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49647A -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49647A
CN102749647A CN2012102422704A CN201210242270A CN102749647A CN 102749647 A CN102749647 A CN 102749647A CN 2012102422704 A CN2012102422704 A CN 2012102422704A CN 201210242270 A CN201210242270 A CN 201210242270A CN 102749647 A CN102749647 A CN 102749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imensional
actual
seismic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22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49647B (zh
Inventor
张志让
孙庚文
杨绍国
邓林
秦钢平
汤金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JCM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422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49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49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49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49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包括: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建立所述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所述孔洞地震响应的对照关系;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根据三维坐标系中的任意两坐标面中的所述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解决了对井间及全区域的孔洞的定量问题。由于不在局限于测井数据测量及采集,因此具有较好的广泛性,提高了缝洞型储层中孔洞容积的核算精度,降低了核算成本投入,从而降低了缝洞型储层开发的风险,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领域,应用于储层预测,特别涉及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在油气资源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孔洞为最有效的储集空间,因此孔洞的定量描述显的尤为重要。溶洞储集体的钻录井特征、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及生产测井响应特征较为明显。钻遇特大型溶洞段时通常出现钻井液严重漏失、钻具放空现象,无法取心及测井,所以将钻录井中严重井漏、放空和钻时降至极低作为识别大型溶洞的重要标志;在成像测井图像中,溶洞型储集体层段表现为较暗的颜色;在常规测井资料上,溶洞段井径曲线有明显的扩径现象,自然伽马呈明显“弓”型,去铀伽马值较围岩增大,双侧向电阻率值明显减小,呈大的“正差异”,密度值明显降低,中子及声波时差值明显增大;生产测井中产层贡献大的层段多为溶洞型储集体层段。目前存在的孔洞定量研究技术中,主要是基于井壁成像测井(FMI)的溶洞自动检测方法。
在基于井壁成像测井(FMI)的溶洞自动检测方法中定量计算溶洞有关参数的基础是能够在FMI图像上拾取到溶洞,采用自动和半自动俩种方法拾取溶洞。针对溶洞的特点,溶洞边缘是检测所必须依赖的主要特征,它存在于目标和背景之间。边缘检测是图像分割的一种重要方法,要保持特征不变的提取边缘,主要利用Kirsh算子和Roberrs算子所组成的复合算子进行特征提取,先用Kirsh算子对图像进行平滑、滤噪等粗略提取,然后采用Roberrs算子进行第二次细化提取,得到边缘曲线的大概变化方向。然后进行特征点的跟踪和识别,通过逐点连接的方式记录跟踪的方向和路径,跟踪过程中利用方向信息弥补逐点跟踪不连续的缺点,得到方向序列链,从而记录了图像中特征线的几何特征信息。边缘检测实际上是图像增强,使溶洞部分更加醒目,要实现自动识别必须进一步处理,在细化了的边缘图中检测每一个孤立的边缘元素,在3×3的网格上检测它的8个领域中的边缘点,进行边缘跟踪,同时记下跟踪的方向和路径,从而记录了图像的几何特征信息。通过对边缘跟踪结果的分析便可对溶洞进行判决,同时得到溶洞的位置和大小。
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数据处理有赖于对测井数据的提取,无法对非采集区域数据进行处理,由于该技术基于FMI测井资料,是基于井点的研究,不能定量计算井间溶洞的大小,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解决了对井间及全区域的孔洞的定量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具体包括:
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
建立所述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所述孔洞地震响应的对照关系;
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根据三维坐标系中的任意两坐标面中的所述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
优选地,所述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步骤前还包括:
获取正演模拟地震响应;根据地震数据中二维孔洞地震响应获取观测到的孔洞二维尺寸范围值;根据所述观测到的孔洞二维尺寸范围值获取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
优选地,所述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步骤还包括:
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地质结构参数;根据所述地质结构参数及实际地质参数建立地质参数模型;根据所述地质参数模型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
优选地,所述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步骤还包括:
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和形状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的地震响应。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步骤还包括:
