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5243B -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5243B
CN102665243B CN201210094145.3A CN201210094145A CN102665243B CN 102665243 B CN102665243 B CN 102665243B CN 201210094145 A CN201210094145 A CN 201210094145A CN 102665243 B CN102665243 B CN 102665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ime
frame
equipmen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41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5243A (zh
Inventor
夏玮玮
林劲涛
沈连丰
胡静
宋铁成
李俊超
鲍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941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5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5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5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5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一种基于等待的信道聚合方法,包括4个过程:信道监视过程在运行时不断监视主信道及辅信道,获得实时的信道网络分配矢量(NAV,NetworkAllocationVector)信息及信道负载信息。当设备有帧需要发送时,在主信道使用竞争退避过程竞争主信道接入权限。在获得主信道接入权限后,设备根据NAV信息、信道负载信息以及从媒介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AccessControl)帧中获得服务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信息运行判决过程,即按照一定的判决规则判决是否等待辅信道。最后,设备根据判决结果,使用多信道接入过程指示物理层接入信道。

Description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综合考虑业务的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要求、信道负载及网络分配矢量(NAV,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信息,衡量信道聚合时等待辅助信道对于QoS以及传输速率的影响,提出了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信道聚合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互联网应用对于传输速率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使用单一20MHz信道的无线局域网标准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兴高速率应用的需求。通过使用更高效的物理层传输技术,可以使得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然而,在一定的信噪比情况下,传输速率最高只能逼近香农极限,因此,要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必须使用更大的带宽。
通过同时利用多个信道进行传输,信道聚合能够提高传输带宽,同时保证对于非聚合用户的兼容。随着各国逐渐开放5GHz信道用于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可使用的不交叠信道数量大大增加,也就使得信道聚合的实用性提高。然而按照目前的聚合方法,聚合用户接入多个信道的概率较低,使得信道聚合的效果较差,在网络负载较重的地区,甚至无法接入信道,严重影响了QoS。
本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综合考虑业务的QoS要求,信道负载及NAV信息,衡量信道聚合时等待辅助信道对于QoS以及传输速率的影响,设计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高效的信道聚合方法,使得聚合用户能够聚合更多的信道,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同时保证QoS以及与非聚合用户的兼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信道聚合方法。本方法可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并保证QoS以及与非聚合用户的兼容。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一种信道聚合方法,该方法在建立网络时,就已经指定一条主信道及若干条可以用于聚合的辅信道,设备在运行时使用信道监视过程不断监视主信道及辅信道,当设备有帧需要发送时,在主信道使用竞争退避过程竞争主信道接入权限,在获得主信道接入权限后,启用判决过程,判断是否等待辅信道,最后,设备根据判决结果,使用多信道接入过程接入信道,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信道监视过程:启动时,与网络中的接入点AP交互,得到信道负载信息,用以初始化本设备的信道负载寄存器;运行中,不断监视信道,获得实时的信道网络分配矢量NAV信息及信道负载信息;
2)竞争退避过程:设备等待主信道空闲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然后随机选择一个退避时钟,只要主信道空闲,则该退避时钟在每个时隙递减;若主信道忙碌,则暂停递减过程,当退避时钟递减为零时,设备获得主信道的接入权限;
3)判决过程:设备根据NAV信息、信道负载信息以及从媒介访问控制子层MAC帧中获得服务质量QoS信息按照一定的判决规则判决是否等待辅信道;
4)多信道接入过程:设备根据辅信道的空闲情况,按照可用辅信道的判定规则判定可用辅信道,指示物理层在主信道及可用辅信道上进行传输。
所述的NAV信息用于描述当前时刻信道上传输的帧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结束,在信道监视过程中,若信道上有新的帧开始传输,解调该帧的帧头,用帧头中的帧长度信息及帧速率计算帧持续时间,更新该信道的NAV寄存器;若信道上无新的帧开始传输,则在每个时隙将NAV寄存器中的值递减,直到递减为零。
信道负载信息用于描述信道的拥挤程度,为信道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帧个数,在信道监视过程中,统计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帧个数,用以更新信道负载寄存器。
