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5874B -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5874B
CN102685874B CN201210106029.9A CN201210106029A CN102685874B CN 102685874 B CN102685874 B CN 102685874B CN 201210106029 A CN201210106029 A CN 201210106029A CN 102685874 B CN102685874 B CN 102685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delay inequality
multiple access
access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60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5874A (zh
Inventor
赵亚军
莫林梅
黄琛
徐汉青
李玉洁
孙宝玉
王茜
孙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TE New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060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5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5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8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4003 priority patent/WO2013152720A1/zh
Priority to EP13775540.1A priority patent/EP2822334B1/en
Priority to JP2015504856A priority patent/JP5957595B2/ja
Priority to US14/389,588 priority patent/US959077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5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解决不同接入点同时给一个UE下发数据时,引起UE接收到的信息不同步的问题,提高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所述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步骤A: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步骤B: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Description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领域,随着人们对未来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区边缘频谱效率更加受到重视。在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和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提出了协作多点传输和接收(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技术。Comp技术是用户(User Equipment)利用多个接入点AP的天线协作传输和接收信息。Comp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小区的信息干扰问题,从而提高无线链路的信息容量和可靠性。
参见图1,一个基站或者小区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接入点,Comp协作的多个点可以是来自一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也可以是来自多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其中,小区包含用户(UE)终端的主小区和协作小区。但是由于Comp的AP点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多个AP点同时为一个UE发送下行数据时,不同AP的发送的数据到达该UE的所用的时间不同,造成了到达UE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信道时延差,信道时延差会带来信息频域的相位旋转偏差,导致信息到达UE的相位也具有一定偏差。同时,多个AP点同时发送数据时,不同的AP点彼此也会有一定的定时同步偏差,使得不同AP点对同一个UE发送数据的时间会有一定的不同步。具体地,当前在Comp技术中,信息的预编码反馈实现机制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全局预编码,即多个AP点联合反馈一个全局的码本,不存在信息的相位偏差,只存在时延差;第二类为局部预编码+AP点间相关信息,即每个AP点分别对应测量反馈一个独立码本,同时反馈AP点间相关信息。其中,所述AP点间相关信息包括:基于反馈的独立预编码矩阵指示(The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PMI),测量并反馈两个AP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或者两个AP点之间的反馈信道时延差。
由于上述AP点之间信道时延差和/或定时同步偏差的累积效果,使得Comp的不同AP点同时给一个UE发送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信道时延差,导致系统性能降低。通过对不同AP点偏差校准,得到发送数据的AP点定时同步无偏差、信道时延差为零以及相位偏差为零,系统的性能会升高。
现有技术无论是各AP点独立反馈编码还是全局预编码,UE单独反馈相位校准信息,以克服时延差带来的频域的相位旋转偏差,UE需要反馈更小频域粒度的相位校准信息,这会使得反馈开销变大;如果单独反馈时延差信息,不能解决各AP点独立反馈码本带来的相位差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无法在反馈开销较小的情况下,解决各AP点独立反馈码本带来的相位差问题,以及无法解决AP点之间时延差问题,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解决不同接入点同时向UE发送数据时,相互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
步骤A: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步骤B: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
步骤A: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步骤B:所述UE基于所述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偏差校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信息发送单元,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以及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用户设备UE,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以及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本发明通过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解决了不同AP接入点向同一UE发送数据时,相互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Comp协作的多个点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接入点偏差校准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接入点偏差校准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之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解决不同接入点同时向UE发送数据时,相互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
Comp技术通过多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或者一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协作传输用户数据的方式提高用户设备的信号接收质量,降低小区间干扰,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UE根据所述指示测量偏差校准信息,将基站指示返回的偏差校准信息返回基站;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所述时延差可以同时包括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和信道时延差,也可以仅包括信道时延差或者定时同步偏差。所述偏差校准信息可以同时包括相位校准信息和时延差,也可以仅包含相位校准信息或仅包含时延差。当所述UE仅反馈相位校准信息时,基站自身检测时延差。当所述UE仅反馈相位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时,基站自身检测定时同步偏差。