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对照关系中所述孔洞正演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响应相对应,在二维坐标系中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点,拟合所述对应点获取对应关系曲线;通过所述多关系曲线,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步骤还包括:
解释实际地震资料;当所述实际地震资料为三维地震资料时,根据所述三维地震资料获取二维地震剖面;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所述实际三维地震数据中任意两个剖面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优选地,所述孔洞二维尺寸包括:孔洞高度值及宽度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三维坐标系中的任意两坐标面中的所述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步骤后还包括:根据实际孔洞储层体积进行雕刻。
优选地,所述实际孔洞地震响应具体包括:阻抗值、弹性参数;所述地质参数具体包括:介质的密度、P波波速、S波波速、孔隙度、渗透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研究方面,能够定量计算孔洞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可与裂缝定量雕刻结合,为缝洞系统定量模拟奠定基础,从而计算有效的储集空间,从而对孔洞的定量不再受限于对孔洞的测井数据采集,具有较好的广泛性,同时,提高了缝洞型储层中孔洞容积的核算精度,降低了核算成本投入,从而减低了对缝洞型储层孔洞研究的前期数据处理成本,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孔洞的正演模拟量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填充度缝洞体大小与反射振幅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缝洞体放大系数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溶洞量板解释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特定地质构造中溶洞量板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设定模型进行正演。
在此步骤中,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具体孔洞二维尺寸可具体为孔洞高度值及孔洞宽度值,应当指出的是,此处所指的孔洞二维尺寸应该理解为一个独立连通孔洞的最外围尺寸以及由多个孔洞所组成的孔洞群最外围尺寸,因此,在一个独立连通的孔洞中,可存在不同的形状,在由多个孔洞所组成的孔洞中可以设定任意两个孔洞的相邻距离;从而,在此步骤中还应包括: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和形状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的地震响应。在具体实施时,在LD-SIMOTM model正演模拟软件中采用地质结构和层参数定义的两步法定义地质参数模型,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地质结构参数;根据所述地质结构参数及实际地质参数建立地质参数模型;根据所述地质参数模型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如预设孔洞高10米宽20米,并根据预设孔洞二维尺寸确定至少两个或多点的地质结构参数;进一步可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地质结构参数及实际地质参数获取地质参数模型;采集实际地貌地质参数,如在碳酸盐岩的地质环境下,进行地质参数采集,地质参数具体包括:介质的密度、P波波速、S波波速、孔隙度、渗透率等可以反映地质情况的参数;在SIMO中首先采用三次样条曲线定义地质层位界面和断层界面。界面坐标的输入采用键盘或鼠标;层位界面被断层错断是在断层定义后自动完成,断距可通过精确的坐标或鼠标移动来定义;地质结构定义完成后可保存到数据库中,已备后续工作,也可继续定义层的参数属性;该模型是一个矢量模型,可以在网格化期间剖分成任意网格间距的网格化参数模型;层参数的定义是在模型网格化期间通过交互对话完成;层参数的定义可存储到用户指定文件中,根据用户定义的层参数类型,可以生成同一几何地质结构、不同参数类型的网格化地质参数模型。之后,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正演过程中可根据地层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波动方程,具体为多种介质模型地震波波动方程:
1、声学介质波动方程
▿ 2 P = 1 v 2 ∂ 2 P ∂ 2 t ▿ · ( 1 ρ ▿ P ) = 1 ρv 2 ∂ 2 P ∂ t 2
其中n为声波速度,r为密度,P为声压
2、弹性介质波动方程
( λ + 2 μ ) ▿ 2 u → + ▿ λ ▿ · u → + ▿ μ × ( ▿ × u → ) - 2 ∂ μ ∂ x i ∂ u → ∂ x i + f → = ρ ∂ 2 u → ∂ t 2
其中l、m为拉梅常数,r为密度,ui为位移分量
3、粘弹性介质波动方程
3.1、运动方程
ρ u · · i = ∂ σ ij ∂ x j + ρf i i=1,2,3
3.2、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
σ xx = ( λ ^ + 2 μ ^ ) ∂ u ∂ x + λ ^ ( ∂ v ∂ y + ∂ w ∂ z ) + ( λ + 2 n μ ) Σ l = 1 Lp e 1 l + 2 μ Σ l = 1 Ls e 11 l
σ yy = ( λ ^ + 2 μ ^ ) ∂ v ∂ y + λ ^ ( ∂ u ∂ x + ∂ w ∂ z ) + ( λ + 2 n μ ) Σ l = 1 Lp e 1 l + 2 μ Σ l = 1 Ls e 22 l
σ zz = ( λ ^ + 2 μ ^ ) ∂ w ∂ z + λ ^ ( ∂ u ∂ x + ∂ v ∂ y ) + ( λ + 2 μ ) Σ l = 1 Lp e 1 l - 2 n μ Σ l = 1 Ls ( e 11 l + e 22 l )
σ xy = μ ^ ( ∂ u ∂ y + ∂ v ∂ x ) + μ Σ l = 1 Ls e 12 l
σ xz = μ ^ ( ∂ u ∂ z + ∂ w ∂ x ) + μ Σ l = 1 Ls e 13 l
σ yz = μ ^ ( ∂ v ∂ z + ∂ w ∂ y ) + μ Σ l = 1 Ls e 23 l
3.3、记忆变量的一阶方程
e · 1 l = θφ l p - 1 τ σl p e 1 l l=1,…,Lp
e · 11 l = ( ∂ u ∂ x - θ n ) φ l s - 1 τ σl s e 11 l l=1,…,Ls
e · 22 l = ( ∂ v ∂ y - θ n ) φ l s - 1 τ σl s e 22 l l=1,…,Ls
e · 12 l = ( ∂ u ∂ y + ∂ v ∂ x ) φ l s - 1 τ σl s e 12 l l=1,…,Ls
e · 13 l = ( ∂ u ∂ z + ∂ w ∂ x ) φ l s - 1 τ σl s e 13 l l=1,…,Ls
