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4281A -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4281A
CN102724281A CN201210156011XA CN201210156011A CN102724281A CN 102724281 A CN102724281 A CN 102724281A CN 201210156011X A CN201210156011X A CN 201210156011XA CN 201210156011 A CN201210156011 A CN 201210156011A CN 102724281 A CN102724281 A CN 102724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vc
value chain
outside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60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560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24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2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4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是利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智能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而将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表列、全息协同组织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Description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涉及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资源配置技术,是借助于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技术与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方式)而将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表列、全息协同组织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 
本发明人面向价值链而提出的称作“天地”计算的技术体系,是信息网络内部分布式处理 (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处理 ( Parallel Computing ) 以及网格计算 ( Grid Computing) 和云计算 ( Cloud Computing ) 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进而是信息网络外部各种业务活动领域计量分析、会计分析、核算技术的发展,或者说是计量科学、统计理论和会计的网络一体化。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 ( MCN )、计算机网 ( WWW ) 和广播电视网 ( BTN )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 ( MN )、能流网 ( EN )、信息网 ( IN )、金融网 ( FN ) 和知识网 ( KN )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集群式的智能集成网络计算机体系及其全息协同组织操作系统,不仅涉及当今各种各样的 Web 功能,比如 Google 搜索、云计算服务、各种基于 GPS 定位的服务、移动浏览器等等以及传感网、物联网的各种功能,而且涉及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工具、设备和元器件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类智能系统(包括电脑操作者),还涉及各种自动、半自动的服务系统、调度系统和交易系统。 
    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价值链系统工程提供全息协同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开放式网格服务结构OGSA (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 是最有影响力的网格体系结构,它将网格技术的应用从科学领域转入商业领域。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是通向可按需创建的逻辑和虚拟网络的下一个重要步骤,它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可用的计算和存储容量来支持关键任务应用程序。人们在互联网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blog、Vlog、Podcast、Wiki、Socail NetWork Software、RSS、P2P、IM、VOIP等等,并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新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式服务,都希望自己能够为互联网发现并创造新的价值。目前主要的Web2.0技术包括:Blog(网络日志)、TrackBack(反向引用)、RSS(聚合内容)、Wiki(超文本系统写作工具)、SocialBookmark(社会化书签)、网摘(网页书签)、SNS(社交网络)、P2P(伙伴对伙伴)、IM,等。NuWeb(Net User's Web)逐步成为Web3.0的一个理想的计划项目,这是一个以使用者为中心的分散式网络信息分享平台。VXLAN将能够通过扩展,提供数百万个逻辑网络,以满足在云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需求,高效利用网络资源。 
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用户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互联网用户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本发明人李宗诚首先提出了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NS / IIC)的概念报告。 
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 
本项发明与本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10月底至11月间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IIN / VCSE; 2011 ]”有密切关系。 
本项发明申请的所有文件的所有理论内容、数学模型和技术方案均取自本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完成的下列学术成果。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独立发明人李宗诚教授在通过物理学、信息科学及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八部与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巨著(共计3500万字),打算在2011年11 月之后陆续处理正式出版事宜。其中,主要代表作有: 
六卷本学术巨著《市场、规划和网络——全新经济科学技术通论》(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资源、网络和元系统——网络配置动力学和全息组织协同学》(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新科技时代物理学——系统复杂性探索和全息统一性探索》(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智汇数学分析导论——系统复杂性分析和全息统一性分析》(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科学大统一的核心——智能集成系统科学通论》(作者:李宗诚);             
学术著作《万物本源新探索——面向宇宙、生命和意识的元系统科学》(作者:李宗诚)。
发明内容
(一)本项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 DCN / IIL ( VCSE ),2011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2011),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
本发明人提出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是借助于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技术与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方式)而将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表列、全息协同组织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 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二)本项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1、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是借助于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技术与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方式)而将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表列、全息协同组织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新技术。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本项发明既涉及发生于真实物理空间的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又涉及发生于电子虚拟空间的人工智能运行系统;既涉及社会化、网络化的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及其模式,又涉及集群化、网络化的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及其模式;既以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为辅助工具,又以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基于本发明人提出的天地计算技术)为主要工具,如图1 所示。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本项发明将价值链规划配置技术 PA / VC 与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MA / VC 和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VC 结合起来,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资源配置机制的技术构成、核心内容和动力学基础,进而提出确定价值链系统动力统一性及其度量的方法,建立资源配置机制的技术原理、工程理念和技术方案,如图2 所示。 
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本发明人通过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而提出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简称“天地”计算,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它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不仅涉及电信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广电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传感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物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而且涉及能源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物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人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金融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知识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十大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的智能集成一体化。 
作为本项发明的支持系统,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在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人工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进而言之,是在物质世界(及真实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及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实践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实践运行系统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本项发明通过设置“均衡模块框”,在“流程汇总框”所确立的智能集成关系和基本应用区域的基础上,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全息对接均衡表列的模块化和集成化,将流程数据库、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逻辑定位框、编制引擎技术融为一体。 
价值链规划配置与智能集成网对接均衡的总体设计框架如图3 所示。 