通过所述基站和UE的相互配合测量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或仅测量时延差,基站根据获得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或获得的时延差调整各接入点向UE发送数据。消除各接入点发送数据引起的时延差和相位差,提高系统的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分别从基站侧和用户设备UE侧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首先通过从基站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步骤:
S101、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S102、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所述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基站可以指示UE仅返回相位校准信息,基站自身测量各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这样可以节省数据反馈的开销。具体地,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所述时延差包括信息从各接入点到达UE产生的信道时延差,以及每个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
较佳地,在UE返回时延差的过程中,可以仅返回信道时延差,基站自身测量定时同步偏差。具体地,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中的信道时延差以及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所述步骤B包括: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所述步骤A包括: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所述步骤B包括:基站基于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所述步骤A包括: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所述步骤B包括: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上述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是针对各个接入点单独预编码下的预编码反馈机制的通信系统。
针对全局预编码的通信系统,各接入点之间并不存在相位偏差,只存在时延差,具体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
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所述时延差;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也可以为,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基站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进行校准。这样可以节省信息反馈开销。
下面通过从用户设备UE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步骤:
S111、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S112、所述UE基于所述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具体地,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较佳地,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返回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UE将所述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校准时延差和相位信息。通过仅反馈相位校准信息,节省数据反馈开销。
较佳地,所述时延差包括信道时延差和定时同步偏差。
较佳地,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还可以为: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该时延差包括定时同步偏差和信道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定时同步偏差对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所述UE测量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具体为:根据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各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根据所述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所述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相位校准偏差。
所述根据修正后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相位校准偏差,具体包括:根据修正后的信道矩阵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的测量,根据该PMI值测量相位校准偏差。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进一步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幅度校准信息;
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幅度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幅度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上述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是针对各个接入点单独预编码下的预编码反馈机制的通信系统。
针对全局预编码的通信系统,各接入点之间并不存在相位偏差,只存在时延差,具体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并将该时延差返回给基站。
较佳地,无论针对全局预编码还是独立预编码的通信系统,所述UE向基站返回时延差或者相位校准信息的同时或者返回时延差和相位差的同时,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对发送给UE的数据进行编码;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是UE在修正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之后测量得到的。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UE基于基站的指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测量一个时延差,而不是针对整个带宽中的各个子频带测量时延差,减小了系统的计算或测量的开销,提高了测量时延差的效率,并且减少了UE向基站返回时延差时引起的反馈开销。
较佳地,在将相位校准偏差反馈给基站的同时,将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发送给基站,以便基站在进行相位校准时,使用UE反馈的与该PMI相对应的相位校准偏差对各接入点的相位进行校准。
下面从用户设备和基站双侧给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不同实施例。
设Comp小区集合包括来自一个小区的多个接入点AP1、AP2、AP3,或者包括来自多个不同小区的多个接入点AP1、AP2、AP3。
实施例一:设接入点AP1、AP2同时为UE发送下行数据。UE同时测量和反馈接入点AP1、AP2的相位校准信息PCI和时延差。
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的测量和反馈。
具体地,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测量和相位校准信息测量,并配置UE将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反馈给基站。其中,PCI为校准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后的测量值。所述时延差包括信道时延差和定时同步偏差。
步骤二、基于基站的指示,计算时延差。即UE基于所述基站配置信息,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对两个AP的信道矩阵进行时延差修正。
具体地,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包括:AP1和AP2的定时同步偏差Δt1,以及信息分别从AP1和AP2到达UE在信道引起的信道时延差Δt2