e · 23 l = ( ∂ v ∂ z + ∂ w ∂ y ) φ l s - 1 τ σl s e 23 l l=1,…,Ls
其中:
λ ^ = ( λ + 2 n μ ) M p - 2 n μM s
μ ^ = μM s
M ( i ) = 1 - Σ l = 1 L ( i ) ( 1 - τ ϵl ( i ) τ σl ( i ) ) i=p,s
θ = ∂ u ∂ x + ∂ v ∂ y + ∂ w ∂ z
φ l ( i ) = 1 τ σl ( i ) ( 1 - τ ϵl ( i ) τ σl ( i ) ) i=p,s
当模型为3D时,n=3;为2D时,n=2。弹性常数λ、μ是松弛的或低频拉梅系数;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75
是未松弛的或高频拉梅系数。常数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76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77
对应于P波品质因子Qp的松弛时间;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78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79
对应于S波品质因子Qs的松弛时间。借助于SLS模型,其关系为:
Q ( i ) ( ω ) = 1 - L ( i ) + Σ l = 1 L ( i ) 1 + ω 2 τ ϵl ( i ) τ σl ( i ) 1 + ω 2 τ σl ( i ) τ σl ( i ) Σ l = 1 L ( i ) ω ( τ ϵl ( i ) - τ σl ( i ) ) 1 + ω 2 τ σl ( i ) τ σl ( i ) i=p,s
4、各向异性(裂隙)介质波动方程
4.1、运动方程
ρ u · · i = ∂ σ ij ∂ x j + ρf i i=1,2,3
4.2、本构关系(应力应变关系)
σij=cijklekl      i,j,k,l=1,2,3
4.3、几何关系(应变位移关系)
e kl = 1 2 ( ∂ u k ∂ x l + ∂ u l ∂ x k )
其中:r为密度;cijkl为介质的弹性常数,介质为具有垂直对称轴的VTI介质时,其值为: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713
介质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的HTI介质时,其值为:
Figure BDA00001880590000081
参照上述声学介质波动方程和/或弹性介质波动方程和/或粘弹性介质波动方程和/或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法及谱方法实现正演模拟算法,从而实现地震波的正演。
地震波正演模拟是研究地球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的基础。地震波正演模拟常常被用于指导野外采集参数设计、评价地震处理效果、检验地震解释结论,甚至直接被用于含油气性检测。地震波正演模拟还能为反演方法(例如,AVO反演,全波形反演等)的研究提供理论数据,并可对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实际的地球介质不是弹性的,而是对地震波具有作用的粘弹性介质。通过建立具有吸收衰减的介质模型,利用地震波正演模拟可以研究波在这类介质中传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同时,从以上的地震参数的预设过程可知,为了提高对预设孔洞二维尺寸的预设,可通过对同一地质地貌环境下对实际地质资料采集,对实际采集到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获取正演模拟地震响应;根据地震数据中二维孔洞地震响应获取观测到的孔洞二维尺寸范围值;根据所述观测到的孔洞二维尺寸范围值获取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通过以上对预设孔洞二维尺寸的范围设定,大幅加快了对预设孔洞二维尺寸的准确性,从而可保证不会出现与现实地质情况迁移较大的预测。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孔洞的正演模拟量板示意图;对单个孔洞进行正演,选取不同的孔洞二维宽度及长度,当单个孔洞体越大,地震反射响应形态越大,但是其大小并不代表地下缝洞体实际的大小。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填充度缝洞体大小与反射振幅关系图;对正演结果进行放大倍数分析,可观测到:缝洞体在时间域上存在振幅调谐效应,不同填充度的缝洞体,振幅强度不同;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缝洞体放大系数图;缝洞体的实际大小与其在地震反射模式上的放大倍数呈非线性关系,缝洞体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当缝洞体规模在纵横向上大于60米时,放大倍数不会再随着缝洞体规模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地震响应形态纵向高度就是实际缝洞体高度。
S102:建立对应关系。此步骤中建立所述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所述孔洞地震响应的对照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LD-SIMOTM model根据所述孔洞地震响应获取正演孔洞二维尺寸;进而使孔洞的尺寸大小的体现更为直观,并可配合地震波图像显示系统,使其可能各种孔洞地震响应属性进行不同类别的显示,同时在显示过程中可通过对不同数据进行不同显示色彩给予更为直观的区别;并且正演后的响应分析也将更为简便,之后,可根据所述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后的地震响应建立对应关系。
建立上述关系可根据所述孔洞地震响应获取观测孔洞二维尺寸;将所述对照关系中所述孔洞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响应相对应,或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根据所述预设孔洞二维尺寸(既实际洞宽及实际洞高)与所述观测孔洞二维尺寸(既图中观察洞宽及观察洞高)的对应关系建立二维坐标,将所述对照关系中所述孔洞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响应相对应,在二维坐标系中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点,拟合所述对应点获取对应关系曲线。
具体可通过溶洞定量雕刻即量板解释方法建立以上对应关系,此方法是在地质模式约束下的波动方程模型正演技术实现定量雕刻溶洞的大小。根据研究区地震、地质、测井、资料设计不同洞高、洞宽、个数不同、充填流体与否;设计观测系统,进行模型正演室内观测;处理正演得到的地震响应;检查与实际地震响应的吻合程度。其特点是“实际-理论-实际”循环验证。最终获得洞宽校正图版、洞高校正图版,可实现对地震观测到的洞高、洞宽进行校正,以消除地震反射对地下溶洞大小的放大效应。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溶洞量板解释图;在地震上观测到洞的高26毫秒、洞宽140米;通过量板解释洞宽80米、洞高80米;模型正演结果也是洞宽80米、洞高80米。说明该地区量板是可行的。
