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1190A -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1190A
CN102711190A CN2012101159726A CN201210115972A CN102711190A CN 102711190 A CN102711190 A CN 102711190A CN 2012101159726 A CN2012101159726 A CN 2012101159726A CN 201210115972 A CN201210115972 A CN 201210115972A CN 102711190 A CN102711190 A CN 102711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iance
node
reservation
reserved
d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59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捷
韩乔乔
蒋良成
杜永强
曹凯
许斌
徐铭
宋建永
陈佰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159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11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711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1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发送业务的数据速率Vchannel和服务速率Vrequired来确定需要预留的媒体接入时隙(MAS)的个数以及预留位置;(2)获取其它预留成功的设备信标帧中的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元素(DRP IE)的比特映射域,将预留相同MAS的设备划分为同一联盟;(3)依次计算加入所有联盟后的信干比变化和特征函数的值,经过比较,选择加入使得特征函数最大的联盟;(4)展开预留协商,广播携带预留方案的DRP IE;(5)联盟收到预留请求后,每个节点都计算新节点加入带来的信干比变化,并对预留请求给出回应;(6)节点根据联盟内所有节点的回应来确定是否预留成功。

Description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媒体接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UWB下支持信道复用的时隙预留算法。 
背景技术
在超宽带技术中,分布式预留协议(DRP)是一种采用时分复用(TDMA)机制来共享信道的预留协议。在超宽带协议ECMA-368标准中,网络中的设备需要事先声明自己对超帧中媒体接入时隙(MAS)的使用,或者与其他设备就自己制定的MAS预留方案进行协商。一旦预留成功,那么在该预留时隙内其他设备将不能接入信道。也就是说,在ECMA-368,设备对于预留时隙是独占性的,这样就保证了通信质量,但同时会降低其他设备的接入率。 
预留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发送速率选择、预留MAS个数计算、预留位置确定等等。设备节点通过预留算法确定要预留的MAS个数和预留位置,将自己的预留方案广播到信道中,预留目标收到预留请求后,会给予回应,这个过程是预留协商过程。 
一般情况下的预留协商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预留所有者通过信标帧发送DRP IE来发起一个预留协商。DRP IE中的地址域为预留目标的设备地址,预留状态为0。 
2、预留目标收到信标帧后,需要设置自己的DRP IE中的相关参数来作为回应。预留目标设备的回应有三种:允许、不允许、待定,相应操作如下: 
允许:预留目标将DRP IE中的地址域设置为预留所有者的设备地址,预留状态设置为1,原因码设置为接受(accepted); 
不允许:预留目标将DRP IE中的地址域设置为预留所有者的设备地址,预留状态设置为0,原因码设置为冲突或否定(conflict/denied);其中冲突表示预留目标发现预留所有者预留的MAS与其他设备的预留MAS发生重叠,这时预留目标将同时发送自己的DRP availability IE,方便预留所有者修改自己的预留计划。对于非冲突的情况,原因码为否定。 
待定:预留目标将DRP IE中的地址域设置为预留所有者的设备地址,预留 状态设置为0,原因码设置为待定(pending);其中待定表示预留目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给出最终的回应。 
3、预留所有者必须将预留请求保持至少4个超帧或直到收到回应。如果预留成功,则预留所有者和预留目标都会在信标帧中包含相应的DRP IE(预留状态为1,原因码为接受),直到预留结束或被修改;如果预留发生冲突,预留所有者需要根据预留目标发送的DRP availability IE重新制定预留方案。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到,DRP协议和协商过程在稀疏节点分布网络能够有效工作,但是在密集网络特别是大量相同业务节点时,网络内的设备接入率较低,超帧内的有限时隙不能满足全部节点的接入要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UWB技术的分布式预留协议的不足,针对短距离内稠密节点的场景,在满足业务QoS要求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首先,根据业务的类型确定预留的位置;其次,通过接收到的信标帧获取DRP availability IE的比特映射域,观察MAS的占用的情况以及占用这些MAS的设备信息,如果预留位置处MAS未被占用,则制定MAS预留方案,否则,预留节点将开始联盟博弈;再次,节点通过博弈选择在合适的位置处加入最优的性能联盟,并制定MAS预留方案;最后,将预留结果写入DRP IE,向预留目标以及联盟内所有节点进行组播,发起预留协商,若预留请求被所有的设备允许,则预留成功。预留节点可以与联盟内的节点共享时隙。 