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的下行数据到达时间t1和t2,然后根据所述时间t1和t2,计算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Δt(Δt1+Δt2)。
UE测量AP1和AP2的信号到达时间t1和t2,一般基于AP1和AP2各自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例如不同AP的对应的CSI-RS或者CRS),也可以基于同步信道或者PRS等进行测量。
通信系统的带宽包括多个不同频率的子带,称为子频带。UE可以针对每个子频带进行时延差的测量,一个子频带对应一个时延差。也可以针对整个带宽进行时延差的测量,只测量一个时延差。例如,设系统带宽包括n个不同频率子频带。UE分别测量AP1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带宽的子频带1和AP2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带宽的子频带1之间的时延差、测量AP1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带宽的子频带2和AP2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带宽的子频带2之间的时延差、依此类推,测量AP1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带宽的子频带n和AP2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带宽的子频带n之间的时延差。
较佳地,在UE向基站反馈时延差的过程中,为了节省反馈开销,整个系统带宽可以只测量得到一个时延差信息。不需要针对不同频率子频带分别测量得到不同的时延差。在将该时延差反馈给基站时,信息量较小,节约了信道资源的占用率,并且在UE测量时延差是时也可以节省计算开销,提高效率。
具体地,对两个AP的信道矩阵进行时延差修正包括:UE在测量得到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以后,对UE与两个AP点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进行时延差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
时延差修正方法可以为:以某AP为时间基准,例如以AP1为时间标准,则修正AP2与AP1时间对齐。
所述时间基准AP点选择方法为:默认该AP为UE驻留小区对应的AP点;或者,由基站指定的时延差校准参考AP点,该AP点需要基站和UE共知。
步骤三、UE基于修正后的信道矩阵,进行AP1和AP2各自独立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对应的相位校准信息PCI测量计算。
具体地,针对修正后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进行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的测量和对应的PCI的计算。
设系统发送的数据带宽包括两个子频带,针对接入点AP1:H1’(AP1)和H2’(AP1)为两个子频带对应的修正后的信道;针对接入点AP2:H1’(AP2)和H2’(AP2)为两个子频带对应的修正后的信道。H1’(AP1)和H1’(AP2)时间对齐,H2’(AP1)和H2’(AP2)时间对齐。针对H1’(AP1)计算PMIl(APl);针对H1’(AP2)计算PMI1(AP2);针对PMI1(AP1)和PMI1(AP2)计算AP1和AP2第一个子频带之间的PCI1。同理,针对H2’(AP1)计算PMI2(AP1);针对H2’(AP2)计算PMI2(AP2);针对PMI2(AP1)和PMI2(AP2)计算AP1和AP2第二个子频带之间的PCI2。即PCI1对应接入点AP1和AP2第一子频带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PCI2对应接入点AP1和AP2第二子频带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
假设AP1和AP2分别对应多个子频带,则PCIm为各接入点第m个子频带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其中m大于2。
步骤四、UE分别把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PMI1(AP1)、PMI1(AP2)、PMI2(AP1)、PMI2(AP2),以及PCI1和PCI2反馈给基站。
由于时延差变化相对缓慢,因此可以相对较低的频度进行时延差的反馈。由于不同子频带对应的时延差偏离很小,为节省测量反馈的开销,整个系统带宽可以只测量反馈一个时延差信息,不需要分别测量反馈不同频率子频带的时延差。
各个接入点各自独立的PMI和对应的PCI,需要一起反馈。PCI与各个AP点的PMI对应。例如,PCI1对应PMI1(AP1)和PMI1(AP2);PCI2对应PMI2(AP1)和PMI2(AP2),相应地,PCIm对应PMIm(AP1)和PMIm(AP2)。
步骤五、基站根据UE反馈的AP1和AP2的时延差和PCI,调整AP1和AP2点向所述UE发送数据。通过接收到的PMI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预编码,将预编码后的信息发送给UE。
对于PCI的使用,如果基站调度UE在AP1和AP2所用的PMI分别为PMI1(AP1)和PMI1(AP2),则使用PCI1调整AP1和AP2的相位;如果基站调度UE在AP1和AP2所用的PMI分别为PMI2(AP1)和PMI2(AP2),则使用PCI2调整AP1和AP2的相位。
该实施例,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站配置UE进行相位校准信息的同时,配置UE测量并返回幅度校准信息。UE接收到基站的指示,测量并返回幅度校准信息,该幅度校准信息可以和相位校准信息一起返回给基站。所述幅度校准信息是针对修正后的信道矩阵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在修正相位差的同时,修正幅度差。基站接收到所述幅度校准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对相位差和幅度差进行校准。使得校准后的系统的性能更高。
本实施例,通过配置UE测量并反馈各接入点下发的数据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对各接入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实现了不同AP点偏差校准,提高了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
实施例二:基站自身测量并校准时延差,UE测量时延差和PCI,且只反馈PCI。这样可以减小反馈数据带来的开销。
设接入点AP1、AP2同时给UE发送下行数据。
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测量和相位校准信息测量,以及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反馈。
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测量和相位校准信息测量,并配置UE反馈相位校准信息给基站。其中,相位校准信息PCI为校准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后的测量值。因此,需要配置UE进行时延差的测量。
步骤二、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对AP1和AP2的信道矩阵进行时延差修正。(该步骤二和实施例一中的步骤二相同)
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UE测量不同AP的信号到达时间,一般基于AP各自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例如不同AP的对应的CSI-RS或者CRS),也可以基于同步信道或者PRS等进行测量。
为节省测量反馈的开销,整个系统带宽可以只测量得到一个时延差信息。不需要分别测量不同频率子频带的时延差。
UE测量得到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以后,对UE与两个AP点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进行时延差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UE基于修正后的信道矩阵,进行AP1和AP2各自独立的PMI和对应的PCI测量计算。
具体地,设系统带宽包括两个子频带,针对接入点AP1:H1’(AP1)和H2’(AP1)为两个子频带对应的修正后的信道;针对接入点AP2:H1’(AP2)和H2’(AP2)为两个子频带对应的修正后的信道。H1’(AP1)和H1’(AP2)对齐,H2’(AP1)和H2’(AP2)对齐。针对H1’(AP1)计算PMI1(AP1);针对H1’(AP2)计算PMI1(AP2);针对PMI1(AP1)和PMI1(AP2)计算PCI1。同理,针对H2’(AP1)计算PMI2(AP1);针对H2’(AP2)计算PMI2(AP2);针对PMI2(AP1)和PMI2(AP2)计算PCI2。即PCI1对应接入点AP1和AP2第一子频带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PCI2对应接入点AP1和AP2第二子频带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
时延差修正方法是:以某AP为时间基准,假定为AP1,则修正AP2与AP1时间对齐。
时间基准AP点选择方法为:默认该AP为UE驻留小区对应的AP点;或者,由基站指定的时延差校准参考AP点,该AP点需要基站和UE共知。
步骤三、UE分别把各个接入点各自独立的PMI和对应的PCI反馈给基站。
