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3855A -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3855A
CN102683855A CN2012101327670A CN201210132767A CN102683855A CN 102683855 A CN102683855 A CN 102683855A CN 2012101327670 A CN2012101327670 A CN 2012101327670A CN 201210132767 A CN201210132767 A CN 201210132767A CN 102683855 A CN102683855 A CN 102683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layer
reflecting plate
feed
impedance matching
layer lamel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27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3855B (zh
Inventor
刘若鹏
季春霖
吕晶
胡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327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3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3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3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3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包括馈源、一端连接馈源的馈源支杆、反射板、将馈源支杆另一端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反射板框架、设有固定杆的底座、还包括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其包括套设在固定杆上且可沿固定杆轴向移动的滑块和一端铰接在反射板框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的连杆,滑块上设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穿过滑块抵顶在固定杆表面上而将滑块定位,反射板为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包括核心层及设置在核心层一侧表面的反射层,核心层包括至少一个核心层片层,每一个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本发明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利用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可以改变反射板的仰角,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卫星天线接收系统是由抛物面反射板、馈源、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组成的卫星地面接收站。抛物面反射板负责将卫星信号反射到位于焦点处的馈源和高频头内。馈源是在抛物面反射板的焦点处设置的一个用于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又称波纹喇叭。其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将天线接收的电磁波信号收集起来,变换成信号电压,供给高频头。二是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极化转换。高频头LNB(亦称降频器)是将馈源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降频和信号放大然后传送至卫星接收机。一般可分为C波段频率LNB(3.7GHz-4.2GHz、18-21V)和Ku波段频率LNB(10.7GHz-12.75GHz、12-14V)。LNB的工作流程就是先将卫星高频讯号放大至数十万倍后再利用本地振荡电路将高频讯号转换至中频950MHz-2050MHz,以利于同轴电缆的传输及卫星接收机的解调和工作。卫星接收机是将高频头输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出卫星电视图像或数字信号和伴音信号。
接收卫星信号时,平行的电磁波通过抛物面反射板反射后,汇聚到馈源上。通常,抛物面反射板对应的馈源是一个喇叭天线。
但是由于抛物面反射板的反射面的曲面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也高,因此,制造麻烦,且成本较高。
另外,传统的卫星天线,通常抛物面反射板因为体积大不容易调节俯仰角,因此给操作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卫星天线不便于携带且造成调节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且俯仰角调节方便的便携式卫星天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包括馈源、一端连接馈源的馈源支杆、反射板、将馈源支杆另一端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反射板框架、底座、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且可沿所述固定杆轴向移动的滑块和一端铰接在所述反射板框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上的连杆,所述滑块上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滑块抵顶在所述固定杆表面上而将所述滑块定位,所述反射板为超材料平面反射板,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包括核心层、设置在核心层一侧表面的反射层,所述核心层包括一个核心层片层或者厚度相同且折射率分布相同的多个核心层片层,每一个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馈源支杆一端设有一个成U形的弹性卡套,所述馈源被卡紧地插入所述弹性卡套。
进一步地,所述馈源支杆设有弹性卡套的一端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弹性卡套套在所述馈源支杆上,一滑移螺栓穿过所述弹性卡套的两侧壁及所述滑移槽并与螺母配合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套上开设有以所述滑移螺栓的轴线为圆心轴的弧形槽,一角度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弧形槽的任一点及滑移槽并与螺母配合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 r ) = n max - r 2 + s 2 - Vseg D ;
Vseg=s+λ×NUMseg;
BUMseg = floor { r 2 + s 2 - s λ } ;
D = λ n max - n min ;
其中,n(r)表示核心层片层上半径为r处的折射率值,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即为馈源等效点在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外侧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所述圆心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下边沿相距sy;
s为馈源等效点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垂直距离;
