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8224B -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8224B
CN102708224B CN201210102692.1A CN201210102692A CN102708224B CN 102708224 B CN102708224 B CN 102708224B CN 201210102692 A CN201210102692 A CN 201210102692A CN 102708224 B CN102708224 B CN 102708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
systemic
matrix
record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26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8224A (zh
Inventor
罗爱民
刘俊先
罗雪山
黄力
陈洪辉
黄光奇
易先清
舒振
郭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1026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8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8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8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8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8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系统设计数据自动分析系统结构的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读取并解析系统设计数据文件,形成系统功能表、系统功能关系表、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以及系统接口关系表;(2)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表和系统及功能部署表来分析判断系统功能是否全部部署在系统上,全部系统功能是否由系统执行;(3)系统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表、系统功能关系表、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以及系统接口关系表来分析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满足系统功能之间数据交换的要求,是否存在增加和遗漏交换。采用本发明分析方法可以在系统结构设计的同时快速、准确、低成本的为设计人员提供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系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系统设计数据自动分析系统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大大增加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难度。为保证信息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人们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如结构化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面向服务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为信息系统设计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包含系统的组成、系统完成的功能以及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内容,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系统功能、效能、成本、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指标。
目前,最常用的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是人工判断法和基于仿真的分析方法。
人工分析方法主要是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在设计中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其分析判断的结果与设计人员的水平和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信息系统来说,其结构关系的复杂程度随着组成单元的数量、完成功能的数量急剧增加,单纯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难以分析复杂的系统结构。
基于仿真的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分析系统结构、功能甚至系统的效能,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分析的前提是必须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仿真模型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耗时费力,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系统设计。因此,基于仿真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复杂流程设计、系统效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系统设计数据自动分析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该方法利用保存在数据库的系统设计数据,特别是系统功能、系统结构设计数据,按照系统功能的组成以及功能之间数据流的关系,通过建立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等的关系模型,实现对系统结构设计自动化分析。
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解析数据文件文件,构建数据表。
以系统设计数据文件为本发明的输入,读取并解析系统设计数据文件,按照固定格式构建系统功能表、系统功能关系表、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以及系统接口关系表。
系统功能关系矩阵主要表现系统功能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根据系统设计数据库中的系统功能表和数据流表,构建系统功能关系矩阵。设系统功能表中包含系统功能的个数为N个,系统功能间数据流关系矩阵D是N×N的矩阵,矩阵中的元素dij的含义
d ij = 1 f i → f j 0 otherwise
其中fi→fj表示功能fi向fj输入信息或数据
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主要表现系统完成系统功能集。根据系统设计数据库中系统功能关系表和系统及功能部署关系表,建立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设系统结构中共包含M个系统,每个系统完成一定的系统功能,建立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SF,SF是一个M×N的矩阵,矩阵元素