S103:确定实际孔洞尺寸值。此步骤中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并可通过步骤S102中所获取的关系曲线,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以上步骤还包括: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及将所述对照关系中所述孔洞正演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响应相对应,在二维坐标系中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点,拟合所述对应点获取对应关系曲线;通过所述对应关系曲线,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为了使采集获得的采集地震资料中的孔洞地震响应更为直观,在此步骤中可通过LD-SIMOTM model中根据实际地震资料获取实际孔洞地震响应;如:图5中参照“洞宽校正图版”当采集孔洞二维尺寸(既图中纵坐标“地震观测洞宽”)为140米时,对应此洞宽校正图版即可对照获得实际洞宽为80米。需要说明的是,正演后所获得的地震响应,此地震响应不仅可以被转换为洞的二维尺寸,也可转换为其他的地质属性,如:阻抗或弹性系数,而不仅仅可转换为洞的二维尺寸进行对比。所述实际孔洞地震响应具体包括:阻抗值、弹性参数。
同时考虑到孔洞储层空间为三维尺寸空间,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将多个孔洞二维尺寸合并为三维尺寸数据的方法,具体为:解释实际地震资料;当所述实际地震资料为三维地震资料时,根据所述三维地震资料获取三维地震剖面;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所述实际三维地震数据中任意两个剖面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如:xy剖面响应、xz剖面响应及yz剖面响应中的任意两个,分别对照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两剖面,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为任意两个剖面的实际孔洞二维尺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较高的采集精度,对三维地震资料剖切的密度越高其获得的精度越高,同时也可对部分剖面的孔洞密度,增加局部剖面刨切密度,从而获得更好的预测精度,当所述采集实际地震资料为二维地震数据体时,根据所述采集实际地震资料为第一剖面地震资料,并根据所述二维地震数据体接收垂直于该数据体的二维地震数据体为第二剖面地震资料;因此在空间中形成十字剖面数据,以便于后期的三维数据合成,根据第一剖面地震资料采集第一采集孔洞地震响应,根据第二剖面地震资料采集第二采集孔洞地震响应。
S104:获取实际储层孔洞空间。此步骤具体为根据三维方向的所述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
在此步骤中,根据三维方向的任意两个剖面的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进而还可以根据实际孔洞储层体积进行雕刻。
当以上方法具体用于塔里木油田某区块碳酸盐岩溶洞检测中时,可按以下方式给予实现:
通过正演模拟来确定孔洞和地震反射之间的联系。对相同洞高、不同洞宽、不同溶洞个数来进行正演,表1为正演模拟时溶洞组合的高度和宽度。
表1溶洞组合的高度和宽度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特定地质构造中溶洞量板解释图;在溶洞正演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校正图版,能够得到溶洞的实际洞宽和洞高。溶洞A观测洞宽为140m,观测洞高为26ms,经过图版校正,得到溶洞A实际洞宽为80m,实际洞高为80m;溶洞B观测洞宽为175m,观测洞高为20ms,经过图版校正,得到溶洞B实际洞宽为115m,实际洞高为60m。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储层孔洞体积的定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
建立所述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所述孔洞地震响应的对照关系;
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根据三维坐标系中的任意两坐标面中的所述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步骤前还包括:
获取正演模拟地震响应;
根据地震数据中二维孔洞地震响应获取观测到的孔洞二维尺寸范围值;
根据所述观测到的孔洞二维尺寸范围值获取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步骤还包括:
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地质结构参数;
根据所述地质结构参数及实际地质参数建立地质参数模型;
根据所述地质参数模型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地震响应,步骤还包括:
根据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和形状及实际地质参数进行地震波正演模拟获取多个孔洞的地震响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步骤还包括:
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模型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对应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对照关系中所述孔洞正演地震响应与实际地震数据中孔洞响应相对应,在二维坐标系中建立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与正演地震响应中孔洞二维尺寸对应点,拟合所述对应点获取对应关系曲线;
通过所述对应关系曲线,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步骤还包括:
解释实际地震资料;
当所述实际地震资料为三维地震资料时,根据所述三维地震资料获取二维地震剖面;
通过所述对照关系对所述实际三维地震数据中任意两个剖面的孔洞二维尺寸根据所述多个预设孔洞二维尺寸进行标定,获取实际储层孔洞二维尺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二维尺寸包括:
孔洞高度值及宽度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三维坐标系中的任意两坐标面中的所述实际孔洞二维尺寸获取实际孔洞储层体积步骤后还包括:
根据实际孔洞储层体积进行雕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孔洞地震响应具体包括:阻抗值、弹性参数;所述地质参数具体包括:介质的密度、P波波速、S波波速、孔隙度、渗透率。