nmax表示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
nmin表示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小值;
λ表示频率为天线中心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
floor表示向下取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片状的第一前基板及第一后基板,所述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夹设在第一前基板与第一后基板之间,所述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为0.21-2.5mm,其中,第一前基板的厚度为0.1-1mm,第一后基板的厚度为0.1-1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0.5mm。
进一步地,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核心层另一侧表面的阻抗匹配层,所述阻抗匹配层包括一个阻抗匹配层片层或者厚度相同的多个阻抗匹配层片层,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二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材上的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i ( r ) = n min i m × n ( r ) m - i m ;
d 1 + 2 × d 2 = λ n max - n min ;
其中,ni(r)表示阻抗匹配层片层上半径为r处的折射率值,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即为馈源等效点在相应的阻抗匹配层片层外侧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
其中,i表示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靠近馈源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为m,由馈源向核心层方向,编号依次减小,靠近核心层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为1;
上述的nmax、nmin分别与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同;
d1为阻抗匹配层的厚度;
d2为核心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材包括片状的第二前基板及第二后基板,所述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夹设在第二前基板与第二后基板之间,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厚度为0.21-2.5mm,其中,第二前基板的厚度为0.1-1mm,第二后基板的厚度为0.1-1mm,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0.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及第二人造微结构均为由铜线或银线构成的金属微结构,所述金属微结构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分别附着在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微结构呈平面雪花状,所述金属微结构具有相互垂直平分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金属线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一金属分支,所述第一金属线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一金属分支的中点上,所述第二金属线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二金属分支,所述第二金属线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二金属分支的中点上,所述第一金属分支与第二金属分支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每个第一金属分支及每个第二金属分支的两端还连接有完全相同的第三金属分支,相应的第三金属分支的中点分别与第一金属分支及第二金属分支的端点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均设置有两个弯折部,所述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绕垂直于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交点的轴线向任意方向旋转90度的图形都与原图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利用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可以改变反射板的仰角,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另外,由于通过精确设计核心层的折射率分布,使得特定角度的平面波经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后能够在馈源处汇聚,因此可以由片状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代替传统的抛物面反射板,制造加工更加容易,成本更加低廉,另外依此设计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整体厚度在毫米级别,相当的轻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汇聚电磁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核心层片层其中一个超材料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核心层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一种衍生结构;
图7是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一种变形结构。
图8是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的第一阶段;
图9是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的第二阶段;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便携式卫星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视角图;
图12是图1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1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便携式卫星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的仿真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便携式卫星天线作为接收天线时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如图10至11所示,包括馈源1、馈源支杆5、反射板100、固定反射板100的反射板框架6、底座7及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所述馈源支杆5的一端与馈源1连接,另一端与反射板框架6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在携带中将馈源拆下。具体连接结构如图13所示,馈源支杆5的末端与反射板框架6上设有的折边60对齐,一螺栓穿过该折边60和馈源支杆5从而将二者紧固。