系统-系统关系矩阵主要表现系统组成单元的接口关系。根据系统设计数据库中系统接口关系表生成系统-系统关系矩阵。设系统-系统关系矩阵为SS,SS为M×M的矩阵,矩阵元素
sss ij = 1 s i → s j 0 otherwise
其中si→sj表示系统si向sj输入信息或数据。
步骤2: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分析。分析判断系统功能是否全部部署在系统上,全部系统功能是否由系统执行。
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1)根据系统功能表和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建立两个集合FUN0和FUN1。其中FUN1是根据系统功能表得到的系统功能集,FUN0是根据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得到的系统功能集。
(2)集合FUN和FUN1进行相减运算,设集合S
S=FUN1-FUN0
如果S为空则系统功能部署完备;否则,不完备。
步骤3: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分析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满足系统功能之间数据交换的要求,是否存在增加和遗漏交换。
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过程如下。
(1)根据前面建立的系统功能关系矩阵D、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SF以及系统-系统关系矩阵SS,按照系统功能之间关系,自动生成系统-系统关系矩阵SS0。
(2)与构建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SS比较,进行以下运算
S=SS0-SS
若S不是零矩阵,则系统接口关系设计存在问题。如果S中的元素为1,则表示按照系统功能关系,该元素对应的系统组成应该存在接口关系,而实际系统中没有,接口设计不完备。若S中的元素为-1,则表示按照系统功能关系,该元素对应的系统组成不存在接口关系,而实际系统中却存在。
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系统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步骤中包含有如下步骤:
(3.1)根据系统功能关系表,建立系统功能关系矩阵;
(3.2)根据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建立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
(3.3)根据系统结构关系表,建立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3.4)根据系统功能关系矩阵、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和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生成理想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3.5)将系统-系统关系矩阵和理想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相减,根据运算结果结果分析系统结构合理性,如果相减后输出的矩阵为零矩阵,则系统结构设计是合理的,如果相减后输出的矩阵为非零矩阵,则系统结构设计是不合理的。
上述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4)中的构建理想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的程序所采用的方法为,如果系统Si与系统功能Fj存在部署关系,系统功能Fj与Fi存在数据交换关系,并且系统功能Fi被部署在系统Sk上,那么系统Si和Sk存在接口关系。
上述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4)中的构建理想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的程序所采用的方法为:
(5.1)输入矩阵D、SF、SS;
(5.2)扫描系统-系统功能部署矩阵;
(5.3)如果矩阵SF中第i行对应的系统Si与第j列对应的系统功能Fj存在部署关系,则查找与Fj有数据交换关系的系统功能;
(5.4)扫描系统功能关系矩阵中系统功能Fj所对应的行;
(5.5)如果系统功能Fj与第k列所对应的系统功能Fk存在数据交换关系,则查找部署了系统功能Fk且不是系统Si的系统集;
(5.6)扫描系统-系统功能部署矩阵中系统功能Fk所对应的列;
(5.7)如果矩阵SF中第l行对应的系统Sl与第k列对应的系统功能Fk存在部署关系,Sl与Si不同,则系统Sl和系统Si之间存在接口关系。
系统的组成、各组成单元完成的功能以及各组成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是由系统功能决定。系统功能的组成决定了系统组成单元以及执行的功能,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决定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因此,在系统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功能设计的相关数据,对系统结构设计进行基本的分析,判断系统功能是否有相应的系统组成单元来执行,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设计是否满足系统功能执行的要求等。
本发明就是利用系统功能设计数据,自动分析判断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在系统结构设计的同时快速、准确、低成本的为设计人员提供支持。
本发明方法根据系统功能对系统结构的要求,以系统功能数据为基础,分析系统功能设计对系统结构的要求,以上述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的程序,自动化地分析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和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具体而言,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支持多种建模方法,扩展性好
本发明的输入为系统设计数据文件,与系统设计中具体的建模方式和平台无关,因此本发明支持多种建模方法,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对于新的建模方法输入的设计数据,本发明只需对新数据文件直接解析即可使用,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2.结论科学、客观
本发明直接利用设计数据,按照系统功能与系统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分析相关分析程序,自动化分析系统结构。该分析过程不要人工参与,与设计人员、分析人员的认知水平和经验无关,分析结论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3.快速高效
本发明完全采用自动化的分析手段,只要提供系统功能和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即可通过简单程序对设计进行分析,不需建立其他复杂的模型,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中的步骤图;
图2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中的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过程图;
