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7682A -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07682A
CN102707682A CN2012101643856A CN201210164385A CN102707682A CN 102707682 A CN102707682 A CN 102707682A CN 2012101643856 A CN2012101643856 A CN 2012101643856A CN 201210164385 A CN201210164385 A CN 201210164385A CN 102707682 A CN102707682 A CN 102707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able
carrying capacity
signal
current signal
frequency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43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7682B (zh
Inventor
于建军
李红垒
曾庆周
王沛然
李松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yuan Wi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VEL WI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VEL WI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VEL WIND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643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07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07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7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7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测的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为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所述设备为实现上述方法对应的设备,实现了对实时监控,动态改变动力电缆的大小,从而确保整个发电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风能蕴含量巨大,全球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倍。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的主要形式,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提升旋转的速度,来促使风力发电机组发电,将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煤燃烧发电和核能发电相比,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和空气污染,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因此,风力发电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电机产生的电流通过动力电缆向外传输,选择合适的动力电缆主要参照其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动力电缆载流量是指一条电缆线路在输送电能时所允许通过的电流量。若动力电缆中的电流超过其载流量达到一定时间,可能导致动力电缆过热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动力电缆的载流量不仅与电缆的材料、型号、铺设方法、导线截面积有关,还与环境温度有关。 
风力发电厂一般选在平均风速大于3m/s,风向稳定,开阔的地域。风力发电机组所在的风场通常是受季节影响温度变化很大的区域,炎热的夏天,风场的温度很高,发电机舱散热不好,容易使舱内温度升高,导致舱内的动力电缆表面的温度升高,其载流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当机舱温度达到25℃以后,载流量变化尤为明显。 
环境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容易超出动力电缆的载流量,动力电缆就容易过热烧毁。为了保护动力电缆,可以采用增大动力电缆表面积的方法。动力电缆表面积增加,其载流量增加,动力电缆对电流的承载能力增大,当温度升高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动力电缆,防止电缆过热。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动力电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动 力电缆还是会过热烧毁;另外,增加动力电缆的表面积,会增加发电成本。 
还可以在电路中安装热继电器和断路器来保护动力电缆,环境温度升高,导致动力电缆表面的温度升高,当表面的温度高于一定温度值时,热继电器和断路器就会断开,整个发电机组停止工作,动力电缆中没有电流通过,保护动力电缆不被烧毁。 
使用上述方法保护动力电缆有如下缺点: 
这种保护动力电缆的措施虽然有效的防止动力电缆过热,但是直接导致整个发电系统停机,影响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持续工作,给风力发电带来一定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通过实时监控,防止电流严重超出动力电缆的载流量,动态调节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小,达到保护动力电缆的目的,从而有效的保证风力发电机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 
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 
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其中,所述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之后,还进一步包括: 
向计时装置发送一个触发信号,触发计时装置开始计时; 
如果接收到计时装置在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 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时发送的报警信号,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并控制计时装置重新计时置零。 
其中,在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之前,还进一步包括: 
接收计数器因计数超时而发送的触发信号,在触发信号的触发下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 
其中,所述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包括: 
直接从动力电缆电路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比较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其中,所述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包括: 
直接从变频器的互感器中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比较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其中,所述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包括: 
当变频器从互感器中采集到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后,从变频器中获取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比较获取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该设备包括: 
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控制器和变频器,控制器与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和变频器分别相连; 
所述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机舱内的环境温度,将环境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动力电缆的表面温度,将表面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 流量,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到所述变频器; 
所述变频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的指示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计时装置,用于当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时,在所述控制器的触发下开始计时,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并重新置零; 
则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到所述变频器。 
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一个计数器,用于当计数器超时时,触发所述控制器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并重新计时归零,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 
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从动力电缆电路的互感器中直接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其中,所述变频器包括一个互感器, 
则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从位于所述变频器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其中,所述变频器包括一个互感器和第三电流信号采集单元,所述第三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从变频器中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则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获取单元,用于从变频器中获取采集后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为: 
铂热电阻或红外线测温仪。 
其中,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为:铂热电阻或红外线测温仪。 
其中,所述第一测温装置暴露在机舱空气中。 
其中,所述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在马鞍桥处的电缆束上,且与定子电缆表面紧密接触。 
可见,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与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整个方法实时监控电流值,动态改变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小,使动力电缆的电流值在其载流量允许范围内,保护动力电缆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工作; 
