例中的DLAG内是有三条聚合链路的,通过这些聚合链路来实现对流量的保护和负载分担。
聚合过程与实例1、2类似,a′、b′、e′通过内连链路利用LICP协议互相通告自己的系统信息,如system id,system priority,key等信息,格式可以如图6,图7、图9所示,这些值相同时,这些节点才有可能聚合为一个DLAG。
因此,b′通过LICP协议向a′通告自己的聚合情况,同样地,e′也通过LICP协议向a′通告自身的聚合情况,a′也分别向b′、e′通告自己的聚合信息。这里一般也可以通过TLV来携带这些信息,该实施例中的TLV格式也可以如图6所示,聚合情况放在了aggregated linkfield字段中。当该节点的系统中还没有聚合链路时,这个字段可以不用携带。另一种方式,可以该字段单独作为一个TLV来携带,即图6所示的TLV分为了两个TLV,如图7所示。
a′收到b′、e′发来的b′和d′聚合、e′与f′聚合的链路信息,因此会在a′的聚合器中创建1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b′-d′和1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b′-d′;同时还会创建1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接收器e′-f′和1个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e′-f′。从而在a′聚合器中将有3个聚合复用/解析器,如图13所示,a节点在往网络互连端口上发送流量时,实际上是通过这样一个聚合器发送流量。聚合器在发送流量时会对这3个聚合复用/解析器进行选择,如果选择了a节点自身的聚合复用/解析器,则该流量走a′-c′链路;如果选择了该聚合器中为b′-d′或e′-f′链路创建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器,则流量将从a′-b′内连端口上发出或从a′-e′内连端口上发出来,并由b′负责在b′-d′链路传送,或由e′负责在e′-f′链路上传送。
当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例如b′-d′链路故障,则b′会通过b′-a′内连链路发LICP通告a′。这里的通告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可以是b′给a′发送带有特定标志位的聚合链路字段(如图8、10所示)的LICP协议,这里的特定标志位(action)可以放在聚合链路字段中,当action=1表示该链路需要被删除;当action=0,标识该链路需要添加在聚合器中,如图8所示。因此a′会将b′-d′这条链路在a′聚合器中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发送器b′-d′删除掉,这时a′的聚合器中有聚合复用/解析器a′-c′,虚拟聚合复用/解析器e′-f′,所有的流量将从这2个聚合复用/解析器中分流,原先要从b′-d′链路上转发的流量也将在这2个聚合复用/解析器中重新分配,从而实现了对b′-d′的保护。
a′、b′和e′还要通过LICP互通业务在这三个节点上的分配、绑定情况。假设VID在1-1365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A,VID在1366-2730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B,VID在2731-4095范围的流量其网关为节点E。当某一个VID=100的流量从节点A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直接从节点A发送到网络11中;如果这个业务的流量从节点B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被b′的网关选择模块发送到a′与b′的内连接口上,从而节点A收到该流量后再转发到网络11中。同样地,如果这个业务的流量从节点E的网络互连接口传入,则该流量会被e′的网关选择模块发送到e′与a′的内连接口上,从而节点A收到该流量后再转发到网络11中。
其中,本实例的业务分配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局限在本实例采用的上述分配算法。
另外,这里的a′和b′之间、b′和e′之间、a′和e′之间只有通过内连链路它们才能聚合为一个聚合组,这时他们的通过聚合的参数是通过LICP传输的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但是一旦内连链路出现故障,则这个聚合组将发生变化。本实例中,假设a′和’b′之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则a′和b′之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这时a′、b′将无法再属于一个聚合组。由于a′的节点优先级高于b′的节点优先级,因此a′会保留其原来聚合的参数,继续保持其与c′的聚合。而b′则会修改其一些系统参数,如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等,从而不再属于这个DLAG,b′通过LICP给e′发送的自身的系统标识和系统优先级和e′的参数不同,e′也会认定b′不再属于和它一个DLAG中,这时只有a′、e′属于这个DLAG中。
原先b′作为网关的业务1366-2730将分配给a′和e′上,a′和e′之间可以通过LICP协商完成原属于b′的业务的分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系统,参见图14,该系统包括:聚合模块12和弹性接口实现模块14,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聚合模块12,用于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分布式聚合组DLAG;
这里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可以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也可以位于不同网络中或者位于一个网络的内部。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时,聚合成的DLAG优选为一种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该弹性网络互连接口用于将网络内部流量传送给该网络外部,或者,将该网络外部的流量传送给网络内部,并实现对互连网络间流量的保护。
例如,在节点上包含一个LIC;其中,该LIC单元用于对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基于此,聚合模块12包括:LIC单元设置子模块,用于在节点上包含一个链路内部协调LIC单元;其中,LIC单元用于对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聚合子模块,用于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其中,LIC单元用于对所述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包括:节点间通过该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节点间通过该LIC单元交互各自的端口聚合情况。而聚合参数包括系统标识(system id)、系统优先级(system priority)和系统密钥(key)等;或者还包括节点参数,节点参数包括:节点标识(node id)、节点优先级(node priority)等。
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将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还可以包括:上述节点在LIC单元的协调下,得到一个统一的聚合参数;以及上述节点在LIC单元的协调下交互端口聚合情况,将该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加入到DLAG中。基于此,聚合子模块包括:聚合子单元,用于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各自的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并进行协商,当聚合参数统一时,将多个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优选地,聚合模块12还包括:聚合器创建子模块,用于在多个节点的每个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其中,本实施例也可以将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形成一个逻辑节点,将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连接并用于LIC单元交互协商的链路作为内连链路。优选地,将上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在上述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例如:节点接收到其它节点的端口聚合情况,根据该端口聚合情况创建与该其它节点上的聚合链路的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并创建与该其它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器;其中,虚拟聚合复用器的数量和该其他节点发送的端口聚合情况中的聚合端口的数量一致;一个节点对应一个虚拟聚合解析器。
弹性接口实现模块14,与聚合模块12相连,用于通过聚合模块聚合的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
本实施例在实现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时,聚合模块12还可以包括:业务网关单元设置子模块,用于在节点上包含用于对DLAG内的流量所在网关进行判断的业务网关单元。该网关为一个特定节点,从一端网络流出或流入该端网络的流量需由该特定节点转发。基于此,弹性接口实现模块14包括:网关确定子模块,用于当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报文收集器上送的报文时,确定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报文转发子模块,用于如果网关确定子模块确定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是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使用业务网关单元通过MAC中继器将报文发送至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的网络内部;如果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不是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使用业务网关单元通过内连链路将报文发送给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所在节点。通过该DLAG实现弹性的网络接口包括: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弹性网络接口,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通过上述LIC单元交互多个节点间的业务网关的分配和/或绑定情况。