所述的判决规则如下:从NAV中得到辅助信道x离传输结束的剩余时间表示为T x,left,判断在当前的信道拥挤程度下,等待T x,left时间是否能满足QoS对于时延及传输速率的要求,若不满足,则不等待;若满足,再判断等待T x,left时间后,通过接入更多信道带来的速率提升,用R x,gain表示,是否大于由于碰撞及信道被别的设备占据所带来的速率损失用R x,lose表示,若R x,gain<R x,lose,则不等待;反之,则等待。
多信道接入过程中可用辅信道的判定规则如下:在当前时刻,若辅信道x为空闲且持续空闲的时间超过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则辅信道x为可用辅信道;否则,为不可用辅信道。
速率提升由以下因素造成:由于等待,聚合用户可以聚合更多的辅助信道,而越多的信道能够得到更高的速率。速率损失由以下因素造成:由于等待,主信道或辅信道可能被别的用户占据,从而失去这一帧的传输权力;由于聚合更多的信道,带来更大的碰撞概率。这些可以由信道负载,即帧的到达率计算出统计意义上的速率损失。当信道负载较重时,帧的到达率较高,计算出的速率损失较大,通过等待得到的速率提升不易超过速率损失,因此,聚合用户有更高的概率不等待;当信道负载较轻时,帧的到达率较低,计算出的速率损失较小,通过等待得到的速率提升容易超过速率损失,因此,聚合用户有更高的概率等待辅信道。
有益效果:本发明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在保证传输业务的QoS以及与非聚合用户的兼容性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聚合用户的吞吐量。所述方法综合考虑业务的QoS要求,信道负载及NAV信息,衡量信道聚合时等待辅助信道对于QoS以及传输速率的影响,通过选择性地等待辅助信道空闲,使得聚合用户能够聚合更多的信道,从而提高聚合用户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信道监控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设备发送一帧的流程图。
图4是判决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信道监视过程:启动时,与网络中的接入点AP(Access Point)交互,得到信道负载信息,用以初始化本设备的信道负载寄存器;运行中,不断监视信道,获得实时的信道网络分配矢量NAV(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信息及信道负载信息;
2)竞争退避过程:设备等待主信道空闲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DCF Inter-frame Space),然后随机选择一个退避时钟,只要主信道空闲,则该退避时钟在每个时隙递减;若主信道忙碌,则暂停递减过程,当退避时钟递减为零时,设备获得主信道的接入权限;
3)判决过程:设备根据NAV信息、信道负载信息以及从媒介访问控制子层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帧中获得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信息按照一定的判决规则判决是否等待辅信道;
4)多信道接入过程:设备根据辅信道的空闲情况,在当前时刻,若辅信道x为空闲且持续空闲的时间超过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则辅信道x为可用辅信道;否则,为不可用辅信道。指示物理层在主信道及可用辅信道上进行传输。
所述的NAV信息用于描述当前时刻信道上传输的帧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结束,在信道监视过程中,若信道上有新的帧开始传输,解调该帧的帧头,用帧头中的帧长度信息及帧速率计算帧持续时间,更新该信道的NAV寄存器;若信道上无新的帧开始传输,则在每个时隙将NAV寄存器中的值递减,直到递减为零。
信道负载信息用于描述信道的拥挤程度,为信道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帧个数,在信道监视过程中,统计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帧个数,用以更新信道负载寄存器。
所述的判决规则如下:从NAV中得到辅助信道x离传输结束的剩余时间表示为T x,left,判断在当前的信道拥挤程度下,等待T x,left时间是否能满足QoS对于时延及传输速率的要求,若不满足,则不等待;若满足,再判断等待T x,left时间后,通过接入更多信道带来的速率提升,用R x,gain表示,是否大于由于碰撞及信道被别的设备占据所带来的速率损失用R x,lose表示,若R x,gain<R x,lose,则不等待;反之,则等待。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4个过程。在建立网络时,就已经指定一条主信道及若干条可以用于聚合的辅信道。
在一个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服务集(BSS, Basic Service Set)中,AP是处于持续运行状态;而设备(STA, Station)由于电池等原因,并不会时时刻刻都接入BSS。AP负担建立BSS的任务。在AP开启时,并不存在其他设备,此时,将AP的NAV寄存器和信道负载寄存器都初始化为0。在运行中,随着STA的接入,信道不再空闲,AP需要不断监视信道。若信道上有新的帧开始传输,解调该帧的帧头,用帧头中的帧长度信息及帧速率计算帧持续时间,更新该信道的NAV寄存器,同时,在每个时隙将NAV寄存器中的非零值递减。信道负载寄存器需要周期性的更新。统计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帧个数,周期性地将其存入信道负载寄存器的对应元素中。
STA在启动无线局域网时接入BSS,需要首先与AP交互,得到AP中的NAV寄存器和信道负载寄存器信息;在运行过程中,与AP类似,不断监视信道,在每个时隙将NAV寄存器中的值递减,若信道上有新的帧开始传输,解调该帧的帧头,用帧头中的帧长度信息及帧速率计算帧持续时间,更新该信道的NAV寄存器;统计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帧个数,将其存入信道负载寄存器的对应元素中。
这样,AP及STA都可以保证NAV寄存器和信道负载寄存器均反映当前的信道运行的实时情况。信道监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当设备有帧需要发送时,在主信道使用竞争退避过程竞争主信道接入权限。设备等待主信道空闲DIFS时间,然后随机选择一个退避时钟。只要主信道空闲,则该退避时钟在每个时隙递减;若主信道忙碌,则暂停递减过程。当退避时钟递减为零时,设备获得主信道的接入权限。在获得主信道接入权限后,启用判决过程,设备根据NAV信息、信道负载信息以及从MAC帧中获得QoS信息按照一定的判决规则判决是否等待辅信道。最后,设备根据判决结果,使用多信道接入过程接入信道。设备根据辅信道的空闲情况,使用如下规则判定可用辅信道:在当前时刻,若辅信道x为空闲且持续空闲的时间超过PIFS时间,则辅信道x为可用辅信道;否则,为不可用辅信道。根据可用辅信道判决结果,指示物理层在主信道及可用辅信道上进行传输。
