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7156B -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07156B CN102707156B CN201210189404.0A CN201210189404A CN102707156B CN 102707156 B CN102707156 B CN 102707156B CN 201210189404 A CN201210189404 A CN 201210189404A CN 102707156 B CN102707156 B CN 1027071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line loss
- user
- data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3642 negative contro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30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54 dai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属测量领域。包括对用户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其特征是:基于.NET Remoting软件系统架构,构建统一的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针对不同种类用户分别采取对应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构成针对不同种类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采用共享数据库接口形式、基于Web Service的IDP数据访问接口或Excel文件直接导入数据的方式,进行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或信息传输;实现分布在异地异构数据的采集、转换、清洗和入库,建立数据动态无缝互联机制和信息实时快速交互机制;从而实现线损精细化比对,使得用户侧信息得以可视和可控。可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能计量的线损计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送和分配(变压)电能过程中,电力网中各个元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供电损失),简称线损。
对城市供电部门来说,线损电量通常包括从变电站主变压器至用户电能表上的所有电能损失。
线损电量不能直接计量,它是用供电量与售电量相减计算出来的。
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其综合反映了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电力企业执行国家节能减排部署的重要工作就是抓好线损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线损指标。
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电网设备间的信息交互为手段,以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节能、互动为目的的先进的现代化电力系统。
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我国在近年来通过推进智能用电、智能配电技术的示范建设,积累了较多的研究和示范应用成果。近年来已大量安装和使用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高了用电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在线损的管理工作上,国内各地区纷纷采用了各种新通讯手段,来实现用电信息化采集,并通过提高台区用电监测覆盖水平,来加强线损指标。
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线损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何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通过智能电表、光纤到户以及其他技术手段更加有效地降低线损率,已成为我国,尤其是国家电网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结合智能电网的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智能用电技术等先进成果,对各类不同类型用户进行分类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建立统一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和全覆盖的配网线损采集网络,解决了低压台区、非专线类用户无法实现精确比对的问题,填补了非专线用户的线损精细化比对的技术空白,为智能配网的线损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方案和示范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线损考核系统、负控管理系统、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或高压电能表采集系统,对用户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其针对不同种类的用户,根据各类负荷特点和各类线路形式的不同,分别采取对应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构成针对不同种类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数据信道的数据来源和接口,采用共享数据库接口形式、基于Web Service的IDP数据访问接口或Excel文件直接导入数据的方式,进行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或信息传输;在数据库方面利用XML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分布在异地异构数据的采集、转换、清洗和入库,实现完全跨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建立数据动态无缝互联机制和信息实时快速交互机制;形成线损数据仓库,消除信息孤岛;其特征是:基于.NET Remoting软件系统架构,形成统一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构建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按照配网线路图,分线路、分台区的进行统计线损分析,实现与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线损考核系统、负控管理系统、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或高压电能表采集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借助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通过对不同种类用户的供电量与用电量的统计和对比,得到不同种类的用户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结果,从而实现线损精细化比对,使得用户侧信息得以可视和可控。
