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4075A -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4075A
CN102734075A CN201210241396XA CN201210241396A CN102734075A CN 102734075 A CN102734075 A CN 102734075A CN 201210241396X A CN201210241396X A CN 201210241396XA CN 201210241396 A CN201210241396 A CN 201210241396A CN 102734075 A CN102734075 A CN 102734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reinforced concrete
concrete frame
axle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13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4075B (zh
Inventor
李树广
张井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Large Power Vertical Wind Power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Co Ltd
ZHANG SIOU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Large Power Vertical Wind Power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Co Ltd
ZHANG SI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Large Power Vertical Wind Power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Co Ltd, ZHANG SIOU filed Critical Harbin Large Power Vertical Wind Power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413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34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34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4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40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它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设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楼顶风力发电系统存在的风能力利用率低,风力聚集能力差,泄风门开启关闭不灵活,支撑框架结构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为多层风力发电系统或单层风力发电系统,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加强立柱、四边梁、斜拉梁和十字机轴承重梁;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四周布置有泄风导风板,泄风导风板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立连接关系;通过泄风导风板上的泄风门实现泄风,泄风门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控制泄风门的开合;组合轴为分段结构,上段轴和下段轴与双梁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座托盘套装在组合轴上,风叶片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上。本发明用于风力发电中。

Description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能源贮藏量有限,随着不断的开采,日益枯竭、短缺,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利用能源时感到被利用的能源同时对人类造成了危害,过度开采和砍伐,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如生活饮水短缺,空气质量下降,辐射加重等等。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是当今必须解决的问题。风力发电是合理利用自然能源的措施之一。
众所周知,我国新疆、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沿海地区城市楼顶上空的风力资源极为丰富。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为200820088446.4、授权公告号为CN 201221445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4月15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层楼顶上风力发电,该技术将机架通过螺栓与钢绳拉线固定在高层楼顶上,通过风力叶片转动发电。此结构的风力发电设备仅适用于高层楼顶,而且,其缺少集风系统,根本无法有效的利用楼顶的风力资源。
现有的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楼顶可聚风并安装聚风门、泄风门的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大厦,其申请号为200710303854.7,申请日为2007年12月26,公开日为2009年7月1日,该专利申请中虽然公开了风叶片、泄风门、聚风门和支撑框架结构,但其仍然存在风能力利用率低的问题,聚风门的风力聚集能力差,泄风门开启关闭不灵活,支撑框架结构刚性差、垂直度低、摇摆系数大,遇强风时,需要频繁调整承重机轴的同心度,影响了大厦的整体使用功能。
现有的集风板为四块环形布置,只能收集正面来风,受风向影响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楼顶风力发电系统存在的风能力利用率低,聚风门的风力聚集能力差,泄风门开启关闭不灵活,支撑框架结构刚性差、垂直度低、摇摆系数大,遇强风时,需要频繁调整承重机轴的同心度的问题,以及受风向影响严重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八个泄风导风板、风动力系统、顶部盖板、发电机、控制室和基础平台,
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四个加强立柱、两个四边梁、多个斜拉梁和两个十字机轴承重梁;
两个四边梁上下设置,两个四边梁的棱角通过加强立柱连接,每个四边梁内设置有一个十字机轴承重梁,每个十字机轴承重梁由一个单梁和一个双梁构成,每个四边梁的棱角处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梁;
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四个加强立柱与基础平台建立连接,基础平台设置在楼顶平台上或地面上,顶部盖板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顶部;控制室设置在基础平台上;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四周布置有八个泄风导风板,泄风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立连接关系,泄风导风板与四边梁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加强固定泄风导风板;
每个泄风导风板上开有多个泄风口,泄风门通过转轴安装在泄风口处,泄风门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电磁铁或永磁铁用来控制泄风门的开合;
