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4664B -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4664B
CN102664664B CN201210017529.5A CN201210017529A CN102664664B CN 102664664 B CN102664664 B CN 102664664B CN 201210017529 A CN201210017529 A CN 201210017529A CN 102664664 B CN102664664 B CN 102664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hannel
base station
mode coupling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75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64664A (zh
Inventor
李潇
金石
高西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175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64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64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4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64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4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能够很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功率效率。该传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各用户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计算自身的信道统计信息,即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以及各用户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基站根据各用户反馈的信道统计信息,选出服务的用户,进行功率分配以及预编码传输。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多用户下行MISO传输系统自适应传输方案,能够根据信道的统计特性调整发送参数,获得较高的和速率。

Description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来传输高速数据的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统计信道信息的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自适应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信息论的研究已经表明,多天线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目前,针对点对点单用户系统的研究已经基本有了定论,而对于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和最佳传输方案的研究则引起了国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由于具有分集增益、复用增益和多用户分集增益,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和较大的容量,将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与传统的单用户多天线系统相比,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由于采用所谓的多用户复用,多用户多天线技术能带来多址接入容量的直接增益(和基站天线数成正比);利用多用户分集和调度,多用户多天线技术能突破困扰单用户多天线通信的许多传播限制,如信道矩阵秩亏或天线相关;在用户终端只具有单天线的MIS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情况下,多用户系统仍然能获得空间复用增益,因此有利于开发体积小而且便宜的终端。
遗憾的是,对于多用户系统,获得多天线技术带来的好处是有代价的。对于单用户多天线通信系统来说,发送端已知信道信息不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许多多用户多天线下行预编码技术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已有的多用户多天线下行传输系统中都假设基站已知理想的信道信息。在实际的通信中,基站的信道信息是由用户通过上行的有限反馈信道提供的。由于反馈信息的传输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和反馈延时,因此,假设发送端已知理想的信道信息往往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当用户数和发射天线数较大以及信道状态变化较快的时候。另外,信道信息的反馈给上行容量造成很大的负担,在宽带(如OFDM)系统和具有高移动性系统中,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利用信道统计信息进行自适应传输是合适的选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能够根据信道的统计特性调整发送参数,获得较高的和速率以及较低的复杂度。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基站信道统计信息的获取:多用户下行链路中,总用户数为L,可服务的用户数为K,基站的发射天线数为nT,每个用户的接收天线数为1,基站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矢量为hk;各用户利用信道参数的估计值计算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最后,各用户将自身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和其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21
反馈给基站;
2)基站根据各用户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将用户分为nT类,其中第k类中的用户满足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第k个元素;
3)基站分别从每类用户中选出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最大元素最大的用户;
4)基站从步骤3)选出的nT个用户中选出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K个用户,分别记为用户1至用户K;
5)基站计算用户k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为其中,用户k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其第ik个元素,AT为nT×nT的傅里叶变换阵,为AT的第ik列;
6)基站根据信道统计信息计算各用户分配的功率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24
k=1,K,K,其中,为用户k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的最大元素,μ为由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26
决定的常数,P发射总功率;
7)利用步骤5)和步骤6)中计算出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和功率分配方法进行功率分配,以及预编码传输。
基站所获取的信道统计信息指的是各用户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以及各用户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多用户MISO下行自适应传输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方法仅需要信道的统计信息,适用于各种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
2、本方法中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复杂度低、易于实现;
3、本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和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信道统计信息的获取:多用户下行链路中,总用户数为L,可服务的用户数为K,基站的发射天线数为nT,每个用户的接收天线数为1,将基站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矢量hk建模为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27
其中,上标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28
代表共轭转置;e代表Hadama乘积;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1