馈源1被U形的弹性卡套51卡紧夹持,弹性卡套51装在馈源支杆5的一端,使得馈源1连接在馈源支杆5的一端上。如图12所示,弹性卡套51成U形,具有两个平行的侧壁构成的弹性臂,馈源1插入两弹性臂之间被卡紧。两弹性臂的前端成弧形,与馈源1的表面配合,可更好地夹持馈源1。当需要取下馈源1时,直接对馈源1向外施力即可。采用这种弹性夹持机构比螺纹固定等安装方式相比其拆装操作大大简化。
为了使馈源1到反射板100的距离和角度可以微调使效果最佳,馈源支杆5与弹性卡套51之间为活动连接,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馈源支杆5的一端沿杆轴向开设有一定长度的滑移槽50,弹性卡套51套在馈源支杆5外面,滑移螺栓依次穿过弹性卡套的一个侧壁、滑移槽、弹性卡套的另一个侧壁后,与适配的螺母配合锁紧。当需要馈源1靠近反射板100时,松开螺母,将弹性卡套51沿滑移槽50向下移动到所需的位置,锁紧螺母即可。反之亦然。本实施例中,滑移槽50的长度为50mm。
馈源1到反射板100的距离调节通过滑移槽50来实现,馈源1中心轴与反射板100之间的角度通过弧形槽510来实现。如图12所示,弹性卡套51的两个弹性臂上分别开设有以滑移螺栓的轴线为圆心轴的弧形槽510,两弧形槽510完全相同,角度调节螺栓依次穿过一个弹性臂上的弧形槽510、滑移槽50、另一个弹性臂上的弧形槽510后,与适配的螺母配合锁紧。当需要调节馈源1与反射板100之间的角度时,松开螺母,将弹性卡套510沿弧形槽510绕滑移螺栓转动至一定角度,锁紧螺母即可。本实施例中,弧形槽的角度为-30°至+30°。
馈源支杆5成L形,末端被如图13所示地固定在反射板框架6上,其弯折处与底座7的边缘铰接,使得馈源支杆5可绕铰接轴转动。为了调节和固定反射板100相对于底座7的角度,本发明的便携式卫星天线还设有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如图11、图14所示,该调节装置包括滑块81、连杆8以及定位螺栓83。其中底座7为圆环形,沿其直径方向设有一根固定杆71,滑块81成套筒形并套在固定杆71上且可沿固定杆71轴向移动。连杆8一端与反射板框架6铰接,另一端与滑块81铰接,则反射板框架6、连杆8、滑块81以及固定杆71共同构成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可以实现反射板框架6与固定杆71也即底座7之间的角度调节。滑块上设有定位螺栓83,当角度调节好后,拧紧定位螺栓83使其穿过滑块81抵顶在固定杆71表面上而将滑块81定位,则整个曲柄滑块机构的角度和位置也都固定下来。为了便于角度的精确调节,如图14所示,固定杆71表面还印有刻度尺,可以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明滑块81移动至各个刻度时所对应的反射板100的仰角,方便用户操作更便捷、更直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100为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包括设置在馈源1后方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的下边沿与馈源1的上端处于同一水平。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包括核心层10及设置在核心层一侧表面上的反射层200,所述核心层10包括一个核心层片层或者厚度相同且折射率分布相同的多个核心层片层11,所述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13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13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12,馈源中轴线Z1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的中轴线Z2具有一定的夹角θ,即图1中的中轴线Z1与直线Z3的夹角(Z3为Z1的平行线),馈源1不在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的中轴线Z2上,实现了天线的偏馈。另外馈源为传统的波纹喇叭。另外,本发明中,反射层为具有光滑的表面的金属反射板,例如可以是抛光的铜板、铝板或铁板等,也可是PEC(理想电导体)反射面,当然也可以是金属涂层。本发明中,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任一纵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面积,此处的纵截面是指超材料平面反射板中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中轴线垂直的剖面。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纵截面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优选地,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纵截面为方形,这样得到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容易加工,例如300×300mm或450×450mm的正方形。圆形可以是直径为250、300或450mm的圆形。
本发明中,所述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 r ) = n max - r 2 + s 2 - Vseg D - - - ( 1 ) ;
Vseg=s+λ*NUMseg  (2);
NUMseg = floor { r 2 + s 2 - s λ } - - - ( 3 ) ;
D = λ n max - n min - - - ( 4 ) ;
其中,n(r)表示核心层片层上半径为r处的折射率值;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O1即为馈源等效点X在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外侧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所述圆心O1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下边沿相距sy;
s为馈源等效点X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垂直距离;此处馈源的等效点X实际上就是天线的馈点(电磁波在馈源中发生聚焦的点);馈源中轴线Z1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的中轴线Z2的夹角θ发生变化时,s也会发生细微变化。
nmax表示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
nmin表示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小值;
λ表示频率为天线中心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
floor表示向下取整,例如,当
Figure BDA0000159130180000081
(r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大于等于0小于1时,NUMseg取0,当
Figure BDA0000159130180000082
(r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大于等于1小于2时,NUMseg取1,依此类推。