各个接入点各自独立的PMI和对应的PCI,需要一起反馈。PCI与各个协作点的PMI对应。例如,PCI1对应PMI1(AP1)和PMI1(AP2);PCI2对应PMI2(AP1)和PMI2(AP2)。
步骤四、基站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测量。
该时延差包括信道时延差和定时同步偏差。
时延差测量方法可以为:基站测量UE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得到UE与AP1和AP2之间的信道传播时延差Δt1;基站同时需要测量AP1和AP2点间的定时同步偏差Δt2。
步骤五、基站基于UE反馈的PCI和自身测量所得时延差,进行时延差校准和相位校准,调整AP1和AP2点向所述UE发送数据。
也就是说,实施例二中的步骤一至步骤三的内容和实施例一中的步骤一至步骤四的内容相同。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UE测量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之后,仅向基站反馈相位校准信息,基站自身测量时延差。减小了反馈信息带来的信道资源开销。
同理,该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基站对幅度校准信息的配置,以及UE对幅度校准信息的测量和反馈,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例一中提到的有关幅度校准信息的过程相同。可以带来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实施例三:AP1与AP2之间的定时同步偏差由基站自身测量,UE只是测量并反馈包含无线信道传播带来的AP1与AP2之间的信道时延差Δt1,同时测量上报PCI。
设接入点AP1、AP2同时给UE发送下行数据。
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测量并反馈时延差中的信道时延差。
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测量和相位校准信息测量。其中基站和UE均假定相位校准信息为校准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后的测量值,并假定基站已经很好的实现了AP1与AP2之间的定时同步偏差校准。
步骤二、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对两个AP的信道矩阵进行时延差修正,测量时延差以及对信道矩阵的时延差的修正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三、UE分别把信道时延差、AP1和AP2各自独立的PMI和对应的PCI,反馈给基站。
由于时延差变化相对缓慢,因此可以相对较低的频度进行反馈。由于不同频带对应的时延差偏离很小,为节省测量反馈的开销,整个系统带宽可以只测量反馈一个时延差信息,不需要不同频率子频带分别测量反馈不同的时延差。
各个协作接入点各自独立的PMI和对应的PCI,需要一起反馈。PCI与各个协作点的PMI对应。例如,PCI1对应PMI1(AP1)和PMI1(AP2);PCI2对应PMI2(AP1)和PMI2(AP2)。
步骤四、基站进行AP1和AP2之间的定时同步偏差测量,并进行校准。
基站测量各AP点间的定时同步偏差,测量方法可以包括:
方法一:各AP点都接收某一外部参考时钟源(如GPS、北斗系统)的信号,然后测量和外部参考源的定时同步偏差值。然后基站对AP1和AP2的定时同步偏差进行校准。
方法二:各AP点和参考AP点(即假定这个AP点的时间为基准点,其他AP点的时间偏移量以该AP的时间为基准。优选配置主AP点为基准点)交互同步信息,然后计算该AP点相对于参考AP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值。然后基站对AP1和AP2的定时同步偏差进行校准。
步骤五、基站根据UE反馈的AP1和AP2的信道时延差和PCI调整AP1和AP2点向所述UE的数据发送。
对于PCI的使用。如果基站调度UE在AP1和AP2所用的PMI分别为PMI1(AP1)和PMI1(AP2),则使用PCI1进行相位校准;如果基站调度UE在AP1和AP2所用的PMI分别为PMI2(AP1)和PMI2(AP2),则使用PCI2进行相位校准。
同理,该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基站对幅度校准信息的配置,以及UE对幅度校准信息的测量和反馈,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例一中提到的有关幅度校准信息的过程相同。可以带来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上述三个实施例是针对Comp技术中独立预编码反馈下的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中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可以是AP1和AP2之间的信道矩阵相位校准信息,例如,如果需要对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修正且修正量相同,则可以针对整个矩阵对其施加一个修正系数,得到一个相位校准信息。
也可以是AP1和AP2的矩阵中的矢量之间的校准信息,例如相位校准信息包括:AP1中的矢量1和AP2中的矢量1之间的校准信息,和/或AP1中的矢量5和AP2中的矢量5之间的校准信息。
或者可以是AP1和AP2的矩阵中元素之间的校准信息。对于某一矩阵当位于不同矢量中的元素需要施加不同的偏转量时,针对元素进行相位校准信息的测量。
换句话说,所述相位校准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矩阵、矢量或元素。
下面介绍Comp技术中全局预编码反馈下的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
实施例四:基站配置UE进行全局预编码的PMI和时延差信息测量和反馈。
设接入点AP1、AP2同时给UE发送下行数据。
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全局预编码的PMI测量和反馈。
具体地,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全局预编码的PMI测量和反馈。其中,基站和UE均假定全局预编码的PMI为校准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后的测量值。所述时延差包括信道时延差和定时同步时延差。
步骤二、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对两个AP的信道矩阵进行时延差修正。
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UE测量不同AP的信号到达时间,一般基于AP各自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例如不同AP的对应的CSI-RS或者CRS),也可以基于同步信道或者PRS等进行测量。
UE测量得到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以后,对UE与两个AP点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进行时延差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UE基于修正后的信道矩阵,进行AP1和AP2的全局预编码PMI测量计算。
时延差修正方法是:以某AP为时间基准,假定为AP1,则修正AP2与AP1时间对齐。
时间基准AP点选择方法为:默认该AP为UE驻留小区对应的AP点;或者,由基站指定的时延差校准参考AP点,该AP点需要基站和UE共知。
步骤三、UE把全局预编码的PMI、AP1和AP2的时延差反馈给基站。
步骤四、基站基于UE反馈的时延差进行时延差校准,调整AP1和AP2点向所述UE发送数据。并利用UE反馈的全局预编码的PMI进行所述UE数据的预编码。
实施例五:基站配置UE进行全局预编码的PMI测量反馈,基站自身测量时延差。
设接入点AP1、AP2同时给UE发送下行数据。
AP1和AP2之间偏差校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全局预编码的PMI测量和反馈。
基站配置UE进行AP1和AP2之间的全局预编码的PMI测量和反馈。其中,全局预编码的PMI为校准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后的测量值。
步骤二、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对AP1和AP2信道矩阵进行时延差修正。
UE基于基站的配置测量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UE测量不同AP的信号到达时间,一般基于AP各自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例如不同AP的对应的CSI-RS或者CRS),也可以基于同步信道或者PRS等进行测量。
UE测量得到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以后,对UE与两个AP点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进行时延差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信道矩阵H’(AP1)和H’(AP2)。UE基于修正后的信道矩阵,进行AP1和AP2的全局预编码PMI测量计算。
时延差修正方法是:以某AP为时间基准,假定为AP1,则修正AP2与AP1时间对齐。
时间基准AP点选择方法为:默认该AP为UE驻留小区对应的AP点;
或者,由基站指定的时延差校准参考AP点,该AP点需要基站和UE共知。
步骤三、UE把全局预编码的PMI反馈给基站。
步骤四、基站进行AP1和AP2之间的时延差测量。