风动力系统包括组合轴、两层预埋工字钢、两个轴承座托盘和三个风叶片,组合轴包括上段轴、中段轴和下段轴,上段轴、中段轴和下段轴通过圆形法兰盘连接在一起,轴承座托盘通过预埋工字钢与双梁建立连接关系,组合轴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且组合轴的轴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上段轴与双梁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下段轴与双梁的交汇处也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座托盘套装在组合轴上,且轴承座托盘通过预埋工字钢与双梁建立连接关系,轴承座托盘用于承托轴承组件,三个风叶片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上;发电机与组合轴连接。
本方案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单层框架,风动力系统为单层风动力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多个泄风导风板、风动力系统、顶部盖板、发电机、控制室和基础平台,泄风导风板的个数为八的倍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四个加强立柱、至少三个四边梁、多个斜拉梁和至少三个十字机轴承重梁;
至少三个四边梁上下等间距设置形成至少两层的框架,至少三个四边梁的棱角通过加强立柱连接,每个四边梁内设置有一个十字机轴承重梁,每个十字机轴承重梁由一个单梁和一个双梁构成,每个四边梁的棱角处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梁;
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四个加强立柱与基础平台建立连接,基础平台设置在楼顶平台上或地面上,顶部盖板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顶部;控制室设置在基础平台上;
相邻的两个四边梁的四周布置有八个泄风导风板,泄风导风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立连接关系,泄风导风板与四边梁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用于加强固定泄风导风板,相邻两层框架上的泄风导风板上下对应,即同一方向上的泄风导风板在同一平面内;
每个泄风导风板上开有多个泄风口,泄风门通过转轴安装在泄风口处,泄风门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电磁铁或永磁铁用来控制泄风门的开合;
风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组合轴、至少三层预埋工字钢、至少三个轴承座托盘和多个风叶片,风叶片的个数是三的倍数,相邻的两个组合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构成轴主体,每个组合轴包括上段轴、中段轴和下段轴,上段轴、中段轴和下段轴通过圆形法兰盘连接在一起,轴承座托盘通过预埋工字钢与双梁建立连接关系,轴主体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且轴主体的轴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上段轴与双梁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下段轴与双梁的交汇处也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座托盘套装在组合轴上,且轴承座托盘通过预埋工字钢与双梁建立连接关系,轴承座托盘用于承托轴承组件,三个风叶片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上;发电机与轴主体连接。
本方案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至少两层框架,风动力系统为至少两层风动力系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一、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该框架坚固,刚性强,垂直度高,摇摆系数小,抗翻倒力矩强,抗风极限载荷达75米/秒,遇强风时仍然可以保证承重机轴的同心度,且可防腐、防锈、防盐雾及抗风沙,适合沿海暴、台风多发地区和新疆内蒙风沙地区应用;
二、四边梁的棱角处连接斜拉梁,有效地增加了框架强度;
三、十字机轴承重梁由一个单梁和一个双梁构成,两条平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横梁构成的双梁,克服了现有立式风电钢结构横梁的变形问题;
四、顶部盖板起到导风和防雨防雪的作用;
五、同一方向上的泄风导风板在同一平面内,增加了集风性能;
六、泄风导风板起到集风和泄风的作用,当风速低时,泄风门关闭,当风速高时,泄风门打开,泄风门通常设定在110%额定功率对应的风速,首先开启各层外侧层泄风门,随着风速增大,泄风门由外侧层向内侧层依次开启,通过泄风减少翻倒力矩,确保风电设备安全运行,本系统采用固定泄风导风板,增大了风力密度,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克服了现有立式风力发电系统移动式集风保护板的限位开关经常失灵、控制技术繁琐的缺欠;
七、八个泄风导风板的布置形式克服了现有技术只能收集正面来风的缺陷,实现了八面来风的收集能力。
八、组合轴设计为三段结构,便于安装拆卸,同时也便于应用过程中的维修,操作更方便了,同时也减少了后续维修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楼顶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基础平台设置在地面上);
图2是本发明的楼顶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基础平台设置在楼顶平台上);
图3是本发明的楼顶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基础平台设置在地面上);
图4是本发明的楼顶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基础平台设置在楼顶平台上);
图5是本发明的框架与泄风导风板的连接关系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框架、泄风导风板和风叶片的连接关系俯视图;
图7是三段轴与框架的连接关系平面图;
图8是框架与组合轴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图9是相邻组合轴之间的连接关系分解图;
图10是相邻组合轴装配图;
图11是预埋工字钢和轴承座托盘的位置连接关系立体分解图;
图12是组合轴、预埋工字钢和轴承座托盘以及风叶片法兰连接关系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2的装配图;
图14是风叶片与风叶片法兰连接关系立体分解图;
图15是风叶片位置关系俯视图;
图16是风叶片立体图(两体组装);
图17是风叶片立体图(三体组装);
图18是泄风门的安装状态图;
图19是顶部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5-图15和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1、八个泄风导风板2、风动力系统3、顶部盖板4、发电机5、控制室6和基础平台7,
钢筋混凝土框架1包括四个加强立柱8、两个四边梁9、多个斜拉梁10和两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
两个四边梁9上下设置,两个四边梁9的棱角通过加强立柱8连接,每个四边梁9内设置有一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每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由一个单梁11-1和一个双梁11-2构成,每个四边梁9的棱角处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梁10;
钢筋混凝土框架1通过四个加强立柱8与基础平台7建立连接,基础平台7设置在楼顶平台上或地面上,顶部盖板4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顶部;控制室6设置在基础平台7上;
