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5737B -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5737B
CN102685737B CN201110054500.XA CN201110054500A CN102685737B CN 102685737 B CN102685737 B CN 102685737B CN 201110054500 A CN201110054500 A CN 201110054500A CN 102685737 B CN102685737 B CN 102685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lr
monitored terminal
identity
surveillance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45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5737A (zh
Inventor
颜正清
张世伟
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ruiyi Jiangs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545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573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2862 priority patent/WO20121194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5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5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5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3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 H04L63/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lawful interception, monitoring or retaining of communications or commun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intercepting packet switched data communications, e.g. Web, Internet or IMS commun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法监听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网络中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负责保存及维护终端的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映射关系,该方法包括: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第一信息;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第一信息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本发明方法和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的监听方案。

Description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和互联网领域,涉及一种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中的全网实施合法监听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下一代信息网络架构的研究是当前最热门的课题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接受的观点是:未来网络将以互联网为统一承载网络。然而,互联网的结构还远远没有达到最优,存在很多重大的设计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IP地址的双重属性的问题,即IP地址既代表用户身份,又代表用户所处的网络拓扑,即IP地址的双重属性。
IP地址双重属性的内在矛盾将导致路由可扩展问题、移动性问题、多家乡问题及安全和位置隐私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IP地址的双重属性所带来的问题,中兴通讯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架构,在图1中,此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系统SILSN由接入服务器ASR(AccessServiceRouter)和用户终端UE(UserEquipment)、身份标识和位置登记寄存器ILR(Identification&LocationRegister)以及认证中心AC(AuthenticationCenter)等组成。其中接入服务器ASR1和ASR2用来接入用户终端设备UE1、UE2,负责为用户终端实现接入,并承担计费、切换等功能,ILR承担用户的位置注册和身份识别功能,AC承担用户接入认证功能,UE1和UE2分别存在唯一的身份标识符(AccessIdentification)AID1和AID2。
图1所示网络有如下特征:此网络内每个用户只有经过严格认证才能接入,用户在发送每个数据包时,都同时携带自己的真实用户接入标识符AID,此符号仅分配给该用户使用且全网唯一,用户在各种业务中所发送的数据包都一直携带此标识符,用户发送的每个数据包都必须经过接入服务器ASR验证,保证用户发出的数据包携带的是自己的接入身份标识,不会假冒其他用户AID接入网络,并且此标识符在网内传送时将一直保持不变,当用户在移动或切换时,此标识符也不会发生变化。
为描述方便,下文将此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简称为SILSN(SubscriberIdentifier&LocatorSeparationNetwork)。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基于此SILSN架构来解决全网动态合法监听的问题。
由于防恐等警务信息需要,各国法律往往规定电信企业开展的业务必须能被合法机构监听。
合法监听(LawfulInterception),是指为了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利用电信技术对监听对象的电子通信予以探知并记录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合法监听可以由侦查机关直接来实施,也可以通过电信服务提供者协助来实施。这种实施的过程对于被监听对象而言,属于秘密的侦查过程,故对于电信服务提供者而言,应当满足一定的保密要求。
如图2是IP数据服务的合法监听的模型,其组成部分包括:法律强制机构(LEA,LawEnforcementAgency)、管理模块(LIAdministrationFunction)、仲裁设备(LIMD,MediationDevice)、监听相关信息监听接入点(InterceptRelatedInformationInterceptAccessPoint)、监听内容监听接入点(ContentofCommunicationInterceptAccessPoint)。
“监听内容监听接入点”是运营商网络中的某个设备节点,一般是具有合法监听功能的路由器或交换机。
“监听相关信息监听接入点”一般指网络的认证、管理设备,例如AAA服务器(AAAServer,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和DHCP服务器,它为监听者提供地址、时间等信息。
“管理模块”和“仲裁设备”合称为仲裁系统,仲裁系统与“法律强制机构”和运营商的“网络单元”交互,其中“管理模块”是为运营商或者“法律强制机构”提供服务的,用来管理和控制监听;“仲裁设备”负责从“网络单元”中获得监听信息,并将信息通过标准的接口传递给“法律强制机构”。
合法监听信息分为两类:
监听内容(ContentofCommunication,简称CC):邮件、语音等。
监听相关信息(InterceptRelatedInformation,简称IRI):包括IP地址、时间、网络位置。
目前,在SILSN网络架构下,还没有实现监听功能。
另外,在现有的合法监听方案中,IRI信息包括用户的IP地址,CC内容信息也由IP地址和内容组成。IP地址存在二义性,既代表被监听者的身份,也代表被监听者的位置。当被监听者在现有网络中发生移动时,IP地址发生变化,即被监听者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都发生了变化。这给监听带来了麻烦。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有两种,一为向所有被监听者可能接入的设备布控进行监听,二为被监听者移动后,人工通知被监听者最新的所在地的司法机构进行监听。
以上两种方案都有其缺陷,第一种方案布控不灵活,使网络中产生大量冗余配置;第二种方案会中断监听,可能遗漏重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法监听方法和系统,以解决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架构中还没有监听方案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法监听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网络中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负责保存及维护终端的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映射关系,该方法包括:
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第一信息;
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第一信息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ILR还负责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是否发生变化,所述ILR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第二信息后,若检测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则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位置标识。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合法监听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网络中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负责保存及维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与相关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该方法包括:
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监控中心根据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向所述被监听终端所在的接入服务器(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其中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ASR根据所述内容监听命令复制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监控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相关报文监听命令中包括报文类型,所述ASR根据所述报文类型获取相应的报文并上报。
进一步地,所述ILR还负责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位置标识是否发生变化,所述ILR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位置标识后,若检测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则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所述监控中心接收后,向新的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法监听系统,该系统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系统包括:
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用于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第一信息;还用于接收所述ILR上报的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所述ILR的映射关系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及维护终端的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映射关系;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第一信息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合法监听系统,该系统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系统包括:
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用于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ILR上报的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ILR的映射关系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及维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与相关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监控中心的内容监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向所述被监听终端所在的接入服务器(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其中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ASR上报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
所述ASR的内容监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容监听命令复制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监控中心。
本发明方法和系统通过由监听中心向保存映射关系的身份标识和位置寄存器发送监听命令的方式,实现了对动态的映射关系的信息监听,以及基于该信息监听的内容监听。
附图说明
图1是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IP网络合法监听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合法监听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合法监听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合法监听应用实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合法监听系统实施例1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合法监听系统实施例1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合法监听系统实施例1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合法监听系统实施例1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SILSN网络中用户发送每一个数据包都携带用户的接入身份标识AID,而且此接入身份标识在网络传输中可以唯一不变,并且用户在网络中进行移动时,该AID也不会改变,全网唯一。
在图2中,用户UE1和UE2分别通过ASR1和ASR2接入网络,并需要经过AC进行接入认证。认证成功之后,ASR会将用户的位置信息上报到ILR。
本发明将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SILSN)中负责维护或保存有身份标识与UE相关信息的映射关系的网元统称为身份标识和位置寄存器(ILR),可理解的,该ILR可以是包括分布在网络中具有关联关系的一系列节点,也可以是对应整个网络的一个节点,其还可能有其他的称呼,比如映射服务器等。
如前所述,合法监听信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监听内容(ContentofCommunication,简称CC),本发明中,也称为被监听UE的相关报文:包括被监听的UE发送及接收的各种报文,比如邮件、语音、视频等。
另一类是监听相关信息(InterceptRelatedInformation,简称IRI),本发明中也称为被监听UE相关信息:指除被监听的UE自身相关的信息,如其当前位置标识、入网时间、先前位置标识等。在本发明中,被监听UE相关信息至少包括其位置标识。可理解地,在SILSN网络中UE的位置标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UE的位置信息,监控中心获知该位置信息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监控目的。
以下利用UE的身份标识在全网的唯一性,以及ILR保存的UE的相关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一种监听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实施例1包括:
步骤301: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302: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该步骤中,ILR需要根据监听命令中的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查询本地数据库,从而得到该被监听终端的包括其位置标识在内的相关信息。
以上方法将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用户AID的全网唯一性来进行对用户进行比较粗放的监听。