由公式(1)至公式(4)所确定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能够使得馈源发出的电磁波经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后能够以平面波的形式出射;同样,如图1所示,由公式(1)至公式(4)所确定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能够使得卫星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面时可认为是平面波)经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后能够在馈源的等效点X处发生汇聚;当然,在接收卫星天线信号时,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法线方向是朝向所要接收的卫星的,至于如何使得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法线方向朝向所要接收信号的卫星,则涉及到传统的卫星天线调试的问题,即关于天线方位角与俯仰角的调节,其均为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述说。
本发明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基材13包括片状的第一前基板131及第一后基板132,所述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12夹设在第一前基板131与第一后基板132之间。所述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为0.5-2mm,其中,第一前基板的厚度为0.5-1mm,第一后基板的厚度为0.5-1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0.5mm。优选地,所述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为1.018mm,其中,第一前基板及第一后基板的厚度均为0.5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8mm。
本发明中,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100还包括设置在核心层10另一侧表面的阻抗匹配层20,阻抗匹配层的作用是实现从空气到核心层10的阻抗匹配,以减少空气与超材料相接处的电磁波反射,降低电磁波能量的损失,提高卫星电视信号强度,所述阻抗匹配层20包括一个阻抗匹配层片层或者厚度相同的多个阻抗匹配层片层21,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21包括片状的第二基材23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材23上的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图中未标示),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i ( r ) = n min i m * n ( r ) m - i m - - - ( 5 ) ;
λ=(nmax-nmin)*(d1+2*d2)   (6);
其中,ni(r)表示阻抗匹配层片层上半径为r处的折射率值,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即为馈源等效点在相应的阻抗匹配层片层外侧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
其中,i表示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靠近馈源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为m,由馈源向核心层方向,编号依次减小,靠近核心层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为1;
上述的nmax、nmin分别与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同;
d1为阻抗匹配层的厚度,即阻抗匹配层片层的厚度与层数的乘积。
d2为核心层的厚度,即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与层数的乘积。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基材23包括片状的第二前基板231及第二后基板232,所述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夹设在第二前基板231与第二后基板232之间。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厚度为0.21-2.5mm,其中,第一前基板的厚度为0.1-1mm,第一后基板的厚度为0.1-1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0.5mm。优选地,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厚度为1.018mm,其中,第二前基板及第二后基板的厚度均为0.5mm,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8mm。
公式(6)用于确定核心层与匹配层的厚度,当核心层的厚度确定后,利用公式(6)即可得到匹配层的厚度,用此厚度除以每层的厚度即得到阻抗匹配层的层数m。
本发明中,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任一纵截面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面积,即核心层与匹配层具有相同的形状与面积的纵截面,此处的纵截面是指超材料平面反射板中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中轴线垂直的剖面。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纵截面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优选地,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纵截面为方形,这样得到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容易加工。优选地,本发明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纵截面为边长为450mm的正方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卫星天线有如下参数:
所述便携式卫星天线的中心频率为11.95GHZ;工作频段为11.7至12.2;
馈源等效点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垂直距离s为为276.8mm;
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下边沿的距离sy为22.3mm;
馈源中轴线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法线方向所成的夹角θ为40度;
核心层片层的层数为2层,核心层的厚度d2为2.036mm;
阻抗匹配层片层的层数为4层,阻抗匹配层的厚度d1为4.072mm;
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nmax为5.575;
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小值nmin为1.6355。
具备上述参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在作为发射天线使用时(即馈源作为辐射源,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作用是将馈源发出的平面波经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后以平面波的形式出射),如图15所示,可以看出出射波有很明显的平面波现象。
具备上述参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在作为接收天线使用时(即馈源作为集波器,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作用是将从卫星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面时可认为是平面波)经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后汇聚到馈源的点效点处),如图16所示,可以看出在馈源等效点的位置有很明显的电磁波汇聚现象。