作为本项发明的实施,基于智能集成网的价值链系统工程是由本发明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一种以天地计算为基础、以HSCP / IIP协议(全息协同控制协议 / 智能集成网协议为规范化平台而通过各种网络(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的智能融合对各种资源(不仅仅限于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全新应用模式;价值链系统工程不仅面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以及传感网和物联网,而且面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以及金融网和知识网;不仅涉及电信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广电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传感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物联网的的应用程序及流程,而且涉及能源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物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人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金融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知识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通过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交换系统(机群)、人工调度系统(机群)和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服务系统(机群),实现合理的全资源配置和利用,如图4 所示。 
2、对于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的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建立对接均衡技术基础,如图5 所示: 
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均衡模块框,该模块框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模块栏 
模块栏A:模块项A1 / 模块项A2 / 模块项A3 / ……          
模块栏B:模块项B1 / 模块项B2 / 模块项B3 / ……           
模块栏C:模块项C1 / 模块项C2 / 模块项C3 / ……           
模块栏D:模块项D1 / 模块项D2 / 模块项D3 / ……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模块栏N:模块项N1 / 模块项N2 / 模块项N3 / ……          
的任一流程项上,通过点击鼠标右键,可弹出“系统模块框”;
“系统摸块框”的内容包括:
模块栏A:VC初端均衡模块 / VC初端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B:VC前段均衡模块 / VC前段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C:VC核心业务均衡模块 / VC核心业务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D:VC中间均衡模块 / VC中间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E:VC附属业务均衡模块 / VC附属业务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F:VC后段均衡模块 / VC后段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G:VC终端均衡模块 / VC终端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H:VC衍生业务均衡模块 / VC衍生业务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如图6 所示,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流程栏的某个模块项上点击鼠标右键并弹出流程汇总框,在相应的流程图标上点击一下,可将某个模块项确定在价值链系统过程某个阶段的某个环节中某个领域的某个项目的对接均衡控制器上。
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模块栏上通过流程汇总框 → 编制引擎 → 对接均衡数据库 → 均衡模块框 → 编制引擎 → 对接均衡控制器,实现对接均衡关系,从而确定基本应用区域。 
通过基于流程汇总框的对接均衡模块化和集成化,将流程数据库、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逻辑定位框、编制引擎技术融为一体。 
3、对于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的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建立总体结构设计,如图7 和图8所示: 
基本构成——基于各部门磁盘驱动器的全空间全资源驱动系统、基于各部门内部存贮器的全空间全资源存贮系统、基于各部门进程管理器的全空间全资源进程管理系统、基于各部门显示器的全空间全资源显示系统和基于各部门外围设备的全空间全资源外部联接系统,如图9 所示;
网络中心——价值链智能集成网站(VC / II 网站);
全新的VC / II 网站与现有的各种互联网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限于信息搜集、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换,而且与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动态组织、协调、控制中心;
决策控制中心——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
关键技术——全资源配置系统的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技术体系;
基础框架——HSCP / IIP协议(全息协同控制协议 / 智能集成网协议,Holo-synergetic Control Protocol / Inteligent Integrative Network Protocol ) ,如图10 所示;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看,HSCP / IIP由八个层次组成:全网络介质层、全网络接口层、全汇通网络层、全资源流动层、全流程汇总层、智能集成表示层、智能集成应用层和智能集成决策层;在此,我们不仅注重信息资源的配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资源(知识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等)的配置;不仅注重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人工智能及其辅助系统,而且注重包括操作者在内的自然智能及其辅助系统;不仅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等)的互联;
资源结点及其网络、配置结点及其网络、组织结点及其网络、组织集合及其系统;
HSCP / IIP 机制:IDP、IIP、HSCP、ODP、CMPII、SCFP、DUOP;
IIP地址:不仅限于人工智能体(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而且涉及自然智能体(包括操作员)及其网络;
——全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Overall Resources,此配置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资源配置,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思维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源,等);
——全流程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Processe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流程及互联网流程的汇总,全流程包括信息流程、实物流程、能量流程、思维流程、人力流程、知识流程、金融流程,等);
——全贮存管理(Management of Overall Stores,此管理不仅仅限于信息贮存或数据贮存的管理,全贮存包括信息贮存、实物贮存、能量贮存、思维贮存、人力贮存、知识贮存、金融贮存,等);
——全文件系统(Overall Files system,此系统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文件及互联网文件的系统,全文件包括分别形成并存在于信息部门、实物部门、能量部门、思维部门、人力部门、知识部门、金融部门的文件,等);
——全网络通讯(Overall Networkings,此通讯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通讯,全网络包括信息网络、实物网络、能量网络、思维网络、人力网络、知识网络、金融网络,等);
——全安全机制(Overall Securities,此机制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机制,全安全包括信息安全、实物安全、能量安全、思维安全、人力安全、知识安全、金融安全,等);
——全使用者界面(Interfaces of Overall Users,此界面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界面,全使用者包括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实物系统的使用者、能量系统的使用者、思维系统的使用者、人力系统的使用者、知识系统的使用者、金融系统的使用者,等);
——全驱动程序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Device driver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程序及互联网程序的汇总,全驱动程序包括信息系统的驱动程序、实物系统的驱动程序、能量系统的驱动程序、思维系统的驱动程序、人力系统的驱动程序、知识系统的驱动程序、金融系统的驱动程序,等);
功能汇总——全空间全资源搜索(天地搜索)、全空间全资源计算(天地计算)、全空间全资源GPS 定位(天地定位)、全空间全资源浏览器(天地浏览)等等功能之间的汇总;
主要机制——基于各类各方协议大汇总框架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系统、机组和机群体系、基于动态联盟组织及协议框架的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系统、机组和机群体系、基于利益共同体及协议框架的资源配置网络动态服务系统、机组和机群体系;
主要工具——处理器、浏览器、搜索引擎、传感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主要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浏览技术、搜索技术、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组成的比Internet和物联网更为巨大的智能集成网和全资源汇通网。
4、对于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的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核心理念和总体框架: 
4A、NA / NVC的核心配置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价值链的有效网络配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1、体现对整个价值链资源进行配置的思想   
A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A3、体现事先规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面向价值链治理模式的价值网络分析如图11 所示。
按照本书前面各章节的探讨,我们可以将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看作是由协调经济主体(智能化的自组织控制系统)S  P M 、作用对象(供求双方)S  P O 、广义技术基础S  P T  以及产权基础S  P P  和环境S  P E 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大系统,记作: 
  S P S  = < S P M , S P O , S P T , S P P , S P E , ψ P >,    S P  = { S P M , S P O , S P T , S P P , S P E }
其中
S  P M   ——协调经济主体S  P M  可记作S  P M   = < s  P M  ψ  P M  >,
s  P M  为基本组织单元的集合s  PM   = { s  P M s  P M , ···, s  P M n },
ψ  P M  为自组织控制系统的结构函数ψ  P M ψ  P M   ),
X为合作系统的基本组织单元状态向量 X = ( x x , ···, x  n  ),
S  P Mi   = < s  P M p  P M i  > ( = 1, 2, ···, w) 为合作系统S  P M   = < s  P M  ψ  P M > 的子系统,
h为合作系统 < p  P M  > 的结构函数,p  P M  = { p  P M p  P M , ···, p  P M w },h = h ( p  P M )。
S  PP  ——民有产权和联合产权基础S  PP  总是和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联系在一起。 
如果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中的每个经济行为人平均拥有财产权利的量M  d 越多,该系统的权益享用水平也就越高。可给出如下新函数: 
                 
Figure 646361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R表示权益函数,M  d 为第= 1, 2, ···, ) 种公共或联合财产的赋权配置量,即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
C  d 为第= 1, 2, ···, ) 种公有或联合财产的配置强度,
x  k  为第= 1, 2, ···, ) 种公有或联合财产的数量。
M  d 可看作第= 1, 2, ···, ) 种公有或联合财产的产权量。 
S  P T  ——广义协调技术基础S  P T  主要包括物一般合作基础、协调技术基础和以产品价值系数信号为主的信息基础。 
4B、NA / NVC系统中的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主导产业规划、附属产业规划、衍生产品规划、资源配置规划、价值链能力规划、价值链供应规划、纵向关联规划、横向关联规划、动力效益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等,而且这些规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功效链系统中。 
图12 给出作为NVC网络配置大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在这里,NVC网络配置大系统的资源配置主体具有决策层、管理层、运营层和执行层;NVC网络配置目标是一个具有决策目标、管理目标、运营目标和执行目标的多层次复杂体系;NVC网络配置技术是一个包括NVC网络配置构件、NVC网络配置工具、NVC网络配置手段、NVC网络配置仪器、NVC网络配置设备、NVC网络配置设施、NVC网络配置程序、NVC网络配置规则、NVC网络配置技巧、NVC网络配置网络、NVC网络配置方法、NVC网络配置策略、NVC网络配置战术、NVC网络配置战略等的多层次复杂体系;而NVC网络配置对象可分为NVC网络配置决策对象、NVC网络配置管理对象、NVC网络配置运营对象和NVC网络配置执行对象。 
NVC网络配置系统的功效一般包括NVC网络配置主体的功效、NVC网络配置对象的功效、NVC网络配置技术的功效和NVC网络配置环境的功效。NVC网络配置系统功效 ( GFE ) 是NVC网络配置主体功效 ( MFE )、NVC网络配置对象功效 ( QFE )、NVC网络配置技术功效 ( WFE ) 和NVC网络配置环境功效 ( EFE ) 的集中表现,进一步说,NVC网络配置系统功效是NVC网络配置主体功效的全面而综合的表现。 