为了达到更全面的监听需要,比如侦查机关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还需要该被监听终端拨打或接听的电话内容、邮件或视频、短信等内容,针对这种情形,以下提供了另一种监听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实施例2包括:
步骤401: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402: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步骤403:监控中心根据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向所述被监听终端所在的接入服务器(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其中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步骤404:所述ASR根据所述内容监听命令复制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监控中心。
根据以上方法,本发明实现了监控中心对被监听UE的相关报文及相关信息的全面监听,另外,可以通过改变监听命令中的监听配置信息,达到更具体细化的监听需求,比如配置监听的报文类型(如文本、语音、视频等)、监听的相关信息的范围等,相应的,接收到监听命令的ILR或ASR,根据监听命令中的配置信息获取相应的信息或报文并上报。
为了实现全网动态监听,所述ILR还负责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位置标识是否发生变化,以上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中,所述ILR向监控中心上报所述位置标识后,若检测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则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所述监控中心接收后,向新的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
从背景技术描述可以看出,由于传统的IP地址存在身份和位置的二义性,使得现有合法监听技术只能对被监听者进行部分监听,或者进行全网强制冗余设置监听点,无法做到对被监听者的全网动态合法监听。
下面根据附图介绍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内容可以用以下实施例解释,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下面给出具体说明。
图5所示为在身份与位置分离网络中监听用户的实施例。用户在ASR1接入,法律强制机构(如司法机关)对用户进行IRI和CC监听。当用户向ASR2移动后,由ILR向MD返回用户位置信息的更新,MD设备根据用户更新的位置信息向ASR2部署监听配置,对用户实施动态监听。
图5中,合法监听的管理模块与仲裁设备逻辑上合二为一。
S500,LEA司法机构向MD发送监听命令,监听用户的AID以及以所述AID为基础所发送的任何信息;
S504,MD收到监听命令后,根据AID向ILR发送信息监听命令,监听用户的IRI信息;
S508,ILR接收信息监听命令,收集用户的位置标识等信息;
S512,ILR将收集到的用户的位置标识等IRI信息发送到MD;
S516,MD向LEA转发用户的IRI信息;
S520,MD根据收到的IRI信息,向用户所在的ASR1下发相关报文监听命令;
S524,ASR1根据MD下发的相关报文监听命令,复制相关用户的报文向MD转发;
S528,MD向LEA转发用户的CC信息;
S532,被监听的用户发生移动,ILR收到用户发生移动的位置更新消息;
S536,ILR向MD更新IRI信息;
S540,MD向LEA转发更新的IRI信息;
S544,MD根据收到的更新的IRI信息,向用户所在的新的ASR2发送相关报文监听命令;
S548,ASR2根据MD下发的命令,复制相关用户的报文向MD转发;
S552,MD向LEA转发用户的CC信息;
S556,MD向用户原有的接入点ASR1发送相关报文监听解除命令。
全网动态监听用户的流程结束。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ILR监听用户的IRI信息,当用户的位置发生变换时,ILR向MD发送新的IRI信息,触发MD向用户所在的新的ASR下发监听命令,实现全网动态合法监听。
用户AID全网唯一,这为全网动态监听用户创造了先决条件。
在ILR上根据AID设置用户监听,当用户位置发生变化时,ILR可及时通知MD进行相关报文监听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用户再次发生移动,则需要重复以上的S532至S556。
可理解地,在以上实施例中,LEA、管理模块及仲裁设备共同实现了本发明所说的监控中心的功能。
为实现以上图3所示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网合法监听系统,该系统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如图6所示,该系统实施例包括:
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用于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第一信息;还用于接收所述ILR上报的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所述ILR的映射关系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及维护终端的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映射关系;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第一信息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为了实现对被监听终端的跟踪监听,另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与图6不同的是,所述ILR还包括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当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变化时,通知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还用于在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变化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位置标识。
为实现以上图4所示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网合法监听系统,该系统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如图8所示,该系统实施例包括:
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用于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ILR上报的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ILR的映射关系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及维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与相关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监控中心的内容监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向所述被监听终端所在的接入服务器(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其中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ASR上报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
所述ASR的内容监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容监听命令复制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监控中心。
另一系统实施例如图9所示,与图8不同的是,所述ILR还包括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位置标识是否发生变化;当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时,通知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还用于在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所述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根据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通知所述内容监听模块向新的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相对于以前IP网络只能对用户进行小范围用户监听,做不到完全的全网动态用户监听,该方法利用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分离网络的优越性,在全网AID唯一的基础上,通过在ILR上对用户的IRI信息中的位置信息进行监听,从而实现全网动态监听用户的CC信息,可以有效解决用户不断移动来躲避监听的问题。全网动态监听用户可以实现用户CC信息监听的连续性,相比原有IP网络用户移动带来监听信息的不完整性有较大优势。