其中,所述的不同种类的用户,包括低压台区用户、共用线路用户和专用线路用户。
具体的,针对所述的低压台区用户,将光纤复合在低压电缆中,使低压电缆在进行电力传输的同时兼具光纤通信的功能,采用将各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抄表电量数据经过集中器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方式,构成针对各低压台区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针对所述的共用线路用户,采用在变电站该线路下供电范围内的自落熔丝直供高压用户安装高压电能表,在各个杆上变压器低压台区分别安装负荷测录仪的方式,构成针对各共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针对所述的专用线路用户,采用在变电站的专线出线处设置站内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作为供电量的计量装置,在高压大用户的配电室内设置计费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方式,构成针对各专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进一步的,针对所述的低压台区用户,所述各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抄表电量数据通过光纤经过集中器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中,对各个低压台区用户的公共变压器负荷测录仪的总供电量数据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总用电量数据进行获取后,进行线损比对,从而得到各个低压台区用户的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结果;所述低压台区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天来进行。
其中,所述的光纤随低压电缆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光接入设备,以解决信息高速公路的末端接入问题,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业务。
其所述的单相智能电能表通过电力线、光纤或者RS485支持远程预付费充值的方式,实现远程通断电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本地的红外通讯实现辅助充值的功能。
进一步的,针对所述的共用线路用户,在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中,对该线路下供电范围内的m台高压电能表、n个杆上变压器负荷测录仪与变电站站内该线路上的总电能表进行“m+n对1”的以小时为周期的精确比对,从而得到共用线路的综合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结果;所述共用线路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小时来进行;其中的m和n分别为该线路下供电范围内所安装的高压电能表台数和杆上变压器负荷测录仪的个数。
其中,所述整个共用线路的总供电量数据由变电站站内该线路上的总电能表计量,其所计电量为Z,在同一采集时间段内,该共用线路的各杆上变压器台区的电量分别为G1、G2、…、Gn,各自落熔丝直供的高压专变用户的电量分别为S1、S2、…、Sm,则,
该共用线路的线损电量为:
该共用线路的线损率为:
其所述的负荷测录仪由于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其变压器的工作负荷点和零序损耗都直接属于整个共用线路的线损;所述的高压电能表在高压侧直接进行高压计量。
其所述的高压电能表和负荷测录仪采用GPRS/CDMA公网数据上传方式,采用TCP模式通过定时激活或召唤激活的方法建立信道链接。
进一步的,针对所述的专用线路用户,将各专用线路用户所在线路的供电量数据信息和用电量数据信息,接入到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中,由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进行比对,从而得到各个专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结果,并对该线路重点开展精确比对,研究确定专线用户的线损波动规律;所述的专用线路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天来进行。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
1.建立统一的、基于.NET Remoting软件系统架构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损统计子系统中的供电量数据信息和用电量数据信息均接入到统一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线损的精细化精确比对,可支持当前配电网中各种线损分析比对类型的系统平台架构、数据库及接口设计、软件编码和调试功能;
2.实现了对共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扫除了负荷测录仪所不能覆盖的共用线路下的监测盲点,解决了全面覆盖的线损数据信息采集问题;在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直接进行整个共用线路的线损数据分析,可以精确到在每个小时完成各共用线路的线损核算;
3.多数据接口方式的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架构是面向全部配电网线损应用范围的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避免了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汇总和录入的工作,大大降低了线损统计计算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每月线损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且同时避免了各类专用系统所造成的数据孤岛无法共享的问题,充分利用了现有各类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的数据信道和设备投入,保证了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快速、高效、精确;
4.具有可交互的矢量图形平台,使得系统操作非常直观,配网线路图的编辑和更新也很简单,可以快速适应配网线路的变更,满足现实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的系统物理构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的系统应用构架示意图;
图3为智能用电小区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网示意图;
图4为共用线路主接线的线路示意图;