其次,本发明通过改变动力电缆中电流值的大小保护动力电缆,不需要切断电路进行保护,使整个发电机组可以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不会由于瞬间停止工作对整个发电系统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测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测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四结构图; 
图5为控制器获取电流第一种方式结构图; 
图6为控制器获取电流第二种方式结构图; 
图7为控制器获取电流第三种方式结构图; 
图8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五结构图; 
图9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六结构图; 
图10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通过实时监控电流值,动态改变动力电缆中电流的大小,保护动力电缆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工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与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本发明所提供的设备包括: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控制器和变频器,控制器与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和变频器分别相连。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发明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 
其中,在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可以采用相同的测温设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测温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测温装置与第二测温装置所采用的具体测温设备并不进行限定。优选的,上述第一测温装置可以为铂热电阻或红外测温仪。第二测温装置可以为铂热电阻或红外测温仪。 
步骤102: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 
环境温度信号与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表面温度 信号与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根据环境温度信号计算出反比例系数k1;根据表面温度信号计算出反比例系数k2。 
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k1和k2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按照公式(1)计算动力电缆安全载流量ρ: 
ρ=k1k2k3ρ0                                  (1) 
其中: 
k1为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比例系数; 
k2为因动力电缆表面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比例系数; 
k3为动力电缆间距引起的比例系数; 
ρ0为动力电缆载流量的标准值。 
步骤103: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具体的,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直接从动力电缆电路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比较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方式二:直接从变频器的互感器中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比较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方式三:当变频器从互感器中采集到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后,从变频器中获取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比较获取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计算获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后,比较动力电缆载流量ρ和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值I的大小,如果I<ρ,则控制器不发送控制信号,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如果I>ρ,则控制器向变频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变化,从而动态改变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具体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除此之外,控制器也可以是其他的型式,也可以被整合到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中。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有如下有益效果: 
整个方法实时监控电流值,动态改变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小,使动力电缆的电流值在其载流量允许范围内,保护动力电缆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工作; 
其次,本发明通过改变动力电缆中电流值的大小保护动力电缆,不需要切断电路进行保护,使整个发电机组可以长期安全可靠的运行,不会由于瞬间停止工作对整个发电系统产生损伤。 
实施例二 
参照图2,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实施例二流程图,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为,实施例2通过计数器对动力电缆实现周期性监控。 
步骤201: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 
在本实施例二中,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实时将测量的温度信号通过线路传送给控制器。 
步骤202:接收计数器因计数超时而发送的触发信号,在触发信号的触发下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 
计数器不断循环计数,当计数超时时,所述计数器向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控制器进入当前的监控流程:控制器在触发信号的触发下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的值,用以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在计数器超时时,控制器即进入一个监控流程,以此反复,从而,通过计数器控制控制器周期进行动力电缆安全监测。 
其中,计数器可以用具体的硬件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编写定时程序来实现。 
其中,控制器在一个监控周期内,从接收的温度信号中采集一段时间内的温度信号,例如,采集一个计数器计时周期的温度信号,并计算该时间段内温度信号的平均值,然后根据该时间段内温度信号的平均值计算该 时间段内对应的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的平均值。当然,也可以在从接收的温度信号中采集一段时间内的温度信号后,先根据该时间段内的温度信号计算该时间段内的动力电缆载流量,然后再计算该时间段内动力电缆载流量的平均值。 
计数器的计数大小可根据监测频率自行设定。 
步骤203: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当然,在本实施例二中,也可以在计数器计时超时时,控制器执行上述步骤201-203,其中,在计数器计时超时时,控制器从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采集相应的温度信号。 
本实施例二仅重点描述了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上述步骤201-203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1-103,本实施例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参照图3,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实施例三流程图,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为,当动力电缆的电流大于安全载流量时,实施例3并不是立刻控制发送机的转矩来改变电流,而是通过一个计时装置对动力电缆的载流量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进行计时,如果该时间到达动力电缆能够承受的时间时,才对动力电缆中的电流进行调节,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频繁地控制发动机转矩改变对发电设备造成损伤。 
步骤301: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 
步骤302: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 
步骤303: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发送一个触发信号,触 发计时装置开始计时。 
当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小于安全载流量时,控制器不发送触发信号,当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于安全载流量时,控制器向计时装置发送触发信号,触发计时装置开始累计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于安全载流量持续的时间。 
步骤304:如果接收到计时装置在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时发送的报警信号,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并控制计时装置重新计时置零。 
计时装置累计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时,计时装置向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控制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并且控制计时装置重新置零。 
其中,计时装置可以通过具体的硬件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编写计时程序来实现。 
其中,预设的安全值根据动力电缆的承载能力自行设定。 
本实施例三仅重点描述了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上述步骤301-203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1-103,本实施例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与实施例1、2或3任意一种方法相比,其区别为,该方法通过计数器实现对动力电缆实现周期性监控,并且通过计时装置实现每隔一段时间对动力电缆中的电流进行调节,避免由于频繁的控制发动机转矩改变对发电设备造成损伤。 