图15与图16所示的效果图可以通过CST、MATLAB、COMSOL等仿真软件得到。
馈源等效点X与超材料平面反射板的相对位置由s、θ及sy共同确定,通常,馈源等效点是选在馈源中轴线Z1上,馈源等效点的位置与馈源的口径有关,例如可以是与馈源口径中点Y相距ds的位置(ds即为图1中的X点到Y点的距离),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ds等于5mm,实际上在设计中,ds与θ有关,随着θ的不同,馈源等效点X位置也不同,即ds有所不同,但是,馈源等效点仍然在馈源中轴线Z1上。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第二人造微结构均为由铜线或银线构成的金属微结构,所述金属微结构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分别附着在第一基材、第二基材。优选地,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第二人造微结构均为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通过拓扑形状演变得到的多个不同的拓扑形状的金属微结构。
本发明中,核心层片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即在第一前基板与第一后基板的任意一个的表面上覆铜,再通过蚀刻的方法得到多个第一金属微结构(多个第一金属微结构的形状与排布事先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最后将第一前基板与第一后基板分别压合在一起,即得到本发明的核心层片层,压合的方法可以是直接热压,也可以是利用热熔胶连接,当然也可是其它机械式的连接,例如螺栓连接。
同理,阻抗匹配层片层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得到。然后分别将多个核心层片层压合一体,即形成了本发明的核心层;同样,将多个阻抗匹配层片层压合一体,即形成了本发明的阻抗匹配层;将核心层、阻抗匹配层、反射层压合一体即得到本发明的超材料平面反射板。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基材、第二基材由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铁电材料、铁氧材料或铁磁材料等制得。高分子材料可选用的有F4B复合材料、FR-4复合材料、PS(聚苯乙烯)等。
图5所示为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示意图,所述的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具有相互垂直平分的第一金属线J1及第二金属线J2,所述第一金属线J1与第二金属线J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金属线J1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一金属分支F1,所述第一金属线J1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一金属分支F1的中点上,所述第二金属线J2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二金属分支F2,所述第二金属线J2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二金属分支F2的中点上,所述第一金属分支F1与第二金属分支F2的长度相等。
图6是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一种衍生结构。其在每个第一金属分支F1及每个第二金属分支F2的两端均连接有完全相同的第三金属分支F3,并且相应的第三金属分支F3的中点分别与第一金属分支F1及第二金属分支F2的端点相连。依此类推,本发明还可以衍生出其它形式的金属微结构。
图7是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一种变形结构,此种结构的金属微结构,第一金属线J1与第二金属线J2不是直线,而是弯折线,第一金属线J1与第二金属线J2均设置有两个弯折部WZ,但是第一金属线J1与第二金属线J2仍然是垂直平分,通过设置弯折部的朝向与弯折部在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上的相对位置,使得图7所示的金属微结构绕垂直于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交点的轴线向任意方向旋转90度的图形都与原图重合。另外,还可以有其它变形,例如,第一金属线J1与第二金属线J2均设置多个弯折部WZ。
本发明中,所述核心层片层11可以划分为阵列排布的多个如图2所示的超材料单元D,每个超材料单元D包括前基板单元U、后基板单元V及设置在基板单元U、后基板单元V之间的第一人造微结构12,通常超材料单元D的长宽高均不大于五分之一波长,优选为十分之一波长,因此,根据天线的工作频率可以确定超材料单元D的尺寸。图2为透视的画法,以表示第一人造微结构的超材料单元D中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夹于基板单元U、后基板单元V之间,其所在表面用SR表示。
已知折射率其中μ为相对磁导率,ε为相对介电常数,μ与ε合称为电磁参数。实验证明,电磁波通过折射率非均匀的介质材料时,会向折射率大的方向偏折。在相对磁导率一定的情况下(通常接近1),折射率只与介电常数有关,在第一基材选定的情况下,利用只对电场响应的第一人造微结构可以实现超材料单元折射率的任意值(在一定范围内),在该天线中心频率下,利用仿真软件,如CST、MATLAB、COMSOL等,通过仿真获得某一特定形状的人造微结构(如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介电常数随着拓扑形状的变化折射率变化的情况,即可列出一一对应的数据,即可设计出我们需要的特定折射率分布的核心层片层11,同理可以得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
本发明中,核心层片层的结构设计可通过计算机仿真(CST仿真)得到,具体如下:
(1)确定第一金属微结构的附着基材(第一基材)。例如介电常数为2.7的介质基板,介质基板的材料可以是FR-4、F4b或PS。
(2)确定超材料单元的尺寸。超材料单元的尺寸的尺寸由天线的中心频率得到,利用频率得到其波长,再取小于波长的五分之一的一个数值做为超材料单元D的长度CD与宽度KD。本发明中,对应于11.95G的中心频率,所述超材料单元D为如图2所示的长CD与宽KD均为2.8mm、厚度HD为1.018mm的方形小板。
(3)确定金属微结构的材料及拓扑结构。本发明中,金属微结构的材料为铜,金属微结构的拓扑结构为图5所示的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其线宽W各处一致;此处的拓扑结构,是指拓扑形状演变的基本形状。
(4)确定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参数。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平面雪花状的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参数包括金属微结构的线宽W,第一金属线J1的长度a,第一金属分支F1的长度b。
(5)确定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限制条件。本发明中,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限制条件有,金属微结构之间的最小间距WL(即如图5所示,金属微结构与超材料单元的长边或宽边的距离为WL/2),金属微结构的线宽W,超材料单元的尺寸;由于加工工艺限制,WL大于等于0.1mm,同样,线宽W也是要大于等于0.1mm。第一次仿真时,WL可以取0.1mm,W可以取0.3mm,超材料单元的尺寸为长与宽为2.8mm,厚度为1.018mm,此时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参数只有a和b两个变量。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通过如图7至图8所示的演变方式,对应于某一特定频率(例如11.95GHZ),可以得到一个连续的折射率变化范围。