时延差测量方法可以为:基站测量UE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例如SRS,得到UE与AP1和AP2之间的信道传播时延差;基站同时需要测量AP1和AP2点间的定时同步偏差。
步骤五、基站自身测量所得时延差信息,进行时延差校准,调整AP1和AP2点向所述UE的的数据发送。并利用UE反馈的全局预编码的PMI进行所述UE数据的预编码。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11,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偏差校准单元12,用于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信息发送单元11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偏差校准单元12具体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信息发送单元11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偏差校准单元12具体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信息发送单元11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中的信道时延差以及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偏差校准单元12具体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偏差对多个接入点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信息发送单元11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偏差校准单元12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信息发送单元11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偏差校准单元12用于:基于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或者
信息发送单元11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偏差校准单元12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信息发送单元11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所述时延差;偏差校准单元1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进行时延差校准。
或者,信息发送单元11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偏差校准单元12具体用于: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进行时延差校准。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信息发送单元22,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信息接收单元21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信息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或者
信息接收单元21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返回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信息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将所述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校准时延差和相位信息;或者
信息接收单元21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该时延差包括定时同步偏差和信道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信息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定时同步偏差对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较佳地,信息接收单元21进一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幅度校准信息;
信息发送单元22进一步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幅度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幅度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上述四种情况中,所述UE测量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具体为:根据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各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根据所述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所述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相位校准偏差。
信息接收单元21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信息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并将该时延差返回给基站;信息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UE向基站返回时延差或者相位校准信息的同时,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对发送给UE的数据进行编码;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是UE在修正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之后测量得到的。
较佳地,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具体为: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测量一个时延差。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111,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以及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用户设备UE112,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以及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综上所述,本发明UE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UE获取校准不同接入点偏差所需的资源,以及指示UE将所述资源或者资源中的部分信息反馈给基站,其中,所述资源包括各接入点在发送下行数据时产生的时延校准偏差以及根据所述时延校准偏差获得的相位校准偏差;所述UE在接收到各个接入点发送的下行数据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获取所述资源,将所述资源或者资源中的部分信息反馈给基站;基站利用该资源或资源中的部分信息对各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解决了各接入点独立反馈码本带来的相位差问题,以及AP点之间时延差问题,提高了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A:基站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步骤B: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其中,偏差校准信息包括:时延差,所述时延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信道时延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具体为: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具体为: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中的信道时延差以及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具体为: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所述步骤B包括: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所述步骤A包括: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所述步骤B包括:基站基于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所述步骤A包括: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所述步骤B包括:基站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所述时延差;