图5为高压电能表接入负荷测录仪系统的构架示意图;
图6是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来源和接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本技术方案是基于.NET Remoting软件系统架构(Framework)来构建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的。
之所以采用.NET Remoting软件系统平台,是由于该系统架构具有全面构超越了现有的网络化分布式开发平台(如CORBA、DCOM等),具有良好的分布式网络化企业级应用优势。在数据库方面利用XML数据库管理技术,使得分布在异地异构数据的采集、转换、清洗和入库,实现完全跨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建立数据动态无缝互联机制和信息实时快速交互机制。
基于.NET Remoting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主站系统的采用基于Web Service构架的信息服务技术,提供基于web的浏览器界面,无需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直接通过浏览的形式就可以完成各类操作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采用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线损考核系统、负控管理系统、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或高压电能表采集系统,对用户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其特点是:
基于.NET Remoting软件系统架构,形成统一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构建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
针对不同种类的用户,根据各类负荷特点和各类线路形式的不同,分别采取对应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构成针对不同种类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数据信道的数据来源和接口,采用共享数据库接口形式、基于Web Service的IDP数据访问接口或Excel文件直接导入数据的方式,进行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或信息传输;
在数据库方面利用XML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分布在异地异构数据的采集、转换、清洗和入库,实现完全跨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建立数据动态无缝互联机制和信息实时快速交互机制;
按照配网线路图,分线路、分台区的进行统计线损分析,实现与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线损考核系统、负控管理系统、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或高压电能表采集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形成线损数据仓库,消除信息孤岛;
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借助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通过对不同种类用户的供电量与用电量的统计和对比,得到不同种类的用户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结果,从而实现线损精细化比对,使得用户侧信息得以可视和可控。
其中,所述的不同种类的用户,包括低压台区用户、共用线路用户和专用线路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附图,均采用业内习惯画法或图标,故其具体含义和具体结构在此不再叙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掌握和了解了本技术方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完全可以再现本技术方案,取得相似的技术效果和发明目的。
图2中,所构建的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可以按照配网线路图分线路、分台区的进行统计线损分析,实现了与现有用电管理系统、负荷测录系统、线损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的业务集成,形成线损数据仓库,消除信息孤岛。
统一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还可以避免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汇总和录入的繁琐工作,大大降低线损统计计算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线损统计工作的效率、及时性和准确性。
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充分综合了现有智能电网新技术的数据采集优势,系统的实现了各类负荷特点、各类线路形式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
由于上述所涉及到的系统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和数据库软件均为现有技术,故其具体实施方案和各组件、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组网技术以及现有的用电管理系统、负荷测录系统、线损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叙述。
图3中,以智能用电示范小区的情况来代表低压台区用户类型用户的情况。
智能用电示范小区的入户电缆采用了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tical Fiber CompositeLow-voltage Cable,OPLC),将光纤复合在低压(0.4KV)电缆中,使电缆在进行电力传输的同时兼具光纤通信的功能,降低了综合成本,也避免了二次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
光纤随低压电缆敷设,实现到表到户,解决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末端接入问题,配合光接入设备,能够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业务,并在供电的同时实现与电信网、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
低压用户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采用了智能电表技术。
图中的单相智能电能表通过电力线、光纤或者RS485支持远程预付费充值的方式,实现远程通断电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本地的红外通讯实现辅助充值的功能。