具体地,所述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包括两个阶段(拓扑形状演变的基本形状为图5所示的金属微结构):
第一阶段:根据演变限制条件,在b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a值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此演变过程中的金属微结构均为“十”字形(a取最小值时除外)。本实施例中,a的最小值即为0.3mm(线宽W),a的最大值为(CD-WL)。因此,在第一阶段中,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如图8所示,即从边长为W的正方形JX1,逐渐演变成最大的“十”字形拓扑形状JD1。在第一阶段中,随着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与其对应的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连续增大(对应天线一特定频率)。
第二阶段:根据演变限制条件,当a增加到最大值时,a保持不变;此时,将b从最小值连续增加到最大值,此演变过程中的金属微结构均为平面雪花状。本实施例中,b的最小值即为0.3mm,b的最大值为(CD-WL-2W)。因此,在第二阶段中,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如图9所示,即从最大的“十”字形拓扑形状JD1,逐渐演变成最大的平面雪花状的拓扑形状JD2,此处的最大的平面雪花状的拓扑形状JD2是指,第一金属分支J1与第二金属分支J2的长度b已经不能再伸长,否则第一金属分支与第二金属分支将发生相交。在第二阶段中,随着金属微结构的拓扑形状的演变,与其对应的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连续增大(对应天线一特定频率)。
通过上述演变得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变化范围如果满足设计需要(即此变化范围包含了nmin-nmax的范围)。如果上述演变得到超材料单元的折射率变化范围不满足设计需要,例如最大值太小,则变动WL与W,重新仿真,直到得到我们需要的折射率变化范围。
根据公式(1)至(6),将仿真得到的一系列的超材料单元按照其对应的折射率排布以后(实际上就是不同拓扑形状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在第一基材上的排布),即能得到本发明的核心层片层。
同理,可以得到本发明的阻抗匹配层片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包括馈源、一端连接馈源的馈源支杆、反射板、将馈源支杆另一端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反射板框架、底座、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反射板仰角调节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且可沿所述固定杆轴向移动的滑块和一端铰接在所述反射板框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上的连杆,所述滑块上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穿过所述滑块抵顶在所述固定杆表面上而将所述滑块定位,所述反射板为超材料平面反射板,所述超材料平面反射板包括核心层及设置在核心层一侧表面的反射层,所述核心层包括一个核心层片层或者多个相同的核心层片层,每一个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支杆一端设有一个成U形的弹性卡套,所述馈源被卡紧地插入所述弹性卡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支杆设有弹性卡套的一端开设有滑移槽,所述弹性卡套套在所述馈源支杆上,一滑移螺栓穿过所述弹性卡套的两侧壁及所述滑移槽并与螺母配合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套上开设有以所述滑移螺栓的轴线为圆心轴的弧形槽,一角度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弧形槽的任一点及滑移槽并与螺母配合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 r ) = n max - r 2 + s 2 - Vseg D ;
Vseg=s+λ×NUMseg;
NUMseg = floor { r 2 + s 2 - s λ } ;
D = λ n max - n min ;
其中,n(r)表示核心层片层上半径为r处的折射率值,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即为馈源等效点在该核心层片层所在平面的投影;
s为馈源等效点到超材料平板的垂直距离;
nmax表示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
nmin表示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小值;
λ表示频率为天线中心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
floor表示向下取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层的厚度为Dh,2Dh=D。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片状的第一前基板及第一后基板,所述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夹设在第一前基板与第一后基板之间,所述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为0.21-2.5mm,其中,第一前基板的厚度为0.1-1mm,第一后基板的厚度为0.1-1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0.5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材料平板还包括设置在核心层另一侧表面的阻抗匹配层,所述阻抗匹配层包括一个阻抗匹配层片层或多个厚度相同的阻抗匹配层片层,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二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材上的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
n i ( r ) = n min i m × n ( r ) m - i m ;
其中,ni(r)表示阻抗匹配层片层上半径为r处的折射率值,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圆心即为馈源等效点在相应的阻抗匹配层片层外侧表面所在平面的投影;
其中,i表示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靠近馈源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为m,由馈源向核心层方向,编号依次减小,靠近核心层的阻抗匹配层片层的编号为1;