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四周布置有八个泄风导风板2,泄风导风板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建立连接关系,泄风导风板2与四边梁9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用于加强固定泄风导风板2;
每个泄风导风板2上开有多个泄风口,泄风门12通过转轴13安装在泄风口处,泄风门12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用来控制泄风门12的开合;
风动力系统3包括组合轴16、两层预埋工字钢17、两个轴承座托盘18和三个风叶片19,组合轴16包括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通过圆形法兰盘32连接在一起,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组合轴16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部,且组合轴16的轴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上段轴16-1与双梁11-2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31,下段轴16-2与双梁11-2的交汇处也设置有轴承组件31,轴承座托盘18套装在组合轴16上,且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轴承座托盘18用于承托轴承组件,三个风叶片19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16-2上;发电机5与组合轴16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单层框架,风动力系统为单层风动力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顶部盖板4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顶部盖板4上留有吊装井口,用来吊装风动力系统3,吊装井口上覆盖有井盖,井盖可采用轻体材料制成,方便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双梁11-2上设置有滑道29,装卸维修车30在滑道29上滑动。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八个泄风导风板2的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的延长线21与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22相交点23为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的八等分点,延长线21与过相交点23的切线24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5度至50度,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之间呈45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临近棱角处的泄风导风板与其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垂直,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的另一个泄风导风板位于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中间位置。如此设置,更加有效地增大了风力密度,方便施工找正位置及角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六个支撑立柱25和两套拉筋26,楼顶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的正面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通过两套拉筋26与加强立柱8及四边梁9连接,其余的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一个支撑立柱25支撑于地面上。如此设置,防止泄风导风板2掉角,泄风导风板的安装结构更稳固,尤其适用于基础平台7设置在地面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多个拉筋26,每个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拉筋26与加强立柱8的上端或四边梁9连接。如此设置,防止泄风导风板2掉角,泄风导风板的安装结构更稳固,尤其适用于基础平台7设置在楼顶平台上的风力发电设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4、图16和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形法兰盘27,风叶片19通过三角形法兰盘27与组合轴16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将风叶片向外支出,增加了风能利用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支撑架28,三个风叶片19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三角支撑架28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将三个风叶片刚性连接在一起,使三个风叶片与轴之间受力均匀,提高了系统的载荷能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6、图16和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风叶片19由至少两个叶片体组合安装形成多腔叶片,多腔叶片的外形为流线型或拱形结构,多腔叶片的出风端设有排风口19-1。如此设置,相邻的两个风叶片之间形成了气流通道,使得通过前一个风叶片的气流垂直吹在后一个风叶片外端面上,形成了双动力做功,另外,风叶片内腔增多了,增强了机械性能,增大了叶片受力面积,增加了腔内空气粘度,提高了风能利用率,由于叶片体的体积较小,可加工性能好,有利于大型风叶片的制作、运输和安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风叶片19的支撑叶面采用金属网制成,金属网上覆盖碳纤维、玻璃钢或合成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泄风门12由铝合金、碳纤维、玻璃钢、合成塑料或木质材料制成。如此设置,泄风门重量轻,响应灵活。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3、图4、图5-图15和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1、多个泄风导风板2、风动力系统3、顶部盖板4、发电机5、控制室6和基础平台7,泄风导风板2的个数为八的倍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1包括四个加强立柱8、至少三个四边梁9、多个斜拉梁10和至少三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
至少三个四边梁9上下等间距设置形成至少两层的框架,至少三个四边梁9的棱角通过加强立柱8连接,每个四边梁9内设置有一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每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由一个单梁11-1和一个双梁11-2构成,每个四边梁9的棱角处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梁10;
钢筋混凝土框架1通过四个加强立柱8与基础平台7建立连接,基础平台7设置在楼顶平台上或地面上,顶部盖板4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顶部;控制室6设置在基础平台7上;
相邻的两个四边梁的四周布置有八个泄风导风板2,泄风导风板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建立连接关系,泄风导风板2与四边梁9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用于加强固定泄风导风板2,相邻两层框架上的泄风导风板2上下对应,即同一方向上的泄风导风板2在同一平面内;