NVC网络配置主体的功效与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自身或高层N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NVC网络配置对象的功效和NVC网络配置技术的功效都与N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NVC网络配置环境的功效与NVC网络配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NVC网络配置系统的功效与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自身或高层N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这些关系可用图13 表示。    
4C、NVC全息协同操作系统位于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用户可以通过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则对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命令进行解释,驱动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一个标准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系统的OS / HSO [ NVC ] 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记忆空间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文件系统(File system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通讯(Networking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安全机制(Security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 HSO [ NVC ])
4D、由于价值链体系可分为产品价值链体系PVC、价值链体系EVC、产业价值链体系IVC 以及国民经济价值链体系NVC 和全球经济价值链体系GVC 这五个层级,我们可将资源的网络配置系统相应地分为五个层级,即:
P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PVC );
E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 EVC );
I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IVC );
N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NVC );
G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GVC )。
对于对接的复杂配置五部门收入支出流程的补充说明如图14 所示。 
图中有来自GDP的最终体验品支出C(包括个人用户体验和公共体验),来自虚拟资本剩余资源收入的最终体验品支出C  F (包括个人用户体验和公共体验),来自剩余积累的实际资本投入I  MM ,来自剩余积累的虚拟资本剩余资源投入I  MF ,来自虚拟资本剩余资源公开积聚和次级交易收入的实际资本投入I  FM  ,来自虚拟资本剩余资源公开积聚和次级交易收入的虚拟资本剩余资源投入I  FF ,来自GDP的政府支出G,来自虚拟资本剩余资源收入的政府支出G  H  ,出口X和进口M,国外对本国虚拟资本产品的购买X  F  和本国对国外虚拟资本产品的购买M  F  。 
5、对于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的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动力学模型体系: 
在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和全息组织协同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范式中,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智能集成博弈组织动力学体系应当由社会组织构形
Figure 777741DEST_PATH_IMAGE004
、系统局势向量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 [SS] 表示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和趋向参数
Figure 141857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趋向参数表示为T 维趋向空间的诸元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当通过Langevin 方程来讨论它们的耦合时,必须将变量看作
              ( 1. 12. 12 )
现在,动力学变量的整个空间不仅包含系统局势向量
Figure 773476DEST_PATH_IMAGE008
和趋向参数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2DEST_PATH_IMAGE009
,而且包含社会组织构形变量
Figure 172228DEST_PATH_IMAGE010
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体系分析框架如图15所示。 
全息协同配置元需求MSD 
= 分散组织竞争配置荷载量(消耗量)+ 集中组织竞争配置荷载量(消耗量) 
+ 分散组织合作配置荷载量(消耗量)+ 集中组织合作配置荷载量(消耗量)
+ [ 分散组织竞争配置流出量 + 集中组织竞争配置流出量 
+ 分散组织合作配置流出量 + 集中组织合作配置流出量 
– 分散组织竞争配置流入量 – 集中组织竞争配置流入量  
– 分散组织合作配置流入量 – 集中组织合作配置流入量 ]
则有如下关系式:
            MSD = DCC + CCC + DKC + CKC 
+ ( DCX + CCX + DKX + CKX – DCM – CCM – DKM – CKM )
广义全息协同配置的最终有效量是指任一元系统于一定时期在本体内外所配置的全部最终质量和能量的有效量GOSDD(或元组织功效量GOSDF)。
这一新变量包括如下两部分:整体性的广义系统配置最终有效量(GSDD或GSDF)和局部性的广义总和配置最终有效量(GPDD或GPDF)。 
对广义全息协同配置的最终有效量可作出两种理解和定义: 
(A)包括本体内外的系统配置最终总量GSDD和本体内外的局部配置最终总和量GPDD :
GOSDD = GSDD + GPDD 
= GCCDD + GDCDD + GCKDD + GDKDD 
其中,GCCDD为在本体内外集中组织合作配置的最终量,GDCDD为在本体内外分散组织合作配置的最终量,GCKDD为在本体内外集中组织竞争配置的最终量,GDKDD为在本体内外分散组织竞争配置的最终量,GSDD为本体内外的系统配置最终总量,GPDD为本体内外的局部配置最终总和量,在此有如下关系:
          GSDD = GCCDD + GDCDD,  GPDD = GCKDD + GDKDD
(B)包括本体内外的系统配置最终功效总量GSDF和本体内外的局部配置最终功效总和量GPDF :
GOSDF = GSDF + GPDF 
= GCCDF + GDCDF + GCKDF + GDKDF 
其中,GCCDF为在本体内外集中组织合作配置的最终功效量、GDCDF为在本体内外分散组织合作配置的最终功效量、GCKDF为在本体内外集中组织竞争配置的最终功效量、GDKDF为在本体内外分散组织竞争配置的最终功效量,GSDF为本体内外的系统配置最终功效总量,GPDF为本体内外的局部配置最终功效总和量,在此有如下关系:
          GSDF = GCCDF + GDCDF,  GPDF = GCKDF + GDKDF
一般地,对于NVC终端网络配置系统,考虑如下形式的资源配置(力):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2DEST_PATH_IMAGE011
其中,
Figure 211859DEST_PATH_IMAGE012
为NVC终端网络配置(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为第p活动领域中间投入的第m活动领域成果的荷载(力);
Figure 328851DEST_PATH_IMAGE014
为第p活动领域所投入的第m活动领域固定技术成果的荷载;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为人力工时投入的荷载。 
我们可给出NVC规划博弈群组构形之间的转移概率;一个重要的类型是在某个遵从第μ种协同规则的集团
Figure 741990DEST_PATH_IMAGE016
中一个或g个组成单元由遵从规则i转变为遵从协同规则j;对这种情形,可用单位时间的转移概率表示为 
                   
Figure 995248DEST_PATH_IMAGE018
Л                  ( 2. 3. 4 )
一般说来,它们依赖于NVC规划博弈群组构形、完备协同因子动力学变量和趋向参数。
在标度变量的变换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 2. 3. 5 )
(其中N  0 是稳定(或准稳定)组成单元的总数)下,应有如下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 2. 3. 6 )
其中,
Figure 810068DEST_PATH_IMAGE018
Л。
由此,可给出如下九种类型NVC网络配置一般协同规则协同学模型体系: 
(M1)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2)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3)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4)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5)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6)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7)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8)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9)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6、对于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的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组织模式框架,其特征在于: 
6A、在一般情形下,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内部社会是由所有内部参与者的特征组成的,它也被称之为内部环境,记为= ( e e , , e  n  );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所有可能的内部环境形成了一个集合,记为E  IN  ;由第i 个人传递出的内部信息可记为m  i  ,也称为内部语言 ( internal messages );所有这些内部语言的集合记为M  i  个人在时间的一组内部语言记为m ( ) = ( m 1), m ), , m  n  ));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外部社会是由所有外部参与者的特征组成的,它也被称之为外部环境,记为= ( e e , , e  n  );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所有可能外部环境形成了一个集合,记为E  EX  ;由第i 个人传递出的外部信息可记为m  i  ,也称为外部语言 ( external messages );所有这些外部语言的集合记为M  i  个人在时间的一组外部语言记为m ( ) = ( m 1), m ), , m  n  ))。
6B、对于由小集团NVC终端网络配置系统到大集团NVC终端网络配置系统及全社会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演进,我们可以初步探讨建立组织进化协同学的分析基础。 
如果内部信息响应函数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内部集中组织过程(IC)的内部信息响应函数[ IC,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内部分散组织过程(ID)的内部信息响应函数[ ID,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内部集散组织过程(IM)的内部信息响应函数[ IM, [ TKS, PCR ]];内部活动集合IG  IN 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内部竞争活动(IK)的集合IG [ IK,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内部合作活动(IC)的集合IG [ IC,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内部协调活动(IH)的集合IG [ IH, [ TKS, PCR ]],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静态不完全内部信息组织的一般表达式为 
SO ( IG  IN ) = SO ({ A  IN }, { W  IN }, { u IN  }, [ TKS, PCR ] ] ),
其中A  IN , i  为内部组织方i的行为空间(内部配置方式空间),W  IN , i  是内部组织方i的类型空间,内部组织方i的获益u  IN , i  s  1 a  2 , , a  n  ) 为内部配置方式组合 S  IN  = ( s  1 s  2 , , s  n  ) 和类型w  i  的函数,则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内部活动协同模式ISMIG = ( IG  IN  , < M  IN  , f  IN  , h  IN >, [ TKS, PCR ] ) 包含如下九种基本类型的子模式。
SO ( ISMIG [ TKS, PCR ] ) 
= SO ( ISMIG [ ICK, ICH, ICC, IMK, IMH, IMC, IDK, IDH, IDC, [ TKS, PCR ]] )
如果外部信息响应函数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外部集中组织过程(EC)的外部信息响应函数[ EC,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外部分散组织过程(ED)的外部信息响应函数[ ED,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外部集散组织过程(EM)的外部信息响应函数[ EM, [ TKS, PCR ]];外部活动集合IG  EX 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外部竞争活动(EK)的集合IG [ EK,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外部合作活动(EC)的集合IG [ EC,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外部协调活动(EH)的集合IG [ EH, [ TKS, PCR ]],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静态不完全外部信息组织的一般表达式为
SO ( IG  EX ) = SO ({ A  EX }, { W  EX }, { u EX  }, [ TKS, PCR ] ] ),