CN201210242270.4A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Active CN102749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2270.4A CN102749647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2270.4A CN102749647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647A true CN102749647A (zh) 2012-10-24
CN102749647B CN102749647B (zh) 2014-09-17

Family

ID=4702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2270.4A Active CN102749647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4964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5346A (zh) * 2014-10-30 2015-0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裂缝宽度的方法
CN104678455A (zh) * 2014-12-12 2015-06-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陆相缝洞型储层识别方法
CN104914470A (zh) * 2014-03-14 2015-09-16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储量校正方法
CN106054249A (zh) * 2016-08-10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评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储层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340542A (zh) * 2017-07-12 2017-1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空间位置预测方法
CN107526108A (zh) * 2017-08-23 2017-12-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体积校正方法
CN108535776A (zh) * 2018-05-30 2018-09-14 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刻画碳酸盐岩储层溶洞体积的量版方法
CN108920849A (zh) * 2018-07-09 2018-11-30 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试井确定地层中洞流量方法
CN110245462A (zh) * 2019-07-09 2019-09-1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碳酸盐岩孔隙度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2010A (zh) * 2010-09-07 2011-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位置的方法
CN102455439A (zh) * 2010-11-02 2012-05-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克希霍夫积分法的绕射波场分离方法
CN102455438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体积预测方法
CN102465699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2010A (zh) * 2010-09-07 2011-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位置的方法
CN102455438A (zh) * 2010-10-26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体积预测方法
CN102455439A (zh) * 2010-11-02 2012-05-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克希霍夫积分法的绕射波场分离方法
CN102465699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4470B (zh) * 2014-03-14 2018-01-19 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储量校正方法
CN104914470A (zh) * 2014-03-14 2015-09-16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储量校正方法
CN104345346A (zh) * 2014-10-30 2015-02-1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裂缝宽度的方法
CN104678455A (zh) * 2014-12-12 2015-06-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陆相缝洞型储层识别方法
CN106054249A (zh) * 2016-08-10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评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储层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6054249B (zh) * 2016-08-10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储层评价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储层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340542A (zh) * 2017-07-12 2017-11-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空间位置预测方法
CN107526108A (zh) * 2017-08-23 2017-12-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体积校正方法
CN107526108B (zh) * 2017-08-23 2019-11-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缝洞体积校正方法
CN108535776A (zh) * 2018-05-30 2018-09-14 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刻画碳酸盐岩储层溶洞体积的量版方法
CN108920849A (zh) * 2018-07-09 2018-11-30 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试井确定地层中洞流量方法
CN108920849B (zh) * 2018-07-09 2022-07-19 合肥辰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储层试井确定地层中洞流量方法