本发明的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发送业务的数据速率Vchannel和服务速率Vrequired来确定需要预留的媒体接入时隙MAS的个数以及预留位置; 
2)获取其它预留成功的设备信标帧中的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元素DRP IE的比特映射域,将预留相同媒体接入时隙MAS的设备划分为同一联盟; 
3)依次计算加入所有联盟后的信干比变化和特征函数的值,经过比较,选择加入使得特征函数最大的联盟; 
4)展开预留协商,广播携带预留方案的DRP IE; 
5)联盟收到预留请求后,每个节点都计算新节点加入带来的信干比变化,并对预留请求给出回应; 
6)节点根据联盟内所有节点的回应来确定是否预留成功。 
其中,步骤2)、3)、5)中的主要过程是采用博弈论的思想来实现,得到预留方案后,修改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元素DRP IE和分布式预留协议可用性信息元素DRP availability IE,并在下一超帧的信标期进行广播。 
有盖效果:从上面的博弈过程看到,在本发明的分布式预留算法中,总共进行了两次博弈,一次是节点对在多个联盟中博弈,选择加入最佳联盟;另一次是联盟在面临多个节点对预留时,通过博弈允许最佳节点对加入联盟。因此,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时隙复用增加了设备的接入率,间接的增加了信道的吞吐量,具有更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74节点的室内单跳UWB应用场景。
图2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预留前的准备工作 
在信标期通过信标帧的交换,网络内的所有节点能掌握了其他节点对信道的预留情况。这时,预留所有者会根据自己业务的服务间隔来确定预留位置,比如具体到标准区的编号或者是行预留,然后将不同预留位置处的节点对定义到不同的联盟中,这些联盟中可能只有一个节点对,也可能有多个节点对在复用,用S1,S2,...,Sn来表示。定义一个集合Φ,使得 
Figure BDA0000154957050000031
通过接收其他节点的信标帧,由1.1式比较接收功率PR与发送功率RT可以得到路径损耗γ,由路径损耗公式(1.2式)就可以估计本设备与该节点的距离d,由节点间距离d可以计算如果多个节点在同一时隙内发送数据时获得的信干比SIR(1.3式)。 
PR=PT+GT+GR-γ。                            (1.1) 
γ=L2+L1=20log10(d)+20log10(4πfc/c)                    (1.2) 
SIR = S I = γ i P max Σ j ≠ i γ j P max + σ 2 - - - ( 1.3 )
需要说明的是,在1.1式中,GT表示发射天线增益,GR表示接收天线增益;在1.2式中,fc表示超宽带信号的中心频率,c表示光速;1.3式中Pmax为发射功率,γi为路径损耗, 
Figure BDA0000154957050000042
表示其他节点对带来的干扰,σ2为接收机的噪声功率。 
(2)定义联盟博弈的特征函数 
令v(S,xi)表示节点对xi加入一个联盟后所能获得的收益。假设复用节点都是自私的,即对身为局中人的节点来说,联盟内的相互干扰越小,复用信道的节点越少,获得的收益越大,但是这样就伤害了其他节点的利益,为了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定义了联盟内部信干比的门限值α。特征函数的定义如式1.4所示: 
v ( S , x i ) = 1 | S | Σ i ≠ j d i , j SIR > α 0 SIR ≤ α - - - ( 1.4 )
需要说明的是,式中di,j表示局中人xi与联盟内其他节点对xj的距离,|S|表示联盟S的基。对于联盟内的节点对来说,联盟的组建方式影响了他们各自的收益,而组建联盟的代价是节点对受到的干扰增大,信干比下降,这种博弈所带来的代价被分摊到每个节点对,但是可能会带来整个联盟收益的增加,这就是一种集体理性或者说是合作博弈的思想。 
(3)非合作博弈的迭代过程 
非合作博弈是指发起预留请求的预留所有者开展的博弈过程,目的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每个节点对都是独立发起博弈的,节点对xi首先从集合Φ中随机选择一个联盟Sj,计算自己加入联盟Sj后的信干比,并计算v(Sj,xi)。接下来,xi需要遍历集合Φ中的所有联盟,最后选择加入使得自己获得最大收益的联盟。这与上一章预留的位置算法相似,只是形成了自己预留MAS的位置方案,即按照加入联盟的时隙位置来制定自己的预留请求。 
如果在博弈过程中发现v(Sj,xi)=v(Sk,xi),那么节点对xi选择加入信干比较大的联盟。 
(4)合作博弈的迭代过程 
合作博弈是联盟内节点对外来节点预留请求的处理过程,目的是为了追求整体利益。在节点对xi决定要加入联盟之后,并不意味这新联盟的建立,首先是因为xi只是一厢情愿的加入联盟,并未获得联盟内节点对的认可;另外,所有的预留节点在同时进行博弈,联盟S的组成结构还会随之变化。 
节点对xi确定自己的预留位置以后,会在本超帧或者下一超帧的信标期发送自己的DRP IE。在接收到预留请求后,本节点对中的预留目标和联盟内其他节点对中的预留目标都会给出回应,其中就合法占用该时隙的节点对中的预留目标来说,在收到xi的预留请求以后,会计算新加入节点对现有联盟内信干比的影响,如果发现加入新节点会导致信干比低于容限值,那么在对该节点的预留请求回应中,会拒绝该节点的预留请求。 
如果联盟同时收到多个满足信干比要求的预留请求,他们不能同时允许这些节点对加入联盟,因为不同的预留节点对会对联盟内的节点对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考虑联盟整体的利益,我们定义了一个特征函数V(S,xi)如式1.5所示: 
V ( S , x i ) = 1 | S | × ( | S | - 1 ) Σ i ≠ j d i , j SIR > α 0 SIR ≤ α - - - ( 1.5 )
需要注意的是,式4.5中的|S|表示加入该节点后联盟S的基数,di,j表示联盟中节点对的所有相互干扰的链路长度。 
联盟中的节点对将选择使得特征函数最大的节点对加入信道,并对其他的节点对的预留请求回复为待定,在新的节点对加入联盟之后再对这些预留请求给以回应。 