其中A  EX , i  为外部组织方i的行为空间(外部配置方式空间),W  EX , i  是外部组织方i的类型空间,外部组织方i的获益u  EX , i  s  1 a  2 , , a  n  ) 为外部配置方式组合 S  EX  = ( s  1 s  2 , , s  n  ) 和类型w  i  的函数,则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外部活动协同模式ESMIG = ( IG  EX  , < M  EX  , f  EX  , h  EX >, [ TKS, PCR ] ) 包含如下九种基本类型的子模式:
SO ( ESMIG [ TKS, PCR ] ) 
= SO ( ESMIG [ ECK, ECH, ECC, EMK, EMH, EMC, EDK, EDH, EDC, [ TKS, PCR ]] )
6C、从内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可分为如下9 种子类型:
内部集中合作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CC ( NVC ) ] );
内部集中竞争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CK ( NVC ) ]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CH ( NVC ) ] );
内部分散合作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DC ( NVC ) ] );
内部分散竞争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DK ( NVC ) ]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DH ( NVC ) ] );
内部集散合作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MC ( NVC ) ] );
内部集散竞争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MK ( NVC ) ]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MH ( NVC ) ] );
6D、从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可分为如下9 种子类型:
外部集中合作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CC ( NVC ) ] );
外部集中竞争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CK ( NVC ) ] );
外部集中协调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CH ( NVC ) ] );
外部分散合作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DC ( NVC ) ] );
外部分散竞争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DK ( NVC ) ] );
外部分散协调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DH ( NVC ) ] );
外部集散合作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MC ( NVC ) ] );
外部集散竞争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MK ( NVC ) ] );
外部集散协调类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MH ( NVC ) ] )。
从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价值链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可分为81 种子类型,如图16 所示。 
7、对于面向价值链资源配置的全息协同控制系统,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NA / NVC与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NA / NVC 和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NVC一起,形成相互弥补、相互替代的关系,共同将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配置,简而言之,是将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配置的配置信息系统。它的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功能模块以不同于NA / IVC和ERP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配置,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价值链如一些非生产性公益事业的价值链也可导入NA / NVC系统进行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规划和配置。这里我们通过图17 来设计NA / NVC的功能模块。 
在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中,一般的配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运行控制(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资源配置(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和资金安排(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价值链进行配置。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价值链对利益相关者的资源配置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NA / NVC厂商将利益共同体(DIM和SHF)的资源配置纳入NA / NVC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 资金安排模块(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 
A1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 
A 2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金安排 
B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行控制配置模块(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 
B1、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主系统运行规划 
B2、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料需求规划 
B3、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能力需求规划 
B4、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DIM控制 
B5、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制造标准 
C 物流配置模块(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
C 1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分销配置 
C 2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库存控制 
C 3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 
C 4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批次跟踪配置 
D 人力资源配置模块
D 1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规划辅助决策 
D 2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配置 
D 3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个人收入核算 
D 4  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工时配置。 
    (三)有益效果 
以用户为中心转向以价值链系统为中心,本发明为建立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提供了全息协同控制技术。
以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支持体系(600项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最新技术发明)为核心技术,全新的价值链系统工程将成为全领域、全资源、全系统、全过程、全动态的系统工程,推动社会各项活动领域实现全程动态调查、全程动态预测、全程动态分析、全程动态设计、全程动态开发、全程动态培训、全程动态组织、全程动态实施、全程动态调试、全程动态管理、全程动态调度、全程动态监测、全程动态交流、全程动态检验、全程动态服务、全程动态追踪,等等。 
本项发明的主要功效,是借助于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技术与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方式)而将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表列、全息协同组织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融为一体。 
要真正拥有自由的智能化生活、数字家庭和网络经济,就需要通过本项发明,依赖基于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融合而形成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第三代互联网是超越宽带和无线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综合体系,以及为了迎接这个可以预见的综合体系我们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遵循或打破的网络规则。本项发明是全资源汇通网络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四)附图说明    
图1 是现代智能集成配置系统基本联系示意图
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之外部特征表现为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
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之外部特征表现为图标、天地、列表、对接框。 
现代智能集成配置系统是在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人工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图2 是规划配置与市场配置和网络配置相互关系示意图。 
在本发明人提出开发建立的多层面多模式价值链配置技术体系中,处于基本层级的技术群为价值链规划配置技术体系、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体系和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体系。 
图3 是价值链规划配置与智能集成网对接均衡的总体设计框架图。 
通过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交换系统(机群)、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调度系统(机群)和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服务系统(机群),实现合理的全资源配置和利用。 
图4 是高级智能集成配置系统与天地操作系统和视窗操作系统示意图 
高级智能集成配置系统及其天地操作系统和视窗操作系统,不仅提供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高效共享服务器与本地计算机各种资源,而且提供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综合业务交流系统(包括信息交换机的机组、机群及其体系)以及自动、半自动及人工综合业务调度系统(包括路由器的机组、机群及其体系)和自动、半自动及人工综合业务服务系统(包括服务器的机组、机群及其体系)。
图5 是模块栏和系统模块框 
基于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基于本发明人提出的天地计算技术)而将流程数据库、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控制技术融为一体。
图6 是流程栏、流程汇总框和流程汇总图标。 
图7 是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8 是价值链系统工程网络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示意图。 
图9 是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集群操作系统示意图。 
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集群操作系统可简称作多维组合视窗操作系统,其总体设计框架如图9 所示。 
图10 是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集群操作系统基本构成示意图。 
基本构成——基于各部门磁盘驱动器的全空间全资源驱动系统、基于各部门内部存贮器的全空间全资源存贮系统、基于各部门进程管理器的全空间全资源进程管理系统、基于各部门显示器的全空间全资源显示系统和基于各部门外围设备的全空间全资源外部联接系统,如图10 所示。 
图11 是基于网络配置动力学体系、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和系统功效价值论分析的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反馈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y  p 分别为输入和输出,为控制参量,K  p  K  i  K  d  为基于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的网络协调参量。 
图12 是NVC网络配置大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3 是NVC网络配置主体的功效与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自身或高层N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关联示意图。 
图14 是对于对接的复杂配置五部门收入支出流程的补充说明图。 
图15 是基于资源配置动力学的博弈组织协同学体系分析框架图。 
图16 是价值链资源配置全息协同组织结构类型示意图。 
从内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可分为81 种子类型。 