每个泄风导风板2上开有多个泄风口,泄风门12通过转轴13安装在泄风口处,泄风门12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用来控制泄风门12的开合;
风动力系统3包括至少两个组合轴16、至少三层预埋工字钢17、至少三个轴承座托盘18和多个风叶片19,风叶片19的个数是三的倍数,相邻的两个组合轴16之间通过联轴器20连接构成轴主体,每个组合轴16包括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通过圆形法兰盘32连接在一起,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轴主体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部,且轴主体的轴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上段轴16-1与双梁11-2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31,下段轴16-2与双梁11-2的交汇处也设置有轴承组件31,轴承座托盘18套装在组合轴16上,且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轴承座托盘18用于承托轴承组件,三个风叶片19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16-2上;发电机5与轴主体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至少两层框架,风动力系统为至少两层风动力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参见图19)顶部盖板4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顶部盖板4上留有吊装井口50,用来吊装风动力系统3,吊装井口50上覆盖有井盖,井盖可采用轻体材料制成,方便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双梁11-2上设置有滑道29,装卸维修车30在滑道29上滑动。增加了操作者的安全工作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八个泄风导风板2的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的延长线21与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22相交点23为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的八等分点,延长线21与过相交点23的切线24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5度至50度,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之间呈45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临近棱角处的泄风导风板与其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垂直,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的另一个泄风导风板位于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中间位置。如此设置,更加有效地增大了风力密度,方便施工找正位置及角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八个支撑立柱25,每个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一个支撑立柱25支撑于地面上。如此设置,防止泄风导风板2掉角,泄风导风板的安装结构更稳固,尤其适用于基础平台7设置在地面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或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多个拉筋26,每个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拉筋26与加强立柱8的上端或四边梁9连接。如此设置,防止泄风导风板2掉角,泄风导风板的安装结构更稳固,尤其适用于基础平台7设置在楼顶平台上的中小风力发电设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或十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结合图14、图16和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形法兰盘27,风叶片19通过三角形法兰盘27与组合轴16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将风叶片向外支出,增加了风能利用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十、十一或十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支撑架28,三个风叶片19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三角支撑架28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将三个风叶片刚性连接在一起,使三个风叶片与轴之间受力均匀,提高了系统的载荷能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十、十一、十二或十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结合图6、图16和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风叶片19由至少两个叶片体组合安装形成多腔叶片,多腔叶片的外形为流线型或拱形结构,多腔叶片的出风端设有排风口19-1。如此设置,相邻的两个风叶片之间形成了气流通道,使得通过前一个风叶片的气流垂直吹在后一个风叶片上,形成了双动力做功,另外,风叶片内腔增多了,增强了机械性能,增大了叶片受力面积,增加了腔内空气粘度,提高了风能利用率,由于叶片体的体积较小,可加工性能好,有利于大型风叶片的制作、运输和安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或十四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风叶片19的支撑叶面采用金属网制成,金属网上覆盖碳纤维、玻璃钢或合成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泄风门12由铝合金、碳纤维、玻璃钢、合成塑料或木质材料制成。如此设置,泄风门重量轻,响应灵活。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或十五相同。

Claims (10)

1.一种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1)、八个泄风导风板(2)、风动力系统(3)、顶部盖板(4)、发电机(5)、控制室(6)和基础平台(7),其特征在于:
钢筋混凝土框架(1)包括四个加强立柱(8)、两个四边梁(9)、多个斜拉梁(10)和两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
两个四边梁(9)上下设置,两个四边梁(9)的棱角通过加强立柱(8)连接,每个四边梁(9)内设置有一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每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由一个单梁(11-1)和一个双梁(11-2)构成,每个四边梁(9)的棱角处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梁(10);
钢筋混凝土框架(1)通过四个加强立柱(8)与基础平台(7)建立连接,基础平台(7)设置在楼顶平台上或地面上,顶部盖板(4)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顶部;控制室(6)设置在基础平台(7)上;