AT为nT×nT的傅里叶变换阵;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2
为1×nT维固定实向量,其元素非负;是一个由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组成的1×nT维随机向量;hk满足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4
E{·}表示求期望。各用户利用信道参数的估计值计算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5
其中,上标(·)*表示矩阵的共轭运算;最后,各用户将自身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和其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7
反馈给基站。
2)基站根据各用户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将用户分为nT类,其中第k类中的用户满足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第k个元素;
3)基站分别从每类用户中选出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的用户;
4)基站从步骤3)选出的nT个用户中选出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K个用户,分别记为用户1至用户K;
5)基站计算用户k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为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8
其中,用户k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其第ik个元素,为AT的第ik列;
6)基站根据信道统计信息计算各用户分配的功率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10
k=1,K,K,其中,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11
为用户k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的最大元素,μ为由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312
决定的常数,P发射总功率;
7)利用步骤5)和步骤6)中计算出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和功率分配方法进行功率分配,以及预编码传输。
考虑一个多用户MISO下行链路,总用户数为L,可服务的用户数为K,基站采用nT根发送天线,每个用户采用1根接收天线,基站向每个用户发送相互独立的信号。在对其和速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最大化和速率的一个近似可以构建出如下的预编码传输方案:
在用户端:用户i对数字基带接收信号y(i)(n)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计算信道的统计信息,并将信道统计信息反馈给基站。
在基站端:利用各用户反馈的信道统计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将所有用户分为nT类,对分类后的用户进行调度,选出将进行服务的用户,计算各服务用户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wk以及分配的功率γk。然后对各服务用户的输入符号流d(k)(n),k=1,K,K进行线性预编码,得到发送信号 s ( n ) = s 1 ( n ) s 2 ( n ) L s n T ( n ) T , 其中,si(n)表示基站的第i个发送天线的发送信号。d(k)(n)和s(n)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s ( n ) = Σ k = 1 K γ k w k d ( k ) ( n ) 【1】
为使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对本方案进行具体描述:
一、信道统计信息的获得
所述方案中各用户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计算其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2
及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
我们用1×nT的向量hk表示基站与用户k之间的信道向量,信道向量hk建模为: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3
【2】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4
其中,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5
AT为nT×nT的傅里叶变换阵;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6
为1×nT维的固定实向量,其元素非负;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7
是一个由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组成的1×nT维随机向量;hk满足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8
E{·}表示求期望,e代表Hadama乘积,上标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9
代表共轭转置。
各用户利用信道参数的估计值,分别计算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10
【3】
其中,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11
上标(·)*表示矩阵的共轭运算。最后,各用户将自身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和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12
反馈给基站。
二、用户分组
基站根据各用户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将用户分为nT类,其中第k类中的用户满足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第k个元素;
三、用户调度
基站首先分别从每类用户中选出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的用户;然后从选出的nT个用户中选出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K个用户,分别记为用户1至用户K;
四、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
基站计算用户k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为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413
其中,用户k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其第ik个元素,为AT的第ik列;
三、功率分配
本方案中对用户k所分配的功率γk用如下公式计算:
γ k = max ( 0 , μ - σ k 2 ( ω max ( k ) ) - 1 ) , 【4】
其中,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52
为用户k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的最大元素,μ为由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53
决定的常数,P发射总功率。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用户端:
1)利用接收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出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54
利用公式【2】计算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
2)将m(k)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55
反馈给基站,进入步骤3)。
基站端:
3)将用户分为nT类,其中第k类中的用户满足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第k个元素。
4)分别从每类用户中选出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的用户;
5)从步骤4)选出的nT个用户中选出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最大K个用户,分别记为用户1至用户K;
6)利用所调度用户的噪声方差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56
以及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根据公式【4】计算其分配的功率γk
7)用户k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为
Figure BDA0000132550940000057
8)利用6)和7)中计算出的wk和γk,按照公式【1】进行发送控制。

Claims (2)