图17 是关于NA / NVC与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NA / NVC 和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NVC 一起而形成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四、基于600项发明专利共同实施计划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智能集成网用户资源配置PA / UEC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中,一般的配置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运行控制(智能集成网用户资源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资源配置(智能集成网用户资源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和资金安排(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互联网用户进行配置。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用户对利益相关者的资源配置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PA / UEC厂商将利益共同体(DIM和SHF)的资源配置纳入PA / UEC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全球价值链综合服务网站 
搭建企业价值链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产业价值链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区域价值链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价值链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全球价值链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中心的转移:以内容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体系为中心,在个人门户(配置结点)之间、企业门户(组织结点)之间、产业组织门户(组织结点集合)之间、区域门户(组织结点集合的集合)之间以及国家门户之间建立各种连结。
图18 是实际产品领域价值链NVC 与互联网产业链 VC / ICT 相互联结而形成的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ICT / VC 示意图。对于ICT产业链而言,完全或局部、直接或间接进入互联网的价值链就是互联网用户终端的功效链,价值链上的产品研发部门、系统集成部门、产品制造部门、产品经销部门、运输部门以及售后服务部门和产品用户都是互联网的用户。 
如图19 所示:在本发明所提出的设计中,价值链上的纵向一体化LI ( NVC ),指价值链上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集中化及其合作CC ( NVC );价值链上的横向一体化TI ( NVC ),指价值链上各个部门(或项目)之间的集中化及其合作CC ( NVC );价值链上的纵向非一体化LNI ( NVC ),指价值链上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分散化及其竞争DK ( NVC );价值链上的横向非一体化TNI ( NVC ),指价值链上各个部门(或项目)之间的分散化及其竞争DK ( NVC ); 
设HHI 为表征集中化程度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G  i j  为企业的第i 条价值链第j 个环节(或阶段)上的部门(或项目组);i = 1, 2, ···, j = 1, 2, ···, ,则有集合:
         G  i  ={ G  i G  i , ···, G  i m  },    G  j  ={ G 1 j G 2 j , ···, G  n j  }
其中
G  i 1 = 第i 条价值链上的实在品研发部门(或项目组),
G  i 2 = 第i 条价值链上的系统集成部门(或项目组),
………………………………
G  i j  = 第i 条价值链上的实在品制造部门(或项目组),
………………………………
G  i m  = 第i 条价值链上的衍生品用户;
G 1 j  = 第1条价值链第j 个环节(或阶段)上的部门(或项目组),
G 2 j  = 第2条价值链第j 个环节(或阶段)上的部门(或项目组),
………………………………
G  i j  = 第i 条价值链第j 个环节(或阶段)上的部门(或项目组),
………………………………
G  n j  = 第n 条价值链第j 个环节(或阶段)上的部门(或项目组);
I ) 基于集中组织合作机制的价值链上纵向一体化LI ( NVC ) 可用如下形式表示:   
LI ( i [ NVC ] ) = LI( G  i  , NVC [ CC ]; HHI ≥ 1800 )              ( 1. 13. 14 )
其中G  i  ={ G  i G  i , ···, G  i m  },
Figure 32758DEST_PATH_IMAGE022
在此,将本来适用于整个行业集中化分析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测度模型加以适当改进,变为适用于价值链纵向一体化分析的指数度量方法。现在,HHI是某企业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中j 表示价值链的总的单元个数,
Figure 406102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某企业
Figure 787536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第j 环节上本企业所属部门的总产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第j 环节企业
Figure 879119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本企业所属部门的产量占该价值链总产量的份额,即一体化占有率。
II ) 基于集中组织合作机制的价值链上横向一体化TI ( NVC ) 可用如下形式表示:  
TI ( j [ NVC ] ) = LI( G  j  , NVC [ CC ]; HHI ≥ 1800 )             ( 1. 13. 14 )
其中G  j  ={ G 1 j G 2 j , ···, G  n j  },
Figure 634061DEST_PATH_IMAGE028
在此,将本来适用于整个行业集中化分析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测度模型加以适当改进,变为适用于价值链横向一体化分析的指数度量方法。现在,HHI是某企业价值链第j 个环节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中i 表示价值链的总的单元个数,
Figure 414247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某企业
Figure 852181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第j 环节上本企业所属部门的总产量,
Figure 413744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第j 环节企业价值链本企业所属部门的产量占该价值链总产量的份额,即一体化占有率。
III ) 基于集中组织合作机制的价值链上纵向非一体化LNI ( NVC ) 可用如下形式表示:       
LNI ( i [ NVC ] ) = LNI( G  i  , NVC [ CC ]; HHI < 1400 )         ( 1. 13. 14 )
其中G  i  ={ G  i G  i , ···, G  i m  },
Figure 612480DEST_PATH_IMAGE030
在此,将本来适用于整个行业集中化分析的测度模型加以适当改进,变为适用于价值链纵向一体化分析的指数度量方法。现在,HHI是某企业
Figure 637384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中j 表示价值链的总的单元个数,
Figure 839827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某企业
Figure 124178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第j 环节上本企业所属部门的总产量,
Figure 146491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第j 环节企业
Figure 174490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本企业所属部门的产量占该价值链总产量的份额,即一体化占有率。
IV ) 基于集中组织合作机制的价值链上横向非一体化TNI ( NVC ) 如下表示:  
TNI ( j [ NVC ] ) = LNI( G  j  , NVC [ CC ]; HHI < 1400 )        ( 1. 13. 14 )
其中G  j  ={ G 1 j G 2 j , ···, G  n j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在此,将本来适用于整个行业集中化分析的
Figure 228509DEST_PATH_IMAGE029
测度模型加以适当改进,变为适用于价值链横向一体化分析的指数度量方法。现在,HHI是某企业
Figure 559128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第j 个环节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中i 表示价值链的总的单元个数,
Figure 458951DEST_PATH_IMAGE026
 表示某企业
Figure 900427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第j 环节上本企业所属部门的总产量,
Figure 936516DEST_PATH_IMAGE027
表示第j 环节企业
Figure 438036DEST_PATH_IMAGE025
价值链本企业所属部门的产量占该价值链总产量的份额,即一体化占有率。
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本申请人李宗诚(苏州大学教授)于2011年10月通过电子申请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600项发明专利申请,并提交600份总计约4000万字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等材料。经过三十年的自由探索,本申请人李宗诚在通过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已发表80多篇论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已独立写作完成八部与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有密切关系的学术巨著(共计3000万字),打算在2011年10月之后陆续处理正式出版事宜。 
本次申报的600项技术发明专利,是本申请人经过三十年独立自由探索而建立的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技术集群,其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 DCN / HII ( GVC );2011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发明人李宗诚建立了一系列用于统一描述、分析、解释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体系(可称之为“天地”计算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的资源配置动力学RDD模型(2011)、网络配置动力学NDD模型(2011)、智能集成协同学IIS模型(2011)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HOS模型(2011)和博弈组织协同学GOS模型(2011)。 
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之后,基于600项最新技术发明(2011)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给人类带来智能一体化技术(IIT)和全息协同组织技术(HST)。 
作为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软件基础而建立的全资源配置网络计算,可形象化地简称为“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过提供信息资源而获取实物资源、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网络,可称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网络,代表虚拟化,代表数字虚拟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识、金融三大网络,代表实体化,代表真实世界。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可称为汇通网。 
“天地”不仅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而且是各种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实体运行资源;它不仅是一些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的大型服务器集群,而且是各种包括供应系统、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营销系统等的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它是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联结汇通起来的全新体系。 
狭义天地计算(2010)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资源。“天地”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时付费。这种特性就如同我们使用水电一样使用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 
广义天地计算(2010)是指信息网络内外部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以多层级多领域多模式的价值链为中心,以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为主要技术支持,以基于需求的易扩展方式,通过融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网络内外部的技术和软件、汇通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天地计算”图书版本也很多,都从理论和实践上介绍了天地计算的特性与功用。 
天地计算不仅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内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而且将所有的实体运行资源集中起来,并由信息网络外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较少或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用形象化的比方说法,这不仅好比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而且好比从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转向全区域动力供应、调度、控制和使用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全息协同组织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进行传输的。    