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四周布置有八个泄风导风板(2),泄风导风板(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建立连接关系,泄风导风板(2)与四边梁(9)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用于加强固定泄风导风板(2);
每个泄风导风板(2)上开有多个泄风口,泄风门(12)通过转轴(13)安装在泄风口处,泄风门(12)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用来控制泄风门(12)的开合;
风动力系统(3)包括组合轴(16)、两层预埋工字钢(17)、两个轴承座托盘(18)和三个风叶片(19),组合轴(16)包括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通过圆形法兰盘连接在一起,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组合轴(16)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部,且组合轴(16)的轴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上段轴(16-1)与双梁(11-2)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下段轴(16-2)与双梁(11-2)的交汇处也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座托盘(18)套装在组合轴(16)上,且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轴承座托盘(18)用于承托轴承组件,三个风叶片(19)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16-2)上;发电机(5)与组合轴(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八个泄风导风板(2)的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的延长线(21)与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22)相交点(23)为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的八等分点,延长线(21)与过相交点(23)的切线(24)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5度至50度,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之间呈45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临近棱角处的泄风导风板与其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垂直,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的另一个泄风导风板位于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六个支撑立柱(25)和两套拉筋(26),楼顶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的正面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通过两套拉筋(26)与加强立柱(8)及四边梁(9)连接,其余的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一个支撑立柱(25)支撑于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多个拉筋(26),每个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拉筋(26)与加强立柱(8)的上端或四边梁(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形法兰盘(27),风叶片(19)通过三角形法兰盘(27)与组合轴(16)固定连接;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支撑架(28),三个风叶片(19)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三角支撑架(28)连接在一起;风叶片(19)由至少两个叶片体组合安装形成多腔叶片,多腔叶片的外形为流线型或拱形结构,多腔叶片的出风端设有排风口(19-1)。
6.一种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1)、多个泄风导风板(2)、风动力系统(3)、顶部盖板(4)、发电机(5)、控制室(6)和基础平台(7),其特征在于:泄风导风板(2)的个数为八的倍数;
钢筋混凝土框架(1)包括四个加强立柱(8)、至少三个四边梁(9)、多个斜拉梁(10)和至少三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
至少三个四边梁(9)上下等间距设置形成至少两层的框架,至少三个四边梁(9)的棱角通过加强立柱(8)连接,每个四边梁(9)内设置有一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每个十字机轴承重梁(11)由一个单梁(11-1)和一个双梁(11-2)构成,每个四边梁(9)的棱角处均连接有一个斜拉梁(10);
钢筋混凝土框架(1)通过四个加强立柱(8)与基础平台(7)建立连接,基础平台(7)设置在楼顶平台上或地面上,顶部盖板(4)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顶部;控制室(6)设置在基础平台(7)上;
相邻的两个四边梁的四周布置有八个泄风导风板(2),泄风导风板(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预埋件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建立连接关系,泄风导风板(2)与四边梁(9)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用于加强固定泄风导风板(2),相邻两层框架上的泄风导风板(2)上下对应,即同一方向上的泄风导风板(2)在同一平面内;
每个泄风导风板(2)上开有多个泄风口,泄风门(12)通过转轴(13)安装在泄风口处,泄风门(12)和泄风口的底部镶有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电磁铁或永磁铁(14)用来控制泄风门(12)的开合;
风动力系统(3)包括至少两个组合轴(16)、至少三层预埋工字钢(17)、至少三个轴承座托盘(18)和多个风叶片(19),风叶片(19)的个数是三的倍数,相邻的两个组合轴(16)之间通过联轴器(20)连接构成轴主体,每个组合轴(16)包括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上段轴(16-1)、中段轴(16-2)和下段轴(16-3)通过圆形法兰盘连接在一起,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轴主体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框架(1)内部,且轴主体的轴线与钢筋混凝土框架(1)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上段轴(16-1)与双梁(11-2)的交汇处设置有轴承组件,下段轴(16-2)与双梁(11-2)的交汇处也设置有轴承组件,轴承座托盘(18)套装在组合轴(16)上,且轴承座托盘(18)通过预埋工字钢(17)与双梁(11-2)建立连接关系,轴承座托盘(18)用于承托轴承组件,三个风叶片(19)间隔120度安装在中段轴(16-2)上;发电机(5)与轴主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八个泄风导风板(2)的上连接端和下连接端的延长线(21)与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22)相交点(23)为风叶片(19)的运动轨迹圆的八等分点,延长线(21)与过相交点(23)的切线(24)之间形成的夹角(A)为45度至50度,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之间呈45角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临近棱角处的泄风导风板与其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垂直,相邻的两个泄风导风板(2)中的另一个泄风导风板位于安装侧的四边梁(9)的梁板(9-1)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形法兰盘(27),风叶片(19)通过三角形法兰盘(27)与组合轴(16)固定连接;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三角支撑架(28),三个风叶片(19)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三角支撑架(28)连接在一起;风叶片(19)由至少两个叶片体组合安装形成多腔叶片,多腔叶片的外形为流线型或拱形结构,多腔叶片的出风端设有排风(19-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泄风门(12)由铝合金、碳纤维、玻璃钢或木质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还包括八个支撑立柱(25),每个泄风导风板(2)的底部外缘通过一个支撑立柱(25)支撑于地面上。