DLAG的节点中有聚合端口被删除时,该系统还包括:删除信息通知模块,用于DLAG的节点中有聚合端口被删除时,将有聚合端口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与该节点通过内连链路相连的其他节点;删除响应模块,用于其他节点接收到删除的信息通知时,删除被删除的聚合端口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当其它节点上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全部被删除后,删除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虚拟聚合解析器。
如果DLAG中两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该系统还包括:聚合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如果DLAG中两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选择两节点中节点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修改选择的节点的聚合参数。
本实施例的LIC单元运行链路聚合组内部协商协议LICP。LICP采用的协议基于LLDP或LACP。
本实施例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通过该DLAG实现弹性的网络接口,解决了现有环网保护技术无法保证任意网络中的流量正常传输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中的业务正常进行,提高了网络接口的可靠性和链路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图3所示的结构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与实施例1中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分布式链路聚合方法,尤其在网络互连接口上,不仅能够实现互连接口上链路的保护,并且能实现互连接口上,以及更多的负载分担,从而提高网络互连接口可靠性以及其上链路的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分布式聚合组DLAG;
通过所述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
其中,所述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分布式聚合组DLAG包括:在所述节点上包含一个DLAG内部协调LIC单元;其中,所述LIC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将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所述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在所述节点上包含用于对所述DLAG内的流量所在网关进行判断的业务网关单元;所述通过所述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包括:当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报文收集器上送的报文时,确定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如果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是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所述业务网关单元将所述报文送入MAC中继器转发到所述节点的网络内部;如果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不是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所述业务网关单元通过内连链路将所述报文发送给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所在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C单元用于对所述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包括:
所述节点间通过所述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
所述节点间通过所述LIC单元交互各自的端口聚合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将所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
所述节点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得到一个统一的聚合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将所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
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所述节点形成一个逻辑节点,将所述具有统一聚合参数的节点连接并用于LIC单元交互协商的链路为内连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将所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
所述节点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交互各自的端口聚合情况,将所述节点的聚合端口加入到DLAG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
在所述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包括:所述节点接收到其它节点的端口聚合情况,根据所述端口聚合情况创建与所述其它节点上的聚合链路的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并创建与所述其它节点对应的所述虚拟聚合解析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为一个特定节点,从一端网络流出或流入该端网络的流量需由所述特定节点转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LIC单元交互业务在各个节点上的业务网关的分配和/或绑定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使用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ID表示或使用骨干业务实例标识I-SID表示。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中有聚合端口被删除时,将有聚合端口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与所述节点通过内连链路相连的其它节点;
所述其它节点删除被删除的聚合端口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
当所述其它节点上与所述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全部被删除后,所述其它节点删除所述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所述虚拟聚合解析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包括:
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各自的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并进行协商,当所述聚合参数统一时,所述多个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参数包括系统标识、系统优先级和系统密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参数还包括节点标识和节点优先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DLAG中两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选择所述两节点中节点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修改选择的节点的聚合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C单元运行链路聚合组内部协商协议LICP。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ICP采用的协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或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LAG是一种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所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用于将网络内部流量传送给网络外部,或者,将网络外部的流量传送给网络内部,并实现在链路和节点上对互连网络之间流量的保护。
20.一种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合模块,用于将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分布式聚合组DLAG;
弹性接口实现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聚合模块聚合的所述DLAG实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接口;