所述步骤B具体为:基站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进行校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基站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
所述步骤B具体为:基站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进行校准。
8.一种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A: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步骤B:所述UE基于所述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其中,偏差校准信息包括:时延差,所述时延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信道时延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具体为: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返回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具体为:UE将所述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校准时延差和相位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该时延差包括定时偏差和信道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具体为: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定时偏差对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幅度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幅度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幅度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9、10、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幅度校准信息;
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幅度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幅度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为:用户设备UE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
所述步骤B具体为: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并将该时延差返回给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测量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具体为:
根据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各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根据所述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所述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相位校准偏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UE向基站返回时延差或者相位校准信息的同时,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对发送给UE的数据进行编码;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是UE在修正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之后测量得到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UE向基站返回时延差或者相位校准信息的同时,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对发送给UE的数据进行编码;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是UE在修正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之后测量得到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具体为:
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测量一个时延差。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具体为:
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测量一个时延差。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偏差校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其中,偏差校准信息包括:时延差,所述时延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信道时延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偏差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偏差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中的信道时延差以及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偏差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
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所述偏差校准单元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所述偏差校准单元用于:基于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或者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相位校准信息和幅度校准信息,并指示UE返回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所述偏差校准单元用于:基于UE返回的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相位校准信息、幅度校准信息和信道时延差,以及基站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中的定时同步偏差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所述时延差;
所述偏差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进行时延差校准。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UE发送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
所述偏差校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自身测量得到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对多个接入点进行时延差校准。
27.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
信息发送单元,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其中,偏差校准信息包括:时延差,所述时延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信道时延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返回测量得到的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UE返回的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时延差校准时延差和相位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该时延差包括定时同步偏差和信道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并将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基站根据所述信道时延差和相位校准信息,以及自身测量得到的定时同步偏差对时延差和相位差进行校准。