智能用电小区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抄表电量数据经过集中器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假定这些用户属于城银3箱甲的公用变压器,故在统一线损管理系应用平台中对城银3箱甲的公用变压器负荷测录仪的数据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进行获取后进行线损比对,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天来进行。
通过对低压台区所接所有终端用户线损比对,具有典型的低压居民用电台区的线损管理和反窃电示范意义,可以通过线损比对进行线损原因分析。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反窃电等管理降损措施,控制好低压台区的线损指标。
图4中,共用线路是各电力公司较为普遍的典型配网供电形式,一条共用线路下有若干个专变台区用户和公变台区用户,用户侧的电量计费结算有高压侧计量也有低压侧计量。
共用线路中自落熔丝直供用户和低压台区用户的共存,使得其具有典型的负荷类型多样性特征。
图5中,在共用线路中杆上变压器台区的负荷测录仪由于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其变压器的工作负荷点和零序损耗都直接属于整个共用线路的线损。
而高压电能表在高压侧直接进行高计,整体计量准确度0.5s级,有利于线损直接统计。
整个共用线路的总供电量数据由变电站站内该线路上的总电能表计量。
同一采集时间段内,共用线路的各杆上变压器台区的电量分别为:G1、G2、…、Gn;各自落熔丝直供的高压专变用户的电量分别为:S1、S2、…、Sm,共用线路的总供电量由变电站内出线电能表所计电量为:Z,则:
共用线路的线损电量为:
共用线路的线损率为:
本技术方案在该类型线路下供电范围内的自落熔丝直供高压用户安装高压电能表,在杆上变压器低压台区安装负荷测录仪,上述两种设备经过无线网络、互联网APN专线和通讯网关,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可以开展多种计量设备和多种比对方式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在计量设备安装调试后,将对m台高压电能表、n个杆上变压器负荷测录仪与站内电能表进行“m+n对1”的以小时为周期精确比对。
共用线路运用的比对设备分别从属于负荷测录仪系统、高压电能表系统、统一线损管理平台系统等三个独立的数据采集平台。
本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实现了三个独立平台的信息整合。
实现共用线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是本技术方案在应用上的一个创新成果。
本技术方案扫除了负荷测录仪所不能覆盖的共用线路下的监测盲点,解决了全面覆盖的线损数据信息采集问题。在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直接进行整个共用线路的线损数据分析,可以精确到在每个小时完成各共用线路的线损核算。
由图可知,在通讯系统的物理信道上,高压电能表和负荷测录仪均采用了GPRS/CDMA公网数据上传方式,采用TCP模式通过定时激活或召唤激活的方法建立信道链接。
高压电能表的通讯协议和通讯方式调整设定能完全兼容负荷测录仪的各项要求,比如登陆报文的数据帧格式需要完全按照《XX电力公司负荷监测仪通信规约V2.0》标准来执行等等。
图6中,本综合线损管理应用平台是面向全部配网线损应用范围的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并支持配网拓扑图的矢量化动态显示和拖放功能,支持异常日志的查询,支持配网局部线损的查询服务功能。
同时,综合线损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包括的终端有:低压单相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集中器、负荷测录仪、计量计费电能表、高压电能表、负荷控制终端等。包括的服务器类型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专线线损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等,各类服务器的数据格式、采集时段均不一致。因此,为达成线损分析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构建统一的综合线损管理应用平台十分必要。
图7中,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多数据接口方式的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架构,支持三类数据接口方式分别为:
1)共享数据库接口形式;
2)基于Web Service的IDP数据访问接口;
3)Excel文件直接导入数据方式。
这种多数据接口方式的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避免了各类专用系统所造成的数据孤岛无法共享问题,充分利用了现有各类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的数据信道和设备投入,保证了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快速、高效、精确。
线损率指标的管理除了进行采集分析之外,需要及时发现异常的高线损率情况,以便快速发现线损率突变的根源,排除问题从而有效控制住线损率指标。
专变用户的负荷特性主要是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企业正常的经营情况下线损率波动较小。可能出现严重偷电的专变用户,线损率指标将会突变。
通过设定一个相对较为简单的线损预测模型,以该模型的预测线损率为基础及时评判确定线损异常情况。考虑到线损率波动不大且与近期变化规律有一定相关性,模型确定的预测线损率为:
预测线损率=历史180天的平均线损率*(1+近三月度线损率平均变化率)
在预测线损模型基础上,异常线损分析的判据为:
(1)连续3天,每天精确比对的线损率超过了预测线损率的4倍。
(2)连续1周,每天精确比对的线损率超过了预测线损率的2倍;
(3)实际该月的精确比对线损率超过了预测线损率的50%。
低压台区的用电负荷特性主要是结合居民生活规律。负荷规律主要因素有每周的重复性、夏季和冬季的用电高峰期。偶然的异常线损率包括明显过低负荷(小于额定电流1%)情况下计量装置的偏差较大。然而线损率的波动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不大的。模型确定的预测线损率可沿用专变用户的预测线损率方法。异常线损率出现的根源可能是不良用户的用电量陡降。通过检查用电量突变的居民电表来核实消除线损异常的原因。
共用线路的线损分析是最为复杂的,主要特点包括:低压台区的配电变压器损耗、自落熔丝直供用户的比对数据来源可信度、低压台区和直供用户的用电负荷多样化。因此共用线路的线损分析从技术手段上可以解决的办法有:
(1)通过负荷测录仪来监测配电变压器实际工作负荷,往往负荷占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越低,变压器损耗越大。通过建立配电变压器不同负荷点下的损耗表,线损系统直接以查表方式取得配电变压器的损耗电量数据。
(2)通过负荷测录仪来监测配电变压器的三相不平衡度,往往三相不平衡越严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零序损耗将越大。通过研究建立三相不平衡度指标与变压器零序损耗的关联表,线损系统直接以查表方式取得配电变压器的不平衡度损耗量。同时还需结合变压器不同负荷点下的损耗表联合进行变压器损耗研究。