Claims (9)

1.一种合法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网络中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负责保存及维护终端的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映射关系,该方法包括:
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第一信息;
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第一信息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位置标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LR还负责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是否发生变化,所述ILR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第二信息后,若检测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则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3.一种合法监听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网络中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负责保存及维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与相关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该方法包括:
监控中心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ILR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监控中心根据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向所述被监听终端所在的接入服务器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其中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ASR根据所述内容监听命令复制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监控中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报文监听命令中包括报文类型,所述ASR根据所述报文类型获取相应的报文并上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LR还负责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位置标识是否发生变化,所述ILR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位置标识后,若检测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则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所述监控中心接收后,向新的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
6.一种合法监听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系统包括:
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用于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第一信息;还用于接收所述ILR上报的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所述ILR的映射关系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及维护终端的所述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映射关系;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第一信息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位置标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LR还包括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第二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当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变化时,通知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还用于在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变化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第二信息。
8.一种合法监听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基于用户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网络实现,该系统包括:
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用于向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下发信息监听命令,包括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ILR上报的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ILR的映射关系维护模块,用于保存及维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与相关信息的映射关系,所述相关信息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监听命令中的身份标识查询对应的映射关系,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所述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
所述监控中心的内容监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向所述被监听终端所在的接入服务器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其中包括所述被监听终端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ASR上报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
所述ASR的内容监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容监听命令复制被监听终端的相关报文并转发给所述监控中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LR还包括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监听终端的映射关系中的位置标识是否发生变化;当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时,通知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
所述ILR的信息上报模块,还用于在被监听终端的位置标识变化时,向所述监控中心上报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所述监控中心的信息监听模块根据最新的被监听终端的相关信息通知所述内容监听模块向新的ASR下发内容监听命令。
CN201110054500.XA 2011-03-07 2011-03-07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2685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4500.XA CN102685737B (zh) 2011-03-07 2011-03-07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PCT/CN2011/082862 WO2012119464A1 (zh) 2011-03-07 2011-11-24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4500.XA CN102685737B (zh) 2011-03-07 2011-03-07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737A CN102685737A (zh) 2012-09-19
CN102685737B true CN102685737B (zh) 2016-08-03

Family

ID=4679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4500.XA Active CN102685737B (zh) 2011-03-07 2011-03-07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5737B (zh)
WO (1) WO20121194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4153B (zh) * 2016-03-30 2020-02-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实时追踪网络访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71158A1 (en) * 2004-12-29 2006-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awful interception of dss1 bas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929414A (zh) * 2006-10-12 2007-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置监听用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01435A (zh) * 2007-01-15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监听对象物理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位置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44495A (en) * 2005-06-10 2006-12-16 D Link Corp Regional joint detecting and guarding system for security of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0493114C (zh) * 2005-11-22 2009-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合法监听的方法
CN101325781B (zh) * 2007-06-15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合法监听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US8782283B2 (en) * 2009-02-06 2014-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awful interception and data retention of messag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71158A1 (en) * 2004-12-29 2006-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awful interception of dss1 bas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929414A (zh) * 2006-10-12 2007-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置监听用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01435A (zh) * 2007-01-15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监听对象物理位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位置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737A (zh) 2012-09-19
WO2012119464A1 (zh) 201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4834B2 (en)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correlation number for use in lawful intercep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traffic
CN104581990B (zh) 虚拟演进分组核心中的节点选择
JP3981118B2 (ja) インターセプトされた目標にサービス提供するサービスシステムを合法インターセプトシステムに通知する方法
US20100086119A1 (en) Lawful interception in wireline broadband networks
CN106067880B (zh) 一种基于4g网络的ip地址的溯源方法
CN102598643B (zh) 用于eps的更新的位置信息的li报告
US9253273B2 (en) User data automatic lookup in lawful interception
CN101237447B (zh) 策略执行方法、系统及网元
CN102202389B (zh) 一种对网关实现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27339B (zh) 一种基于内容和/或ip地址的数据业务监控方法
CN103974237B (zh) 移动性管理方法及实体
CN103108302A (zh) 一种安全策略下发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网元和系统
CN102685737B (zh) 合法监听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27536B (zh) 一种动态组网合法监听的方法及系统
WO2013097089A1 (zh) 监听移动用户位置的方法和监听系统
CN111480352B (zh) 用于lte网络基于边缘的特定于位置的警报系统
CN107911813B (zh) 透明模式的移动用户身份管理方法及系统
EP1839194B1 (en) Interception of databases
CN101014047A (zh) 一种定位多媒体子系统网络攻击来源的方法、装置及防攻击系统
US20100130231A1 (en) Lawful interception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 traffic
WO2012089030A1 (zh) 一种多种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的方法、接入设备和认证设备
EP1772036B1 (en) Provision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into iri
CN101237615B (zh) 对媒体网元进行动态设控激活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704140A (zh) 一种侦听方法、侦听装置和本地网关
US20060112429A1 (en) Central exchange for an ip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6

Address after: Room 705, 7 / F, room 9, 1699, Zuchongzhi South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rooms 107 and 108, area C, 55 Xiaxi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5, 7 / F, room 9, 1699, Zuchongzhi South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2

Address after: Room 59, Building 5, Hongji Fortune Plaza,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Xuruiyi (Jiangs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rooms 107 and 108, area C, 55 Xiaxi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