上述的nmax、nmin分别与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层的厚度为Dh,所述阻抗匹配层的厚度为Dz,Dz+2Dh=D。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包括片状的第二前基板及第二后基板,所述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夹设在第二前基板与第二后基板之间,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的厚度为0.21-2.5mm,其中,第二前基板的厚度为0.1-1mm,第二后基板的厚度为0.1-1mm,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01-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造微结构及第二人造微结构均为由铜线或银线构成的金属微结构,所述金属微结构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分别附着在第一基材及第二基材上,所述金属微结构呈平面雪花状,所述金属微结构具有相互垂直平分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第二金属线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金属线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一金属分支,所述第一金属线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一金属分支的中点上,所述第二金属线两端连接有相同长度的两个第二金属分支,所述第二金属线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二金属分支的中点上,所述第一金属分支与第二金属分支的长度相等。
CN201210132767.0A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Active CN102683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2767.0A CN102683855B (zh)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32767.0A CN102683855B (zh)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855A true CN102683855A (zh) 2012-09-19
CN102683855B CN102683855B (zh) 2015-09-09

Family

ID=4681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2767.0A Active CN102683855B (zh) 2012-04-28 2012-04-28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385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3414A (zh) * 2012-11-09 2013-03-2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列天线
CN102983413A (zh) * 2012-11-09 2013-03-2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列天线
WO2014071866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面及反射阵列天线
CN109167625A (zh) * 2018-10-14 2019-01-08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集成的卫星通信便携站
CN110429371A (zh) * 2019-08-07 2019-11-08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一种射电望远镜的馈电模式切换机构
EP3637546A1 (en) * 2018-10-08 2020-04-15 Eutelsat S.A. Satellite antenna using a planar reflector and a movable feedarm and method to obtain a suitable planar reflector
CN111430874A (zh) * 2020-04-21 2020-07-17 北京行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控阵天线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06004A1 (en) * 1988-11-14 1990-05-31 Crooks Michell Peacock Stewart (Qld) Pty. Limited Offset parabolic reflector antenna
GB2242072A (en) * 1990-03-16 1991-09-18 C S Antennas Ltd Reflector antenna
CN2327077Y (zh) * 1997-08-11 1999-06-30 陈尊山 车载卫星电视天线接收装置
US6195047B1 (en) * 1998-10-28 2001-02-27 Raytheon Company Integrate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phase shifting reflect array antenna
JP3242857B2 (ja) * 1997-03-13 2001-12-25 デイエツクス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付具
CN200983394Y (zh) * 2006-11-24 2007-11-28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天线起伏装置
CN201282184Y (zh) * 2008-10-31 2009-07-29 四川省视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地盘式天线座
CN101714694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反射阵列
CN201655976U (zh) * 2010-03-11 2010-11-24 马骅 Ku波段便携式可折叠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06004A1 (en) * 1988-11-14 1990-05-31 Crooks Michell Peacock Stewart (Qld) Pty. Limited Offset parabolic reflector antenna
GB2242072A (en) * 1990-03-16 1991-09-18 C S Antennas Ltd Reflector antenna
JP3242857B2 (ja) * 1997-03-13 2001-12-25 デイエツクス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取付具
CN2327077Y (zh) * 1997-08-11 1999-06-30 陈尊山 车载卫星电视天线接收装置
US6195047B1 (en) * 1998-10-28 2001-02-27 Raytheon Company Integrate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phase shifting reflect array antenna
CN200983394Y (zh) * 2006-11-24 2007-11-28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天线起伏装置
CN101714694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反射阵列
CN201282184Y (zh) * 2008-10-31 2009-07-29 四川省视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地盘式天线座