(3)自落熔丝直供用户的用电量监测手段需要采用可信的高压电能直接计量方案,高压侧的高供高计可杜绝窃电,保证比对数据的获取、准确、可信。
在综合线损管理系统中出现异常线损告警后,就需要落实计量班组进行设备的检查,如果设备无误则需要进行用电稽查监督。
本技术方案基于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技术、高压电能表技术手段,建立的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线路分别进行按天、按月、按小时的线损精确分析比对,并结合异常线损的及时发现,以弹出告警信息框或者告警短信发布给管理责任人的方式提醒管理员进行管理工作。
本技术方案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建立了线损精细化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具备了实现低压台区比对、共用线路比对、专用线路比对的基本功能。
本技术方案将智能电网技术成果较好的转化应用于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工作中,实现了低压台区线损比对工作结合智能用电小区的线损精确比对应用,实现了共用线路中高压电能表技术融入负荷测录仪扫除监测盲区。
其采用高压电能表技术实现了共用线路自落熔丝直供大用户的用电量信息采集,扫除了传统负荷测录仪系统方案所存在的监测盲点,使得共用线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工作成为可能。
本系统可实现与其它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数据接口和连接,将多个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形成线损数据仓库,消除信息孤岛,同时避免了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汇总和录入的工作,大大降低了线损统计计算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每月线损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系统具有可交互的矢量图形平台,使得系统操作非常直观,配网线路图的编辑和更新也很简单,可以快速适应配网线路的变更,满足现实需要。
本系统依据不同电量数据采集类型,可按小时、按日计算统计线损,掌握线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本系统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分离的部署方式,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分析和用电管理领域。
Claims (8)
1.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线损考核系统、负控管理系统、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或高压电能表采集系统,对用户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其针对不同种类的用户,根据各类负荷特点和各类线路形式的不同,分别采取对应的电量结算和用电信息采集方式,构成针对不同种类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应用系统和终端设备数据信道的数据来源和接口,采用共享数据库接口形式、基于Web Service的IDP数据访问接口或Excel文件直接导入数据的方式,进行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与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或信息传输;在数据库方面利用XML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分布在异地异构数据的采集、转换、清洗和入库,实现完全跨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建立数据动态无缝互联机制和信息实时快速交互机制;形成线损数据仓库,消除信息孤岛;其特征是:
基于.NET Remoting软件系统架构,形成统一的线损管理应用平台,构建分布式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分析系统;
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按照配网线路图,分线路、分台区的进行统计线损分析,实现与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负荷测录仪系统、线损考核系统、负控管理系统、综合线损管理系统或高压电能表采集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借助各个线损统计子系统,通过对不同种类用户的供电量与用电量的统计和对比,得到不同种类的用户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结果,从而实现线损精细化比对,使得用户侧信息得以可视和可控;
其中,所述的不同种类的用户,包括低压台区用户、共用线路用户和专用线路用户;
针对所述的低压台区用户,将光纤复合在低压电缆中,使低压电缆在进行电力传输的同时兼具光纤通信的功能,采用将各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抄表电量数据经过集中器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方式,构成针对各低压台区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针对所述的共用线路用户,采用在变电所该共用线路下供电范围内的自落熔丝直供高压用户安装高压电能表,在各个杆上变压器低压台区分别安装负荷测录仪的方式,构成针对各共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针对所述的专用线路用户,采用在变电站的专线出线处设置站内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作为供电量的计量装置,在高压大用户的配电室内设置计费高压电能计量装置的方式,构成针对各专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统计子系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针对所述的低压台区用户,所述各单相智能电能表的抄表电量数据通过光纤经过集中器上传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在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中,对各个低压台区用户的公共变压器负荷测录仪平台的总供电量数据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总用电量数据进行获取后,进行线损比对,从而得到各个低压台区用户的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结果;