图3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中实施例1系统功能描述图示例;
图4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中实施例1系统结构描述图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保证本专利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某系统设计中,系统功能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步骤1:解析数据文件文件,构建数据表。
该设计结果以XML文件格式输入,对该设计文件解析,生成系统功能表1、系统功能关系表2、系统及功能部署关系表3和系统接口关系表4。
表1:系统功能表
  功能ID   功能名称
  F0001   系统功能1
  F0002   系统功能2
  F0003   系统功能3
  F0004   系统功能4
  F0005   系统功能5
  F0006   系统功能6
  F0007   系统功能7
  F0008   系统功能8
  F0009   系统功能9
表2:系统功能关系表
  功能关系ID   源功能ID   汇功能ID
  FR0001   F0001   F0002
  FR0002   F0002   F0003
  FR0003   F0003   F0001
  FR0004   F0003   F0005
  FR0005   F0003   F0008
  FR0006   F0003   F0007
  FR0007   F0004   F0001
  FR0008   F0004   F0003
  FR0009   F0006   F0004
  FR00010   F0007   F0005
  FR00011   F0007   F0009
  FR00012   F0008   F0007
  FR00013   F0009   F0005
表3:系统及功能部署表
  系统ID   系统名称   系统完成的功能集的ID
  S0001   系统1   F0001;F0002
  S0002   系统2   F0007;F0008
  S0003   系统3   F0003
  S0004   系统4   F0005;F0009
  S0005   系统5   F0004;F0006
表4:系统接口关系表
  系统关系ID   源功能ID   汇功能ID
  SR0001   S0001   S0003
  SR0002   S0002   S0004
  SR0003   S0003   S0002
  SR0004   S0003   S0004
  SR0005   S0003   S0001
  SR0006   S0005   S0003
步骤2: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分析。
步骤2.1:根据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建立集合FUN0,FUN0是设计系统完成所有功能的集合。集合FUN0初始值为空。
分别读取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中的每条记录,将系统完成的功能集的ID加入到集合FUN0中。直至系统及功能部署表的最后一条记录结束。得到系统完成功能集合FUN0。
根据表3的数据,得到
FUN0={F0001,F0002,F0003,F0004,F0005,F0006,F0007,F0008,F0009}
步骤2.2:根据系统功能表,建立集合FUN1。FUN1的初始值为空。
分别读取系统功能表中的每条记录,将系统功能ID的数据加入到集合FUN1中,直至系统功能表的最后一条记录结束。最终得到系统功能集FUN1。
根据表4的数据,得到
FUN1={F0001,F0002,F0003,F0004,F0005,F0006,F0007,F0008,F0009}
步骤2.3:比较FUN0与FUN1的值。
FUN1-FUN0=Φ
对于图4所示的系统结构描述图来说,其系统功能部署是完备的。
步骤3: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
步骤3.1:建立系统功能关系矩阵
设系统功能表中记录数为N,构建N×N的零矩阵D。读系统功能关系表记录数据,修改D矩阵元素的值。从系统功能关系表的第1条记录开始,读取每条记录的数据,源系统功能ID所对应的系统功能所在的行i以及汇功能ID所对应系统功能所在的列j,D中的元素dij=1,直至记录结束。最终得到的矩阵D就是系统功能关系矩阵。
根据图3的系统功能描述,其对应的数据表1和表2,得到系统功能关系矩阵D为
D =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1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步骤3.2:建立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
设系统及功能部署表的记录数为M,产生一个M×N的零矩阵SF。读取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中的记录,修改SF中相应元素的值。
从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中的第1条记录开始直至记录结束,读取每条记录。解析系统完成的功能集的ID中的各功能ID,设该条记录中系统ID所对应SF中的行为i,系统完成的功能集的ID中系统功能ID分别对应SF中{j1,j2,…jk},则第i行和第jl,(l=1,2,…k)列所对应的元素指为1。最终得到的SF就是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
根据图4描述的系统结构关系图,其对应的数据表是表3和表4,最终得到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SF为
SF =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步骤3.3:构建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设矩阵SS为M×M的零矩阵,读取系统接口关系表修改SS中相关元素的值。
从系统接口关系表的第1条记录开始直至记录结束,读取每条记录的信息。每条记录中源系统ID表示的系统对应矩阵SS的第i行,汇系统ID表示的系统对应矩阵SS的第j列,则SS的第i行和第j列对应元素的值为1。最终得到SS就是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根据图4描述的系统结构关系图,其对应的数据表是表3和表4,最终得到系统-系统关系矩阵SS为
SS = 0 0 1 0 0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步骤3.4:生成理想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基于建立的系统功能关系矩阵、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及系统-系统关系矩阵。如果系统Si与系统功能Fj存在部署关系,系统功能Fj与Fi存在数据交换关系,并且系统功能Fi被部署在系统Sk上,那么系统Si和Sk存在接口关系。具体利用以下程序自动生成理想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具体程序如下:
对于图3和图4的设计,得到理想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SS 0 = 0 0 1 0 0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0 0 1 0 1 0 0
步骤3.5:比较两个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对比分析自动生成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SS0与根据系统结构描述图得到的矩阵SS,分析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比较方法:SS0-SS