实施例四 
参考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图,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测温装置401、第二测温装置402、控制器403和变频器404,控制器403与第一测温装置401、第二测温装置402和变频器404分别相连。 
所述第一测温装置401,用于测量机舱内的环境温度,将环境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403。 
所述第二测温装置402,用于测量动力电缆的表面温度,将表面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403。 
其中,在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可以采用相同的测温设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测温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测温装置与第二测温装置所采用的具体测温设备并不进行限定。优选的,上述第一测温装置401可以为铂热电阻或红外测温仪。第二测温装置402可以为铂热电阻或红外测温仪。
控制器403用于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获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获取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比较所述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到所述变频器404。 
动力电缆载流量与温度折扣系数k1和k2有关,其中温度折扣系数k1为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比例系数;温度折扣系数k2为因动力电缆表面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比例系数。 
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信号计算出k1的值,表面温度信号计算出k2的值,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k1和k2成反比,具体按照公式(1)计算动力电缆载流量: 
ρ=k1k2k3ρ0                              (1) 
其中: 
k1为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比例系数; 
k2为因动力电缆表面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比例系数; 
k3为动力电缆间距引起的比例系数; 
ρ0为动力电缆载流量的标准值。 
计算得到动力电缆在不同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下的安全载流量ρ。 
计算获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后,比较动力电缆载流量ρ和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值I的大小,如果I<ρ,则控制器不发送控制信号,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如果I>ρ,则控制器向变频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变化,从而动态改变动力电缆中的电流大小。 
所述变频器404,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403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的指示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变频器接收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后,控制发电机改变其转矩,从而改变输出功率,最终达到改变动力电缆中电流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现安全监控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机舱内的环境温度,将环境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
第一测温装置可以为铂热电阻或红外线测温仪,该装置暴露在机舱空气中,测量机舱内的环境温度。 
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动力电缆的表面温度,将表面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 
第二测温装置可以为铂热电阻或红外线测温仪,该装置安装在马鞍桥处的电缆束上,且与定子电缆表面紧密接触,测量动力电缆表面温度。 
控制器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按照公式(1)计算获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ρ。 
控制器获取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I,有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参照图5所示,控制器403包括第一电流信号采集单元502,用于从动力电缆电路的互感器501中直接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此时,控制器直接从动力电缆电路中获取电流信号。 
第二种:参照图6所示,变频器404包括一个互感器501,控制器403包含第二电流信号采集单元602,用于从位于变频器404的互感器501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此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中的互感器获取电流信号。 
第三种:参照图7所示,变频器404包含一个互感器501和第三电流 信号采集单元702,所述第三电流信号采集单元702,用于从变频器404中的互感器501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则控制器403包括信号获取单元701,用于从变频器404中获取采集后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此时,控制器从变频器中获取电流信号。 
实施例五 
参照图8所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五结构图,与图4所示的设备相比,其区别为,实施例五进一步包括一个计数器801与控制器403相连。 
所述计数器801,用于当计数器超时时,触发控制器403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并重新计时归零,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 
计数器801不断循环计数,计数超时时,发送触发信号,即计数器801每隔一段时间触发控制器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I和安全载流量ρ的大小,并且重新计时归零,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其中,计数器801中的计数大小可以根据监控频率自行设定。 
其中,计数器可以用具体的硬件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编写定时程序来实现。 
实施例2所述的设备,通过计数器801周期性地触发控制器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周期性监控。 
实施例六 
参照图9所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六结构图,与图4所示的设备相比,其区别在于,实施例六进一步包括一个计时装置901与控制器403相连。 
所述计时装置901,用于当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时,在所述控制器403的触发下开始计时,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向所述控制器403发送报警信号, 并重新置零。其中,所述预设的安全值根据动力电缆实际的承载能力自行设定。 
其中,计时装置可以用具体的硬件装置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编写计时程序来实现。 
如果I<ρ,则计时装置不被控制器触发,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如果I>ρ,控制器向计时装置901发送一个触发信号,计时装置901开始计时,如果持续计时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则计时装置向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同时,计时装置901重新置零。 
控制器接收到计时装置901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变频器404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变频器404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变小,从而减小动力电缆中的电流。 
实施例3所述的设备,当I>ρ时,每隔一段时间由计时装置901触发控制器向变频器404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改变转矩,避免由于频繁的控制发动机转矩改变对发电设备造成损伤。 
实施例七 
参照图10所示,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实施例七结构图,与图4所示的设备相比,其区别在于,实施例七进一步包括一个计数器801和计时装置901分别与控制器403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测温装置测量的环境温度信号和第二测温装置测量的动力电缆表面温度信号;
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所述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
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使变频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之后,还进一步包括:
向计时装置发送一个触发信号,触发计时装置开始计时;
如果接收到计时装置在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时发送的报警信号,向变频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并控制计时装置重新计时置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之前,还进一步包括:
接收计数器因计数超时而发送的触发信号,在触发信号的触发下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包括:
直接从动力电缆电路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比较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包括:
直接从变频器的互感器中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比较采集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获取到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包括:
当变频器从互感器中采集到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后,从变频器中获取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比较获取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所述安全载流量的大小。