天地计算(Heaven-Earth Computing)必定是全息协同式的(HSO,李宗诚)。它既不是集中式的,也不是分布式的。它不仅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而且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而将物流网、知识网和金融网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的结果。
进而言之,天地计算是信息网络内外部各种计算技术的全面改进和发展,或者说是统计技术体系、会计技术体系、计量技术体系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在实体活动领域的全面实现。天地计算一方面是虚拟化 ( Virtualization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效用计算 ( Utility Computing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实体化 ( Substantiation ) 、计量科学技术、会计原理及技术、核算体系、资源配置动力分析、资源配置效应分析、博弈组织协同学分析、I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平台即服务)、SaaS / HSO(信息网络内外部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2010)、PaaS / HSO(2010)、IaaS / HSO(2010)、MSP / HSO (2010)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 
天地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天地”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信息网络内外部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天地”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基于一系列学术研究新成果和600项最新技术发明而提出一项可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的战略——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此战略的目标可归结如下:
层级I 、在技术开发的基础方面(ICT产业链的前端),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转向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2011)、数学基础(2011)、科学基础(2011)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2011)和工程基础(2011),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系统(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技术支持体系。
层级II 、在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ICT产业链的末端),从以互联网用户终端功效链(EC / IU)为中心转向以多层级多模式的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2011)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2011),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DCN),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 
实现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总体战略目标的主要环节: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组成的比Internet和物联网更为巨大的智能集成网和全资源汇通网。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我们可以为各行各业客户度身打造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价值链系统工程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全面实现对各种企业系统、各类机构组织、部门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以及国民经济系统和全球经济系统的实时控制、协调和管理。 

Claims (7)

1.独立权利要求——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是借助于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技术与面向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方式)而将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流程汇总框、对接均衡表列、全息协同组织技术和协同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新技术,其特征在于:
1A、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本项发明既涉及发生于真实物理空间的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又涉及发生于电子虚拟空间的人工智能运行系统;既涉及社会化、网络化的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及其模式,又涉及集群化、网络化的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及其模式;既以面向电子虚拟空间的视窗操作系统为辅助工具,又以面向价值链系统(真实物理空间)的天地操作系统(基于本发明人提出的天地计算技术)为主要工具;
   1B、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本项发明将价值链规划配置技术 PA / VC 与价值链市场配置技术MA / VC 和价值链网络配置技术NA / VC 结合起来,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资源配置机制的技术构成、核心内容和动力学基础,进而提出确定价值链系统动力统一性及其度量的方法,建立资源配置机制的技术原理、工程理念和技术方案;
1 C、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本发明人通过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而提出的全资源动态汇通网络计算——简称“天地”计算,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它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不仅涉及电信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广电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传感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物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而且涉及能源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物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人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金融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知识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实现十大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的智能集成一体化;
1D、作为本项发明的支持系统,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在真实物理空间和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自然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人工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图形操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系统实现对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进而言之,是在物质世界(及真实物理空间)和精神世界(及电子虚拟空间)之间的信息界面上既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实践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又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认知运行系统及其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实现对实践运行系统计算机和各种网络辅助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1E、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本项发明通过设置“均衡模块框”,在“流程汇总框”所确立的智能集成关系和基本应用区域的基础上,利用全资源汇通网络价值链系统全息对接均衡表列的模块化和集成化,将流程数据库、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逻辑定位框、编制引擎技术融为一体;
1F、作为本项发明的实施,基于智能集成网的价值链系统工程是由本发明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一种以天地计算为基础、以HSCP / IIP协议(全息协同控制协议 / 智能集成网协议为规范化平台而通过各种网络(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的智能融合对各种资源(不仅仅限于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全新应用模式;价值链系统工程不仅面向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以及传感网和物联网,而且面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以及金融网和知识网;不仅涉及电信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广电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互联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传感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物联网的的应用程序及流程,而且涉及能源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物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人流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以及金融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和知识网的应用程序及流程;通过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交换系统(机群)、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调度系统(机群)和各种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服务系统(机群),实现合理的全资源配置和利用。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对接均衡技术基础,其特征在于:
2 A、在将人工智能运行系统与自然智能运行系统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架构设计下,设置均衡模块框,该模块框不仅面向电子虚拟空间,而且面向真实物理空间
2 B、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模块栏
模块栏A:模块项A1 / 模块项A2 / 模块项A3 / …… 
模块栏B:模块项B1 / 模块项B2 / 模块项B3 / …… 
模块栏C:模块项C1 / 模块项C2 / 模块项C3 / …… 
模块栏D:模块项D1 / 模块项D2 / 模块项D3 / ……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1DEST_PATH_IMAGE001
模块栏N:模块项N1 / 模块项N2 / 模块项N3 / …… 
的任一流程项上,通过点击鼠标右键,可弹出“系统模块框”;
2 C、“系统摸块框”的内容包括:
模块栏A:VC初端均衡模块 / VC初端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B:VC前段均衡模块 / VC前段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C:VC核心业务均衡模块 / VC核心业务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D:VC中间均衡模块 / VC中间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E:VC附属业务均衡模块 / VC附属业务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F:VC后段均衡模块 / VC后段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G:VC终端均衡模块 / VC终端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 ……
模块栏H:VC衍生业务均衡模块 / VC衍生业务横向关联均衡模块……
2 D、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流程栏的某个模块项上点击鼠标右键并弹出流程汇总框,在相应的流程图标上点击一下,可将某个模块项确定在价值链系统过程某个阶段的某个环节中某个领域的某个项目的对接均衡控制器上
2 E、在面向价值链系统的真实物理空间模块栏上通过流程汇总框 → 编制引擎 → 对接均衡数据库 → 均衡模块框 → 编制引擎 → 对接均衡控制器,实现对接均衡关系,从而确定基本应用区域
2 F、通过基于流程汇总框的对接均衡模块化和集成化,将流程数据库、信息融合技术、全资源汇通配置技术、逻辑定位框、编制引擎技术融为一体。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总体结构设计,其特征在于:
基本构成——基于各部门磁盘驱动器的全空间全资源驱动系统、基于各部门内部存贮器的全空间全资源存贮系统、基于各部门进程管理器的全空间全资源进程管理系统、基于各部门显示器的全空间全资源显示系统和基于各部门外围设备的全空间全资源外部联接系统;