如果输出的矩阵为零矩阵,则结构设计是合理的。如果输出矩阵为非零矩阵,矩阵中存在为1的元素,那么该元素所在第i行对应的系统和所在第j列对应的系统应该存在接口关系,而实际设计中漏掉了。矩阵中存在为-1的元素,那么该元素所在第i行对应的系统和所在第j列对应的系统没有接口关系,而实际设计中增加了。
对于图3和图4的设计,得到
SS 0 - SS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其中系统S1和S5之间丢失一条接口关系。

Claims (1)

1.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读取并解析系统设计数据文件,形成系统功能表、系统功能关系表、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以及系统接口关系表; 
(2)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表和系统及功能部署表来分析判断系统功能是否全部部署在系统上,全部系统功能是否由系统执行; 
(3)系统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表、系统功能关系表、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以及系统接口关系表来分析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满足系统功能之间数据交换的要求,是否存在增加和遗漏交换; 
所述的步骤(2)的系统功能部署完备性分析步骤中包含有如下步骤: 
(2.1)根据系统功能表和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建立两个集合FUN0和FUN1,其中FUN1是根据系统功能表得到的系统功能集,FUN0是根据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得到的系统功能集; 
(2.2)将集合FUN和FUN1进行相减运算,根据结果的集合是否为空分析判断是否完备,如果为空则系统功能部署完备,否则,则不完备; 
所述的步骤(3)的系统结构关系合理性分析步骤中包含有如下步骤: 
(3.1)根据系统功能关系表,建立系统功能关系矩阵; 
(3.2)根据系统及功能部署表,建立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 
(3.3)根据系统结构关系表,建立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3.4)根据系统功能关系矩阵、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和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生成理想的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3.5)将系统-系统关系矩阵和理想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相减,根据运算结果结果分析系统结构合理性,如果相减后输出的矩阵为零矩阵,则系统结构设计是合理的,如果相减后输出的矩阵为非零矩阵,则系统结构设计是不合理的; 
所述的步骤(3.4)中的构建理想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的步骤所采用的方法为,如果系统Si与系统功能Fj存在部署关系,系统功能Fj与Fi存在数据交换关系,并且系统功能Fi被部署在系统Sk上,那么系统Si和Sk存在接口关系;
所述的步骤(3.4)中的构建理想系统-系统关系矩阵的步骤所采用的方法为: 
(5.1)设系统功能表中记录数为N,构建N×N的零矩阵D,读系统功能关系表记录数据,修改D矩阵元素的值;从系统功能关系表的第1条记录开始,读取每条记录的数据,源系统功能ID所对应的系统功能所在的行i以及汇功能ID所对应系统功能所在的列j,D中的元素dij=1,直至记录结束,最终得到的矩阵D就是系统功能关系矩阵;设系统及功能部署表的记录数为M,产生一个M×N的零矩阵SF,读取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中的记录,修改SF中相应元素的值,从系统及功能部署表中的第1条记录开始直至记录结束,读取每条记 录;解析系统完成的功能集的ID中的各功能ID,设该条记录中系统ID所对应SF中的行为i,系统完成的功能集的ID中系统功能ID分别对应SF中{j1,j2,…jk},则第i行和第jl,(l=1,2,…k)列所对应的元素指为1,最终得到的SF就是系统功能部署关系矩阵;设矩阵SS为M×M的零矩阵,读取系统接口关系表修改SS中相关元素的值,从系统接口关系表的第1条记录开始直至记录结束,读取每条记录的信息,每条记录中源系统ID表示的系统对应矩阵SS的第i行,汇系统ID表示的系统对应矩阵SS的第j列,则SS的第i行和第j列对应元素的值为1,最终得到SS就是系统-系统关系矩阵; 
(5.2)扫描系统-系统功能部署矩阵; 
(5.3)如果矩阵SF中第i行对应的系统Si与第j列对应的系统功能Fj存在部署关系,则查找与Fj有数据交换关系的系统功能; 
(5.4)扫描系统功能关系矩阵中系统功能Fj所对应的行; 
(5.5)如果系统功能Fj与第k列所对应的系统功能Fk存在数据交换关系,则查找部署了系统功能Fk且不是系统Si的系统集; 
(5.6)扫描系统-系统功能部署矩阵中系统功能Fk所对应的列; 
(5.7)如果矩阵SF中第l行对应的系统Sl与第k列对应的系统功能Fk存在部署关系,Sl与Si不同,则系统Sl和系统Si之间存在接口关系。 
CN201210102692.1A 2012-04-10 2012-04-10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Active CN102708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2692.1A CN102708224B (zh) 2012-04-10 2012-04-10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2692.1A CN102708224B (zh) 2012-04-10 2012-04-10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8224A CN102708224A (zh) 2012-10-03
CN102708224B true CN102708224B (zh) 2014-10-22

Family

ID=46900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2692.1A Active CN102708224B (zh) 2012-04-10 2012-04-10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82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4010B (zh) * 2015-04-29 2018-02-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系统内信息交互优化方法
CN106776291B (zh) * 2016-11-29 2019-1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系统结构复杂度计算方法
CN107329768B (zh) * 2017-07-07 2020-07-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系统业务活动模型的去层次化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0231A2 (de) * 2005-08-18 2007-02-22 Pa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mbh System für den maschinengestützten entwurf technischer vorrichtungen