其中,在判决过程中的判决规则如图4所示并简述如下:从NAV中得到辅助信道x离传输结束的剩余时间T x,left。将剩余时间按降序排序,将排序结束后得到等待时间记为
其中n为辅助信道数量,进行如下步骤:
(1)令i=1。
(2)判断在当前的信道拥挤程度下,若等待时间,是否还能满足QoS对于时延及传输速率的要求,若不满足,则跳转到第(3)步。若满足,再判断等待
Figure 650082DEST_PATH_IMAGE004
时间后,通过接入更多信道带来的速率提升(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是否大于由于碰撞及信道被别的设备占据所带来的速率损失(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若,则跳转到第(3)步;反之,跳转到第(4)步。
(3)若i=n,则跳转到第(5)步;若i<n,则i=i+1,跳转到第(2)步。
(4)输出判决信息:等待且等待时间长度为
Figure 807701DEST_PATH_IMAGE004
。结束判决流程。
(5)输出判决信息:不等待。结束判决流程。
步骤(2)中等待带来的传输速率提升及损失可以由信道负载计算得到。速率提升由以下因素造成:由于等待,聚合用户可以聚合更多的辅助信道,而越多的信道能够得到更高的速率。速率损失由以下因素造成:由于等待,主信道或辅信道可能被别的用户占据,从而失去这一帧的传输权力;由于聚合更多的信道,带来更大的碰撞概率。这些可以由信道负载,即帧的到达率计算出统计意义上的速率损失。当信道负载较重时,帧的到达率较高,计算出的速率损失较大,通过等待得到的速率提升不易超过速率损失,因此,聚合用户有更高的概率不等待;当信道负载较轻时,帧的到达率较低,计算出的速率损失较小,通过等待得到的速率提升容易超过速率损失,因此,聚合用户有更高的概率等待辅信道。

Claims (2)

1.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建立网络时,就已经指定一条主信道及若干条可以用于聚合的辅信道,设备在运行时使用信道监视过程不断监视主信道及辅信道,当设备有帧需要发送时,在主信道使用竞争退避过程竞争主信道接入权限,在获得主信道接入权限后,启用判决过程,判断是否等待辅信道,最后,设备根据判决结果,使用多信道接入过程接入信道,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信道监视过程:启动时,与网络中的接入点AP交互,得到信道负载信息,用以初始化本设备的信道负载寄存器;运行中,不断监视信道,获得实时的信道网络分配矢量NAV信息及信道负载信息;
2)竞争退避过程:设备等待主信道空闲分布式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然后随机选择一个退避时钟,只要主信道空闲,则该退避时钟在每个时隙递减;若主信道忙碌,则暂停递减过程,当退避时钟递减为零时,设备获得主信道的接入权限;
3)判决过程:设备根据NAV信息、信道负载信息以及从媒介访问控制子层MAC帧中获得服务质量QoS信息按照一定的判决规则判决是否等待辅信道;
4)多信道接入过程:设备根据辅信道的空闲情况,按照可用辅信道的判定规则判定可用辅信道,指示物理层在主信道及可用辅信道上进行传输;
所述的NAV信息用于描述当前时刻信道上传输的帧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结束,在信道监视过程中,若信道上有新的帧开始传输,解调该帧的帧头,用帧头中的帧长度信息及帧速率计算帧持续时间,更新该信道的NAV寄存器;若信道上无新的帧开始传输,则在每个时隙将NAV寄存器中的值递减,直到递减为零;
信道负载信息用于描述信道的拥挤程度,为信道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帧个数,在信道监视过程中,统计单位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帧个数,用以更新信道负载寄存器;
所述的判决规则如下:从NAV中得到辅助信道x离传输结束的剩余时间表示为Tx,left,判断在当前的信道拥挤程度下,等待Tx,left时间是否能满足QoS对于时延及传输速率的要求,若不满足,则不等待;若满足,再判断等待Tx,left时间后,通过接入更多信道带来的速率提升,用Rx,gain表示,是否大于由于碰撞及信道被别的设备占据所带来的速率损失用Rx,lose表示,若Rx,gain<Rx,lose,则不等待;反之,则等待。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信道接入过程中可用辅信道的判定规则如下:在当前时刻,若辅信道x为空闲且持续空闲的时间超过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则辅信道x为可用辅信道;否则,为不可用辅信道。
CN201210094145.3A 2012-04-01 2012-04-01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Active CN102665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4145.3A CN102665243B (zh) 2012-04-01 2012-04-01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4145.3A CN102665243B (zh) 2012-04-01 2012-04-01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243A CN102665243A (zh) 2012-09-12
CN102665243B true CN102665243B (zh) 2014-07-09

Family

ID=4677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4145.3A Active CN102665243B (zh) 2012-04-01 2012-04-01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52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441B (zh) * 2013-07-12 2019-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下的信道接入方法及站点
WO2015042861A1 (zh) * 2013-09-27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5042868A1 (zh) * 2013-09-27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频谱资源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136675B1 (en) 2014-05-13 2018-09-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hannel conten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CN106538029B (zh) * 2014-06-27 2020-10-16 泰科弗勒克斯公司 用于发送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78092A1 (zh) * 2014-11-21 2016-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信道传输的退避方法及退避设备