其中,所述聚合模块包括:LIC单元设置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节点上包含一个链路内部协调LIC单元;其中,所述LIC单元用于对所述节点间参数的传递和信息的协调;聚合子模块,用于在所述LIC单元的协调下,将所述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其中,所述聚合模块包括:业务网关单元设置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节点上包含用于对所述DLAG内的流量所在网关进行判断的业务网关单元;
所述弹性接口实现模块包括:网关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接收到报文收集器上送的报文时,确定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报文转发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网关确定子模块确定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是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使用所述业务网关单元通过MAC中继器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的网络内部;如果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不是所述业务网关单元所在的节点,使用所述业务网关单元通过内连链路将所述报文发送给所述报文所属的业务网关所在节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模块包括:
聚合器创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节点上创建相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和虚拟聚合解析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删除信息通知模块,用于所述DLAG的节点中有聚合端口被删除时,将有聚合端口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与所述节点通过内连链路相连的其它节点;
删除响应模块,用于所述其它节点接收到所述删除的信息通知时,删除被删除的聚合端口对应的虚拟聚合复用器;当所述其它节点上所述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一组虚拟聚合复用器全部被删除后,删除所述被删除的聚合端口所在节点对应的所述虚拟聚合解析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子模块包括:
聚合子单元,用于多个节点之间通过各自的LIC单元交互各自的聚合参数,并进行协商,当所述聚合参数统一时,将所述多个节点的多个聚合端口聚合为一个DLAG。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聚合参数更新模块,用于如果所述DLAG中两节点间的内连链路发生故障时,选择所述两节点中节点优先级较低的节点,修改选择的节点的聚合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位于同一个网络中,且均与另一个网络的一个或多个节点相连。
26.根据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LAG是一种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所述分布式的弹性网络互连接口用于将网络内部流量传送给网络外部,或者,将网络外部的流量传送给网络内部,并实现对互连网络之间流量的保护。
CN201110100690.4A 2011-04-21 2011-04-21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752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0690.4A CN102752187B (zh) 2011-04-21 2011-04-21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US14/113,027 US9665530B2 (en) 2011-04-21 2012-03-31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elastic network interface and interconnection
EP12774303.7A EP2701342A4 (en) 2011-04-21 2012-03-31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ELASTICAL NETWORK INTERFACE AND INTERCONNECTION
PCT/CN2012/073429 WO2012142910A1 (zh) 2011-04-21 2012-03-31 弹性网络接口、互连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0690.4A CN102752187B (zh) 2011-04-21 2011-04-21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2187A CN102752187A (zh) 2012-10-24
CN102752187B true CN102752187B (zh) 2018-02-13

Family

ID=4703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0690.4A Active CN102752187B (zh) 2011-04-21 2011-04-21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65530B2 (zh)
EP (1) EP2701342A4 (zh)
CN (1) CN102752187B (zh)
WO (1) WO2012142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50787B1 (en) 2012-05-15 2019-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handling split brain issues in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3780511B (zh) * 2012-10-19 2018-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US9497074B2 (en) * 2013-04-23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cket data unit (PDU)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 (DRCP)
US9497132B2 (en) 2013-04-23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implementing conversation-sensitive collection for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US9553798B2 (en) 2013-04-23 2017-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conversation alloc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CN104125088B (zh) * 2013-04-28 2019-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Drni中同一端内系统之间交互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43259B (zh) * 2013-06-20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系统中协作方法和系统
US9654418B2 (en) * 2013-11-05 2017-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supporting operator commands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3595810A (zh) * 2013-11-22 2014-02-19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网络自适应方法
EP2887586B1 (en) * 2013-12-20 2020-04-01 Deutsche Telekom AG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bonding connections of an access device
US9813290B2 (en) * 2014-08-29 2017-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 (DRCP) operations upon misconfiguration
GB201417149D0 (en) * 2014-09-29 2014-11-12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Method of operating a network node, network nod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9923965B2 (en) 2015-06-05 2018-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orage mirroring over wide area network circuits with dynamic on-demand capacity
US9923784B2 (en) 2015-11-25 2018-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using flexible dynamic elastic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 relationships
US10581680B2 (en) 2015-11-25 2020-03-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network features
US10216441B2 (en) * 2015-11-25 2019-0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storage I/O port allocation
US10057327B2 (en) 2015-11-25 2018-08-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transfer of data over an elastic network