CN101630161A (zh) * 2009-08-05 2010-01-20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复杂工业生产智能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CN101853444A (zh) * 2010-05-17 2010-10-06 清华大学 基于模型合并的集成化企业过程参考模型建立方法
CN101980225A (zh) * 2010-11-16 2011-02-2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08部队 一种电子产品测试性分析与诊断决策系统的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0231A2 (de) * 2005-08-18 2007-02-22 Pace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mbh System für den maschinengestützten entwurf technischer vorrichtungen
CN101630161A (zh) * 2009-08-05 2010-01-20 北方工业大学 一种复杂工业生产智能系统及其构造方法
CN101853444A (zh) * 2010-05-17 2010-10-06 清华大学 基于模型合并的集成化企业过程参考模型建立方法
CN101980225A (zh) * 2010-11-16 2011-02-23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08部队 一种电子产品测试性分析与诊断决策系统的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多视图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研究;罗爱民 等;《计算机科学》;20070228;第34卷(第2期);全文 *
罗爱民 等.基于多视图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研究.《计算机科学》.2007,第34卷(第2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8224A (zh)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lny et al. Thirteen years of SysML: a systematic mapping study
Eigner et al. Proposal for functional product description as part of a PLM solu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product development
Wiese et al.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energy system modelling frameworks
CN102708224B (zh) 一种基于功能设计的系统结构自动分析方法
CN114328278B (zh) 分布式仿真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Feichtinger et al. Variability transformation from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rtifacts: An example in the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domain
Azzouzi et al. A survey on sys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for large multi-energy cyber-physical systems
Oppelt et al. Capability-analysis of co-simulation approaches for process industries
Korfiatis et al. Graphical CONOPS development to enhance 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Mordinyi et al. Investigating model slicing capabilities on integrated plant models with AutomationML
Binder et al. Towards a model-centric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in industry 4.0 systems
Hamida et al.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functional models to support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CN104794010A (zh) 一种系统内信息交互优化方法
Y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IM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oftware
Abdulhameed et al. An approach based on SysML and SystemC to simulate complex systems
Cabello et al. Baseline-oriented modeling: An MDA approach based on software product lines for the expert systems development
Kerzhner et al. A SysML-based language for modeling system-level architecture selection decisions
CN116402276B (zh) 一种基于mbse的需求覆盖性分析方法
Cugini et a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rocess modeling for PLM in SME
Follmer et al. Model-based approach for the reliability prediction of mechatronic systems on the system-level
Rodríguez-Echeverría et al. IFML-based Model-Driven Front-End Modernization
RUIZ 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IN THE BIM ENVIRONMENT
Zeng et al. A Model-Driven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Integrating Requirements, Design and Simul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Ribeiro et 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s a tool for the design of airports
Anuar12 et 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WEB FRAMEWORK AND CRUD OPERATION FOR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