7.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控制器和变频器,控制器与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和变频器分别相连;
所述第一测温装置,用于测量机舱内的环境温度,将环境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二测温装置,用于测量动力电缆的表面温度,将表面温度信号输入到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与环境温度信号和表面温度信号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计算动力电缆的安全载流量,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到所述变频器;
所述变频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的指示控制发电机的转矩变化改变发电功率,从而改变电缆中的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计时装置,用于当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大于安全载流量时,在所述控制器的触发下开始计时,如果动力电缆中的电流信号持续大于安全载流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安全值,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并重新置零;
则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到所述变频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一个计数器,用于当计数器超时时,触发所述控制器比较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与安全载流量的大小,并重新计时归零,等待下一个计数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从动力电缆电路的互感器中直接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包括一个互感器,
则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从位于所述变频器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包括一个互感器和第三电流信号采集单元,所述第三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用于从变频器中的互感器中采集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则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获取单元,用于从变频器中获取采集后的动力电缆的电流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装置为:
铂热电阻或红外线测温仪。
14.根据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为:铂热电阻或红外线测温仪。
15.根据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装置暴露在机舱空气中。
16.根据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在马鞍桥处的电缆束上,且与定子电缆表面紧密接触。
CN201210164385.6A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707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4385.6A CN102707682B (zh)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4385.6A CN102707682B (zh)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682A true CN102707682A (zh) 2012-10-03
CN102707682B CN102707682B (zh) 2015-01-07

Family

ID=4690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4385.6A Active CN102707682B (zh) 2012-05-24 2012-05-24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0768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571A (zh) * 2015-07-10 2015-11-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自供电能力的配电电缆综合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56758A (zh) * 2018-10-31 2019-04-02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导体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342403A (zh) * 2020-03-03 2020-06-26 逸励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布线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6800A1 (en) * 2000-03-13 2001-09-26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Wire break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temperature sensor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apparatus for using the method
CN1687724A (zh) * 2005-06-10 2005-10-26 清华大学 一种电缆安全运行的监控、评价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41591A (zh) * 2011-01-06 2011-08-03 上海交通大学 输电线路暂态载流能力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202599560U (zh) * 2012-05-24 2012-12-12 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6800A1 (en) * 2000-03-13 2001-09-26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Wire break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temperature sensor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apparatus for using the method
CN1687724A (zh) * 2005-06-10 2005-10-26 清华大学 一种电缆安全运行的监控、评价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41591A (zh) * 2011-01-06 2011-08-03 上海交通大学 输电线路暂态载流能力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202599560U (zh) * 2012-05-24 2012-12-12 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4571A (zh) * 2015-07-10 2015-11-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自供电能力的配电电缆综合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56758A (zh) * 2018-10-31 2019-04-02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导体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342403A (zh) * 2020-03-03 2020-06-26 逸励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冷库布线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07682B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Efficiencies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s at different flow rates
CN101586971A (zh) 输电线路覆冰预警及动态增容系统的在线监测装置
CN102141591A (zh) 输电线路暂态载流能力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103900071A (zh) 一种燃煤锅炉交互式在线监测方法
CN102707682B (zh)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方法和设备
CN104101801A (zh) 光伏太阳能一站式并网检测系统
CN103178144A (zh) 智能接线盒
CN103138289B (zh) 一种高渗透率风电场的实时数字仿真建模的方法
CN103399219B (zh) 光伏发电站性能实时监测方法
CN202599560U (zh) 一种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
Khan et al.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a campus microgrid elements using smart sensors
CN103151793A (zh) 智能组件
CN110932215A (zh) 一种使用光伏发电进行架空线路融冰的系统及方法
CN202651763U (zh) 一种电动机过热保护装置
CN209620564U (zh) 一种钢模板自动发热装置
CN208752169U (zh) 一种旁路二极管测试装置
CN202696243U (zh) 智能组件
CN205158166U (zh) 一种风电机组塔筒内线路发热监控系统和一种风电机组
CN212931722U (zh) 一种非植入式的开关柜内部热点温度检测装置
CN205039722U (zh) 一种电机软起动装置
CN204633417U (zh) 锂电池组的充电管理系统
CN103888048B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机
CN207677449U (zh) 一种能源共享网络
CN203385486U (zh) 高压单芯电缆护层接地线温度在线监测装置
CN201845218U (zh) 基于cems的母管制机组脱硫设施远程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1

Address after: Room 704, culture building, 59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after: Ruiyuan Wi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4000 No. 1 Torch Road, Western District, Jiangsu, Yancheng City

Patentee before: SINOVEL WIND GROUP (JIANGS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