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9362B -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9362B
CN102739362B CN201210207985.6A CN201210207985A CN102739362B CN 102739362 B CN102739362 B CN 102739362B CN 201210207985 A CN201210207985 A CN 201210207985A CN 102739362 B CN102739362 B CN 102739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low
response message
subframe
flow respons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79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9362A (zh
Inventor
宁富勇
任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079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9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9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9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9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9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通过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进而实现基站的下行信道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发送所述子帧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上行信道结合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以获取更高速的吞吐率也随之而来。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众所周知,使用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一次只能发送或接收一个数据流,而MIMO技术允许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数据流,并能够区分发往或来自不同空间方位的信号。
然而,由于MIMO技术,基站上行信道一次会接收到多个数据流,但是,基站的部分下行信道,如E-HICH(E-DCH Hybrid ARQIndicator Channel,增强型专用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E-RGCH(E-DCH Relative Grant Channel,增强型专用信道相对授权信道)都是基于单流的,即一次只能发送一个数据流,这就使得基站的下行信道无法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而现有技术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进而实现基站的下行信道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响应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发送所述子帧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响应方法,包括:
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所述基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所述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子帧,以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数据流响应消息生成模块,用于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第一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处理模块,用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第一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子帧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
第二发送器,用于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所述基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所述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子帧,以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通过在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后,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并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然后发送子帧至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通过该方案,由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从而发送一个子帧就可以使得用户设备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提升了行到吞吐率,实现了基站的下行信道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侧数据响应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E-HICH和E-RGCH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侧数据响应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响应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当前2G,3G通信系统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
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并不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如图1所示,本方法为基站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基站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数据流的信道叫做基站上行信道,如E-DCH(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增强型专用信道)属于基站上行信道,将基站向用户发送数据流的信道叫做基站下行信道,如E-HICH、E-RGCH属于基站下行信道。
针对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一个用户设备而言,由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数据流结合了MIMO技术,那么基站上行信道会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若对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设备而言,则基站上行信道会接收到多个用户设备的、且与各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流,两者情况类似,后续实施例中会进行进一步说明。
S102、基站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基站在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后,会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例如,基站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两个数据流,那么基站会分别生成该两个数据流的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即生成了两个数据流响应消息。
例如,基站上行信道E-DCH接收到用户设备的两个数据流,基站需要对该两个数据流进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校验,若校验结果为正确,基站则生成ACK(Acknowledgement,确认信号),若校验结果为错误,基站则生成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不确认信号),进而,若用户设备通过E-HICH接收到ACK信号,则继续发送新的数据流,若用户设备接收到NACK信号,则重新发送上次传输的数据流。
上述示例中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但数据流响应消息并不限于此,它也可以是需要通过E-RGCH发送的相对授权信息,相对授权信息的作用为,使得用户设备根据相对授权信息得知每次上传数据的数据量,相对授权信息分为相对授权增量信息和相对授权减量信息,以相对授权增量信息为例,例如,用户设备每次上传的数据量为10比特,若相对授权增量信息是使得用户设备每次上传的数据量增加1比特。那么用户设备在收到一个相对授权增量信息后,每次上传的数据量即为11比特,若基站想要使得用户设备每次上传15比特,那么基站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相对授权增量信息,即五个相对授权增量信息,那么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五个相对授权增量信息后,每次上传的数据量即为15比特。原理相同,基站上行信道E-DCH接收到用户设备的两个数据流,基站需要通过E-RGCH发送相对授权信息,以控制用户设备每次上传数据的数据量,用户设备根据相对授权信息得知每次上传数据的数据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响应方法,主要是针对下行信道E-HICH和E-RGCH,无法一次反馈同一个用户设备的多个数据流响应消息的情况,其中,E-HICH和E-RGCH的信道结构完全相同,如图2所示,E-HICH和E-RGCH的传输时延间隔为8ms或2ms。对于8ms而言,信道中能够承载4个子帧(一个子帧的传输时延间隔为2ms),根据协议规定,4个子帧所承载的内容完全相同,即子帧0、子帧1、子帧2及子帧3中承载的内容均是相同的,对于2ms而言,信道中能够承载1个子帧(图中未画出)。本发明是通过扩大子帧中时隙的容量以达到承载多个数据流响应消息的目的的,需要说明的是,子帧的传输时延间隔并未改变,即2ms是时间长度的概念,本发明改变的是容量,即比特是容量的概念,故E-HICH和E-RGCH的传输时延间隔也未改变。
需要补充的是,帧、子帧及时隙的区别在于,时隙组成子帧(一般为三个时隙构成一个子帧),子帧组成帧(一般为两个子帧构成一个帧),但是,本发明实施例所针对的下行的E-HICH和E-RGCH的信道,无需采用帧的格式来发送数据,只需采用子帧的格式来发送数据,故不涉及到帧的概念。