网络中心——价值链智能集成网站(VC / II 网站);
全新的VC / II 网站与现有的各种互联网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限于信息搜集、信息发布和信息交换,而且与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动态组织、协调、控制中心;
决策控制中心——智能集成化的决策控制机构;
关键技术——全资源配置系统的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技术体系;
基础框架——HSCP / IIP协议(全息协同控制协议 / 智能集成网协议,Holo-synergetic Control Protocol / Inteligent Integrative Network Protocol )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看,HSCP / IIP由八个层次组成:全网络介质层、全网络接口层、全汇通网络层、全资源流动层、全流程汇总层、智能集成表示层、智能集成应用层和智能集成决策层;在此,我们不仅注重信息资源的配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资源(知识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等)的配置;不仅注重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人工智能及其辅助系统,而且注重包括操作者在内的自然智能及其辅助系统;不仅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而且注重其它各种网络(电信网、广电网、传感网、物联网、能源网、物流网、人流网、金融网、知识网等)的互联;
资源结点及其网络、配置结点及其网络、组织结点及其网络、组织集合及其系统;
HSCP / IIP 机制:IDP、IIP、HSCP、ODP、CMPII、SCFP、DUOP;
IIP地址:不仅限于人工智能体(包括计算机)及其网络,而且涉及自然智能体(包括操作员)及其网络;
——全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Overall Resources,此配置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资源配置,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实物资源、能量资源、思维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源,等);
——全流程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Processe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流程及互联网流程的汇总,全流程包括信息流程、实物流程、能量流程、思维流程、人力流程、知识流程、金融流程,等);
——全贮存管理(Management of Overall Stores,此管理不仅仅限于信息贮存或数据贮存的管理,全贮存包括信息贮存、实物贮存、能量贮存、思维贮存、人力贮存、知识贮存、金融贮存,等);
——全文件系统(Overall Files system,此系统不仅仅限于计算机文件及互联网文件的系统,全文件包括分别形成并存在于信息部门、实物部门、能量部门、思维部门、人力部门、知识部门、金融部门的文件,等);
——全网络通讯(Overall Networkings,此通讯不仅仅限于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通讯,全网络包括信息网络、实物网络、能量网络、思维网络、人力网络、知识网络、金融网络,等);
——全安全机制(Overall Securities,此机制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机制,全安全包括信息安全、实物安全、能量安全、思维安全、人力安全、知识安全、金融安全,等);
——全使用者界面(Interfaces of Overall Users,此界面不仅仅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系统的界面,全使用者包括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实物系统的使用者、能量系统的使用者、思维系统的使用者、人力系统的使用者、知识系统的使用者、金融系统的使用者,等);
——全驱动程序汇总(Collection of Overall Device drivers,此汇总不仅仅限于计算机程序及互联网程序的汇总,全驱动程序包括信息系统的驱动程序、实物系统的驱动程序、能量系统的驱动程序、思维系统的驱动程序、人力系统的驱动程序、知识系统的驱动程序、金融系统的驱动程序,等);
功能汇总——全空间全资源搜索(天地搜索)、全空间全资源计算(天地计算)、全空间全资源GPS 定位(天地定位)、全空间全资源浏览器(天地浏览)等等功能之间的汇总;
主要机制——基于各类各方协议大汇总框架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系统、机组和机群体系、基于动态联盟组织及协议框架的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系统、机组和机群体系、基于利益共同体及协议框架的资源配置网络动态服务系统、机组和机群体系;
主要工具——处理器、浏览器、搜索引擎、传感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主要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浏览技术、搜索技术、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技术;
以600项最新技术发明所构成的智能集成系统技术和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 RFID)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智能集成网动态交换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价值链网络动态调度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和资源配置网动态服务机组(自动、半自动及人工机群系统)组成的比Internet和物联网更为巨大的智能集成网和全资源汇通网。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3 所述的本项发明,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核心理念和总体框架,其特征在于:
4A、NA / NVC的核心配置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国民价值链的有效网络配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1、体现对整个国民价值链资源进行配置的思想   
A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A3、体现事先规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4B、NA / NVC系统中的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主导产业规划、附属产业规划、衍生产品规划、资源配置规划、国民价值链能力规划、国民价值链供应规划、纵向关联规划、横向关联规划、动力效益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等,而且这些规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功效链系统中
4C、NVC全息协同操作系统位于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用户可以通过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全息协同操作系统则对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命令进行解释,驱动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一个标准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系统的OS / HSO [ NVC ] 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进程管理(Processing management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记忆空间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文件系统(File system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通讯(Networking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安全机制(Security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 / HSO [ NVC ])   
NVC终端网络配置内外部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 HSO [ NVC ])
4D、由于价值链体系可分为产品价值链体系PVC、国民价值链体系EVC、产业价值链体系IVC 以及国民经济价值链体系NVC 和全球经济价值链体系GVC 这五个层级,我们可将资源的网络配置系统相应地分为五个层级,即:
P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PVC );
E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 EVC );
I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IVC );
N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NVC );
GVC再生产网络配置的复杂系统CSS ( NA /GVC )。
5.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4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动力学模型体系,其特征在于:
一般地,对于NVC终端网络配置系统,考虑如下形式的资源配置(力):
            
其中,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1DEST_PATH_IMAGE003
为NVC终端网络配置(力),
Figure 953714DEST_PATH_IMAGE004
为第p活动领域中间投入的第m活动领域成果的荷载(力);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1DEST_PATH_IMAGE005
为第p活动领域所投入的第m活动领域固定技术成果的荷载;
Figure 550918DEST_PATH_IMAGE006
为人力工时投入的荷载; 
我们可给出NVC规划博弈群组构形之间的转移概率;一个重要的类型是在某个遵从第μ种协同规则的集团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1DEST_PATH_IMAGE007
中一个或g个组成单元由遵从规则i转变为遵从协同规则j;对这种情形,可用单位时间的转移概率表示为
                   
Figure 913635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201210156011X100001DEST_PATH_IMAGE009
Л                  ( 2. 3. 4 )
一般说来,它们依赖于NVC规划博弈群组构形、完备协同因子动力学变量和趋向参数;
在标度变量的变换
        
Figure 966429DEST_PATH_IMAGE010
                     ( 2. 3. 5 )
(其中N  0 是稳定(或准稳定)组成单元的总数)下,应有如下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315371DEST_PATH_IMAGE012
                                                                    ( 2. 3. 6 )
其中,Л;
由此,可给出如下九种类型NVC网络配置一般协同规则协同学模型体系:
(M1)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2)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3)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中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4)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5)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6)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7)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8)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M9)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完备规则协同学模型
         规则动力学随机微分方程 ( 2. 3. 6 )
             以及由一系列制约关系和约束条件限定的
NVC网络配置外部集散协调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亚随机微分方程体系。
6.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5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组织模式框架,其特征在于:
6A、在一般情形下,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内部社会是由所有内部参与者的特征组成的,它也被称之为内部环境,记为= ( e e , , e  n  );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所有可能的内部环境形成了一个集合,记为E  IN  ;由第i 个人传递出的内部信息可记为m  i  ,也称为内部语言 ( internal messages );所有这些内部语言的集合记为M  i  个人在时间的一组内部语言记为m ( ) = ( m 1), m ), , m  n  ));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外部社会是由所有外部参与者的特征组成的,它也被称之为外部环境,记为= ( e e , , e  n  );一个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所有可能外部环境形成了一个集合,记为E  EX  ;由第i 个人传递出的外部信息可记为m  i  ,也称为外部语言 ( external messages );所有这些外部语言的集合记为M  i  个人在时间的一组外部语言记为m ( ) = ( m 1), m ), , m  n  ));
6B、对于由小集团NVC终端网络配置系统到大集团NVC终端网络配置系统及全社会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演进,我们可以初步探讨建立组织进化协同学的分析基础;