CN201210241396.XA 2012-07-11 2012-07-11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4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396.XA CN102734075B (zh) 2012-07-11 2012-07-11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396.XA CN102734075B (zh) 2012-07-11 2012-07-11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075A true CN102734075A (zh) 2012-10-17
CN102734075B CN102734075B (zh) 2014-02-05

Family

ID=46990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139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34075B (zh) 2012-07-11 2012-07-11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340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990A (zh) * 2012-12-21 2013-04-24 张建洲 一种油田抽油机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5235Y (zh) * 2008-01-21 2009-04-22 彭其明 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
CN201358891Y (zh) * 2009-03-04 2009-12-09 邵敏 一种屋顶风力发电装置
CN101907066A (zh) * 2009-06-02 2010-12-08 刘新广 建筑太阳能、风能复合发电装置
JP2011058429A (ja) * 2009-09-10 2011-03-24 Yasuhiro Fujita 三角錐形状太陽光発電装置と開放集風ダクトの風力発電、風力助力装置。
WO2012001317A1 (fr) * 2010-07-01 2012-01-05 Helio-Oikos (Societe Civile) Dispositif de recuperation d'energie eolienne et batiment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US8297909B2 (en) * 2009-04-22 2012-10-30 Eric Schmidt Wind turbine
CN202628398U (zh) * 2012-07-11 2012-12-26 李树广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5235Y (zh) * 2008-01-21 2009-04-22 彭其明 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
CN201358891Y (zh) * 2009-03-04 2009-12-09 邵敏 一种屋顶风力发电装置
US8297909B2 (en) * 2009-04-22 2012-10-30 Eric Schmidt Wind turbine
CN101907066A (zh) * 2009-06-02 2010-12-08 刘新广 建筑太阳能、风能复合发电装置
JP2011058429A (ja) * 2009-09-10 2011-03-24 Yasuhiro Fujita 三角錐形状太陽光発電装置と開放集風ダクトの風力発電、風力助力装置。
WO2012001317A1 (fr) * 2010-07-01 2012-01-05 Helio-Oikos (Societe Civile) Dispositif de recuperation d'energie eolienne et batiment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CN202628398U (zh) * 2012-07-11 2012-12-26 李树广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990A (zh) * 2012-12-21 2013-04-24 张建洲 一种油田抽油机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
CN103061990B (zh) * 2012-12-21 2016-04-13 张建洲 一种油田抽油机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4075B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574711T3 (en) Wind turbine tower
CN108194274B (zh) 用于支撑载荷的桁架式塔
KR101439337B1 (ko) 풍력 발전 장치, 및 윈드 블레이드 구조체
CN102128138A (zh) 多层叠加组合立式风力发电系统
KR20110036798A (ko) 풍력 전환기
US20110181047A1 (en) Eolic converter tower
CN108431402B (zh) 遮挡叶片支撑件型垂直轴风力机
CN103511186B (zh) 装有对偶风叶及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立式风力发电系统
US11881809B2 (en) Rotatable airfoil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solar photovoltaic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20140314580A1 (en) Wind turbine
CN101368542A (zh) 垂直活动叶片风能太阳能发电机
CN202628398U (zh)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CN202348583U (zh) 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
CN202250597U (zh)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用窗扇形叶片组合式风轮
CN101852179B (zh) 多级叶轮风力发电机
CN201574891U (zh) 多级叶轮风力发电机
CN102734075B (zh) 楼顶钢筋混凝土框架风力发电设备
CN201391420Y (zh) 多层多柱组合式立轴风力发电系统
CN102269113A (zh) 多转子风力发电系统
KR101117476B1 (ko) 수직형 풍력발전장치
CN102410145A (zh) 多绕组变极变速风叶立式风力发电系统
CN201306248Y (zh) 可避让强风的立阵组合式立轴风力发电系统
DK180514B1 (en) Nacelle for a wind turbine
EP4045797A1 (en) Nacelle for a wind turbine
CN202689650U (zh) 带有双动力风叶和泄风保护的风力发电系统的通讯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