S103、基站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某个数据响应消息为“1”,基站会将该数据响应消息“1”乘以与该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标识,该用户设备标识可以为40比特,以转化为40比特的序列,即分别对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以使得用户设备通过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获知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而,以该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的数目小于等于6个为例,将该40比特的序列乘以值为64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运算,记为SF(Spreading Factor,扩频因子)64,最终,能够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每两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同一个时隙中。因为一个子帧包含三个时隙,对于SF128而言,每一个时隙能够承载2560chip/128*2=40比特的数据,对于SF64而言,一个时隙即为2560chip/64*2=80比特(其中,chip为码片),进而能够实现每两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同一个时隙中。那么,基站发送一个子帧,就能够最多同时发送用户设备的6个数据流响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以扩频因子的值为64进行说明,最多能够承载6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若需要承载更多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可以通过更改扩频因子的值来实现,其原理相同,但是,对于用户设备而言,考虑到用户设备体积、电池负荷能力的问题,扩频因子的值为64为优选方案,因为增加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流的数目,需要相应的增加用户设备的天线数,天线数过多也会引起用户设备体积过大,并且电池无法负荷过多天线工作,故实用性不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均以扩频因子的值为64,最多能够承载6个数据流响应消息的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其他情况原理相同,也应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基站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行说明:
数据流响应消息为一段信息码,它可以由一个或多个“0”、“+1”或“-1”组成,基站通过扩频运算把比特转换成码片。
要理解“码片”一词,先需要对信息码有所了解,信息码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携带了信息的,具有一定带宽。扩频运算就是用一串有规则的比信息码流频率高很多的码流来调制信息码,也就是说原来的“0”、“+1”或“-1”被一串码所代替。
由于这一串码只能表示一位信息,因此不能说成比特,所以找到一个名词叫码片,这一串码的每一位码字就是一个码片,进一步地,码片数率是指扩频调制之后的数据数率。
扩频就是将有效比特与扩频因子相乘,扩频运算会增加带宽的,扩频运算后的速率称为码片速率,因为2ms的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传输时延间隔)包含3个时隙,每个时隙有2560个码片,因此能够计算出一个时隙即为2560chip/64*2=80比特。
S104、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基站在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后,能够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具体地,可以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中,子帧中的其他时隙与第一时隙承载的内容相同;也可以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不同时隙中,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S105、基站发送子帧至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后,会发送子帧至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从而基站发送一个子帧就可以使得用户设备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如图3所示,本方法为用户设备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1、用户设备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以使得基站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基站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由于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数据流结合了MIMO技术,那么用户设备在基站上行信道中会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
进而,基站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基站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具体方法上述基站侧实施例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202、用户设备接收来自基站的子帧,以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通过基站下行信道,用户设备会接收到来自基站的子帧,该子帧中承载有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响应方法,通过在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后,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并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然后发送子帧至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通过该方案,由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从而发送一个子帧就可以使得用户设备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提升了行到吞吐率,实现了基站的下行信道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如图4所示,为了体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不但能够应对结合了MIMO技术的用户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流,也能够兼容未结合MIMO技术的用户设备发送的一个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以两个用户设备为例,分别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其中,第一用户设备为发送多个数据流的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为发送一个数据流的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
S301、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多个数据流至基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数据流至基站。
第一用户设备由于结合了MIMO技术,因此能够一次发送多个数据流至基站,第二用户设备由于未结合MIMO技术,因此一次发送一个数据流至基站。
S302、基站生成与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以及生成与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以基站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后需进行CRC校验并回复ACK或NACK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CRC校验进行简单介绍,CRC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CRC校验的基本原理是: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又叫(N,K)码。对于一个给定的(N,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N-K=R的多项式G(x),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的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
进而,基站上行信道E-DCH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数据流,和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数据流,会对每个数据流进行CRC校验,若校验结果为正确,基站则生成ACK(Acknowledgement,确认信号),若校验结果为错误,基站则生成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不确认信号),生成的ACK或NACK是与每个用户的数据流相对应。
最终,在本实施例中,基站生成了与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数据流对应的多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以及与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数据流对应的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
上述示例中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但数据流响应消息并不限于此,它也可以是需要通过E-RGCH发送的相对授权信息,由于具体步骤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303、基站将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以及将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S304、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由于步骤S303的执行使得步骤S304能够执行,那么本实施例结合步骤S303与S304一起说明,并列举两种情况以方便理解:
(1)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两个数据流,第二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数据流,基站生成对应与第一用户设备的两个数据流响应消息,对应于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响应消息;
如图5所示,user 0stream 0代表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user 0stream 1代表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个数据流响应消息,user 1stream 0代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每个用户设备在建立业务时都被分配一个用户设备标识,基站会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标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各个用户设备标识可以为40比特,以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转化为40比特的序列(图5中的s0至s39),其中,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原因是因为所有的数据响应消息最终都会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那么收到该子帧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需要知晓哪一个数据响应消息是对应于自身的,故需要乘以与各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即分别对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以使得用户设备通过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获知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进而,合并第一用户设备的多个序列,进行QPSK(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映射,2个比特映射为一个复数值,对第二用户设备的序列进行QPSK调制映射,2个比特映射为一个复数值;