如果内部信息响应函数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内部集中组织过程(IC)的内部信息响应函数[ IC,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内部分散组织过程(ID)的内部信息响应函数[ ID,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内部集散组织过程(IM)的内部信息响应函数[ IM, [ TKS, PCR ]];内部活动集合IG  IN 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内部竞争活动(IK)的集合IG [ IK,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内部合作活动(IC)的集合IG [ IC,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内部协调活动(IH)的集合IG [ IH, [ TKS, PCR ]],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静态不完全内部信息组织的一般表达式为
SO ( IG  IN ) = SO ({ A  IN }, { W  IN }, { u IN  }, [ TKS, PCR ] ] ),
其中A  IN , i  为内部组织方i的行为空间(内部配置方式空间),W  IN , i  是内部组织方i的类型空间,内部组织方i的获益u  IN , i  s  1 a  2 , , a  n  ) 为内部配置方式组合 S  IN  = ( s  1 s  2 , , s  n  ) 和类型w  i  的函数,则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内部活动协同模式ISMIG = ( IG  IN  , < M  IN  , f  IN  , h  IN >, [ TKS, PCR ] ) 包含如下九种基本类型的子模式:
SO ( ISMIG [ TKS, PCR ] ) 
= SO ( ISMIG [ ICK, ICH, ICC, IMK, IMH, IMC, IDK, IDH, IDC, [ TKS, PCR ]] )
如果外部信息响应函数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外部集中组织过程(EC)的外部信息响应函数[ EC,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外部分散组织过程(ED)的外部信息响应函数[ ED,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反映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外部集散组织过程(EM)的外部信息响应函数[ EM, [ TKS, PCR ]];外部活动集合IG  EX 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外部竞争活动(EK)的集合IG [ EK, [ TKS, PCR ]]、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外部合作活动(EC)的集合IG [ EC, [ TKS, PCR ]] 和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构(TKS)基础上由NVC实践-NVC认知关系(PCR)外部协调活动(EH)的集合IG [ EH, [ TKS, PCR ]],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静态不完全外部信息组织的一般表达式为
SO ( IG  EX ) = SO ({ A  EX }, { W  EX }, { u EX  }, [ TKS, PCR ] ] ),
其中A  EX , i  为外部组织方i的行为空间(外部配置方式空间),W  EX , i  是外部组织方i的类型空间,外部组织方i的获益u  EX , i  s  1 a  2 , , a  n  ) 为外部配置方式组合 S  EX  = ( s  1 s  2 , , s  n  ) 和类型w  i  的函数,则高级NVC终端网络配置大系统的外部活动协同模式ESMIG = ( IG  EX  , < M  EX  , f  EX  , h  EX >, [ TKS, PCR ] ) 包含如下九种基本类型的子模式:
SO ( ESMIG [ TKS, PCR ] ) 
= SO ( ESMIG [ ECK, ECH, ECC, EMK, EMH, EMC, EDK, EDH, EDC, [ TKS, PCR ]] )
6C、从内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可分为如下9 种子类型:
内部集中合作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CC ( NVC ) ] );
内部集中竞争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CK ( NVC ) ] );
内部集中协调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CH ( NVC ) ] );
内部分散合作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DC ( NVC ) ] );
内部分散竞争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DK ( NVC ) ] );
内部分散协调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DH ( NVC ) ] );
内部集散合作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MC ( NVC ) ] );
内部集散竞争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MK ( NVC ) ] );
内部集散协调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IMH ( NVC ) ] );
6D、从外部协同组织关系来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可分为如下9 种子类型:
外部集中合作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CC ( NVC ) ] );
外部集中竞争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CK ( NVC ) ] );
外部集中协调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CH ( NVC ) ] );
外部分散合作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DC ( NVC ) ] );
外部分散竞争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DK ( NVC ) ] );
外部分散协调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DH ( NVC ) ] );
外部集散合作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MC ( NVC ) ] );
外部集散竞争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MK ( NVC ) ] );
外部集散协调类型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PAS ( on, oc, os , [ EMH ( NVC ) ] )。
7.从属权利要求——对于根据从属权利要求5 所述的本发明,建立资源配置全息协同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其特征在于:
A 资金安排模块(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
A1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 
A 2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金安排 
B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行控制配置模块(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 
B1、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主系统运行规划 
B2、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料需求规划 
B3、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能力需求规划 
B4、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DIM控制 
B5、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制造标准 
C 物流配置模块(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
C 1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分销配置 
C 2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库存控制 
C 3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 
C 4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批次跟踪配置 
D 人力资源配置模块
D 1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规划辅助决策 
D 2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配置 
D 3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个人收入核算 
D 4  国民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工时配置。
CN201210156011XA 2012-07-30 2012-07-30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2724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6011XA CN102724281A (zh) 2012-07-30 2012-07-30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6011XA CN102724281A (zh) 2012-07-30 2012-07-30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4281A true CN102724281A (zh) 2012-10-10

Family

ID=4694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6011XA Pending CN102724281A (zh) 2012-07-30 2012-07-30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242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8045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深圳市瑞荣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生态工业园产业生态链连接信息处理系统
CN115102850A (zh) * 2022-06-28 2022-09-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配置比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8045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深圳市瑞荣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生态工业园产业生态链连接信息处理系统
CN115102850A (zh) * 2022-06-28 2022-09-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配置比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2850B (zh) * 2022-06-28 2024-03-2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配置比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4281A (zh)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息协同配置控制系统
CN102739772A (zh)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全局对接均衡控制系统
CN102724282A (zh)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资源配置负载均衡系统
CN102724286A (zh) 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逻辑定位及编制引擎
CN103124285A (zh) 基于价值链网络技术平台的智能集成机群操作系统
CN102624811A (zh)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724284A (zh) 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价值度量系统的功效配置器
CN102724285A (zh) 智能集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流程汇总及均衡装置
CN102724283A (zh) 基于os / iic 网络及其对接均衡表列的价值度量衡
CN102624900A (zh) 区域价值链网络配置转换生成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47444A (zh) 互联网emh / ict 计算技术基础
CN102724268A (zh) 企业价值链市场配置协同组织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64905A (zh) 产业价值链市场配置协同组织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24798A (zh) 区域价值链规划配置智能一体化系统计算技术基础
CN102638537A (zh) 互联网em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CN102624906A (zh) 互联网im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CN102638518A (zh) 互联网id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CN102724259A (zh) 互联网ick / ict 资源配置技术
CN102638557A (zh) 互联网ecc / ict 计算技术基础
CN102624903A (zh) 互联网全息协同系统优势比较技术
CN102724267A (zh) 产业价值链规划配置转换生成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24802A (zh) 区域价值链规划配置协同组织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624838A (zh) 区域价值链网络配置协同组织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CN102710726A (zh) 互联网imh / ict 计算技术基础
CN102882915A (zh) 区域价值链网络配置机制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