所述低压台区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天来进行。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纤随低压电缆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光接入设备,以解决信息高速公路的末端接入问题,承载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交互业务;
所述的单相智能电能表通过电力线、光纤或者RS485支持远程预付费充值的方式,实现远程通断电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本地的红外通讯实现辅助充值的功能。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针对所述的共用线路用户,在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中,对该共用线路下供电范围内的m台高压电能表、n个杆上变压器负荷测录仪与变电站站内该共用线路上的总电能表进行“m+n对1”的以小时为周期的精确比对,从而得到共用线路的综合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结果;所述共用线路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小时来进行;
其中的m和n分别为该共用线路下供电范围内所安装的高压电能表台数和杆上变压器负荷测录仪的个数。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整个所述共用线路的总供电量数据由变电站站内该共用线路上的总电能表计量,其所计电量为Z,在同一采集时间段内,该共用线路的各杆上变压器台区的电量分别为G1、G2、…、Gn,各自落熔丝直供的高压专变用户的电量分别为S1、S2、…、Sm,则,
该共用线路的线损电量为:
该共用线路的线损率为: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负荷测录仪由于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其变压器的工作负荷点和零序损耗都直接属于整个共用线路的线损;所述的高压电能表在高压侧直接进行高压计量。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压电能表和负荷测录仪采用GPRS/CDMA公网数据上传方式,采用TCP模式通过定时激活或召唤激活的方法建立信道链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其特征是针对所述的专用线路用户,将各专用线路用户所在线路的供电量数据信息和用电量数据信息,接入到所述的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中,由统一线损管理应用平台进行比对,从而得到各个专用线路用户的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结果,并对该专用线路重点开展精确比对,研究确定专线用户的线损波动规律;
所述的专用线路线损精确分析比对的频率按天来进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89404.0A CN102707156B (zh) | 2012-06-08 | 2012-06-08 |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89404.0A CN102707156B (zh) | 2012-06-08 | 2012-06-08 |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7156A CN102707156A (zh) | 2012-10-03 |
CN102707156B true CN102707156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690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89404.0A Active CN102707156B (zh) | 2012-06-08 | 2012-06-08 |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70715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4050A (zh) * | 2016-06-01 | 2016-11-23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带分段手拉手线路线损率统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17958B (zh) * | 2013-03-29 | 2015-12-09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基于gis平台的电量购供售一体化系统及方法 |
CN104269040A (zh) * | 2014-10-20 | 2015-01-07 | 国家电网公司 | 用电信息采集和有序用电管理系统 |
CN104467193A (zh) * | 2014-12-29 | 2015-03-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日频度监测的四分线损准实时在线监控方案 |
CN105634132B (zh) * | 2016-01-31 | 2018-02-02 | 江苏金友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10kV低压智能配电网系统 |
CN107239874B (zh) * | 2017-04-26 | 2023-05-16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电能质量及节能分析系统 |
CN108964060B (zh) * | 2018-07-13 | 2020-08-21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低负荷状态下线路负线损成因分析方法 |
CN109670641B (zh) * | 2018-12-18 | 2023-04-07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市黄岛区供电公司 | 基于采集成功率的线损未覆盖台区预测告警方法 |
CN110737701A (zh) * | 2019-10-18 | 2020-01-31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 一种变电站线损自动统计的系统 |
CN110927480B (zh) * | 2019-11-02 | 2022-06-21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针对hplc应用环境的低压台区降损方法 |
CN112685885A (zh) * | 2020-12-25 | 2021-04-20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大数据分析的台区线损分析方法 |
CN113419137A (zh) * | 2021-06-23 | 2021-09-21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融合技术的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 |