将各个复数值乘以值为64的扩频因子,记为SF64,最终,将user0stream 0、user 0stream 1、user 1stream 0对应的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图5中的slot 0)中,第一时隙后的两个时隙(图5中slot 1、slot 2)与第一时隙承载的信息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5所示,对于没有结合MIMO技术的第二用户设备,可以生成两个相同的序列,并且这两个序列合并在一起。
那么,与图2中E-HICH和E-RGCH的信道结构对应起来,对于传输时延间隔为8ms的E-HICH和E-RGCH,信道中承载的为与图5中的slot 0、slot 1、slot 2所构成的子帧承载内容相同的4个子帧;对于传输时延间隔为2ms的E-HICH和E-RGCH,信道中承载的为图5中的slot 0、slot 1、slot 2所构成的子帧。
(2)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四个数据流,第二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数据流,基站生成对应与第一用户设备的四个数据流响应消息,对应于第二用户设备的一个响应消息;
如图6所示,user 0stream 0代表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user 0stream 1代表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个数据流响应消息,user 0stream2代表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三个数据流响应消息,user0stream 3代表第一用户设备的第四个数据流响应消息,user 1stream0代表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每个用户设备在建立业务时都被分配一个用户设备标识,基站会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标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各个用户设备标识可以为40比特,以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转化为40比特的序列(图6中的s0至s39),其中,将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与用户设备相应的用户设备标识的原因是因为所有的数据响应消息最终都会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那么收到该子帧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需要知晓哪一个数据响应消息是对应于自身的,故需要乘以与各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设备标识,即分别对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以使得用户设备通过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获知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用户设备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进而,合并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个序列(图6中user 0stream 0对应的序列)和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二个序列(图6中user 0stream 1对应的序列),进行QPSK调制映射,2个比特映射为一个复数值;合并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三个序列(图6中user 0stream2对应的序列)和第一用户设备的第四个序列(图6中user 0stream 3对应的序列),进行QPSK调制映射,2个比特映射为一个复数值;对第二用户设备的序列(图6中user 1stream 0对应的序列)进行QPSK调制映射,2个比特映射为一个复数值;
将各个序列乘以值为64的扩频因子,记为SF64,最终,将user0stream 0、user 0stream 1、user 1stream 0对应的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第一时隙(图5中的slot 0)中,将user 0stream 2、user 0stream 3、user 1stream 0对应的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第二时隙(图5中的slot 1)中,同一个子帧中的第三个时隙不承载任何信息,即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的不同时隙中,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需要补充的是,由扩频因子衍生的子扩频因子不允许进行扩频运算,即本发明实施例若使用SF64,那么由SF64衍生出的S F128不能被用于进行扩频运算,这是因为SF64与S F128的相关性很差,用户设备无法区分采用SF64的数据响应消息和S F128的数据响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SF64最多可以支持用户设备的数据流个数为6,以此可以推算出若使用SF32,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设备的数据流个数,但是,对于用户设备而言,考虑到用户设备体积、电池负荷能力的问题,扩频因子的值为64为优选方案,因为增加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流的数目,需要相应的增加用户设备的天线数,天线数过多也会引起用户设备体积过大,并且电池无法负荷过多天线工作,故实用性不大。
那么,与图2中E-HICH和E-RGCH的信道结构对应起来,对于传输时延间隔为8ms的E-HICH和E-RGCH,信道中承载的为与图6中的slot 0、slot 1、slot 2所构成的子帧承载内容相同的4个子帧;对于传输时延间隔为2ms的E-HICH和E-RGCH,信道中承载的为图6中的slot 0、slot 1、slot 2所构成的子帧。
S305、基站发送子帧至第一用户设备及第二用户设备,以使得第一用户设备及第二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相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各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后,会发送子帧至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以使得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从而发送一个子帧就可以使得用户设备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响应方法,通过在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后,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并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然后发送子帧至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通过该方案,由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从而发送一个子帧就可以使得用户设备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提升了行到吞吐率,实现了基站的下行信道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1,如图7所示,包括:
第一接收器10,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数据流响应消息生成模块11,用于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第一运算模块12,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处理模块13,用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第一发送器14,用于发送所述子帧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算模块12,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扩频因子,并且,由所述扩频因子衍生的子扩频因子不允许进行所述扩频运算。
进一步地,所述扩频因子的值为6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算模块12,还用于分别对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获知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其他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承载的内容相同;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13,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不同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设备2,如图8所示,包括:
第二发送器20,用于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所述基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所述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第二接收器2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子帧,以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用户设备2还包括:
第二运算模块22,用于分别对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以获知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基站通过在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后,分别生成与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并将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然后发送子帧至用户设备,以使得用户设备根据子帧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通过该方案,由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从而发送一个子帧就可以使得用户设备获知至少一个数据流的数据流响应消息,提升了行到吞吐率,实现了基站的下行信道应对上行信道吞吐率提升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权利要求的内容记载的方案也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单元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具有该功能的逻辑的实体或者物理的实体,并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名称限定,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单元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发送所述子帧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所述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包括: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其他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承载的内容相同;或者,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不同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扩频因子,并且,由所述扩频因子衍生的子扩频因子不允许进行所述扩频运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频因子的值为6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获知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
5.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所述基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所述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子帧,以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所述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包括: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其他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承载的内容相同;或者,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不同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以获知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数据流响应消息生成模块,用于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第一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
处理模块,用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第一发送器,用于发送所述子帧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其他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承载的内容相同;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不同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算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乘以扩频因子,并且,由所述扩频因子衍生的子扩频因子不允许进行所述扩频运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频因子的值 为6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算模块,还用于分别对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获知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
1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器,用于发送至少一个数据流至基站,以使得所述基站分别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后,所述基站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扩频运算,进而所述基站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
第二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子帧,以根据所述子帧获知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数据流响应消息;
所述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子帧中包括: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同一个第一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其他时隙与所述第一时隙承载的内容相同;或者,
将进行扩频运算后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流响应消息承载于同一个所述子帧的不同时隙中,所述子帧中的每个时隙所承载的内容不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运算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进行标识用户设备运算的逆运算,以获知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为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数据流响应消息。
CN201210207985.6A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739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7985.6A CN102739362B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07985.6A CN102739362B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9362A CN102739362A (zh) 2012-10-17
CN102739362B true CN102739362B (zh) 2015-08-19

Family

ID=4699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7985.6A Active CN102739362B (zh) 2012-06-21 2012-06-21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936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3776A1 (en) * 2001-01-12 2002-07-17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A collision free access scheduling in cellular TDMA-CDMA networks
CN101174879A (zh) * 2006-11-02 2008-05-0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调度方法
WO2009133758A1 (ja) * 2008-05-02 2009-11-05 株式会社 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23776A1 (en) * 2001-01-12 2002-07-17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A collision free access scheduling in cellular TDMA-CDMA networks
CN101174879A (zh) * 2006-11-02 2008-05-0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调度方法
WO2009133758A1 (ja) * 2008-05-02 2009-11-05 株式会社 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9362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969B (zh) 一种harq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ue、基站和系统
US10797831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EP3829238A1 (e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by multiple beams
JP6807453B2 (ja) 情報送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EP3439211B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a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N110999089B (zh) 方法和装置
CN103002579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999247A (zh) 用于指派和分配混合类型的时隙组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82864B (zh)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5634689A (zh) 一种harq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3113450A1 (en) Time multiplex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multi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426633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0635867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KR20230163560A (ko) 시간 영역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03408B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20050195849A1 (en) Early termination of low data rate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8123785A (zh) 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15037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02932918B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347018B (zh)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US8369361B2 (en) Early termination of low data rate traffic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145518A (zh) 上行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JP6806392B2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CN103053212B (zh) 资源调度方法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CN102739362B (zh) 一种数据响应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