31.根据权利要求28、29或30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幅度校准信息;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进一步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幅度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幅度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多个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并指示UE返回测量得到的时延差;
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并将该时延差返回给基站。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测量所述相位校准信息,具体为:
根据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各接入点之间的时延差,根据所述测量得到的时延差对所述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信道矩阵测量所述相位校准偏差。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UE向基站返回时延差或者相位校准信息的同时,携带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该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站对发送给UE的数据进行编码;
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是UE在修正各接入点的信道矩阵之后测量得到的。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时延差,具体为:所述UE基于基站的指示,针对整个系统带宽测量一个时延差。
3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以及基于所述UE返回的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对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进行校准;
用户设备UE,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UE测量并返回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的消息;以及基于基站的指示测量所述多个接入点之间的偏差校准信息,并将所述偏差校准信息返回给基站;
其中,偏差校准信息包括:时延差,所述时延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定时同步偏差,发送数据的各接入点的信道时延差。
CN201210106029.9A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2685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6029.9A CN102685874B (zh)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PCT/CN2013/074003 WO2013152720A1 (zh) 2012-04-12 2013-04-10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EP13775540.1A EP2822334B1 (en) 2012-04-12 2013-04-10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ng deviation among multiple access points
JP2015504856A JP5957595B2 (ja) 2012-04-12 2013-04-10 複数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間の偏差校正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US14/389,588 US9590776B2 (en) 2012-04-12 2013-04-10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ng deviation among multiple access poin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6029.9A CN102685874B (zh)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874A CN102685874A (zh) 2012-09-19
CN102685874B true CN102685874B (zh) 2018-11-23

Family

ID=4681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6029.9A Active CN102685874B (zh)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0776B2 (zh)
EP (1) EP2822334B1 (zh)
JP (1) JP5957595B2 (zh)
CN (1) CN102685874B (zh)
WO (1) WO20131527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582B (zh) * 2012-02-17 2018-08-14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点协同传输预编码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685874B (zh) * 2012-04-12 2018-11-23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4086045A1 (zh) * 2012-12-07 2014-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作发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25604A (zh) * 2013-04-24 2014-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下行信道互异性的校准、校准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25589A (zh) * 2013-04-25 2014-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接入点之间偏差校准信息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5062061A1 (zh) 2013-10-31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50123844A1 (en) * 2013-11-04 2015-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bile device clock management
US10149261B2 (en) 2013-11-04 2018-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bile device clock management
WO2015099732A1 (en) * 2013-12-26 2015-07-0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position accuracy for wi-fi technology
US10868601B2 (en) * 2015-06-12 2020-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204549A1 (ko) 2015-06-19 2016-1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652904B2 (en) 2015-07-09 2020-05-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radio access nodes
EP3434043B1 (en) * 2016-03-22 2020-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ntralized multi-node flow control for 5g multi-connectivity
WO2017222435A1 (en) 2016-06-23 2017-1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val time control for 5g multi-connectivity
US10892801B2 (en) * 2016-08-12 2021-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ignaling for phase feedback, and device for same
WO2018041419A1 (en) 2016-08-29 2018-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ow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365997B (zh) * 2017-01-26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686583B2 (en) * 2017-07-04 2020-06-16 Kandou Labs, S.A.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correcting multi-wire skew