CN110245462A (zh) * 2019-07-09 2019-09-17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碳酸盐岩孔隙度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49647B (zh) 2014-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9647B (zh) 一种储层孔洞空间的定量方法
CN103256046B (zh)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全缝长压裂参数模拟的方法及装置
US8725477B2 (en) Method to generate numerical pseudocores using borehole images, digital rock samples, and multi-point statistics
US2017031526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nd using a subsurface model in hydrocarbon operations
Eberli et al. Seismic Imaging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Systems: AAPG Memoir 81
CN105629308B (zh) 相控非均质力学参数地应力方法
CN102681013B (zh) 碳酸盐岩储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09126881A2 (en) Method to generate numerical pseudocores using borehole images, digital rock samples, and multi-point statistics
CN107558999B (zh) 一种孤立缝洞体剩余油定量预测方法
Öhman et al. Upscaling of fracture hydraulics by means of an oriented correlated stochastic continuum model
CN104914470B (zh) 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储量校正方法
US1140902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simulation grids via zone by zone mapping from design space
Morton et al.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for pressure transient tests in discretely fractured reservoirs
US1195363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generating simulation grids for different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s
CN113970785B (zh) 暗河裂缝发育预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06199712A (zh) 一种确定压裂套管变形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Yasin et al.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geologically complex geothermal reservoirs by combining structure-oriented filtering and attributes analysis
Milliotte et al. Well-data-based discrete fracture and matrix modelling and flow-based upscaling of multilayer carbonate reservoir horizons
Cho Stochastic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ing in shale reservoirs via integr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 and petrophysical data
CN106842316A (zh) 裂缝确定方法和装置
Shevko et al. Application of hybrid DPDP-dFN modeling of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s
Zhang et 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fault-controlled karst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Shunbei 5 fault zone in the Tarim Basin, China
Emery et al. Integration of crosswell seismic data for simulating porosity in a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aquifer
CN113514884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Erzeybek Bala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paleokarst reservoirs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on a non-gridded ba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4, building 3, No. 401, Feng Xiu Middle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room A701, building 2, No.1 Hospital, Nongda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engtai Aipu Oil and Gas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94 Room 401, building 4, court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New JCM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94 Room 401, building 4, court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ANDOCEAN ENERGY SERVIC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