WO2016106776A1 (zh) * 2015-01-04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7031628A1 (zh) * 2015-08-21 2017-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接入点、站点
EP3994826A4 (en) * 2019-07-04 2022-07-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WIRELESS NETWORK
CN110418404A (zh) * 2019-09-06 2019-11-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链路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5161B1 (en) * 1999-12-14 2003-09-23 Fujitsu Limited Adaptive invers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system
KR20050053377A (ko) * 2003-12-01 2005-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어그리게이션 제공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3688B2 (en) * 2007-03-07 2012-07-17 Wi-Lan, Inc. Channel aggregation
WO2008134590A1 (en) * 2007-04-26 2008-11-06 Mushroom Network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5161B1 (en) * 1999-12-14 2003-09-23 Fujitsu Limited Adaptive invers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system
KR20050053377A (ko) * 2003-12-01 2005-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어그리게이션 제공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5243A (zh)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5243B (zh) 一种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中的信道聚合方法
US10841924B2 (en) Basic bandwidth device on secondary channel
Xiao IEEE 802.11 e: QoS provisioning at the MAC layer
Chang et al. Load-balanced sensor grouping for IEEE 802.11 ah networks
EP3664566A1 (en) Access point for generating a trigger fram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units for uora
CN103298079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97368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oice servi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131280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ed channel access among groups
JP2009089052A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4704753A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01090A (zh)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竞争的系统和方法
CN106455114B (zh) 基于多信道的退避方法及设备
EP3967100B1 (en) Pre-packet arrival channel contention
CN103068054A (zh) 基于时延可控的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信道接入方法
EP2936912A1 (en) Dynamically splitting a wi-fi access point into virtual access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ransmitting stations
Sthapit et al. Station grouping strategy for minimizing association delay in IEEE 802.11 ah
WO2016018666A1 (en) Estimating wireless capacity
CN101715241A (zh) 用于分布式无线局域网介质接入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299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ed Channel Access Among Groups
CN102395140B (zh) 一种基于认知传感器网络的节能频谱检测方法
CN105850209B (zh) 一种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3152834A (zh) 一种无线流量的智能分配方法
CN103974378B (zh) 基于QoS保证和竞争窗口的低速率用户接入控制方法
Ruscelli et al. A greedy reclaiming scheduler for IEEE 802.11 e HCCA real-time networks
KR20130087909A (ko) 다수의 단말기에게 복수의 가상 네트워크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무선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