(5)博弈的后续工作 
如果该节点的预留请求被否定或者回应为待定,那么它将在下个超帧重新进行迭代过程,因为经过一个超帧,可能联盟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该节点将对重复上面的过程直到预留请求被接受。如果所有满足要求的联盟均拒绝该节点对 的预留请求,那么说明自己对其他设备的干扰较为严重,或者网络已经接近饱和,因此本设备节点便不能接入信道。 
如果联盟中的所有设备都同意该节点对的预留,那么节点对会正式加入联盟,即预留成功,并再次发送自己的DRP IE,并将预留状态设置为1,原因码设置为accepted。这时该节点不仅能够与其他节点对共享信道,并且对其他新接入节点对的预留请求具有回应权力。 
下面结合附表,对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针对短距离内稠密节点的情况,我们构建了一个74个节点的模型,如图1所示,均匀分布在一个边长为10m的正方形的区域内,并假设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的增益均为0。节点如图1所示随机分布,图中标志为S1至S7的三角形为已经建立预留关系的7个节点对,而成对存在的60个黑色圆点表示网络内的预留节点对。 
因为节点数目较多,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假设网络中的设备均属于同一预留类型,预留的MAS个数也相同,即所有的设备节点考虑加入S1至S7的联盟。另外,假设所有设备节点采用相同的发送速率和信干比门限,将需要预留的设备节点对记为x1,x2,x3,…,x30。通过接收信标帧,每个节点能够知道彼此之间的路径损耗并计算距离。在仿真结果中,我们随机生成节点对之间的距离,并且假设噪声功率为-83dB,经过计算,接收信号信噪比为30.7dB。 
(1)网络中的节点对按照序号大小依次发起预留。 
对节点x1来说,按照我们提出的分布式预留算法,假设取信干比门限值为16dB,经过计算,节点对x1在博弈过程中的结果表1所示。那么根据表格中计算的结果,节点对x1选择加入联盟S7。 
同样的方法,得到其他预留节点对的博弈结果,将博弈结果加以汇总,如表2所示。 
(2)各个节点对将自己的预留请求发送出去后,得到的反馈如表3所示: 
(3)重复上面的过程,经过若干次预留算法以后,最终形成的联盟如表4所示。其中节点对x1、x2、x7、x18、x19、x20、x26和x28未能加入任意一个联盟,即预留失败。 
从预留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之前的预留算法,在S1、S2、S3所在的预留位置只能提供7个设备节点对使用信道,但是采用我们新的预留算法之 后,接入信道的节点对大大增加,从表4.5看到,加上原来预留的7个设备节点对,最后信道能够容纳29个设备节点对,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信道的容量。 
熟知本领域的人士将理解,虽然这里为了便于解释已描述了具体实施例,但是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因此,除了所附权利要求之外,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 
表1为节点对x1的博弈过程; 
  联盟序号   节点对x1的信干比(dB)   v(Si,x1)
  S1   13.79   0
  S2   16.40   3.37
  S3   10.92   0
  S4   17.17   3.69
  S5   21.02   5.95
  S6   14.75   0
  S7   21.17   6.07
表2为预留节点对的博弈结果; 
  联盟序号   预留的节点对
  S1   x5,x9,x13
  S2   x4,x6,x19,x24,x26
  S3   x11,x17,x21,x22,x28,x29
  S4   x7,x14
  S5   x10,x15
  S6   x3,x8,x18,x20,x23,x25,x16
  S7   x1,x2,x12,x27,x30
表3为联盟对于预留请求的回应; 
  联盟序号   预留的节点对
  S1   x5允许,x9待定,x13待定
  S2   x4允许,x6、x19、x24、x26待定
  S3   x22允许,x11、x17、x21、x28、x29待定
  S4   x14允许,x7待定
  S5   x10允许,x15待定
  S6   x23允许,x3、x8、x18、x20、x25、x16
[0065] 
   定
  S7  x30允许,x1、x2、x12、x27待定
表4为联盟正式形成后的结构: 
  联盟序号   预留的节点对
  S1   x5、x16、x21
  S2   x4、x6、x9、x13
  S3   x11、x22、x29
  S4   x8、x14
  S5   x3、x10、x15
  S6   x17、x23、x24、x27
  S7   x12、x30、x25

Claims (2)

1.一种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发送业务的数据速率Vchannel和服务速率Vrequired来确定需要预留的媒体接入时隙MAS的个数以及预留位置;
2)获取其它预留成功的设备信标帧中的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元素DRP IE的比特映射域,将预留相同媒体接入时隙MAS的设备划分为同一联盟;
3)依次计算加入所有联盟后的信干比变化和特征函数的值,经过比较,选择加入使得特征函数最大的联盟;
4)展开预留协商,广播携带预留方案的DRP IE;
5)联盟收到预留请求后,每个节点都计算新节点加入带来的信干比变化,并对预留请求给出回应;
6)节点根据联盟内所有节点的回应来确定是否预留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5)中,主要过程是采用博弈论的思想来实现,得到预留方案后,修改分布式预留协议信息元素DRP IE和分布式预留协议可用性信息元素DRP availability IE,并在下一超帧的信标期进行广播。