CN115051469A (zh) * | 2022-06-14 | 2022-09-13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邑县供电分公司 | 一种线路线损监测与管理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3978A (zh) * | 2009-06-30 | 2009-12-02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配电网进行高低压线损分析方法及分析系统 |
CN201629574U (zh) * | 2010-01-13 | 2010-11-10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开放式电网损耗实时分析系统 |
CN102231171A (zh) * | 2011-06-09 | 2011-11-02 | 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一种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计算比对分析降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4569B (zh) * | 2008-05-09 | 2014-02-19 | 埃森哲环球服务有限公司 | 用于管理电网的方法和系统 |
-
2012
- 2012-06-08 CN CN201210189404.0A patent/CN1027071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93978A (zh) * | 2009-06-30 | 2009-12-02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配电网进行高低压线损分析方法及分析系统 |
CN201629574U (zh) * | 2010-01-13 | 2010-11-10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 开放式电网损耗实时分析系统 |
CN102231171A (zh) * | 2011-06-09 | 2011-11-02 | 青海省电力公司 | 一种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计算比对分析降损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新梅共和城线损精细化数据比对分析;陈智芳 等;《华东电力》;20090131;第37卷(第1期);第48-50页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4050A (zh) * | 2016-06-01 | 2016-11-23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带分段手拉手线路线损率统计方法 |
CN106154050B (zh) * | 2016-06-01 | 2019-07-19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带分段手拉手线路线损率统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7156A (zh) | 2012-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07156B (zh) |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线损精细化精确比对方法 | |
CN102722851B (zh) | 一种基于智能电网技术的多数据接口综合线损管理系统 | |
Saleem et al. |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n IoT based smar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 |
Dike et al. | Minimizing household electricity theft in Nigeria using GSM based prepaid meter | |
JP5616330B2 (ja) | 電力グリッドを管理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2855525B (zh) | 一种居民用户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和方法 | |
US20100292857A1 (en) | Electrical network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CN105337308A (zh) | 一种电网侧区域分布式光伏运维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
CN106877354A (zh) | 基于全网监视无功补偿技术的节能管理平台 | |
CN104779699A (zh) | 一种多功能站点线损管理系统 | |
CN102231171A (zh) | 一种统计线损与理论线损计算比对分析降损方法 | |
CN205121624U (zh) | 一种配电网经济运行及优化分析系统 | |
CN105226696A (zh) | 智能园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3632224A (zh) | 电力仪表自动化管理系统 | |
CN103926552A (zh) | 用电信息采集仿真测试平台 | |
CN201548615U (zh) | 一种配电线路台区理论线损实时统计分析系统 | |
CN104269040A (zh) | 用电信息采集和有序用电管理系统 | |
CN104218569A (zh) | 一种大规模电网静态安全校核的评价分析方法 | |
CN105048456A (zh) | 应用于智能计量平台的降损节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6012189A (zh) | 一种电力设施洪涝受灾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和系统 | |
Bragatto et al. | Innovative tools for demand response strategies: a real-life experience | |
CN201270432Y (zh) | 一种综合配电箱装置 | |
CN109245109A (zh) | 一种供电低电压预警系统及方法 | |
CN104601646A (zh) | 油田电力智能分析优化能效管理系统 | |
CN113596163A (zh)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水务智能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STATE ELECTRIC NET CROP. Effective date: 20121012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2 Address after: 200122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source deep road, No. 1122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200122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source deep road, No. 1122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