CN201655976U (zh) * 2010-03-11 2010-11-24 马骅 Ku波段便携式可折叠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83839B2 (en) 2012-11-09 2017-02-28 Kuang-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Reflective array surface and reflective array antenna
CN102983414A (zh) * 2012-11-09 2013-03-2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列天线
CN102983413B (zh) * 2012-11-09 2014-04-16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列天线的反射面
CN102983414B (zh) * 2012-11-09 2014-04-16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列天线的反射面
WO2014071866A1 (zh) * 2012-11-09 2014-05-15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面及反射阵列天线
EP2919322A4 (en) * 2012-11-09 2016-06-29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 Ltd REFLECTIVE NETWORK SURFACE AND REFLECTIVE NETWORK ANTENNA
CN102983413A (zh) * 2012-11-09 2013-03-20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阵列天线
EP3637546A1 (en) * 2018-10-08 2020-04-15 Eutelsat S.A. Satellite antenna using a planar reflector and a movable feedarm and method to obtain a suitable planar reflector
CN109167625A (zh) * 2018-10-14 2019-01-08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集成的卫星通信便携站
CN109167625B (zh) * 2018-10-14 2023-06-30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集成的卫星通信便携站
CN110429371A (zh) * 2019-08-07 2019-11-08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一种射电望远镜的馈电模式切换机构
CN110429371B (zh) * 2019-08-07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一种射电望远镜的馈电模式切换机构
CN111430874A (zh) * 2020-04-21 2020-07-17 北京行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控阵天线系统
CN111430874B (zh) * 2020-04-21 2021-07-09 北京行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控阵天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3855B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3855A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CN102593594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56B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
CN103296379A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及其卫星天线接收系统
CN102683857B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及卫星天线接收系统
CN102593606B (zh) 一种倾斜反射板的超材料天线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86B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及卫星天线接收系统
CN102593597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760950B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及卫星天线接收系统
CN102723610B (zh) 一种超材料卫星天线及卫星接收系统
CN103296377A (zh) 一种卫星电视天线支架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3296444A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85B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及卫星天线接收系统
CN102683887B (zh) 一种便携式卫星天线及卫星天线接收系统
CN102761714B (zh) 一种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593591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12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14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868027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94234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74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75B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593598A (zh) 一种偏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其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CN102683817A (zh) 一种超材料卫星天线及卫星接收系统
CN102751583A (zh) 偏置后馈式卫星电视天线及卫星电视收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30

Address after: 518057 Guangdong City, Nanshan District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in the middle of a high tech building, building No. 4, No. 9,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qi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34 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No. 1061, Xiang Mei Road, Guangdong,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hina 18B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ang-C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