CN2012101159726A 2012-04-19 2012-04-19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Pending CN102711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59726A CN102711190A (zh) 2012-04-19 2012-04-19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59726A CN102711190A (zh) 2012-04-19 2012-04-19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1190A true CN102711190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90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59726A Pending CN102711190A (zh) 2012-04-19 2012-04-19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11190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3957A1 (en) * 2006-02-07 2009-12-10 Thales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network of station clusters
CN102404856A (zh) * 2011-12-12 2012-04-04 东南大学 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03957A1 (en) * 2006-02-07 2009-12-10 Thales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network of station clusters
CN102404856A (zh) * 2011-12-12 2012-04-04 东南大学 超宽带uwb中基于分布式预留协议的时隙预留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艳妮: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15 March 2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8983B (zh) 一种基于联盟博弈的能量采集小基站资源分配方法
Di et al. NOMA-based low-latency and high-reliabl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for 5G V2X services
CN104717755A (zh) 一种蜂窝网络中引入d2d技术的下行频谱资源分配方法
CN103118414B (zh) 一种适用于超宽带的无线接入控制与时隙分配方法
CN105960024A (zh) 一种d2d通信中基于社交感知的用户发现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05873214B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d2d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5636216B (zh) 基于吞吐量最大化的鲁棒功率分配方法
CN102036389B (zh) 基于多信道分集的认知mac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0588178C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分组冲突解决方法
CN102186213B (zh) 基于异构中继无线网络系统架构的上行无线资源管理方法
CN104301259A (zh) 一种适用于多跳无线mesh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
US8391222B2 (en) Channel assignmen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475992A (zh) 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52165B (zh) 一种多业务的家庭基站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2665254B (zh) 基于用户收益的cdma/wlan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法
CN102711190A (zh) 支持信道复用的超宽带时隙预留方法
CN107249212B (zh) 一种d2d通信中能效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
Feng et al. Auction-style cooperative medium access control
CN106304306B (zh) 异构网络中混合多址接入的资源管理方法
Miridakis et al. Green CR-NOMA: A new interweave energy harvesting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secondary access
CN107249213A (zh) 一种d2d通信中频谱效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3313374A (zh) 一种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自适应功率调整方法
Gorce et al. Fundamental limits of a dense IoT cell in the uplink
CN106028455A (zh) 基于df协议的双向中继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6455077B (zh) 一种异构网络组播传输比例公平子载波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