CN110149592B (zh) * 2019-06-27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室内定位方法、终端、客户前置设备、电子设备
KR20210121910A (ko) 2020-03-31 2021-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9C (zh) * 1998-09-07 2003-11-12 诺基亚网络公司 通信系统
CN101005313A (zh) * 2000-04-07 2007-07-25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同步
WO2011063047A1 (en) * 2009-11-17 2011-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access terminal-assisted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in an access point
CN102396274A (zh) * 2009-06-22 2012-03-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及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9A (zh) * 1995-09-15 1996-07-31 孙新河 内螺旋钻孔灌注系列桩及其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
JP5392268B2 (ja) 2009-01-05 2014-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移動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1841361B (zh) * 2009-03-18 2012-11-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协同多点传输系统中控制传输时延的方法和装置
US8638867B2 (en) * 2011-04-27 2014-01-2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ropagation delay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8731001B2 (en) * 2011-05-31 2014-05-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rticipant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4170448B (zh) * 2012-03-19 2018-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CN102685874B (zh) * 2012-04-12 2018-11-23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JP6123481B2 (ja) * 2013-05-23 2017-05-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9C (zh) * 1998-09-07 2003-11-12 诺基亚网络公司 通信系统
CN101005313A (zh) * 2000-04-07 2007-07-25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同步
CN102396274A (zh) * 2009-06-22 2012-03-2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上行链路同步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1063047A1 (en) * 2009-11-17 2011-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access terminal-assisted time and/or frequency tracking in an access poi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57595B2 (ja) 2016-07-27
WO2013152720A1 (zh) 2013-10-17
JP2015513283A (ja) 2015-04-30
US20150055496A1 (en) 2015-02-26
CN102685874A (zh) 2012-09-19
EP2822334A4 (en) 2015-01-28
EP2822334A1 (en) 2015-01-07
US9590776B2 (en) 2017-03-07
EP2822334B1 (en)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5874B (zh)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840324B (zh)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2158272B (zh) 一种射频通道的校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92068B1 (en)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2378275B (zh) 一种获取增强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9374B (zh) 信息交互方法、基站以及通信系统
CN105637775B (zh) 一种基站间互易性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30144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Feedback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16095741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371682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指示和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05450332B (zh) 一种三维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192412A (zh) 用于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06713A1 (en) Precoding tracking for cell free massive mimo
CN102958084B (zh) 一种时延差的纠正方法和系统
WO2022152530A1 (en) Enhanced fd precoding on csi-rs by ue multiplexing
CN108174439B (zh) 多基站系统及其信道校正方法
CN11174147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US11057782B2 (en) Multi-cell coordination system and channel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TWI641281B (zh) 多基站系統及其通道校正方法
WO2022267853A1 (zh) 通道相位校正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8881091B (zh) 一种相位差估计方法、相位跟踪参考信号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2020092B (zh)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4629538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244863A (zh) 更新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11707B (zh) 多基地台协调系统及其通道校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7

Address after: 210012 No. 68 Bauhinia Road, Yuhuatai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Road, South China road.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2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Patentee after: ZT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Yuhuata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2 Bauhinia Road No. 68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