1.一种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基站信道统计信息的获取:多用户下行链路中,总用户数为L,可服务的用户数为K,基站的发射天线数为nT,每个用户的接收天线数为1,基站与用户l之间的信道矢量为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1
l=1,…,L,其中,上标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2
代表共轭转置;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14
代表Hadama乘积;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3
AT为nT×nT的傅里叶变换阵;为1×nT维固定实向量,其元素非负;是一个由均值为零,方差为1的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组成的1×nT维随机向量;hl满足E{·}表示求期望;各用户利用信道矢量的估计值计算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7
其中,上标(·)*表示矩阵的共轭运算;最后,各用户将自身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l)和其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8
反馈给基站;
2)基站根据各用户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将用户分为nT类,分类准则为:若用户l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第il个元素,则将该用户归入第il类;
3)基站分别从每类用户中选出其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最大元素最大的用户;
4)基站从步骤3)选出的nT个用户中选出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最大元素最大的K个用户,分别记为用户1至用户K;
5)基站计算步骤4)中选出的K个用户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用户k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为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9
k=1,…,K,其中,用户k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的最大元素为其第ik个元素,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10
为AT的第ik列;
6)基站根据信道统计信息计算步骤4)中选出的各用户分配的功率:用户k分配的功率为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11
k=1,…,K,其中,
Figure FDA00004780356400000112
为用户k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m(k)的最大元素,μ为由决定的常数,P发射总功率;
7)利用步骤5)和步骤6)中计算出的发送方向预编码矢量和各用户分配的功率进行功率分配,以及预编码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所获取的信道统计信息指的是各用户的信道特征模式耦合矢量以及各用户接收天线上的噪声方差。
CN201210017529.5A 2012-01-19 2012-01-19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Active CN102664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7529.5A CN102664664B (zh) 2012-01-19 2012-01-19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7529.5A CN102664664B (zh) 2012-01-19 2012-01-19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4664A CN102664664A (zh) 2012-09-12
CN102664664B true CN102664664B (zh) 2014-06-11

Family

ID=4677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7529.5A Active CN102664664B (zh) 2012-01-19 2012-01-19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64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0171B (zh) * 2014-11-03 2017-05-03 东南大学 三维波束成型空分多址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9560846B (zh) * 2019-01-04 2021-03-2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驱动深度学习的三维预编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379A (zh) * 2008-04-16 2008-08-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系统及其信道参数调整方法
CN102064866A (zh) * 2011-01-14 2011-05-18 东南大学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6036B2 (en) * 2006-04-20 2009-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cooperative base station multi-user mimo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379A (zh) * 2008-04-16 2008-08-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无线网络媒体接入控制系统及其信道参数调整方法
CN102064866A (zh) * 2011-01-14 2011-05-18 东南大学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4664A (zh) 201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8277B (zh) 多用户预编码及调度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CN102983949B (zh) 多载波mu mimo系统中的sdma传输方法和基站
US20100054113A1 (en)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an Optimized Number of Subscriber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CN197344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天线收发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01689902A (zh)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向多个目的地同时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57367B (zh) 多点有限协同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预编码方法
CN101159466B (zh) 一种自适应随机波束成形传输方法
CN102546488B (zh) 基于有效信道参数半正交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1494863A (zh) 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2264147A (zh) 统计信道信息辅助的下行多用户比例公平调度方法
CN101795179A (zh) 一种基于信道f范数投影调度的小区间干扰抑制方法
CN101777970A (zh) 利用均值和协方差信息的自适应多天线接收传输方法
CN104320171B (zh) 三维波束成型空分多址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2185683A (zh) 基于统计信漏噪比准则的mimo多用户下行传输方法
CN102064866B (zh)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1174870B (zh) 一种基于波束集选择的随机波束成形传输方法
CN102300332B (zh) 多小区系统基于部分信道信息的机会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4868945A (zh) 利用信道均值信息的多用户下行三维统计波束成型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1567716B (zh) 一种基于部分信道信息反馈的正交随机波束成型传输方法
CN105554899A (zh) 一种mimo中基于上行特征向量的下行调度方法
CN102664664B (zh) 多用户下行传输系统中利用信道统计信息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02006146B (zh) Mu-mimo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4320170A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导频污染抑制波束赋形方法
US9456452B2 (en) Scheduling method of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49798A (zh) 用户终端、基站及其用户终端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