US9923839B2 (en) 2015-11-25 2018-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resources to exploit elastic network capability
US10177993B2 (en) 2015-11-25 2019-01-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vent-based data transfer scheduling using elastic network optimization criteria
RU2625046C2 (ru) * 2015-12-18 2017-07-1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Способ многопоточной защиты сетевого трафика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6878164B (zh) * 2016-12-13 2020-04-0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FR3072527B1 (fr) * 2017-10-17 2019-10-18 Sagemcom Broadband Sas Gestion de la connexion avec d'autres passerelles residentielles d'une passerelle residentielle mettant en œuvre l'agregation de liens
CN107819677B (zh) * 2017-10-26 2020-03-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995110B (zh) * 2017-11-16 2020-12-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转发方法和装置
US11362935B2 (en) * 2018-01-19 2022-06-14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Automatic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with link layer discovery
US10887037B2 (en) 2018-05-17 2021-01-05 Juniper Networks, Inc. Symmetric path/link over LAG interface using LLDP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nodes using PTP
CN110708275B (zh) * 2018-12-18 2020-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835560B (zh) * 2020-06-29 2024-02-09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系统及其部署方法
CN113949679B (zh) * 2020-06-29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容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1749B1 (en) * 1999-06-25 2002-12-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cross a link aggregation
US7336605B2 (en) * 2003-05-13 2008-02-26 Corrigent Systems, Inc. Bandwidth allocation for link aggregation
US7639614B2 (en) * 2005-04-12 2009-12-29 Fujitsu Limited Distribution-tuning mechanism for link aggregation group management
CN100512194C (zh) * 2006-12-25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方法、装置、mac帧收发方法和系统
CN100548001C (zh) 2007-02-08 2009-10-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发下游设备处理报文的方法及交换设备
US8300523B2 (en) * 2008-07-28 2012-10-30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chasis ethernet link aggregation
US8270290B2 (en) * 2008-12-19 2012-09-18 Rockstar Bidco, LP Resilient attachment to provider link state bridging (PLSB) networks
US8351429B2 (en) * 2009-05-13 2013-01-08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st reroute of a packet that may be forwarded on one of a plurality of equal cost multipath routes through a network
CN101577717B (zh) 2009-06-18 2012-04-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协商中的成员口校验方法和系统
US8059638B2 (en) * 2009-06-30 2011-11-15 Alcatel Lucent Inter-node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588060B2 (en) * 2009-09-29 2013-11-19 Ciena Corporation E-spring (G.8032) interworking to provide access protection
US8942217B2 (en) * 2009-10-12 2015-01-27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erarchical link aggregation
US8649379B2 (en) * 2011-03-15 2014-02-11 Force10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on a stacked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15189A1 (en) 2014-04-24
US9665530B2 (en) 2017-05-30
EP2701342A4 (en) 2014-12-31
CN102752187A (zh) 2012-10-24
EP2701342A1 (en) 2014-02-26
WO2012142910A1 (zh) 2012-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2187B (zh) 弹性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KR101706006B1 (ko) 분산된 리질리언트 네트워크 상호 접속〔drni〕 상태를 갱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3312613B (zh) 业务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5706393B (zh) 在链路聚合组中支持操作者命令的方法和系统
CA2350673C (en) Extension of link aggregation protols over the network
US8588060B2 (en) E-spring (G.8032) interworking to provide access protection
EP291135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5591859B (zh) 为erps环动态调整阻塞端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18936B (zh) 链路动态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04429022B (zh) 通信网络中的连通性故障管理
CN105122737A (zh) 一种链路聚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337179A (zh) 链路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US9787607B2 (en) End-to-end provisioning of Ethernet Virtual Circuits
EP2820804A1 (en) Technique for bundling in link aggregation
CN103780511B (zh)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2209001A (zh) 以太网线性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01741671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中双节点互联保护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0493222C (zh) Xdsl组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和xdsl组网系统中的基站
CN102752190A (zh) 防止环路形成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01781B (zh) 分布式链路聚合组的聚合链路选择/去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CN100433722C (zh) 一种识别多条仿真业务流路径方法
CN103248502B (zh) 分布式链路聚合组拓扑发现、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932186B (zh) 一种集群系统及消除环路的方法
CN101106572A (zh) 传送资源控制功能单元之间实现跨域通信的方法
CN104717147B (zh) 快速环网保护协议负载分担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